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图答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猜图答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猜图答案范文1

1走马观花

2心心相惜

3杯水车薪

4哭笑不得

5美中不足

6HappyNewYear

2.草木皆兵

3.画蛇添足

4.朝三暮四

5.开门见山

6.鸡同鸭讲

7.衣食父母

8.鱼目混珠

1喜上眉梢

2妖魔鬼怪

3余音绕梁

4盲人摸象

5鸡飞蛋打

6心照不宣

7人走茶凉

8刀光剑影

9七嘴八舌

1风雨同路

2四马分肥

3头头是道

4病入膏肓

5面如死灰

6霜雪交错

7目瞪口呆

8衣衫不整

9一气呵成

10珠沉沧海

11鸡飞狗跳

12蛇鼠一窝

13口不对心

14过时不候

15珠光宝气

1、笑口常开;

2、不舞之鹤;

3、怒火中烧;

4、泪流满面

5、心无旁骛;

6、默默无闻;

7、欲哭无泪;

8、牛头马面;

9、鼠目寸光;

10、花前月下;

11、十全十美;

12、呼之欲出

13、得心应手;

14、五光十色;

15、心心相印;

16、男女老少;

17、一见倾心;

18、手舞足蹈;

猜图答案范文2

90年代末以来城市化的提速,既反映了工业高度化后城市化与工业化相匹配的客观要求,更主要表现为政府主导的城市规模的外延扩张。到1998年,东部发达地区的Z省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工业化水平超过60%,35个设市城市以占全省0.5%的土地创造了80.4%的国民生产总值,但城市化水平仅为33.5%。从1999年开始,Z省经济发生从小规模的乡镇企业、小城镇和专业市场向产业升级、企业集中于园区及城市迅速扩展的重大转型。

这一轮城市化突显两个重要特征:

政府主导。为了推进城市化,地方政府一方面不断修订城市规划,从1998年至今,S县和Y市分别作了3次城市规划修编,将城市规划面积分别扩大了30~40平方公里。另一方面就是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中扮演主要角色,包括兴建市政设施、交通、水利、广场、办公大楼等。S县为建设新城投入了140~150亿元,每年建设资金达60亿元左右。J市政府自2000年以来在城市建设方面总投资为233亿元,每年建设资金达58亿元。Y市政府1997~2003年投入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资金达近50亿元, 仅2003年就达18亿元之多。

外延扩张。Z省规划部门统计,2004年,全省33 个县级市以上的城市在建面积为1509平方公里。2000年至2004年五年间,城市面积扩张平均每年达126.4平方公里,是前五年的3.4倍。具体表现为:一是征新地。Y市于1988年建市时只有11.05平方公里,到2000年城市面积拓展为27平方公里,2002年为38平方公里,2003年为45平方公里,2004年遇到宏观调控,为50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向外扩张5平方公里。二是划新区。2001年,J市撤县建区,全市面积由原来的293平方公里猛增到2045平方公里。三是建新城。2000年S县从老城区搬出,在原先仅占地1500亩的开发区上建新城。2004年已达23平方公里,配备面积达38平方公里,城市规划控制面积已达100平方公里,县城面积年均增长17.7%。

城市扩张的财政效应

地方政府对城市扩张的热衷,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它可以使地方政府财政税收最大化。从调查反映的情况来看,发达地区政府财政的基本格局是:预算内靠城市扩张带来的产业税收效应,预算外靠土地出让收入。城市扩张主要依托于与土地紧密相关的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发达地区的政府财政就是一个“土地财政”。

由城市扩张带来的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发展,成为地方财政预算内的支柱性收入。在S县,2001~2003年,由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创造的税收(含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为16155万元、20054万元和26875万元, 是地方税收中增幅最大的两大产业,2002年分别比上年增长92%和25.7%;2003年分别比上年增长13.9%和51.6%。

土地出让金数额巨大,成为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外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外收入一般由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土地出让金三部分构成。相比之下,土地出让收入的地位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2003年S 县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为19.2亿元,占预算外收入的69.3%;J市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为20亿元,占预算外收入的58%;Y市的土地出让收入15亿元,占预算外收入的60%。

与土地相关的收费成为地方政府各部门改善福利的重要途径。这些部门收费大体分三类。一是土地部门的收费,如耕地开垦费、管理费、业务费、登报费、房屋拆迁费、折抵指标费、收回国有土地补偿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二是财政部门的收费,如土地使用费、土地租金。三是其他部门收费,如农业、房产、水利、交通、邮电、文物、人防、林业等部门,它们收取土地从征用到出让过程中与之搭得上边的相关费用。这些收费十分庞杂,透明度低,难以查清,但数额不菲,仅2003年S县土地部门的收费总量就达2.1亿元。

猜图答案范文3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一个整体”“平均分”的意义,初步了解“比1大的分数”,能从多种角度理解分数。

2. 在观察、思考、迁移、拓展等数学活动中,借助几何直观和生活事例,培养合情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形结合、变中不变的数学思想方法。

3. 增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唤醒经验

思考:看到课题“分数的再认识”,有什么想法吗?(突出对“再认识”的思考:已认识什么?再认识什么)

【设计意图】“分数的再认识”一课是学生在三年级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后对分数意义的再一次深入认识。要突出“再认识”,首先就要先明确“已认识了什么”。

二、多元建构

(一)认识“一个整体”

谈话(出示8个苹果):如果把它们装在一个袋子中,叫做1袋苹果;如果把它们放在一个盘子里,叫1盘苹果;如果把它们装在一个篮子中,叫1篮苹果。数学上常用一个“圆”把它们圈起来,表示它们是“一个整体”。(板书)

对比:同样是这个人,怎么所占的分数会不一样?

拓展: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二)平分100万的遗产

事例:老人的100万遗产要分给4个子女,怎么分公平?(平均分成4份,各取1份)

冲突:是这样分吗?(出示:把支票4等分的图片)使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这样分的话,支票就作废了)

思考:怎样平均分?(先把支票换成等价的人民币再平均分)

(三)还能平均分吗

出示:马小跳的图片。

冲突:还能往下平均分吗?引发学生产生第2次的认知冲突――一个人怎么能再往下分呢?

【设计意图】通过“平分100万的遗产”和“往下分马小跳”,以通俗的事例,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交流中,逐渐地让学生明白其中的事理,感悟其中的分法――“先换再分”和“想象地分”,从而较好地突破已有数学认知经验所形成的局限性。

(四)分数的“接龙”

活动1:数轴上的分数接龙。

观察:这一小段用分数几分之几表示?

拓展:再多1份呢?可以是多少份?

活动2:面积模型中的分数接龙。(图1)

【设计意图】教学中,借助鲜活的生活事例及几何直观,让学生感受从“不平均分”到“平均分”,从“实际地分”到“想象地分”,从“1以内的分数”到“1以外的分数”等,立足于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把多元的素材融为一体,合力从抽象的角度、度量的意义、除法的意义等方面建构起学生关于分数的数学认知结构。在冲突中变通、在类比中强化、在思考中深入,从而在“学会”中进一步达成“会学”。

三、应用拓展

感悟:在单位“1”的数量不确定的情况下,谁取出的多并不能确定。

猜想:要猜中“终极密码”的答案,最多猜几次就行?

课前,让学生进行热身游戏――猜“终极密码”,即先在纸上写在一个自然数(1~100之间),让学生猜一猜写的是几?根据学生猜测的答案,给出正确答案的范围,再继续猜,直到猜中为止。活动中,把学生每次猜的数字都板书在黑板上,并统计出到猜中时的次数。如,猜第一个数“37”共用了11次,猜第二个数“82”共用了8次。这时,回首课前的活动,让学生展开思考:“要猜中终级密码,最多猜几次呢?”让学生展开猜想:11次、20次、99次等。

验证:借助面积模型的不断二等分,体会最多8次的道理。

第一个数先猜是不是50(对半),这时就把1~100分成了两个“阵营”,要么答案在1~50之间,要么答案在50~100之间,两种情况必居其一,最多剩50种不同情况;接着再对半猜,如果答案在1~50之间,就猜是不是25,这时就又把1~50分成了两个“阵营”,要么答案在1~25之间,要么答案在25~50之间,两种情况必居其一,最多剩25种情况;再对半地猜,最多剩13种情况……以此类推。这时借助正方形的面积模型(图2),以“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方法模型。

【设计意图】教学中,安排了2个层次的应用对比。从“不同分数的取”到“相同分数的取”,丰富学生关于“分数”的认知。刚开始是不同分数的取球,因为对应箱子也有大有小,拓宽学生表达的空间,在交流中增进学生数学理性思维的培养;接着便是不同对象的同一分数的捐款,学生便直通知识内核“不一定”,并说明理由。最后,在再认识“终极密码”数学游戏中,从“不确定次数”到“可确定次数”,把“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回顾升华

回顾:这节课,我们关于“分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感悟:你觉得“分数”怎么样?

猜图答案范文4

课题:LESSONTHIRTY-TWO

重点:句子Isheateacher?No,heisn’t.

词汇tallfifteen

难点:发音、理解Who’sthatyoungman?

过程:

一、复习/热身

1.Sayarhyme[配套第19课录音]

Howoldishe?

Howoldisshe?

Heisthirteen.

Sheisthree.

Comehere,please.

Havesometea.

Sitdown,please.

Talkwithme.

2.复习第31课课文对话

看图问答:根据主题图内容随意进行问答练习

课文对话表演:找几组学生在班上表演

3.游戏:猜一猜

操作:手拿一张班内男学生的照片,画面向教师,学生用英文对照片进行提问,通过教师的答案,学生猜出照片上的人物到底是谁。

二、介绍新语言项目与教学方法

1.情景展示[出示主题图]

学生根据画面中呈现的内容进行提问,可能会涉及到以下问题:Howmanyboys?Whoarethey?Who’stheboy?Howoldishe?Isheastudent?

教师这时在Who’stheboy?的基础上稍加引导Who’stheyoungman?,并让学生回答

B.能力稍强一些的学生对画面内容做归纳描述

2.接触新词汇

A.教师出示ZhouMin的图片,提问学生:Who’sthegirl?Issheateacher?得到答案后,对全班学生说:She’sastudent.Butsheistall.用手势表示tall,接着说:Lookatthisyoungman.Ishetall?Heisastudent,too.He’stall.示范两遍tall,并带读,小组读与个人读相结合。

B.教师做神秘状问学生:Heistall.Guess!Howoldishe?学生猜男孩的年龄。猜过几轮后,教师告诉学生:He’smiddleschoolstudent.Ithinkhe’sfifteen.带读词汇fifteen,并将所学的数字简单复习一遍。请学生寻找记忆数字13以后的窍门,帮助学生掌握更多词汇。

3.听课文对话录音一遍,回答问题[配套录音]

Q:Who’sthatyoungman?

A:He’sMike.

4.听录音重复课文对话内容[配套录音]

教师带读Who’sthatyoungman?

两人一组问答Who’sthatyoungman?He’sMike.

Isheastudent?No,heisn’t.

5.再次听课文录音一遍,加深印象

6.打开书,自读课文一遍,加强认读能力的训练

全班学生一齐读课文一遍

分角色读课文:教师担任G的角色,全班学生担任J的角色

全班学生担任G的角色,教师担任J的角色

三、新知识操练与操练方法

1.Pairwork:教师让两名自愿表演者到讲台前做课文会话表演

2.看图学词

A.教师出示图片driver,示范该词发音,特别是元音字母I在单词中发本身音,一定要把音发到位,另外,字母v在发音时又轻轻咬唇的动作,也要适当强调口形。全班读与个别学生读相结合。

B.用同样的方法示范单词worker、farmer、policeman。这里需要教师提示学生的是,字母组合or在单词worker中的发音,元音字母o在单词policeman中的发音。在学生学说policeman的同时,还可以告诉学生policewoman一词。

齐读四个词汇一遍

D.Guessinggame

教师把四幅图片打乱顺序后,正面朝向学生随意抽出一张。

教师指着这张图片问学生:Isheateacher?(板书句子)学生回答:Yes,heis./No,heisn’t.(板书答案)

用同样的方法对其他三幅图片进行问答。

Pairwork: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小图做猜谜游戏。然后教师找几组学生到讲台前用教师的图片做游戏。

E.Actiongame

请一位学生到讲台前来,悄悄地对他耳语policeman,并示意让他做个动作表示该词。

其他学生根据看到的动作猜:Isheateacher?做动作的学生给与肯定或否定回答:Yes,heis./No,heisn’t.

其余的三个词汇练习方法以此类推。

3.兴趣活动:将全班学生按5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用手绢蒙住小组其中一个成员的眼睛,其它四人各扮演一种职业,然后站成一排做自我介绍,如I’madoctor.I’mafarmer.被蒙住眼睛的学生努力记住每个人的声音和职业,待他们都介绍完以后,摘下手绢,以提问题的方式猜猜他们都是什么职业。当他指一个人猜测时,该学生必须根据他刚才的介绍的职业实事求是地回答。被猜对的学生将蒙上眼睛继续游戏。

四、练一练

听音连线[配套课堂练习册]

五、作业:朗读并抄写本课课堂练习中的单词和句子

六、板书设计:

LESSONTHIRTY_TWO

Isheateacher?

Yes,heis.

No,heisn’t.

猜图答案范文5

一年级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所以在学习中,学生一不小心就容易走神。而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兴奋度,延续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我们可以设计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像“磁铁”一般吸住学生的心,让他们一直保持高强度的注意。

在“数一数”的教学中,因为很多学生早就具备了按顺序数数的能力,所以学生会因为学习内容的单调而产生厌倦感。这时候,我就设计了一个游戏,重新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强化认知。游戏的名称叫作“网小鱼”,每次十二名学生参与,由两名学生手拉手组成一张“网”,其余学生排成队从“网”下钻过去,开始钻之后,所有学生一起数钻过去的学生人数“一、二、三、四……”,直到做“网”的两名学生放网捕鱼,网住一名学生为止。这样反复进行几次,换不同的学生参与,被“网住”的“小鱼”也越来越多,游戏结束后,再要求学生数一数被网住的男生和女生各有几名,学生又兴趣盎然地数了起来。

这个游戏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神奇的是,原本学生已经厌倦了这样的数数,但是在游戏中,全体学生都热情高涨地参与进来。游戏将原本静态地数变成了动中数,把原本的个人数变成全体数,学生边玩边学,注意力自然又回到知识本身上来。

二、用游戏加强学生间互动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于接受和模仿,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从小开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鉴于一年级的孩子交流能力较差,游戏就成了一种很好的切入方式,学生在游戏中的交流会更自然,合作也会更紧密。

例如 :“认位置”的教学,我设计了一个“你来比画我来猜”的游戏,游戏的道具为喜羊羊、沸羊羊和懒羊羊的图片,我邀请一个小组的学生上台将这三张图片按他们的意愿从左到右排列好并隐藏,然后请该小组的成员用“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谁不在最左边”“谁不在中间”和“谁不在谁的右边”等语言来限定三只小羊的位置,让其他学生来猜。猜完之后再揭晓答案,验证个人心中的想法。这样的游戏立刻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上台的小组会交流怎样来排列位置,以及给怎样的暗示最合适,台下的学生更是议论纷纷,主动将自己的想法与身旁的学生交流,遇到想法不一样的时候看,学生自己主动开展辩论,直至问题的解决。

这样的交流是我们愿意在课堂上看到的,在游戏的“指挥”下,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起来了,自然而然地形成自己的判断,然后主动地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交流的过程不但帮助学生找到了答案,还在交流中可以比较学生不同的思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增强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用游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的游戏正是抓住了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问题中去,从而驱使学生一直地参与课堂,挖掘课堂学习中的细节,直至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学中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总是置身于存疑和解疑的过程中,那么学生的课堂学习一定是高效的,理解也必将是深入的。

例如:“分与合”的教学,我通过这样的游戏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魔盒,跟大家一起做一个心灵感应的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老师在这个魔盒中放了一些彩色的珠子,被邀请来体验魔盒的学生可以任意抓一些藏在手中,然后让老师来猜一猜你抓了几个珠子的。

(生1上台操作后,盒子中还剩下5个珠子,3红2黄)

师:谁想来猜一猜他手中有几个珠子?

生2:我猜有四个。

生3:我猜有八个。

师:我也来猜一猜,我猜他手上有5个珠子,我还能觉察到这5个珠子有两个红色的,三个黄色的。来揭晓答案吧。

(现场验证,跟老师的猜测一模一样,不少学生啧啧称奇。再进行一次游戏,结果依旧)

师:怎么样,老师神奇吧,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生:想。

师:我请大家同桌之间先来讨论一下,猜一猜是怎么回事。

……

这是一个平常的障眼法,盒子中的珠子是教师预先准备好的,所以只要看一眼剩下来的珠子就可以推算出学生手中珠子的情况。但是在游戏的伪装下,学生被这样的神奇吸引了,勾起了深入探究的欲望。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交流很快发现了其中的奥秘,从而建立了数的分与合的学习基础。

猜图答案范文6

[关键词]阅读理解;技巧;细节;苏州中考

[中图分类号]G42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3-0011-03

“阅读理解”是中考英语能力测试的重点项目之一,在英语中考总分中占30分,是所占分数最多的一项。它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能力,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材料的评估能力等,是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如何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尤其是掌握阅读理解的应试技术,就成为学生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考试情况分析

(一)近三年苏州中考阅读理解题材和体裁的分析

近三年苏州中考阅读理解所选的阅读材料题材广泛、新颖,贴近生活,有叙事、广告、新闻报道、科普、文化礼仪习惯等,趣味性强,又不乏教育意义;体裁多样化,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以及应用文等各种文体。

它要求考生阅读理解准确度高、阅读速度快。大致来讲,考查内容包括:材料中的主题,材料中的细节或情节,材料中个别词或句子的猜意,材料中的结论,材料中的寓意等。

(二)近三年苏州中考阅读理解题型的分析

近三年中考的英语阅读理解题型还是着重考查四大题型:细节题、主旨题、猜词义和推断题。其中以细节题为主,占64%;其次是推断题的题量也在增加;此外主旨题和猜词义各考查1~2题。可见细节题和推断题依然是考生应该把握的重点。

因此,在平常的练习中不能只是盲目地为了做题而做题,要有意识地加强阅读技巧的训练(特别是细节查找和推理判断技巧),那么在考试中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二、明确解题步骤

1.快速浏览,掌握通篇文章。如果时间紧,至少要快速通读全文,尤其是首尾两段,再把标题和内容结合起来,这样全文的大意便一目了然了。

2.细读题目,弄清考查要点。细读文章题目的目的在于审视题目是针对什么提出的,做到有的放矢;尤其是长文章,带着问题去看文章更能加深对要点的理解。

3.细读文章,掌握文章的细节。细读文章时,可把有关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起因(即5个W:who,what,when,where,why)标记出来,并圈定各题答案的范围,为正确解题打下基础。

4.仔细斟酌,选定题目答案。对那些表层理解的题目可以断然选定;对那些深层理解的题目,应再查阅原文,对文章和选项中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思考其确切意思,找出依据,确定正确的答案,切忌望文生义。

三、掌握阅读技巧

为了做好阅读理解题,我们还应该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根据阅读理解文章的性质不同,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和策略。提高阅读能力所常用的阅读技巧主要有扫读、细读、略读等。

1.扫读是一种快速阅读方法,主要在于对文章信息的精确定位,锁定重要信息。以2013年中考阅读理解第27题为例:27.The idea for making the first teddy bear came from. A. a movie B . a magazine story C. a TV advertisement D.a newspaper cartoon 运用我们的扫读方法,我们可以将这一题目精确定位到文中的第一句话According to one story the idea for making the first teddy bear came from a newspaper cartoon drawn in 1904.不难得出答案是 D。

2.略读也是一种快速阅读,目的是读取文章的主旨大意。与扫读不同的是,略读是跳跃式的,略掉一些东西不读,取出短文中的关键性东西。以2011年第40题为例:According to the article, the writer would like the kids . A. to be polite to adults B. to be in better health C. to have good mannered D. to do well in exams 这是一道有关文章的主旨题,第一段中的关键句:“when you..., please turn your head away from others and cover your mouth.... Afterwards, you should say, ‘Excuse me.’”第三段中的相应句子:“One important thing ..., they should wash their hands as soon as possible.”第四段中的相应句子:“... when you sneeze, evil spirits jump into your.... If you don’t cover your mouth, the spirits will ...”通过快速略读和找读,而不是大段文章的精读,我们就能轻松找到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故答案选C。

3.细读是完全阅读,目的包括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用以阐述中心思想的事实及细节,对作者的暗示或隐含思想进行判断、推理、引申,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以2012年第31题为例:31. When a man asked them to kill a python, the Snake Catchers. A. made some boots from the sin B. were very happy C. gave him some old boots D. did not agree 在该题中出现了文章的细节信息“kill the python”,我们很容易在原文第四段找到:“One man asked us to kill a python, so he ..., we refused...”接着对照原文和题目,题目中的 “the Snake Catchers”指代的就是原文中的 ‘we’,而D选项 “we did not agree”与 “we refused”为同义替换,故本题答案为D。

四、提高解题技巧

在掌握阅读理解的解题步骤和阅读技巧后,不可忽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题技巧。下面就以2012年苏州英语中考阅读理解A篇为例,对各题型的解题技巧进行解析。

该文体裁为议论文,题型分布较均衡,四个题目分别考查猜词义、主旨题、细节题及推断题这四大题型;文章主旨通过“freshman fifteen”这一新颖的热词阐述了大学生不健康饮食而增重的问题,从而引入合理规避增重的建议。

1.“细节题”解题方法

“细节题”解题方法的核心原则便是找到问题中的关键词句,根据关键词句回到原文中找对应词句(对应词句及所在的段落可能包含解题信息);再将四个选项与此内容对照后,就能找出正确答案。

以2012年苏州英语中考第28题“Which of these mistakes students make choosing food is not mentioned in the reading” 为例,该问题中关键词为“these mistakes students make choosing food ”。所以很明显,解题时在材料的第二段进行查找。“choose unhealthy food”,“visit the kitchen many times while studying”,“Late at night,some students get harmful fast food”都能在原文中找到,故“not mentioned”的选项为“D”。

2.“主旨题”解题方法

“主旨题”解题方法是要特别注意主题句和文章的逻辑结构:一方面要找出主题句(用来表达文章或段落的中心思想的),通常在文章的段首或篇首、段末或篇末等处出现,阅读时要特别注意;另一方面要抓住文章逻辑结构,中考阅读中以“总-分-总”结构类型题居多。所以可以重读文章首、尾两段以及每段首句,从而把握文章结构和主旨理解。

以2012年苏州英语中考第27题“The main idea of this reading is to...” 为例,通过材料阅读,文章的最后一段为主旨段落,很容易就能总结出文章的主题为“help new university students not to gain fifteen pounds”,故选“C”。

3.“猜词义”解题方法

“猜词义”解题方法最重要的是尽可能地利用上下文中我们所熟悉的词或短语来猜测我们不熟悉的词的词义。方法包括根据定义或解释猜测词义、根据上下文已知部分进行逻辑推理词义、利用同义词或近义词关系推测词义等。

以2012年苏州英语中考第26题“The‘freshman fifteen’ is...” 为例,文章中第一段“‘Fifteen’refers to fifteen pounds—the fifteen pounds added to a student’s weight in his or her first year.”这句话就是对“freshman fifteen”的定义解释。这样很简单地就能选出“B”为正确答案。

4.“推断题”解题方法

“推断题”解题方法是透过文章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归纳,理清上下文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或对整篇文章进行深层理解后以及明确作者的意图、态度等后加以推理获得正确答案。做此类题型必须在通篇理解文章的基础上,以文章提供的事实为依据,切不可凭空想象,主观臆断。

以2012年苏州英语中考第29题“Which of these ideas would the writer of the reading probably agree with”为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通过阐述大学生不健康饮食而增重问题,建议大学生合理规避增重。从作者的意图出发,就可以找到正确答案“A. You’d better not eat unhealthy food.”。

总而言之,在掌握阅读理解解题步骤、阅读技巧和解题技巧后,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夯实基础,善于总结,加之以勤读熟练,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英语阅读理解就不应该也不会再是我们获得英语中考高分的“拦路虎”。

参考文献: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