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私塾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私塾教育范文1
在学校这个大集体里,我并没有感受到温暖,我只明白了一句话:落后就要遭受排挤。我学习不好,遭受排挤,于是我与其他学习不好的人同流合污,勾心斗角,与之攀比,为了面子不得不做一些不是人做的事,活的像狗一样,这就是学校。
学校本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可是我慢慢的发现,学校是一个大集体,管理的好了,它就是一个学习成长的地方,可是管理的不好了,它就变成了一个社会,这个社会就是一个邪恶的,充满恶势力,充满暴力,充满虚荣的地方。
是啊,那么多人有很多都在学习,都学得很好,甚至还有考上清华北大的。我不反驳这句话,但是家长们啊,老师们啊,你们屈指算算,全校每届学生人数少的500多人,多的700多人,他们中间有多少人学习好?又有多少人学习不好?有多少人考上所谓很厉害的清华北大?又有多少人落榜生涯?举个例子,去年我们县最好的高中考上19清华大学生,没有考上的人有多少呢——上千人!其中学习不好的大约就占了一半。这人数和全国的人数比起来是很大的差距,但是让我看来这小小的数字就可以看出来我们的社会是有问题的!假如这上千人就组成了中国,大家可想而知,这是差距多大。一个国家就君王有能力就可以了吗?答案当然是不可以,一个国家的稳定靠的是一群有才有能之士辅佐君王,这样一个国家才能稳稳地站住脚跟。如果重兵压境,那么国家派不出一个有用之人,难道这时候要让君王面敌厮杀?
哎,也说得太长远了,说实话,学校是一个大集体,它就像一个社会。总而言之,若一个学校管理的好了,那么它的内部安定和谐,是长久学习之地,若它管理不好,学校的社会风气磅礴壮大,那么它就会祸害很多人,它就会变成一个充满恶势力,充满邪知识的地方,对国家不安,对社会不安。
这15年来我在学校眼睁睁的看着我踏入的每一个校园都是充满利益诱惑,学生都贪图享受,自娱自乐,所有人都在攀比,为了面子,为了虚荣在勾心斗角,在那数千人中只为自己能够让别人的怕自己,而放弃学习。
我已经厌烦了学校这种风气,我本想离开学校这个黑色牢笼而去社会上闯荡一番,这也是被迫无奈,如果能有机会学习我也不想这样浪荡。
有幸听说现在有私塾制教育,举个例子来说就是像古代一样在家里学习,请一个导师,到了国家举行科举考试的时候与他人一同去考试。我现在就在是像这样一样上学,天天呆在家里,有老师来给我上课,我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我喜欢的东西,如音乐,舞蹈等等课外的技能,我每天不再像坐在学校里那么瞌睡,因为我可以省出2个多小时时间睡觉,学习成绩也一步一步上升,每天还能空出3个小时时间练琴,学校的知识我同样掌握,也不被外界影响,也不会有老师天天叫家长,我慢慢地就开始出色了。
我曾经甚至想过,将来有条件我的孩子也一定要从一小开始就不去学校学习,用私塾制教育方式,不让他像我一样走弯路,不让他在精神上受一点点折磨。但是仔细想想我又错了,他不去学校他就不能与外界接触,他就不懂得在社会上怎么生存,也许在以后他受一点点挫折就会被击败,这也是私塾制教育的一大缺陷。私塾制教育因为不接触人,不被外界影响,所以学习安静和谐,时间充足,稍稍努力自然慢慢地就优秀起来,但是如果一个人他从小就这样受教育,那么他在人际关系上一定不会说,不懂得处事,不懂察言观色,这样下去他会遭受到很多打击,因为从小就生活在家庭的保护中,从来没与外界接触,那么他就变得不可一击。
说实话,中国的教育的确有缺陷。学校是个好地方,它能让我们在一个大集体小社会中成长,遭受苦难,慢慢磨练,快乐学习,但是现在的学校,也不如此,学校的社会风气太重,很多学生已无法快乐成长,无法快乐学习。正确的成长是该有的,不正确的成长是应该被抹杀的,可是学校却恰恰相反。私塾制教育好啊,它是一个能让人快乐学习的好方式,但是我也想过,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受这样的教育,那么他将不会成长,他永远融入不到大社会中去。
私塾教育范文2
关键词:潘天寿 书法 民国 教育
潘天寿不仅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代巨匠,也是一位杰出的美术教育家,他的绘画、书法和诗词等都有着很高的造诣。目前,对于这位艺术大师最大成就之处的探讨众说纷纭,如有人认为潘天寿的最大成就在于他的美术教育;也有人认为是他对中国画的创作探索与研究;还有人认为是潘天寿的人格教育等。而我却认为他的成就之处在于他的书法教育以及对书法教育做出的贡献,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在浙江美术学院开设书法、篆刻专业,为中国现代高等书法教育揭开了序幕。由于潘天寿经历了整个民国时期,故本文以潘天寿书法教育思想形成为线索来研究民国时期的书法教育,使我们能更清楚地认识到现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发展脉络。
一、潘天寿书法教育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潘天寿书法教育思想的形成主要在民国时期,这一时期不仅是他书法教育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书法风格的形成阶段。因此以下将重点从民国时期这一阶段来分析潘天寿书法教育思想的形成。
(一)家庭出身以及独特的人生经历
1897年3月14日,潘天寿出生于浙江省宁海县北冠庄村,原名天授,字大颐,号阿寿、颐者等,晚年常署雷婆头峰、寿者。其父亲潘秉璋是举人出身,母亲周氏也是举人之女,因此自幼耳濡目染,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潘天寿自幼喜爱写字、画画,早年书法临习《瘗鹤铭》、《玄秘塔》,得结体用笔之法。在浙江第一师范五年的学习中,其艺术与人格受到了众多的教育家和国学大师的青睐,如经亨颐、李叔同、夏丐尊、吴昌硕等人。潘天寿曾说:“我这一辈子是个教书匠,画画只是副业。”〔1〕的确他将自己的大半生都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对中国高等美术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中国画的分科、书法篆刻科的开设等,但后来在“”中,潘天寿受到牵连,不幸含冤去世。这样独特的人生经历,对于潘天寿倔强性格的养成以及独特的艺术教育观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社会环境以及时代因素的影响
潘天寿的一生跨越了民国时期38年的时间,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在艺术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在动荡不安并伴随着社会大转型的民国时期,科举制度被废除。而早在科举制度盛行时,其书写工具主要是毛笔,童蒙读书也必写字,因为书法可以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仕途,所以书法在旧式教育里重视程度较高。书法的学习兼具识字、正确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艺术教育于一体的功能,使得书法教育与科举制度有着较密切的联系。民国时期科举制度的废除无疑是对书法教育致命的一击,然而在新式学堂教育与私塾式教育并存的民国时期,书法艺术并没有因为科举制度的废除而消亡,而是在继承碑学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其次,民国时期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西方的各种外来思潮涌入中国,钢笔、铅笔等书写工具也大量的涌入,毛笔实用性的减弱削弱了书法艺术得以生存的群众基础,使书法艺术的处境变得尤为艰难,给民国时期的书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1928年潘天寿指出:“近数十年来,西学东渐的潮流日张一日,艺术上也开始容纳外来的思想与外来的情调,揆诸历史的变迁原理,应有所启发,然而民族精神不加振作,外来思想实也无补。”〔2〕从中可以看出受东西文化的相互碰撞,容纳西学的书家也众多,而潘天寿认为艺术上对外来思想的吸收应在民族精神振作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真正地发展民族艺术。
(三)受民国时期书家以及教育家人品、学养、艺术的影响
1915年,潘天寿考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实现了他继续求学的梦想。该校的师资力量相当雄厚,任教的教师也多为学问渊博的名师如李叔同、夏丐尊、朱自清、叶圣陶等。五年的师范教育对潘天寿人格精神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李叔同与经亨颐二人对潘天寿的影响颇深。
作为第一师范学校的校长经亨颐,特别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并且将“勤、慎、诚、恕”四字作为该校校训,在他的影响下潘天寿的人格受到了熏陶。同时他也受到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叔同的影响,潘天寿十分崇敬李叔同的人品以及他的艺术,同时也目睹了这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避世出家,到晚年潘天寿也还铭记李叔同的教诲“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3〕。在李叔同的影响下潘天寿的人格修养也不断地完善,并最终造就其崇高的人格精神,也使潘天寿更加坚定了通过振兴民族艺术来振兴民族精神的信念。
潘天寿在上海美专任教时,在好友诸闻韵的介绍下结识了吴昌硕,年近80岁的吴昌硕对潘天寿的影响也较深。在交往中吴昌硕书写一副篆书对联:“天惊地怪见落笔,巷语街谈总入诗”〔4〕相赠并以此劝勉。在民国时期吴昌硕的书法艺术是具有开创精神的,诗、书、画、印相融合,书法也兼收并蓄,尤以篆书《石鼓文》为最。吴昌硕曾经对自己的弟子说:“阿寿的画有自家面目,这就好,你们不能老是同我的面目一样”〔5〕。由此看出潘天寿继承了吴昌硕的创新精神,并在吸收吴昌硕以及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自己的风貌,这种创新精神在潘天寿的教育思想里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潘天寿书法及书法教育思想
(一)潘天寿的书法艺术创作特征
私塾教育范文3
激发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散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所以,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基矗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例如:在一年级《乘法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师可先出示几道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为乘法算式。由于有乘法意义的依托,虽然是一年级小学生,仍能较顺畅地完成了上述练习。而后,教师又出示3+3+3+3+2,让学生思考、讨论能否改写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呢?经过学生的讨论与教师及时予以点拨,学生列出了3+3+3+3+2=3×5-1=3×4+2=2×7……虽然课堂费时多,但这样的训练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还经常利用“障碍性引入”、“冲突性引入”、“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在学生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中,还要善于引导他们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时,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见过的角,当提到墙角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到底如何认识呢?我让学生带着这个“谜”学完了角的概念后,再来讨论认识墙角的“角”可从几个方向来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获得新知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这样有利于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与深入探寻。
转换角度思考,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也就是说学生个体(乃至于群体)的思维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所以要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例如,四则运算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加与乘之间则是转换的关系。当加数相同时,加法转换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转换成加法。加减、乘除、加乘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如189-7可以连续减多少个7?应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思考,从减与除的关系去考虑。这道题可以看作189里包含几个7,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的训练,既防止了片面、孤立、静止看问题,使所学知识有所升华,从中进一步理解与掌握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进行了求异性思维训练。在教学中,我们还经常发现一部分学生只习惯于顺向思维,而不习惯于逆向思维。在应用题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时,一方面可以从问题入手,推导出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归纳出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十分注意在题目的设置上进行正逆向的变式训练。如:进行语言叙述的变式训练,即让学生依据一句话改变叙述形式为几句话。逆向思维的变式训练则更为重要。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重视正逆向思维的对比训练,将有利于学生不囿于已有的思维定势。
一题多解、变式引伸,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要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佳境。
私塾教育范文4
数学思想方法是前人探索数学真理过程中的精髓。而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对数学事实与数学理论的本质认识,是知识中奠基性的成分。首先,数学思想比一般说的数学概念具有更高的抽象和概括水平。其次,数学思想、数学观点、数学方法三者密不可分。如果人们站在某个位置、从某个角度运用数学方法去观察和思考问题,那么数学思想也就成了一种观点、一种认识。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理论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提炼和概括,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数学思想具有概括性和普通性,而数学方法它具有操作性和具体性。作为数学思想,它不仅比数学方法处于更高层次,而且是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的精髓和灵魂,其运用和发展有助于知识得到优化,有助于理性认识迅速构建,有助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数学思想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数学方法具有操作性和具体性。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和精神实质。数学思想都是通过某种方法来体现,而任何一种数学方法都反映了一定的数学思想。高职数学中的基本数学思想有:(1)符号化与变元表示思想。包括符号化思想、换元思想、方程思想、参数思想。(2)集合思想。包括分类思想、交集思想、补集思想、包含排除思想。(3)对应思想。包括映射思想、函数思想、变换思想、数形结合思想。(4)公理化与结构思想。包括基元与母结构思想、演绎推理思想、数学模式思想。(5)数学系统思想。包括整体思想、分解与组合思想、状态运动变化思想、最优化思想。(6)统计思想。包括随机思想、抽样统计思想。(7)辩证的数学思想。包括数学范畴的对立统一、普遍联系相互制约、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数学化归、极限思想。(8)整体与局部思想。高职数学中所蕴含的这些丰富的数学思想,它们与其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一起构成了高等数学的主要内容。同时,又由于这些思想往往隐含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里,也就伴随着数学思想产出、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数学思想其内涵也是会更丰富的,内容也是会不断的延展的。
2数学思想对高职数学教学的启示
2.1数学思想在数学教材内容体系中的呈现
高等职业院校的数学教学是以应用为重点,必需够用为度,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因此,使学生掌握日常生活、生产中必备的数学知识,能以数学为工具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应作为高职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数学方法是指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包括数学内部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式、手段、途径等,其中包括交换数学形式。但数学教材并不是这种探索过程的真实记录。恰恰相反,教材对完美演绎形式的追求往往掩盖了内在的思想方法,颠倒了数学真理的发现过程。整个高等数学其主要思想观点就是运动与变化的观点,以运动与变化的观点去考察问题,从运动与变化中去认识事物,这是唯物辩证法在数学中的反映。例如,高等数学就是从圆的内接正多边形面积的变化中去认识圆的面积,从割线运动中去认识切线,从平均速度的变化中去认识瞬时速度等等。而初等数学基本上不涉及运动与变化,只是在几个相对固定量的关系中从已知求未知。研究对象从初等数学主要研究常量的运算和固定不变图形的性质,反映运动与变化的数学概念是变量与函数,到高等数学是以变量及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函数作为研究对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极限,这是因为在数学和科学技术应用发展中,所带来出现的问题表现出的矛盾,如“曲”与“直”、“均匀”与“非均匀”等等,虽然各自的具体意义千差万别,但表现在数量关系上都归结成“近似”与“精确”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极限方法,借助于这实质上深刻的辩证法,使人们清楚地看到,定不变的事物是过程、运动的结果。高职数学内容全面,结构严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获得从数和形两个方面洞察现实世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它能提高学生的科学和文化素质。找到他们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调动和激发学生在教和学中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为学生后续课程学习的奠定必需的数学基础。使学生明白高等数学这门课程正在渗透到许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当中。高职数学既是工具,又是文化,学生自身也要加强对高等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才能获得掌握和认识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强有力的工具。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使数学思想的精神得以完整的体现。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个较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2.2数学思想是课堂教学实施的精髓,是学生能力培养的核心指导思想
数学既有一般科学的特征,又具有横向移植的特点,因而在整个科学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数学方法是指用数学语言表述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并加以推导、演算和分析,以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判断和预言。数学思想以解决问题为根本,指导人们从数学概念、命题、规律、方法和技巧的本质认识中获取解决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或社会科学等各个方面问题的具体途径、策略和手段。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和创造性与想象力与一身的学科。它的这些特点决定着高职数学教学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不仅具有一定的数学素质和应用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数学,更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分析归纳和逻辑推理能力,将抽象性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的发散思维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代科学技术所面临的许多问题。进入高职学习的学生,他们在面临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形式上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目前对于入学的高职学生群体中体现入学起点较低,中学数学基础知识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由于高职数学要求的是“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教学原则,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上都进行了压缩和调整,对教师要求备课中要深入钻研教材和参阅有关参考材料,要善于从具体的数学知识中挖掘和提炼出数学思想方法,要预先把全书、每单元章节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搞明确具体,然后统筹安排,有目的、有计划和有要求地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备课充分、规范,教学态度端正,治学严谨,关心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在教学应教育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调动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深刻去体会数学思想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锻造学生的辨证观。例如,导数概念在工程技术上更多的是被称为在一点的变化率,在数学课上强调这一点,可使学生迅速地接受专业概念的数学描述;另一方面还要对数学概念的实质分析透彻,以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哪类专业问题可以使用相应的数学概念去表述,应用相应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对于习题课的教学中,要尽可能注意避免陷入模式化的算式形式,着重要以应用为中心,生动活泼地突出应用,引导和启发学生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思维,而去解决实际问题作用,也还要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意识到数学的意义,从中领略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2.3数学知识背景学习能深化学生对数学思想的认识
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材是按知识的体系编写的,是逻辑的,严谨的。对于知识产生的背景和解决的过程介绍的甚少。适当地给学生介绍有关数学发展史,适时开展一些数学讲座如“数学热门话题”,“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等,开阔学生眼界。在高职数学教学中适时去介绍和挖掘教学内容与所学专业和实际生活中实例的联系,也会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他们也能够形成良好思维和学习兴趣也有帮助。这样既能突出高职的培养目标,学生充分了解数学的发展、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4数学思想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数学知识在当今的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在不断的知识扩充和延展。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自己知识的学习和提高从来都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同时,数学教师还应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人格魅力,以增强数学教学的实效性。这样的高职数学教学中,自然也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会更高。面对高职学生的能力培养,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让教师和学生都要意识到数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不单单仅是各自单方面所要完成的任务,也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数学素质、科学的思维能力建立与培养的过程。这样才能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应用能力好,具有良好品格的高等技能型适用人才。
私塾教育范文5
1、数学思维及其特征
思维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相互关系及其内在规律性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而数学思维就是人脑关于数学对象的思维.数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因而数学思维有其自己的特征.
第一,策略创造与逻辑演绎的有机结合。一个人的数学思维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上.数学思维活动是生动活泼的策略创造.其中包括直觉、归纳、猜测、类比联想、合情推理、观念更新、顿悟技巧等方面,微观上,要求数学思维具有严谨性.要求严格遵守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要言必有据,步步为营,进行严格的逻辑演绎。事实上.任何一种新的数学理论.任河一项新的数学发明.只靠严谨的逻辑演绎是推不出来的.必须加上生动的思维创造.诸如特殊化一般化.归纳、类比、顿悟等等。一旦有了新的想法.采取了新的策略.掌握了新的技巧.通过反复深入地提出猜想.加以修正.不断完善.才有可能产生新的数学理论。也可以说.数学思维过程总是似真推理与逻辑推理相互交织的过程。似真推理起着为逻辑思维探路.定向的作用.可以用来帮助在数学领域中发现新命题.提出可能的结论.找到解题的途径与方法等。其中.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更是两种重要的策略推理形式;而逻辑推理则是似真推理的延续和补充.由似真推理所获得的结论.往往需要借助逻辑推理作进一步的论证、证实。因此.数学思维只有将策略创造与逻辑演绎有机结合.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发散思维是指从不同方向、不同侧面去考虑问题,从多种途径去求得解答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其特点是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通常所说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命题推广、升维策略、降维策略等都于这方面的反映。聚合思维是以“集中”为特点的一种思维.其特点是具有指向性、比较性、程性等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在数学思维活动中,这两种思维也是常常被交替使用的。在解决一个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时,为了探查解题思路.人们总是要将思维触角伸向问题的各个方面.考虑各种可能的解模式.并不断地进行尝试.设法找到具体的思路.在探测思路的过程中.又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要集中注意力初中数学论文,集中攻击目标,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或关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将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有机结合,特别要重视发散发性思维的训练。
2、数学思维品质
数学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是数学思维品质的优劣,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弄清数学思维品质的内容是必要的,但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很多,我们认为数学思维品质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思维的灵活性,它是指思维转向的及时性以及不过多地受思维定向的影响。善于从旧的模式或通常的制约条件中摆脱出来。思维灵活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善于进行丰富的联想,对问题进行等价转换,抓住问题的本质,快速及时地调整思维过程。
第二,思维的批判性。它是指对已有的数学表述或论证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是盲目服从,对于思想上已经完全接受了的东西,也要谋求改善,包括修正、改进自己原有的工作,事实上,数学本身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提出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争论。直到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三、思维的严谨性。它是指考虑问题的严密、准确、有根有据。在思维过程中,善于运用直观的启迪,但不停留在直观的认识水平上;注重运用类比、猜想、但不轻信类比,猜想的结果;审题时不但要注意明显的条件.而且要挖掘其中隐含的不易被察觉的条件:运用定理、公式时要注意定理、公式成立的条件;在概念数学中初中数学论文,要弄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仔细区分相近或易混的概念,正确地运用概念,在解决问题时,要给出问题的全部解答,不重不漏,这些都是思维严谨性的表现。
以上,我们列举了数学思维品质的几个方面.这些方面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数学教育中.要根据不同的素材.灵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3、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教学方法
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数学教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蕴含在数学材料中的概念、原理、思想方法等.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极好素材.作为数学教师,只有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方面下功夫.方能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私塾教育范文6
关键词:数学思想;生活化教学;特殊教育
引言:
开展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时,教师在实际教育之前,要对具体的授课对象进行详细的分析,这是身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认识到的重点问题。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是每位教师进行有效教育活动的工作动力,如何使学生更加轻松以及高效的实现对数学的掌握,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探究的重点内容。对于听力不强的学生来讲,怎样开展有效的互动极为重要。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加大与学生的交互,使学生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中更高效的理解知识。
一、滲透数学思想
(一)深入研究教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知识是极为明显的。但是,数学思想却是隐含于数学知识中[1]。需要教师以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进行教材的深度挖掘与分析,将教材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进行一定的总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进行高质量教育。
(二)创设学习环境
为了提升特殊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要为学生构建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可以依据身边的实际案例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转变以前学生只能通过单调的做题进行知识学习的形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手工等趣味性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知识探索的乐趣,进而感悟以及掌握数学思想,也锻炼学生团队合作以及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
二、生活化教学在特殊教育教学中的实践
(一)运用生活化思想
教师可以构建与学生真实生活相关的学习环境,在为学生讲解相应知识时,也可以与社会中的实际生活相关联,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领悟数学思想的真正内涵。
例如,在《克与千克》的学习中,教师要将现实生活带入到知识探索中,最大限度的调动特殊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更为清晰的认知,保证听力障碍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成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详细的观察身边的生活,谈一谈在自己身边比1千克重的物品,如,西瓜、兔子等。特殊儿童在学习上虽然会受到一定的制约,但是,教师联系学生的真实生活的世界,可以推动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特殊学生的成长。
(二)开展操作化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学生依据其真实的情况划分不同的小组,为学生布置相应的数学学习任务,推动学生合理的分工,通过真实的操作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领悟数学知识中存在的数学思想。
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实际的操作,让学生在真正的体会中加深领悟,强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要先与现实相关联,让学生在整个校园中找角。这样的教学方式趣味性更高,特殊学生会乐于参与,加深对角的认知。教师还要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制作角,将学生的思维有效激活,让特殊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后完成学习任务,不仅充分体现学生的地位,也能够最大限度强化特殊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特殊学生的发展。
(三)推动思维化表达
为促使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解题思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自由发言、相互提问等多种形式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不仅可以锻炼特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让学生在相互的沟通中了解更多的观点。学生更好的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2]。也让学生在合作中将存在的困惑有效解决。
以《混合运算》的学习为例,为了帮助特殊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解题思想,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的沟通,让学生在思维的交流中实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出示48-8+17、15÷3×5等,要求学生以合作学习的形式说说题目的运算顺序,并总结相应的数学规律。虽然对学生开展特殊教育,但是学生的思维依旧是不同的,有着自己的个性化特征。教师引领学生开展合作性质的学习,可以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相互学习会将知识的难点突破,深入领悟数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