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外国文学作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外国文学作品范文1
一、提高认识,夯实功底
外国文学和中国文学一样,都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虽然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内容仅占1/5的份量, 但它同样担负文学教育的任务,不能因为篇目少,考试份量少,就忽视它。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以教学热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执教初中语文的教师,大多已从高校毕业多年,工作量又相当大,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外国文学知识的积累,无法跟随时代的发展更新自己的知识,因此无法适应现今新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学无止境”,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善和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尽可能地拓展视野,加强外国文学理论的学习,夯实外国文学方面的功底,深入了解外国文学流派和作家作品,以及影响外国文学的几种主要哲学思潮和美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才能够融会贯通、得心应手。
二、知人论世,读懂课文
“知人论世”是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通常我们将之运用在古诗文阅读上,其实,这种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外国文学的阅读上。
语文教材上,虽然在注释中有少量的文字介绍作家,但都非常简单,至于时代背景的交代就更少之又少。所以,教师在分析、讲解课文内容前,要适当引导学生了解作家作品,尽可能多补充介绍作者的情况,多提供作品的背景资料,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有利于深刻分析课文,让学生更理解作品反映的时代特征、阐述的观点主题和体现的思想感情。
比如,七年级下册的《丑小鸭》的作者安徒生,是学生熟知的童话作家,但很少有学生知道他的一生境遇坎坷。他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他最初想做一名芭蕾舞演员,后来又想当一名歌剧演员,但都没有实现。他开始从事创作,但因出身贫贱而不断遭到别人的嘲笑和排挤。但是他毫不气馁,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童话大师。正是由于这种深切的生活体验,他塑造的丑小鸭形象才生动感人。只有联系作家的生平,学生才能体会这篇带有作者童年缩影的作品中的象征意义以及童话的现实意义,并从中受到激励。
三、创设情境,对话文本
利用多种条件,带领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让学生“入文、入境、入神、入化”。教师采用听录音、播放多媒体课件、开展联想与想象、口头描述等方法,引导学生目看文字,耳听音响,口述佳景,心游四方,学生就会进入文中描绘的意境,赏心悦目,受到感染。
比如,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这一课,教学中教师用音乐、图片营造悲壮的氛围,以启发引导为主,步步深入。在理解课文语言时,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深刻意义,把文字变成学生头脑中的画面、场景等,再要求学生通过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把对课文的理解表述出来。其中的关键之处,以指导诵读的方式,或调整语速、或变换语气、或调节轻重,引领学生反复诵读、反复品味,在一步步的引导下,学生逐步明确“悲剧”与“伟大”的含义,最后再假设情境,为斯科特一行撰写墓志铭,在情境的渲染烘托下,学生进入了悲壮的场面中经受思想与感情的洗礼。
四、鼓励质疑,创新学习
“质疑”是对所学知识的思辨能力,培养的是一种严谨的学风教学中要鼓励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建立宽松的民主氛围,要让学生不迷信权威、教师、课本,正确理解批判与创新的含义,消除他们的畏难思想。
外国文学作品范文2
一、教师对课文内容的解读过于文学化,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下,教师仅仅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进行强行灌输,教学内容过于倾向文学化,对于文学功底不甚深厚的高中生来说,这样的讲解晦涩难懂。因此,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方式很是反感,丝毫激发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最终,将导致教师无法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即使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下,一些教师仍然不考虑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墨守成规,依然按照旧有的教学方式来指导外国文学教学。在这样的情势下,高中语文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如何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呢?显然,这是很困难的。教师自身的欣赏水平有限,无法还原外国文学作品原貌,导致教学内容空洞无味。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外国文学作品,往往是国外著名文学作家的优秀作品,但由于部分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不够,对外国作品的欣赏水平有限,不能对文章有很好地理解,教师对作品的讲解不够透彻,教学内容空洞无味也就自然成为普遍现状。讲解的不透彻,学生理解起来就会很困难,教学过程不能传达有效而有趣的教学内容,学生就会没有听课的欲望,所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部分外国文学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离国内高中学生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外国文学作品大多反应的是国外生活,与国内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差别,很难使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没有共鸣,学生学习起来就会相当吃力,这也是学生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一个很大障碍。如果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地启发与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那么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将很难达到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应该掌握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策略。概括的来看,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是相关教育部门通过认真斟酌、反复推敲之后才选定的,是公认的能够提高高中学生文学素养的文学作品。如何使学生对它们的学习产生兴趣,如何让学生的生活与它们产生交集,就需要教师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要做到这些,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培养自己丰富的文学素养;另一方面,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上下足功夫,根据不同的课程要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质量。
三、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语文教学,说白了就是一种对文学的研究,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关乎着语文教学的成效,尤其是对外国文学的教学。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外国文学作品往往都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例如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生物知识、天文知识以及各个地区的风俗习惯等等,教师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面对这样的文学作品,是不能很好地理解的。教师自身对教材理解不透彻,自然对文章的讲解也就不会全面,那么对学生的引导也就无从下手了。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才能对作品的方方面面有透彻的认识,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才能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进行各个层次的剖析。如此,教师才有可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作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不再感到陌生,进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应该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外国文学的热情。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一个教学理念,语文教学不光为了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针对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选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使语文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才能逐渐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产生兴趣。在现代化的教学条件支持下,教师可以在许多教学模式中进行选择,例如多媒体教学、远程网络教学等。当然,教师对教学方式的选择,一定要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适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对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人种歧视方面的视频,让学生在了解黑人所处环境的前提下,对文章进行解读,这样学生会更能明白马丁・路德・金在写这篇文章时的心境。有了这些对文章写作背景的介绍,对作者写作心境的剖析,学生对作品的学习就会比较轻松了。若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注意积累教学经验,面对深奥难懂的外国文学作品时,有可能会找不到合适的教学方法,让教学陷入僵局。由此看来,教师对教学策略的把握与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外国文学作品范文3
一、大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鉴赏的现状分析
(一)具体问题
第一,易受思维定式的影响。中国学生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中国语言文字表达习惯与表达方式,所以在鉴赏外国文学作品之时,也会习惯性的运用中国语言文字表达习惯及方法去理解外国文学作品,此种鉴赏背景下,就会出现学生受思维定式影响,而不能理解外国文学作品中描写内容的情况,甚至有时还会出现理解方面的偏差。具体教育教学之中,如果老师不能意识到此点并对其进行有效引导,必然会使得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鉴赏较为困难,无法将外国文学作品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作用发挥出来。第二,鉴赏方向不正确。对外国文学作品鉴赏之时,其侧重点在于文化内涵及人文内涵方面,但就从目前大多数大学生而言,他们鉴赏时总是存在重知识轻人文的情况,将大多数的鉴赏时间都用到了对文学常识、概念等的学习之中,或者仅停留在字、词、句篇章结构的分析之中,使得文学作品的学习较为片面。此种将文学作品看作是一个孤立现象及个体的研究方向,使得外国文学作品没有与文化内容结合起来,不仅无法让学生感知到外国文学作品鉴赏的价值,还会使得学生的鉴赏缺乏深度与广度。
(二)原因分析
之所以存在上述两种不良鉴赏现象,其原因主要是由三方面导致的:第一,缺乏明确的教学目的。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较多老师对于外国文学作品的重视度都不足,认为既然是外国文学作品,那么就不需要学生深度的去解读与鉴赏,只需要简单的读一读与看一看就行了,没有对学生进行鉴赏技巧等方面的指导。此种不良教学观念引导下的外国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就会使得具体的教学缺乏目的性,不能将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失去了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也会导致学生无法正确看待外国文学作品的鉴赏,其鉴赏兴趣缺乏,自然文学素养也没有得以提升的机会。第二,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较多大学生都认为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价值不大,将来就业也没有明显帮助,也没有出国的打算,还不如将时间用到学实际技能方面。这便是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具体表现,此种学习态度的影响下,自然不可能取得理想的外国文学作品鉴赏效果,长此以往,学生的人文主义情怀会处于不断减退状态。第三,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较多大学老师在开展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过程中,并未考虑外国文学作品的特征及与中国文学作品的差异,常常采取的还是单一的释义讲解等方式,这也是导致较多学生鉴赏文学作品时方向有偏差的重要原因,无法保持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鉴赏的积极性,自然鉴赏力较差。
二、提高大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鉴赏力的意义分析
第一,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精神世界。不同时期的外国文学作品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及现象,大学生对这些文学作品进行鉴赏,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比如通过对马克.吐温《百万英镑》的阅读之后,学生能对20世纪初的英语社会进行了解,感知到拜金主义现象存在的危害,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及引导。相信通过这样感悟性的阅读之后,学生鉴赏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会越来越高涨。第二,提供情感体验机会,丰富情感世界。外国文学作品与中国文学作品的价值是相同的,都是优秀作家对各种人物、事件等的描述,通过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鉴赏之后,学生对于外国文学作品就不会在仅停留在单一的字词句表面鉴赏中,而是会感知到作品中各具风格的人物形象魅力,并与作家、作品人物进行心灵对话,相信此种鉴赏背景下,必能够不断的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感体验机会,达成丰富学生内心世界的目的,对于学生今后学习及发展的作用都不可忽视。第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鉴赏,能促使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比如通过对海明威《老人与海》的阅读之后,能深受主人公不畏困难的精神所感染,这是大学生需要学习的榜样。此类的外国文学作品是非常多的,通过对这些作品的鉴赏能使学生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后续的远航奠基。
三、提高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鉴赏力的途径分析
(一)激发学生鉴赏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想要顺利达成提高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鉴赏力的教育目的,第一点就需要老师有效激发其鉴赏的兴趣。具体而言,老师需要对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心理进行了解,基于他们的实情去教学与引导,相信会更好的增强其学习兴趣,乐于主动参与到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鉴赏之中。比如在鉴赏莫泊桑《项链》之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方面着手,让学生围绕各人物对话内容进行了解、学习,之后组织学生对其进行分角色朗读,这样学生既能够对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及人文内涵进行了解,又能够充分的理解作品的情节,相信通过这样的教育引导之后,学生会逐渐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感兴趣。另外,在引导学生鉴赏完此文学作品的学习之后,老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在网络中搜集作者莫泊桑的其他文学作品,将之与“项链”文学作品进行对比阅读,对此作者作品的文化内涵进行全面性的了解,强化学生的外国文学作品鉴赏兴趣。相信在此种鉴赏背景下,学生的外国文学作品鉴赏力会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
(二)掌握鉴赏技巧,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一种事情的特点,要与别的事情对比才能够显现出来”。为此,提高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鉴赏力的过程中,老师不能够让学生进行无目的、无技巧的鉴赏,而是要引导学生掌握对比鉴赏的技巧,并形成对比鉴赏的习惯,为自身鉴赏力的不断提升奠基。比如在鉴赏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诗歌之时,根据其爱情诗歌特点,可以推荐学生将之与中国当代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爱情名篇进行对比鉴赏,通过有效的鉴赏之后,学生能够感知到这两篇爱情名作中,虽同为爱情名篇,但表达的爱情观却是不同的,前者的外国文学作品表达的是为爱人甘愿奉献一切的爱情观,后者的中国文学作品表达的则是追求平等爱情、同担风雨的爱情观。通过这样对比性的鉴赏之后,学生对于文学作品中的内涵理解的会更加的透彻,能显著提高学生的文学作品鉴赏力。
(三)培养学生的外国文学作品鉴赏习惯
想要持续提高学生的外国文学作品鉴赏力,就需要在激发学生鉴赏兴趣及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鉴赏习惯的培养。具体而言,不妨开展丰富多样的外国文学作品鉴赏活动,如比赛活动,辩论活动,社团活动等等,相信通过这样活动的开设之后,会使较多大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并会为了更好的参与活动而广泛的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此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会逐渐养成外国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的习惯,而且其外国文学作品的鉴赏力、文学素养等必然也会得到不断提升。
外国文学作品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外国文学作品;阅读教学
当前,大部分研究者从“语文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变革趋向出发,重新对待并思考外国文学阅读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意义[1]。人们珍视优秀外国作品,其彰显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了解,展示了人类的精神轨迹,并给以美的视角[2]。阅读教学即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教材为基础,有目的、有规划、有步骤地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语文阅读实践活动[3]。彭伦认为经典阅读要得当要有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4]。因此,外国文学作品才会出现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随着人们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不断实践与研究,越来越受重视。
一、外国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价值
随着世界文化的互相交流与融合,外国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施教学的任务显得格外重要,这关系到我们的学生是否具有广博的人文精神,是否具有世界公民的多元文化理念。世界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批判地汲取优秀的养分,是一个民族文学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条件[5]。从一代文学大师鲁迅、茅盾、巴金,到当今文坛的俊杰,他们都从世界文学中吸取了丰厚的精神资源。小学生具有审美和基本的阅读水平,而加强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研究,并且对学生加以指导,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外国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精髓、道德理论,提高文化审美能力,亦可以培养阅读个性,提升文学素养。同时,丰富小学生对外国文学的文化积淀,唤起阅读兴趣。
二、小学人教版语文教材收录外国文学作品的概况与特点
小学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有55篇,约占1至6年级共12本教材总课文数量的26.19%。这个数据中显示着外国文学作品的数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是占有一定比重的。这55篇外国文学作品集中反映了编者的中心思想:体现以人为本,注重弘扬优秀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对世界文化的理解。同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适当适量安排。在数量上说,总共有55篇,这些文章都是在外国文学作品中很经典的一部分。55篇外国文学作品约占12本教材总课文数量的26.19%。从这个数字中可以看出外国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从作品体裁上讲,可以分为主要的六个类别:寓言、记叙文、说明文、童话、叙事性散文、小说。这些不同体裁的作品充分展现了不同类别的文学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并且了解各样作品的风采。在这其中,记叙文为主要类别,通过讲述人物、风景等线索展现中心思想。其次,小说、叙事性散文也占有一定的比重,童话、剧本等所占的比重较少。
三、小学语文外国文学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是人与外界的一种交流方式。通过阅读可以陶冶性情,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进行内心的交流。任何人都应该从阅读中获得知识、汲取营养,从而丰富内心世界,增强感受力。因而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1.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对知识与能力这一方面在实践中十分重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的完成也有显著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该目标有些细节仍应该被重视,比如过分强调知识的积累而占用课堂大部分时间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培养。这其中有一部分是教师认知偏差。在小学语文外国文学阅读教学以及教师的认知结构中,传统观念仍然占据了教师的主要思想。教师认为基础知识是一个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因而用大量的时间进行生字词、做练习卷纸这样的基本知识能力的培养。教师不重视外国文学作品,将本土的文学作品看作主流教学内容。并且认为本土文学作品教学起来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母文化。无论从外国文学作品的重视程度上还是在阅读教学的内容结构时间分配上,教师的教学存在一些认知上的偏差。2.淡化“过程与方法”的训练从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来说,小学语文外国文学阅读教学的效果不是那么臻美。在外国阅读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人对于方法的掌握,因此对于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的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这个维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第一个维度效果好。现阶段小学语文外国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教师仍然是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只需要跟着老师的思维,完全没有任何个性思维的发展。教学方法也是单一化,主要是学生单一化地阅读教材、寻找有关的教辅材料去理解作品背景知识。在僵硬化思维模式中,其教学效果远远不及预期效果,学生只学会将知识学死,死记硬背把卷面的题学会,从而使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走向一种偏颇的模式,缺乏灵活性和阅读的主体性。3.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这是三个维度中要求最高的目标,同时,这个目标也是一种隐性目标,因为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这一目标不能够直接地展现出来,它需要时间的验证,从而得以体现。这一目标没有直接的量化或精确化的比较,其本身的完成就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较难以把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易忽视对教材的情感内涵挖掘,更多以态度说教或者直接灌输学生一种价值观和情感观为主,学生的积极性更是调动不起来。如此一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的目标实施起来更是呆滞木讷,触及不到学生内心真挚的感受,更回归不到学生生活的本质。因而语文的人文性就无从体现,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审美力,亦不能使学生领悟作品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等。所以在小学语文外国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更应该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
四、小学语文外国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策略
小学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有智慧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添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主动性,从学生需要出发,适当地选择并且运用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小学生的学习模式,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研究。1.提高专业素养,改变传统观念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对于外国文学作品的掌握能力对于教学的有效性十分重要。但是在现实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外国文学专业素养并不够。在大学期间仅仅学了一学期的知识,而且在其他的时间并没有继续学习深造。因此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多阅读不同时期的外国文学作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教师能够深刻理解到不同外国文学作品内涵的时候,才能够真正把课讲明白、讲透彻,才能让学生深刻明白外国文学作品的内涵。使学生真正学好外国文学,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学的主角让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由教师单纯的讲解改变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比如,课本剧、续写故事、情景展现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有可能真正了解并且亲身感受到作者的深刻情怀。相对应的,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仅对教学有一定的掌控能力而且还要对现场教学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由原来单一的讲解模式转变为导演模式,这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厘清中西方文化与背景的差异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精神的重要载体,它记录着一个民族的心灵历史。通过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人教版小学语文外国文学作品中,有几篇是科普类文章。如法布尔所写的《蜜蜂》《蟋蟀的住宅》,法布尔从身边的自然界出发,探寻身边的小动物是以怎样的状态去生存,寻求这个世界其他的生命是一个什么样子的,而这正体现了西方人的一种理性的思维。而《小英雄雨来》《》等文章,体现中国人的感性思维,重视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以及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价值。通过对比学习,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中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中国人偏向感性思维,更重视对生命的思考;而西方人偏向理性思维,去探索身边的事物并且求证问题的本源是什么样子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搜索有关的外国文学作品,增加阅读量,提高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理解力。3.正确把握教材,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对教师而言,对课文的把握能力是教学的关键。教师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文学形象,品读文学作品的语言以及艺术的表现力。教师应该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以及学生应该掌握的情况进行恰当的教学把握。例如,对于剧本或散文类型课文的讲解应该采用整体把握的方式。整体把握是指对课文文本的大体掌握,不是指把整片的文章从字到词,从每一处细节都掌握得非常透彻。六年级的课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是抒情性散文。这样的课文就非常适合整体感知,把握“这片土地为何那么神圣?”“这片土地指的是什么?”点到为止,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设情境、理解文章。每个人的经历与理解不同,自然对课文的欣赏角度也会有所不同。要引导学生从正确的角度理解,而不是给出标准答案。寓言和一些有寓意的叙事性文章却不适合于整体把握,需要细细品读,挖掘课文的深层次含义:这篇寓言到底是要告诉我们什么?我们学生学到了什么?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所以针对不同课文的特点,要详略得当进行点拨。4.开发与外国文学相关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是指以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为主体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共同开发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素材[6]。叶圣陶先生认为习惯必须通过语文教材而有所养成。小学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数量只有55篇,对于提高小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必须衍生出更多的教本。一本好的外国文学作品的校本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教材要展现更多国家的优秀作品,其宗旨就是吸纳人类多样文化精华。课文题材包括人物传记、科技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人间冷暖都要有所涉及。体裁方面也要丰富多样化,要有散文、寓言、小说、诗歌等,注重拓展和运用。所以,编好一本校本教材,就必须对教材的指导思想和编排体系要深入了解,要做到对教材的全面认识,这样才能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指导学生。总之,教师要深入研究外国文学作品的特点以及阅读教学现状,并且对教材的指导思想和编排体系深入了解,要做到对教材的全面认识,这样才可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指导学生,从而真正做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参考文献
[1]赵笙丞.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2]朱维之,赵澧,黄晋凯.外国文学简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5.
[3]陈光基.怎样上好语文阅读课[J].吉林教育,2010(31).
[4]彭伦.经典阅读当随时代[J].云南教育,2003(31).
[5]陆喜培.全球化与民族院校的外国文学教学改革[J].广西民族学院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外国文学作品范文5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外国作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优秀作品被纳入我国的高中语文教材中,使高中学生们充分感受到外国优秀作品所带来的不一样的写作风格与内函,同时可以使高中学生们通过对外国优秀作品的赏析中了解外国的文化,对培养学生们的全方位认知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一、我国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作品的起源
众所周知,早年的中国还处于一种全封闭的模式,任何国外的东西都是无法引进到中国来的。直到国内“五四”运动后,中国逐渐从全封闭的国家转为半封闭国家,许多外国的先进技术及产品也不断被纳入中国。“五四”运动后期,我国著名的几位文学家受国外先进文学作品的影响与感染,将一部分国外作品引入中国,并编排进了高中语文教材中。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国高中语文打开了外国作品学习的开端。
二、我国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作品的现状
我国自“五四”运动后不断有一些外国作品被纳入进高中语文教材中,但相对国学古诗词以及白话文的比例则是十分低的。本文就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至1990年,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白话文:古诗词:外国作品的比例为5:4:1。由此可见,外国作品并没有真正进入中国教育界。
直至2000年初,国家教育部门实行小至高中教材改革后,外国作品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才有所提升。随后,国家又出台了十二年义务教育总体规划制度,使高中语文教材大纲重新得到了整体的规划,许多优秀的外国作品被纳入到高中语文必修课的教程中。直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外国作品出现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这无疑是教育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
除此之外,做为一本好的语文教材,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掌握对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以及人本环境的分析与辩证能力。国内从古至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优秀文学作品,但其都是以国内大环境为写作背景的,虽然写作年代不同,但其大体的背景环境是基本相同的。而外国作品的引入更能够让学生们从各方面领悟出不同环境背景下所需掌握的生存技能,使学生们有足够的能力去适应各种生活中的考验。
三、名国作品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作用
现如今的社会要求学生们必须要有全面发展的基本以及应对各种环境下的能力。尤其对于高中学生来讲,高中是人生的一次重要的转折点,也是指引学生们今后道路的一个方向。而在高中各门课程学习中,语文教学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高中学生来讲,基本的生活技能及对环境的感知判定能力已经形成,这时在语文教学中加入大量的外国作品会让学生们更容易通过作品了解外国的环境,并通过对外国作品的判断及分析了解到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生存法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多方位应变能力。另外,与国内的许多优秀作品不同,外国的作品中除了有写实的部分外,还会通过较惟美的写作手法舒发出作者写作时的感情。或者是通过一些较为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述出作品中的中心思想,使学生们在轻松的阅读环境下了解作者所想表达的中心内容以及通过作品了解文字中真正的内函。
四、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作品教学措施
随着我国教育部门近几年的不断改革,高中语文教材中越来越多的外国优秀作品被纳入其中。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转变。然而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外国作品被纳入高中语文教材中,但对于接受教育的高中学生来讲,能否接受并真正了解外国作品中的深意则是当前教育部门最为重视的事情。以以往学生们的学习中,对国内作品的阅读及分析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如何让学生们打破传统的授教模式,使学生们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感知外国作品所带来的美感是当前各高校及教育部门首要的问题。教育部门负责人员及各高校工作人员通过多年的教育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教学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一)创建自主的学习氛围
在现如今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通常由于高考的压力使学生们失去了学习中那份轻松自得的心情。尤其是对于外国作品的学习,是需要学习们在平静、轻松的气氛中享受作品中所带来的美感的。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自主对名国作品进行阅读。而后让学生们自主进行讨论,将各自对作品阅读后的感想及对作品的认知讲出来。另外,老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一个小型的辩论会,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讨论。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们整场讨论中,老师要始终保持沉默。因为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一但老师开口进行发言,势必会影响学生们的讨论情绪,甚至某些学生会害怕老师责骂或当场指出错误观点而将自已对作品中所感悟出的真实情感隐藏起来,那么,这场讨论会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二)角色扮演教学法
除了上述辩论会的教学方式外,老师还可以利用外国作品中人物的不同进行分配,在课堂中让学生们分别扮演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对话,老师只读旁白部分,使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完全放松下来,并真正犹如置身于外国作品的写作场景中一样,通过自身角色的扮演及阅读更快掌握外国作品中的内函及写作情感。另外,这种角色扮演的学习以及轻松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们更容易融入到作品中去,也更容易体会出作品中所表述的深层含意。对提高学生们的阅读及学习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作品对提高高中学生们的鉴赏美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们了解外国作品与国内作品写作方式的不同,教会学生们通过外国作品所舒发出的感情挖掘出其真正的作品内函。同时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们的特性,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使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与教学事业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琰.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外国作品及其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外国文学作品范文6
外国文学作品是外国语言的升华,是其语言发展过程的重要证明。加之文学又具有形象性特征,它是整个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的总和。任何国家的发展和环境都可以在文学作品中找到。文学作品的表现丰富多样,对培养学生的文学涵养意义重大。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有现实的影子,了解和学习它,不仅能够陶冶情操,还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对外语专业学生来说,通过自己感兴趣的外国文学,在正常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去了解和感受文学的魅力,通过不断的积累,达到提升文学涵养的目的。文学涵养的提升可以表现在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上,同时外语专业学生文学涵养的提升,又会反过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外国文学作品,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基础的关系。
二、外国文学作品中对“真、善、美”的追求
文学承载了丰富的文化、艺术元素,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涵和思想结晶。它从某种程度上传播着一个国家、社会和民族的文化,“真、善、美”是各类外国文学中提高文学内涵不变的追求。
(一)追求“真”
文学所追求的“真”,既有客观的“真”,指作家要多以现实生活为本,在客观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文学创作,对客观环境和客观人物的境遇进行真实描述。同时也指内在的“真”,即指作品中的人物内心的绝对真实。无论是作品的主题,还是作品中有正面效益的主人公,都表现出作者对本真的追求。文学作品追求“真”,不去刻意掩盖黑暗或反派,不管其中所追求的是否为现实世界中的真实,只要与作品内在的逻辑相符合即可。
(二)追求“善”
无论是哪一部文学作品,都存在对“善”的描写和歌颂。在一些作品中即使写入“恶”,也是以“恶”来反衬“善”。比如《巴黎圣母院》中的副教主,作者以他的恶来衬托敲钟人的善。但是不是在所有作品中都是善恶并存的?在有的作品中只表现出一个主题,就是“善”。比如沈从文的《边城》就没有一个恶人,尽管最后没有一个好的结局,但小说却把“善”这一主题发挥到了极致。
(三)追求“美”
文学作品中对“美”的追求不仅仅体现在形式上,也体现在本质上。从文学作品的形式看,不论是整体的还是散落的,各种各样地、各层次地对美进行追求。从文学作品的本质方面来看,即在文学作品的主题上追求“美”,不论是悲或喜,都能体现出其主题的美。比如《哈姆雷特》,它的主题是悲壮的美。
三、外国文学作品对外语专业学生文学涵养的提升方式
(一)对学生个性涵养的培养
在借助外国文学作品对外语专业学生进行文学涵养的培养时,首先要注意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使学生有充分的表现余地。其次,要积极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不能过于死板,要鼓励多元化、开放化的阅读。再次,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意境出发,发散思维,结合自身的体会去了解作品。另外,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喜好,推荐适合的外国文学作品,这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学习中,除了要学习作品的表现内容外,还要对罗密欧和朱丽叶当时的社会制度进行讲解,只有了解了故事的整个社会背景,才能对人物的性格做出正确的把握,并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去深入理解,根据自己的观点积极探讨,不求答案统一。
(二)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是文学涵养培养的重要内容,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可以很好地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力。特别是一些诗歌作品,语言精练,跳跃性大,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帮助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想象和思考,去感受作品的意境,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可以想象出作者所表达的人物形象和画面。例如在学习《吝啬鬼》时,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不同的学生根据自身的不同感受,在脑海中描绘出一个活生生的葛朗台的形象。根据自身想象,把文章中作者要表达的内容和意境转化成为活生生的画面。这对文学涵养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引导学生进入到文学作品的意境中去
好的外国文学作品可以丰富外语专业学生的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进入到文学作品的意境当中去,去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外语专业学生文学涵养的提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外国文学作品正是这个过程中用于提取的初始能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必要掌握一定的文学知识,如人物刻画、描写方法等基本文学手法,可以更好地去理解作品,培养文学涵养。
四、培养前景展望
要想熟练掌握一种语言的精髓,除了要掌握其外在的工具性外,还要注重对其思想和人文性的感知,这包含了语言学习者对文学和文化的修为和体味深度。虽然,外语专业的学习必须要先掌握好语言。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参与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在对外交流过程中仅仅依靠熟练运用语音、语句、句型、语调进行表达是远远不够的。把文学作品中表现的思想,积极与当下的环境和热点事件结合,就成了势在必行的事情。例如通过对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的学习,要感受这个命运悲剧,就要结合当下社会中的悲剧进行分析,这样的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更加主动,而且对作品要表达的内容可以更好地去理解。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对外语专业学生来说,如何培养文学涵养一直是我们关心的课题。笔者相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我国在通过外国文学作品对外语专业学生文学涵养的提升道路上,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