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检验质量控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检验质量控制范文1
【摘要】临床医学检验与广大患者联系十分紧密。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和患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一旦在检验中出现结果差错将直接影响诊断错误和治疗延误,为此切实加强临床检验控制十分重要。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临床检验,质量控制
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血液细胞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等先进设备在医学检验工作中得到了大量应用,使临床检验质量有了较快的提升,为诊疗提供了有力依据。众所周知,实验诊断学是诊断学的重要支柱。实验室检验数据是临床进行鉴别诊断、治疗观察、事故分析等方面不可缺少的依据,检验结果对临床医疗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是检验的三个环节,每一个环节的治疗控制均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一 检验前控制
在检测前,很多因素均可能影响到检测结果。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也并不单纯是检验科的职责,与临床医生检验项目的选择、申请单的填写、临床资料的注明、采样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正确的采集及运送均有较大关联。如在进行消化系统肿瘤的筛选中,应明确要求受检患者提前进行三天以上素食,才能进行粪便留取潜血实验。如果未严格按照要求摄入肉类等动物性食品将可能给造成结果假阳性。如在采血中,应做到标本采集前的“三查七对”,如果患者正在进行输液时,要避免在同侧采血。进行APTT、FIB、PT凝血时,严格按照标准量进行,采量过多或过少均将对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在进行糖尿病患者确诊时候,决不能在第5次抽血前进行葡萄糖输液,否则引起测试结果异常。在现实中一些护士因为缺乏检验知识,在进行采血时,依然有通过静脉输液管进行采血的情况,造成检测结果与映患者的实际并不一致。此外因抗凝剂和采血量的比例不正确或者送检不及时均肯恩造成血液质量改变,造成检验记过不正确。有研究表明,医院检验科每天约收到近四分之一的不合格检测标本,可见检测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是较大的。我们应该认识到,检验前标本的质量是检验质控的基础和关键。进一步规范标本采集方法,强化相关医护人员的培训,用高质量的检验前质控为整体检验质量提升奠定基础。
二 检验中控制
所有检验项目分析中都是质量控制的核心和关键。高科技设备的广泛使用,使各项检验更加准确和标准,使检验工作效率大大提升。随着先进设备的普及,部分从事检验的医疗工作人员在思想上产生的一个麻痹和大意,在业务知识钻研上有所懈怠。对检验中得出的结果不认真加以分析,简单地将检验结果归结为仪器测定,然而任何一种仪器均需要人为操作,任何一个检验结果均和检验人员密不可分,在过去人是检验的最核心因素,今天人依然是检验的核心因素,将来科技发展到任何高度,人都还将市检验的核心因素。为此,检验人员必须更加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要特别关注好检验中的室内质控,对于所用检验试剂的质量都应做到万无一失,确保试剂应用标准液的质量过硬,对所使用的各类设备性能以及使用方法必须做到熟练掌握,在操作中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包含和维护好所用的各种仪器,定时对相关仪器进行校正和调整,确保虽有仪器性能均处于最佳状态下,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三 检测后控制
检验数据报告单是为给临床作为做出诊断、寻找病因、确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也是患者重要的健康资料。确保检验报告单的准确规范是检验工作的关键。经验丰富的检验医师对于检验后质量检验结果大多非常重视,但一些从事检验工作时间较短的人员对于检验后的质量控制往往不够重视。我们应该在完成检验后,对每个项目的数据进行严格的复查和分析,对疑问要及时和临床医生取得联系,避免差错的发生。检验结果异常可可以依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核查:一是如果是第一次检查,要与化验单上医生所出具的临床诊断进行拟合,如果和临床医生的诊断基本符合可以发出报告单。二是对于多次检验的门诊患以及住院患者出现检验异常结果,要坚持采取回顾性的对比分析,如果和过去检验规律符合,与病情发展一致则可以说明检验结果正确,可以发出报告单。三是如果没有临床医生的初步诊断资料,诊断结果和患者病情符合,则可以发出报告单;如果检验结果与上述几种情况均不相符,则说明可能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例如在进行蛋白测定时,相应仪器出据的数据为A: 32, G: 71,A/G: 0. 44,然而患者并无肝硬化和肝腹水现象,则应该进行复查并寻找原因,不应该清晰给出检验报告,给临床诊断带来误导。
循证医学时代已经来临,检验最后结果就是诊断和治疗的最好证据。因此在出据检验报告时,务必做到数据准确、内容完整,严把检验质量控制关,检验人员一定要增强质量意识,进一步确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树立全面全程质控的思想。更加严肃认真地投入到质控工作之中,质控措施要贯彻和体现在检验工作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保证质量。不断提升检验工作水平,使检验学科在医学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相信,有了良好的思想作风,加之不断的勤奋进取,技术水平的提高将指日可待。有了良好的技术保证,质量控制才会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将检验质量提升到全新的高度。
结语:从患者标本采集开始,到最终的检验报告发出。在检验各个环节中都应做到准确无误。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临床医生、护士、检测科医师必须密切配合,密切联系,用更加务实和细致的工作保证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给临床提供更加准确的实验诊断依据,切实提高医疗以及检验质量。只要真正做到到检验前、中、后三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到位,,才能更好的为临床服务。各个环节的检验质量控制缺一不可,应引起相关工作者得高度重视,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加以落实。
参考文献
[1] 马红雨,王洪波.我院检验科网站的建设[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3, 19(3): 276.
[2] 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423-439
检验质量控制范文2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10月,进行质量控制前,在本院实施骨髓涂片常规检验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0月,进行质量控制后,在本院实施骨髓涂片常规检验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15~76岁,平均年龄(49.76±10.16)岁。对照组中男66例,女34例,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49.46±10.83)岁。两组实施骨髓涂片常规检验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进行研究对比。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照组实施骨髓涂片常规检验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包括骨髓检查的取样、涂片、染色等方面,针对其中存在的弊端进行总结和研究,制定出相应的质量控制策略,并于2012年11月开始实施。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实施骨髓涂片常规检验患者的结果,并将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完全符合;部分符合(表示患者存在白血病亚型错误);不符合(表示患者的疾病类型错误)。符合率=(完全符合+部分符合)/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实施骨髓涂片常规检验患者的结果,并将其和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后,观察组实施骨髓涂片常规检验患者中完全符合82例,部分符合17例,不符合1例,符合率为99.00%。对照组实施骨髓涂片常规检验患者中完全符合75例,部分符合12例,不符合13例。符合率为87.00%。观察组的符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实施骨髓涂片常规检验的患者诊断的符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骨髓涂片检验的过程中,为保证其准确性和有效性,需要做到及时送检,提高质量控制的水平。因此,正确处理好检验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在实施骨髓涂片检验中,质量控制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给患者制血骨髓涂片时,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状况来进行,若患者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情况,需将涂片涂厚,且涂片需做到头部、中部、尾部清晰分明,能够看见脂肪滴,具有丰富的髓小体。②染色保证pH值稳定,不能偏碱或偏酸;染色时间要根据室内温度进行调整;染液需做到冲洗干净,不能留在涂片上。③在观察涂片时,要在高倍镜或低倍镜下进行仔细全面的观察,确保准确性。④同一份标本需观察2~3张骨髓涂片,最后取平均值作为结果,将误差范围尽可能的缩小。⑤在辨别患者的细胞时,要做到全面分析,针对分类不明显的细胞,要多观察几张涂片,并结合其他手段进行辅助检测。⑥在出报告时,要秉着客观的态度,对患者的临床病情症状、相关检测报告、外周血检查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后,再给出报告结果。
检验质量控制范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的临床免疫检验血样10983份,具体的检验项目为:1093例血清胰岛素(INS),1294例甲状腺功能检测、1082例血清C肽(C-P)测定,1668例胰岛素抗体(IAb)、1435例甲胎蛋白(AFP)、1104例癌胚抗原(CEA)、1184例Ca125、1085例Ca199、829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的临床免疫检验血样13177份,1197例甲功、1196例INS、1462例C-P、1793例IAb、1663例AFP、1425例CEA、1593例Ca125、1284例Ca199、1564例β-HCG。
1.2方法。1.2.1检验方法。选择ELISA法来进行临床免疫检验,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选择国产免疫试剂。1.2.2质控方法。(1)检验前:采集和保存标准:对采血姿势、标本采集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稳定剂和抗凝剂的选用进行密切注意。在采集治疗药物和激素类药物测定的血清标本时,应对采集时间和变化加以关注。试剂和仪器设备的选择:定期校正、检查和核定仪器设备,让仪器设备的性能得以保证,让实验误差有效减少,进而让检验治疗得以保证。谨慎选择试剂,并加强试剂的检定工作,试剂盒不能频繁更换,更换试剂盒之前应加强对比试验。对试剂盒的有效期和保存条件加以关注。(2)检验中:室内质控样本的基质应该和待测标本保持一样,而且应保持稳定和均匀;严格根据说明书来进行操作,已经确定预期结果或者靶值。(3)检验后:完成检验后应审查检验结果,如果存在异议,则应及时核对;检验结果和标本应保存一段时间,加强记录。
1.3临床观察指标。将卫生部门所提供的质控血清当成标本,比较质控血清结果和血清样本检验,对质量控制前后5年内的临床免疫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选择平均变异指数(VIS)来表示,对质量控制效果进行观察比较。
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质量控制前,各项检验项目的平均变异指数分别为:甲功为(55.2±5.2)、INS为(67.2±5.8)、C-P为(61.5±2.6)、IAb为(57.6±4.6)、AFP为(45.1±4.5)、CEA为(60.3±6.8)、Ca125为(51.5±4.3)、Ca199为(47.5±5.5)、β-HCG为(60.2±3.6);实施质量控制后,各项检验项目的平均变异指数分别为:甲功为(32.2±3.5)、INS为(40.3±5.2)、C-P为(39.2±3.6)、IAb为(27.5±2.2)、AFP为(25.6±3.2)、CEA为(41.6±2.8)、Ca125为(31.5±3.1)、Ca199为(29.5±3.4)、β-HCG为(39.2±2.4);质量控制实施后的各监测项目平均变异指数均显著低于只控制实施前(P<0.05)。
3讨论
在实验室管理中,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为了让检验结果满足质量要求而采取的步骤和操作[2]。分析发现,抗凝剂的选择、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以及标本采集时间等均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特别是激素类样本,因为其体内分泌峰值存在变化,采集时间会对检验结果造成严重影响;除此之外仪器设备的性能也会对检验结果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所以临床中应定期检查和校正仪器设备[3]。除此之外类风湿因子中的高浓度非特异免疫球蛋白以及标本中的补体等也会对免疫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在临床检验中,应对标本进行有效稀释;标本储存时间、标本溶血、标本凝固不全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检验结果,临床实际工作中应加以关注和重视[4]。分析本研究结果发现,质量控制实施后的各监测项目平均变异指数均显著低于只控制实施前(P<0.05)[5]。研究结果显示,加强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能让免疫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显著提高[6]。
作者:米海珍 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五九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杜玫.质量控制在临床免疫检验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6,3(32):6363-6363.
[2]蔡莉莉.质量控制在临床免疫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6):27-28.
[3]帕丽旦•库尔班.临床免疫检验中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措施剖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6,3(22):4410-4411.
[4]刘佳.如何搞好血站检验工作中的质量控制[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2,33(4):258-259.
检验质量控制范文4
关键词:免疫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标本采集和保存
据美国技师协会统计结果显示,免疫监测结果不合格率接近1.3%,其中分析前检测结果不合格率在一半以上[1]。由于自动化分析仪器的普遍应用,分析结果的误差大大降低,所以不合理结果中占最大比例的还是分析前因素,即患者准备、样本采集、样本保存、运输及药物因素的干扰等。实验室检测的过程中,质量控制一直难以控制的薄弱环节,虽然仪器的精密性、检验技术、患者的自身因素都会影响都临床免疫检疫分析的结果,但是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检验结果,数据正确的前提,同时也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所在。
本文为分析免疫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和应对策略,于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受检测的1015例O所羁押人群中抽取110例HIV抗体阳性标进行研究,取得满意结果,现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受检测的1015例监所羁押人群中抽取110例HIV抗体阳性标进行研究,各55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为24~71岁,平均年龄为35.2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为23~79岁,平均年龄为34.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别(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临床免疫检验方法进行检验,不采取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观察组:对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都要加强控制即样本收集过程,仪器选择等。根据患者生理心理状况,给检验项目分出轻重缓急,优化检验组合,注明对检验结果会产生影响的服药史和病史,对外检送的样本要标明单位名称、送检时间及联系方式。全面调节环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为患者量身定制饮食方案[2],主要以素食为主;采血前3 d禁止检验者参加剧烈运动,保证休息储存充足的体力;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告知家属患者的临床状况和应该注意的事项;根据临床免疫分析要求,样本要遵从真实性、代表性的原则,避免不能如实反映患者情况,样本主要以患者的血清、尿液、唾液及粪便为主。需要采集血液的患者先静坐5 min后在进行采血,压脉带使用的时间不能超过1 min。
对于服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采集血清时,要准确把握采集时间,了解激素类药物的出现峰值的时间,避免才接的样本发生性质变化,造成检验结果不准确。送外检验的样本,在样本采集之后,要尽量减少长时间运输和保存,尽快检验。送外检验的样本要在2℃~4℃下封闭垂直放置,降低细胞因新陈代谢、微生物降解、化学反应、渗透、光学及气体等因素的作用下,影响检验结果,样本检验时间最多不能超过3 h。
1.3质量控制内容 两组样本送入检验科后要注意检验过程中和检验后的质量控制,选择试剂时要注意试剂的保存情况及有效期,同样组别的检测尽量要选择的同一厂家生产的试剂盒,较少检验误差;若自行配置试剂,注意配制试剂过程,要严格按照操作要求、配置原则进行,样本采集前要认真核对和校准仪器,严格校对温度计、恒温箱、离心机等,定期检查吸量管和稀释棒。样本检验操作过程要按照说明书规定,排出被污染的可能性。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 16.0软件处理,用例数、百分数(n,%)进行数据表示,组间数据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
2 结果
经质量控制后,观察组患者的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别(P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能有效提高免疫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影响临床免疫检验检验结果的因素可分为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内源性因素大多因为是类风湿因子、补体、异嗜性抗体及非免疫性球蛋白等等影响检验结果[3]。
临床检验血清样本中,很多都含有不同比例的上述物质,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出现假阳性,为有效避免这些因素的影响对于类风湿因子我们会稀释样本,降低标本浓度,还可改变酶标着性抗体,加入降解类风湿的还原剂等等,对于补体,可以加热灭活补体,避免出现假阳性或者假阴性。外源性因素包括样本溶血、存放时间过长、细菌感染、样本凝固等等。样本溶血又分为技术性溶血和病理性溶血。发生溶血时重新采血检验效果较为理想,若不能重新采血,要在报告中仔细注明,说明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此外还要注意患者的心理因素,情绪紧张会导致阶梯某些免疫结果检测不准,患者在基础代谢的状态下进行检验结果是最为准确的从冰箱取出试剂盒和后,待其接近室温在检验,可有效降低误差概率。还有患者准备、样本采集、样本保存、运输及药物因素是影响临床免疫检验样本分析前质量的主要因素,样本采集过程是确保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综上所述,建立临床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体系,是保证临床免疫检验分析质量的重要举措,提高临床免疫检验结果的可行途径,提高检验质量的可靠保证,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军杰.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影响因素及相应方法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8):161-162.
检验质量控制范文5
关键词:球罐;质量控制;检验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丙烯球罐概况
该球罐由海工英派尔工程有限公司2009年08月设计制造,主要参数为:内径15700mm, 罐壁厚度58mm,由54块Q345R热扎钢板焊接而成,焊缝坡口型式为对称X,双面手工焊,焊缝系数0.85,设计压力2.16MPa,最高工作压力2.0MPa。2010年5月在现场组装竣工,2010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2012年8月进行首次全面检验。
检验方案及主要项目包括:外观检查(包括球体内、外表面腐蚀和机械损伤情况,几何形状缺陷,焊缝的错边量及棱角度的检查),无损检测(包括对所有对接焊缝内表面进行超声波100%探伤,内、外表面100%磁粉探伤)和气压试验。检验目的包括:对原有制造缺陷情况进行监控,对运行后新生缺陷检查处理。
检验人员在进行内部焊缝100%磁粉检测时发现主要问题有:11号纵焊缝两侧长度为80mm、100mm的缺陷磁痕显示各一条,且垂直于纵焊缝。现场打磨后经磁粉检测,未见缺陷磁痕。
2缺陷产生原因及危害性分析
2.1制造过程中的缺陷。主要表现在:未焊透、夹渣、气孔等焊接缺陷。国内大量检验资料表明:气孔、夹渣一般没有扩展迹象,危害性相对较小,可不做返修。层间未熔合、未焊透部位因其通常情况下不会与使用介质直接接触,只要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发生表面明显变化也可不做返修。
2.2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缺陷。球罐在运行中同时存在着应力集中和腐蚀,因长期应力、腐蚀作用而导致在用脆性裂纹。此类缺陷常见为表面裂纹,其主要在新的运行周期中产生,也是影响球罐安全的主要危害性缺陷。从裂纹的分布情况看,球罐内面裂纹多、外表面裂纹少,焊缝接头上多、母材上裂纹少,表面裂纹多、埋藏裂纹少。本次检测的球罐中因储存物为丙烯等,其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可以渗透到球罐内表面构成脆化层,使罐体材料的塑性降低,在脉动载荷作用下产生应变开裂,从而形成在用脆性裂纹。另外,焊接接头的组织不均匀、晶粒比较粗大、偏析严重,柱状晶粒又具有方向性,其组织比轧制母材疏松、表面粗糙、熔合区硬度高,同时,焊缝错边量和棱角度过大产生的附加弯曲应力及焊接残余应力也对缺陷形成产生助推作用。因此,在用脆性裂纹在焊接接头区发生比较多,而内表面又与介质接触,所以在用脆性裂纹多发生在内表面。
2.3 缺陷引起的危害性分析。球罐内部的表面裂纹会造成内表面几何尺寸的突变,造成应力集中;同时给氢原子的渗透提供了条件,会加剧脆化层的形成,进而使裂纹扩大加深,最终导致渗漏。一旦球罐发生渗漏,会使球罐内压力下降,球罐不能正常保压工作。球罐内一般储存易燃易爆液化气体,一旦气体外溢至大气,会使大气内易燃气体达到爆炸极限,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更大的危害。
3 球罐质量控制的措施与方法
球罐质量的控制内容应包括影响质量的参量与产生脆性破坏两方面,即分为投产前(制造)和投产后(运行)两个阶段。
3.1投产前的质量控制
主要是严格控制制造工艺,尽量提高工艺试验可靠性,保证组焊工艺合理性及措施的科学性,使焊接接头质量得到尽可能大的保障。控制球体的几何尺寸,降低焊缝错边量和棱角度,减少未焊透、夹渣、气孔等工艺性缺陷,尤其是冷裂纹和延迟裂纹危害极大,在水压试验后如发现裂纹应立即进行修复。控制焊工的资质,要由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焊工进行焊接,其持证项目、有效期要与所施焊的项目、施工时间相符。做好出厂或使用前的检查、检验。
3.2 投产后的质量控制
主要是严格控制应力腐蚀和在用脆性裂纹,其主要措施是:降低球罐的结构应力;当不能进行整体热处理时,也应采取局部热处理,消除残余应力,这也是解决在用脆性裂纹的一个有效方法;焊缝区域喷涂防腐剂,可以有效地控制脆化层的产生,是对质量控制的补充保证措施;定期对球罐进行开罐检验,是使用过程中发现和消除隐患最直接而行之有效的方法。新球罐在使用一年后,应开罐做第一次检查,以便对设计、制造、防腐以及球罐的使用安全性、可靠性进行确认。在完成第一次检验后,以后每三年应进行一次开罐检查,并重点对原有的缺陷在运行中是否有扩展变化和表面焊接进行项目查验,当存在补焊及处理缺陷时,使用一年后要开罐检查返修效果,以便对返修工艺作出正确评定;返修补焊时,要对施工单位、施工人员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对返修工艺进行严格控制,切不可随意在罐内动火;严格控制开罐检验中水压试验压力,试验压力一定要根据设计及实际操作使用时的压力来确定。由于运行中的球罐内部存在脆化层,过高地追求水压试验的压力会使球罐试压产生应变开裂,对此不可大意。水压试验压力由下式计算确定:PT=1.25P1[R]/[R]t(式中 PT试验压力,MPa; P1球罐实际操作压力,MPa; [R]球壳材料在试验温度下的许用应力,MPa; [R]t球壳材料在设计温度下的许用应力,Mpa)。
检验质量控制范文6
【关键词】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影响因素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93-02
免疫检验是临床检查和病症诊断的重要依据,也是临床选择有效治疗方案的理论根据,因此免疫检验结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的效果,关系到广大病患的切身利益。免疫检验学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学科体系,其过程操作包括样品的采集、运送及保存,到试剂和仪器设备检验的选择,人员检验的操作,最后到检验结果的生成等,操作步骤和程序比较繁琐复杂,因此检验结果极易受过程的相关因素影响,导致检验结果质量低,缺乏准确性和可靠性[1]。本文对检验全过程中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初步探讨检验质量的有效控制方法,进而提高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检验过程中相关因素的分析
1.1标本的采集、运送与储存
标本的采集是临床免疫检验工作实施的前提和基础,临床检验的标本通常为血浆,因此血浆采集、运送和储存等过程中的相关处理事项和操作方法均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比如采血的时间、采血的姿势、储存使用的抗凝剂和稳定剂的质量等均会影响标本的质量,进而影响检验的结果。当然,除了血浆之外,临床还有会有一些比较特定的检验项目,包括唾液、尿液、脑脊液等,其样本的采集、运送和储存不当同样也会导致样本变质,进而影响检验结果。
1.2检验仪器及试剂的检测与选择
检验仪器和试剂是检验的条件,检验设备的性能是否精确会直接影响检验指标的数据,同时试剂质量是否符合使用标准也会影响检测指标的结果。因此,临床免疫检验过程中,在实施检验操作前应当正确选择符合检验标准的仪器设备和检验试剂,才能有效的降低仪器的误差和试剂的影响造成检验结果的偏差。
2 免疫检验质量影响因素的控制措施
2.1检验标本的影响因素及控制
检验标本的质量是影响检验结果质量的根本因素,因此控制检验质量首先应当从控制样本质量开始,而样本的质量又受采集、运送和储存等过程因素的影响。比如用于ELISA测定的标本容易受大量干扰酶的影响导致检验结果出现阳性,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通常影响血浆标本质量的因素可分为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内源性干扰因素通常包括补体、交叉反应物质、类风湿因子、高浓度的非特异免疫球蛋白等,在检验时通常会采取标本浓度稀释法,通过降低感染素的浓度减少其影响程度,达到控制检验结果偏差的目的;而外源性干扰因素通常是指外因诱发标本质量改变,比如标本溶血、标本储存时间过长、标本凝固不全,或者标本在运送或储存过程中被细菌污染造成血浆中血红蛋白浓度升高,由此造成培育过程中血红蛋白过度吸附于固相,与试剂底物反应显色造成干扰。此外,还应当注意标本的采集时间和采集时患者的姿势,特别是使用治疗药物和激素类药物测定的标本应当避开早四点到六点的时间段采集,因为该时间段是生长激素、黄体激素、促卵泡激素增长的高峰期。最后,采集人员应当规范检验过程的行为,避免不良习惯和劣质采血器造成标本受污染或储存时间过长等现象发生,保证标本具有临床应用价值[2]。
2.2仪器设备使用及试剂选择的影响因素及控制
检验仪器设备是在临床免疫检验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检验顺利实施的保障,其使用性能和精确度对检验结果和患者的后续治疗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实验室管理人员或检验人员应当制定相关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定期对相关检验设备进行检查和校正,比如包括水浴箱、恒温箱、温度计、容器器皿等,特别是酶标仪、分光光度计、比浊仪等精密仪器,确保仪器设备符合检验的条件,减少仪器误差造成检验结果的偏差[3]。同时在选择检验试剂时应当做好必要的性能测定,确保试剂相关参数符合检验标准,对于实验室自行配置的试剂,在配置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配置,确保试剂的质量。
2.3检验人员操作的影响因素及控制
临床免疫检验是一项技术性较高、操作性较强的工作,且检验结果要求精准度相当高,才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但在实践操作中,检验人员因操作问题导致检验结果偏差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临床诊治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检验人员必须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检验技术水平,避免由于技术不熟练导致检验结果偏差;同时检验人员还应当加强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提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不断的提升检验的质量。此外,实验室应当建立检验责任制,明确每一项检验的操作流程,规范检验的行为方法,杜绝人为操作的失误,保证免疫检验质量。
3 结论
总之,免疫检验是医院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前提和依据,检验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诊断结果和临床疗效,关系到广大病患的切身利益。通过上述分析,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贯穿于检验的全过程,应当从采集标本、检验仪器设备和试剂、操作人员等方面入手,经过全方位、多层次的进行控制,才能从根本上控制不良因素的影响,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卓蔡连.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8(07):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