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探索宇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探索宇宙范文1
2012年夏天,美国科学家提出一项可与当年“阿波罗登月工程”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相媲美的 “尖端创新神经技术――脑研究计划”,引起全球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关注。美国政府决定拿出1亿美元,启动这项旨在揭开人类大脑奥秘的研究计划;接着欧盟委员会宣布,以建立人工脑为目的的“欧共体人脑计划”将在未来10年内获得10亿欧元的科研经费。
那么为什么脑科学能得到全球科学家的关注呢?因为人类的大脑是个复杂的“小宇宙”,它由100多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相当于整个银河系星体总数),是宇宙中已知的最为复杂的组织结构。对于大脑结构的工作机制,我们目前仍知之甚少,然而脑科学对人类又是那么重要:医学研究已发现500多种脑部疾病,包括从偏头痛到精神分裂症和老年痴呆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这一数字还将上升。其次是科学探索的需要,脑科学研究不但可揭开大脑高智能之谜,对人工智能、基因组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信息学、解剖学、行为科学、信息技术、纳米技术以及营养学都有重要的拉动作用。
脑科学在我们国内是一个比较冷门的学科,不仅在中学教材基本没有这方面的内容,而且在图书市场上也很少有相关的科普图书,特别是原创的适合广大青少年和中等文化水平读者阅读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因而,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脑科学的故事》,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本书作者,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顾凡及,是一位从事生物控制论和计算神经科学教学和科研40余年,在这一领域颇有建树的科学家。2004年退休之后,他决定要做一点“自己一直想做,又感兴趣的事”,于是选择了写一本有关脑科学的普及读物。为此顾教授潜心写作,先后花费了4年时间,8易其稿,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书籍以脑认知功能为主线,系统介绍了从神经元到脑的高级功能,乃至意识、情绪等方面的故事。全书分6章,前3章介绍了神经科学的基本知识,特别是包括视觉机制和视错觉等。后3章介绍了认知科学和对脑科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包括意识、脑机接口和类脑机器等。
笔者觉得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1)知识性、科学性:本书所述内容无论是知识要点还是相关故事都是有来源、有根据的,做到了确凿可靠,经得起推敲。为此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的支持和国内诸位顶级同行专家的好评;2)文字平易流畅,故事引人入胜:作者在行文时字斟句酌,用语十分贴切。对故事的叙述更是精心构思,由浅及深,娓娓道来。脑科学虽然高深,但并不神秘。因为书中讲述的故事虽然事先并不了解,但不等于没有感受,如眼球运动、色觉、立体视觉,马赫带等现象平时我们也有所觉察,因此阅读此书时,不仅不会觉得枯燥,还会与自己原来的知识联系起来,有一种似曾相识、倍感亲切之感;3)装帧精美,深入阅读:书籍装帧讲究、印刷精美、图文并茂。图书在每章后附有参考文献,可为读者开启另一道了解脑科学的窗口。
探索宇宙范文2
你想去探访太空吗?2016年10月17日,两位中国宇航员搭乘神舟十一号探访了太空。在那儿发生了什么?我们去看看吧。
Going into space is not easy. Shenzhou-11 spacecraft brings astronauts into space. The spacecraft finds the Tiangong-2 space lab (天宫二号太空实验室). They connect to (连接) each other. Astronauts go into the lab and stay there for 30 days. It is the longest space trip for Chinese astronauts. They have many jobs to do there.
进入太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神舟十一号飞船把宇航员带进了太空,他们要找到天宫二号太空实验室,完成与天宫二号的对接。宇航员将要在天宫二号太空实验室待30天,这对中国宇航员来说,是时间最长的一次太空旅程。在那儿,他们有许多的工作要完成。
Two astronauts do science and other experiments (实验) in the lab. They are part of the experiments too. They find out how (如何) humans live in the space lab. China will build a space station (空间站) in 2020.
两位宇航员要在太空实验室里完成科学实验和其他实验。其实,他们也是实验的一部分,他们要找出人类如何在太空实验室生存的答案。因为中国将在2020年建造宇宙空间站。
Silkworms’trip蚕宝宝的太空行
Two astronauts will do more than 40 experiments in the lab. Some of them are about science. Six silkworms are part of these experiments. They live in a small house. Astronauts watch them through (通过……看) its glass. They spin (吐丝) and make a cocoon (做茧) in space. And there will be a study on their silk (丝).
两位宇航员将在实验室里要做40个以上的实验,其中一些是科学实验。6只蚕宝宝是这些实验的一部分。它们住在一个小房子里,宇航员通过玻璃窗来观察它们。它们将在太空里吐丝、做茧,吐出的丝将被拿来做研究。
Meet the astronauts宇航员见面会
Q&A for the astronauts宇航员问答时间
How’s life in Tiangong-2 space lab? Let’s listen to what the two astronauts say.如何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生活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两位宇航员是怎么说的吧!
Q: What do you eat in space?你们在太空中吃什么呀?
A: During the trip, we have more than 100 kinds of food and drinks. We can have Sichuan cuisine (川菜) too!在这期间,我们有多达100种食物和饮料,我们还可以吃到川菜哦!(棉花糖细说:你以为太空飞船里只有压缩饼干、矿泉水?才不是呢!宇航员们的伙食好着呢!他们的食品种类有100多种,包括主食、副食等六大类产品,酱牛肉、鱼香肉丝等传统菜肴都有,而且五天之内都不会重样!宇航员可以使用专用的食品加热器吃到热腾腾的饭菜,还可以享用甜点!好羡慕他们!)
Q: What will happen to (发生在……) your bones?你们的骨头会发生什么变化?
A: We will have bone loss (骨流失) in space. Our bones will become lighter. And usually we will be 2.5-5cm taller than on Earth.在太空,我们会骨质流失。我们的骨头将会变得很轻。还有,我们的身高将会比在地球上高2.5-5厘米。(棉花糖细说:宇航员在飞船的失重环境里生活,看上去飘来飘去很惬意,但实际上这种运动方式很消耗体力。再加上工作紧张,所以宇航员回到地球的时候,几乎都会出现体重下降、骨质流失、贫血等症状。)
Q: Do you see doctors in space?在太空你们会看医生吗?
A: Yes, we do. There is a special technique (技术). And it can know about our heart rate (心跳速度) and temperature (体温).是的,当然会。有一项特殊的技术,它能够知道我们的心跳速度和体温。(棉花糖细说:在太空工作期间,宇航员将综合利用医疗询问、基本生理指标检查、尿常规检测、心肺功能检查等手段,来定期对自己实施健康状态评估。而且这次是中国首次建立起天地远程医疗支持系统,通过天地协同会诊,来解决宇航员在轨“看病”问题。)
Q: How do you move in space?你们在太空如何行走?
A: We use our arms more than feet. There are armrests (扶手) in the lab.我们使用手臂的次数比使用脚的次数要多。在实验室里有许多的扶手。
Grammar语法
during 表示“在……的时候”。
比如:We saw Trolls during the weekend.周末的时候我们看了《魔发精灵》。
Have a go练一练
1. Two astronauts stay in _____ for 30 days.
A. space B. the spacecraft C. the space lab
探索宇宙范文3
人口168万,是山东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境内有距今7300年的北辛文化遗址,是“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勇于自荐的毛遂、招贤纳士的孟尝君、造车鼻祖奚仲的故里。近年来,滕州市立足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整合为手段、以应用促发展,围绕电子政务服务民生,提高行政效能,有力推动了社会信息化进程。县域信息化建设工作呈现良好发展局面,先后荣获全国电子政务应用综合奖、全国电子政务应用优秀示范奖、省信息化建设示范市等荣誉称号,连续五届在山东省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获得县级第一。
夯实信息化建设基础
信息化发展孕育着生产力的新飞跃,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多年来,滕州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总抓手,不断加强新型服务平台和网络体系建设,建成了滕州市政务中心网络核心体系。该体系是以滕州市信息化中心为顶级节点平台,21个镇(街道),168个市直单位,81个重点企业为二级节点,村(居)、基层单位为三级节点的大型光纤城域网。确保了视频、语音等各种应用的带宽需求,目前拥有用户11000余个。
与此同时,率先启动的代表全国领先水平的“数字无线宽带城”建设项目,已在市党政办公核心区域、商业聚集区等重点城区实现无线宽带网络覆盖,城市整体覆盖面积达到40%,为滕州市民和社会各界及来滕游客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网络服务,大大提升了城市综合竞争力。
实现政务工作的整体改革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十七大报告中这一精辟论断也为滕州信息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为此,滕州邀请了中科院中国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专家制定了高起点、高规格的《“数字滕州”发展规划》,确保电子政务办公平台引领滕州政务改革,推动机关办公提速。
从2005年10月1日起,滕州几大家至各镇街、市直单位,各镇街、部门之间以及各单位内部全面推行无纸化办公,全市党政机关除文件外的各类文件、信息的报送、下发、传阅、审批、办理等,全部通过该电子系统平台进行流转;市级大型会议上只印发主要领导讲话摘要,讲话全文及其它文字材料均以电子办公系统。
为进一步提高无纸化办公效率,滕州市还着力建设了“滕州政务”PDA手机移动办公系统项目,通过“GPRS+VPN”、GPRS无线上网卡、PDA手机三大手段实现了移动办公。目前该项目已被编入山东省移动信息化重点产品目录,滕州市也因此成为全国县级党政机关率先应用手机移动办公的县(市)之一。2011年全年各类内部文件流转7.2万余件,公文收发系统下发各类文件9000余次,年直接节约各项办公费用近千万元。
如今,滕州的每一位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在何方,只要打开电脑,鼠标一点,就能随时随地登录“中国滕州网”,享受网络平台提供的电子办公、即时通信、移动办公、电子督查、绩效考核、视频图文、数字城市等应用系统。“数字滕州”工程改变着滕州人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天涯比邻、即时办公、实时通讯成为现实。
拓展便民服务通道
当前,信息网络日益成为拓宽群众参与、倾听群众呼声、沟通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滕州以电子政务建设为突破口,坚持做到两个服务,对内服务党政机关网上办公、对外服务社会大众网上办事。
滕州市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针对不同服务对象提供网上办事和服务项目1000多项、政策咨询5000余项,表格下载3000多项,实现了网上“一站式”查询和服务,同时提供审批项目办理状态和结果查询,大大方便了市民办事。基于数字地图的生活服务信息平台将市民关心的教育、医疗卫生、劳动与社会保障、交通出行、公用事业等5个领域45类100件具体事项的办事程序、咨询电话等内容全面翔实地进行公开,为社区居民以及外地来滕宾客提供全面、及时、周到的食、宿、行、游、购、娱等一系列服务信息和地理信息导航。
“行风热线”定期邀请领导干部走进直播间,与网民面对面。“市长信箱”和机关效能网上投诉平台实行“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一站受理、一口反馈”的工作机制。网民诉求只需提交问题,不用考虑归属部门;由专人负责分办转办信件,并进行系统考核和月度通报。重要事项直报书记、市长亲自处理,并定时公布结果。
开通以来,“市长信箱”处理有效来信23400余件,办结率达100%。滕州浦东花园居民罗小让家住顶层,曾经为自来水水压过低而烦恼。他试着给“市长信箱”写了一封信,信件发送一个小时后,有关部门就找他了解情况,半个月后,供水管道改造增压完成,问题解决。此后他又一连两次给“市长信箱”写信,建议在某路口设红绿灯、在公交车上增加温馨提示,都得到了满意答复。“我觉得自己就像个人大代表!”罗小让骄傲地说。市长信箱得到了山东电视台、大众日报社记者专门采访,人民网、新华网、新浪、搜狐等多家知名网络媒体也相继进行了深度报道。
此外,滕州市自行研发了滕州市村务公开信息系统,21个镇街1200多个村(居)的村务公开信息全部定期上网。村民可以选择电脑上网、手机上网、短信订阅等多种形式,轻松浏览包括财务信息在内的各项村务公开信息。很多村民都说,现在要了解村里的事情简直太方便了,就算是在外地打工,也一样能随时看到村里的动态。仅据2011年统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系统等40余个软件系统平台在滕州建成应用,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引领网络时代新生活
滕州依托政府门户网站——中国滕州网开展的网络新闻信息宣传实现了与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络媒体成功合作,网络媒体聚焦效应切实发挥。滕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3次被评为“人民网最受关注的地方领导”。年均更新维护信息6万余条,各类图片近6000余幅,其他各类政务信息 3万余条。政府门户网站在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创新、促进政府与公众交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网站日均访问量达到6200人次以上。
“滕州市网络电视大学”实现了干部、群众培训的网络化;通过开设“大学生村官博客”、“组工干部博客”和“组织工作论坛”,日均各类博文信息60余条,进一步加强了组工干部自身建设,为大学生村官成长搭建了良好的网络平台。
通过中国滕州网发起的“博友摄影大赛”、“相约江北水乡 聚焦墨子故里——网络媒体滕州行”、“博客晒幸福”等活动成功举办,网络博文3400余篇,图片信息7700余幅,让“幸福滕州”更美丽、更知名、更幸福,也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们透过网络关注着、支持着这座古老小城的蓬勃发展。
从我做起,带头应用
信息化的发展风生水起,更需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滕州在刚刚制定的《滕州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中这样写道:全面加快社会各行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把惠及全民、普及应用作为贯彻始终的奋斗目标,为全面建设“幸福滕州”做出应有贡献。滕州市信息化工作的成功经验,让人看到了县级市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范例,对于其他地方也具有一定的启发。
探索宇宙范文4
一、科技金融基础理论
“科技金融”的概念在1993年由深圳市科技局首次提出,国外至今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科技金融”理论研究,但“科技金融”作为新兴概念在国内学术界掀起了研究的热潮,其中最为权威的解读是赵昌文等人(2009)的首次定义:“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型安排,是由向科学和技术创新活动提供金融资源的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主体及其在科技创新融资过程中的行为活动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而2011年科技部的《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对于“科技金融”的解释是:“科技金融是指通过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引导和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及创业投资等各类资本,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模式,搭建服务平台,实现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的有机结合,为初创期到成熟期各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的系统安排”。[2]
上述两种概念描述一个是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成果,另外一个基于政府层面的实践操作指引,将两种权威观点结合方可领会科技金融的内涵所在:
一是科技金融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对象,注重科技创新和成果的转化,从金融资本的角度使科技创新链条得到完善,并最终形成新的技术――经济范式,通过创新驱动,推动产业转型,实现实体经济有序、安全发展。
二是科技金融的关键在于金融资本的扶持和支撑,在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过程中,金融资本逐利性的本质,要求金融体系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与风险分散功能,并推动金融组织机构不断创新金融工具,改进服务模式,以匹配科技创新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因此,科技金融的投融资对接也是实现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和高级化的过程。
三是科技金融注重的是政策引导和制度的约束与激励,需要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机构共同参与,是政府宏观调节与市场化机制共同运作的结果,在发展初期有赖于政府部门的资金、政策引导并逐渐向市场化方向过渡的过程。
四是科技金融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结果,一方面金融资本促使科学技术资本化,创造新的财富,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产业化,带来资本增值空间,双方的协调发展将推动新经济模式的形成。
二、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科技金融需求
2011年5月《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规划(2011-2020)》及《加快建设广州区域金融中心的实施意见》的,标志着广州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正式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据广州市金融局数据,2015年广州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629.42亿元,同比增长14.2%,占GDP比重达到9%,金融业已成为广州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 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地位也得到初步确立,科技金融作为广州市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的重要成分,既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金融体系完善的关键,能有效满足广州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的需求。
(一)完善广州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需求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本质表现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匹配的融资服务,从根本上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的根基。
纵观广州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证券交易所、金融资产交易所、金融期货交易所等重要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交易平台缺失,“新三板”及股权交易中心仍处于起步阶段,发挥作用有限,而各类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机构较少,未能给市场释放更多的活力,可以说广州多层次资本市场仍未真正成型。科技金融之所以能满足广州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需求,在于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机制的发挥,一方面以政府部门为主体,基于金融政策和制度对金融资源进行调控和分配的配置机制,重在突出政府公益性资金的引导作用,既引导其他社会资金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又建设各种融资平台发挥资金放大作用;另一方面以金融组织和金融市场为主体,基于供求关系和风险收益关系,以市场化运作为资源配置的机制,实现资本供应与不同规模、不同生命周期的科技创新企业资金需求的对接(见表1),因此,广州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亟需科技金融的不断创新发展,从而带动不同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二)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实体经济安全、有序发展的需求
区域金融中心的健康发展必须兼具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协调共生,只有夯实实体经济的发展基础,金融体系的高级化所带来的发达虚拟经济才能有更好的安全保障。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该阶段仍需要通过良好的实体经济发展来催生大量的金融需求,从而带动金融组织、金融体系、金融产品的发展,现阶段对于广州实体经济来说,如何有效应对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的经济下行压力,培育创新动力,促使产业结构升级已迫在眉睫。科技与金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保障,其目的是使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有效融合,推动新经济模式的形成,对产业升级和机构调整至关重要――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创新发展,不仅能集成金融资源为科技创新提供服务,也能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从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推动广州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加速广州区域经济科学发展。[3]
总结来说,广州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必须依托实体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而实体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需要科技金融的不断催化和推动,形成新的成新的技术――经济范式,推动产业转型,实现实体经济有序、安全发展。
三、基于科技金融视角的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内生动力探索
广州将金融中心建设定位为区域性的金融中心,该发展阶段强调的是金融资源的高度聚集优先,其中,区域金融中心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通过金融聚集提升区域内金融功能的辐射能级,促进金融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和区域格局。从全球经济发展历程来看,为人所熟知的国际金融中心的起步往往依托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产业结构的高端化,金融体系得到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兼具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经济调节等功能,虚拟化趋势明显,金融中心也随之发展成型。但金融系统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虚拟化发展,导致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为全球金融中心建设敲响了警钟――金融发展和实体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互为支撑,是金融中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通过探索国外知名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规律,依托实体经济发展而成的区域金融中心往往更富活力和竞争力,其形成一般遵循“经济发展――金融聚集――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律[4],该规律表明金融中心的形成其实是金融资源聚集的过程,但为避免金融聚集过度虚拟化又必须依托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即经济发展和金融聚集是金融中心形成的关键要素,其中,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第一生产力,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健全是金融聚集的第一推动力,而科技金融作为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的产物,既能推动经济发展与变革,又能完善区域金融体系,促使金融要素进一步聚集,是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的重要影响因子。基于此观点本文以科技金融和经济发展作为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的子系统,通过子系统之间的互动作用吸引金融资源的进一步聚集,再通过金融聚集有序地完善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其作用机制如图1所示:
■
图1 科技金融对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推动作用
科技金融兼顾实体经济与金融虚拟经济的发展,其服务对象是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事关广州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关键要素,所以,科技金融对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推动作用是以科技金融系统的发展为基础和引导的。科技金融系统基于金融资本的供需关系又可分为科技创新子系统和金融服务子系统,科技创新的资金需求是科技金融形成与发展的前提,不同的科技创新主体以及科技创新产出的不同阶段催生多样化的资本需求,这也要求科技金融服务子系统通过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包括金融市场、金融组织和金融服务体系)和创新科技金融产品来匹配科技创新的资本需求,当双方供求关系得到良好互动后,便会促进科技创新子系统和金融服务子系统内部得到充足的发展并相互促进――科技创新子系统引发的技术变革能极大推进科技金融的发展,反过来科技金融服务子系统在提供金融资本的同时,通过股权或债权的作用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或实施监督,确保科技创新的实现。
正是通过科技创新子系统和金融服务子系统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和相互制约使科技金融子系统产生整体的协同效应――科技创新引发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促使广州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经济的产生,科技金融体系的发展提供创新的金融服务和完善的资本退出机制,实现金融资本的增值和积累,最终推动广州区域经济的发展,并促进广州财政税收的增加、形成财富增长效应、基础环境的建设等,反过来,广州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能为科技创新提供新的市场需求和物质的保障,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新的资本来源和市场化的调节机制。
因此,基于科技金融视角,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创新发展能实现广州产业结构的升级并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在此过程中金融体系也得到不断完善,金融机构和相关产业也会因此向区域金融中心不断聚集,产生产业聚集效应,从而形成广州区域金融中心良性发展的内生动力。
探索宇宙范文5
关键词:资助;自助;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4-0028-03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4.014
新常态背景下,信息技术、网络平台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促使高等学校就业创业教育进入全新而稳定的信息化时代。对于地域环境相对偏远、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贵州普通本科高校而言,新常态条件不仅给予就业创业信息的获得带来了便捷,而且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价值尺度、就业观念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为贵州高校贫困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让贵州高校贫困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新常态时代下使贵州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问题实现新的突破,寻找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的全新培养模式是当前教育工作研究的核心问题。然而当前学界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研究热点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探讨创业教育的相关性。第二,强调应该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使创业、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协同进行。相对于两方面的热点,同时也存在着两点空白,第一,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一体化的健康模式,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一体化教育理论和实践探索。第二,对于贵州高校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研究尚属空白。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1]。探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解决贵州高校贫困生高质量就业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实现多层次就业的客观选择。
一、 贵州高校贫困生就业现状
随着1998年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学生总数持续增长,贫困生规模也不断扩大。为了促进贵州高校贫困大学生更高质量的就业,笔者以贵州师范学院贫困大学生就业为例,对贵州师范学院2015届91名贫困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显示贫困大学生就业的方向分布为国家基层就业、公务员、西部计划以及个人创业。通过对该91名应届贫困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显示:其中国家基层项目38人,主要从事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等,应征义务兵1人,考取公务员3人,升学4人,西部计划2人,自主创业2人,私营企业就业、销售、临时岗位工作等其他灵活就业40人。
对该91名贫困大学生就业地区进行调研分析,省会城市8人,县级以下农村城镇地区41人,地级市32人。
数据分析可见,贵州省贫困大学生的就业主要有两个明显特征:第一,工作求稳。事业单位公务员走热,不少学生首先选择考取公务员等“铁饭碗”,职业兴趣为其次,稳定为首先。第二,农村基层就业规模较大。这些地区经济、交通、教育资源等欠发达,工作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对大学生的需求确实极大,贵州省绝大多数贫困大学毕业生来自偏远农村,他们经历了贫困的磨炼,在面对困难时一直更加坚定,愿意投身基层,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提高和锻炼自己,与他们而言建设家乡、投身基层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和职业理想的有益抉择。
二、 贵州高校贫困生就业困境
从贵州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出发,当前该群体的就业困难主要表现在经济收入不能有效满足求职成本、自主创业困难较大、自身缺乏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对贵州高校贫困毕业生的培养要改以往的“资助”模式为“自助”方法,进而教育贵州高校贫困生有效吸收信息化时代的科技成果,逐步实现创业就业的有效结合,促进贫困生有效就业率的迅速提升。
第一,求职成本高。当前大学生找工作所需费用不断增多,诸如报名费、交通费、培训费、服装费等,这些求职所需花费令贫困大学生感到困难重重。另外,还有就业歧视、地域歧视以及社会上一些不公平现象等因素的制约,如有的招聘单位为某个岗位量身定做招聘条件,故意设置门槛等严重阻碍了贫困大学生的就业。
第二,自主创业阻碍重重。和所有创业者一样,刚毕业的大学生知识面狭窄、经商经验不足这些问题是应届生创业者的普遍困难。而贫困大学生自主创业相对而言困难更大,资金短缺、人际关系匮乏、承担风险能力弱是贫困大学生创业的特殊困难。种种困难令他们不敢创业,也没有能力创业。虽然国家对大学生创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在创业指导、创业培训、资金扶持等方面还需继续提高和落实。而在贵州地区的高校,因师资力量、经济条件、地域环境等方面的制约,贵州高校普遍存在对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力度不足的问题,这也对贫困大学生的创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第三,缺乏就业市场竞争力。贫困大学生职业竞争力缺乏,主要表现在计算机水平、语言艺术、交际能力等素质相对薄弱。贵州省高校贫困生由于来自经济条件较落后的农村偏远山区,家庭经济困难、计算机水平低、文体特长少等综合素质薄弱,更有甚者,一部分贫困大学生因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理论课学习上,在校期间很少参加各类集体活动,忽略了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不利因素导致了贫困大学生交际能力弱、缺乏自信、过度自尊或自卑,导致求职应聘时很难受到招聘方青睐。另外,贫困大学生获取信息途径相对较少,掌握就业信息的渠道狭窄也制约了这个群体的有效就业。
大学生就业本就是一个热点话题,贫困大学生的高质量、有效率的就业更是一个焦点。对于贫困生基数较大的贵州省高校而言,贫困大学生是否有效就业,不仅关系到贫困生的家庭,也关系着高校的发展。但目前贵州省高校在提升贫困生就业创业方面的工作还存在一些欠缺。探索发展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需要进一步研究有效的就业创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社会、政府、高校和毕业生个人协调发展,共同努力。
三、改革与突破: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创新是大学的灵魂,创业是提高贫困生就业得有效对策。贵州高校的发展与贵州地方经济、产业结构的发展密切相关。故而,贵州高校要从所处的西部区域实际出发,研究并形成适应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具备发展性和开放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根据调查结果、现状分析可见,为更好地解决贵州高校贫困大学生的高质量就业,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国家相关文件,高校要强化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性建议和措施,发挥政策导向性作用。
(一) 要积极促进对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让研究和教学相互促进
加强创新创业研究中心、服务中心、课堂教学之间的联系,以提高创业教育的办学水平[2]。制订目标明确、层次分明的创新创业教学计划与实践计划,进而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与方式的不同,用教学计划与实践计划来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案的研究和制定,必须包含明确的教学内容、合理的课时安排、任课教师的选择与培训、学生学习的模式等几个方面,依照学科建设的一般规律,在实践应用中以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来反哺教学,避免教学的盲目性。
(二)要强化服务媒介,创造良好的环境
就业信息获取渠道短缺是贵州高校贫困生就业的一大短板,对此高校应不断加强相关的网络平台、信息系统建设,合理利用当前大数据环境,及时收集、处理、反馈市场信息,借助新媒体手段,为贫困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贵州高校还可以借助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平台,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创业就业氛围,增强创新创业意识,支持并鼓励贫困大学生的创业榜样。
(二) 要服务贵州经济和社会发展
贵州高校要着力打造多种创新创业教育平台。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引导学生了解企业、行业和地区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调查分析、归纳推理、知识创新等方面的能力。邀请企业导师参与对贫困大学生创业的指导,使得创业计划更加贴近市场、贴近企业实际运行。创业导师在进行实际企业操作性指导的同时,也会对大学生创业者和创业团队进行心理指导[3]。让学生创业团队真正进行实际运作,积累创业经验。
(三) 开阔视野,加强同发达地区高校的教育合作
在学术研究、课程开发和教材出版等方面进行交流合作,提高贵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通过交流竞赛,让学生、老师与科研经济相对更发达的高校多交流沟通,感受不同区域的创新创业文化,取长补短。高校与企业合作,就企业关心的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市场拓展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贵州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研究并切实解决高校贫困生创新创业问题,是贵州省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而重要的理论课题和现实课题。信息化时代下如何通过对高校贫困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研究,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较高质量的就业创业,具有更加贴合实际的应用价值。
四、创新与建构:贵州高校贫困生创新创业的有效途径
新常态背景下,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给贵州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抓住时展所赋予的新机遇,充分发挥贵州地域优势和贫困大学生自身的特点,积极参与就业竞争大环境是贵州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必然选择。贫困大学生要自觉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身提高和发展的目标,养成与职场竞争相适应的优秀品格。
(一) 发扬贫困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
贫困大学生需要梳理正确的金钱观,通过培养和引导,让贫困生正确地看待经济困难的磨砺和考验,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自己面对生活与人生的挑战。面对政府或爱心人士等层面的资助,要有自立自强的信心,杜绝“等、靠、要”的消极心理。可以通过树立正面榜样,例如“自强之星”等活动的开展,宣传并树立优秀贫困生的典型,以精神的力量感召人,引导贫困生走出困境,提高综合素质,鼓励他们学以致用,在服务社会中体现自身价值。
(二)以培养社会责任感为抓手,做好贫困生感恩教育工作
高等教育旨在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相对于其他经济条件欠发达的地区,贵州高校的贫困生所承受的政府资助和社会帮扶更多。诸如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社会爱心资助等等项目惠及每一位贫困生,这使得他们更倾向于感恩社会。重视贫困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之明白自己的成长与社会休戚相关,学会感恩他人,回报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在对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中,诚信教育尤为重要。教育学生诚信地面对各种助学措施,像孟加拉国乡村银行高等教育贷款项目“乡村银行的16个决定”[4]的制度,就注重对借款人进行还款理念的灌输和教育。这种简单易懂而朴实的决定经过反复的灌输和教育,使得学生可以获得最基本的诚信和生活信条。因此,大力加强贫困生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是做好贵州高校贫困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
(三)重视贫困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贵州高校贫困生群体中,知识面狭窄、计算机水平低、人机交往能力弱、自卑心理等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要特别注重提高该群体的社会竞争和发展能力,就必须注重对他们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对于贫困生的资助中,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教育引导贫困生优化思想、调适心理,学习知识、培养技能、锻炼身体,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对待人生挫折和逆境。理性地认识到贫困。善于在经济逆境中寻找发展的动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在接受社会各界的资助后,要懂得回报社会、传递感恩。这就要求,对于贫困大学生的培养,务必要关注其心理健康的发展。借助新媒体手段普及心理健康辅导,让贫困生的感恩教育落到实处。引导贫困生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业,并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通过“他助――自助――助人”的资助模式,将贫困生教育不断完善并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左丹.“金字塔”式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探索,2014(5).
[2] 张莉.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D].江苏大学,2010.
探索宇宙范文6
关键词 空间探索 竞争 挑战 周边关系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一、背景
(一)国内原因。
太空探索是着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为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太空探索是人类发展欲望的体现,也是人类扩展生存疆域的需要。
(二)国际原因。
当前世界科技革命发展迅速,以美国、俄罗斯等其他国家都在太空开发方面制定了相关的发展计划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国际空间站是一个正在低地球轨道建造的国际研究设施,国际空间站的运行,给我国探索太空提供可以参照的先导。
(三)必要性。
纵看国际空间力量的发展,俄罗斯、美国、欧洲、日本等国都已经或者正在走在空间发展的前沿,我国的空间发展在前进中探索,更有必要适应国内国际发展的要求,组建自己特色的空间力量,能够在国际关系的平衡中起到制衡作用。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需要更加强有力的科学技术的支持。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就如欧洲的尤里卡计划,可以综合各个国家在尖端科学领域内开展联合研究与开发,起到了重要的战略意义:它可以提高欧洲企业的国家竞争能力,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有助于改变西欧高科技相对落后的状况,加强同美日的竞争,也表明了西欧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独立意向,同时振奋了西欧“联合自强”的精神,给西欧开展技术科技合作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经验。①我国可以借鉴“尤里卡”计划在太空探索方面有所突破,同时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已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可能性。
交会对接为空间站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我们已经掌握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和空间出舱技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在太空探索所取得的成就使我国空间探索成为可能。
二、发展的优势及其他国家存在的问题
1、良好的经济发展为发展太空探索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改革开放的30年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从远程火箭,到“神五”升天,再到神舟六号,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与返回,使我国在空间技术发展方面又有新的突破。
2、中国的航天除强大经济保障外,强大的政府推动力及向来计划性推进是传统优势。我国政府积极推进太空开发,天宫一号与神州八号交会对接成功就是是由系统协同努力的成果。
3、各个国家在空间发展上存在着各自的问题,使我国有机会赶超他们。美国面临消减巨额航天经费问题。俄罗斯发射次数最多,但多次出现发射失败对它是个沉重打击。印度与中国不可同日而语,其运载火箭技术上不去,将对其航天发展速度产生较大影响。
三、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其他国家的优势
1、虽然我国太空力量、进行太空探索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但是我们综合力量还比较薄弱,科学技术水平相对于其它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
2、在各国对太空力量、深空探索技术的垄断甚至是封锁的条件下,我国发展太空探索需要自力更生,面对很多的难题和挑战。
3、我国面临激烈外部竞争,美国在航天的各个领域均居于领先地位,俄罗斯航天发射次数多年居世界第一。欧洲正在研制可以携带物品返回地面的新型货运飞船,以及世界第一架可以水平起降的航天飞机“云霄塔”。
四、展望与建议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成功交会对接,是我国未来发展太空探索重要的进步,但是综合比较国际太空力量的发展,我国太空力量的发展进程还远远落后于相关国家,面对瞬息万变的复杂国际形势,中国太空力量的发展任重尔道远。
“必须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走创新发展之路,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的道路。”②我国立足于国内的实际,走中国特色的空间发展模式。
我国空间力量的发展对周边各国力量对比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使周边国家也积极发展太空科技,从而有力的推进太空科技的发展,转移相关群体的注意力,在太空威慑的环境下,特别是和平力量在太空中得发展,有利于创造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为国内经济建设乃至世界和平创造条件。
科技成果转化为民用后,衍生出的市场价值之大难以预测。航天,对其他产业的带动而产生的效益,远比其直接产生的高得多。太空育种,几乎是航天产业的众多“搭车”者最简单的一个。
我国空间力量的发展是和平力量的发展壮大,有利于提高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打破超级大国对空间力量的垄断,有利于区域多元化的发展。
我国的太空探索将会在三步走的战略指导下走的更远。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法学院国际关系专业)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