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兄弟的白雪公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格林兄弟的白雪公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格林兄弟的白雪公主

格林兄弟的白雪公主范文1

格林童话》是通过“寓教于故事”的形式,让小朋友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懂得道理,汲取到健康成长的丰富“养料”。教会小朋友“分辨善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做人不能懒散、智慧是进步的阶梯、遇到危险要冷静……”等等做人做事、待人接物的道理。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格林童话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格林童话读书心得1我在假期读了一本书,就是《格林童话》。这本书里的故事特别精彩、有趣,而且这本书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比赛开始了,兔子像闪电一样到了刺猬妻子的那条犁沟,刺猬的妻子说:“我到了!”兔子吓了一跳,刺猬在另一条犁沟等它,也说:“我到喽!”就这样兔子跑了五十七次,最后累死了。《本领超群的四兄弟》讲的是,四个穷兄弟学会了本领,有小偷、天文学家、猎人、裁缝,他们齐心协力救了公主,国王给他们赏钱,回家过了幸福的田园生活。《本领超群的四兄弟》讲的是,一个穷孩子被小气的富人收养了,可是富人比他干活,干不好把他打得好几天动不了,最后这个可亮的穷孩子,因为受不了自杀了。富人的老婆做饭,把房子烧了,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这本精彩的书,告诉我了许多道理,比如:《兔子和刺猬赛跑》中的兔子,告诉了我们不能看别人的短处,要看别人的长处,不然不会进步。这本书有这么多好故事,请你也来读一读!

格林童话读书心得2《格林童话》是通过“寓教于故事”的形式,让读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懂得道理,汲取到健康成长的丰富“养料”。并且,通过寓言故事,教懂读者一些课本上未能学到的道理。教会读者“分辨善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做人不能懒散、智慧是进步的阶梯、遇到危险要冷静……”等做人、待人的道理。

《格林童话》在语言上朴实无华、生动流畅,简明易懂,朗朗上口,娓娓道来,栩栩如生,又充满了德国的乡土气息,令人倍感亲切。

《格林童话》寓教于乐,每一则故事都有其深刻的人生哲理。《背包、帽子和号角》告诉人们做事不能太贪心,多做一些帮助别人的事,一定会得到他人的好报。《灰姑娘》则说明了凡事不能光看外表,美好的本质总有一天会被人发现的。《不孝的儿子》教人们懂得了对待父母、长辈一定要孝顺、尊敬……

如今在这样一个物欲如潮如流的社会里,有些人迷失了方向,有时无法正确辨别善与恶、对与错。这种时候,不妨看一下《格林童话》,在一个个生动、简单的故事里你会体味出内在的深刻意义——以理性的态度去辨别世间的善恶对错。

格林童话读书心得3我始终记得这样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用在我们对书的选择上也非常的合适。因为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本坏书也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对于处于“人之初”的我们来说,人生最初的几本书尤为重要。我从小就爱看童话和寓言故事,因为它具有感化和教育我们儿童的力量。

在这些书中,我最爱的是《格林童话》。在那些新颖、鲜活、生动的童话中,我找到了另外一个多彩而真实的世界,幼小的心灵认识和感受到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以一颗充满童真的心看待自己身边的一切。

《格林童话》这本书使许多像我一样的小朋友有了一个梦幻般的天堂,有了梦幻般的朋友,让我们的世界变得十分充实,对未来充满了纯真的美好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它会更加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以一颗充满爱的心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格林童话》真是一本适合小朋友们读的好书呀!

格林童话读书心得4我利用寒假时间又看了一遍《格林童话》,却得到了与以前不同的感受。也许,有些人会认为童话很幼稚,纯属虚构,但我却觉得童话里面也富有哲理。以前我看这本书,只看故事情节,却忽略了它的寓意。而现在再次看这本书,我有了深刻的体会:做人要善良。

善,这个字眼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是一种传统美德、是心灵美的体现、是来自灵魂深处的东西。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在公交车上,有人毫不犹豫地让座;在商店里,有人把多找的零钱义无返顾地还给营业员;在街头,有人会伸出援手,把兜里的钱或多或少投进乞丐求讨施舍的碗里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善的表现。

善良的人终究会有好的结果的,所谓"善有善报"就是这个道理。《格林童话》中《灰姑娘》这则故事中的主人公灰姑娘,尽管受尽了继母与姐姐们的欺负与侮辱,但心地依旧善良,最终获得了幸福。再比如说《小天使和鞋匠》中的鞋匠,他虽然不富裕,可心却很善,把挣到的钱救济穷人,结果小天使们为他创造了奇迹,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我还听说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有个好心的农妇从败子手里买下了一只野鸭,并细心照料它。最终,野鸭为那个并不有钱的农妇创造了一笔不菲的财富。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善良的,恶毒的人总会遭到惩罚。《白雪公主》中的王后就是很好的例子。她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伤害白雪公主,末了却为了那颗妒忌心而活活气死。妇孺皆知的大灰狼,不但没有得逞,吃掉小山羊,而且还白白搭上了性命,正是应验了那句"恶有恶报".可以说一个人失去了善良,就等于失去了灵魂,失去了人性,就等于行尸走肉。那些犯罪的不法分子也该醒醒了!他们利用了别人的善良,逍遥法外,为所欲为,真是可憎、可恶、可气、可恨!

《格林童话》让我更深地了解了人性,了解了人性的真、善、美,同时也了解了人性丑陋的一面。愿每个人都成为善良的人,这样,世界才会真正成为爱的人类家园!

格林童话读书心得5格林童话王国的大门打开了,里面一个个精彩的童话吸引着我,我不由自主地跨进了格林童话王国的大门,走了进去。

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童话故事,每一个故事都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有益的启示。《渔夫和他的妻子》这个故事启示了我们做人不要太贪心。《三片羽毛》的启示是:做什么事情都要尽心尽力,认真地去做。还有《青蛙王子》这个故事,它告诉了我们做人要守信用……其中《白雪公主》这个故事,特别耐人寻味,使我至今难忘。

这个故事是说,在一个遥远的国家里,有一位皇后生下了一个漂亮的公主,很不幸,皇后不久就去世了。国王又娶了一位新皇后,新皇后长得很美但人很坏。她不许任何人美过她。可白雪公主美过了她,于是,新皇后绞尽脑汁想杀害白雪公主。一次皇后找了一个仆人,让他把白雪公主杀掉,仆人正准备动手杀死白雪公主时,却产生了怜悯之心,把白雪公主放了。白雪公主就跑到了小矮人的家里,后来遇到了王子,和王子结了婚,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那恶毒的皇后却被活活的气死了。这个故事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和启示,他告诉了我:邪恶永远也不能战胜善!善永远是最后的胜利者!

格林兄弟的白雪公主范文2

[关键词]戏仿;《白雪公主与猎人》;《白雪公主》

2012年6月1日在美国上映的电影《白雪公主与猎人》是对经典格林童话《白雪公主》颠覆性地创造。电影借用了童话中的人物与情节,但是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却大相径庭,影片从现代人的观点出发,叙述了一个“公主复仇记”的故事,从后现代主义艺术表现形式来看,它是对经典童话的戏仿。《纽约时报》曾有如下评价:它们都是时下的银幕风向标,摒弃了20世纪迪斯尼将惊悚民间故事改编成温馨的卡通音乐剧的创法。 这些经典翻拍似乎在颠覆原著;但事实上,它们又回归到了故事的本来面目。

一、关于戏仿与《白雪公主》

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戏仿,又称谐仿,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对其他作品进行借用,以达到调侃、嘲讽、游戏甚至致敬的目的。戏仿通过对经典文本的人物、情节等方面以谐拟的方式重新刻画,赋予经典人物时代特点,属于艺术的二次创作。戏仿的对象通常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作品。例如,周星驰电影《大话西游》就是对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的戏仿。作为一种常见的艺术手法,戏仿经常被运用于多个艺术领域,如建筑、文学、音乐、电影等多方面。本文只限于探讨戏仿在电影中的运用。

“戏仿技巧的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亚里士多德把戏仿定义为处于竞争心理的对于史诗的改写。后来才被后现代作家所推崇,成为他们常用的手法之一。”[1]然而在文学史上,戏仿始终不受到文人和评论家的青睐,因为它颠覆传统,是一种嬉戏的幽默态度。后现代主义作家常用这一手法,以突出被戏仿者弱点,具有很强的颠覆性。戏仿并非简单的模仿,“戏仿很难做到既要近似原型,又要刻意扭曲其主要特征,一定要保持这两者的微妙平衡。因此,一般作家视之为次要的艺术手法,因为,只有具有独创性的作家才能成功地应用这种手法。其实,绝大部分的戏仿都出自才华横溢的作家之手。”[2]

白雪公主的故事取自民间传说,后经格林兄弟七次修改写成《白雪公主》,并收入在《格林童话》中。自19世纪发表以来,白雪公主的故事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因为恶毒的继母妒忌其美貌而逃到森林,遇到七个善良的小矮人,在他们的帮助下,白雪公主最终克服了继母的咒语,找到真爱的王子,《白雪公主》也成为童话中的经典。1937年,迪斯尼公司还以其为基础,制作了极具唯美主义色彩的动画片《白雪公主与小矮人》。作为经典童话,《白雪公主》也经常被改编成电影。仅2012年就有两部根据其改编的白雪公主电影上映,一部是2012年3月30日在北美上映的《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另一部就是本文要讨论的《白雪公主与猎人》。在该影片中,公主、王后和猎人的形象都被颠覆性地改造,形成了对童话《白雪公主》的戏仿。

二、《白雪公主和猎人》中人物形象对童话的戏仿

(一)电影中白雪公主对童话的戏仿

在童话中,白雪公主一出场给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她的美丽。“公主的皮肤就像雪一样的白嫩,又透着雪一样的红润,头发像乌木一样的黑亮。……公主七岁的时候,她长得比明媚的春光还要艳丽夺目,比王后更美丽动人。”[3]魔镜告诉王后白雪公主比她更美丽,也正是白雪公主的美丽招致继母的嫉妒,甚至继母要除之而后快。此外,白雪公主单纯,轻信他人,遇事缺乏分析判断,智商几乎为零,以致王后的数次引诱都屡屡得手。白雪公主吃了王后化装成的农妇给的毒苹果后,倒地死去。后来王子经过安葬白雪公主的小山,无意中救活白雪公主。从此王子与公主结婚,生活充满了幸福与快乐,而王后也在嫉妒和痛苦中死去。

童话是讲给孩子听的,童话的世界往往虚幻,不真实。电影《白雪公主和猎人》运用戏仿的艺术手法,对经典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形象加以颠覆性改造。电影中,白雪公主依然美丽,儿时的公主也很天真,对父亲新娶的妻子充满好感。但是她在经历了丧父、丧国和被王后囚禁在北方的高塔11年的经历与挫折后,变得坚强、勇敢和隐忍。她抓住机会机敏地逃出牢笼,逃到黑森林。在那里,白雪公主跟猎人学习如何成为一名战士,并一次次逃脱王后追兵的抓捕。最后,白雪公主化身盔甲女战士,一马当先带领着她的部队,杀回城堡,与邪恶的王后展开殊死对决。决斗异常艰辛,但最终勇猛无比的白雪公主拿着剑,亲手杀死王后,成功替父报仇,并夺回了本属于自己的王国。在影片的最后,白雪公主加冕为女王,所有的臣民都向她朝贺,俯首称臣。

电影将众所周知的经典白雪公主进行蓄意改写,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创作,是对童话中白雪公主的戏仿。通过戏仿这一手段,艺术创作者解构了传统的审美观和道德观,重构了后现代社会的现实和道德审美观。在童话中,公主美貌、纯洁,符合以男性为主导社会男性对女性的审美要求。白雪公主缺乏对自己命运的主动掌握,她始终都是处在一种被动的状态,等待别人对她的拯救。最终是王子用爱情拯救了她,并通过婚姻给予她快乐与幸福。但是在后现代社会中,白雪公主注定是要失望的,因为童话故事都是骗人的,现实没有英雄,白马王子对绝大多数女性而言都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当代女性想要获得幸福,并不能光依赖美貌,更不能指望有王子的降临,拯救自己于水火中。而应该是自立自强、坚强果敢,主动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电影中白雪公主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纯洁羔羊了,在经历了丧父、丧国和遭囚禁的悲惨经历后,她不仅没有沉沦,反而怀抱一颗坚强复仇之心,主动抓住机会逃出牢笼,并在猎人和七个小矮人等人的帮助下,杀死篡位的王后,替父报仇,最终把王冠戴在自己的头上。可以说,电影中的白雪公主是自己给自己创造了最终的幸福,而非什么所谓的王子,她的形象符合当代社会对女性的道德审美观,是对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形象的成功戏仿。

(二)电影中王后对童话的戏仿

在童话中,人物形象往往比较简单,非好即坏。好人的代表一般是王子公主,而坏人的代表则是继母、巫婆和王后等嫉恨别人的人。在童话《白雪公主》中,王后集后者三重身份于一身,是典型的反面女性形象。在童话中,白雪公主的继母本身就是女巫,因为嫉妒白雪公主的美貌而处心积虑要置其于死地。王后的坏源自于她的女巫身份,“荣格学派认为,女巫象征了‘男性的女性意向的黑暗面’,具体来讲就是荣格所强调的阴影原型。‘阴影原型是无意识中的核心部分,也是人的心灵中最黑暗、最深入的部分。’”[4]

电影中的王后虽然也是女巫,也同样嫉恨白雪公主的美貌并要杀死她,但电影在童话原形基础上进行了再度创作,深入挖掘人物行为的深层次原因,向观众塑造一个形象更为饱满,更为真实可信的王后形象。在电影中,王后名叫拉文那,她的最先出场是楚楚可怜的战俘形象,让国王为之一见倾心,当即决定带回城堡娶她为妻。之后王后露出狰狞真面目,其所作所为可谓凶残毒辣,令人发指,但影片也交代了王后行为的背后原因。

首先,在和国王结婚之前,王后对小公主说:“我也失去了母亲,当我是小孩的时候,我无法取代你的母亲,永远不能。”其次,王后儿时亲眼见亲人被杀,喝下了魔咒使青春常驻。她对弟弟说:“你记得我们小时候,像那些乞丐一样,沿街乞讨那段日子吗?”一般说来,一个人幼时的遭遇对他的一生有深远的影响。拉文那幼时即丧母,说明她缺少爱和安全感。此外,亲眼见亲人被杀、沿街乞讨的遭遇也在拉文那内心埋下仇恨的种子,为她成年后的凶残做了合理的注解。 再次,在新婚之夜,她对国王说:“我曾被一位像您这样的国王糟蹋过。我取代了他的皇后……一个女人永葆青春美丽,世界才是她的。”从这里我们可以得知:拉文那之前受过男人的伤害,对男人心中存有恨。她手起刀落,杀死国王后,用诡计把她的幽冥军引入这个国家,夺取了王位,把公主囚禁在北方的高塔之上,并用残暴手段统治国家,大地生灵涂炭,人民相互残杀。

童话中王后的邪恶是来自于她的女巫身份,而电影《白雪公主与猎人》作为当下的一部戏仿经典童话的电影,就王后这个角色而言,更多的是从人物的童年遭遇和过往经历去挖掘人物行为的深层次原因,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让人觉得既可怜又可恨,比童话中的王后形象更具说服力。

(三)电影中猎人对童话的戏仿

在童话中,猎人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他本是王后派去杀掉白雪公主的男子,最后他心软放掉了白雪公主,才引发了后面的故事。但在电影中,猎人的形象被浓墨重彩地加以改写和塑造,用戏仿的艺术手法对人物进行了再次创作。猎人从童话中的配角变成了电影中的主角,从电影的名字——《白雪公主与猎人》,我们也可以得知,猎人是当之无愧的男一号。在电影中,猎人是悲剧性的英雄人物,自从他的妻子被白狼杀害后,他一直痛苦无法自拔,整日酗酒度日。猎人在森林里的生存能力比任何人都强,因此王后命令他去杀死逃到黑森林的公主,并许诺使他妻子死而复生。当猎人发现自己受到王后的欺骗后,和公主一同踏上了逃亡之路,还在此过程中和公主结成一对非凡的盟友。在影片中,猎人和公主的关系亦师亦友。他教公主森林生存技巧,训练她成为一名战士,并帮助她摆脱王后派来恶势力的追捕。鉴于影片中王子的出现,公主和猎人之间并不会产生爱情元素,公主依然把爱情留给了王子。在公主吃了王后给的毒苹果假死后,猎人承认他喜欢公主,并轻吻了公主,使公主复活,这令观众大跌眼镜。因为在原版童话中,王子是公主的梦中情人,是王子让公主复活,而在电影中却变成了猎人,猎人的形象在电影中可谓颠覆性地创造,戏仿手法的运用让猎人的形象更生动具体,也让人们对于他有了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三、结语

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大家早已耳熟能详,电影《白雪公主与猎人》运用了戏仿的艺术手法对广为流传的童话故事进行了颠覆性创作。影片的独特之处并不在于它包裹着童话的外衣,更重要的是她讲述了一个少女在逆境中的成长史以及同邪恶势力激烈斗争的故事。这部电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遭遇逆境和困难,每个人都在逆境中经历着成长与蜕变,如何战胜困难,如何找寻属于自己的生存法则,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学习并接受各种残酷,战胜心魔,这是童话故事在现实生活中的折射,也是电影《白雪公主与猎人》所要向我们所传达的主题。

[参考文献]

[1] 黄荣.论《白雪公主后传》中女主人公的戏仿[J].科教文汇,2010 (08).

[2] 雅各布·格林,威廉·格林.格林童话[M].杨武能,杨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3.

格林兄弟的白雪公主范文3

一、唯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升华主题

为了更好地适应儿童观看,我在导演这部戏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在剧本的互动性和娱乐性基础上,如何表现白雪公主与王子恋爱的故事。因为面对的是少年儿童,我就淡化了原著中的这个主题,突出表现的是白雪公主心地善良的一面。由于主人公是一个美丽可爱的艺术形象,因此,该剧突出了唯美的特点,赏心悦目、老少皆宜。因而更具有可看性。

二、增加了互动环节

为了更易于被孩子们所接受,我还特意在剧中增加了森林动物乐园一场戏。让所有演员都扮演一种小动物,小观众们可以上台与“动物们”近距离接触;同时在舞台上充分利用舞美空间,增设了滑梯、秋千、大树里会出人意料地走出小动物……这一切都会令孩子们目不暇接,笑声不断,乐在其中。鉴于家长们有着让自己的孩子们参与互动和上台表演的愿望,该剧设置了四个互动场面。上台参与的小朋友们可以得到森林里的野果和其他礼物。该剧还设置了小朋友们保护白雪公主的感人情节,当狠毒的王后和坏大臣查理下台之后,成为“过街老鼠”,被小朋友们追打。同时还设置了一些台上台下的互动问答。如:“白雪公主是否应该将自己心爱的小铃铛送给小鹿”及“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等等有趣的问题。这些答案将在剧中揭晓。

格林兄弟的白雪公主范文4

我利用寒假时间看了一遍《格林童话》,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感受。也许,有些人会认为童话很幼稚,纯属虚构,但我觉得童话里也富有哲理。看了这本书,我有了深刻的体会:做人要善良,这个字眼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是一种传统美德,是心灵美的体现,是来自灵魂深处的东西,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格林童话读后感,请您阅读。

格林童话读后感1《格林童话》里面的故事内容很丰富,我很喜欢,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渔夫和他的妻子》和《池中水妖》。

《渔夫和他的妻子》故事内容:从前,有一个渔夫和他的妻子住在一间小木屋里,旁边还有一个破木盆。有一天,渔夫跟平常一样去打鱼,突然,网开始动,捕上来一条巨大的比目鱼。渔夫心想:这个比目鱼肯定能只很多钱,拿去卖了吧。突然,比目鱼开始说话了:求求你,放过我吧,如果你放过我,我能实现你所有的愿望。渔夫心想,这倒不错,那就放过他吧。回到家,渔夫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妻子,他的妻子生气的说:你怎么能把这条比目鱼放走呢?我们家的财产都靠他了,我要把小木盆变成新盆子。于是,渔夫急忙跑去找比目鱼。那时,海面上非常平静,大海中露出比目鱼的身影。比目鱼问道:你需要什么?渔夫回答说:请把我的小木盆变成新盆子吧!比目鱼说,回去吧,你家里已经有新盆子了。

渔夫回到家,可是他妻子还是很生气?妻子大声叫道:你怎么就这么轻易放过比目鱼了呢?要是我去求他,我一定会再要一座大别墅,我不要再住这个小木屋了!渔夫去找比目鱼,此时海水变得有一点浑浊了,比目鱼从大海中露出面,问:你需要什么?渔夫说:请把我的小木屋换成大别墅吧。比目鱼说,你回去吧,你的小木屋已经变成大别墅了。

渔夫回到家,可是他没想到,他的妻子又让他去找比目鱼,把别墅换成皇宫。当渔夫又去求比目鱼时,海水已经变得又黄又脏。比目鱼从大海中露出头,问,你需要什么?渔夫说,请把我的别墅再换成大宫殿吧。比目鱼说,你回去吧,你的大别墅已经变成宫殿了。

没想到他回去的时候,他妻子说:这个宫殿算什么?我要当上帝!当渔夫回到海面时,海水已经不像第一次那样平静了,海面狂风破浪,连船只也很难航行。比目鱼从大海中露出头,对渔夫说,你回去吧,一切都变回了原来的样子。你原来要的东西都消失了,因为你的要求太高了。

渔夫回到家,真的看见了大宫殿变成了小木屋,新盆子变回了小木盆。一切都变回了原来的样子。渔夫失望极了,只好与他的妻子过着平凡的日子,吃着平常人吃的食物。

我对这篇寓言的读后感是:平常要求不要太高,否则要想渔夫一样,受到应有的惩罚!

格林童话读后感2《格林童话》是由德国语文学家,古文化研究家家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搜集,并整理而成。这本书让我受益无穷,开阔了视野,并让我深受启发。这本书写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辛勤。

让我们先读一读《金鹅》这篇童话:“很早以前,有一个人,他有三个儿子。其中,最小的儿子被称为蠢儿。有一次,大儿子要去森林砍树,母亲替他准备了香甜可口的蛋糕和美味飘香的葡萄酒。大儿子在森林遇到了一个小矮人,小矮人向他问好。然后说l:“能把蛋糕让我吃一口,把葡萄酒让我喝一口吗?”大儿子说:“我把蛋糕和葡萄酒给了你,我自己吃什么。你还是走吧!’’大儿子摆脱了小矮人,向森林里走去,他找了个地方砍树。刚砍了几下就一时失手,砍伤了自己的肩膀,他只得回家包扎。当然,他完全不知道这是小矮人搞的鬼。第二天,二儿子要去森林里砍树,二儿子和大儿子一样,被砍伤了肩膀。第三天,小儿子去砍树了,小儿子经过那个地方的时候,也遇见了小矮人,小儿子很愿意和小矮人分享食物。他们吃饱以后,小矮人说:‘你愿意帮助落难的穷人,我决定要好好报答你。那边有一棵老树,你把它砍倒,树根里的东西可以给你幸福。’’小儿子去砍树,树根里的东西帮助小儿子得到了幸福。他的国王也决定把女儿嫁给他,并且把王位传给了他。

这说明了两个聪明的哥哥聪明却被,为自己想了太多,不愿意帮助那些落难的人,结果受到了惩罚,小儿子虽被叫做蠢儿,但并不蠢,他心地善良,愿意对落难的人无私的伸出援助之手。结果得到丰厚的回报,娶到了美丽的公主,当上了国王。森林中的矮人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他无情的教训那些自私的人,给予那些善良的人。中国有句古话“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小矮人的行为把这一句话诠释得淋漓尽致。这个故事一方面告诉我们善心有善报,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忠厚老实。诚实善良是美德,不是蠢。另一方面告诉我们受了别人的恩惠就要尽可能的在帮助他人。

《格林童话》里蕴含这深厚的道理使我的生活更加绚烂,描绘出我的课余生活。

格林童话读后感3童话,是童年中不可缺少的,是人们不可拒绝的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活的世界像童话般的不可思议,像童话般的美好与幸福。

今年寒假我读了一本书名为《格林童话》。里面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把我带进了童话世界,令我难忘都有《石竹》、《白雪公主》、《熊皮人》《小红帽》、《狼和七只小山羊》、《猫和老鼠交朋友》、《月亮》、《三兄弟》。

格林童话充满了浪漫诗意的想象。比如,月亮可以一小块一小块地被剪下来;一睡就是一百年;胖仆人能一口将大海的水喝干……这些童话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温馨。格林童话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赞美勇敢、机智的人物,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比,宣扬善良必将战胜邪恶的主题,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灰姑娘》和《白雪公主》了。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是《白雪公主》,它的主要内容是,很久以前的一位王后、在美丽迷人的冬天生下一位美丽的女儿、取名“白雪公主”、但不久王后便去世、国王取了一位美丽的女人、很骄傲、专会妒忌人家、她不喜欢旁人说比她漂亮的女人、她有一面魔镜、她经常问谁是全国最美的女人、镜子总是说她、但有一天、镜子却说白雪公主比她美丽一千倍、因此、她越来越讨厌自己的女儿、就让猎人把她带到森林里杀了、还要拿肺和肝来证明、但猎人同情她、把她给放走了、拿小猪的肺和肝冒充、王后上当了、白雪公主在森林中认识了七个小矮人、但不久后王后知道她还活着、便想方设法地陷害她、最后王后胜利了、她很满意、但不久之后、一位王子救活了白雪公主、并举行了婚礼、王后她死了。

故事大多围绕四个主题叙述的。好有好报,恶有恶报;诚实守信;贪心贪婪;心地善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典型作品有《小红帽》,大灰狼虽然吃了小红帽和她的祖母,但被猎人剪开了肚子,最后死了,小红帽和她的祖母也得救了。诚实守信的代表作有《青蛙王子》,小公主虽然答应和青蛙成为朋友,可真正要她做,她却犹豫不决,不守信用。贪心贪婪的典型作品是《渔夫和他的妻子》,因为渔夫妻子无止境的贪婪,最后还是使自己一无所有。心地善良的代表作有《金鹅》,白发矮人只所以总是帮助小傻瓜,都是由于小傻瓜心地善良的缘故。

这些精彩的童话故事告诉了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格林兄弟能写出这么多,这么好脍炙人口,流芳白世的作品,真让人敬佩呀!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勤劳、善良的孩子会得到幸福;任性、懒惰的孩子,会一事无成。

格林童话读后感4《格林童话》里有仙女,精灵个个都会魔法。还有恶人和善人,恶人最后受到了惩罚,善人最后得到了回报。我们要想自己也有魔法就要好好学习,学到很多的本领,才能帮助别人实现愿望。

在《格林童话》里我最喜欢的是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个故事讲得是一个勤劳、善良的渔夫在河边钓到一条金鱼,当他要把金鱼装鱼篓时却开口说话了,它请求渔夫放了它,并对他说它可以实现他的愿望。渔夫很同情它,所以把它放了。渔夫空手回到家后对妻子讲了这件事,妻子责怪说:你真傻,咱们的房子都不能挡风遮雨了,你也不问它要一栋别墅。渔夫不去,但他害怕妻子,只好硬着头皮去了。他来到海边对金鱼说出了妻子的愿望,金鱼说:好心的渔夫回去吧,我回满足你妻子的愿望的。渔夫回到家看见破烂房的草房变成了别墅,妻子也成了贵妇人,金鱼已经实现了妻子的愿望。

可是第二天早上,妻子又想当国王。渔夫不同意,可又惧怕妻子。渔夫来到海边,海水翻起黑色的波浪。渔夫唤出金鱼对它说;实在对不起,我妻子想当国王。金鱼说:回去吧,你妻子的愿望已经实现。渔夫回到家别墅已经变成宫殿。谁知女王并不满足,她要当整个帝国的皇帝。渔夫觉得妻子要求过分了,可女王不允许别人反驳自己,于是渔夫很无奈地来找金鱼。这时的海水漆黑如墨,波涛震天。渔夫唤出金鱼对它说: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妻子要做皇帝。回去吧,她的愿望已经实现。渔夫低着头回到家说:皇帝陛下,这回你该满足了吧。谁知女皇却对他吼道:你这个蠢材,我要当教皇。他跌跌撞撞地来到狂风怒吼、巨浪滔天的海边。苍凉地唤出金鱼对它说出妻子的愿望,金鱼又实现了他妻子的要求。渔夫垂着头回到家心想这回妻子该满足了。第二天,女教皇告诉他想主宰宇宙。他发疯一样地跑到海边对金鱼说出妻子的愿望,金鱼看了看渔夫什么也没说,转身钻进了大海。渔夫回到家,发现高耸入云的教堂不见了,妻子正坐在破草房前。

《格林童话》也很受我们欢迎。《格林童话》里,故事编得好,这几个故事,有的会令人悲伤,有的会令人欢快,也有的会令人神奇这样,我们就会喜欢看这本书。而且,每个故事都很精彩,就像电视里放的一样。现在,你们知道《格林童话》为什么会受我们欢迎了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想要什么,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去实现。都不能贪得无厌,要适可而止。

格林童话读后感5我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但这次的“快乐假期,轻松阅读”活动真的让我获益匪浅。那天,妈妈说买一本《格林童话》给弟弟看,另外也顺便让我“交交差”。谁晓得,我一翻那书就爱不释卷了。

在这本书里,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森林、原野、草地和花木都富于诗的意趣:“太阳、月亮和星星,全都是通人性的,很亲切,能给孩子以美好的礼物……群山间有人们在干活儿,江湖里有美人鱼在那里昏昏欲睡。各种各样的鸟儿、植物、石头全会说话,会表达感情……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金子做的,并且都镶嵌着钻石……”

书中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异想天开的事物:月亮可以被一小块一小块地剪下来作为陪葬品(《月亮》);燃烧的火焰可以像人一样睡着了,一睡就是百年(《玫瑰小姐》);胖仆人能一口将大海里的水喝干(《六个仆人》)……所有的人物、动物、植物和物件都具有一种勃勃的生命力,在一种充满人性智慧和奇思妙想的糅合中组成了一个通向无限的想象世界。

在大家特别熟悉的《小红帽》里,凶残的大灰狼把小红帽和祖母都吞到肚子里以后,安然大睡。这时,猎人出现了,他发现了大灰狼,用剪刀剪开它的肚子,它居然一无觉察,依旧在睡觉!小红帽和祖母都从大灰狼的肚子里活着出来了,然后小红帽赶快搬来几块大石头,填在狼的肚子里……狼醒了,想逃走,但石头很重压得它倒在地上,很快就死了。奇妙的想象使一直紧张的童话有了一个轻松的喜剧性结尾。

格林兄弟的白雪公主范文5

事实上,观众已经对那些老调重弹、粉饰太平的童话,以及由此改编成的那些卡通电影产生了审美倦怠;他们需要新鲜的东西,即使这意味着忤逆传统,意味着儿童不宜,反正成人观众的市场是广阔的。

童话电影被黑化,与其说是颠覆和亵渎,不如说是还原本质,尤其是从风格上评判。看过原版格林童话就不难明白,虐待、残杀、肢解、,均是家常便饭,而大众印象里那些“又纯又美”的小清新,是经过了一道甚至数道过滤程序的净化品。电影所做的,只是向原著看齐,把明媚刺眼的阳光遮盖,将甜腻温馨的童真肢解,回归到中世纪血淋淋的事实中。氛围必须是诡异、深沉甚至变态,阴沉压抑的宫殿,冰封千尺的魔海,摇摇欲坠的荒野小宅,鬼影重重的黑暗森林,四溢的血浆、断裂的肢体和滚动的人头,均为视觉标配,大量借用恐怖片的印象,又比恐怖片多一层歌剧式的华美壮丽。

黑暗化后的童话电影,口味越来越重:《小红帽》中巨狼将人撕裂,父女互相残杀;《巨人捕手杰克》要对抗样貌丑陋、嗜杀成性的巨人军团;《女巫猎人》更触目惊心,巨怪将人的脑袋拍扁踩爆,子弹爆头血洒四壁,入魔者吞噬蛆虫后炸得尸块乱飞。即使场面干净,情节中也充斥阴谋、背叛、猜疑、囚禁、刑讯等,你绝不会考虑在家庭聚会中放映它们。

黑童话的角色也不是省油的灯,跳出粗线条性格单一,去除了正邪分明,有了道德的灰暗地带,公主不再天真善良,王子不再一往情深,王后不再是美好事物的终结者,大灰狼也不单纯代表邪恶的化身;恋人之间会有猜忌,亲人之间会有隔阂,一见钟情不再靠谱,好人总有秘密,坏人总有苦衷,总之一切都被加载了社会的三观属性。原著中懦弱等待拯救的小女孩成了勇士,“小红帽”手刃狼人,“白雪公主与猎人”联手作战,缔造女英豪传说。那些十恶不赦的坏家伙,也被置身于令人同情的处境,炮制毒苹果的皇后并不坏到骨子里,反而可恨之人必有可怜又可爱之处,难怪两大老牌美女影后茱莉亚・罗伯茨和查理兹・塞隆分别在《魔镜魔镜》和《白雪公主与猎人》争演皇后,风头都盖过公主;现在又轮到安吉丽娜・茱莉主动为《睡美人》的女巫“洗白”,称赞《沉睡魔咒》该角色“其实是一个伟大的女人”。

格林兄弟的白雪公主范文6

[关键词] 格林童话;现代传媒;流变;传承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资助(项目编号:SJ2012-08)。

2005年6月格林童话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欧洲和东方童话传统”划时代的汇编作品。在跨越时代的进程中,格林童话伴随所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的改变,借助媒介的进化获得了与外界交流的更多机会和更广阔的空间。它在这种交流中不断变化,获取更新的能量,从而取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本文旨在梳理格林童话在影视和新媒体传播下流变和传承的过程,分析社会环境的变迁、传播媒介的变革、受众审美情趣的改变对格林童话产生的影响,并指出它在变化中能够得到延续和传承的根本原因所在。

一、影视改编

格林童话在由口头文化遗产转到书面文学以及通过纸质媒介传播的过程中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异,这种变异是社会环境和文化语境的变迁、传播媒介的变革、受众文学观念和审美心理改变的必然结果,也是格林童话调谐自我、适应生存环境的合理举措。20世纪这种改变仍在以改编和改写的形式继续,首当其冲的就是对格林童话的影视改编。1937年迪斯尼公司的动画电影“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一夜成名,开创了影视传播童话故事的新纪元。同时,格林童话从单纯的文学经典转变成了纯粹的商业性产品。迪斯尼为了追求商业上的利润最大化,不光是把格林童话等一批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后当作文化艺术产品来进行传播和营销,而且还围绕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和文化主题创建了一系列产业链,如通过兴建迪斯尼主题乐园发展旅游经济和房地产,通过运作品牌、产品授权、连锁和网络经营的方式销售各种衍生产品。这种商业运作模式不仅极大地扩充了格林童话的传播途径,而且为了迎合市场和社会消费群体的需要,文化产品的营销模式中植入了更多“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入了许多轻松娱乐的成分,取得了更理想的传播效果。这些当然是传统严肃的纸媒传播方式所无可比拟的,但是另一方面影像传播不像书面阅读,能够给予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在影像传播中,图像的直观性、创作者的主观性和市场导向直接影响和控制了受众的想象空间,让他们不自觉地跟着影片和编导的思路走。20世纪40年代早期,借助于电视的传播,格林童话的影响进一步扩大。童话人物不时地会在电视商业广告上出现几秒――灰姑娘用一种新产品给地板上蜡,白雪公主邪恶的后妈通过魔镜看到了棕榄香皂的面部效果,睡美人在品牌棉布床单上做着美梦,青蛙王子在池塘的水被广告上的净化产品处理过后宁愿继续当一只青蛙。尽管这些电视节目对格林童话有不同程度的剽窃和歪曲,但是让人惊讶的是它成功抵制住了“破坏”,脱离了旧时代的故事元素重新焕发了新的生命,以更亲民的形象进入大众的生活。

进入新时代,改编自格林童话的电影日渐丰富,如:《魔法灰姑娘》(2004)、《灰姑娘的玻璃手机》(2004)、《小红帽后现代版》(2005)、《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2012)等。这些电影改编不再满足于媒介层面的转换,而是把触角伸向了内容。这里众多的电影都对角色做了一定的调整,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特征和价值观,例如在许多影片中,原来柔弱顺从、等待救助的女主人公都转变成了独立自主,敢于反叛和斗争的现代女性,而相比之下,原来故事中的男权意识被淡化,男性角色的强势地位被削弱,甚至被故意贬低,不再充当“救美”的英雄,而是一个有着若干缺点的普通人,有时还要等待女性的救援。但是这种变异并不意味着对原文本的彻底颠覆,而是在保留原有的基本框架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的社会状况进行的创新,从而让原来故事当中的那些传统内涵在现实的土壤中继续健康成长,即借助于适当的变异而得到延续和传承。关于电影改编,曾有学者做过精辟的总结:“当我们说‘变形’的时候,并不只是意味着内容的影像转移,而是意味着必须以把握原作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或符号及文本体系以及含义或特有的影响方式等为前提,并以此为基础,在一个拥有不同符号材料的异媒介(或称‘艺术样式’‘体裁’等)中创生出一部既是全新的,可能的话又与原作具有相似性的作品”。形形的影视改编为了迎合当下的意识形态和特殊影像媒介的要求不免要做相应的改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原作中的许多基本情节和价值观还是被保留了,比如正义战胜邪恶、自然的爱情、美满的结局等,因为这些基本要素表达了大众共同的兴趣和愿望,蕴涵着普泛性的生活追求和价值认同。

二、新媒体传播

21世纪,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为格林童话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空间。新媒体具有易于交互的界面、广阔的超链接、快速大容量的传播、兼容以往各种传播手段等优势。它让格林童话脱离原本的时空,以声、图、文并茂的形式存在于更广阔的时空世界当中。例如:美国有位多媒体工作者就选取了格林童话中的《少年闯世界,学习什么是恐惧》这个故事制作了一个专门网站。网站上融合了事先拍摄的录像、在线摄像、动画、文本和配音。网站用户可以参与网页上的论坛,针对一些与故事相关的问题以组群的方式进行讨论。他们的回复将被留在网上,成为讨论主题的后备文件。借助于这些多媒体手段,这部作品焕发出了与以往不一样的光彩。

新媒体为作者和读者提供了一种高度开放的空间。当代受众通过新媒体不仅欣赏格林童话,而且要求参与到它的生产、创造、阐释和传承的过程中。他们调动所有感官欣赏和参与,通过留言和发帖的形式进行积极的回应和互动。这对一贯依赖传统媒介传播的文学产生了冲击,一些像格林童话这样的传统文学经典遭到了恶搞。许多作家和学者对这种恶搞经典、爆笑娱乐、宣泄自我的方式反感,认为它是对传统精英文化的一种亵渎。其实这种行为体现的正是这个时代的文化风尚和大众的文化趋向。如果今天的格林童话叙事依旧采取过去的话语,不能适应当下受众审美情趣的改变,就会逐渐被他们所厌倦和抛弃,阻断它与外界的交流。德国社会学家卢曼曾经指出,交流不是信息的传递,和信息没有任何关系,交流的目的是实现和维持交流,也只有交流本身能够实现交流,而不是某个封闭的意识――比如说格林兄弟的写作意图。因此对于格林童话,不能纠缠于它的原汁原味和本意是否得到传播,而是使格林童话这个交流系统继续运转下去,因为不管是接收者的理解或误解都是具有“接续能力”的。

作为精英文学的格林童话在这样一场时代和媒体的变革中不但没有销声匿迹,而且体现出高度的参与性。它渗透到大众文化生活当中,在舞台剧、芭蕾舞剧、文学影视改编、流行歌曲、广告、网络以及选秀节目当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格林童话能够在当代文化环境中继续转换生成,不断得到创新,跟上时代的发展不被淘汰,原因还在于它本身。一方面,格林童话内涵丰富,满足了现代社会人们文化审美和价值取向的多元性要求。格林童话中早已被大众熟悉和认可的经典元素和叙事满足了现代社会受众对文化产品快餐式的消费需求,能够被快速识别、理解并消化,适合充当言说大众文化概念的“能指”,成为传播大众文化的载体。另一方面,新媒体时代所倡导的大众文化精神与格林童话的精神实质是非常契合的。大众文化虽然良莠杂混、藏污纳垢、无序混乱,表现出世俗性、个人性、流行性、享乐性等特点,但它真正体现着大众的民间文化精神,是大众通过新媒体传达的质朴原始的思想感情。格林童话原本就起源于大众民间,虽经格林兄弟从语言、风格和细节上进行了一番改造,将其从杂乱无章、粗俗不堪的口头叙述打造成了精英文学,但其源自于民的朴素精神实质和大众喜闻乐见的基本内容都得到了很好的保存。格林童话通过新媒体的传播重新展现了它本来的面目,并且由于这种与其精神实质更契合的传播方式和文化氛围,它获得了更多的发展和延伸空间,许多以前被压制的元素被重新释放,得到大家的关注和讨论,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例如格林童话中血腥、暴力的内容又再度成为大众争议的话题。格林童话在经历了一番流变之后,终于又以新的表述方式回归大众民间,体现了它作为民间文化遗产的本质。

三、结 语

格林童话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历史变迁之后,能够延传至今,展现出它永恒的魅力和生命力,原因在哪里呢?格林兄弟受到浪漫主义思想的影响,崇尚自然、尊重人性,认为民间故事是自然通过人类创造的产物,因此应该保有自然朴实纯洁的特征。这种特征不仅符合儿童单纯质朴、简单快乐的天性,而且也反映了人类潜意识中对自然的渴望,因为自然蕴涵了基本的真理和价值观,例如正邪分明、惩恶扬善。人类社会中某些亘古不变的信仰和教义已经转变成了格林童话中某些固定的文化符号。这些文化符号承载着古老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讲述着人类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文化越是能充分满足人们的需要,其复制力则越强。某种文化要素一旦获得大众认可,它便成为一种文化模因在社会群体中弥散开来。由此可见,格林童话的广泛流传固然跟儿童的喜爱分不开,然而隐匿于其中的人类所共有的集体无意识才是其经久不衰的真正动因。

[参考文献]

[1] 董文海.迪斯尼的童话传奇[J].企业管理,2009(12).

[2] 沃尔夫冈・加斯特.电影[M].赵吉礼,译.韩国文学与知性社,1999.

[3] 严明.骑士精神的现代影视模因阐微[J].电影文学,2012(04).

[4] 周海波.新媒体与新的文学革命[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5] Berghaus Margot.Luhmann leicht gemacht[M].Auflage.UTB:2011.

[6] Dégh Linda.Grimms “Household Tales” and Its Place in the Household:The Social Relevance of a Controversial Classic[J].Western Folklore,Vol.38,No.2(Apr.,1979).

上一篇钢笔行书字帖

下一篇我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