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形体舞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形体舞蹈范文1
【关键词】舞蹈训练;形体训练
中图分类号:J7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156-01
舞蹈训练离不开形体的训练,通过合理的形体训练,舞蹈者会达到身体形态的优化。身体优雅,举止得体,这都是积极形体训练的外延表现。在学习中,学生应充分重视形体训练对于舞蹈学习的重要性。教学者要设计科学的训练手段,组织学生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达到美学效果。学员要刻苦训练,规范练习,坚持做到形体训练自觉性、优美性、实用性。一旦形体训练达到既定目标,相应舞蹈水平一定会提高,随之而来,舞蹈者本身的综合素质,气质面貌,舞蹈感觉都会上升一个层次。
一、舞蹈训练中形体训练的目标
(一)提高身体素质。舞蹈训练对于身体耐力的要求很高,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对于大强度的舞蹈训练是无法完成的。而在形体训练中就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一目标,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
(二)身体姿态和外在气质的提升。通过形体训练,学生们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外在美的流露,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且审美意识也会逐渐增强。
(三)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长期的坚持训练,会促使学生们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在训练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通过克服困难的过程,培养了内在的优良品质。
(四)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舞蹈训练培养美感,形体训练是形成美感的直接表现形式。坚持训练就等于一直受美的熏陶,所以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会积极向上,乐观自信。
二、舞蹈训练中形体训练的意义
形体训练的组成内容包括体形和姿态的训练。舞蹈者完美的体形是长年累月坚持锻炼和保持的结果,它可以向人们展示外在的形象美。坚持形体训练的学生,必定气质优雅,体态标准,举止大方。长期的训练势必要付出很多艰辛,这对于学员的意志品质起到了考验,只有经受住考验的学员,他们才会变得坚强、自信、有担当。舞蹈是一门知识丰富的艺术学科,通过形体训练的学习,提高了的学生综合素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和眼界,大大加深了学生对于舞蹈的理解和悟性。形体训练是舞蹈学习的基本功,坚持不懈地科学训练,是学生能否在舞蹈领域取得建树的根本基础。
三、提高舞蹈训练中形体训练的可行性方法
(一)提高形体训练的设备投入。良好的训练场地和充足的设施是舞蹈练的保障。场地要足够安全明亮,卫生整洁,这是学员能否积极训练的基础。训练离不开音乐的使用,适时更新多媒体教学设备,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形体训练要依据因材施教原则。每一个舞蹈学习的学生先天条件和理解能力各不相同,舞蹈教师一定要对自己的学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为学生设计不同的训练目标。舞蹈教师要善于观察,合理灵活地把握学生心理,做好科学的训练指导,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良性提高训练效果。
(三)形体训练要依据循序渐进原则。形体训练中,切不可盲目加快训练节奏。训练内容要贴合学生实际需求,强调规范,由易到难逐渐加深训练内容。舞蹈教师要把握住循序渐进的原则,形体训练的提高是需要点滴积累的,这是慢功夫。教师在训练中可以采取一些新型的训练方法,让训练不再枯燥乏味。学生训练信心和专注度提高了,训练效率也会相应提高。
(四)提高舞蹈教师的训练指导能力。舞蹈教师的训练能力是学生能否提高形体训练水平的关键。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既能准确清晰地讲解形体训练的理论知识,又能根据教学内容,面对学生做好动作的示范指导。良好的训练需要兴趣的激发,兴趣可以促发训练的持久高效进行。无疑,舞蹈教师的训练指导能力是学生训练的保障,教师能力越强,水平越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越浓厚,训练效果就会显著提高。
(五)形体训练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人体机能和构造是具有生物规律的,形体训练要把握好这一规律。学生的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力量性各不相同,舞蹈教师在训练中一定要利用好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相关知识,科学地指导和训练学生。科学的训练手段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可能会造成运动的损伤和训练效果的停滞不前。形体训练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要相辅相成,二者和谐同步不脱节。根据学生的不同身体素质协调一致地系统性训练形体,使学生形体训练更富有表现力,拓展学生的训练技巧和训练水平,从而促进舞蹈训练水平的总体上升。
总之,舞蹈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形体训练的重要性,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实现目标,利用有效的训练手段丰富和提高训练水平,提升自身舞蹈能力,实现舞蹈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形体舞蹈范文2
关键词:非舞蹈专业;形体舞蹈;训练形式;教学研究
对于非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开展形体舞蹈课程,可以协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提升身体素质,为其专业技能的掌握奠定基础。为了强化形体舞蹈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舞蹈精品的人性美设置为着手点,使学生在动作、情感上获得体验。[1]基于此,本文探究了形体舞蹈课的开设意义,并从教学内容与方法两大模块入手,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形体舞蹈训练,达到强化身体素质的目标。
1 解析形体舞蹈课开设的意义
从生理学角度分析,形体舞蹈训练课的开设能够强化人体心肺功能,使体循环与肺循环更加顺畅,并且关节的活动度也会有所提升,体能素质得到增强也是必然的。基于形体舞蹈训练形式多样化的实际情况,其运动量是因人而异的,这在强化学生审美观念与艺术修养方面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形体舞蹈训练能够发挥降压作用,并推动身心协调健康发展进程,能够协助学校完成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这主要得力于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能素质的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身心发展的方式和方法。比如,对于声学这一非舞蹈专业的学生而言,接受形体舞蹈训练的学生在就业环节上,体型与气质修养方面都占有一定优势。这主要因为其在歌唱的同时,随着音乐节拍以肢体语言向观众传达乐曲中蕴含的思想,此时作品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更为浓烈,观众在视觉与听觉上,都能感受到来自艺术的美。总之,对于非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形体舞蹈训练课的开设,能够协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技能,强化自身体质与艺术修养,为提升其的专业水平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开设并教好形体舞蹈课程是至关重要的。
2 形体舞蹈课程开展的现状
2.1 教学内容
在形体舞蹈课程教学内容上,各个学校之间基本上无明显差异性,通常有《民族民间舞》《舞蹈作品赏析与舞蹈基本功训练》《形体》等。概括地讲,国内学校大体上是借助《芭蕾舞基训》《古典舞基训》《现代舞基训》或者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基础》等内容开展形体教学,协助学生对舞蹈文化有一个初步认识,从而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
2.2 教学目标与任务
不同学校在形体舞蹈课教学目标设置上体现出一致性,说明其教学任务是紧扣教学目标的。具体是在形体课程教学中弥补学生体态方面存在的不足,锻炼与强化他们肢体与躯干的灵敏性、协调性以及柔韧度、力度等。在传授不同舞种的过程中,使学生对不同舞种的风格与动作运动的方式与规律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并在学习过程中强化艺术修养。
2.3 教学设备与教学方式
在教学设备上,很多学校以资金运转不周为由而不落实舞蹈室建设以及舞蹈教具配置等工作,镜子高度不达标、活动的把杆数量短缺、木质或橡胶地板维修不到位等现象屡见不鲜。并且,师资配置也缺乏稳定性,这也是提升非舞蹈专业形体舞蹈训练教学质量所遇到的瓶颈。在教学方式上,大部分学校的形体舞蹈训练课上,教师采用的都是讲解示范的教学方式,并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作的协助下,组织学生对优秀作品进行赏析。还有一些教师运用课外艺术实践这一教学手段,从而使学生对形体舞蹈课的基本知识与关键技能有一个全面了解,达到塑造优良体型,强化艺术审美能力的双重目标。
3 探究非舞蹈专业强化形体舞蹈训练效果的有效方式
3.1 科学安设教学内容
形体舞蹈课程训练是以训练非舞蹈专业学生的体态、动作协调性、身体感知力以及提高舞蹈艺术修养等作为课程目的。舞蹈形体课程是普及性质课程,而非专业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上,要选择容易或适中的程度;教学内容选择上,也应该以“广”为主,而非“钻”。所以,舞蹈形体课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是多样化的,教师为了提升教W效果,应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尝试以不同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去更好地完成舞蹈形体课教学。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诉求,只有这样,舞蹈形体课才能让学生了解更多舞蹈知识,感受更多舞蹈魅力。[2]比如,在进行非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形体课程时,教师除了选择芭蕾舞、古典舞、现代舞、中国民族民间舞作为主要训练内容,还可以选择恰恰、爵士、肚皮舞、拉丁舞、街舞等其他舞蹈种类来丰富教学内容,将学生感兴趣的舞种导入教学体系中,从而达到优化形体舞蹈训练质量的终极目标
3.2 科学编制教学方法体系
第一,以人为本。概括地说,教师应该参照非舞蹈专业学生自身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将与形体舞蹈课程相关的理论与技能传授给他们。对于柔韧度等基础训练内容,参照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删减施,不能完全以教材内容为基准,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活动。只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年纪、身体素质等因素,才能使学生在形体舞蹈训练过程中展现出姿势美、体态美、线条美以及外部形态与内部情感的和谐统一美。
对于多数非舞蹈专业学生来说,情感教学方法的应用,在提升形体舞蹈训练效果方面体现出较大的优越性。[3]具体是指教师抓住学生情绪特点,由此达到激发学生参与主动性的目标,通过思想教育与动作技能传授等途径,协助学生切身领悟到形体舞蹈训练带来的。此外,在形体舞蹈训练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为学生播放顶级舞蹈名家的优秀剧目、优秀作品等,使学生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对形体舞蹈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为初期形体训练目标的实现铺路垫石。
第二,师生合作。为了使非舞蹈专业的舞蹈形体训练质量有所保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与纠正。并且合理地应用情景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肢体语言、面目表情、内心情感三者能够有机结合,为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奠定基础。当教师把某一组动作要领传授给学生以后,应该给他们回顾、思考、总结、消化的时间,鼓励他们积极采用分组练习、示范练习等多样化方式,从而使学生在协作、沟通、借鉴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优化形体舞蹈训练课程的教学质量。
第三,教学的实效性。与舞蹈专业的学生相比较,非舞蹈专业学生的形体训练更加重视实效性。所以,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务必要将实效性放在首位。具体的办法是在设置训练课程的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专业、就业方向等方面的因素,以强化学生体态、顺利就业为基准,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从而协助学生在求职面试环节中凭借自身的优良条件,获得应试单位的青睐。
4 结语
对于非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形体舞蹈训练课程的开设在强化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所以,针对目前形体训练课程中教学内容与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教师务必要结合学生专业特点与社会需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将实用性知识传授给学生,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强化教学质量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 朱志平,韦莉莉,韦芸芸.形体舞蹈训练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性探究[J].大众文艺,2015(23):222.
[2] 张富田.地方性本科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案例式教学改革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形体舞蹈范文3
关键词:形体舞蹈;形体训练;中职舞蹈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65-01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经过身体和心理的二次发育,从外在到内在都充斥着对美的渴望和追求。尤其是在当今中国社会,21世纪的前10年给社会和家庭都带来经济基础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教育制度改革关于提升青少年素质教育水平的要求,现代独生子女的家庭更是对孩子寄予了深厚期望。舞蹈作为其中广受欢迎的通用性科目,做好形体舞蹈训练,对于学好舞蹈、塑造良好身形,提升孩子自信心有着不可置疑的重要作用。
1.中职舞蹈教学的现状
1.1 教学方式单一。中职学校的舞蹈教学,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兴趣科目,主要是在积极响应国家对青少年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千秋政策,并不是中职学校发展的重点专业,首先在教学定位上就存在先天性不足,也是因为如此,中职学校的舞蹈老师大都并非高级专业出身,往往是在社会上有点口碑的老师或是艺术学校的学生。在授课方式上,大多采取教师口传身授和学生模仿练习,教学内容则大都沿袭"以本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存在极其明显的弊端。在实践上,学生的实用性舞蹈技能缺失;在教学时间上,教学课时被挤占、被挪用现象较为普遍;在教学内容上,强调理论的体系构建,大大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具有舞蹈天赋的学生,这种模式往往导致"优等生吃不饱"、差等生"吃不好"的现象,基于学生数量多、理论体系繁琐的原因,只有个别学生能得到老师的切实有效指点并得到提高。
1.2 学生个体条件不均衡,引发兴趣落差。虽然现在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但对于孩子的素质教育来说,城市和农村依然存在较大差异。但是中职学校大多设置在城市里,作为中等职业院校,附近市县乃至不同省市都有可能招到同样年纪的学生,这样组合起来的群体,学生的个体条件往往就存在各种各样的现实差距。比如,城市的孩子一般都能从小接受到少年宫、艺术辅导班等多种形式的素质教育,即使不能达到精通,但几年的练习下来都会有一定的形体和艺术基础;而大部分农村的孩子或者是偏远地区的孩子对于舞蹈训练的学习,都只是听的多,做的少的。这样就造成了不同个体条件的学生组合到一个群体中,一部分舞蹈艺术基础好的,会有兴趣学习,也容易产生优越感,而基础条件不好的学生,容易产生情绪和心理上的抵触,不利于整体舞蹈教学水平的开展和提升。
1.3 舞蹈实训条件不完善。职业院校的重心在于为社会培养具备某一种专业技术能力的蓝领人才,学校基于这种办学宗旨,不管是教学制度的设计还是教学课程的安排,无论是学校空间资源分配还是资金投入,侧重点都不会放在舞蹈教学上。另一方面,形体舞蹈训练本身就需要宽阔、舒适的室内环境,还要根据舞蹈专业的不同,设置相应的形体训练器材和训练空间。但是在部分中职学校领导、教师、家长眼中,舞蹈教学本身就是"不务正业",在这种传统思想模式的引导下,学生轻视舞蹈学习的大有人在,他们盲目认为舞蹈学习是浪费时间,不会给自己的专业课学习带来任何益处。有的中职学校舞蹈课程成为了"副科",有的甚至不开设舞蹈课程;有的中职学校虽然开设舞蹈课程,但形同虚设,被迫让位、被挪用现象较为突出;有的学生把舞蹈课程当成休闲娱乐的课程,上课不认真、下课不练习。这不仅严重扭曲了舞蹈教学的目的,而且导致了舞蹈教学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2.好形体舞蹈训练在中职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2.1 观念,充分认识形体舞蹈训练的重要作用。形体训练,首先是让学生的身体练好柔韧性和灵活性,并以此为基础,再演化出其他的附加动作,增添整体的美感。这与"磨刀不误砍柴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古典立身理念不谋而合。很多学生,乃至家长,第一天到舞蹈学校或者舞蹈教室,就恨不得让老师马上交给一个完整的舞蹈可以表演,这种急性的心态与物质急速发展的社会潮流有些许关系。舞蹈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数年、数十年的基础功底沉淀,然而对于中职学校来说,舞蹈教学要在2-3年内有一个成果,就需要运用到形体训练的推动力。它不仅能让学生从外部感官上看到自己越来越柔软的身形,对于舞蹈的学习来说,做好形体训练,对于舞蹈动作的表现力以及学生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力都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2.2 形体训练的要点分析。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柔韧性训练。柔韧性是学好舞蹈的先决条件,也是专业舞蹈教师选拔学生的基本要求,更是推动舞蹈学生提升舞蹈技能的关键因素。所以,不管是刚开始学习舞蹈的学生,还是已经具备一定舞蹈功底的练家子,做好形体训练的首要一点,就是不断加强身体柔韧性的练习。比如,腰部,腿部、肩部等这些在舞蹈表演中的中坚力量,这些关键部位柔韧性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舞者表演的质量。其次,适当加入芭蕾基础的形体训练。芭蕾,被称为人类艺术中最有魅力的展现方式,而练好芭蕾的基本功,就为塑造好的形体奠定了坚持的基础。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地面训练、脱把训练、扶把训练等内容,这些基础的动作,不仅能活动学生的骨头、关节,芭蕾向上的动作对提升整体的阳光形体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身体的控制力。要注意的是,芭蕾毕竟是一种高级的舞种,对人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对于职业院校来说,舞蹈教师在形体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把握训练的尺度以及动作的安全性。其三,要增加学生力量训练。舞蹈有多重美,但力度美一定是其中很有魅力的一种,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增加学生腿部和腰部的力量训练,增强这两部分对身体的力量支撑,对形体训练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
形体舞蹈范文4
关键词:舞蹈;形体;教育;音乐
一、开展舞蹈形体训练课程的目的及意义通过运动训练对人的基本动作进行美的、科学的训练我们称之为舞蹈形体训练。舞蹈形体训练,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提高人的肢体的柔韧性、灵活性,改变人原始的形体动作状态,从而改善人的体态动作美;另一方面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提高自身修养。
对高校音教专业学生开展舞蹈形体训练课程,主要目的一是为了改善学生的体态,增强学生美的意识,培养学生创造美的思维,提高学生表现自我的能力,培养优雅有风度的气质,一个时时给人以美感,令人亲近的人,往往更富有亲和力,面对社会竞争,会更容易把握身边的机会。二是在舞蹈形体训练中,集舞蹈、音乐、美育、体育为一体,能让学生陶冶情趣、培养良好的心性,开拓学生的艺术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针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开展舞蹈形体教学的方法在舞蹈形体教学开展的初始阶段,要着重强调学生注意动作要领,节奏特征,让学生首先熟悉并掌握所有动作,在熟练运用各种动作的基础上,再仔细体会不同动作,从一点一滴的动作中找感觉。
三、关于怎样提高舞蹈形体训练的教学效果的措施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学生之间身体素质不同,个性差异,教师应该采取因材施教的措施。也就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师在进行舞蹈形体课堂训练过程中,既定的教学方法在不同学生身上取得的教学效果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全面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第一,由于学生性格的不同,有的学生虽然身体条件好,但因为性格的缺陷,无法平心静气地体会舞蹈的内涵,没有足够的耐心去练习、掌握舞蹈的动作结构,达不到美的效果。对于这种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要有足够的耐心谆谆教导;有的学生善于思考,聪明机敏,但容易自大,见异思迁。对于这类型学生,教师要引导其个性发展,但也要帮助他克服浮躁的毛病;有的学生情绪稳定,耐性很好,但是不会变通,天性木讷。教师要引导他善于思考;还有的学生缺乏自信,要鼓励其培养自信心。
第二,在舞蹈形体课堂训练结束后,教师应主动与学生互动交流,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教师能了解到自身在舞蹈形体训练中教学方法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能拉近师生距离,处好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在进行舞蹈形体训练中,才能更加积极,增强学习的兴趣及信心。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时代进步,社会飞速发展的形势下,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开展舞蹈形体教学,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教育手段,紧跟时代的步伐,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以更好地培养全方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形体舞蹈范文5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艺术教育 舞蹈形体 舞蹈鉴赏
形体课程作为高职院校教学的一个新兴项目,由于集体育、音乐、舞蹈于一体,不仅是一项具有运动功能和竞技性的项目,而且具有文化娱乐、社会交际、艺术观赏等特性的。因此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同时也充实和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容,拓宽了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推动了大学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高职院校形体训练课的现状
什么是形体训练? 在实际的训练中形体舞蹈是形体修塑和舞蹈的结合,所谓形体修塑就是伴随音乐 ( 一般以舒缓优美,但有时也用一些节奏感强、起伏较大的音乐) 做一些针对上肢、头部、颈部、胸部、肩部、臀部、大腿、小腿、足等的修塑动作,使肌肉有弹性,线条更美,动作要求舒展 . 幅度适当,同时也锻炼动作的协调性,肢体的动作美感,培养外在和内在的气质,使学生具备现代人的健美外形和优雅的举止风范。这一点最重要,也是我们形体训练的培养目标。
1. 大学生一般不具有专业的舞蹈意识和基本能力
( 如软开度、力度、垂直感、弹跳能力) ,因此应首先通过基训使学生身体自然素质与舞蹈专业素质间的距离尽快、最大限制的缩小,使身体或身体某部分的力量、柔韧性和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控制能力几方面得到开发和提高,同时,掌握舞蹈所需要的基本动态、体态、方位以及基本训练的一些知识。
2. 基本功训练和艺术表现相结合,音乐与舞蹈结合、姿势相关、动静结合、神富于形、以形表情、神形并重。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技术训练与舞蹈成品学习相结合、提高列编能力。舞蹈组合练习是形体训练的更高形式,是学生在得到美的形体的同时,运用身体语言,配合音乐表达内心情绪情感的一种方式,通过各种形式的舞蹈组合训练,可培养起较强的音乐节奏感和优美的舞蹈感受,使形体美得到更高层次的表现,也可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信心。实践证明,形体舞蹈训练的独特作用是其他运动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它能增强学生的体魄,增强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稳定性、节奏感和力量等形体素质。而要真正使基本功训练和艺术表现有机结合,使训练有素的形体把内在的心理品质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让学生拥有形体的姿态美、气质美和对艺术作品审75谈舞蹈欣赏与形体训练的有机结合美及鉴赏力。在每周只有 2 课时又拥有那么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我们教学的实施是非常具有难度的。
所以在不断的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改革中,发现要培养一个真正意义上具有姿态美、气质美和对艺术表现有机结合的综合人才的培养,不应是单纯的模仿训练到外部形态的形成,如果没有对舞蹈文化的深刻认识,没有对舞蹈作品的直观感受,没有点燃触动心灵的舞动,学生就不会有探索欲,也不能把基本功训练和艺术表现的有机结合,那我们的教学培养也是不成功的。作为高职院校的培养人才目标就是全面发展的职业人,它不是某项专业的技工,而是拥有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职业人才。我们的教学要伴随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制定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
同时我们不应再是应试培养的教学模式,而是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使身心健美,强化审美意识的进行艺术美育教育,陶冶情操观念上的更新,从而达到 “外塑形,内塑雅”这一线路展开教学改革。
“外塑形,内塑雅”的教育观念
在的美学观点强调,人类的美兼容身体健美,精神丰富和道德的纯洁。其中健美的身体是美的表现的主要载体。 [1]
人的身体是有生命和情感的活体,健美意味着生命的延续和情感的发展,意味着无穷无尽的美好追求与创造,是推动社会的动力。在现代社会中,热爱美、追求美,是人们共同的愿望,更是现代人们生活的一大特点。所以在舞蹈训练课中除 “外塑形”的形体训练还应结合 “内塑雅”的舞蹈鉴赏课教育。 [2]
形体舞蹈范文6
关键词:舞蹈;戏剧形体教学;借鉴;分析
在我国的戏剧形体教学设置当中,首先必须对学生在长期的生活、学习中养成的驼背、塌腰等不良肢体习惯进行纠正。在纠正时通常都是采用一些舞蹈的训练方法来实现的,例如,通过芭蕾舞姿当中的外开、舒展、挺拔等方式来纠正学生的肢体动作;通过对中国古典舞的身韵的学习来帮助学生做到肢体的协调、传神以及刚柔并济;通过对民间舞蹈的学习来增强学生的形体表现力,并赋予形体以个性和相应的审美取向。由此可见,舞蹈与戏剧形体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 戏剧形体教学的概述
对于表演艺术来说,台词和形体是其重要支柱,只有通过台词和形体的综合表达才能对人物形象进行完整、生动的塑造。其中,形体的对于人物体态、情感等的表达都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准确的肢体表达能够对表达人物的性格与情感,对人物的内心活动做出诠释。在戏剧表演的形体教学当中,主要内容包括对骨骼和肌肉、节奏和协调性、美感和技巧方面的训练。在目前我国的戏剧表演教学当中,主要设立了声、台、表、形四个基础课程,其中形体教学在结合专业特点的基础上采用了多种科学、系统的教学模式,借助形体训练的教学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与形体掌控能力,使学生的形体可塑性、表现力得到最好的展现。
作为一种形象艺术,戏剧表演要求表演者通过音乐、歌曲、肢体语言等对人物形象进行展示,其中肢体语言是不可忽视的。戏剧表演专业当中的形体教学并非独立化的各舞姿、技能的教学,而是具有规律性的肢体训练体系,形体教学在对学生体态、体姿和肢体协调、掌控能力的训练基础上来实现对造型的训练,让学生在各式各样的音乐下学习肢体的律动以及相应的舞蹈语汇,从而借助形体表达对戏剧人物的形象、情感等进行更好的呈现。目前我国的戏剧教学结构主要是将芭蕾舞姿的训练作为基础,同时加入中外具有代表性的舞蹈、戏曲身段的教学和相关舞台技巧等方面的教学。
2 舞蹈在戏剧形体教学当中的地位与作用
舞蹈是戏剧形体教学的中枢以及形体语言的训练语法,对于戏剧专业的学生的形体训练的作用是无法被其他艺术形式、体育训练所替代的。鉴于舞蹈与戏剧之间存在着很多相同与相通的地方,舞蹈对于戏剧形体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主要体现在:
2.1 形体和柔韧性方面。此处的形体指的是表演者的站姿、坐姿、行走等身姿,形体的训练主要借鉴的是芭蕾舞姿当中的脚手位、小跳等训练内容,其目的是训练表演者的肌肉、身体灵活度等。在戏剧的形体教学当中,最基本的内容便是对肢体柔韧度的训练,同时柔韧度也是舞蹈者必须具备的根本要素。戏剧形体教学通过对表演者的肩、腰、胯、腿等部位的训练来实现其肢体达到柔韧性要求。对于戏剧与舞蹈表演者来说,肢体的柔韧度越高,形体所能发挥的可能性与潜能也就越大。在舞蹈当中,良好的柔韧度能够让舞者的肢体展现出优美、大幅度的舞姿,完成一些超越人类身体机能极限的舞蹈动作。在戏剧表演当中,柔韧度虽然在外形上表现得并不像舞蹈表演一样凸出与直观,但是这种内部性的柔韧度对戏剧表演的肢体实现协调性具有十分关键的影响,只有肢体达到了一定的柔韧度才能促进表演者全身实现深度的协调。
2.2 肢体和表现力方面。在舞蹈表演当中,中国的民族舞蹈具有非常直接的表现力,各民族在结合自身的人文、环境、习俗等基础上进行加工和提炼,创造了各种具有本名族特色的舞蹈种类,这也给戏剧形体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为戏剧形体教学当中不容忽视的教学内容,民族舞蹈通过对反映本土生活的具有浓厚民族气息的舞姿的学习,来对表演者的表现力、张力、肢体协调力等多方面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在戏剧表演过程当中以独具个性的舞姿来丰富表演内容。学生在对民族舞姿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不仅了解了舞蹈当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强化了自身的美学观念,同时也能保证形体更有表现力与感染力。
2.3 内在表达方面。在戏剧形体教学当中:通过对古典舞的学习来掌握其中的拧、曲、圆等形态,促进肢体和呼吸上的有效协调与配合,同时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精神、样式也能给表演者把握古代人物心理特征提供借鉴;现代舞的学习相比较芭蕾舞而言更加强调韵味的抑扬顿挫、构图的不平衡和对过程的揭示,通过直截了当的肢体动作来传递相应的社会内涵,从而强化学生的象征性意识。
3 舞蹈在戏剧形体教学当中的拓展
对于戏剧形体教学来说,其中的舞蹈训练方面的教材应当具有专业针对性、特殊性以及教授课程时间与内容的局限性。所以,在进行戏剧形体教学时,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传统的单方面被动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当下的戏剧教学要求,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现行的戏剧形体教学模式必须对不同的专业有针对性地采取差异化训练方法,由于女性和男性的形体、身姿方面存在差别,在一些教学阶段要对男女同学实行分班教学并尽量配备相应的男、女教师来进行教学,另外,舞蹈的基本功的训练必须切实贯穿到戏剧形体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
4 总结
综上所述,在进行戏剧形体教学时我们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现念,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充分发挥舞蹈对戏剧形体训练的借鉴作用,使学生在对自己的身体进行主动认识与感受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能力,才能保证戏剧表演实现良好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清洁.戏剧表演形体训练课程中教学思维及方法的对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2]于强.基于民族舞蹈的戏剧形体教学改革研究[J].大家,2012,06: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