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设计范文1
[关键词]英画室月份牌广告商业设计
研究中国早期商业美术,必提及上海的“英画室”,这是一个专职于商业美术设计与广告画创作的工作室。它由著名的月份牌画家杭英创立并领衔主持,对外承接订稿,由画室成员集体创作完成,由于质量地道,风格新颖,交稿及时,在当时受到中外商行的广泛欢迎。从20世纪20年代初到40年代末,以“英”署名、以月份牌广告为主要形式的商业设计作品在社会上流传至广、风靡一时,“英画室”也由此成为当时上海最具影响力的月份牌广告和商业美术设计的创作机构,几乎包揽了当时上海工商企业界绝大多数的商业设计业务。作为近代商业设计发展与运作的一种成功形式,“英画室”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21世纪的现代商业设计依旧具有不可忽视的启发意义与实际价值。
一、创新是商业设计的灵魂
“英画室”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功,其秘诀首先在于以杭英为首的画室群体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与当时一些画室的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同,“英画室”是一个思想活跃,富有创造力的设计团体,他们重视创新,具有敢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精神和追求。
就绘制技法而言,“英画室”在袭用中国传统工笔画和郑曼陀擦笔淡彩画法的基础上注意吸收西方水彩画技法,同时借鉴美国卡通片设计师沃尔特·迪斯尼的绚丽色彩,熔中西方之长于一炉逐渐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擦笔重彩”画法。以此画法绘制人物形象,柔美、华丽、透明而又生动,既有明暗立体的层次感,更有细腻鲜亮的逼真感。
在内容表达上,除了大众所熟悉的传统故事戏曲人物之外,“英画室”紧跟时代步伐,善于捕捉并表现当时中国文明演变中的新生事物,如“玩高尔夫球”、“集体婚礼”、“学天演论”、“航空术”等。这些新鲜时髦的题裁,时尚新潮的形象,生动优美的表达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喜爱。
“英画室”的勇于创新还体现在对技术表现方式的革新探索上。技术对于设计的创新有着直接的影响。20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英画室”依靠敏锐的创造性直觉,善于在新的技术中发现新的表现可能。在工具材料的使用上,“英画室”总是尽可能采用先进工具和先进技术来进行设计创作。他们发现挪威的卡纸肌理细腻,纸基坚实,适合画擦笔水彩,又发现美国出产的16色盒装水彩相鲜亮透明,因而直接从挪威、美国订购,并将这两种材料定为“英画室”月份牌专用材料,非此不算“正宗”。除此之外,杭英本人更是最早使用喷笔的画家。当时只有少数照相馆用德国进口的“喷笔”修整底片,杭英就采用这种“喷笔”作为调整画面色调和表现色彩细腻过渡的辅助工具,使画面虚实有致,主次分明。
“英画室”的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带给现代商业设计许多耐人寻味的启示。设计贵在创新,创新是设计的灵魂,更是设计的本质要求。而在现代商业设计中,由于种种原因,设计师往往一味追求客户满足度而放弃个性、懈于创新,很多设计给人的印象是普通而缺乏创意,更有一些作品模仿痕迹浓重,多流露出欧美设计的痕迹或日本设计的风格。这种设计上表现出来的苍白,使我们的商业设计在市场竞争中不免显得软弱无力。设计师的思维活动和他对形式美法则的运用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其设计成败的关键。对于设计师来说,每一种视觉元素都是其表现自己设计作品的功能与风格的基本要素,在选择这些视觉元素来传达信息时,应该突破一般视觉所习惯的东西,力求创新。可以说创新意识是商业设计所应具有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素质,只有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才能敢想前人没想过的事,敢创前人不曾创成的业。只有在竞争中勇于创新不断提高,才能在国际商业设计中具有我们应有的地位。
二、团队精神是商业设计力量无穷的源泉
“英画室”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达到如此稳定、协调与高效的另一大原因在于画室群体的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画室虽名为“英画室”,但他不是杭英的个人画室,而是一支由杭英领衔的,以杭英、金雪尘、李慕白等人为主体的经验丰富、充满创意、热情、敬业的设计团队。在长期的实践中,画室逐渐形成了一套扬长避短、分工合作、流水作业、各显其能的操作体系,相互配合十分默契。杭英是总策划,承接业务,组织指导构图;李慕白善于画人物而专职人物,金雪尘善于布景而负责配背景,最后再由杭英调整、润色、统一画面。画小商标,配画花边文字等则另有一套人马,分别由擅长此道的宋之中、李仲青、王文彦等担任设计。细致的设计分工,默契的制作配合,高效的团队合作使“英画室”成为当时沪上创作设计力很强的机构,广泛承接各类绘制画稿的设计和创作业务,获得了骄人的业绩,得到了巨大的成功。在“英画室”鼎盛时期,每年仅月份牌画的创作便在80幅以上,此外还参与许多商标设计和包装装潢,在当时圈子内有“半壁江山”之誉。
时至今日,团队精神对于现代商业设计意义更为重大。21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行业分工愈加细化,人们对于设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当设计规模越来越大,难度越来越高,知识要求越来越复杂,风险越来越明显之时,设计师和设计师,设计师和企业家、和工程师、和经营师、和市场专家之间的团队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团队精神是一种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团队合作和资源共享,可以最大限度的扩展思维,提高设计效率。其次,通过团体合作可以促进人才交流,促进设计的提升。现代商业设计越来越需要团队精神,只有通过团队的合作,才能不断的壮大自己,通过规模的效应,吸收越来越多的优秀设计师加盟,这样才能设计出更优秀的满足客户需求的视觉作品。再者,通过团体合作还可以充分发挥大师的引领导师作用,更好地发挥名家、名师、名匠的引领集聚作用,这对于青年设计师的再学习再培养以及引进和集聚好设计人才都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三、人本思想是商业设计的精髓
不同于当时士大夫文人画的清高孤傲,“英画室”的创作非常重视大众的审美爱好,重视大众的心理感受,重视广告效应,因而具有十分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英画室”认为作为艺术家的士大夫文人画可以无所顾忌地在艺术中表达自我,而商业设计则不同,商业设计不是单纯的艺术创作,而是要从商业需要出发,为商业营销服务,其首要的任务是“广而告之”,为人民大众所喜爱所接受。
凭着令受众“喜闻乐见”、“轻松愉悦”的宗旨,“英画室”的创作深深扎根于群众,面向广大普通群众。大众的审美趣味决定了“英画室”的艺术取向。20世纪早期沪上照相馆为顾客拍摄人像照片,拍摄时由于灯光照射眼球内会出现高光点,而当时的顾客对此难以接受,认为黑眼睛中有“白内障”成了睁眼瞎,照相馆为了迁就客户便在暗房地将高光点修掉。“英画室”了解这一情况后,在最初绘制的人像中将眼珠画得乌黑以符合当时人们的欣赏爱好。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欣赏水平提高了,发现有高光的眼睛更为传神,“笔墨当随时代”,于是,“英画室”就把眼睛画得炯炯有神以满足群众的审美需要。
“英画室”的创作体现着一种为大众服务的人本思想,这种现代民主思想正是我们现代商业设计不可或缺的。现代商业设计以人需要的被满足为目的,一切设计必须以此为前提,以开放的眼光主动关注人的需求,服务于设计作品“所面向的人群的思想和情感”,而不是高高在上说教般地指导人们的行为方式,她不仅应该“取之于民”(bythepeople),更应该“用之于民”(forthepeople)。这正是半个世纪前的“英画室”给我们现代商业设计的启示。四、民族特色是中国商业设计立足于世界之林的重要基石
“英画室”的创作在西化的设计语汇中成功融入了中国风格,彰显了中国传统,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这也是时至今日“英画室”依旧为世人所瞩目的原因之所在。
杭英及其画室群体的创作在技法上借鉴西方,在观念上受到外来艺术的影响,但在画面的处理与元素的表达上却始终表现得相当中国化,无论题材内容还是图像元素、画面构图,甚至绘制技法都极富东方情调,具有很强的中国语言特征。由于时代原因,“英画室”作品多以美女为主要内容,画中的人物形象几乎清一色都是中国女性,她们目正神怡、气静眉舒、娇颜含笑,眉目间透出东方女子所特有的神韵气质,迎合了中华民族的审美习惯。画面装饰则多采用充满寓意的中国传统纹样以及一些精美细腻的改良图案,如“联环”、“祥云锦”、“绣球纹”等,即使不题字也往往会在画面落款加盖上“英”的印章,以绿叶衬红花的效果来加强画面效果、增添画面意境。此外,英画室的“擦笔重彩”画法也具有淳厚的东方韵味,它巧妙揉合了西画和中国画两种不同画法的特点,又保持了中国画的传统风格,而成为独特的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式的水彩画法。
中国现代商业设计自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其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味西化的思潮,有不少设计师漠视中国丰富的民族遗产与传统文化而一味追逐西方的设计模式,不分青红皂白、生搬硬套西方的设计形式,以至于在中国现代设计中出现了大量形式雷同毫无特色的作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文化是设计成长与发展的土壤,现代设计需要民族文化来充实和丰富其底蕴。事实证明失去民族特色是短视,同时也是危险的。中国现代商业设计要腾飞就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风格的道路,即立足于中国本土,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精髓,体现本民族文化内涵,在设计中,寻找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民族特色”是中国现代商业设计立足于世界之林的重要基石;也只有立足于文化传承的商业设计,在世界范围内才有价值。
五、结语
时过境迁,随着时代的发展,“英画室”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英画室”的作品也已成为藏家手中抢手的收藏珍品,但“英画室”锐意进取的创新意识,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服务大众的人本思想,立足本土的民族特色等成功经验对于中国现代商业设计而言依旧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与实际价值。21世纪的中国,社会进步,经济繁荣,市场活跃。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审视“英画室”的成功秘诀,探究“英画室”所蕴含的现代商业设计价值,在为我国现代商业设计的发展提供最有说服力的借鉴范例的同时,也带给了中国现代商业设计许多意味深长的思考与启示。
参考文献:
[1]黄志伟黄莹:中国近代广告[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2]萧剑青:工商美术[M].上海:世界书局,1940
[3]崔浩:试论中国早期的商业海报——月份牌广告画[J].美术大观,2006,(12)
现代设计范文2
如果读者把《设计趋势之上》当作一本学术专著阅读,或许会有些失望。作为世界知名企业孩之宝(Hasbro)公司的视觉设计总监和美国设计界的领军人物,作者马特・马图斯(Matt Mattus)无意在此阐述高深的设计原理或设计历史内部的发展规律。他以多年的设计创作经验,结合当今物质主义社会设计泛滥的现象,旨在引导读者对设计的本质进行思考:设计作品真正的价值在哪里?先进的设计工具为什么反而会导致优秀创意的匮乏?现代设计是否已走向穷途末路?
作者重点阐述的观点有两个。其一,现代设计的意义与个性的丧失。如今,设计无处不在,真正优秀的创意却屈指可数。今天的人们在极其丰富的物质产品面前,似乎无休止地寻求着另类感受和新鲜刺激。在这个被强烈的“拜物”心理驱使的当代社会,为了满足人们不断提升的视觉需求和对新奇物品的追求,争奇斗艳的设计作品也层出不穷。然而,由于一味对市场和利润的妥协,或者一味对时代流行元素的跟风,许多设计师的创作已背叛“艺术性”的初衷而变得盲从和庸俗。
导致设计作品失去个性的另一个原因是数字化时代的影响。互联网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使遍布全球任何角落的任何人可以共享设计成果,同时,名目繁多的设计软件也为他们提供了易操作的设计平台。似乎人人都可以是设计师,人人都能设计出一件看似精美的作品。这种设计的民主化不可避免地导致设计创作的雷同化、设计趋势的全球化,也不可避免地导致文化同质现象。
由此,引申出作者想要阐述的第二个问题,即设计与文化的关系。设计在人类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什么作用?文化在设计创作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通过对设计创新理念的一系列实证分析,作者强调了文化在视觉符号和设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一件优秀的设计作品同时也是文化传播的媒介。设计作品在以符号的形式承载文化意义的同时,其自身也在创造着新的文化。富有创新性的设计,必定会推动文化向更高级的方向发展。反之,则会使文化进展的速度缓慢。书中指出,现如今,许多设计师在不断重复着旧点子,全球的设计趋势已不可避免地进入一次又一次复古风的轮回。工匠化、庸俗化、趋同性的现代设计正在悄然抑制着文化发展和更新的步伐。
基于以上两个观点,作者大胆提出质疑:在这样一个设计趋势陷入周而复始的循环状态、设计作品缺乏创新的时代,现代设计是否会停滞不前,进而走向终结?答案一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问题的提出却不得不引起设计师们深刻的反思:究竟哪些因素在影响着设计7除了对审美价值、流行趋势等因素的考虑。是否还应该赋予其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在文化、经济趋同的全球化背景下,创造性是否真的变成了一种有限资源?面对让人们产生视觉疲劳的平庸作品。设计师该如何进行创新?他们又该如何帮助人们摆脱“有一千种选择却等于没有选择”的困境?如果设计师们能针对以上问题马上行动起来,那么本书作者马特,马图斯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现代设计范文3
关键词:住宅;空间;功能;发展
住宅建设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然而不同时期人们对居住条件有不同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住宅消费由原来解决生存空间的“安置型”转向温馨实惠的“舒适型”。因此居住水平的提高不应仅仅停留在面积的简单扩大上,重点应由面积的扩大转向居住水平的提高和居住环境质量的改善上,这就要求住宅的功能更加合理,空间更加完备,设施更加齐全,在满足各种功能的前提下,提高设计水平,在满足不同住户对面积要求的基础上做到舒适适用,来满足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模式的变化。
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出能让住户比较满意的住宅呢?首先是在空间组合和室内活动空间组合上要合理,如居住行为空间组合图和室内活动空间组合图所示。从空间组合图不难看出进行功能设计是住宅设计最根本的着手点,而要满足睡眠、起居、就餐、厨、卫等的使用要求,就需要合室内各功能房间更趋于合理和完善,要做到这,点需要设计者对住宅进行全方位分析:
首先住宅的面积不宜过大。因为现代的家庭结构基本为夫妇两人或带一子女,三代同堂乃至四代同堂的意识已逐渐淡化,夫妇带一子女以二室二厅一卫(或二卫)为主,建筑面积控制在90m2~105m2,如果家中有老人应该以三室二厅二卫为好,其建筑面积控制在110m2~130m2左右是比较适合的。
其次,改善住宅功能关键是要提高住宅的规划水平和住宅的科技含量,要合理利用空间,按照现代家庭生活行为的实际需要来进行住宅设计。
那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空间设计出有较高舒适度而又经济实惠的住宅。现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1.玄关
进入住宅的第一区域是作为入户更衣,更换鞋帽,放置雨具等的过渡的空间,有着由室外到室内的缓冲作用,是给人最初印象的空间区域,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住宅的观感。它不仅能增加室内的私密性,而且调节人们心理状态和挡住了多变的户外天气,防止污染侵入的缓冲区域,即保证了厅内的安全感和私密感,又能很好地解决视线干扰和心理安全问题。评价住宅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之一就是入户后是否有隔离或过渡,即玄关的考虑。因此作为住宅的第一区域,考虑其作用,在面积控制上进厅设计的宽度≥1.5m,面积2~4 m2是比较适宜的。在设计中要注意玄关间隔上以通透为主,下以实心为主,可以做柜子之类,间隔不宜太高或太低,要适中。若是间隔设置得太高,处身其中便会有压迫感,还会隔断了来自大门的新鲜空气,是不可取的;而太低,则起不到玄关应有的效果。
2.起居厅(室)与餐厅
2.1起居厅(室)与餐厅是家庭进行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功能区域中使用率最高的部位,是家庭生活的中心,也是住宅中的外向型空间,属于“动态”的公用区,经玄关(过厅)的引导而入。这里能充分反映出居住者的生活水准,精神面貌及文化内涵,有家庭“主旋律”的效果。
2.2起居厅(室)作为住户的活动中心,现代家庭对其有着较高的要求,一个宽敞、明亮、通风、有较好的朝向和视野的厅室是住户的期待。因此,设计中要注意:采光口和地面面积比例不能小于1/7,最好在1/5~1/6之间,深宽比不宜大于2,向起居厅(室)开的门应尽可能减少,要留出足够摆放家具、电器等有居家装修平面和空间基础的稳定空间。忌讳大而不当,即面积大而居住水平不高,对着起居厅的门多,会造成无稳定的空间;采光口小或采光口凹槽深,使得起居厅较暗、视野差;形状不好或尺度不合理等,会造成家具摆放困难,进而影响舒适度。
2.3餐厅则是以较强的功能适应性成为住户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优秀的餐厅设计往往能成为创造更趋于合理的户型的重要因素,使得餐厅在目前住宅设计中的功能已得到极大的延伸:
首先是进餐,同时兼有部分会客、家庭娱乐活动、儿童活动的功能,分担了客厅的部分负担,便于保持客厅的整洁和卫生。
其二通道式餐厅可作为交通枢纽的功能,减少独立的交通面积,提高住宅的利用率。
其三,餐厅形成的转换空间起到了居室之间的过渡和缓冲作用。
其四,代替厨房的部分功能,可以适当放置厨用家电。
其五,可兼日常家务厅等。
2.4 起居厅和餐厅之间其功能有很强的互补性,在一定面积限制的套型内,起居厅结合餐厅加以共同考虑,可求得一些新的有效的解决方案。如餐厅将零散的单片交通面积汇集成较大的空间,转移了起居厅的交通干扰,提高了面积的利用率。向起居厅开设的门尽量移至餐厅,保留了直线墙面,可便于起居厅内家具、电器等的摆放;在餐厅中形成的紧凑,便捷的交通移动,又方便卧室的使用和加强其私密性。因此起居厅和餐厅的优化组合,能使二厅在平面上形成灵活,空间上互相渗透和延伸,营造出宽敞而活跃的氛围,使住户得到一种在感观上是宽敞明亮,身心上是舒适惬意的美好感觉。所以,在朝向和面积控制上就需要特别注意,起居厅朝向应以南向为好,以保证其明亮,宽敞和日照时间,建立一个立体采光系统,形成一个较完善的“阳光通道”和“呼吸通道”。一般开间控制在3.9m~4.5m,面积18~25m2(不包括餐厅);餐厅一般开间可控制在2.4m~3.0m,面积:过厅式7~8m2,独立式餐厅9~12m2,有意地放宽面积,以满足多人、多用途的实际需要。因此不难看出,起居室和餐厅的有机结合,可以形成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交通便捷,生活舒适和富有情趣的公共活动区,继而形成优秀的各区功能的组合。
3.卧室
3.1主卧室是住宅设计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满足人们休息、更衣、休养、睡眠的场所,是属于“静”的私密性空间,其位置在住宅的最深处,并且其入口要避开客厅的视角范围,与卫生间相邻近,使公私、动静分区明确,使用方便。在我国,目前大多数家庭中的卧室,并非只是用来休息,还需要具有学习、化妆等功能。因此,虽然说“大厅小卧”是未来户型的设计的主要方向,但在现代住宅设计中,卧室的面积不宜太小,在面积控制上,作为“核心家庭”之“核心”所使用的主卧室是主人夫妇舒适享受的主要体现,其开间在3.6~3.9m,面积15~20m2,最好设有独立的卫生间和步入式更衣室。步入式更衣室不仅可以方便主人置身于其中更衣,而且将衣物储藏室间从卧室中分离出来,使卧室空间更加灵活自由,便于使用者的自我表现。但需要注意几点:
首先,私密性是卧室最重要的属性,是最温馨与浪漫的空间,因此,要安静,隔音要好;
其次,电气设备不宜过多,据现代医学理论认为,电器辐射确实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好影响,故要减少电气设备在卧室的用量;
第三,采光和照明要适中,要使用光线柔和的光源,避免过亮或过暗;
第四,收纳机能要合理化和人性化;
第五,色彩、色调以及图案要和谐,避免出现对比、反差过大以及过于繁杂、凌乱的感觉;最后,还需要根据房屋的结构合理性、使用的便捷性等多方面考虑。
3.2次卧室是非主人居住的房间,一般是家庭其他成员所使用房间,同样也需考虑其私密性和独立性,面积也不宜过小。一般开间控制在2.7~3.6m,面积10~12 m2左右,可便于使用者学习和进行一些小的娱乐活动。
4.工作学习室
现代科学正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未来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在自己家里办公、学习。所以,在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宜设计专用的工作学习室,以满足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的要求。其在住宅设计中属于“静”的私密性空间,需合理布置,面积宜控制在6~10m2为好。
5.厨房、卫生间
5.1厨房、卫生间与人的居住行为关系最密切,已成为现代住宅设计的核心,是住宅的心脏,是居住文明的标志,是现代住宅的重要内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厨房、卫生间设施的不断开发,成套的家用厨房用具的广泛使用,住户对厨、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故推进了“厨卫革命”。
5.2厨房的设计是需要将橱柜、厨具和各种厨用家电如冰箱、烤箱、微波炉、洗碗机等按其形状、尺寸及使用要求进行合理布局,巧妙搭配,实现厨房用具一体化,并且依照家庭成员的身高、色彩偏好、文化修养、烹饪习惯及厨房空间结构、照明结合人体工程学、人体工效学、工程材料学和装饰艺术的原理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使科学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在厨房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以橱柜为基础,并带有服务阳台,为将来的发展留有余地,同时按照住户的自身需求进行合理配置,尤其注重厨房整体的格调、布局、功能与档次,使得厨房除了成为满足人们生活所需的食品加工场外,也逐渐变成一家人相互交流,增强家庭成员相互之间情感的又一个重要场所,也可以与餐厅合用,由厨房自然过渡到餐厅,成为开放式餐厅,产生一种舒适的工作环境,安静、优雅的进餐气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厨房渐已成为家庭的“第二起居室”。
5.3卫生间在住宅设计中是使用频率最高,使用人数最多的功能单元,是现代住宅的核心,故在设计中应更新设计观念,建立整体设计的概念,使现代住宅的卫生间从简单地满足生活的需要,开始向享受型、休闲型发展,对促进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按其使用性质划分属净区、污区。因此从绿色环保角度上讲应有直接的采光窗,使室内空气得以很好地流通,便于去除异味,消除污染,提高生活质量。现代住宅卫生间从使用功能上大致可分为便溺、洗浴、盥洗、洗衣四部分。他们在行为上并不存在使用顺序,但在早晚繁忙时间里,因占用时间长和使用频率高而易产生矛盾。为了避免使用上的矛盾,首先在设计上应考虑到便溺和洗浴的私密性,不宜直接对外,故应设一个过渡空间使其与盥洗化妆部位分开,将不同的功能使用空间进行适当的分隔,使用户在使用各种部位功能中,感觉更为舒心;其次,浴厕间应留有家用三件套的位置及卫生间功能增加所需其它物品的放置位置(如:浴缸或淋浴房,壁柜、吊柜、妇洗等)。盥洗间最好要留有洗衣机的安放位置等。
5.4现代住宅的卫生间位置的设计要考虑其私密性的要求,既要与静区(卧室等)相连,又要与动区相近,且与厨房相连(便于安装管线等)。位置设定后,其内部的设计布置与经济条件、文化、生活习惯、家庭人员构成、设备的大小、形式等有很大关系。主要由以下3种形式:
示例:
5.5卫生间是应用人体工程学比较典型的空间,由于其集中了大量的设备,空间相对狭小,使用目的单一、明确,因此在设计时,更应注意人与设备的关系,人的动作尺寸,心理感觉等诸方面的要求,使其在使用上起到放松身心、舒适的作用:既能动作伸展,又能安全方便操作设备;既节省空间,又能在心理造成一种轻松宽敞感,设计面积控制在5~8m2,主卧卫生间由于属于专用卫生间,面积可以略小一些,但设计面积也不应小于4m2。
6.储藏空间
储藏空间是建筑设计中的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而其又是家庭生活中最常遇到的问题。现在住宅中的储藏空间基本上由住户的衣柜、橱柜等来担当,并且基本上由住户在装修时自行设计施工,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家庭都有许多需要收纳但又无专用存放空间的物品,如清洁工具吸尘器,不常使用的折叠椅,烫衣板,工具及存储的一些私人纪念物等。因此适当增加一定的储藏空间是十分必要的。一般来说储藏空间在3~5m2左右,基本上可满足家庭需求。
7.生活阳台
过去的阳台,仅仅用来晾晒衣服,存放杂物,所以面积不大,关注度不高,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空间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希望能更多的接近大自然,所以阳台就成了人们通向自然地一个平台,人们在这里流连的时间越来越多,也愿意把更多的休闲活动放到阳台上,所以阳台的功能就越来越多,面积也更大,装饰也更讲究,与过去的阳台已经不是一个概念了,所以,现代将其称为生活阳台。
在钢筋水泥筑成的单元楼里,最接近自然的空间就是阳台。以前人们把阳台等同于杂物间、晾衣间;在阳台封闭后,这里又成了一个小房间。随着人们经济和生活环境的改善,阳台也开始恢复成自己的“本来面目”,真正成为人们接触阳光、呼吸自然、享受休闲生活的特殊空间。而这样的情况下,在休闲观景阳台上洗衣、晾晒、储物等就不合适了,于是新的专门承担这些功能的生活阳台应运而生了。生活阳台一般指的是观赏和休闲阳台,如观花、观景、品茶、享受阳光、通常与客厅及卧室相连。北方地区宜设置在南侧,可开敞也可封闭。面积控制在6~9m2,过大或出挑过深会对结构设计和与之相连的客厅及卧室的采光有影响,因此不宜过大过深。
8.工作阳台
一般与厨房相连,作为厨房的延伸可用来弥补厨房空间的不足,也可安放个洗衣机,同时安装冷热水槽,用于弥补洗衣空间的不足,但是,在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是关注污水的排放,将雨水和污水分类排放,避免没经过任何处理的洗衣废水也流入雨水管线,造成二次污染,对环境造成破坏,也就违反了“以人为本”、“保护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
综上所述,住宅设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建筑设计,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否。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注重住宅的品质与功能,注重节水与节约不可再生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注重环境与整体,减少“碳”排放量,据报道:我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0.8吨的二氧化碳,即便达到节能50%的建筑,每平方米的采暖耗能也要达到12.5公斤标准煤,是欧洲国家的1.5倍,因此,设计更要注重功能空间的有效作用而不是面积的盲目增大。结合当前人们的消费观念,创造出住宅设计中的新潮流、新趋势,为人们提供现代、舒适、温馨的高品质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娱乐空间,这是末来住宅发展的必然趋势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刘德明的“小康住宅的卫生间”.住宅科技,00(1)24~26.
[2] 李岚.住宅规划设计的‘人本’原则.住宅科技,99(3)33~34.
[3] 鲍家声、章政.合理、开放、高效、超前---关于南京月牙湖小区获奖套型设计”.建筑学报,00(8)4~6.
[4] 二十世纪世界建筑精品集锦.东亚卷.
[5] 王建国.城市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现代设计范文4
关键词:后现代 反设计 非物质化
我们所处的时代被称为后现代,信息技术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认知领域和行为模式。“我们正在从一个讲究良好的形式和功能的文化转向一个非物质的和多元再现的文化。这种文化被恰当地说成是严密的逻辑原则的衰败,其特征是相反的和矛盾的现象总是同时呈现。”[1]由此而来的是,后现代设计也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现象。
现代主义倡导二元对立的认知模式,这种模式奉行非此即彼、非好即坏的标准,其中心则是一套去除差异而求同一的整体性观念,亦即寻找一种把握和认知世界的本体论根源。所谓本体,亦指终极的存在,也就是表示事物内部根本属性、质的规定性和本源。这种自启蒙时代以来的哲学根本上是一种本质主义哲学,它追求永恒自明的真理,追求确定性和明晰性。现代主义设计奉为经典的“形式追随功能”就是这种哲学的反映。作为产品的形式和功能,本是合二为一的,但在二元对立的哲学思维中,功能作为本质对于形式具有绝对的话语权,而形式只不过是功能的附庸。如此,“形式追随功能”也就意味着设计的美感来自纯粹的功能,此种功能主义亦即本质主义。因为,对于产品而言,只有作为本质的功能才是永恒自明的真理,只有功能才是确定的,才是变中之不变者,流动中之恒定者。而形式是短暂的、瞬间的、变化的。正如穆特休斯所言,“我们想在机械产品上看到的,是平滑的形式,简化到只剩下了最基本的功能。”现代主义设计正是基于这种本质主义而与历史主义划清界限,从而实现了它的民主化和大众化。
现代主义追求永恒不变的真理和终极性价值,遭到后现代主义的扬弃,“在走向后现代的历程中,那种作为对科学、道德、宗教和艺术所提出的永恒性(本体论)问题或认知(认识论)问题的仲裁者的哲学已经终结,在新解释学与解构哲学声势夺人的今天,再认为存在一门只关心具有根本性问题的超级科学已值得怀疑;再抱持在人类生活的思想和艺术实践中存在着一种第一原理的看法,已显得相当可笑;再固守有独立于历史和社会发展之外的永恒不变的哲学问题,似乎就有些荒诞了。”[2]后现代主义对终极价值观的否定,意味着在对产品功能的理解上,功能不再是产品追求的终极价值。对于产品而言,更加重要的是它的象征、风格和时尚,而不是赋予它的任何理性或者是道德理由。由此,在形式与功能的关系中,形式挣脱了功能的束缚而获得独立,形式的意义不仅在于表达功能,其本身也是一种造型符号,承载着某些特定的内涵,甚至当形式与功能发生矛盾时,形式也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于是,我们也须进一步追问何为功能?在现代主义设计中,产品的功能是确定的、明晰的,功能亦即实用。而在信息时代,现代精神遵奉的这种确定性和明晰性让位于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于是,后现代设计在功能上模糊了设计的实用性,设计的目的可以不再是实用功能,从而后现代设计呈现为一种独特的反设计现象。
“后现代主义是以消解认识论和本体论,即消解认识的明晰性、意义的清晰性、价值本体的终极性、真理的永恒性这一反文化、反美学、反文学的‘游戏’态度为其认识论和本体论的。”[3]后现代主义这一反认识论、反本体论的立场,是基于反中心性、反元话语、反二元论、反体系性的思维向度的。这种“反”的经验是后现代时代独特的产物。对于设计而言,这种“反”的现象迫使我们追问什么是设计、什么是好设计。事实上,上世纪60年代的波普设计已开始了现代主义设计标准的征程,并发展了一套新的设计标准。传统的“好设计”开始受到质疑,无视“形式追随功能”的现代主义运动理论,强调产品的趣味性和可消费性,并且认为“对于产品而言,更加重要的是它的象征、风格和时尚,而不是赋予它的任何理性或者是道德理由”。很多波普风格的家具作品体现出软雕塑的特点,在体型上含糊不清,在视觉上通过与其他物品的联想来强调其功能。而意大利的激进设计则是这种反设计的典型形态,它宣布了绝对随意性、新模糊性时代的来临。对于激进设计而言,重要的不是产品的功能,亦即产品不只是实用功能的载体,实用功能只是产品与生活的一种关系,设计也不再只是设计一个具体的有实用价值的产品,而是设计一种生活方式,设计的理性分析导向必须用情绪、感官的价值取代。激进设计从一些纯艺术运动获得设计的灵感,产生了很多概念化的作品来嘲讽经济和文化现象。他们致力于一种“逃避的设计”,用如诗般的和非理性的方法表达了从可怕的日常生活逃脱的尝试。索特萨斯曾于1970年发表过这样的论述:“我只是想知道,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是否存在这样的关键点――它能帮助人们以某种方式生活,我的意思是以某种方式帮助人们认识并解放自己。”
意大利的激进主义设计师们认为,设计师应该肩负的重任是设计人性化的产品,设计是追求种种能引起诗意反应的物品,物品应该具有内省的功能,而非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同时,设计师应该充分运用创造力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不仅仅是助长不可避免的资本积累。事实上,激进主义设计师对于消费是持强烈的反对态度的,Superstudio自称他们的定位是批判地和社会发展相对峙。反设计明确提倡坏品位,一般人对好的设计与庸俗的看法被颠倒过来,通俗文化被风格化成真正的高层文化,Mendini本人曾主张把“平庸地规划”当成革命性的设计思想,1979年Alchimia的首批作品就是通过用彩绘异化经典家具的方式,讽刺、机智地将包豪斯传统庸俗化。平庸设计提供了一条通向艺术的道路。由此,设计作品模糊了同艺术品的边界,“在这一非物质社会中,设计产品正在迅速地与艺术产品靠拢,设计过程正在与艺术创造接近。”[4]边界的模糊,亦即二元对立的传统思维的瓦解,传统的物质与非物质的对立、主体与客体的对立、艺术与科学的对立,在后现代时代都消失了。反设计这种独特的现象表明了不同于传统产品设计美学的另一种可能,即设计中正邪不两立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后现代设计另一个典型的现象是设计的非物质化,“形式必须追随机能,而设计便是实现这个法则,这句无声的指导原则,此刻已经落伍了,因为电子时代的功能概念已经超乎人的想象以外了。一件微处理器的结构,在感觉上既无法掌握,而且是无法透过形式传达的。”[5]在机器时代,人与产品的关系非常明确,人体工学决定产品的尺度,形式由功能的视觉化而产生。而在信息时代,随着电子科技的引入,产品真正的工作方式已不可见,形式自身变成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甚至形式不再表现功能,而功能已变成超级功能。由此,决定设计品质的,不再是结构上的效能,而是产品语言。利奥塔认为,在现代主义的传统里,人与物质的关系由笛卡尔的思想确立,而在后现代,则是一些以非物质方式传达的资讯,电脑和信息传播已经改变了传统知识的功能,知识被大规模移入电脑,使其成为可操作运用的资料,所有知识都必须转化为电脑语言,任何无法变成数码而加以传达的知识,都将被淘汰。这种从物质到资讯的更迭表明了语言的模式取代了物质的模式,“从此以后,我们的多数努力都会用到管理信息而不是管理物品。现在的所谓物品,不过是远距离操纵的机器人生产出来,操纵这种机器人的是某种隐蔽的程序,不可见的模式和一种隐在的创造者。”[6]于是,设计师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也变成了非物质性的。如果说以前的机械产品是由内向外塑造而成的,设计师的工作像雕塑家用手赋予物造型的话,那么,在大众传播时代,设计师传递出去的则是讯号,这种讯号作为设计师和使用者之间的媒介,必须被双方所接受。因为有了微处理器,技术部分不再被呈现出来,这使得电子产品其他的操作元素必须特别明显地予以造型,加强其提示功能,由此,产品的语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
后现代设计所呈现出的这些独特的现象,是这个特定时代的产物。后现代从一开始就是作为现代主义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它所具有的怀疑精神和反文化的姿态迫使它不得不重新思考现代精神的价值体系,对一些习以为常的价值标准提出挑战。由此,后现代设计同时也呈现为多元化的倾向,这种多元化也正契合后现代的“怎么都行”的基调。
参考文献:
[1][4][6]马克・第亚尼.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3,4,38.
[2][3]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M].台北:淑馨出版社,1993:9,12.
现代设计范文5
关键词:总体布局;建筑设计;建筑造型
现代医院的特点表现在医院各部门间既相互隔离又相互联系的两个侧面。首先,临床医学趋向于不同器官的细致分科,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多学科,多维度的横向联系越来越广泛。现代医院担负着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职责,并开始强调“医疗效率”的概念,充分利用高度精确和复杂的昂贵医疗设备。对综合医院来说,现代医疗技术的要求给建筑平面布局带来了更多的限制条件,平面布局必须适应各诊疗部门的动作特点,以卫生学的角度来安排各种交通流线,以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为设计的基本准则,以医疗活动的顺序及过程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在全球趋同于市场经济的时代,医院已由单纯的社会福利性质转化为企业化经营和现代化管理。患者进入医院的第一印象可以决定日后对该医院的依赖程度,依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该医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竞争能力,出于以“患者为中心”的观点,简化入口大厅和候诊大厅的功能,增加大厅面积和高度,重视医院建筑的室内空间设计,引入商店、花店、休闲厅等多种商业性的医疗服务设施,从而改善医院内部的空间环境。外部空间造型方面,医院建筑外观偏重于以现代主义的构图手法和现代建筑材料来突出其高科技的外部形象。
医技科室已成为现代医院的支柱部门,人们利用一切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发明一系列的医技设备来作为疾病诊查和疾病诊疗的手段,现代医院对医技科室的依赖性也就越来越强。新型的诊断、治疗和信息交换的仪器设备给现代医院设计带来了许多新课题,无论是医院的管理人员或医护人员,还是社会公众都毫不例外地将医疗设备、仪器作为医院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有关医技科室的功能安排和技术要求一直是设计的难点,不同的医疗设备对建筑空间和建筑物理环境的具体技术要求也难把握,且任何医院都不可能避免医疗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原有医院建筑物不相适应的矛盾,所谓现代医院只是相对而言,变化发展则是根本趋势,因此,总体规划时应为日后发展变化预留空间。
随着生物实验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开始用“医疗环境 ”这个术语来描绘、评价和设计医院空间。所谓“医疗环境”是指人们对医院空间所产生的心理、生理和社会意识的综合评判。追求医疗建筑的高情感和人情味,引入生活气息来满足患者的精神需求,现代医院的医疗环境是个广泛的概念,不仅局限于室外景观、还注重室内公共空间的处理方法,力图达到一种世俗化的艺术效果,改变人们印象中的那种混乱拥挤的紧张气氛,为患者创造愉悦舒适的医疗环境,缓解患者入院前的焦虑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下面就以具体的工程,江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贝林医院)进行阐述。
一、概述
江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贝林医院)位于浙江江山市城区鹿溪北路与北环交叉口东北,东邻交通大楼用地北邻商业用地。地块南北长210m,东西宽110m,用地面积22857,总建筑面积33000, 设计为350床位,二级甲等医院。
二、总体布局及流线
总平面布置时将医院主入口设置于鹿溪北路,行政门诊大楼正对主入口,将住院大楼置于地块北边,地块南边设置专家楼。行政门诊大楼后退鹿溪路50多米,楼前设计有宽阔的广场和绿地,方便人流、车流集散,既美化了行政门诊大楼的入口环境,避免与干道冲突干扰,又增加了主体建筑的层次感与立体感。住院大楼前有大片的绿地,给病人一良好的景观,有利于病人更快地恢复健康。急诊位于行政门诊大楼的一层,靠近住院大楼一侧,门前有足够的回车场地,交通方便。门诊行政大楼和住院大楼间设计医技楼。行政门诊大楼、医技楼和住院大楼间设计有医疗廊,紧密连接个科室。食堂位于住院大楼东边和住院大楼有一联廊相通便于医护人员和病人就餐。整个建筑为分散、集中式布置,内部道路系统自由流畅。
基地沿鹿溪北路一侧布置医院主出入口,外来看病人流经鹿溪路入口直接到达门诊、急诊及住院楼。医护人员通过规划中医院二期地块的东侧(滨江路)进入,基地西北角设有一后勤污物出口,实现洁污分流。
三、建筑设计
江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贝林医院)的设计内容主要是门诊用房,急诊,医技用房,手术室及350床各科病房,设计的主要宗旨是理顺建筑物功能与空间造型上的关系,使之具有宾馆化,花园化,家庭化的现代医院,创造江山市医院建筑的新形象。
江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贝林医院)主要包括以下建筑:
1、门诊行政大楼五层,局部三层和四层,还设计有一地下室。建筑面积:10509,一层层高4.2m,二层、三层、四层、五层层高 均为3.9m,设计有两台电梯,一台污梯及两部自动扶梯和四部疏散楼梯。
(1)底层由门厅,大堂,急诊科,中、西药房组成,大堂内设有挂号收费窗口。
(2)二层设有内、外、妇、儿四大科室及其候诊大厅,局部屋顶作为中药房晒台;
(3)三层为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中医科室,皮肤科及美容推拿科室。
(4)四层设有防保科,电教中心及行政、后勤用房。
(5)五层为档案,资料,图书,阅览室及多功能厅。
(6)地下室设计有汽车库,自行车库及设备用房。
2、住院大楼十二层,另设计有一地下室。建筑面积15928,一层层高4.2m,二层层高3.5m,三层层高4.2m,四层层高2.2m,五到十一层层高3.5m,设计有三台医用电梯,一台消防电梯兼污梯及一台餐梯和二个疏散楼梯。
(1)一层设有住院大楼大堂,出入院登记,药房,药库及体检中心。
(2)二层设有重症监护。
(3)三层为手术层,共设九个手术间。
(4)四层为设备层。
(5)五层设计为产科,分娩室及病房,为一护理单元。
(6)六到十二层为标准病房层。每间病房均配备中心供氧,中心吸引,病呼叫系统,共七个护理单元,重诊监护分布于每个护理单元。
(7)地下室设有中心供应科,洗衣房,太平间,解剖室及设备用房。
(8)沿街两层群房为营业用房及车库,值班室。
3、医技楼设计为四层,建筑面积3000,一层层高4.2m,二层、三层、四层层高 均为3.9m。设计有一部医用电梯和两部楼梯。
(1)一、二层设计为放射科。
(2)三层设计为化验科。
(3)四层设计为病理科。
4、专家楼由六层标准层和一架空层组成,建筑面积4750,架空层层高2.3m,标准层层高为2.8m。设计有二部疏散楼梯。
(1)架空层用以停放汽车及自行车。
(2)标准层设计为医务人员住宿的标准间及套间,可供180人住宿。
(3)沿街二层群房设计为营业用房。
5、食堂,设计为二层建筑,建筑面积720,食堂一层层高4.2m,二层层高3.5m。食堂一层,二层均为厨房及餐厅。
6、锅炉房、焚烧间、水处理用房,建筑面积165,层高4.5m。
7、传达室,分主入口左右二个,共计建筑面积60,层高3.3m。
四、建筑造型
现代设计范文6
关键词: 建筑理念 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 生态住宅
中图分类号: TU241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住宅消费市场进程的加快,人们的观念与生活方式在不断更新与变化,对住宅总体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一般意义上的居住概念,住宅设计既要提高舒适度,又不能耗费大量的能源及造成环境污染,我们必须开发建设高舒适度、微能耗、可持续发展的住宅。现代住宅设计在设计理念、户型设计、居住环境、生态住宅等方面呈现出新的设计趋势。
1. 设计理念
随着住宅商品化进程的推进,设计工作对住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深远,住宅设计已经由单纯的技术设计走向住宅建设全过程的策划设计。现代住宅设计更加重视与市场的结合,从消费者的心理、消费文化和市场需求出发,在设计前期就要考虑到住宅产品的定位、价格、质量、销售等要素对于住宅设计的影响。
现在人们的居住方式一般表现为:工作家庭化的普遍出现,闲暇时间的增加,对健康的极大关注和日常生活交往方式的转变等等。除这些变化外现今人们特别关注住宅的居住质量、生活的舒适性、生态型和节能性等等的需求。
建筑学家维特鲁威认为建筑有一个三位一体的基础:适用,坚固和美观。这三个不同的因素一直被人们当成优秀建筑中至关重要的因素。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以及消费者改善需求的进步,当今的住宅设计在满足功能性要求的同时,应更多的考虑舒适性、微能耗、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要求,以提倡健康、节约、环保的生活概念为住宅设计的主导。
2. 户型设计
随着房价的提升,大面积户型给大众带来的是较大的经济压力,根据我国住宅地产的现行政策要求,“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 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成为一个硬性的衡量指标,也成为了约束住宅户型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多元化的住宅户型来适应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住房需求,并能以灵活的户型结构适应因消费者家庭阶段性改变所导致的布局调整,使住房具有较长的使用期是可持续发展住宅设计的一个重要体现。
户型设计必须以人为本,现代住宅设计更重视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分配住宅户型,力求户户有良好的朝向、景观及通风的环境,降低楼电梯服务数,尽量减少户间干扰。依据市场的不同需求户型设计尺度也大小不一,充分结合市场考虑未来业主的身份特征、社会阶层,并针对性的对其主要需求点进行对应性设计。
户型细节设计应注意:动静分开、公私分开、主次分开、干湿分开等等设计要点。对一些辅助空间(玄关、储藏间等)应予重视,考虑不同功能空间面积的合理布局和搭配,使户型设计在满足功能性要求的同时,更多的考虑到人们对于居住的舒适性需求。
3. 居住环境
从环境行为学的角度来看,现在人们对居住的需求已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方向推进。住户希望拥有的不仅是一套适宜自住的房子,更重要的是有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场所,使自己有身处社区的感觉。新城市主义思想起源于美国,它传入我国对我国的城市规划领域的影响正在逐步加深。随着综合型生活社区观念的成形,新城市主义重新整合居家、工作、 购物、休闲等现代生活诸种因素,试图在更大的开放性空间范围内以交通流线为联系,组合成一个紧凑、便利行人的邻里社区。
社区的环境景观是公共空间的重要载体,对外体现着小区整体品味,对内服务于住区居民,起着舒适、安全与陶冶性情的作用。住区环境应追求放松、平静和自然的气氛,体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贴近自然、回归自然,在建筑容量、体量和绿地面积的把握上,尽可能提高绿化覆盖率,做到推窗见绿,步步有景。例如:小区绿地最贴近居民生活,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人们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孩子们能在草丛中嬉戏玩耍。尽量使人们多接触绿色,多看到园林景观,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新鲜空气、阳光雨露、鸟语花香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4. 生态住宅
生态住宅就是指“健康的住宅”,其目的旨在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生态住宅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即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人为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要控制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努力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生态住宅的特征是舒适、健康、高效和美观。
生态住宅涉及的技术内容较为繁多,包括能源系统、水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绿化系统、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绿色建材系统等等,以下分别加以简述说明:
能源系统:提高供暖(空调)系统效率和减少建筑本身所散失的能源。主要的设计手段是采用构造措施提高墙体、屋面及门窗的保温性能;利用太阳能、土壤能、余热能等自然能源;改进供能系统。例如:采用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设置室温调节和热量计量设施。
水环境系统:根据小区自然条件和水环境状况,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充分发挥各系统的功能,强调水资源的持续利用、保护环境。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8%。景观用水不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声环境系统:我国现行住宅设计规范中已制定室内允计噪声标准。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卧室、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在关窗状态下白天不大于45dB(A),夜间不大于35 dB(A)。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45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0dB。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30dB;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25dB,沿街时不小于30dB。其主要措施有:改进住宅门窗的隔声性能,减小门窗缝隙,在公路边设置声屏障,降低对沿公路住宅的干扰;利用新科技,采用弹性垫层降低楼板撞击声;选用新型设备和吸声(隔声)建材,降低设备噪声。(给水、排水和卫生设备噪声,高层住宅中电梯噪声、水泵房的噪声等)
光环境系统:光环境包括天然光环境和人工光环境。天然光环境中,我国在设计规范中对住宅设计的日照时限做了严格的要求。每套住宅至少有1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当有4个及4个以上居住空间时,至少有2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卧室、起居室(厅)、书房、厨房设置外窗,房间的采光系数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的规定。人工光环境设计中的要点为:优良的照明质量;安全的照明环境;节约照明用电,充分利用自然光;杜绝光污染源;有效利用过量光辐射,转化为可利用能源。
热环境系统:热工环境要满足居民热舒适度要求、建筑节能要求以及环保要求等。采用高性能门窗,提高住宅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的热工性能,以保证室内热环境满足舒适性要求。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在夏热冬暖和夏热冬冷地区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8%,在其他地区不小于5%。设采暖或空调系统(设备)的住宅,运行时用户可根据需要对室温进行调控。采用可调节外遮阳装置,防止夏季太阳辐射透过窗户玻璃直接进入室内。住宅采暖、空调应该采用清洁能源,并因地制宜采用新能源和绿色能源,鼓励采用不破坏大气环境的循环工程。
绿化系统:住宅小区绿化建设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创造舒适、安全、健康、平衡的生态型景观环境,保护天然水源,处理好地表水的排放与收集。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
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制定垃圾管理制度,对垃圾物流进行有效控制,对废品进行分类收集,防止垃圾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设置密闭的垃圾容器,并有严格的保洁清洗措施,生活垃圾袋装化存放。垃圾分类收集率(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的住户占总住户数的比例)达90%以上。
绿色建材系统:绿色建材指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或者对无法进行再利用的材料通过改变物质形态,生成另一种材料,实现多次循环利用的材料。绿色建材产品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宗旨,不损害人体健康,材料可循环、回收再利用,废弃物对环境无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