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健康小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健康小报范文1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现状;调研
一、问题提出
为进一步做好克拉玛依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了解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为自治区统筹规划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而作本调研。克拉玛依市教育局于2016年10月16日至10月25日对全市47所中小学(中学18所,小学29所)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调研工作。
克拉玛依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已有近20年的时间。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已达到87%的中学配备了1-2名专职心理教师,100%的中小学配备了兼职心理教师。通过组织区内外的培训,目前获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的教师有203人。其中二级心理咨询师38人,三级心理咨询师165人。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多为校编,少数学校使用北师大及其它版本教材。课程开设情况中学开课情况好于小学,初中开课情况好于高中。2014年以后随克拉玛依新一中模式的推广,近一半转型学校(4-5所)改为选修课或讲座。
根据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指标要求,我市所有中小学均建有心理健康辅导室。中学使用情况良好,小学使用情况一般。克拉玛依市教育局领导高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12年市教育局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设一名心理健康专业高级教师职称人员专项负责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局领导市教育工会主席专项抓心理健康工作。这些举措使得克拉玛依市中小学在心理专兼职教师的业务培训,心理咨询师的培养,组织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目前基层教师、学生、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大幅度提高。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要求非常高的工作[1],市教育局工作要求是思政科,教师培训是市教育工会和继续教育中心、心理专项督导是督导室,日常具体工作是由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负责。多头管理,实际各部门都只负责这项工作的一个方面,且大家都各做各的,没有信息互通和联席制度,没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联动机制。大大削弱了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导致基层心理健康工作如果出现问题,各部门可能就都没注意到因此没管或想管管不了。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自治区建设平安新疆,实现新疆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及克拉玛依打造平安、高品质城市和校园、克拉玛依能否再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能否提高广大师生及家长的幸福感,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主要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开展的。即我市各区、直属单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设置、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情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和教材编写使用情况、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情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活动开展情况等。
(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设置
2013年市教育局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中小学心理健康部对全市47所中小学进行了实地调研走访,提出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建议。市教育局中小学心理健康部每学年、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2016年市教育局将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工作纳入十三五教育规划。目前各中学基本成立以校长或书记为组长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或咨询中心。克拉玛依区各小学成立了以德育主任为组长,以心理教师、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和部分科任教师为工作小组的机构设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设置,为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保障,搭建了平台。
(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情况
2015年市教育局联合新疆教育学院、克拉玛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培训民汉心理咨询师共158名,获证书者124名。考试通过率达78.5%。目前各中小学参加区内外各项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总人数达到587人。
我市各中学大多数配备有1-2名专职心理教师,各小学配备1名兼职心理教师,学校还配备若干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具体情况如下图表:
从上图表中可以看出:我市心理咨师队伍近年来获得长足发展,培训总人数的绝对值创近年最高。获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者,中学优于小学,三级证书获得者优于二级证书获得者;小学心理辅导员比例高于中学,小学心理辅导员多取得资格证书,中学心理辅导员多无证书,只是口头称号而已;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人数及其匮乏,中学专职教师占总培训人数的2.21%,小学为0.85%,中学情况稍好于小学;小学兼职心理教师优于中学,但多数中小学兼职教师身负多职,实际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精力和时间屈指可数,工作一忙,事情一多,心理工作可能就不了了之了,导致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从取证情况来看,我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已经具有较专业的资格。
(三)心理课程开设及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编写使用情况
我市中学共18所,其中完中9所,初中6所,高中2所,九年一贯制1所。有初中部的学校16所,开课学校有14所,未开课学校2所;有高中部的学校11所,开课学校4所,未开课学校7所。初中部学校开课情况好于高中部学校。8所学校使用校编教材,1所学校使用地区编教材,其余为北师大、华师大、人教版、乌鲁木齐地方课程各1所学校。开课年级1-3个年级不等。
我市小学共29所。开课学校有18所,未开课学校11所,白碱滩区4所均开课,准东中心2所小学利用每周班会、主题教育、报告、讲座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情况比较好。13所学校有校编教材,2所学校使用北师大版、3所学校使用大百科全书版,1所学校使用开明出版社版本等。开课年级1-6个年级不等。
中学校编教材质量高于小学校编教材质量。
(四)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情况
所有的学校都建立了心理健康辅导室,中学各功能室发展快,功能室种类较多,使用率高,但校间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有些中学只有一个简陋的咨询室。中小学各类功能室总计126个。具体情况如下表: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中学的功能室多于小学;中小学各功能室中接待室、个体心理辅导室、沙盘游戏室占比例较高;中学团体心理辅导室、心理测评室明显优于小学。
(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活动开展情况
1.管理工作实现三级网络制度
2012年以来,我市教育局创造性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形成以市教育局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部为核心,各区教育局、直属单位为二级单位,各区中小学为三级单位的市、区(直属)、校三级网络管理体系。市教育局中小学心理健康部负责国家和自治区文件的上传下达,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工作的组织、管理与具体落实。
2.以培训为抓手,以教研为突破口
近三年,市教育局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对专兼职心理教师进行专业培训6次,对各学科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师取证培训4次,对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广大教师开展EAP员工帮助计划培训12次。定期组织每月1-2次的中学专兼职心理教师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北师大心理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素养,许多专业教师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进步很快。2013年举办了克拉玛依市“首届心理健康教坛新秀大赛”。1名教师获市级教坛新秀称号,1名教师获教学比赛一等奖。2016年又成功举办克拉玛依市“首届心理健康教学能手大赛”。1名教师获市级教学能手称号,1名教师获优质课一等奖荣誉。
3.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
市教育局组织沙盘游戏治疗师成长系列沙盘制作活动,面向广大中小学师生的“5.25硬笔书法比赛”及“5.25心理健康教育征文比赛”活动,中高考期间组织中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开展中高考心理辅导巡讲活动,每学年开学初及结束期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集中宣讲活动,组织全市中小学心理教师、生物教师、校医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举办每两年一届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术年会,目前已成功举办两届。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提升了广大中小学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极大提高了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4.重视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横向服务
全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以服务学生为主体,兼顾教师心理健康。通过课堂教学服务于学生,通过学科渗透及讲座、活动体验服务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包括专兼职心理教师、取得资格证的心理咨询师、心理辅导员、参加资格证培训但尚未取证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等。我市南湖中学还成立了中学生健康人格讲师团,充分服务于校园师生。各学校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心理讲座、办心理小报和板报、心理健康班会、心理情境剧比赛、心理漫画赛、沙盘游戏、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师生的心理健康理念。
5.重视家校、社区合作,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市教育局还通过举办家长学校课堂,走进社区巡讲,与社会办学机构协作,与市文化馆、市卫计局、市妇联联合开展社区居民、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收到良好效果。
三、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我市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一些困难亟待解决。
(一)问题:没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联动机制,心理健康工作指导与督导脱节。
1.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培训完成后,部分中小学校没有把培训教师的作用发挥出来。培训完了心理工作就完成了。学校整体心理健康教育的面貌与前相比,没有改观。
2.由于年度预算资金缺乏或不到位,且没有专项资金,多数中小学校配备的心理咨询室不达标。
3.由于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岗位编制问题,各中小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没有享受与班主任同等待遇(班主任津贴),在时间上得不到保证、激励机制跟不上,导致专兼职心理教师没有积极性、工作效率低下。
4.多数中小学校缺乏校园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学校出现的严重心理问题以及问题导致的严重后果,没有引起学校领导层高度重视,一旦出现问题,草草了之。缺乏责任追查制度和意识。
5.学校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对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不清楚,对心理健康教育制度、规范、岗位职责不清晰,学校管理缺乏明确的要求和长远规划。
6.自治区德育达标校评比、自治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验收,督导与心理专业人员没有同时参与。
7.高水平的心理教育专业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我市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瓶颈。学校心理咨询室等各功能室建成后,如何使用,使其发挥作用需要进一步的专业培训。个别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人数偏少,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建议: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效、联动机制。
1.政府支持建立地州、市、h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组建市、区、校三级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专门负责本区域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
2.充分利用内地各省市援疆机遇,争取援疆省份对口支持各地州、市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心理健康专业角度加强工作指导与帮助。尽可能多的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培训、观摩和交流机会,加速新疆本土心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3.各地州、市县通过创建国家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规范各地区、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专业、科学、精准、高效的方向发展。
4.随克拉玛依中小学教育转型后,全员心育的工作思路需要进一步强化与落实。
5.注重广大教师、家长心理知识的培训与普及。
心理健康小报范文2
现代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拥有今后工作和学习的重要知识技能,更要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而近年来由于社会的发展,人际关系的淡薄,独生子女的增多,小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心理问题,而心理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为了解决小学生存在的诸多心理问题,提高全体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力,促进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心理辅导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的方法
为了有效研究小学生的心理,特采用三种科学的研究方法。一是文献法。参阅有关小学生心理研究和心理辅导方面的文献,提高心理辅导的科学性。二是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小学生当前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并进行分析,对心理辅导前后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比较。三是实验对比法。根据小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实验活动,通过实验活动了解小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心理辅导。辅导后的小学生仍让他们在实验活动中表现自我,通过对比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变化。
三、结果与分析
1.集体辅导使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整体提高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现阶段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设计各种实验活动,使学生主动投入其中,从而提高心理素质。
(1)实验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耐挫力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在关爱的光环中,通过问卷调查发现90%的家长能够满足孩子的要求,这使小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稍有不顺就承受不了,从而造成他们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脆弱意志。为提高小学生的承受挫折能力,应设计一些实验活动,使小学生在其中获得受挫感,进而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在承受挫折的过程中,理解人生的酸甜苦辣,体会艰苦努力过后取得成功的喜悦。例如,各种竞选活动的举行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承受挫折能力。在竞选中,有的小学生在充分准备竞选演讲的情况下却因几票之差,没有如愿。这样的挫折就会令他们情绪不稳定。此时,教师要进行正确引导,让小学生勇于面对挫折。一次选不上,回去继续努力提高自己,下次再来参加竞选。通过这些活动的锻炼,小学生在挫折面前便能够自我调节。
(2)实验活动提高小学生的交往能力
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常会出现许多不适,产生人际冲突或矛盾,影响交往的效能。为此,我们设计了“让我们互相了解”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了解小组其他成员的兴趣、爱好、家庭等方面的情况,然后比赛看谁记得最多,看谁被别人了解得最多,使小学生形成交往的动机,乐于与人交往。同时还对小学生进行交往态度和交往技能的指导,确立正确的交往观念,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另外,注意开展一些社会调查、采访活动,让小学生到社会上去锻炼自己与陌生人交往的能力。通过人际交往的辅导,让学生不断从他人对自己的接纳或者不接纳的态度中获得体验,帮助他们发现自己与他人交往时的积极或消极的心态,从而最终消除小学生的交往障碍。
(3)实验活动使小学生关注学习过程
由于长期形成的对考试分数的看重,当考试没有达到预定分数时学生体验到了失败感,导致学习的主动性降低甚至厌学。调查发现:有65%的小学生为了避免失败而不敢轻易尝试。例如:没有十足把握不敢在课上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因为害怕答错。这样一来,小学生的思维受到压抑,失去了主动探索的精神。因此,教师应指导小学生关注学习过程,让小学生明白自己付出的每一点努力都在向目标前进一步,同时还要让小学生获得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体验。小学生获得学习成功时会万分地“惊异和激动”。这种“惊异和激动”被称为情感上的高峰体验。经过几次这样的体验后,小学生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我,并增强奋发向上的动力。所以,教师在制定实验活动目标时要考虑小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利用目标分解法,不给小学生一下子提出较高的要求,让小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品尝到成功的滋味;让小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懂得努力了就会有收获,然后再逐步提高要求。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开展了“课堂参与小主人的评选活动”。每天让小学生对课堂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综合评价,然后评出课堂参与小主人。课堂参与小主人的评选不限制名额,但要求小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这个实验活动调动了小学生的参与性,并注意培养了小学生的合作学习。于是,一些平时沉默不语的学生因为自己在课堂上的一次大胆尝试,而当上了课堂参与小主人,获得了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体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2.个别辅导消除了小学生的心理障碍
有一些小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障碍,如情绪波动、任性、自卑、厌学等。这时可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辅导方式,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
(1)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自卑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来源于心理上的一种消极自我暗示,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作出偏低的评价。产生自卑感的小学生常常胆小怯懦。对自卑心理严重的小学生,在心理咨询时要注意方法,应了解其自卑心理的成因,帮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指导他们参加集体活动,诸如唱歌、讲故事等,让他们尝试着做小组长、值日班长等,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能力,逐渐增强其自信心。另外,和他们一起回忆成功,可以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增强其勇气。
(2)利用情绪辅导,内化学生的规范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常常面临冲突情境,如果处理不当会恶化师生关系,削弱教育效果。如果处理得当,冲突可以成为教育小学生、内化规范的契机。在发生冲突时,如果只关注认知方面,倾向于用说教来处理冲突,往往劳而无功。在这种情况下情绪辅导是跨越冲突、实施教育的有效手段。情绪辅导就是让小学生把自己当时的激烈情绪表现出来,辅导者在一旁耐心倾听,等小学生情绪稳定下来,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情绪辅导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宣泄剧烈的情绪,学会控制自己,而且可以内化规范,帮助他们学会宽容别人。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心理辅导,小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能,提高了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耐挫能力。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要注意三方面。
1.心理辅导中的情感接受
心理辅导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当小学生从情感上接受了教师,他们才会向教师敞开心扉,才能使辅导有成效。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应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尊重和信任小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小学生自由地学习、生活,让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1)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环境,消除小学生的畏惧感
在对小学生的心理辅导中,教师应放下架子,用自己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小学生。让小学生在教师鼓励的眼神、亲切的话语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使小学生在乐于接受的心理环境下,积极努力地完善自我。
(2)进行心理换位,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在对小学生进行辅导时多进行心理换位,也就是以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因素和生活实际为前提,从心理上、思想上扮演学生的角色,这样就会找到打开小学生心灵的钥匙。除此以外,教师还可用自己开朗、善解人意的健康人格影响小学生,用细腻的情感、恰当的分寸、友善的态度,打开小学生的心灵之窗。
2.心理辅导要有一定的原则
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在设计辅导活动时要有一定的原则。
(1)信任性原则
心理辅导的成功在于信任,各种辅导都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信任是双方的,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小学生着想,理解和关爱他们,让他们从教师亲切的话语、鼓励的眼神中看到希望。
(2)自主性原则
心理辅导是以促进成长和潜能开发为目标的,因此教师在心理辅导中要站在小学生的立场上,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认识各种问题。应创设情境,满足小学生基本合理的需要,引导其转变不合理的需要和行为。
(3)差异性原则
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
3.心理辅导要与家庭教育指导相结合
家庭是小学生的第一课堂,对小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比学校更持久,父母的观念、态度、修养和行为无时不在默默影响孩子。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同时要重视对小学生家庭教育的指导。例如:向家长介绍一些有关儿童心理学、人才学等方面的书籍,同时举办讲座,讲解一些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使家长能够走出误区,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从而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使孩子健康成长。
五、不足与改进
心理教育是一门科学,心理辅导也是一门技术。它不同于一般学科的教学,它须受过专门的培训和经过专业学习的人员来完成。因此,在研究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个问题。
1.没有足够有资质的专业教师
尽管不少教师曾经学习和接触过心理学知识,但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是比较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必须接受过这方面专门训练的人员才能胜任。可是,不少教师对心理教育有关知识还很陌生,对有关心理辅导的理论、方法还没有真正掌握,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缺乏合格的师资,从而严重影响了学校心理教育的正常开展。
2.心理教育没有形成系统性教程
心理健康小报范文3
调查的设计:
1)、时间:
2)、地点:
3)、对象;小学一六年级学生
4)、方式:问卷
一、调的项目及内容
按照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认真的进行调查工作: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所谓健康,它是从生理和心理两个侧面来表现的。从表现形式看,生理健康相对来讲,比较容易诊断,而心理健康,测试的手段就比较复杂。同样,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况,要比了解小学生的生理状况要困难的多。在对小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分别从小学生的人际关系、挫折适应、青春期心理,考试焦虑、厌学及性格等六个方面进行调查,旨在考察学生智力智能发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认识自我、良好的情绪、心理承受能力,为进一步分析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调查情况分析:
以上的调查情况表明,就我校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尽管其中的各个项目间不可避免的有交叉象,但是其绝对数字还是非常庞大的,其中所蕴含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可能会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认真分析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就是件刻不容缓的工作了 我们既要对这些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矫正, 同样也要对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指导。
三、心理问题的原因: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各种生理原因。
1)、社会原因:社会的整体环境恶劣,会导致小学生对生活失去信心。小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负面因素太多,使他们对周围的人失去信任,长期以往,在他们的心理上留下阴影。由于社会环境影响面大,对小学生所造成的影响不是点式的,而是面式的,这样就会使一批小学生受到影响,产生心理障碍,对于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其绝对总数是不可忽视的,其对社会发展的潜在的负面影响也将是巨大的。因此,国家的和平,社会的安宁,人们生活的文明程度,是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减少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另外,在一些家庭中,小学生长辈因自身的心理障碍,在和小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有意无意的使其病态心理影响了小学生;同时,一些小学生的长辈,相互关系紧张,他们不注意自己行为对小学生的影响,从而使一些小学生下意识的对自己周边的人或事物,采取敌意的态度。
据调查,我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自理能力较差,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较弱,依赖性比较强,脱离家庭、亲人的照顾将寸步难行。产生原因是由于家长只注重智力培养,而忽视能力的培养。父母娇养、过分保护、照料,从而导致学生一切都由家长包办代替,产生依赖性,缺乏独立性,缺少自我服务、自我锻炼意识。这样会给孩子以后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带来许多障碍。
调查中,在和小学生的交谈中,了解到个别小学生的心理障碍确是因为家庭原因造成的。有个小学生家庭父母不和,关系紧张,甚至到了快离婚的地步,使这个小学生的心理受到严重冲击,使她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造成这个小学生的心理障碍。
3)学校原因:以往的时间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提高升学率,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极为关注,视其为关系到一个学生将来是否有前途的首要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内只抓智育,而课后家长又让学生参加多种补习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主要表现在考试紧张、厌学、偏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产生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又过高,加上社会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心理负担过重,认为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没有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4)生理原因:在调查中,我了解到一些小学生,由于他们的智力超常或者智力底下,他们觉得,自己和其他人往往显得格格不入,所以在心理上,也不能和其他小学生一样得到正常的发展,时间一长就有了某种心理障碍;还有一部分小学生,他们因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身体残缺,这使他们下意识的产生了自卑感和心理障碍。
四、做好心理指导应注意的问题与建议:
家庭层面,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巨大。就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环境而言,孩子们在家庭中度过的时间有1/3之多。而且,对于心智正在发育的少年儿童来说,家庭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社会。因此,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
(一)、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包括实物环境、语言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实物环境是指家庭中实物的摆设;语言环境是指家庭中人与人的语言是否文明有礼,民主平等,商量谅解;人际环境是指尊老爱幼,各尽其责等品格,心理环境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态度及情感交流的状态。和父母的身教言教相比,家庭环境涵盖的范围要广泛得多。能够传递社会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以及社会道德规范的,不仅仅是父母的语言和行为,父母的心态、家庭中的实物环境、心理环境、人际环境等都是影响少年儿童行为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提倡孩子自我教育。尊重儿童的主人地位,家长首先要相信儿童,相信他们有接受教育的能力。当然相信孩子们的接受能力的同时,也要正视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如果拔苗助长,则同样违背了孩子的生长规律。尊重儿童的主人地位,家长还要深入了解儿童,根据儿童的天性来培养道德品质。要充分考虑孩子的人格、兴趣、爱好,不要轻易把自己的愿望加在孩子身上。提倡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家长努力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规划、自我教育、自我评价。
心理健康小报范文4
调查的设计:
1)、时间:2010.12.18--------2010.12.22
2)、地点:五常市实验小学
3)、对象;小学一——六年级学生
4)、方式:问卷
一、调的项目及内容
按照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认真的进行调查工作: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所谓健康,它是从生理和心理两个侧面来表现的。从表现形式看,生理健康相对来讲,比较容易诊断,而心理健康,测试的手段就比较复杂。同样,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况,要比了解小学生的生理状况要困难的多。在对小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分别从小学生的人际关系、挫折适应、青春期心理,考试焦虑、厌学及性格等六个方面进行调查,旨在考察学生智力智能发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认识自我、良好的情绪、心理承受能力,为进一步分析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调查情况分析:
1)全校共发放心理调查问卷3066份,返回2036.有效问卷1436份,无效600份。
2)从调查情况看,学习上存在问题的 集中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注意力不集中、马虎、自主性、厌学情绪等。根据统计,这一类学生达到1000人(当然,这其中有交叉现象,下同),占49%。其次所占比例较大的是社交障碍。在调查过程中,这类学生有109人,占0.05%。主要反映在不会和同学、老师,家长沟通,不爱主动与他人交往。自私,以自我为主。缺乏自信也是现在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类人群有103人,占0.05%,主要表现在胆子小,声音小,不敢说话,不敢发言,不敢与老师沟通。排在后面的是个性问题65人,考试焦虑60人,挫折适应问题44人,青春期教育问题25人,情绪问题25人,感觉无助的有3人,情感缺失和适应障碍各1人。总体看,全校心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占全校的21%。
以上的调查情况表明,就我校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尽管其中的各个项目间不可避免的有交叉象,但是其绝对数字还是非常庞大的,其中所蕴含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可能会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认真分析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就是件刻不容缓的工作了 我们既要对这些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矫正, 同样也要对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指导。
二、心理问题的原因: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各种生理原因。
1)、社会原因:社会的整体环境恶劣,会导致小学生对生活失去信心。小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负面因素太多,使他们对周围的人失去信任,长期以往,在他们的心理上留下阴影。由于社会环境影响面大,对小学生所造成的影响不是点式的,而是面式的,这样就会使一批小学生受到影响,产生心理障碍,对于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其绝对总数是不可忽视的,其对社会发展的潜在的负面影响也将是巨大的。因此,国家的和平,社会的安宁,人们生活的文明程度,是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减少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2)家庭原因:就家庭教育而言,它具有启蒙性、长期性、感染性、情感性。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残缺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很不利的。残缺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一方因离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员不全的家庭,亦称单亲家庭。我国心理学者曾对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1564名1—5年级的小学生的情绪情感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离异家庭729名,完整家庭825名),发现离异家庭的儿童则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情感,如焦虑、冷漠、自卑、孤僻、萎缩、敌对等,并因此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在双亲不全的家庭中,以双亲不和对小学生有更大的影响,父母长期的分歧、争吵、敌对会使孩子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矛盾、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及行为。
另外,在一些家庭中,小学生长辈因自身的心理障碍,在和小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有意无意的使其病态心理影响了小学生;同时,一些小学生的长辈,相互关系紧张,他们不注意自己行为对小学生的影响,从而使一些小学生下意识的对自己周边的人或事物,采取敌意的态度。
据调查,我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自理能力较差,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较弱,依赖性比较强,脱离家庭、亲人的照顾将寸步难行。产生原因是由于家长只注重智力培养,而忽视能力的培养。父母娇养、过分保护、照料,从而导致学生一切都由家长包办代替,产生依赖性,缺乏独立性,缺少自我服务、自我锻炼意识。这样会给孩子以后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带来许多障碍。
调查中,在和小学生的交谈中,了解到个别小学生的心理障碍确是因为家庭原因造成的。有个小学生家庭父母不和,关系紧张,甚至到了快离婚的地步,使这个小学生的心理受到严重冲击,使她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造成这个小学生的心理障碍。
3)学校原因:以往的时间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提高升学率,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极为关注,视其为关系到一个学生将来是否有前途的首要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内只抓智育,而课后家长又让学生参加多种补习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主要表现在考试紧张、厌学、偏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产生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又过高,加上社会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心理负担过重,认为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没有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4)生理原因:在调查中,我了解到一些小学生,由于他们的智力超常或者智力底下,他们觉得,自己和其他人往往显得格格不入,所以在心理上,也不能和其他小学生一样得到正常的发展,时间一长就有了某种心理障碍;还有一部分小学生,他们因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身体残缺,这使他们下意识的产生了自卑感和心理障碍。
三。做好心理指导应注意的问题与建议:
学校层面,通过调查,我们已知道,在小学生中,有一部分因社会、家庭、生理等各种原因,存在着某种心理障碍,对此,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力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也就是说我们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指导,要使我们每一个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人在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要重视这项工作。同时要使每个人知道,良好的心理指导必须具备:真诚、理解、尊重三要素,要依托有社会意义的背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比如请相关家长到校现场进行咨询,辅导,开办家长学校等,认真细致的做好这项工作。1)要以真挚的感情,诚恳的态度和同学相处。我们和他们相处,决不能虚心假意,失去信任,心理指导将无从下手。2)要换位思维,要从不同的视角,和同学交换对问题的看法。心理有障碍的小学生,其对问题的理解、看法往往和别人不一样。理解他们,是能否和他们进行交流的关键。3)除了真诚、理解以外,还要注意对每个同学都要在人格上予以充分的尊重。4)做心理指导工作,要适当的运用一些必要的方法,如:专题性活动;课外合作游戏;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疏导学生从沉闷的气氛中释放出来;注意用非语言的方式给学生一定的时空;注意观察,可以采用反馈技术,重复一些师生言行,引导学生;和学生平等相处,消除学生的下意识自我防护意识等。同时,也要注意教师(班主任)自身心理素质对学生的感染。5)要特别注意对具有自卑心理障碍学生的具体分析。其中,要特别注意小学生自卑心理的矫正。矫正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方法有:了解他们的想法,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愿望;适当让他们接受一些小小的考验,增强他们自我承受心理;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自我优越心理;创造轻松环境,淡化其不安、烦躁、孤独、离群心理。
家庭层面,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巨大。就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环境而言,孩子们在家庭中度过的时间有1/3之多。而且,对于心智正在发育的少年儿童来说,家庭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社会。因此,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一)、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包括实物环境、语言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实物环境是指家庭中实物的摆设;语言环境是指家庭中人与人的语言是否文明有礼,民主平等,商量谅解;人际环境是指尊老爱幼,各尽其责等品格,心理环境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态度及情感交流的状态。和父母的身教言教相比,家庭环境涵盖的范围要广泛得多。能够传递社会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以及社会道德规范的,不仅仅是父母的语言和行为,父母的心态、家庭中的实物环境、心理环境、人际环境等都是影响少年儿童行为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二)、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提倡孩子自我教育。尊重儿童的主人地位,家长首先要相信儿童,相信他们有接受教育的能力。当然相信孩子们的接受能力的同时,也要正视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如果“拔苗助长”,则同样违背了孩子的生长规律。尊重儿童的主人地位,家长还要深入了解儿童,根据儿童的天性来培养道德品质。要充分考虑孩子的人格、兴趣、爱好,不要轻易把自己的愿望加在孩子身上。提倡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家长努力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规划、自我教育、自我评价。
心理健康小报范文5
一、新时期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日趋严重。大学阶段作为人生重要的转折期,是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大学生无论在生理、心理还是所处的环境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他们开始独立面临着学业困惑,交友恋爱的困惑,就业择业的困惑等等。随着家庭伦理、道德观念和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这个群体逐渐成为一个机体健康、心理却严重亚健康的特殊群体。一项对全国高校学生的调查表明,有近30%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强迫症、抑郁症和焦虑症等心理问题,心理病症和精神分裂之类的精神疾病成为其休学、退学和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分析。辅导员工作的职责、任务、性质与大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他们在缓解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峻与专业心理咨询人员不足之间的矛盾中,起到了有效的化解作用。然而,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人数的急剧膨胀,使得辅导员人数与学生人数的比例开始严重失调,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二、辅导员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作用的保障途径
(一)加强辅导员心理学理论的培训。高校应加大投入经费,对辅导员进行系统培训。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着重提出了对辅导员培训、培养工作的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制定辅导员、班主任培训规划,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对此,笔者在了解陕西省部分高校辅导员的培训情况的基础上,简要提出高校在加强辅导员心理学理论知识培训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首先,高校应对辅导员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培训。其次,对辅导员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中,也应针对辅导员的层次进行分化培训。对于新上岗辅导员和有工作经验的辅导员进行区分对待。最后,在理论培训的基础上,应注重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如运用案例研讨分析、角色扮演、现场模拟等培训形式,加强培训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二)合理完善辅导员激励机制。虽然高校辅导员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中占有重要比例,但是其工作环境与现状决定了这个群体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为他们的大部分精力都被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所占据。辅导员作为心理健康教的辅助者,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心理健康问题的讲授、心理健康专题活动的组织开展等方面,但是高校要求他们在平时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灵活运用心理学知识,通过开展心理调查和研究,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特点,为学生的个性化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服务。因此,有效的激励机制会促使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三)开拓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渠道。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岳晓东教授在《登天的感觉》一书中提到,哈佛大学的学生咨询热线已经相对成熟,他们主要针对一般的心理问题提供服务,如对情感冲突、学习困难、家庭矛盾、同学不和、考试焦虑等问题的咨询,也包括对特殊心理问题的咨询,如对厌食症、贪食症、自杀预防的认识等问题的咨询。他提到,学生的相互咨询,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专业咨询人员的不足,也可使学生之间更加容易产生同感共鸣。当然成立学生咨询热线的学生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专家的定期指导。结合我国高校基本情况,高校辅导员应大力鼓励和支持这样的学生群体出现,定期与其进行沟通交流,以便更快的了解学生的动态和深入的开展工作,为更好的协助心理咨询专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三、结语
心理健康小报范文6
关键词:学校;家庭;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学校和家庭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家庭”携手共育,就是要充分利用中学生的学校、家庭两个生活环境,使教育由学校“孤军奋战”转变为学校、家庭合作的一种有效模式。通过家校互相学习、互相沟通、互相交流,充分发挥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和家庭在教育中的助推作用,最终达到促进中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发展的目标。
一、心理健康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包括:热爱学习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正确评价自我、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真切而实际地感受各种情绪等。具体来讲,笔者认为要具备以下特征和能力:
1.主动性。这是人主体精神的直接反映。只有充分发挥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克服惰性,深入实践,加深体验,才能较好地鉴别、吸收外界的信息,从而完善个人的品质、人格和知识结构。
2.进取心。进取心是由实现理想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强烈的动机,具有驱动、修正个人行为的重要作用。只有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不断追求,才能真正发挥主体精神,走上成功之路。
3.坚韧力。它包括忍耐力和毅力,做人、做事、各方面都需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经得住挫折和失败的精神,在困境中磨砺、经受考验,养成坚忍不拔的顽强性格。
4.抗干扰力。在一个人的自主发展的过程中,随时都会遇到干扰因素。外面的世界既精彩也无奈,这就需要有正确的是非观,能把握得住自己,善于排除来自客观和主观的各种不良诱因对自己的干扰。
5.善于自我调控。主体精神的正常发挥需要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思维、感情、情绪,使自己保持平静、愉悦和专注的心态。
6.宽容精神。主体精神的发挥离不开老师、家长和同学的支持与帮助。可是,有人群的地方必然有矛盾、有摩擦,只有具备了宽容的精神,才能做到海纳百川,才能做到善待他人,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宽容”和“善待”是人际交往中应有的良好心理和态度。交往的“钥匙”是真诚,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心胸狭隘,否则,就会妨碍自己的健康成长。
7.乐观豁达。在成长的过程中,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应充满信心,保持愉快开朗的心态。只要学会开导自己,对学习、生活、群体、环境、艺术都充满兴趣,心胸就会真正豁达开朗起来。
二、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主观因素影响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两大部分。主观因素主要包括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速度不均衡,心理过程发展不协调,个性结构发展不完整,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引起的困惑和不安等。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学习、升学竞争引起的过度焦虑,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矛盾与冲突,与父母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的心理矛盾和冲突,社会的迅速发展变化与心理承受能力发展滞后的矛盾等等。
现在社会发展变化迅速,高效率快节奏和激烈的竞争,使社会成员的紧张和心理压力大大增加。中学生的交往能力、适应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很不足,这些缺陷使得他们难以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变化,难以承受现代社会日益增多的各种压力,难以应付各种生活事件的发生,再加上升学压力,因此产生心理问题在所难免。
三、家校联手对中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根据生态系统发展观,学生的心理与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学生生活的环境主要是学校和家庭,因此,家庭和学校是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因素。搞好家校互动合作,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保障。
1.互相学习。
互相学习主要指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学校、教师培训家长,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家长在培训中也可以提出问题,使教师在培训中得到启发。其目的是提高家长的素质,转变其教育观念。学习形式以讲座辅导为主,学校定期召集家长到校培训学习,每次一个专题,如“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向家长传授科学的教育原则和方法,使他们积累成功的家教经验;“孩子的心理知多少”让家长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对青春期的孩子给予特殊教育;“考试焦虑的防治”,让家长降低期望值,不要一味地关注孩子的分数,并学会一些简单的自我心理放松训练法。家长也可以向教师提出了许多困扰他们的问题,比如: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可为什么孩子们并未感到幸福,怎么和孩子进行沟通,等等。这些提问也丰富了教师的视野,教师把其中一些问题作为科研课题,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
2.互相沟通。
互相沟通是指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对策的沟通。教师和家长之间应建立起沟通机制,以便及早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尽快采取相应措施。沟通形式也很多,可以用家长会形式,也可以用家长---教师恳谈会形式,也可以让班主任灵活安排等。教师将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告诉家长,以求家长重视,共同探讨对策。通过互相沟通,教师和家长在教育观念及教育方式、教育目标上能达到共识,纠正不正_的教育方法,对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行为起到了监督作用,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和睦的教育环境中陶冶了心灵。
3. 互相交流。
互相交流主要指学习体会和教育经验的交流,其目的是通过交流使教师和家长得到互补和提高。交流的形式如学校创办《心语》(家长版)宣传刊物,普及心理知识,介绍一些教育方法,家长阅读后写出学习心得体会,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请优秀家长代表来校作经验介绍,与众多家长面对面交流;定期举行教师与家长之间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途径的相关经验交流会。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校请家长参加以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家长与子女面对面交流,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理解与沟通。通过交流经验,家长深深地认识到导致孩子产生不良心理倾向的因素中,家庭因素占主要成分,从而改掉一些陋习,给孩子创设一个和谐、宁静、向上的家庭氛围。
结尾:中学生心理健康极其重要,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充分发挥其潜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重任。因此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十分重要。家校联合,对症下药,因势利导,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