技术总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技术总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技术总监

技术总监范文1

2 领导公司技术人员完成公司签约的工程项目和咨询项目及申报项目的技术部份;

3 负责规划并形成公司行业解决方案;

4 参与公司重大业务问题的决策;

5 协助编写投标方案和咨询服务,并协助专业销售部门完成销售工作;

6 负责项目启动、项目计划、项目客户验收及项目内部总结验收评审等相关工作;

7 负责协调解决项目中项目组与部门间的问题;

8 负责参与重要项目的售前支持;

9 负责与潜在客户/合作伙伴的方案讨论与技术交流;

10 负责制定部门管理规范报批并执行以及业务流程规范化管理;

11 负责对下属人员招聘做出决策,并参与重要岗位员工招聘工作;

12 负责对下属部门经理(番禺经理)及相关有工作关系的人员进行考核;

13 参与公司文化建设工作;

14 定期向总经理(番禺总经理)汇报工作,定期听取下属员工的工作汇报;

15 参与公司总经理会议或其他重大会议;

16 完成总经理交办的其他工作。

(1) 制订并组织实施技术系统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

(2) 组织制订并实施技术系统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

(3) 技术、产品开发与创新。

(4) 组织建立并实施质量体系。

(5) 公司标准化、计量管理工作。

(6) 组织不合格品的审理工作。

(7) 定期进行技术分析和质量分析工作,制定预防和纠正措施。

(8) 重要技术工艺设备、计量器具的申购。

技术总监范文2

《通信产业报》(网):中兴AXON天机如何通过设计绑定用户需求?

林玮民:AXON天机主要面向的用户是高端商务人群,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不凡的成就,但他们并不就此满足于现状。他们仍然在不断挑战自己,不断为自己设定新的起点。这样的人群所需要的,一方面是能够满足他们日常商务功能的手机;另一方面还需要产品带来更多的可能,能够想他们所想。

就AXON天机而言,AXON天机外观上采用三角形的云纹镂空设计,双面云纹交相呼应。在机身材质的选择上全球首次采用用于波音787制造的高强度航空级铝钛合金材料,并将皮纹镭射工艺与金属材质相结合,采用龙骑士骑缝线等奢侈品工艺,以此凸显高端奢华质感。

《通信产业报》(网):中兴AXON的设计难点是什么?

林玮民: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难题。一般情况下,摄像头越好,产品越厚,甚至直接从产品背部凸出,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尽量保证AXON天机能够兼具设计美感,并稳定运行众多创新功能,这就需要多项技术的支撑。

基于市场调查,我们在AXON天机中集成声纹、眼纹与指纹“三纹”技术,我们通过不同版本Mifavor的操作界面,协调不同地区用户的使用习惯;为了在优化景深地图的同时保证产品的美观,我们将位于机身背面的两颗平行摄像头距离设定为20mm;出于对用户体验的考量,我们将指纹识别模块设定在现在的位置。完成这些设计诉求,都需要技术的帮助。

技术总监范文3

A:电子和互联网技术只是诸多新科技中的一部分,还有电动技术等等,它们无疑会为汽车设计带来一场革命。但另一方面,汽车工业确实是重工业,面对新事物恐怕不会改变得那么迅速。事实上,这对中国汽车品牌反而是个机会,有机会实现全新的跳跃式发展。尽管中国汽车品牌正在关注设计大车型,但新技术潮流会帮他们开始学习设计小巧的车型。

新能源技术会让汽车外形更紧凑,可能带来很多想象空间,用全新的设计理念来处理,设计全新的仪表盘,全新的显示方式,甚至,像谷歌眼镜那样。如何消化运用这些新技术,显然是设计师的职责。

T:你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车设计?

A:戴姆勒和比亚迪合资创立的品牌腾势(Denza),有一款电动原型车在去年北京车展亮相过。展示活动中,我们把充电站设计为机器人,有自己的名称,可以与人友好交互。我们希望呈现的是,电动车将会引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与之相关的配套设施也该以一种友好的设计方式呈现—为什么充电站一定只能是机器,我们有足够的技术让它实现生动的、良好的交互。

我对我的设计团队说,我们要设计的不只是一辆车,而是整个使用环境,包括充电设施。因为对电动车感兴趣的人经常会问的就是充电问题,充电要多久,充满后能跑多久,等等。这与电动车的基础配套设施息息相关,而不仅是设计一辆车的问题。电动车要想有所发展,充电设施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T:为什么“生活方式”成为你谈汽车设计时经常提到的关键词?

A:是的,因为人们需要生活方式,我们必须相当确定我们要做的是一款符合哪种生活方式的车。比如,在城市里你不会用到一辆跑车,因为你开不快,你需要的是舒适和空间,这是我们设计车时要考虑的。

在车展上,我们对腾势那款车的定位偏奢侈,那款车型里有更多座位,更宽敞的空间,甚至有为先生、女士安放领带、项链的位置。我们在细节设计上也下了功夫,你启动车辆时会听到鸟叫,我们希望这款车能带给你回到森林的感觉,带给你自然体验。

T:如何把你们理解的生活方式转化成汽车设计?

A:新能源技术、电动车与传统燃油车非常不同。比如,它不会有噪音,没有汽油味,这本身就会带给你一种全新的驾驶氛围。我们这些设计师要做的,就是找到正确的表达方式。我们知道城市人喜欢绿色技术,我们就用这些新技术所带给人们的体验,来启发自己的设计思路。此外,我们也希望能够引领这样的趋势。设计要扮演生活方式和产品之间的转换器。

T:新能源汽车设计在中国有怎样的发展?

A:我觉得,中国人接受电动汽车应该不会是件难事。因为,我2009年来中国定居时,发现有许多电动摩托车,这让我印象很深刻。我做了些功课,发现当时电动摩托车的年销量是2800万辆,50多个品牌,真是个庞大的市场。我没费太大功夫就说服了老板们,做一款Smart的电动摩托车,2010年有了原型,计划明年投产。我觉得,中国消费者已经很熟悉电动摩托车了,对电动汽车应该也不会太惊讶。电动汽车对中国市场来说应该会是一个自然选择,只要有足够多且方便的充电设施。

在欧洲也有类似的充电设施问题,不过情况还要更复杂些。人们更保守,质疑声更多,也不十分确认电动车会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反观亚洲,电动交通工具已经就在生活中了。

认为电动车缺乏力量是一个偏见。它们可以非常快。日本一位专注电动车设计35年的工程师Shimizu的最新原型,能达到400公里/时。美国电动车品牌Tesla在电动跑车领域也已经做得很不错了。所以,电动车设计时,如何最大化其优势,如何结合其使用场景、使用寿命等,是需要和消费者进一步沟通的问题。更何况,在电动车里,不会有引擎,车内会有更多空间,外部设计也可以短一点,总的来说,对整个汽车架构设计都提出了新挑战和机会。我认为,电动车设计最初定位在便利的、短小紧凑的、速度适中的城市用车,比较合适。长途旅行时,你可以自备可更换电池。

但与此同时要看到,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长途旅行时,人们已经开始选择租车方案代替全程自驾——飞过去,或者坐火车过去,然后在当地租一辆车。我在法国就是这样。中国也会迎来这样的时代。这些新生活方式的选择,汽车设计师要考虑到。

T:说到电动车,不能不提Tesla。你喜欢Model S吗?对它的评价有两个极端。

A:我并不觉得它难看,我觉得这是个人品味不同吧。Model S当然有可能变得更好,但别忘了这才只是个开始,不必太苛刻。我觉得相当不错,很优雅。我蛮喜欢。

我个人对电动车设计的认识,坦白说,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当下,电动车多数采用的还是传统的车型,当你看到一辆电动车时,你不会觉得它们在外观上和其他车有何不同。

但电动车的外观在未来一定会有更多可能性。简单举一个例子,引擎不见了,可能内置在车轮中,你完全可以改变整个车的架构。(所以,可能会出现球形车吗?)这些可能10年内会发生,但别忘了,汽车产业确实是个老产业了,不会变化得那么迅速。工厂和整个生产系统都需要改变,新的工程师也需要培养,这些不会一夜之间完成,但的确已在进行中。

说到电动车,有一件有趣的事可以回顾一下。别忘了,上个世纪初一开始,电动才是最时髦的技术,但突然之间被汽油、燃油抢了风头。现在,电动又卷土重来了,它们其实不算新技术啦。

短期内可能出现这样一种局面:电动车,燃油车,电动和燃油的混合驱动车等并存。我在戴姆勒曾经参与设计过一款外形像鸡蛋一样的电动车,开起来很易于操作的。人们会逐渐改变对电动车的认知。

T:如何看待Tesla Model S的中控台使用了一台17寸的触控屏?

A:这毫无疑问是对新技术的应用,但那个屏幕未免太大了。我们也在寻找一些更便利的车内交互新技术,比如语音或者手势。你可能一挥手就打开了车门,等等。如果看到有人在车里手舞足蹈,也不要奇怪,他可能在操作他的汽车。

但我们汽车设计师还要对这些新技术保持谨慎。以谷歌眼镜为例,人们会担心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拍照、被录像,隐私泄露。如何防止这些事出现,不是个简单的问题。汽车设计师并非逢新技术必用,也有社会责任,我们要选择正确的方式使用正确的技术,提供正确的解决方案。有些新技术确实非常酷,但也可能被消极、不恰当地应用,这些在整合进汽车设计时,需要摸索。

T:福特最近遇到类似问题。有车主抱怨触屏调节音量很麻烦,他们怀念传统的实体按键。你怎么看?

A:确实,需要在新技术和传统技术之间找到平衡。iPhone是个很好的产品,但我还是经常会误触或者按错。我的确有时更信赖传统操作方式,要视功能而定,比如在车内涉及安全的操作,传统的旋钮要比触屏更精准、更可信赖。当然,也会有反对的声音,但我觉得至少我们要对这些争议保持警惕。

T:汽车设计团队为何要与工程团队保持密切合作?

A:当然是这样的,这很重要。简单说,汽车设计师的职责是把概念变为实体,其实包含两个工作,一个是关于结构的,功能的,将概念变为实体化的工作,另一个是造型工作。但人们常常以为汽车设计就是造型,其实造型只是所有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最大的工作是创造整辆车的概念。就像建筑,你要先画好草图再考虑装饰。

创造整车概念时,我们和工程团队合作非常紧密,就是在这时我们要计算所有的结构和机械位置,讨论可采用的技术,安全性能,使用方式等。

造型设计时,有点像时尚设计。当然,你也要和工程师密切沟通有些造型是否合理。

所以,一位好的汽车工程师可以同时是一位艺术家。而汽车设计师基本上也同时是工程师,一方面要对机械结构足够了解,另一方面也要是艺术家。我们常常在艺术和技术之间来回转换穿梭。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T:你如何处理美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A:人们常说功能决定形式。这没错,但有时你会有些疯狂的设计想法冒出来,然后想方设法去实现功能。我并非严格遵循前者。

不过我的确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我们为人们设计产品,而不是为产品设计人,机械是为人服务的。你要为人提供服务和生活方式。能有那些智能功很酷,但能把这些功能用很美的方式展现出来,岂不更好?

T:功能和外观如何实现平衡?

A:迈巴赫之外—当然,迈巴赫是一款奢华车型,有极棒的手工工艺,尤其在内饰上满足了人们对dream car的想象,在我自己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是2001年设计的一款概念车,F400 Carving。

当时这款跑车用了不少创新技术,其车轮的设计灵感来自一种类似雕刻刀的滑雪板。在使用这种滑雪板时,滑雪者只需将滑雪板稍微向内倾斜,就能完成转弯动作。我们将相同技术转移到F400 Carving车轮上。车轮能根据路面情况向内倾斜达20度,从而大大提高车子转弯时的动力,车子也因此更四平八稳。在紧急刹车时,4个轮子甚至可同时向内倾斜,比一般车的刹车距离减少5米。

但我们刚开始做这个项目时,我意识到,如果你在一部正常车上让轮子做出上述倾斜,人们会笑掉大牙,因为车子看起来好像要塌掉一样。因此,我要找到一种新的设计语言,既能兼顾汽车设计,又能兼顾实现功能。我们设计了一款车身,在其上采用倾斜设计,与车轮的倾斜相平衡。最终既兼顾了功能又兼顾了美观。

Ralph Lauren告诉我,这款车是设计和工程的完美结合体。我将此视为一种褒奖。毕竟,他本人就是世界闻名的时尚设计师,同时也是汽车爱好者,收藏了至少60部名车。

T:成本是汽车设计的一个限制因素吗?

A:成本一直是要考虑的问题,毕竟造车也是做生意,要盈利。如果你这款车不赚钱,很可能下一款就出不了。面对不同消费人群,汽车设计和成本控制也是不同的。

我比较幸运的是,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从大众消费级车型到迈巴赫这类奢侈车型,我都有参与设计过。在大众消费层面,人们没必要在已经有了好性能的汽车身上为过多的设计掏太多钱,这意味着设计成本或许相当严格。

但购买迈巴赫的消费人群不同,他们希望这款车在各方面发挥到极致,钱不是问题,设计成本也相对宽松。正得益于这群高端消费者,我们能够在高端车上尝试新技术,然后得到反馈,继而一步一步将这些高新技术应用到其他层级的汽车产品中。

某种程度上说,你需要这些超级奢华的车型和超级高端的消费者,来作为高新技术的实验室,测试新技术。事情确实一直是这样。

T:未来的汽车设计趋势是怎样的?

A:我觉得,要回答这个问题很困难。能影响设计趋势的因素非常多,经济的,社会的,甚至政治的。但资源应该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盛产石油的地区政治环境比较敏感,如果发生什么,可能会改变燃油车和电动车各自的前景。明确说什么是主流很困难,我的建议是各方面做好准备,对新技术保持关注和创新,新技术至少是个确定的大趋势。

此外,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设计传承。但对于年轻的中国汽车品牌来说,事情有所不同,他们要做的是去创造一个历史,创立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汽车产品文化,尤其要想清楚什么能让自己的设计与其他区别开来,让自己独一无二。

T:你如何定义好设计?

A:好的设计对我来说,首先应当是创新性的,有品位的。但更重要的一点是,货真价实,或曰,诚实。

技术总监范文4

【关键词】道路桥梁;桥梁检测技术;综述

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带动道路桥梁的进入了大规模建设期,但是,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有相当一部分处于超期服役的状态,人为损坏、老化以及承载力下降等现象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与威胁着交通事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采用高效的检测技术能够让技术人员准确了解道路桥梁的各项性能参数,有利于及时采用相关措施。下文综述了道路桥梁检测的几种技术。

1 超声检测技术

上个世纪50年代,加拿大人切斯曼(Cheesman)与莱斯利(Leslied)以及英国人琼斯(Jons)与加特弗尔德(Gatfield)第一次利用超声脉冲检测技术来进行混凝土的检测,他们共同开创了混凝土超声检测的先河,随后超声检测技术在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超声法检测道路桥梁缺陷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带波形显示功能的超声波检测仪和频率为20-25kHz的声波换能器,测量与分析超声脉冲在道路桥梁中的传播速度(声速)、首波幅度(波幅)、接受信号主频率(主频)等声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及其相对变化,来判定道路桥梁中的缺陷情况。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超声检测仪器从最初笨重的电子管单示波显示型转变为现在的半导体集成化、数字化甚至智能化的轻便仪器。同时,测量参数也更加多元化,从当初的单一声速参数检测发展为现在的声速、波幅以及频率等多参数检测;其检测效果也有了质的飞跃,从最早的定性检测发展为现在的定量检测。

在进行道路桥梁检测时,超声波能够穿透混凝土结构并在其中传播较远的距离,并且使用安全,操作简便。使用超声仪器最为常用的方法就是穿透测法,但是利用该方法进行检测时要求两个相对测试面。因此,这限制了超声检测的应用范围,例如,超声检测技术不适用于隧道中的衬砌、喷射混凝土等结构或者在墙体、路面、跑道、护坡、护坦以及底板等方面。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是声波穿透检测,其缺陷信号的有效捕捉始终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在对于道路桥梁进行检测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采用比较多测点测试数据的方式,利用统计概率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对缺陷情况进行评估,所以,超声检测技术的直观性非常差,而且为了获得更高的策略精度,通常需要增加多个测点。

2 地质雷达检测技术

地质雷达(又称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检测技术是一种高精度、连续无损、经济快速、图像直观的高科技检测技术。它是通过地质雷达向物体内部发射高频电磁波并接收相应的反射波来判断物体内部异常情况。作为目前精度较高的一种物理探测技术,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地基工程、道路桥梁、文物考古、混凝土结构探伤等领域。

地质雷达仪器的构成部分主要包括:控制单元、控制中心(通常是笔记本电脑)、发射天线以及接收天线。探地雷达的工作流程为:①检测人员利用笔记本电脑能够对控制单元发出各种指令;②控制单元在接收到指令之后,可以同时向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发出触发信号;③在发射天线触发之后,它能够向地面发射高频脉冲电磁波(通常其频率在几十至几千兆赫之间);④电磁波在向下传播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电性的目标和界面等,或者当被探位置局域介质不均匀体的时候,部分电磁波便可以被反射回地面,并由接收天线进行接收,接收到的信号会以数据的形式被输送到控制单元,并最终传回到笔记本电脑,以图像的方式显示出来。⑤通过对图像进行处理与分析,就可以了解地下介质的具体分布情况,检测目的便也达到了。

3 声发射法检测技术

声发射法的具体原理是,由于材料内部微观构造不均匀或者存在性质不同的缺陷,局部的应力集中会致使应力分布的不稳定;材料的塑性变形、产生裂缝、裂缝扩展、失稳断裂等一系列过程能够有效完成不稳定高能状态向稳定的低能状态的转化;在整个应力松弛释放的过程中,所释放的部分应变能将会以应力波的形式想四周发射,我们称之为声发射。

以道路桥梁中的混凝土结构为例,它在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变形。当这种变形超过设计要求,混凝土结构便会出现裂缝,并通过弹性波的形式释放出应变能(例声能、热能或者光能等)。在对其进行测试的时候,我们可以将声发射感应器放置在待检测部位,通过确定不同位置收到声音的时间差,我们可以明确发生源(即裂缝部位)的具置。通过此种措施,我们可以比较详细、准确地了解道路桥梁的内部变化。同时,分析与研究发声位置之后,裂缝的大小、种类、开裂速度、最大荷变应力都可以得到比较详细地认识。

但是其最大的缺点是进行检测非常容易受各种噪声的影响,进而导致检测精度的幅度下降;然而,该检测方式是利用道路桥梁自身的内部缺陷,因而可以实现连续的动态检测。总体来说,声发射检测技术已经应用较少。

4 冲击回波法检测技术

我国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在20世纪80年代末研制成功IES冲击反射系统,并在大型模拟试验板及工程实测实践中取得了成功,使冲击回波法在我国进入实用阶段。冲击回波法的测试原理是仪器通过机械冲击器向物体表面发送短周期应力脉冲波,其中压缩波(P波)在物体内传播过程中,当遇到内部缺陷(如裂缝宽度>0.03mm)时,波便不能穿透而产生反射,遇到表面边界时也会发生反射,一旦波速确定,且选择正确的冲击器,就可通过单面测试准确地测得裂缝等缺陷的位置和深度,当构件不存在缺陷时则可测得其厚度。

冲击回波法通常为单面反射测试,因此它的测试比较方便和快速,测试结果也比较直观。此方法可以实现“测一点判断一点”,因此曾经广泛地应用于测定道路桥梁的沥青混凝土或者混凝土结构的内部缺陷,但是这种方法由于是单点检测,其检测结果往往不全面,因此实际应用也比较少。

5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是指运用红外热像仪探测物体各部分辐射出的红外线能量,根据物体表面的温度场分布状况所形成的热像图,直观地显示材料、结构物及其结合上存在的不连续缺陷的检测技术。它是非接触的无损检测技术,即在技术上可作上下、左右对被测物非接触的连续扫测,因此也称红外扫描测试技术。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具有以下优点:①在理论上,其探测器焦距为20cm至无穷远,所以特别适合具有非接触和广视域等特点的大面积无损检测;②该探测器只对红外线响应,因此只要道路桥梁高于绝对零度(显然会高于绝对零度),红外线热像监测技术便可以工作,白天和晚上均可;③当前红外热像仪的温度分辨率已经高达0.1℃,因此检测精度有技术保证;④红外热像仪的可测温度范围在-50℃-2000℃之间,具有非常广阔的探测空间;⑤摄像速度在1帧每秒至30帧每秒之间,静态的常规检测和动态的跟踪探测都适用,检测模式的选择更加灵活。

参考文献:

技术总监范文5

一、年度工作回顾

1、完成了沼风电项目施工分包商的招标工作。按照集团公司的改革思路,整合后的管理公司在做好国际工程的同时,还要承担公司国内施工项目的管理与施工任务,保证公司业绩从而为公司资质夯实基础。在项目部的配合下,经过邀请招标,确定了施工分包商,并深入现场进行考察洽谈合同,在过程控制中积极支持配合项目的经营管理工作,使该项目一直处于可控在控状态。目前该项目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为以后拓展风电市场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2、参与了管理项目的前期洽谈工作。项目是我公司长期合作单位电气集团承担的epc项目,基于其自身工程管理实力的欠缺和与我公司长期良好合作的基础,拟引进我公司与其共同承担该项目的管理任务。按照管理公司领导安排,在我们的合作管理协议尚未签订的情况下,以特邀专家身份两次赴成都参与了电气集团与业主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合同洽谈工作。工作过程中得到了电气集团和各方的好评,展示了我公司专业工程管理单位的实力,为顺利签订该合作管理协议奠定了基础。该项目已于上半年进点开展工作,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为公司拓展国内管理业务贡献了一份绵薄之力。

3、积极开展并部分完成了火电项目的国内保障工作。火电项目是集团公司组织机构改革业务整合后独立承揽的第一个涉外施工项目,在集团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管理公司从上至下高度重视,齐心协力,努力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本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在大合同洽谈中,积极收集资料,为主管领导提供洽谈依据,做好参谋。主谈施工分包合同的洽谈过程中,会同集团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和管理公司相关人员进行了扎实细致的准备工作,过程中做到有礼有节,证据充分,洽谈结果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认可与好评,超预期目标完成了洽谈任务。合同签订后,多次专程赴长沙催收工程预付款,协调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9—11月份赴项目所在地现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合同交底和经营管理支持工作,并在公司领导带领下及时赴和分包单位公司就现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落实。为项目顺利进展提供了比较扎实的合同、经营及资金等商务保障。

4、完成了领导安排的临时性工作。

按照管理公司领导安排,参与了电厂二期工程的初步设计审查工作,为工程监理合同的签订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奔赴配合了单位的财务决算工作;代表监理公司参与了热电厂扩建工程的监理项目开发洽谈工作;签订了国电公司印度项目委托代管理合同;处理了、合川管理项目分包结算的遗留问题,为公司创造了一定的效益。

二、年度工作总结

本人作为工程管理公司的副总师主要负责火电项目的国内保障和其他项目的公司经营管理支持工作,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面对自己本身并不很熟悉的国际业务范畴,相对细致繁琐的工作,任劳任怨,不遗余力,积极工作,基本上及时圆满的完成了各项任务。

三、廉政建设方面

本人能自觉加强自身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强化自身素质,提高“防腐”免疫力。能自觉参加反腐倡廉学习教育活动。通过经常性、多种形式的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使我树立了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进一步认识到了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廉洁自律的必要性和违法违纪的危害性,增强了在新形势下拒腐防变的能力,积极做“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忠实实践者。二是讲原则,遵纪守法。自觉抵制人情风、送礼风,严格按照组织要求办事,按照组织程序办事。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完成廉政建设“五个一”活动的任务、认真“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三是自觉接受监督,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认真参加“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本着“自己找、群众提、互相帮”的原则,广开言路,悉心听取他人意见,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四是廉洁自律,拒绝收受各种纪念品和其他馈赠物品,为广大党员干部做出表率。

四、存在问题及下年度工作打算

技术总监范文6

【关键词】浅析;建筑工程;加固

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全世界的各类结构形式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由于使用年限的延长或其他如自然灾害等多种原因造成钢筋混凝土建筑构件强度、刚度不足引起的开裂、破损等情况频繁出现。如何保证建筑物继续正常、安全的使用,是建筑行业经常碰到的问题。经过工程技术人员长时期的努力,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切实可行的工程加固方法,在实际的加固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新型建材的出现也为加固技术、方法的不断创新、升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 应用建筑结构胶粘剂对建筑工程加固的优点

用合成树脂胶粘剂来连接、加固构件,比一般的铆、焊法受力均匀,材料不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如焊接时的热应力等),使之更耐疲劳,尤其能更好地保证构件的整体性和提高抗裂性,而整体性在基本程度上关系着构件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结构粘剂可以将不同性质的材料牢固地连接起来,这对建材多样化的今天,也具有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使用胶粘剂进行施工,工艺简便,可大大缩短工期,往往在1~2 天或更短时间就可以使用,尤其在各类构件的加固方面更是如此,可使一些传统方法无法加固的构件得以修复加固;对于某些重要工程、交通设施尤为重要。且其耐老化性能优良,能满足各种要求;在施工中还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节约能源等。

2 新型建筑加固技术

利用建筑结构胶粘剂对需补强、加固的建筑物进行加固,就是近来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类加固方法。这类方法主要是采用结构胶这一粘接材料,将补强用的钢板或型材,或是其他补强材料牢固的粘接于各种钢筋混凝土的构件上,使补强材料和原有构件形成协同工作模式从而满足结构、构件原有设计强度、刚度、耐久性要求。应用建筑结构胶粘剂对各类构件进行连接、加固或修补,相比传统的连接加固方法有很多突出的优点。

3 常用的加固胶粘剂种类、特性及用途

3.1 聚乙烯醇酸甲醛类胶粘剂。粘固强度较高,耐水性、耐油性、耐磨性及抗老化性较好;用于粘贴壁纸、墙布、瓷砖等,可用于涂料的主要成膜物质,或用于拌制水泥砂浆,能增强砂浆层的粘结力。

3.2 聚醋酸乙烯酯类胶粘剂。常温固化快,粘结强度高,粘结层的韧性和耐久性好,不易老化、无毒、无味、不易燃爆,价格低,但耐水性差;广泛用于粘贴壁纸、玻璃、陶瓷、塑料、纤维织物、石材、混凝土、石膏等各种非金属材料,也可作为水泥增强剂。

3.3 乙烯醇胶粘剂。水溶性胶粘剂,无毒、使用方便、粘结强度不高;可用于胶合板、壁纸、纸张等的胶接。

3.4 环氧树脂类胶粘剂。粘结强度高,收缩率小、耐腐蚀、电绝缘性好、耐水、耐油;用于粘接金属制品、玻璃、陶瓷、木材、塑料、皮革、水泥制品、纤维制品等。

3.5 酚醛树脂类胶粘剂。粘结强度高、耐疲劳、耐热、耐气候老化;用于粘接金属、陶瓷、玻璃、塑料和其他非金属材料制品。

3.6 聚氨酯类胶粘剂。粘附性好、耐疲劳、耐油、耐水、耐酸、韧性好、耐低温性能优异、可室温固化,但耐热差;适于于胶接塑料、木材、皮革等,特别适用于防水、耐酸、耐碱等工程中。

3.7 丁腈橡胶胶粘剂。弹性及耐侯性良好,耐疲劳、耐油、耐溶剂性好,耐热,有良好的混溶性,但粘着性差,成膜缓慢;适用于耐油部件中橡胶与橡胶、橡胶与金属、织物等的胶接。尤其适用于粘接软质聚氯乙烯材料。

3.8 氯丁橡胶胶粘剂。粘附力、内聚强度高,耐燃、耐油、耐溶剂性好。储存稳定性差的混溶性;用于结构粘接或不同材料的粘接。

3.9 聚硫橡胶胶粘剂。很好的弹性、粘附性。耐油、耐候性好,对气体和蒸气不渗透,防老化性好;作密封胶及用于路面、地坪、混凝土的修补、表面密封和防滑。用于海港、码头及水下建筑物的密封。

3.10 硅橡胶胶粘剂。良好的耐紫外线、耐老化性,耐热、耐腐蚀性,粘附性好,防水防震;用于金属、陶瓷、混凝土、部分塑料粘接。尤其适用于门窗玻璃的安装以及隧道、地铁等地下建筑中瓷砖、岩石接缝间的密封。

4 建筑结构胶粘剂的应用

4.1 建筑结构胶粘剂在粘接加固中的应用。这类应用范围主要是用结构胶作为一种粘接材料,讲补强用的钢板或型材,或者是其他补强材料(如碳纤维、芳纶、氯纶)牢固粘接在各种钢筋混凝土的构件上,如梁、柱、节点、托架板面、隧道及拱形顶等,已施工完成的加固工程均获得满意结果。以梁为例,可以是建筑物上的普通承重梁,也可以是起重吊车用梁,还可以是公路桥梁的梁及板梁、铁路桥的钢筋混凝土梁等。通过精心设计施工加固补强厚的效果非常良好。

4.2 建筑结构胶粘剂在化学栓或锚筋上的应用。这是另一个广泛应用的领域,是作为后锚固技术中的化学胶粘材料,它将螺栓、钢筋、塑料杆及其他锚固用材,埋于混凝土、岩石、砖、石材等基材中,发挥建筑结构胶粘剂的粘接强度,使后锚固件牢牢地埋植于基材里,在外力作用下,起到承载作用。这是近几年来发展最快的应用领域之一,大到抗震用钢筋的植牢,小到一个装修用螺杆的粘接埋入,建筑结构胶粘剂都有用武之地。

4.3 建筑结构胶粘剂在灌注与修补粘接上的应用。它可以是对外包钢加固用钢板,与混凝土构件之间灌胶粘接应用,建筑结构胶粘剂将钢板与混凝土牢固的连成一体,起到共同工作的效果。也可以用于一般构件中裂纹的封堵,使之达到原来的设计要求,并且防止了裂缝继续扩大。这类应用同样是量大面广的一个领域,不但可以在建筑构件中应用,同样可以用在水力工程和军事工程等各种结构上的修补和修复。

4.4 建筑结构胶粘剂在现场施工粘接构件中的应用。此项应用范围是结构胶刚刚开始的。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混凝土屋盖的拼接拼装中曾经使用过,在我国也有柱子接长和地基桩接长的实际事例,但因其设计理论与计算方法的基础研究尚属起步阶段,目前还处于试用期,但这个领域的方展和应用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4.5 建筑结构胶粘剂在粘接修补各类建筑物上的应用。胶粘剂还可以对各类老建筑、古建筑(木结构、混凝土结构、石结构及砖结构等)进行粘接修复,也可以对某一单元构件进行修补修复。其修复工艺简便,修补修复效果良好。此种应用实例是比较多的。

4.6 建筑结构胶粘剂在其他方面的应用。以上说明的这些方面是在建筑及工程上的应用。建筑结构胶粘剂还可以应用在其他方面,如各类工程的应急抢险、防水堵漏、密封防潮以及防腐蚀等方面的应用。

5 结束语

现代建筑的发展方向是设计标准化、施工机械化、构件预制化及建材的轻质、高强和多功能化。建筑胶粘剂的广泛推广和使用,将加快以上四化的进程,并在提高施工速度、美化建筑物、改进建筑质量、节省工时与能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对建筑胶粘剂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建筑结构胶粘剂综合了化学、力学、材料、结构、光电测等先进技术的成果,应用于建筑结构粘钢补强、锚栓植筋、现场灌注施工上,显示出其突出的优点与重要性。国内公司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已成功的掌握了它们的技术,并应用于实际建筑施工中,解决了一些建筑加固中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课题,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信建筑结构胶粘剂此类材料与技术会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