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调查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调查报告范文1

一、调查背景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到达一个新的层次。同时面临社会道德滑坡,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社会价值混乱的局面。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着多层次的思想道德而降低甚至否定社会道德的要求,也不能不顾人们思想道德的客观差异,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社会成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担当解决这一困境的重任,引领人们在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和进步。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2007年胡XX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要坚持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2012年10月,胡XX在党的十报告中再次重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和作用,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他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二、调查步骤

活动步骤

第一步:教师对全体学生摸底,了解学生情况,筹备成立思想品德探究小组。

第二步:根据班主任老师推荐,教师考查,确定思想品德探究小组成员。

第三步:成立思想品德探究小组,组织小组成员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知识和调查报告撰写的相关知识。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第四步:每个人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出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卷调查的初稿。

第五步:结合每个人设计的问题,小组讨论,将九位同学的所有问卷进行整理,形成统一的问卷调查表。分社会和家庭两个角度,最后统一印制,每个同学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并注意收集影音资料。

第六步:根据个人的调查结果,个人分析调查情况、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建议,并完成到处个人报告的撰写。

第七步:小组讨论,形成思想品德探究小组的总报告。

三、调查方法

1.访谈法——与邻居、家长、社会人士、亲朋好友进行面对面交谈,了解不同的人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掌握状况,了解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态度和看法。

2.问卷调查法——向社会人士和价值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情况。每人共发放问卷30份,其中,家长卷20分,社会卷10分,共270分,收回大约250多份。

3.文献研究法——收集、阅读和研究国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列文件,理论研究成果,提高调查者的理论水平。

四、调查结论

1.调查情况汇总

第一: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停留在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知道党和国家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培养,但是,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更说不全“八荣八耻”的具体内容。

第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党员、干部、大学生了解的角度,商人,一般工作人员、个体户、居民、工人基本不了解、不知道。

第三:军队干部和士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和掌握要高于一般群众,他们对此内容相对熟悉。

第四:人们对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认识统一,都认为应该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认为当前社会的价值观念混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主流核心价值观来引领人们的思想认识。

第五:人们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认识统一,认为应该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六:人们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了解不足,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并不知道其内容。

第七:调查过程中,许多人一听题目就不愿意参与,或只填写单项选择题就离开,说明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视不足,不愿意了解,更不愿意深入的研究和掌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

2.原因分析

虽然我国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有8年了,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却并不是人人都知道的和重视的,这是因为

原因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宣传重要停留在干部和政府当中,宣传力度和普及度不够。

原因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较多,不容易记忆,许多人学过之后很快忘记,很难践行。

原因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主要是一些较为宏大的要求,与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具体行为要求差异过大,难以在社会实践中联系。

原因四:有些部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重视不够,宣传活动形式化,表面化,枯燥化;宣传的效果较差。

原因五:随着社会发展,社会的思想潮流被西方“拜金主义”思想影响,只重视物质社会,不重视精神生活,西方的一些腐朽的价值观冲击了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

原因六:道德滑坡,价值观的多元化,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被冲击,人们不重视,更容易受到突出个性的非主流价值观的左右。

3.建议

第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一步完善,其内容应该更贴近人们社会生活的具体规范,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具有操作性。

第二: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用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影响较大的宣传形式,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工厂、学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更广的层面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四:发挥网络、电视、报刊、广告等媒体的优势,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调查报告范文2

关键词 艺术消费 艺术需求 郑州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1 艺术消费的类型及特征

“艺术消费是指为了满足人们对艺术美的享受需要,用货币购买、欣赏艺术产品和参与艺术娱乐的经济活动。它是艺术市场存在的前提和发展动力。”艺术消费作为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必然受到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制约,同时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在当前消费时代下的艺术消费具有大众性、商品化、符号意义化等特点,由此也带来了艺术消费的公平性缺失。认识艺术消费的特点,理清艺术消费的误区,对建立合理的艺术消费观具有积极意义。

1.1 艺术消费的类型

艺术消费有多种形式,但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消费类型:(1)投资性消费。这种消费类型针对性强,可替代性较弱,消费品大多具有唯一性特点,例如古玩收藏,听钢琴、小提琴演奏等。(2)娱乐性消费。这种消费类型情况比较复杂,可替代性非常强,选择多样,消费方式也比较多样,消费者容易在多种消费方式中选择。(3)被动性消费。可替代性十分强,消费不固定也不稳定。例如,由学校或单位组织的观看文艺演出,还有受广告影响而产生的消费等。

1.2 艺术消费的特征

(1)消费情况的复杂性。艺术消费情况不仅受到艺术品本身质量的影响,同时消费者个体的差异,诸如思想观念、审美水平、个人爱好等,也会对艺术消费产生较大影响。(2)消费群体的复杂性。由于艺术门类众多,且多具有个性化特征,所以导致了消费群体的复杂性。(3)与艺术生产的辩证关系。艺术消费与艺术生产是辩证互动的关系,艺术生产决定艺术消费,艺术消费反作用于艺术生产。

2 郑州市城镇居民艺术消费现状

2.1 艺术消费结构整体趋向多元化

与郑州市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相适应,郑州市城镇居民的艺术消费结构也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通过调查分析,郑州市城镇居民艺术消费结构目前已发展到五种主要类型:一是通过广播电视为主的传统视听媒体进行的艺术消费; 二是围绕多媒体,互联网等新媒体进行的艺术消费;三是在KTV、影剧院、酒吧等纯粹娱乐场所进行的艺术消费;四是博物馆、美术馆、艺术活动中心等官方艺术活动场馆举办的艺术活动;五是以社区活动、节日活动、广场街头活动等文艺表演为核心的艺术消费。

2.2 城中村居民文化艺术消费形式趋向单一

在针对郑州市城中村居民的调研中发现,郑州市农村居民文化艺术消费单一,形式传统。虽然近年来郑州的城市化水平一直保持较高比例,但被迫上楼的农民似乎对从村民向市民身份的转变还缺乏适应,这不仅表现在他们的生活方式上,同样也反映在他们的娱乐方式上的单一、传统。

“您有空的时候喜欢做什么”,在50位被调查对象中有48位被调查者选择看电视、看电影,比例高达96%。紧随其后的是打麻将、打扑克,有30人选择了该项,占比达60%,表明城中村村民文化艺术消费比较单一,且基本上集中在娱乐性活动上。他们在空闲的时候基本上是选择看电视、打麻将、打牌等来消磨时间。老一辈村民比较喜欢的赶集、逛庙会、听戏等传统文艺活动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几近绝迹,而新的艺术形式如音乐会、展览会等其他活动还没有被村民们认识并接受。这种过度追求电视、麻将等单一性娱乐活动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那些不需要审美能力的娱乐节目带来的快乐和刺激是极其短暂的。如果这一点不及时引起重视,这种单一化的趋势会愈加严重。

2.3 艺术消费主体趋向年轻化、高学历化

在郑州,收入水平较高的群体,年龄一般集中在28~55岁,他们同时也是经常进行艺术消费的主要人群。他们进行文艺消费有属于这个群体特有的特征:为了排解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他们常常借助于不同形式的艺术消费进行心理减压。另外,不同的教育水平对艺术消费需求产生不同的影响。学历越高,艺术消费能力也越强,随着高等教育惠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中青年的艺术消费能力远远大于老年人。在年消费金额2000元以上的被调查者中,5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所占比例最小,仅为3%,而20岁以下年轻人最高,达7%。不同的教育水平对艺术消费需求也产生不同的影响。学历越高,艺术消费能力也越强。

2.4 艺术消费需要加强引导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满足人民大众对精神文化的根本需求,满足人们对高尚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同时,还需要积极引导人民大众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坚决抵制某些庸俗无聊的消费趣味,促进艺术消费的发展和繁荣。调查中发现,社区活动是城镇居民参与艺术消费的重要一块,城镇居民对其消费需求非常强烈。高达83%的市民表示需要政府以街道、小区为单位,组织文化艺术活动,同时高达80%的城市居民都表示,希望政府可以对相关的艺术培训提供支持。在艺术消费上,无论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都以自发为主。因此,迫切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举办文化节,打造民间传统艺术等,引导民众特别是农村居民开展多样的艺术消费活动。

3 如何提高郑州市城镇居民艺术消费需求

3.1 增加对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保障基本艺术消费

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是展示文化建设成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丰富多彩,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6年来,郑州市将公共文化项目建设纳入政府为民办理的实事工程,不断加大投入,关系民生的公共文化设施获得优先建设。尤其是 2012年,郑州市成为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31个创建城市之一之后,郑州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获得巨大的支持力度,要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设好郑州广播电视中心二期、郑州博物馆新馆、郑州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商都文化博物馆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加大对市区影院的改造升级,推动数字化建设。推动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大院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设施广播电视的市域全覆盖,实现每个行政村和社区每月放映1场电影。保障城镇居民基本的艺术消费,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部署要求,推进郑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科学发展,全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3.2 加强对城镇居民的艺术教育,培养艺术消费主体

郑州市艺术消费市场的薄弱和居民的艺术知识的贫乏以及由此引发的艺术观念的淡漠有很大关联。提升市民艺术素养的可以推进艺术消费市场的发展。因此,加强对市民的艺术教育,培养艺术消费主体,对繁荣艺术消费市场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社会艺术机构的公益性艺术教育中,要充分发挥艺术中心、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机构的教育功能。通过实行对公众免费开放、专家学者的定期讲座、画展的定期举办、媒体的参与、时装的、电影的放映、艺术的表演、艺术作品的购买和收藏等,以诸多形式的链接和融合为艺术教育创造较好的社会条件和艺术氛围,使艺术深入人心,打造出生机勃勃的艺术消费市场。

3.3 拓宽艺术消费途径,提倡社区艺术消费

社区是城市的基层组织单位,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强调人群内部成员之间的文化维系力和内部归属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城市社区文化的发展建设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社区成员成分的不断复杂化和外来文化的不断引进、融合,社区文化的发展要更为注重包容性及多样性。为使普通民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并参与到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中去,社区文化建设必须兼顾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抓住老人与儿童这两个大的群体,带动中青年人参与社区文艺活动。这不仅是因为,在很多小区,老人与儿童的比例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艺术消费。二是社区艺术活动应当注重社区成员不同层面的需求,既有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活动,又有下里巴人的媚俗表演。三是结合社区实际,开展与本社区经济情况相符的艺术活动,争取使大多数社区居民都能享受到文化惠民的成果。

3.4 拉动民间艺术消费市场,培育本土化艺术消费理念

中原地区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音乐、绘画、工艺美术、戏曲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是,目前多元化为主流的文化倾向,直接导致青少年对以娱乐性、刺激性和商业性为特征的外国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趋之若鹜,而对自己民族的艺术文化,却知之甚少。在河南的广大地域至今还遗留和传承着许多古老的民间习俗和富有地方特色的乡土工艺,被专家、学者称为“活化石”、“活文物”,如历史上限可追溯到七千年前的半坡文化、仰韶文化,淮阳“人祖庙会”和“泥泥狗”、源于唐、宋时期的开封汴绣、宣和风筝、唐三彩、汝瓷、钧瓷、独山玉和豫西、豫南的皮影艺术及民居建筑等。高雅艺术因其曲高和寡,致使广大民众往往是望而却步,而民间艺术,由于其一贯的朴实性、本土性以及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被各个收入阶层的人们所青睐,所以,将民间艺术消费纳入整个城市艺术消费当中,必将能提升城市消费的整体文化水平,且能实现艺术消费的生活化。对民间艺术资源的充分利用,也可以大大提升郑州市城镇居民的艺术消费水平,是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应有之义。

本文系郑州市社会科学重点课题“郑州市城镇居民艺术消费现状调查报告”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调查报告范文3

我校多年来重视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提出了“关爱生命,节能环保,改善环境,促进发展”的绿色办学理念,确定了“洁、静、绿、美、雅”的总体目标以及“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软件为主,师生参与,人境互动”的指导思想。在此过程中,做到了领导有力,规划科学,措施得当,经费到位,活动落实,紧紧围绕密云县“国家级生态县”的争创目标,在节电、节水、节能等方面取得突出效果。着重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节约和环保意识,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做出一些成绩。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学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对当代青少年加强环境道德教育,不仅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还是培养现代文明人必备的良好品质的需要,是建设和谐校园、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需要。通过环境保护教育,增强环保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以提高师生的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此,成立了以孙立凤校长为组长、校级干部为成员的创建“创绿色学校,建节能环保校园”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由三处主任、团委书记、相关学科教师、干事、校医和学生会代表组成,负责日常的具体工作,形成党政工团密切协作、齐抓共管的领导体系。无论是校园环境的改善,环保设施的更新,还是开展一系列节能环保方面的教育活动,学校均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力支持。校长担任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师生等群体分工负责,使“创绿色学校,建节能环保校园”的意识深入人心。

制度建设是开展好环境教育工作的有力保障,学校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规章制度,编入《学生手册》并下发给每位学生,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完善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建立表彰制度,对节能环保教育中取得成绩的辅导教师予以奖励,对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表彰,同时注意环境教育档案材料的收集管理,力求严谨规范。

二、把环境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增强课堂渗透功能

我们认为,环境教育课程必须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教育,同时开设一些活动课程,抓好主渠道建设。

1.与学科教学密切联系。我们根据各科教材中节能环保教育的相关内容,与节能环保问题进行密切的联系。要求教师要善于研究和反思,将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传播节能环保知识;要以培养理性分析、提高认识能力为主,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和方法;要注意课内外结合,适当把教育向课外延伸。如在地理教学中,结合北京前些年出现的沙尘暴天气,引导学生讨论,要求学生对本地区的沙尘天气进行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建议,增强学生自觉开展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再如李贺武老师把语文教学与节能环保教育结合起来,挖掘教材中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扩展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空间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经验,论文《把绿色融进生命》获市级一等奖。

2.构建以节能环保教育为主的校本课程。结合我县实际,学校自编乡土地理教材,充分挖掘本地所蕴涵的环境教育的因素,引导学生研究环保方面的课题,让学生对“环境立县”、“发展首都水源区经济”有了更加生动而深刻的认识。“节能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课程,帮助学生树立了环境意识,“生活化学”的课程以实验、观察、参观等灵活方式,让学生明白日常生活中的各类污染及其预防措施;生物、地理老师利用假期组织课外小组到我县石匣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工程调查、考察雾灵山生态环境,还参加了“青少年首都水源区发展战略创新项目”的研究,探讨节能与环保的途径。许多同学在老师指导下,深入生活实际,对身边的环境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撰写研究性论文,部分优秀作品收入《研究性学习文集》。

3.开展课题研究。通过专题研究,不但可以学习环保知识,提高环境意识,还可在撰写研究报告过程中进行理性的思考。我校教师参加了国家级科研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与人口可持续发展项目在中国”的评优课活动,老师们组织学生收集资料,增强灵活运用知识的同时,还开阔了视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行为训练

我们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立足于校内,适当走出校门,积极开展丰富的环境教育活动,以开展“环保助奥运”、“建绿色家园,做文明密云人”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为依托,积极开展节能环保教育、生态意识教育,提高学生参与节能环保的责任感,营造生态文化,形成和谐的育人氛围。

1.以班级为单位,实施“共建绿色家园”计划。我们正式启动了“建绿色家园,做环保小卫士”主题教育活动。各班在召开班会的基础上,制定班级活动计划:第一,美化教室,很多班级在教室开辟“绿色希望角”,种花养草。第二,回收废弃物,许多班级开展回收废旧电池、塑料水瓶活动,减少污染,利用可再生资源,同时积累班级开支费用。第三,净化各班室外环保区,维护责任区的绿地与公共设施,保持整洁优美的环境。第四,以环保为主题,班内抓一件实事。第五,征集文明用语,制作环保标志牌立于各班绿地管护区,各类植被属性标识牌处处可见,成为校园环保的一道风景。第六,开展“关注生存环境”“文明就差这一点”等各项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节能环保的紧迫性。

2.发挥环保教育实践基地作用,推动社区环保行动。我们充分利用校外“四路一园”环保基地,由学生会实践部组织开展捡拾白色垃圾、擦洗公共设施、植绿护绿、清除小广告、印发环保宣传材料等活动,仅在滨河公园常年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就已八年。本学期累计有20个班约800人次到校外参加了此类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坚持不懈的社会环保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环境意识,并通过他们的实际行动,为建设家乡优美的环境做出了贡献。

3.以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投身环保实践。许多同学非常关注本县的水源污染、森林资源、未成年人吸烟、居民环保意识等敏感话题,所撰写的调查报告和心得体会在成果中占较大比重。《家乡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水库周边环境调查》《水的再循环利用调查报告》《关于污水处理》等许多调查报告均饱含着同学们对家乡环境的高度关注,在县教委组织的活动中获得一、二等奖。还有许多同学在“金鹏科技论坛”和“科技创新大赛”等市级活动中获等次奖。

4.充分发挥环保节日的教育功能。利用每年的“植树节”、“世界水日”、“世界气象日”、“地球日”、“世界环境日”、“防范荒漠化和干旱日”、“世界人口日”以及“爱鸟周”、校科技节、文明月等时间,举行专题纪念活动,通过演讲、社区宣传、板报展览等,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加大环境建设投入,创设优美的育人环境

我们知道,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具有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是精品名校的重要体现,将绿色环保理念贯穿于整个校园建设过程之中,把学校环境的自然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作为一个努力达到的目标,在绿化、美化的同时,做到校园的文明化。

1.进行环境设计,营造绿色文化。学校请专家进行校园环境设计,把营造绿色文化作为学校环境建设的主题,确定了经费优先投入、活动优先安排、设备优先保证的原则,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校园分为办公、教学、运动和生活4个功能区,其间布置了“两区”(科技特色及园林特色景观小区)、“四园”(丁香园、竹园、樱花园、月季园),绿化面积达到16000余平米。绿化植被种类繁多,做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校园内绿草如茵,樱花与翠竹掩映,玉兰、丁香、月季装点,亭台、小桥、溪石、流水、游鱼、鸟鸣,衬着“流年似水”、“厚德博学”、“善思笃行”、“慎独”等警句,莘莘学子徜徉其间,沐浴着自然清幽,聆听着书声朗朗,屏蔽了城市的浮华,远离了尘世的喧嚣,感受的是明净幽雅的余韵,展示出一幅美妙的求知殿堂图,形成了高品位校园人文景观,凸显密云二中“环境育人”的特色。

2.立足传统中的创新,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我们面向全校师生征集,最后确定了大家认同的反映学校文化精神的校徽和校歌。学校也正在逐步推行无纸化办公,为节能环保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校园网开设了“随心留言板”、“芳草论坛”等栏目,增强了与学生及时沟通的渠道,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校园环境整洁优雅,学生卫生习惯、文明意识优良,教育教学秩序井然,成果喜人。领导和国际友人多次来校视察,对环境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一个更加崭新、充满浓郁教育特色与人文特色的校园会展现于世人面前,显示出密云二中“文化殿堂,生态学校”的风采。

五、厉行节约,把节能环保工作落到实处

我校按照“绿色奥运”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开展了节水、节电、节约其它能源的活动,营造了“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能源”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与县政府签定了“节能目标责任书”,取得了好效果。

1.节约用水。德育处坚持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宣传水在国民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提出节约用水的倡议,在师生中牢固树立节水的意识。总务处负责设备的维修、检查,核对用水指标,在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用水管理网络,对全校的水路进行了改造,全部使用节水龙头,绿地改为喷灌,变被动节水为主动节水,促进节水目标的实现。在每个用水场所都设立宣传标志牌,严格执行节水制度,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及时维修到位。根据季节和师生洗澡时间等不同规律,实行相应的供水时间。由于措施到位,学校用水量逐年减少,从2005年的54742吨降至2008年的39110吨,设备的维修费也有明显下降,取得了可观的效益。

2.节约用电。学校经常对电路和用电设施进行检查,对已经老化的电路进行更新和改造,将原有的铝线全部更新为塑铜线,地上所有线网全部铺入地下电缆沟,所有照明用电设施改为节能设备,路灯及热水器等全部安装定时装置,楼道灯启用声控开关控制,空调进行统一的时间管理,每天进行检查,有违规现象及时通报。树立广大师生的节电意识,自觉爱护用电设施,杜绝常明灯现象,严禁私自拆卸用电配件,禁止使用电炉子、热得快等电器,禁止学生使用学校电源为个人电器充电。节约用电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8年用电53万千瓦,虽比以往用电量有所增加,但这是在添置了数百台电脑等许多电器设备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已属相当了不起的成果。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调查报告范文4

一、利用课内资源,展开学科活动

初中生物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因此,在教材中就有很多可供利用的实践探索活动。例如,七年级课本里就有关于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的活动,学生通过调查一方面可以学到进行生物调查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可以对校园生物的分布情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调查活动结束,学生可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对校园生物的改进、完善建议,使校园生物资源更加丰富。还有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学生不仅参与设计活动,并对可行方案加以实践,这个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而且提高了审美情趣,同时还能掌握花卉、林木、草皮等植物的知识,使校园文化建设植入学生内心。学生还亲自动手,在校园内尝试对各种植物的扦插和嫁接,学生不仅明白了哪些生物容易扦插、嫁接成活,哪些则需要一些特殊的条件,在扦插和嫁接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可以增加植物的成活率,学生在生物实验室里还专门饲养了一些小动物,研究生物的生殖方式和过程,尤其是对于一些昆虫的生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并最终制成了标本进行永久保存和展览,提供了非常好的图文资料。关于传染病和免疫,学生通过对周围常见传染病进行了调查,并研究引发传染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学生最终形成调查报告,在校内进行展示,并给同学提供了合理健康的建议,引起了学生的重视,也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调研能力。

二、拓展课外资源,组建社团活动

生物课内的资源是有限的,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对生物兴趣的发展,因此,拓展一些课外资源,组建一些社团活动,可以为这些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学校内,生物社团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尝试制作过叶脉书签、种子拼图、米酒发酵、酸奶制作等,这些活动都体现了学生对生物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探索欲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对生物的学习也不仅仅限于课本内的知识。在学习过显微镜的使用之后,我们还组织学生进行探索微观世界的活动,活动中,学生对于生命中的奇妙现象欷歔不已。在社团活动中,我们还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辩论或演讲,例如,如何改善校园环境、变废为宝、节约资源的倡议等等,形式的多样化,内容的丰富性,都是学生乐于探索的源泉,也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培养学生兴趣,挖掘生物资源

学生除了这个阶段对生物自然生发的兴趣,很大一部分也来自于教师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不断挖掘校园生物资源。例如,学生对于周围的动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非常感兴趣,我们带着学生组织了一次,昆虫标本制作和展览,学生参与度非常高,一方面积极搜集周围的昆虫资源,另一方面,还学会了如何制作昆虫标本,在制作标本的过程中,有些还将其制成了艺术品,具有很高的收藏和展览价值,学生寓学于乐,同时也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些新的资源。另外,学生对于人体及动物的解剖结构很好奇,我们通过搜集、购买各种资源,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组装、分析、研究,极大提高了学生对生命的探究欲望。

四、加强家校合作,师生共同发展

除了校内资源以外,通过家校合作,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资源。例如,在昆虫展过程中,有些家长本身就是生物爱好者,非常支持孩子对生物知识的探索,提供了一些生物标本供学生参观学习;另外,有一些家长在医院工作,可以请来为学生做医疗卫生方面的讲座,提高学生医学常识意识,例如,在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时,我们就请了心血管方面的专家来校进行讲解,学生不仅对心血管方面容易产生的疾病有了一些了解,而且明白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心血管病,对家中的老人如何照料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知识,学生自己还深入社区进行这方面的调查研究,并对生活中如何预防心血管病张贴海报进行宣传,讲生物知识由校外带入校内,再由校内反馈到社会,我想,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模式,在学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时,我们组织学生到医院进行参观,了解肾移植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详细观看并了解了血液透析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相信这对于学生的健康知识普及是非常有效的;还有一些家长可能在生物研究所工作,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生物前沿科学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初中生物,作为中招并不考试的科目,很多学校的老师、学生和家长不能引起重视,学习应付,也不能好好开展各项活动,不仅大大降低了学生对生物的探究兴趣,也失去了很多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机会。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调查报告范文5

一、基本概况

   

朱田镇中心小学创建于1958年,现有116个教学班,学生3521人,教职工225人,校园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250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学校环境幽雅、林木葱翠、花团锦簇、四季常青,是首屈一指的花园式绿色学校。曾荣获临沂市"文明单位"、市“规范化学校”、市级“文明示范学校”、市工会工作单位,市少先队工作红旗单位,市先进教研室等荣誉称号。

   

二、创建过程和成果

   

(一)统一认识,建立和完善教育体系

   学校领导以深刻长远的理念,充分认识到创建绿色学校的重要意义。坚持以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的思想为指导,构筑起以学校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堂和社会为载体,学校和环保部门共同参与的学校环境教育体制。成立了由校长胡文江任组长,各处室负责人和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创建"绿色学校"活动领导小组,坚持以绿色观念教育学生,在全校范围内渗透可持续发展意识、环境价值观、环境道德观、环境参与意识与环境建设及创新意识。形成"绿色校园"-"绿色教育"-"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育链条,把创建"绿色学校"、实施"绿色教育"作为落实整体素质教育、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切入点,把开展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二)重视课堂主渠道,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各项活动之中

   

(1)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采取多种方式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各教研组把环保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渗透环境教育的观点。考试中有环境教育内容的题目,有比分。努力提高环境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师生进一步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发挥了环境教育的辐射作用。构建起环境教育的课程体系。

   

(2)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手段开展环境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站定期广播环保知识,利用宣传栏定期出专刊宣传党和国家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张贴环保标语等。

   

(3)加大投入,狠抓管理,加快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的建设进程。学校利用校舍危房改造的契机,对校园进行了全面规划,定出美化的近期和远期的实施目标,投入近100万资金新建校舍19间,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电脑室等,征建了运动场,校园小广场及其附属设施,有计划购买花草树木在植树节、青年节、妇女节等节日中种植。由于有科学规划,有每年持续植树和有效的管理,我校的绿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学校把校园划分成若干区域,由各班专门负责净化并进行检查评比。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每学期一次总评比,把环境教育和爱护校园列入评选文明班级的重要条件。做好灭蚊、灭蝇、灭鼠和防病各项工作。做到校舍净化,无卫生死角,厕所无异味,食堂符合卫生要求,餐具每餐高温消毒,保证教工、学生的身心健康。

   

(4)投身社会大课堂,环境体验教育效果突出。我校通过以生活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采用多种环境实践的课外、校外及社区活动促进学生环境道德和环保行为的养成。每年3月12日植树节、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以及世界人口日、世界粮食日组织学生参加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等活动;通过讲座、诗歌朗诵、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绘画比赛、演讲辩论、科技活动等丰富学生的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法律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植绿护绿、垃圾分类、废电池回收、爱鸟护鸟、绿色消费、对周边环境进行监督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行动;鼓励学生撰写环境论文、调查报告进行环保方面的小发明、小设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环保知识科普小制作竞赛,在市县级比赛中均获得骄人的成绩。培养了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开展的环境保护活动,通过不同方式向群众宣传环保知识,进一步增强了环保意识,培养了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同时也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否定并批判了污染环境、破环生态的不文明行为,促进全社会都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三、成果和体会

   "绿色学校"的创建,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环境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学校找到了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实施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中,广大师生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爱绿、护绿、育绿的意识。学校通过养成教育和环境教育,校园更绿、更美了。学生养成了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学校花草树木郁郁葱葱;道路、运动场、教室地面洁净无纸屑杂物;宣传栏、牌匾设计新颖内容生动、醒目;草地、花圃有维护栏、花草树木有知识简介牌;公共场所摆放鲜花;学生不吸烟、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爱护花草,不乱折乱踏;不高声喧哗,不干扰他人学习;做到了"地面无纸屑、门窗无乱画、墙壁无鞋印、桌面无乱摆、室内无高声、人人衣冠整、个个讲卫生"的要求。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活动的开展,使德育、美育自然融为一体,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陶冶了学生情操,激发了他们爱绿、爱美的高尚志趣;使学生自觉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爱学校、爱动物、爱大自然,培养其纯洁的爱心。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开展的环境保护活动,通过不同方式向群众宣传环保知识,节约水电、节约用纸,美化、绿化、净化校园。在这些活动中全体学生不怕脏、不怕累,认真仔细地清除垃圾、清污、除尘,进一步增强了环保意识,培养了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同时也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否定并批判了污染环境、破环生态的不文明行为,促进全社会都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这些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扩大了社会影响,使得一名学生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辐射一个小社区,净化了环境,提高了学生的文明素质,带动和影响家庭、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wmxz.cn共2页,当前第1页1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调查报告范文6

一、立论依据

(论文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参考文献)

1、研究意义

新一轮的素质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茶的进行,改革的深度和范围都在进一步的扩展和深化。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为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样为我国的音乐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我国音乐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倡导下,推到了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同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显著的成绩,究其根源就在于,社会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在理念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倡导面向全民、全面发展、过程重于结果的教育理念。

XX 年,中国国务院颁布了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从而明确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这对于作为实施美育重要途径的基础音乐教育,无疑是个肯定。XX年7月2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目前我国的教育还存在着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机制不完善,教育内容方法比较陈旧、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等等问题。我国的社会音乐教育虽然在近些年高速发展,但受到经济因素以及我国教育大环境中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诸如地域发展不平衡、教育市场混乱、教育评价系统机制不完善等一系列的问题。

儿童社会音乐教育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补充, 对于儿童音乐修养及音乐学习都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但不可否认, 因为目前音乐培训市场鱼目混珠现象存在, 也使深圳儿童社会音乐教育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选取了部分小学及社会教育机构进行问卷调查, 希望能更加准确深入地了解目前社会音乐培训市场的现状。本文希望通过对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状况进行调研,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理论上的解决办法,并对如何解决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问题提出建议,希望为深圳市的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趋势

社会音乐教育在欧洲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传统欧洲文化中,个体人的音乐素养被认为其社会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代欧洲存在大量的非专业的社会音乐教育,师从于私人音乐教师学习音乐是西方音乐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绝大多数人的音乐素养的形成并非是学院式音乐教育的结果,而是来自社会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既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又是一个普遍的音乐教育现象。

苏振兴、成露霞(河北师范大学)在《论古希腊音乐教育的历史地位和现实影响》一文中对古希腊社会中的音乐和音乐教育有所描述:古希腊有关音乐教学的一记载最早见于《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当时是希腊人学习音乐最主要的教材,因此荷马成了希腊人最早的音乐教师。吴跃跃在《加拿大社会音乐教育概况》中写到:加拿大的社会音乐教育与市民的日常生活、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增进市民之间的交往和友谊、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作者分别对加拿大的社区音乐教育、街头音乐艺术、社会音乐考级、华人音乐活动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体现出加拿大对社区音乐教育的重视及投资,几乎每一个社区都有艺术中心,教堂在社区市民音乐生活中也具有很大的影响,街头音乐艺术更是加拿大社会音乐教育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作者认为加拿大的社会音乐教育可以用三句

话来说:“人人需要音乐,音乐满足每个人”;“音乐教育多元化”;“社会音乐教育以提高人的音乐素质和文化修养为目的”。从中借鉴加拿大社会音乐教育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将有利于提高我国社会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维尔弗里德·格鲁恩在《80年代音乐教育大讨论中的六大热点》中写到:音乐不必去美化学校生活,而应以各种音乐会和音乐活动去影响校外的文化活动和社区生活,并把校外音乐文化的各种活动(报道、展览和演出等)纳入学校工作中。

2.2国内研究趋势

目前,有关于深圳的社会音乐教育研究资料几乎没有。有关其他地区的社会音乐教育的书籍和论文有:曾遂今在《音乐社会学》中写道:音乐社会学与音乐、社会两方面均密切相关,音乐社会学一词强调了音乐,也指向了社会则明确标志出音乐与社会相联系的内涵。曹理在《家庭和社会音乐教育与创造意识培养》一文中通过对梁雷的音乐成长历程的描述,让家长和教师从中得到一些启迪,并指出良好的环境氛围对于音乐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思维、创造能力的发展有促进效应。舒泽池在《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音乐教育》中写到:中国社会音乐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当然不是从天而降,主要基于两个条件:首先是改革开放、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其次是人心思“文”,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重视文化品质。中国社会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蓬勃中有混乱,追求中有迷茫,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音乐教育基本上是作为专业音乐教育的附属和学校音乐教育的补充,缺乏理论的思索和独立的形式。冯效刚在《试论专业音乐教育与其他类音乐教育协同发展》文中指出:社会音乐教育是在音乐院校和普通学校以外进行的音乐教育,如文化馆(站)、群艺馆、青少年宫、音乐厅等进行的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可以广义地理解为包括群众音乐辅导、教学和组织,以及音乐表演的教育模式。王萍在《学校的音乐教育和社会的音乐教育》中对两种音乐教育的差别和两种音乐教

育在普通大学里可能的混淆及其后果进行了论述,提出学校的音乐教育和社会的音乐教育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必须妥善加以区分。长春大学的陈明大《对社会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一文从我国社会音乐教育的宏观视角出发,对社会音乐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社会音乐教育者的素质要求进行了讨论;从发达国家音乐教育的启示、早期音乐教育的优越性、社会音乐教育的素质要求三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陈雅先在《社会音乐教育实践的着眼点》中提出:音乐教育具有十分丰富的人文内涵,但音乐学习带有很强技术性的特点又常常导致音乐教育中人文教育内容的弱化。

因此,正确处理音乐学习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实现音乐学习的技术性与音乐文化的人文教育的交融,是社会音乐教育研究的着眼点,亦是社会音乐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孙继南在《社会音乐教育—中国音乐教育40年之三》中指出:社会音乐教育,是国家整个音乐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办学方式的灵活、多样性和教育对象的普遍、广泛性,它在活跃社会音乐生活,提高了人民群众音乐文化素养,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张力元在《人民音乐》(XX,l)中发表文章《社会音乐教育与改革开放同行》文章中主要阐述了社会音乐教育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和改革开放的大步发展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罗

静(XX)在《重庆市少年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陶馨(XX)在《武汉城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调查研》;高畅《管窥深圳社会音乐教育》;甄妍妍《枣庄市社会音乐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斯雯《乌鲁木齐社会音乐教育调查与研究》;胡园飞《我国社会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综合阐述了我国及各省市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并提出了相应措施。

3、参考文献

[1]李凤英《学校音乐教育应该教什么?》中国音乐教育XX,8

[2]舒泽池《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音乐教育》人民音乐XX,12

[3]张力元《教育与改革开放同行》人名音乐XX,1

[4]斯雯《乌鲁木齐社会音乐教育调查与研究》硕士论文XX,6

[5]薛艳萍《关于吕梁市社会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中国音教网XX,2

[6]李景忠《发展社会音乐教育之我见》深圳市观澜中学网站XX,3

[7]白雪《浅谈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民营科技XX,12

[8]甄妍妍《枣庄市杜会音乐教育现状调查研究》硕士论文XX,4

[9]张英豪《社会业余音乐考级研究与思考》硕士论文XX,4

[10]魏豪扬《音乐学院参与社会音乐培训的市场机会》福建论坛XX,

[11]桂平 我国社会音乐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众文艺 XX

[12]陈燕 长春市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XX,2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1研究目标

希望通过研究深圳市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问题对我国社会音乐教育的整体产生借鉴,为丰富我国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些许参考;同时,通过我的研究引起更多音乐教育同行对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关注,从而为最终解决目前存在问题、建设良好的儿童社会音乐教育大环境创造条件。

1.2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采用现场调查、文献查阅、访谈、问卷调查、个案研究和经验总结等方法。通过对深圳市 120名学生、家长进行调查问卷,对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工商局、琴行、深圳市社会音乐教育界及小提琴教育界部分老师、个别典型家长及学生进行访谈,以及网络数据调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和总结提出建议和对策。

在本次调查中,共采用了两份格式的问卷,一份针对学生和家长,另一份针对教师。调查问卷发放后,由调查对象以书面形式答卷,问卷收回后,通过整理、统计和分析,得出最终调查结果。在统计问卷调查的过程中,采用描述性分析和推断性统计分析,借助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 office 中的 microsoft excel 和microsoft word 进行电子数据处理,再结合人工分析,找准问题所在。除了无记名形式的问卷调查法,还对有关人士采用田野访谈法,通过与被访谈者的口头叙述和交流来收集所需资料,以保障本文调查内容的真实有效。

1.3拟解决关键问题

本选题以学校音乐教育为立足点来审视社会音乐教育、以学校音乐教育的教学理念来指导社会音乐教育,以便促进社会音乐教育更好的发展,对深圳社会音乐教育的培训机构和社会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2.1研究方法

本文从音乐教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以现状调查、数据调查、分析问卷为核心,运用音乐学科教学论理论,结合音乐学、音乐传播学、音乐社会学、音乐美学和哲学、音乐文化学等知识,通过资料梳理、文献考查、问卷与谈话调查、技术分析、比较分析、逻辑思辨、归纳总结等研究过程,在分析大量调查数据以及非量化信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本研究论题的认识框架,并在此基础上逐一分析、比较、集中不同层次所涉及的问题,最终形成本论题的认识结论。

2.2技术路线

儿童社会音乐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调查

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探析

改善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对策

2.3实验方案及可行性

本文主要采用现场调查、文献查阅、访谈、问卷调查、个案研究和经验总结等方法。通过对深圳市 120名学生、家长进行调查问卷,对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工商局、琴行、深圳市社会音乐教育界及小提琴教育界部分老师、个别典型家长及学生进行访谈,以及网络数据调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和总结提出建议和对策。

3.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目前,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音乐学习班开办的如火如茶,学生和家长们也整天奔波于各个学习班之间,忙的不亦悦乎。本篇论文主要是针对深圳市琴行培训机构展开调查研究与分析,当下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虽然呈上升趋势,但大多数社会音乐教育只重视音乐技能的培养,而忽视技术应为情操服务的原理,琴行培训作为社会音乐教育的一个分支,也是如此;学校音乐教育则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培养学生,忽略了人刁’的培养。本选题从学校音乐及社会音乐教育的不同角度审视怎样更好地使社会音乐教育有力地辅佐学校音乐教育,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4.预期的论文进展和成果

预期发表学术论文1-2篇。

三、论文大纲

一、引言

1、研究背景

2、目的意义

3、研究内容

4、研究方法

二、儿童社会音乐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1、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概念分析

2、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形式

3、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特点

4、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内容

5、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价值取向

三、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调查

1、深圳市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社会文化背景

2、深圳市儿童社会音乐教育调研概况

2.1 调研地区

2.2调研对象

2.3调研方法

2.4调研目的

3、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简述

四、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探析

1、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主要问题

2、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问题原因探析

五、改善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对策

1、明确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功能定位

2、对社会培训机构和考级组织机构规范制度,加强管理

3、贯彻素质教育,取消导向性的政策

4、构建合理课程体系,发展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5、完善社会音乐教育学生评价体系,保障正确的发展方向

四、研究基础

1.已参加过的有关研究工作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查阅了一定数量与选题相关的文献,基本掌握了开展调查研究的主导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掌握了基本科研思路、方法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