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七七事变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七七事变论文

七七事变论文范文1

关键词:魏晋 文集 文体论

魏晋时期,对于文体的论析成为这一时期文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先是《典论・论文》将文章分为四大类,陆机《文赋》将文章区分为十种文体,随后又有挚虞的《文章流别论》,是一部论析文体的专着,论及颂、赋、诗、七体、箴、铭、诔、哀辞、哀策、图谶以及对问之体。东晋具体的文体论著作则有李充的《翰林论》。《翰林论》今惟存部分佚文,就现存残篇看,论及书、议、、表、驳、论、议奏、檄、五言诗九种文体,对于一些文体的艺术特征已有自己的见解,并且于各种文体辨析中列举他认为优秀的古今作家的作品。除了这些较为系统的文体论著作,魏晋时人如曹植、桓范、成公绥、傅玄、成公绥、陆机、陆云都有对文体的辨析之语。这时,史书如《三国志》、《华阳国志》,在着录传主文章时分列诸种文体,表现出一定的文体辨析意识。另外,魏晋时期已经有了分体编选文集的举动。这一时期,随着文学的逐渐自觉,正如李士彪在《魏晋南北朝文体学》中所说是:“史家列举文体,作家按体写作、文选家按体选文、文论家按体辨析。”另外,这一时期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文集编纂的兴起与兴盛。这两者之间并非没有联系,笔者认为,正是文集的编纂,极大地促进了文体论的兴起。

一、文集编纂的兴起

魏晋时期,文体已经大备,而且随着文学地位的提高,能文之士以及文学作品的数量可谓蔚为大观。随着人们对文学的重视,文集的编撰成为一件水到渠成的事。翻看这一时期的著作,我们不难发现,当时具有文体辨析意识的人大多编选过文集。现列举如下:

曹丕:《与吴质书》中提到:“……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诸子”自然是指陈琳、王粲、阮、应等人,诸子零落之后,他“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自然就是为他们的作品编集。

曹丕对自己的作品也进行了编集。《魏志・魏文帝本纪》注引《魏书》曰:“(文帝)故论撰所着典论、诗赋,盖百余篇,集诸儒于肃成门内,讲论大义,侃侃无倦。”又注引胡冲《吴历》曰:“帝以素书所着典论及诗赋饷孙权,又以纸写一通于张昭。”《典论・自叙》中提到:“所著书论诗赋,凡六十篇。至若智而能愚,勇而能怯,仁以及物,恕以及下,以付后之良史。”

由以上三则材料明显可以看出,曹丕曾经对自己的文集进行过整理编纂。

曹植:曹植也将自己的作品做了一定的收集整理。曹植《前录自序》:“余少而好作赋,其所尚也,雅好慷慨,所着繁多。虽触类而作,然芜秽者众,故删定别传,为前录七十八篇。”另外,《晋书・曹志传》提到:“(晋)武帝尝阅《六代论》,问志曰:‘是卿先王所作耶?’志对曰:‘先王有所作目录,请归寻按。’还奏曰:‘按录无此。’”司马炎欲查检《六代论》作者,曹志回家检视曹植所手定目录,显然,曹植是将自己的作品进行结集并编订了目录的。

陈寿:《晋书・陈寿传》载:“撰《蜀相诸葛亮集》,奏之,除著作郎,领本郡中正。”《三国志》诸葛亮本传附有《诸葛亮集》目录及陈寿上诸葛亮集时的奏书,“删除重复,随类相从,凡为二十四篇。”

傅玄:“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评断得失,各为区例,名为《傅子》,为内、外、中篇,凡有四部、六录,合百四十首,数十万言,并文集百余卷行于世。”挚虞《文章流别论》载:“傅子集古今‘七’而论品之,署曰《七林》。”

成公绥:《晋书》本传:“所着诗赋杂笔十余卷行于世。”《文心雕龙・才略》:“成公子安选赋而时美”。

当然这一时期影响最大自然是被视为“总集之始”的挚虞的《文章流别集》。

《隋书・经籍志》着录:“《文章流别集》四十一卷,梁六十卷,志二卷,论二卷。”据隋志着录可知,挚虞有《文章流别集》,另有志、论各两卷。从现存佚文来看,《文章志》应该是作者小传,《文章流别论》是文学理论性的文章。“集”TTP/1.1 200 OK Date: Wed, 14 May 2014 06:14:31 GMT Server: Microsoft-IIS/6.0 X-Powered-By: X-AspNet-Version: 2.0.50727 Consuming-time: 462 Set-Cookie: __ReadAuth=wfTUoieJrr+dpTe9j/rLoLUExqWGwuEP/wIJ+uAe8zo1KftqcTk73Yvwgdr7P7Ex; path=/; HttpOnly Set-Cookie: _SessionId=q413wh55frf3fq55mvdo1tyw; path=/; HttpOnly Cache-Control: private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gb2312 Content-Length: 166875 河北公共图书馆共享 ÷几魈逦恼拢爸尽弊怕计考白骷壹蚶奥邸逼缆鄹魈逦恼略戳鳌⒂帕樱弑鹈衔皇椋謇昃瓯浮5耸樵缫淹鲐淮娌衅凇兑瘴睦嗑邸分小!段恼铝鞅鸺繁皇游芗迹獗臼榈谋嘧胩謇Ω檬欠痔灞嗦迹辞鸩煌奈奶寮右员嘌∽怕肌

李充:《文选・王文宪集序》注引臧荣绪《晋书》:“李充字弘度,为着作郎。于时典籍混乱,删除颇重,以类相从,分为四部,甚有条贯,秘阁以为永制。五经为甲部,史记为乙部,诸子为丙部,诗赋为丁部。”

另外,李充的《翰林论》,据前人考证,应该也是一部附有文体论的总集类著作。

除此之外从现有资料的记载来看,魏晋时期尤其是两晋时期,文集的编纂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据朱迎平对隋志中着录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别集的统计可知,两晋时期编订的别集近376部,西晋平均每年有3.47部文集,而东晋102年的历史里每年约有2.46部文集。隋志是后人编修,这些别集虽然有很多是出于后人的整理,但必定是在前人的基础进行编订的,当时必定有一定数量的文集存在的。翻检《晋书》、《世说新语》我们不难发现,两晋时人是有文集编撰的举动的。在两晋时期,文集编撰已经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情了。

另一方面,除了挚虞的《文章流别集》之外,晋世还有其它的总集。据隋志着录,明确记载为晋人所编纂的总集,共计有27人三十部总集。但是这些总集大多只编选一种文体的文章,与《文章流别集》编选众体不同。

七七事变论文范文2

关键词:电视新闻; 同期声; 编辑技术

电视新闻是用镜头语言表现事件的过程、现场、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态的发生和发展,从而表达意念、思想、情感和心中的种种感受。新闻同期声来自于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用摄像机记录现场画面时同时录下的各种声音,这些声音包括记者出镜解说,新闻人物的语言,环境背景声和现场声响效果等,比解说词和旁白更加客观,更加真实,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是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视听觉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电视节目传达信息、表述事实、提炼观点的主要元素,它与电视新闻的画面、解说等元素一起承担着传播功能。恰当运用和编辑好周期声,可以弥补电视画面的不足,给人一种强烈的现场参与感,使电视作品的整体结构更加自然和谐流畅,提高新闻可信度,达到最好的舆论宣传效果。那么,哪些情况下电视新闻可以运用同期声,电视新闻编辑又应该怎样制作好同期声呢。

1 电视新闻可以运用同期声的几种情况

1.1 正在发生的现场新闻事件

如一些灾难性事故,或重大会议、重要庆典、大型运动会、演唱会等,这些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现场性非常强,不但适合做电视新闻采访同期声,而且通常还可采取记者在现场出“头子”,中间插一些现场同期声的形式来报道。例如本台组织记者拍摄的《合川涪江一桥今日成功爆破》就运用了记者出“头子”和现场倒计时起爆的同期声,既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感、现场感,也让新闻“出彩”,从而获得了重庆好新闻奖。

1.2 为当地党委政府创新工作举措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比如合川区委区政府以各级领导与村(居)民直接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创新开展“村(居)民开放日”活动,对这类新闻报道,它就需要运用真实生动的同期声,观众需要知道他在现场所反映的问题是否受到媒体的关注或领导的重视,对党和政府产生更深的信任感,进一步支持政府的各项工作,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1.3 对一些社会不良现象,电视新闻在曝光过程中也可以让大众来参与

比如本台在制作合川区“五城联创”新闻时,就在记者拍摄的大量素材中挑选出群众面对镜头直接批评街道“脏乱差”的话,提高大家爱护环境的自觉性,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1.4 在人物新闻中,运用同期声反映新闻人物的思想和感情

比如合川区广播电视台在制作人物新闻《钱塘村民王可仁:二十载春秋写大孝》时,就采用了王可仁大量同期声,其中的一段:“每个人要老,老了子女不孝敬他,那个滋味是很难受的。如果我老了,我的子女象我孝敬我妈这样,我心里就感到很高兴了,我要给他们做个表率”,就体现了王可仁大孝的道德基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新闻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人物新闻的结构更加丰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果没有人物同期声的采访,单靠画面和解说词是很难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

2 电视新闻编辑应该怎样制作好同期声

同期声段落的编辑有别于纯粹的画面编辑,它不仅要考虑画面之间衔接的流畅,而且要顾及声音的和谐。也就是说,在组接时既要考虑画面,又要兼顾声音,所以,剪接点的确定往往是二者兼顾的结果。同期声段落编辑的特点是把画面与声音拆开来分别进行剪辑制作。

2.1 在保持语气连贯的基础上,剪去所有的停顿、重复和与主题无关的内

在剪辑时,我们还必须考虑语气的连贯,剪去几句话或几个字后,仍然显得连贯顺畅才行,不能在片中留有太多的剪裁痕迹,对于剪辑点可辅以相关画面进行迭加,这样才能确保采访段落主题突出,详略得当,简洁凝炼。比如我在编辑制作本台新闻《鞠躬尽瘁、勤政为民——追忆合川区优秀镇党委书记蒋琼同志》时,就从一位村级干部的大段同期声中,剪出了一段比较感人的叙述(黑体字是剪辑出的文字):“她曾经两三次冒着酷暑送了很能够吃苦耐劳,冒着酷暑来我们村上检查规划我们的基础设施。特别是我记得最深刻的一次就是很大的太阳,我们一个夹一瓶矿泉水一直走到一个荒凉的深沟沟里面去,因为那边我们是两个村,从我们这儿到合南必须要从那个深沟沟里头过去,记忆最深刻的就是一个很热的一个点,她和镇上的几个干部一起下来,和我们村上的,我们周围还有群众去看,去规划那条路,到合南,那是我记忆最深刻的一次说实话,说个老实话是大汗淋漓的,要说我们现在的基础设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通过前面那点,要说她当时的规划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我们路修好了,这么好一个干部,一个好同志,却离开了我们,真的我们深感惋惜。”

2.2 用画外音整理、压缩被采访者的谈话,保留原声,并辅以适当的画面

比如合川区广播电视台播出的《重庆市首批农村民居抗震安全示范工程在合川竣工》,它报道的新闻是,2009年5月12日,即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周年同日,重庆市首批农村民居抗震安全示范工程在合川区竣工,合川区南津街街道花园村村民张世贵第一个领到了新居的钥匙。记者在采访中采录了大量同期声,我在制作时,经过认真剪辑,采用了以下部分:(记者现场采访:老人家,你好,请你带我们参观一下你的新家吧。)张世贵:好,这个房子很适合我们农民住,它客厅也很大。(有多大?)20几个平方,有厨房、卫生间。(我看这儿还有个楼梯,这楼上是怎么回事?)楼上是卧室。(几间卧室?)3间卧室。(你觉得这房子怎么样?)修得好,确实修得好,这个房屋很适合我们农民住。在运用同期声的同时,笔者在中间适当插入农民新居画面,同期声与现实画面的有机结合,为受众显示了一幅农村巴渝新居的美好前景。

2.3 同期声的制作还要注意其所依附于的新闻事件是否存在必要性,能用则用

电视新闻一般是一分钟到两分钟一条,长度有限,而同期声的语速较慢,一般是每分钟120—150个字,现代新闻播音的语速是每分钟250—270字,同期声如果用得太长、太滥,就会使新闻节奏就慢,影响传播效果。比如,本台制作的《我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取得显著成效》的新闻:截止12月8日,我区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内端窝打点200多次,查获的假冒伪劣产品标值达到10多万元,狠狠地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不法行为。(技监人员同期声:几乎每天都有行动,共出动200多人次,收缴货值10多万元)。像这样的同期声完全可以用新闻稿表 述,用了只是浪费观众的宝贵时间。

2.4 剪辑画面时要注意景别变化,避免相同景别的镜头相衔接

相同景别的镜头相衔接容易让观众有镜头跳的感觉。只有循序渐进地组合剪辑,才能增加层次感,比如我在制作《合川涪江一桥今日成功爆破》新闻时,爆破瞬间,我第一个镜头用全景,第二个镜头就用中景,第三个镜头就用近景或特写,使画面显得流畅可看,产生明显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让观众感受到较强的画面节奏感。电视新闻贵在声画同步,真实的同期声是它优于报纸新闻的特长所在。追求真实的同期声效果,是电视新闻记者捕捉新闻的要求之一;掌握运用好同期声的编辑技巧,则是电视新闻编辑必须要做好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 高晓虹,任金州. 电视摄影与编辑.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4).

[2] 吴缦,曹路. 广播新闻业务.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4).

七七事变论文范文3

1选型

一台喂料油隔泵采用变频控制,电机型号为JR127_10、115kW,Ue=380V,Ie=231A,使用FRNll0P7-4EX变频器。运行中发现有时虽然给定频率高,但实际频率调不上去、变频器跳闸频繁,故障指示为“OLl”,即变频器过载。经检查,变频器的额定电流为210A,而油隔泵电机在高下料量时运行电流在220A左右波动,驱动转矩达到极限设定,使频率不能上调,运行电流大于变频器额定电流,变频器过流跳停。分析认为其原因是变频器容量选择偏小。

变频器的选型应满足以下条件:

(1)电压等级与控制电机相符。

(2)额定电流为控制电机额定电流的1.1~1.5倍。

(3)根据被控设备的负载特性选择变频器的类型。

油隔泵为恒转矩负载,最好选用驱动转矩极限范围宽的G7变频器。选择FRNl60G7_4EX,变频器额定电压为400V,额定输出电流为304A,驱动转矩极限为150%,改用FRNl60G7。4EX后,上述问题再也没有发生。

2安装环境

由于变频器集成度高,整体结构紧凑,自身散热量较大,因此对安装环境的温度、湿度和粉尘含量要求高。山西铝厂的变频器安装于操作室内,因安装车间属于干法车间,变频器运行环境差,操作室粉尘多,夏季室内温度高,曾多次发生变频器故障。在对操作室进行密封和加冷却设施后,情况大为改善。后来因操作室集中空调冷凝水较多,距离柜子太近,发生了一起变频器控制板元件损坏的故障。可见在安装变频器的同时,必须为变频器提供一个好的运行环境。

3参数设定

变频器的设定参数多,每个参数均有一定的选择范围,使用中常常遇到因个别参数设置不当,导致变频器不能正常工作的现象。

(1)外加起停按钮及电位器调频无效。变频器出厂时设定为通过键盘面板操作,外部控制无效,端子FWD_CM用短接片短接。选择外部起停及调频控制时,必须将该短接片去掉。出现上面问题,可能是FWD,CM短接片未取掉,操作方式和调频方式参数选择错误所致,应重点对该部分进行检查。

(2)变频器在电机空载时工作正常,但不能带载起动。这种问题常常出现在恒转矩负载。山西铝厂一台FRNl60P7。4EX变频器在试车时电机空试正常、但一带负荷即跳闸,提高了加减速时间后仍无法带载。继续检查转矩提升值,将转矩提升值由“2”改为“7”后,提高了低频时的电压输出。改善了低频时的带载特性,电机带载正常。遇到上述问题时应重点检查加、减速时间设定及转矩提升设定值。

(3)变频器投入运行、电机还未起动就过载跳停。山西铝厂一台7.5kW_6极电机采用变频控制,变频器在投入运行起动时、频繁跳停。经查原设定时将偏置频率设定为2H2、变频器在接到运行指令但未给出调频信号之前、受控电机将一直接收2H2的低频运行指令而无法起动。经测定该电机的堵转电流达到47A,约为电机额定电流3倍,变频器过载保护动作属正常。改偏置频率为0Hz,电机起动正常。

(4)频率已经达到较大值,但电机转速仍不高。一台新投用的变频器频率设置显示已经很大,但电机转速明显较同频率下其它电机低。检查频率增益设定值为150%。由频率设定信号增益定义可知:设定增益为设定模拟频率信号对输出频率的比率,假设设定频率为30Hz,实际输出频率仅为20H2。将设定增益改为100%后,问题得到解决。

(5)频率上升到一定数值,继续向上调节时,频率保持在一定值不断跳跃,转速不能提高。变频器工作时,将自动计算输出转矩,并将输出转矩限制在设定值内。如果驱动转矩设定值偏小,将可能因输出转矩受到限制,使变频器输出频率达不到给定频率。遇到上面的问题,应检查驱动转矩设定值是否偏小,变频器的容量是否偏小,再设法解决。

4故障诊断

变频器拥有较强的故障诊断功能,对变频器内部整流、逆变部分,CPU及通讯与电动机等故障进行保护。变频器在保护跳闸后故障复位前,将一直显示故障代码。根据故障指示代码确定故障原因,可缩小故障查找范围,大大减少故障查找时间。

(1)一台变频器在清扫后启动时,显示“OH2”故障指示跳停,OH2指变频器外部故障。出厂时连接外部故障信号的端子“THR”与“CM”之间用短接片短接,因这台变频器没有加装外保护,THR_CM仍应短接。经检查,由于66THR”与“CM’之间的短接片松动,在清扫时掉下。恢复短接片后变频器运行正常。

(2)变频器一启动就跳停,故障指示为“OCl”、OCl为加速时过电流,怀疑为电机故障,将变频器与电机连接线断开,检查电机绕组匝间短路。更换电机后变频器运行正常。

(3)夏季如果变频器操作室的制冷、通风效果不良,环境温度升高,则经常发生“OHl”、“OH3”过热保护跳停。这时应检查变频器内部的风扇是否损坏,操作室温度是否偏高,应采取措施进行强制冷却,保证变频器安全过夏。

(4)变频器在频率调到15Hz以上时,“LU”欠电压保护动作。“LU”保护信号指整流电压不足。我们从整流部分向变频器电源输入端检查,发现电源输入侧缺相,由于电压表从另外两相取信号,电压表指示正常,没有及时发现变频器输入侧电源缺相。输入端缺相后,由于变频器整流输出电压下降,在低频区、因充电电容的作用还可调频,但在频率调至一定值后,整流电压下降较快、造成变频器“LU”跳闸。

5维护

变频器运行过程中,可以从设备外部目视检查运行状况有无异常,专职点检员可以通过键盘面板转换键查阅变频器的运行参数,如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出转矩、电机转速等,掌握变频器日常运行值的范围,以便及时发现变频器及电机问题。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设专人定期对变频器进行清扫、吹灰,保持变频器内部的清洁及风道的畅通。

(2)保持变频器周围环境清洁、干燥。严禁在变频器附近放置杂物.

七七事变论文范文4

关键词:蒙古族服饰;发展变迁;文化价值

0 引言

蒙古民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中的规模较大的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多元,蒙古服饰以其独有的特点和美学价值广受人们喜爱,随着蒙古族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蒙古族服饰的发展也是变化万千。服饰是研究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是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通过对一个民族服饰的研究,我们能够分析出一个民族的历史延续和文化特征,服饰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是直接识别民族的形象标识,保存好完整的服饰进化记录是对一个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

1 蒙古族服饰的演变

1.1 蒙古族早期服饰特点

早期蒙古草原上生存着很多部落,大风、寒冷的自然环境,游牧狩猎的生活方式决定了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服饰主要以保暖和易于骑射为主。13世纪之前,蒙古族的服饰多是以动物皮毛和毡子为主要材料,服装造型比价简单,因为那时人们制造服饰主要是为了保暖、防身,生存的基本要求使他们对于服饰的审美基本没有任何要求,那时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力较低,服装样式较为单一。

成吉思汗对于蒙古族的发展功不可没,他是建立元朝的领导者,随着各部族的逐步融合,蒙古族逐渐成形,服饰文化也相对统一,北方蒙古民族人们性格粗狂、彪悍,服装也多是以宽松和实用为主,慢慢发展,宽松肥大的长袍样式被人们广为接受,白天作为衣服,晚间可作为铺盖,在骑马时可以保护肚腹部,这种实用性较强的服饰一度成为蒙古族的服装样式代表。蒙古族还有一种高耸的冠帽,在草原上很远的距离也能辨认,是蒙古族根据环境研发出来的一种帽子。这一阶段,由于社会经济状况,服装还是相对单一,样式和颜色不多。

1.2 元朝兴盛时期蒙古服饰的演变

随着元朝的建立,社会经济一度进入到一个繁荣兴盛的阶段,元朝是我国历史上扩张版图最大的朝代,可见成吉思汗带领部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贸易繁荣和生产力的提高变相促进了衣着服饰的演变和发展。这时期的蒙古族服饰呈现出百花齐放、色彩斑斓的特点,甚至一些王公贵族的衣服上镶嵌有珠宝,服装很是华丽。

由于成吉思汗西征,元朝版图的扩张,西域文化传入中土,对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西域的纺织品源源不断地流入蒙古地区,一些优质的皮毛被蒙古人广为使用,一些精细的棉纺织品和丝织品成为了蒙古服装的主要材料。

1.3 明清时期蒙古族服饰的发展变化

元末明初,社会动荡、经济萧条,畜牧业逐渐衰退,蒙古族草原手工业逐渐消失,一些服饰商人转而不做,使得曾红极一时的高等纺织物生产很少,一些纺织品禁止流通,蒙古的服饰样式也逐渐减少和简化。直至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回暖,服饰才开始又有所发展,一些纺织品被重新启用,款式相对丰富起来。明代的宗教对蒙古服饰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一时期,蒙古族服饰和喇嘛服饰有一些关联。

由于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体型彪悍,性格粗狂,清朝一直将其视为存在威胁的部落或组织。因此,在管理上很严格,划分界限并颁布一些禁令,导致部落之间服饰差异很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2 蒙古族服饰的文化价值

蒙古族服饰对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优秀精神有着重要作用。服饰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风俗习惯和文化特征的直接展示。因此,研究蒙古族服饰可以透视蒙古族的发展历史和文化特点,蒙古服饰有着不可忽视的文化价值。

2.1 民族文化的传承

蒙古族由于地域原因及其他原因,早在清代就形成了不同部落,不同服饰风格。不同的服饰风格代表了不同的地域特征,如巴尔虎服饰传统实用、鄂尔多斯服饰高贵典雅、乌珠穆沁服饰华丽夺目,不同的服饰特点呈现出来的外在形式是不同的,研究服饰特点就是研究文化特点的途径,服饰是文化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我国蒙古族历史悠久,服饰文化也是源远流长,一些关于蒙古服饰的图书资料近些年倍受学者关注,作为研究蒙古族文化的资料,为文化传承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2 审美价值的体现

蒙古族服饰以其美丽的外表和文化属性得到了很多学者的青睐,服饰是集中反映人们生活水平与生活方式的载体,对于人们提高审美素养有着重要作用,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研究服饰就可以看出蒙古族人们的审美特点和性格特点,一些服饰的制作是很复杂的,这种工艺研究也是服饰研究的重要内容,工匠的制作手法和装饰手艺也是服饰艺术的一种展现,我们看到的一些蒙古服饰精美绝伦、配饰精致,有些甚至成为很多民俗爱好者收藏的藏品。

3 蒙古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3.1 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组织,建立传承和保护体系

国家和相关部门要重视对蒙古族服饰文化的继承和保护,要出台和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政策,各管理部门要结合蒙古族服饰的发展现状,制定文化保护措施和方案。其次,各地可以建设蒙古文化场馆,将服饰作为主要展览内容,充分发挥展览馆的宣传作用,使人们认识到蒙古服饰研究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3.2 致力于保护文化的基础环境

“原生态”是近些年被热议的词语,我国现在正致力于原生态保护,包括环境、生活方式、民俗、文化等方面,蒙古服饰是蒙古族文化的代表。因此,保护原生环境,使服饰文化有其生长和发展的土壤。蒙古族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是现代服饰风格形成的基础,因此要保护服饰产生的基础环境。

3.3 加强对服饰工艺的保护和传承

蒙古族服饰的美感源于手工匠人精湛的手艺,服饰的美学价值要通过工艺技术运用才能表现出来,传统服饰都是由一些手工艺人制作完成的,这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因此要重视其地位,要加强服饰工艺的保护和传承,鼓励年轻人传承优秀技术,为传统文化的弘扬做些实际的事情,在继承的同时要创新服饰工艺,促进蒙古服饰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

4 结语

蒙古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研究民族文化的重要依据,构建蒙古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机制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七七事变论文范文5

本文作者:刘静安艳玲作者单位:大庆华凯石油化工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对整个专业实验课程进行整合和优化,增加了“三性”实验项目的比重。实验改革重点是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加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整合实验内容,形成理论验证、操作训练、综合训练渐进式、层次化的实验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未来学习者社会的和情绪的能力与技能的发展,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以及在复杂系统中寻求某种途径的能力,去探求、判断、组织和创造性地运用有关信息的能力将变得更加重要,因此在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等环节突出了“案例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强调面向工程实际,借助“案例式教学”较强的综合性和启发性、明确的目的性以及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终身学习的习惯、人际交往技巧和协作精神以及创新精神。课程设计是高等工程教育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一项综合性、创造性、设计性的大型作业。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时间(潮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4周。通过课程设计之后,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了数学建模的思路,提高了计算机编程能力和运用软件仿真能力,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设计综合素质。

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创新手段

以“电力系统分析”的教学为例,该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在整个电气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对后续专业课程的进一步学习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立了专业实践教学的跟踪管理机制。对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成绩评定方法进行改革,制定多元化的综合考试方法,主要采取平时跟踪考核(占20%)、实习日记(20%)、实践课程报告(占40%)和综合答辩(占20%)来评定学生成绩。以学生应该具备和接受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来构建课程体系。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而言,培养范围不仅要有一级学科“电气工程”的特色,应具备“强、弱电”的知识结构,而且也应当具备较广的人文、社会等方面的知识,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改善教学效果,在实践环节中引入了基于PSCAD的仿真实验平台,作为理论教学模块与动态模拟实验模块的中间过渡环节,有效地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优化课程结构和学生毕业考试体制,建立完善的系统。理论学习、实训操作的完成质量,作为学生推荐就业的依据,建立健全和改革学生毕业考核制度,也是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增加潮流计算仿真计算环节,将学员从复杂的公式和繁重的计算中解脱出来,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各种潮流计算方法,理解其优缺点,还可以通过修改模型参数,直观再现系统潮流过负荷、电压越线等状态,提高学员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际条件难以满足、系统的安全运行也不允许的大型实验,也可通过软件仿真来完成。通过设置具有综合意义的、前后有机联系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于实验课上集中练习、研讨,充分利用动模实验室主机联网功能,将多个此实验平机构成一个可变的多机环型电力网络,进行各种潮流分析实验,实现电力系统的检测、控制、监视、保护、调度的自动化等模拟仿真,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电力系统相关理论课程的理解,拓宽专业知识。

七七事变论文范文6

1.1短路阻抗直流输电中阀的换相过程实际上就是两相短路,为了将换向过程中的电流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换流变压器的短路阻抗要大于一般变压器。短路阻抗过大,会使换流变压器二次侧故障时短路电流较一般变压器小,因此保护配置与整定要在这方面予以考虑。

1.2直流偏磁当直流系统在使用大地回线的情况下,在一些运行工况下会有直流电流流入大地,如双极不平衡运行,单极大地回线方式等,使地电位发生变化,造成直流电流流入变压器原边绕组,使换流变压器发生直流偏磁,工作点偏移。如果此直流电流过大,会导致换流变压器铁心饱和,同时损耗和温升也将增加。因此,要配置相应的保护防止这种情况下对换流变压器造成的损坏。

1.3谐波由于换流器的非线性,在交流和直流系统中将出现谐波电压和电流。对于换流变压器,主要会流过特征谐波电流,即p*n+1次谐波电流(p为脉波数,n为任意正整数)。在运行中,谐波电流会使换流变压器损耗和温升增加,产生局部过热,发出高频噪声,还会使交流电网中的发电机和电容器过热,对通讯设备产生干扰。这些谐波电流应加以考虑,以免对保护装置造成影响。

1.4调压分接头为了使直流系统运行在最优的工况,减少交流系统电压扰动对直流系统的影响,换流变压器都具有较大范围的利用分接头调整电压的功能。例如:三峡到常州工程三峡侧换流变压器档位范围+25/-5,每档调节范围1.25%。因此保护设计时要考虑分接头调整带来的影响,如正常运行时变比的变化等。

1.5直流系统的特殊运行工况由于直流控制系统的特殊调节作用,使换流变压器遇到的运行工况以及故障情况不同于普通变压器。这些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5.1直流系统的故障相当于换流变压器的区外故障,一般短路电流都不会太大。对于整流侧,穿越换流变的电流会增大,但由于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快速作用,很快会减小。对于逆变侧,直流系统的故障会造成直流电流无法传变至交流侧,反而会使穿越电流减小。

1.5.2对于换流变压器保护来说,直流系统造成的最严酷的区外故障为整流侧的阀短路故障,相当于换流变出口的两相或三相短路故障。但由于直流保护的干预,实际只会出现半个周波的两相短路。对于逆变侧,由于触发角很大,阀短路时流过换流变压器的电流较整流侧小很多。

1.5.3换流变压器发生区内故障时,直流系统一般不会提供短路电流。这是由直流控制系统的作用造成的。在整流侧,功率由交流侧转换至直流侧,换流变压器的故障只会造成这种转换的停止,而不会使功率反向,因此直流侧不会提供短路电流;在逆变侧,当故障轻微换相可以正常进行时,由于直流系统的定电流控制特性,直流侧不会提供额外的短路电流。如果故障严重,必然造成换相无法进行(交流电压降低),直流侧更不会提供短路电流。

1.5.4由于直流控制系统快速的调节作用,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快速的将功率传输由一个方向反至另一个方向,对于换流变压器来说,就会出现快速的潮流反向。

1.5.5换流变压器保护区内发生接地故障时,实际造成了阀的短路。由于阀的单向导电性,故障电流半周电流大,半周电流小,导致差电流中含有较大的二次谐波。

1.5.6对于逆变侧的换流变压器的区内故障,往往会导致换相失败的发生,从而在穿越电流电流中产生很大的谐波,但差电流(即提供给故障点的电流)仍主要为工频分量。

1.5.7由于换流变压器的特殊运行方式以及较大的漏抗(作为换相电抗),二次侧故障一般不会造成各侧TA的饱和,即使饱和造成保护的“误动作”也是正确的(换流变的区外即阀的区内故障,都会造成直流的停运)。但对于一个半开关的接线方式,交流系统区外故障时高压侧TA存在饱和的可能。。这种情况下的误动作是不可接受的,必须防止。

1.5.8在阀未解锁前,当阀侧交流连线存在接地故障时,并不产生接地电流,也不会对变压器造成损害。但如此时不发现故障,阀一解锁后,就会造成阀的短路。因此要设置保护检测这种情况下的接地故障。

2换流变压器的保护措施

2.1保护的配置原则为了保证既可靠又安全,在既简单又经济的情况下,可以这样配置换流变压器保护:每台换流变压器保护装设两台保护装置,每台保护装置的电源、输入独立,每台装置的输出都可以到达断路器的两个跳闸线圈以及直流控制的两个系统。每台装置采取措施防止自身误动作,而靠两装置的或出口防止故障情况下的拒动作。

2.2保护的配置及原理为了避免换流站特有的谐波对保护的影响,保护装置应从硬件和软件上采取措施,使保护只针对工频分量。

主保护包括稳态比率差动、差动速断、工频变化量比率差动、零序比率差动、过激磁保护。后备保护包括过流、零序过流、过电压、零序过压、饱和保护。

2.2.1稳态比率差动保护由于变比和联接组的不同,电力变压器在运行时,各侧电流大小及相位也不同。在构成继电器前必须消除这些影响。换流变压器的TA一般装在各侧绕组上,因此原、副边绕组电流相位相同,因此只需要对变比的影响进行补偿。以下的叙述的前提均为已消除了变压器各侧幅值和相位的差异。

稳态比例差动保护用来区分感受到的差流是由于内部故障还是不平衡输出(特别是外部故障时)引起。装置采用初始带制动的变斜率比率制动特性,稳态比率差动元件由低值比率差动(灵敏)和高值比率差动(不灵敏)两个元件构成。为了保证区内故障的快速切除,只有低值比率差动元件(灵敏)设有TA饱和判据,高值比率差动元件(不灵敏)不设TA饱和判据。

对于换流变压器分接头调整造成的差动电流不平衡,可用三种方法来解决:一是通过整定值躲开;二是利用浮动门槛自适应调整;三是利用分接头位置来调整。方法一、二简单实用,三实现起来复杂。

2.2.2工频变化量比率差动保护装置中依次按相判别,当满足一定条件时,工频变化量比率差动动作。工频变化量比率差动保护经过涌流判别元件、过激磁闭锁元件闭锁后出口。

由于工频变化量比率差动的制动系数可取较高的数值,其本身的特性抗区外故障时TA的暂态和稳态饱和能力较强。工频变化量比率差动元件提高了装置在变压器正常运行时内部发生轻微匝间故障的灵敏度。且工频变化量比率差动保护不会受换流变压器分接头调整造成的差动电流不平衡的影响。

2.2.3后备保护后备保护包括过流、零序过流、过电压、零序过压、饱和保护。

3小结

分析换流变压器与交流系统的主变压器比较所具有特点,阐述了这些特点以及直流输电的各种特殊运行工况对换流变压器保护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