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阅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典文章阅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典文章阅读

经典文章阅读范文1

关键词: 经典美文阅读 阅读意义 教学方式

经典美文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是人类智慧与精神的凝聚。在语文教学中,经典美文的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经典美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对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极大的益处,还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磨炼学生的意志。但是,我国语文教学在阅读方面的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在经典美文阅读教学中,老师缺乏正确的指导,学生失去阅读兴趣,这就导致经典美文阅读根本没有在教学中有效展开。如何才能让经典美文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到实处,让学生受益呢?笔者对经典美文的有效教学进行了尝试和探讨,总结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学生在经典美文阅读教学中得到了更多的锻炼,获取了更多知识。鉴于此,本文就经典美文阅读指导教学方式作了探讨:一要创造阅读环境;二要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美文的兴趣;三要传授阅读方法,加强实践演练。

一、经典美文阅读的意义

1.丰富阅读内容。

经典美文是历代伟大的文学家们的智慧结晶,是他们心血的凝聚,也是人类文明中最宝贵的财富,更是几千年历史世界历史长河中沉淀的艺术瑰宝。经典美文带给我们的是没有终结的思考,只有思考中的豁然开朗,并且这些启迪让我们受用一生。学生通过阅读经典美文,可以全面了解这些艺术瑰宝,受到这几千年来沉淀的智慧洗礼,增长见识,获取信息,发展思维,加深对事物的思考,树立价值观。

2.巩固语文学习成果。

目前,小学教材里经典美文较少,远远无法满足新课标所提出的阅读要求,因此学生必须学会制订课外阅读计划,不断接触各式各样的课外读物,做好阅读练习。这些读物中,经典美文至少每学期要阅读20余篇,这样才能巩固课堂上的经典美文阅读训练。

3.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阅读积累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加强经典美文的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学生通过大量的经典美文阅读,奠定良好的阅读基础,有效培养语感。通过经典美文的阅读可以有效熟悉文字的应用和语言的规律,把握各种手法的应用,提高协作能力。“把名家的作品模仿到极致之后产生的东西,就是属于自己的作品”。阅读经典美文能提高文学能力,写出用词准确、手法运用恰到好处的优秀作品。加强经典美文阅读,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经典美文能传递真、善、美的东西,比如炽热深沉的爱情、血浓于水的亲情、至死不渝的忠诚、坚定不移的爱国情怀等,表现丰富的情感内涵。学生对这些经典美文的阅读,能使心灵受到感染,激感,找到正确的价值取向。品味经典美文的艺术形象,能够发展学生的形象性思维,提高审美感受力。经典美文阅读除了可以传授知识外,也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经典美文阅读的有效教学方式

1.营造阅读环境。

在经典美文阅读教学中,课堂上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是非常少的,需要学生在课外加强阅读训练。这就要求学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只有学生都处在阅读氛围中,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创造良好的环境,首先要让学生有书可读,学校应该加强图书馆建设,让学生都能在图书馆方便借到自己想要阅读的经典美文;接着开辟一片专供阅读的场所,让学生聚集在一起,在同样的环境下阅读。

2.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美文的兴趣。

小学生还处于人生的起步成长期,他们的思想才刚刚成形,处于很不成熟的阶段,所以在经典美文的选择上并不是很理性,一般都喜欢故事性较强的课外读物,这种读物与经典美文的阅读的效果不能相提并论。老师应该找到对策,采取措施吸引学生阅读经典美文。据研究,学生处于感性时期,影视对他们的吸引力特别大,如果把那些拍成电影的经典美文拿出来让他们观赏,那么在后面的经典美文学习中,他们的兴趣就会提高。

3.教给阅读方法,加强阅读训练。

阅读一定要掌握方法、阅读节奏,某些学生不喜欢阅读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不会阅读。教师一定要先对阅读方式进行教学。首先,老师要让学生熟悉经典美文的一些关联信息,如经典美文的作者、文章写作的背景、文章的主要故事线索、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给学生讲解清楚,让学生对文章有大概了解,熟悉文章内容。其次,老师对文章先进行示范阅读,让学生把握好感情语气,并注意重要感情的部分、语气需要注意的地方及那些地方的阅读技巧,为接下来的阅读做好准备。最后,对学生的阅读实践进行考核,让学生进行朗读,并对阅读的质量进行分组评比,阅读质量差的可以进行惩罚,罚摘抄阅读文章,因为摘抄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熟悉程度,也是增强阅读实践的一种有效方式。

总之,经典美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深远的意义,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能起到极大的积极作用。阅读经典美文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学习效果;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在经典美文阅读中,得到更多锻炼,获取更多知识。语文老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拓经典美文课外阅读的内容,寻找更有效更能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快乐阅读,增强阅读效果,获得丰富的精神食粮,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高峰东.浅谈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J].中学语文,2009.10.

[2]段克己.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J].河北教育,2008.9.

[3]温卡华.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J].山西教育,2007.11.

[4]宋玉华.文学鉴赏能力探微[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5.

经典文章阅读范文2

>> 幼儿国学经典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国学经典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文经典阅读教学研究 浅谈国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完美体现 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古代经典文本阅读教学初探 初中语文经典阅读教学的尝试 小学经典名著阅读教学之探究 国学经典与语文教学 让国学经典融入语文教学 浅谈经典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育与国学传统初探 与国学道德经典同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教学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国学经典引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国学经典教育 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国学经典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国学经典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郑素珍")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国学经典承载了古代圣贤的思想与智慧,蕴含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近年来,我国的小学刮起了阵阵国学经典阅读的风潮。本研究在调查与实践的基础上,对小学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开发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国学经典 小学语文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1-0087-02

何谓“国学”?对于国学的定义可谓是众说纷纭,但目前学界比较认同的一个说法是: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的总称。①所谓“国学经典”也就是说国学中最精华的、具有典范性的著作。国学经典承载了古代圣贤的思想与智慧,蕴含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阅读国学经典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国的国学经典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蕴含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资源。从小学就引导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的阅读,不仅可以让小学生认同我国的传统文化,感受其独特的魅力,还可以使小学生从中获取历史、人文知识,提高个人的修养,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其次阅读国学经典可以使小学生从小修身养德,立身做人。培养“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而国学经典在教育层面上体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修身做人上。如孔子的仁爱思想、老子的敬畏自然、孟子的“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等圣贤的思想一直流传至今,它们不仅仅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也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

近年来,我国的中小学掀起了一阵阵“国学热”,诸多学校针对阅读国学经典开设了校本课程、创立国学经典阅读角等等。然而纵观“国学热”的背后,我们却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国学经典阅读的数量增加了,可是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本质上得到提高了吗?小学生在阅读能力、阅读方法、阅读文本的选择上都存在着一些局限,学校应思考如何在本质上提高小学生的国学素养和语文素养。而作为教育者到底应该如何有效地帮助小学生阅读国学经典?本研究认为应将国学经典同小学教学有机地融合,从选择国学经典中合适的阅读内容、明确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教学目标、改进国学经典阅读的阅读方式、明确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实施办法这四个方面去努力。

一 选择国学经典中合适的阅读内容

2015年3月,本研究对小学生、学生家长以及小学教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小学生不清楚何为国学经典,在阅读书目的选择方式上有63%的小学生表示“根据封面选择”。近三分之一的家长表示只是根据网上的推荐来给孩子挑选阅读书目。在针对老师的问卷中有一道开放式问题――“在开展国学经典阅读的教学中有碰到何种困难”,有很多老师提到国学经典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如何选择和筛选合适的阅读书目很令他们苦恼。因此要想使小学生充分地、深入地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必须从选择合适小学生阅读的经典篇目开始。

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首先要考虑到小学生所处的认知阶段、阅读能力以及语言学习水平,在繁多的国学经典中,最精华最具有价值的却不一定是最适合小学生读的。因此在篇目的选择上应该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编订,由浅及深、循序渐进。本研究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段的小学生制定了不同的国学经典阅读篇目,并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低段一二年级的学生以阅读经典蒙书为主,例如《三字经》和《弟子规》等,它们兼具朗朗上口,易于诵读的特点。在教学中应配以富有童趣的解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段学生可以选择《论语》《千字文》和《孟子》。高年级段可选择《大学》《中庸》,引导他们将经典同实际相结合,感悟其中蕴含的思想与道理。

二 明确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教学目标

调查研究发现,针对“学校是否有具体的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实施方法或方案”这个问题,大部分教师的回答是否定的。对于课程的基本目标、基本理念、教学

模式等,大部分教师都表示不清楚。“我也不清楚如何系统地教授学生阅读国学经典,自己在国学上面的素养也十分有限,所以课上也只是安排学生自己阅读。”教师对于国学课程的展开是迷茫的,因此要使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真正地发挥作用,在解决教学内容的同时必须制定一套可行的、有效的实施方案,而第一步就是明确阅读课程的教学目标。低段年级学习内容是蒙学经典,低年级段学生的文字理解、阅读能力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学目标应该以诵读和识字为主,文化感悟、文义理解可作为其他教学目标。中段的小学生学习内容为《论语》《千字文》和《孟子》,处于这个年级段的小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字基础和阅读能力,在文义的理解上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因此国学经典阅读的教学目标应在诵读、识字的基础上增设知识积累、理解文义和感悟文化。识字在这个阶段不再需要教师亲自教学,而由学生自行完成。文义理解应该是教学重点,但也不要求逐字逐句的深入剖析,而是重在理解文章大意。感悟国学经典中的文化应由学生在诵读和理解文义的基础上自主进行,而非教师刻意的行为。高年级段的学生通过积累在大脑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知识结构,识字和诵读已经不需要再加强调。在此基础上国学经典的教学应该注重文义理解和文化感悟,教学中注重两者的有机结合,深入挖掘文章背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三 改进国学经典阅读的阅读方式

调查发现多数教师在指导小学生阅读国学经典时方法都比较呆板和形式。“我认为他们阅读国学经典之后会背诵就算完成目标了,至于其他的目标我认为无法去衡量。”是的,国学经典的学习离不开背诵,但是过于强调“背诵”反而会使阅读变得呆板、枯燥,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经典的阅读要深入浅出,寓教于乐。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把《三字经》编成有旋律的儿歌,还可以结合多媒体动画来讲授经典内容,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演绎国学中的一些经典故事等。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国学经典,教师更不应该只强调学生的背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该在学生阅读的时候加以点拨和引导,让学生透过文字捕捉到国学经典作品中的情感魅力。

四 明确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实施办法

调查发现有许多学校在实施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时候,并没有一套系统的实施办法。“学校没有硬性规定什么时候开设课程,课业紧张的时候几乎不会想到要去监督小学生进行阅读,主要还是看他们的兴趣和自觉性。”没有系统的实施办法会使得课程开展效率低下。首先课程必须定时,苏悦在其研究中曾提到“逐日咀嚼法”,学生最好能每天都阅读国学经典,在潜移默化中对其背后的意义、文化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因此,学校必须安排每周一节阅读课程,结合语文课和晨读进行名句诵读赏析等活动。总之,每天保证有大约半小时时间来学习国学经典。每周一节的固定课,可以用来复习或者举行经典阅读活动。其次,必须要规定每个学习阶段的学习任务。本研究在小学实践的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现实情况制定了每日任务卡、每周任务清单以及学期反馈表(由家长填写)。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教师的个人素养是国学经典阅读课程实施效果的决定性因素,教师要想使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真正发挥其陶冶情操、提升文学修养、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作用,首先教师本人必须具有较高的国学专业知识素养,这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根本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同学生的相互交流,了解学生在国学经典阅读中的需求及困难,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对话。除此之外,国学经典中本就包含许多道德要求以及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教师的为人师表能成为学生国学学习的“助推器”。因此学校必须定时举行针对教师的培训会,提高教师自身的国学素养,探讨国学经典阅读课程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会上也可以请专业人员指导教师开展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等。

五 结束语

经典文章阅读范文3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经典阅读

中国是东方的文明古国,虽历经几千年的风雨洗礼,那灿烂的文化经典依然如太阳般熠熠生辉,滋养着炎黄子孙的灵魂。这些经典曾在功利的教育事业中被人为地忽略,看到国人更多的口吐“abc”,问及孔子都不知道何许人也时,我们的心震惊了。于是近些年的语文教育领域里呼吁阅读回归经典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理应传承传统文化,让我们的学生能领略经典的博大精深,这样不仅不会有悖于我们的教学,反而会锦上添花。

一、重读经典的必要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去阅读经典,在文字所构造的美好境界中去感受美、领悟美,启迪自己的智慧与心灵。

1.阅读经典可以启迪智慧,提高思想认识

经典著作不单塑造了光辉的人物形象,张扬了人物的个性,它的价值更在于其蕴含了丰富而深邃的思想,优雅而通透的智慧,对于修养我们的人格,启迪我们的心灵都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犹如一道道清泉,灌溉着我们思想的田野。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告诫我们要珍惜生命;“人无信不立”启示我们做人要诚信;“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启迪我们生活应劳逸结合。在初中这个正在形成思想价值观的阶段,多阅诵读经典名篇,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开阔心灵,启迪智慧,何乐而不为?

2.阅读经典可以铸造坚实的文字功底,积累广泛的写作素材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在于它本身还是语言优美、讲究技法的名篇。如,孟子的散文,巧用比喻,说理形象,易于理解,使用大量的排偶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曹操的《短歌行》中的“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比喻精彩、诗律清新;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多么苍凉雄壮的边塞风光啊!这些美好的词句、意境、技法,都统统成为后人创作的范例。孔子诲人不倦、孟母三迁、曾参杀猪,陶渊明的淡泊、李白的洒脱、宋濂的勤奋、顾炎武的责任等令人敬仰的鲜活事例,即使穿越千年的风霜依然熠熠生辉,会成为写作中最真实而又典型的素材,架起文章的脊梁。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3.阅读经典可以传承民族文化,永葆其不竭的魅力

没有民族文化的民族是危险的,早晚会在历史的发展中失去本民族的特色,这样该多么可悲啊。让每个学生都去阅读,都能娓娓道出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的神话,都能兴趣勃勃地说出司马光砸缸的睿智,都能绘声绘色地讲述武松打猛虎的勇敢,都知道仁义礼智信,都了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都弘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经典中流露着中华的精神,张扬着华夏的个性,传承着民族的血脉!经典,是不能不用心享用的精神食粮。

二、阅读经典的方法

1.举办经典阅读交流会

每个月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大家就自己读的书籍,互相交流。如,讲述精彩片段,赏析妙语佳句,推荐自己最近看的好书、拟写颁奖词、故事会等。教师也要经常向学生推荐美文佳作,引导学生积累。只有这样真正去阅读,才能有效地丰富和提高自己。

2.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

在学习阅读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不妨指导学生把经典文章改编成课本剧,用表演的方式展示,既能激发阅读兴趣,又能加深印象。如《木兰诗》《曹刿论战》《唐雎不辱使命》等,在表演的过程中,经典就真的成了经典,当欣然而为之。

3.亲子同读,师生共读

教师要引导、鼓励家长陪孩子读书。教师自己也要主动阅读,带动学生一起走入经典,和学生一起交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看法。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靠大家的力量,有了良好的氛围,学生主动阅读,爱上阅读,而且能和家长、教师一起分享,还能促进家庭之间及师生关系的和谐。

4.仿写经典片段,积累妙语佳句,提高语文的写作能力

经典文章阅读范文4

一、经典教育的定义

所谓的经典,就是一些永远不会过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再被关注,反而会因为时间变得愈加的晶莹璀璨,时间不会让经典蒙上灰尘,只会给它增添更多的光辉,经典的作品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而且,经典作品就是可以经得起我们反复读、反复推敲的作品,我们每一次读都会有一些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比如说,《红楼梦》这本书是中国的四大名著,是经典中的经典,很多人花费了自己毕生的经历都在研究这本书,甚至出现了“红学”。

经典教育就是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经典作品的选段,通过对这些经典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接触到经典,感觉到经典不是那么的遥不可及,也不要把经典束之高阁。经典教育就是强调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课文中经典的教学。比如说,小学语文中的一些古诗词,像《望庐山瀑布》、《出塞》,还有我们学过的一些文言文,以及《三字经》都是一些经典,对这些内容进行了解和领悟的过程就是在接受经典教育。

二、经典教育的好处

1.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高有一个最好的途径,就是多阅读,学生不仅可以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接受经典教育,也可以在课堂外接受经典教育,学生可以自己主动去阅读一些经典,比如说中国的四大名著、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鲁迅的小说、《茶花女》、《呼啸山庄》等都是可以的,学生在阅读这些经典名著的时候,肯定就会对故事的情节进行思考、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思考,在思考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和水平也会得到提高。

2.扩展我们的知识面

只要是读书都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一些自己以前不知道的知识,更不用说阅读经典了,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审美水平,还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面,让我们了解中华五千年的文化,让我们也可以接触到西方文化,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不一样的、不一样的风俗习惯,让我们可以到一个更大的世界,开阔我们的视野。因为知识是非常渊博的,学习知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也就是说其实每个人掌握的知识都是有限的,每个人都是一只井底之蛙,但是我们要选择让自己的井口可以变得更大一些,能看到更大的天空,视野也变得广阔。

3.健全学生的人格

经典文学中塑造了很多比较经典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有一些非常具有正能量的品质,经典文学中还有一些比较积极向上的主题思想,阅读经典可以让我们和这些好的品质近距离的接触,让学生可以感悟到这些精神和品质的美好,让学生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健全自己的人格。比如说,学生在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就塑造了一个不怕困难、坚强不屈、乐于奉献的主人公,学生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就会被这个主人公所感动,然后自己自觉地拿自己和这个主人公做对比,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去改正。

三、怎样进行经典教育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重视教材中的经典教学,因为这是一个窗口,让学生爱上阅读经典的窗口,老师要在课堂的经典教育中起一个比较好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感悟到经典的魅力,让他们愿意积极主动地去阅读经典,而且,老师在课堂的教学中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去阅读经典,比如说,要先了解这个文学作品的作者的一些基本情况,要去了解这个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等。

老师还要多鼓励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去阅读经典,抓住一些零碎的时间去阅读经典,在阅读过程中收获的知识都是自己以后生活和学习中的养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在阅读经典的时候,不要一味地追求速度,可以适当地慢一些,放慢节奏,认真品味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语言表达等,让学生可以学习,然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学生把文章中自己比较喜欢的语言总结下来,以后翻看会比较方便,而且做笔记是为了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学生还可以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这个习惯对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的提高都是有很大的作用。

经典文章阅读范文5

>> 高校图书馆设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及其对策 图书馆热门图书的丢失与对策 医院图书馆信息员设立的探讨 创设立体化的中班图书角 澳州著名护肤品牌茱莉蔻在北京百盛设立专柜 设立中的公司的责任分析 WorldCat热门标签的调查与分析 上市公司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设立及其在中国的现状分析 我国设立独立董事的动机与效果 糖尿病教育小组的设立及效果探讨 全球华语广播奖的设立与效果 化妆品的专柜销售 微信热门文章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创业板市场的设立及其法律规制 中国慈善组织的法律形态及其设立对策 关于图书馆设立社区图书外借点的探讨 图书馆眼中的经典阅读 遵义经典红色资源及其优势分析 经典老照片 拍场大热门 “设立中的公司”的法律地位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中图书出版量世界第1国人阅读量严重偏低[EB/OL].[2013-09-24].http:///system/2013/09/24/012702968.shtml.

[4]王余光,王媛.高校图书馆设立经典阅览室与经典教育[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4(6):5-10.

[5]郭英剑.经典阅读:读,还是不读:当代中外阅读的现状与前景[J].新华文摘,2010(7):134-137.

[6](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M].黄灿然,李桂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3-9.

经典文章阅读范文6

经典可以说是我们知识体系的根基,是精神世界的家园。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读书,更不要说阅读经典。其中,教师不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是整个社会缺乏阅读的缩影。我们想让每一个孩子在经典中汲取人生的养分,那就意味着每一个教师都应该一直走在经典阅读的路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成长、发展、快乐的养分,均可以在经典中获得。

记得我第一次讲授《子路、曾、冉有、公西华侍坐》时,只是将文章进行详细翻译,分析四人的志向和性格,分析孔子u判学生的标准。因为我并未广泛深入地从阅读中汲取养分,只是就选文讲选文,也就导致了学生对孔子理解的肤浅。全班学生都不喜欢孔子,甚至认为孔子周游列国只是为了求官。在第二次讲授《子路、曾、冉有、公西华侍坐》之前,我首先硬着头皮啃下了《论语》,又在高一下半学期带着学生每天读一点《论语》,写一点感受,使这一部经典慢慢走近学生。再向有兴趣的学生推荐阅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让学生从中国哲学家的表达方式、中国哲学产生的背景以及冯友兰先生对诸子百家的阐释中,重新认识孔子。最后,全校举办了《百家讲坛》。通过这一轮全方位的阅读,学生赏析的角度发生了变化,大到“治国的道理和方式”“礼乐在社会中的作用”,小到谈论“孔子的行事风格、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和生活习惯”等,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去仰望孔子。高二我再次讲授《子路、曾、冉有、公西华侍坐》时,学生在课堂上一改以前对孔子的态度,从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角度去理解孔子。有的学生甚至能够谈到,春秋之末,天下大乱,孔子不能不去思考百姓的疾苦,否则他以“仁”为本的思想就无从得以体现。。

学生的变化和进步,让我认识到,经典著作不太好读,因为其中牵涉太多的历史知识,如果不了解中国历史,很多经典读上去味同嚼蜡。因此,学生惧怕阅读经典。对此,我也心有惧惧焉。但是,如果连老师都不去阅读经典,每次布置作业时只说请在什么时间段读完《红楼梦》《论语》《呐喊》《四世同堂》等,那学生又怎会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之下区认真阅读呢?如果教师不阅读经典,那学生的经典阅读必然是浮光掠影,经典中最有分量的价值就会深深掩埋,而到了成年之后更是懒于开卷,疏于阅读。

教师应该一直走在经典阅读的路上,因为一个好的教师绝不是用荣誉证书堆砌起来的,反而是在经典阅读的道路上“读”出来的;当一个教师像一本经典著作那样的时候,我们的人格魅力就会常读常新,就会日久弥新,那么慢慢地,班级里就会有很多学生爱上阅读的。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