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二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一心二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一心二用范文1

俗话说“一心不可二用”,日本研究人员利用猕猴实验从科学角度证实了这一说法。人在同时干两件事情时,往往不是出错就是多花时间,这种现象被称为“双任务干扰”。但在“双任务干扰”下,脑内到底是怎样的情形则一直没有弄清。研究人员让日本猕猴同时完成需要记忆和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两项任务,结果发现猕猴完成任务的准确率会降低,反应时间也会增加。研究人员调查了猕猴大脑前脑联合中枢的活动后,发现与只完成一项任务相比,在任务重叠时,其脑内承担各项任务指令传输的神经细胞活动大幅降低。这说明在发生“双任务干扰”时,分别承担两项任务的神经细胞相互限制了对方的活动。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弄清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的成因。

“唱歌”不是雄鸟专利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鸟儿“唱歌”是为繁衍后代而自然选择的结果。雄鸟“唱歌”是为了吸引雌鸟的注意,而雌鸟“唱歌”只是个别现象,很可能是受激素等影响而发生了畸变。但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最近进行的一项对多种会“唱歌”鸟类的大规模调查显示,71%的“唱歌”鸟类其雌鸟也会“唱歌”,而且雌鸟“唱歌”在它们祖先中同样是普遍现象。在主要分布于北美和欧洲的鸟类中,雌鸟“唱歌”现象不那么常见,而在澳大利亚,所有常见的可“唱歌”的鸟类,不管是琴鸟、鹪鹩、蜜雀,还是扇尾鸽、啸鹟、喜鹊,其雌鸟和雄鸟都能“唱歌”,歌声也同样优美。这说明,鸟类“唱歌”这一进化结果受到更宽泛社会选择的影响,因为无论雄雌,鸟儿都需要为食物、巢穴、伴侣和领地而竞争。

史前病毒仍具感染性

法国科学家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冻土中发现了一种巨型病毒,其生存年代正是史前人类尼安德特人灭绝之时。这种病毒直径超过0.5微米,仅次于2003年和2013年发现的拟菌病毒和潘多拉病毒。该病毒的形状像古希腊的一种陶罐,因而得名“西伯利亚阔口罐病毒”。研究表明,这些已经在冻土层中封存了3万多年的病毒可以存活,且仍具有传染性。这就意味着,永冻层如果因为气候变暖和北极地区的工业开发而融化,有可能会对人类健康带来威胁。一些被公认已经消灭了的病毒,例如繁殖过程与“阔口罐病毒”类似的天花病毒就有可能再次复活。

为什么少见女“雨人”?

据统计,男孩诊断出自闭症的可能性比女孩高4倍,而高功能自闭症比例更达7比1。引发自闭症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基因被认为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虽然没有确认导致自闭症的基因突变,但目前已知有超过100个基因突变可能增加自闭症的风险。这些突变在男女身上都很常见,但为什么男性更容易发展出自闭症呢?一种解释是,对于相同程度的基因干扰,男性大脑比女性更脆弱,女性大脑有所谓的“保护模式”,使其免受干扰。

什么人易患痴呆?

瑞典研究人员发表报告指出,如果男性在年轻时认知能力以及心血管健康状况不佳,他将比一般人更有可能在60岁之前就患上痴呆症,即早发性痴呆。研究人员发现,如果男性在年轻时心血管健康状况不佳,那么他患早发性痴呆的概率会是一般人的2.5倍;如果他的认知能力不佳,患早发性痴呆的概率会是一般人的4倍。当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时,他患早发性痴呆的概率就会是一般人的7倍。身体锻炼和脑力锻炼可以增强生理以及心理机能,有助预防和治疗痴呆症。

太空标枪掷向彗星

在彗星上登陆并采集样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降低取样的难度,美国宇航局正在研制一种“太空标枪”,可钻入彗星数米,提取冰和岩石样本并将样本带回地球,帮助科学家揭开地球生命起源的谜团。执行任务的飞船搭载6个火箭形穿透器。穿透器会在飞船飞跃彗星时发射。它们连着绳索,最高速度可达到每小时3600千米,它们钻入彗星地下采集样本并装入一个管子,最后返回地球。

埃迪卡拉生物群首现中国

中国科学家在三峡地区的碳酸盐地层中,发现了多种类型的埃迪卡拉生物群典型化石,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埃迪卡拉生物群(5.8亿至5.41亿年前)1947年在澳大利亚首次发现,目前已在全世界大约30个地区发现,但这种在“寒武纪大爆发”前夕埃迪卡拉纪最为独特的化石生物群长久以来从未在我国现过“踪迹”。更为重要的是,三峡地区所发现的埃迪卡拉化石产自海相碳酸盐中,这也使埃迪卡拉生物群的生存空间拓展到了整个海洋,否定了一些学者提出的“陆生生物假说”。

恐龙灭绝或因酸雨

科学家普遍认为,655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恐龙灭绝,但具体原因却众说纷纭。日本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模拟发现,当时小行星撞地球后可能引发了酸雨,进而导致恐龙等生物灭绝。研究人员利用激光枪将金属加速到每秒15~20千米的高速,猛烈撞击与尤卡坦半岛相同成分的岩层,试图再现陨石撞击地球的瞬间。他们通过分析释放出的气体发现,撞击产生了大量的三氧化硫,在短时间内就开始有强烈的酸雨降落。随后的模拟计算发现,当时强烈的酸雨可能持续数天时间,导致海洋严重酸化,很多浮游生物含有碳酸盐的外壳被溶解,而这一过程持续了数年时间。如果此次撞击发生在其他地点,则恐龙等生物有可能不会发生灭绝。

多吃果蔬可防哮喘

瑞士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吃大量果蔬可防止哮喘。在动物实验中,食用高膳食纤维食物的老鼠接触到会引发哮喘的尘螨时,它们肺中出现的炎症要少于那些食用低膳食纤维食物的老鼠。而果蔬则含有大量高膳食纤维。研究人员认为,从细胞机制控制哮喘的角度来看,这项研究结论也适用于人类,它强调了人们所吃的食物会影响到免疫细胞的发育。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够改变肠道细菌的构成,一旦摄入膳食纤维,这些细菌就会对膳食纤维进行加工,释放出一种名为短链脂肪酸的代谢产物,它进入血液后会影响到身体其他部位(包括肺部)免疫细胞的发育。

一心二用范文2

心无二用打一成语一句是一心一意。心无二用指做事要专心,注意力必须集中。心无二用打一成语,就是一心一意。

释义:只有一个心眼儿;不会有别的考虑。语出:《三国志·杜恕传》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来源:文章屋网 )

一心二用范文3

我今年70岁,患高血压、阵发性房颤已10年,2005年开始每天服心律平450毫克,恬尔心100毫克,科素亚50毫克,阿司匹林100毫克,阿托伐他汀10毫克。平时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心率60次/分钟左右。但房颤复发时血压会升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上,心率在140次/分钟左右。近年来心电图显示I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最近因房颤复发,心电图更出现QRS电轴右偏,ST段和T波改变,这些症状是否和长期服用以上二药有关?因年龄偏大,医生不建议我做射频消融,但建议装起搏器,是否可行和必要?

另:对阵发性房颤有两种说法:1.复发时用药如镇静剂安定,或倍他乐克,或西地兰,平时不必服药;2.平时不发时也应服药,如心律平或恬尔心,以维持窦性心律。

对这二种说法如何理解,取何种方法为好?

上 海 郭先生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由于心房肌肉长期增厚、扩张、纤维化或退行性病变,使心房各部分肌肉快而不协调、无效收缩,引起心脏跳动很不规则。

房颤一般可分为突发性、阵发性和持续性三种:

1.突发性房颤:多见于年轻男性患者,这种患者并没有心脏病,常突然发作,突然消失,时间短暂,既无症状,也不影响心排血量,预后较好,不需治疗。

2.阵发性房颤:常见于突然紧张,情绪激动,外科手术,急性感染,剧烈咳嗽或疼痛、恶心、呕吐、缺氧等。阵发性发作,时间一般不超过7天,大多发生在24小时内,发作时会突感眩晕。这是由于心脏血液输出量突然减少,引起一过性脑缺血所致。此外,还会有心悸、胸闷,并有多尿、尿急等感觉。若患者将手掌按于心前区,可扪到快慢不等的心脏跳动,按脉搏时也有强弱不一的感觉,心跳次数往往比脉搏次数明显增加,这种脉搏在医学上称为“缺脉”。如心率不快,又没感觉不适,可不必治疗。若心跳较快,在110次/分钟左右,可服用倍他乐克,或镇静剂安定。如心跳超过130次/分钟以上,则可用地高辛,必要时,可静脉推注西地兰或胺碘酮。

3.持续性房颤:亦称“慢性房颤”。指房颤持续半年以上,多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所致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等患者。若心跳特别慢,为40次/分钟左右,且常有眩晕症状,严重的可有昏厥发作,这时就有威胁生命的可能,必要时,要安装心脏起搏器。您目前平时心跳为60次/分钟左右,暂不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

如果平时阵发性房颤不发作,可以不必服药。复发时可用小剂量倍他乐克,因为它具有心脏保护作用,且有减慢心率作用,对慢性心衰也有抗心衰的作用,至于镇静剂安定、强心药地高辛也可应用。

一心二用范文4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若血中胆红素过高,部分患儿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一般多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重者甚至死亡[1]。因此,早期检测新生儿黄疸,降低高胆红素血症,降低新生儿伤残率尤为重要。作者通过使用深圳艾利特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 KJ-8000经皮测黄疸仪测定新生儿皮肤胆红素数值,与血清胆红素比较,以期找出一种快捷、便利、无创监测胆红素的方法;并通过监测结果及时发现及鉴别病理性黄疸,同时对产生病理性黄疸的原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 2011年1至6月出生的新生儿 660例,其中非剖宫产分娩 139例,剖宫产分娩 521 例;胎龄<37周 9例,胎龄≥37周651例;出生时体重<2500g的新生儿 13例,出生时体重≥2500g的新生儿 647例。高胆红素血症60例,其诊断参照 KJ-8000显示指数与血清胆红素值对照,结合《实用新生儿学》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2] 。

1.2 方法

(1)对所有观察对象自出生第 1 天起,由当班责任护士每天经皮测黄疸并记录,KJ-8000经皮测黄疸仪,测量方法统一,测量部位为新生儿前额固定的部位,每次检测前均先校正,三次检测数值取平均值。(2)同一时间采用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数值。(3)对所有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者均进行黄疸病因分析,计算出剖宫产与非剖宫产组,胎龄<37周与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00g与出生体重≥2500g各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

2结果

新生儿黄疸60例,血测胆红素值与经皮测胆红素比较,通过t检验,得出P>0.05,认为二者无显著差异,见表1。剖宫产组 521例,高胆红素血症发生 56例,发生率 10.75%;非剖宫产组 139例,高胆红素血症发生 4例,发生率 2.8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早产儿组 9 例,高胆红素血症发生 5例,发生率 55.56%;出生足月儿 651例,高胆红素血症发生 56例,发生率 8.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低体重组13例,高胆红素血症发生 6例,发生率 46.15%;出生体重正常儿 647 例,高胆红素血症发生54例,发生率 8.6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表1新生儿黄疸经皮测与血清胆红素比较

年龄 例数 经血测值mg.dl-1 血清测值mg.dl-1 t

0~5天 60例 5.68,8.98,11.47 7.98,7.88,12.38 P>0.05

12.34,17.11…… 14.28,16.38……

3讨论

KJ-8000经皮测黄疸仪原理是应用先进的光纤技术,光学技术,电子及信息处理技术,把光、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主要用于新生儿黄疸临床动态检测的仪器。该仪器可以通过对新生儿皮肤外表快速无创测定来反映其血清胆红素值,这种方法避免了反复采集血样给患儿造成的痛苦,也解决了医护人员采血样的困难。

测试要点:采用专人操作,每次用力尽量均匀一致,所有新生儿均取同一部位作为测试点(从眉间皮肤),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检测误差。

通过对 2011年本院出生的新生儿均于出生后第 1d 内开始进行经皮黄疸测定,可以指导临床及时发现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因及时对黄疸性质作了鉴别,新生儿得到了及时、有效治疗。这对我们观察新生儿黄疸并及早发现病理性黄疸等护理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减少了因黄疸发现不及时而引发的护理纠纷。

经皮黄疸仪的使用,可减少许多弊病,仪器小易携带,操作简单方便,新生儿无任何痛苦,且价格便宜,深受家长喜欢,操作时间仅需1~3秒。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随着剖宫产指征放宽,尤其是要求剖宫产(社会因素)的人群增高,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机会也可能随之增加,有学者报道剖宫产与难产在高胆红素因素中所占比例为46.1%,提示剖宫产可能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之一[3]。通过本组资料发现剖宫产明显高于顺产分娩,剖宫产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是否与剖宫产术中通过胎盘到胎儿循环,引起新生儿红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以及剖宫产本身使胎儿首次呼吸功能建立不尽完善,对胎儿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影响,胎儿出生后红细胞压积增高,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胆红素产生增加有关。因此,剖宫产作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围产因素应引起医疗界关注,如何降低剖宫产率,是我们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护人员引起高度重视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必需加强产科医务人员观念的转变、加强业务知识的培训,以熟练的技术为广大孕产妇提供安全分娩服务,重视对孕产妇及其家属的分娩前知识宣传、教育,改变产时服务模式;推广导乐陪伴分娩等,以人性化的优质服务及家庭式温馨环境为自然分娩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的发生率。

早产一直是围产医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据统计,我国的早产儿发生率约为 5%~10%,病死率约占发生率的 12.7%~20.8%[4]。尽管国家采取了分娩补助等相关政策,我市经济、文化、医疗条件均较好,本院的早产发生率为1.36%,与统计数据相符。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往往存在有严重的并发症,从而导致体内游离胆红素浓度增高,而游离胆红素能自由通过血脑屏障而致脑细胞损害,同时在病理状态下血脑屏障受损,也易发生胆红素脑病,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易遗留后遗症。因此,对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衡量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关键在于围产期保健,避免分娩过程中各种高危因素的发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因此,在整个孕期要做好产前检查工作,做好早产的高危筛查识别和系统管理工作。

KJ -8000经皮测黄疸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操作简单,检测快捷安全,能及时发现皮肤黄疸的强弱变化。 根据经皮测黄疸值的大小变化能够判定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大小变化, 从而有效地对新生儿黄疸进行动态监测,通过研究及临床证实:证明经皮测胆红素数值与血清胆红素值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经皮黄疸仪测出的数值比较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可在临床推广应用。能够辅助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早期治疗,以减少新生儿的伤残率。也通过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好围产期保健是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王卫平,等.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14.

[2] 金汉珍,黄德眠,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9.

一心二用范文5

【关键词】初中数学 应用 实践探索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3-0172-01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和相关学科中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够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展开交流,并逐步形成用数学思维考虑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

从这一目的出发,我在教学中努力探索新课程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和精心选取学生最熟悉最关注的情、景、物,并以此为教学素材。在一元二次方程应用的实践探索一课中,我就积极寻求方程应用与现实生活的链接,紧紧围绕探索实践这一主题,将知识融于该课的教学全过程,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展现丰富个性,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生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教学中,我对传统题材中的“增长率”等问题推陈出新,大胆创设情境,置疑留悬,让日常生活走进课堂。例如,年底了,一家人在欢乐、热闹的年夜饭后聚在一起开起了家庭会议。因为今年加大了科技投入,种植养殖喜获丰收,收入比去年增加了不少。会上,你的父亲对今年经济净收入大幅提升感到高兴的同时,与去年进行了比较,并对明年的经济净收入进行了展望和提出了要求。新的一年继续扩大科技技术的投入,争取在去年的基础上明年的净收入翻一番。这时我向学生提出了问题,试问你家这两年的年经济平均增长速度是多少时可以达到目标?如果是1倍、1.5倍呢?

教学题材的改变,使得教师的激疑引趣,导入新课,水到渠成,生活中的问题进课堂,为教学创设了一个由生活实践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情境,它紧紧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并积极去参与探索思考分析。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对学习不再困惑、恐惧,也不再由老师按照传统教学方式把方程的应用分门别类,一步一步的套着绳索向前走。

在学生解决了上述问题后,我随之又提出:现在国家加大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创建和谐社会。在国家的扶持下,逐步实现了村村通,村集体经济壮大了。为了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村民代表会上决定在村里进行绿化,绿化工程实行对外招标。现有甲、乙两个工程队竞标,竞标资料显示,若两队合作,6天可以完成,共需工程费用22200元;若单独完成此项工程,甲队比乙队少用5天,但甲队每天的工程费用比乙队多300元。村委决定从这两个队中挑选一队单独完成。如让你从节省资金的角度考虑决策,你会选择哪个队?说明你的理由。

问题的抛出,把学生置于工程招标的决策位置,再次掀起学生尝试解决的欲望,纷纷低头深思。可动手后发现单列一个方程不再能解决,怎么办呢?教师引导大家读题、理解题意,讨论交流,发现作出决策要涉及两队所需的总经费,它不仅需要两队单独完成工程的总时间,还需要两队每天的工程费用。于是:先设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x天,则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x+5)天,依题意得:

(1)

再设甲队每天的工程费用为y元,则乙队每天的工程费用为(y-300)元,依题意得:

6y+6(y-300)=22200 (2)

解(1)(2)得:x1=10,x2=-3(不合题意舍去);y=2000元,y-300=1700元。所以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的总费用是xy=2000×10=20000元,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的总费用是(x+5)(y-300)=15×1700=25500元。20000<25500,故应挑选甲队。

又如:在学习了《概率的计算》后,我适时引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小亮看到路边上有人设摊玩“有奖掷币”游戏,规则是:交2元钱可以玩一次掷币游戏,每次同时掷两枚硬币,如果出现两枚硬币正面朝上,奖金5元;如果是其它情况,则没有奖金,小亮拿不定主意究竟是玩还是不玩,请同学们帮帮忙!①求出中奖的概率;②如果有100人每人玩一次这种游戏,大约有多少人中奖,奖金共约是多少元,设摊者约获利多少元;③通过以上“有奖”游戏,你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一心二用范文6

关键词: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

冠心病(CHD)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1];目前冠心病是中国成人心血管病住院和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也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病年龄日益年轻化。冠心病死亡人群中,绝大多数病例既往有冠心病史,加强医护人员及患者对冠心病二级预防重要性的认识,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冠心病二级预防是指采取某些有效措施对已确诊患有CHD的患者进行治疗,以防止或减少急性心肌梗塞、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力衰竭和心脏骤停猝死的发生。目前认为,冠心病二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是优化药物治疗和改变生活方式[2]。其中规范化药物治疗对减少冠心病患者再发心血管恶性事件及减少患者再住院率至关重要;对改善患者长期预后及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包括A、B、C、E药物,A为阿司匹林或硫酸氢氯比格雷,B为β-受体阻滞剂,C为他汀类降脂药,E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 。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随访已确诊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的依从性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同时探讨解决方法;从而减少患者的再发冠心病事件及再次主要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节省医疗成本。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在门头沟区医院心内科住院且明确诊断为CHD患者200例,其中男性98例,女性102例,年龄38~88岁,平均(70±2.5)岁;CHD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D 5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86例,心力衰竭(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患者59例;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带药按照规范化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服用A、B、C、E类药物,A为阿司匹林或硫酸氢氯比格雷,B为β-受体阻滞剂,C为他汀类调脂药,E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CHD确诊条件为:①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以及心肌酶学的改变而确诊;②经心电图证实有明确心肌缺血的典型心绞痛发作史;③冠脉造影或冠脉CT证实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并有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④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超声心动以及B-型脑钠肽(BNP)检测明确诊断为心力衰竭(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

1.2方法 采集患者的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医患关系、定期随诊、冠心病知识了解程度及出院带药情况(见表1);出院9个月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随访,记录患者出院9个月后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包括停药的种类、时间、原因等;同时记录患者再发冠心病事件及再次住院情况;参考Mofisky-Green(MG) 测评表[3]进行依从性评判,比较依从性好及依从性差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经χ2检验,P

2结果

2.1 药物使用情况阿司匹林肠溶片或硫酸氯吡格雷的服用情况见表2;B受体阻滞剂服用情况见表3;他汀类药物的服用情况见表4;ACEI或ARB的服用情况见表5。

2.2 影响服药依从性的因素 200例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好者135例(67.5%),服药依从性差者65例(32.5%),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经济状况、冠心病教育、定期随诊,医患沟通、文化程度、职业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目的是预防冠心病患者病情复发或加重,防止急性冠脉事件发生,延长患者存活时间,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降脂药物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药物在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预防心肌受损及抑制心肌重构、减少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及改善预后中有重要的作用,甚至能逆转冠脉粥样病变[4,5];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可使存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再发事件发生率降低25%,B受体阻滞剂长期治疗可降低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同时可使再发心血管事件危险降低18%,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应用ACEI可使其30天死亡率降低7%,尤其是对那些合并左室射血分数较低者,总死亡可降低26%,疗效呈剂量依赖性[6,7]。冠心病患者发生或再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机会比非冠心病者要高出4~7倍,大约70%的冠心病死亡和50%的心肌梗死发生于已经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美国心肺康复协会(AACVPR)与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共同制订了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指南实施方案,以指导和规范CHD的诊断和治疗[9]。目前,我国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状况非常不理想,PURE(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社区心血管疾病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使用状况调查)研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该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冠心病患者接受抗血小板、B受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他汀类药物的治疗率,依次为15.5%、6.8%、7.8%、2.0%,这不仅远低于西方国家水平,更远低于应该达到的100%[10]。临床上由于部分医护人员和患者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的认识存在不足,导致冠心病二级预防指南不能得到完全有效实施。

本文通过调查随访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情况,同时记录患者再发冠心病事件及再住院率情况,分析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结果提示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主要与其文化程度、掌握的冠心病相关知识,随诊情况,医患沟通,经济状况等有关;文化程度越高,掌握冠心病知识越多,随诊次数越多,医患沟通越好,经济状况越好,则服药依从性越好,患者再发冠心病事件及再次住院率也越低(P

参考文献:

[1]陈灏珠,钟南山.内科学[M].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20-223.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4,13(5):344-345.

[3]Morisky DE,Gree LW,Levine DM.Concurrcnt and predictive validity of a self reposed measure of medication adherence[J].Med Care,1986,24(1):67-73.

[4]胡大一,孙艺红.优化的药物治疗是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基石[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6):440-442.

[5]Gunnell AS, Knuiman MW, Geelhoed E,et a1.Long-term use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secondary prevention drugs for heart disease in Western Australian seniors (WAMACH): a study protocol[J].BMJ Open, 2014,4(9):e006258.

[6]车琳,王乐明.心脏康复:冠心病二级预防综合管理[J].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2014,4:246-249.

[7]陶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用药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8:5203-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