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防护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防护设计范文1
中图分类号:U213.1+3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路基作为公路工程施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路基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公路工程的质量。实践证明,通过加强对公路路基边坡防护的研究,可以有效地提高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确保公路路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公路路基边坡防护的原则
1、在公路路基边坡防护过程中,要坚持从工程地段的地质地貌条件出发,加强对滑坡做出科学合理的定性评价,在此过程中,再辅之以定量评价。
2、要坚持技术原则和经济原则的统一性。在进行边坡防护过程中,要从本地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族从科学的分析,并对各种地质地貌做出合理的利用,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如此,可以让工程治理更为稳定,且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的成本。
3、在进行边坡防护过程中,要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实施安全作业管理。要在综合考虑地震条件,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并严格计算整个工程的安全系数。
三、公路路基边坡失稳的因素
1、公路建设的土石方工程阶段是破坏原地貌植被、弃土、弃石的集中时期,工程用土范围内原地表植被所具有的水土保持功能迅速降低或丧失,并为水土流失发生、发展提供了大量易冲蚀的松散堆积物。路基边坡开挖、填筑是原有地表植被被破坏,形成大面积坡面,表土层抗蚀能力减弱,水土流失加剧,从而导致边坡失稳的机率增大。
2、设计中对滑坡路段岩土性质认识不足,设计边坡率过陡。施工中未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堑坡仍按原设计破率开挖,边坡过高过陡,难以保证自身稳定。边坡开挖后,未及时进行防护,长时间暴露在大气中,致使风化、冲刷严重。
四、公路路基边坡防护技术
1、混凝土挡墙:在高边坡加固中,混凝土挡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施工方式,这种方法能够很好的改善滑坡体的受力失衡问题,进而使得滑坡体变形得到很好的控制。通常这种施工方式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且迅速起到相应的稳定高边坡结构的优点。在进行混凝土挡墙的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滑面的形状以及位置,从而选择适合的挡墙基础砌筑深度,此外,挡墙后面应该设计必要的泄水孔,从而有效地减少静水压力以及水的浸泡腐蚀。
2、锚固洞:在加固高边坡时,锚固洞加固技术是一种较为常见而且有效的方法,在施工时应该按照由内而外、自上而下、逐层加固的方式进行。处于同一结构面的锚固洞应该采取跳洞开挖的施工方式,从而降低由于抗滑力的减少而影响高边坡的稳定性。此外,锚固洞自身具备一定的倾斜度,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混凝土与洞壁之间结合不实的现象。
3、植物防护措施:植物防护以成活的植物作为路基防护的材料,通过植物的叶、茎和根系与被保护土体的共同作用,在拟保护的路基部位,形成有生命的保护层;是一种积极、有生命的防护措施。采用铺草皮、种草形式,利用植被对边坡的覆盖作用、植物根系对边坡的加固作用,保护路基边坡免受降水和地表径流的冲刷。植物防护应根据当地土质、含水量等因素,选用易于成活、便于养护、经济的植物类种。植物覆盖对地表径流和水土冲刷有极大减缓作用。植物根系能与土层密切结合,盘根错节,使地表层土壤形成不同深度牢固的稳定层,从而有效地稳定土层,阻挡冲刷和坍塌。
(1)铺草皮:草皮要选根系发达、茎矮叶茂、生长繁殖迅速、易成活、便于种植的草皮;干枯腐朽及喜水的草皮不宜使用,严禁用泥沼地区的草皮。如边坡土不宜草皮生长,应先铺一层厚10~20cm的黏性土,当边坡坡度陡于1:2时,铺黏土前应将边坡先挖成台阶或沟槽。
铺草皮可与其他防护措施结合使用。如片(卵)石方格草皮,由片石在边坡上形成骨架,中间铺草皮,可防止边坡表面滑塌、草皮脱落。草皮还可以铺于窗孔式护面墙、框格防护等开孔或格内,形成综合防护。
(2)植树:植树防护的边坡应较缓,最好是1:1.5或是更缓的边坡。种树宜选用与沈阳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相适应、根系发达、枝叶茂密、生长速度快的品种。对常浸水的农村公路,应选用喜水、耐水的乔木和灌木,适合沈阳地区优先选用杨树、柳树、紫穗槐;路堑路面及路肩边缘外0.8~1.0m范围内的路堤边坡上下不一般种植乔木。
植树防护可与种草、栽花等防护措施综合应用,以获得更好的防护效果。
(3)种草:选用的草籽必须适应沈阳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通常应选择生长快、根系发达、叶茎低矮、枝叶茂密或有葡萄茎的多年生草种(三叶草)。当边坡土质不宜草类生长时,可以在坡面培腐植土促进草类生长。同时在路肩上也可以栽植部分花卉,对路面起到美化的作用。
4、地下排水
(1)大孔径排水管(沟):该种情况多用于泉眼式渗水,在多雨地区,部分泉眼雨季水量较大,采用倾斜式排水孔很难及时排出水流,往往造成边坡明显的冲刷。这种情况下采用加大孔径的混凝土排水管(沟)具有较为明显效果。
(2)支撑式渗沟:支撑式深沟主要设计在路基边坡体裂缝水发育明显,且出现多个渗出点,往以带状、面状发育的坡面,由于其水丰富、分布分散,通过设置“Y”型支撑式渗沟,可有效收集边坡一定范围的渗水,并及时排出,对保证边坡稳定、保持边坡体强度具有一定作用,从而保证边坡稳定。
(3)倾斜式排水管:在多雨地区,往往边坡水在一定的深度内大范围分布,若不及时排水,长期储存在路基边坡体内,影响边坡体的岩土强度,不利于边坡稳定,该情况下,可通过设置深层的带孔排水管,必要式可采用上下交错布设,可有克服支撑渗沟深度不足的缺点,将深层水排水。
(4)渗沟:渗沟对排水路基边坡下渗水、裂缝水具有显著效果,也可降低路基两侧的地下水位。
5、护面墙
护面墙的厚度与墙高有关,一般采用0.4~0.6m,基础应设在可靠的地基上。为增加稳定性,护面墙可分级布置,分级之间宜设平台,墙背可设耳墙。墙顶应作封闭,防止地表水进入墙背。
浆砌片石护坡,一般采用等截面,其厚度视边坡高度与坡度而定,一般为0.25~0.5m;石料质量应符合公路行业砌筑要求;施工时清刷坡面松动土层、冲沟,坑洼处应分层填实,避免坡面沉落而引起护坡破坏;伸缩缝每隔10m设一道,缝宽2cm,缝内填塞沥青麻筋或沥青木板,泄水孔根据需要每隔2~3m上下左右交错设置,孔径0.1m,对土质边坡上的泄水孔,应在一面0.5m范围内设置反滤层,以防淤塞。
6、干砌护坡
干砌护坡的常见形式为干砌片石和干砌块石,可按需要砌单层或双层,单层厚度不小于25cm。干砌片石护坡垫层可采用碎石及砂砾,其厚度为10~15cm;基础选用较大石块砌筑,其埋深至侧沟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边坡防护技术的应用当中一定要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不断采用先进技术和机械设备,预防边坡的出现,加强对边坡稳定性的定量定性分析,强化对边坡的预防治理工作,已经是整个公路建设施工,养护中的重要环节,在整个交通网络建设中已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梁伟:《公路边坡防护新技术》,《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9年01期
防护设计范文2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防雷;问题;建议
一、引言
近年来,气象监测现代化事业的快速发展,自动气气象站已替代传统气象站,自动观测仪器的应用带来气象观测的高效率和准确度,按照城区大约间隔10-15公里的建设原则,九江市气象局现已建成多要素自动气象站183个,并在市局建立中心站组网,实时收集、监控、分发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自动站网已覆盖全市全地域,能够实时、准确地获取九江地区的气象要素数据,较好地满足了日常业务需要,也为更好地为九江人民做好气象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由于自动气象站观测仪器采用电子技术,加之气象站地处较空旷地带,极易遭受雷击。为确保自动气象站防雷工程的可靠性、安全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规范》QX4-2000的要求,参照全国已建其它地区自动气象站的防雷经验,针对本地区的天气气候特点,雷暴特征, 自动气象站地理位置、地质情况等因素,谈谈自动气象站防雷工程设计。
二、存在问题分析
虽然在九江市绝大多数台站在自动站建设中都进行了规范的防雷设计,并通过了相应的测试和验收。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台站环境的改造变迁,设备在升级、维护、重装中的改变以及台站综合防雷的各个环节往往发生退化。再加上气候变化、一些防雷设计存在的某些隐形不合理、设备本身的防雷缺陷等等因素,部分台站的抗雷杰能力有所下降。主要问题有防雷设计选择类别偏低;观测场避雷针和地网安排不科学;接地电阻不达标,或逐步升高;强电接地不规范,零、火、地线有缺陷;强电布线、防雷有缺陷;各类地网布局和接入点不合理;浪涌保护器材数量、级数不够;弱电设备信号防雷有缺陷;弱电布线、接地有问题;台站变动迁移后防雷措施未同步跟进;重大雷姐事故后处理不得当。
三、自动站雷电防护设计
九江市年雷暴Et数为2.3d/a,九江市气象台自动站属于国家基准气象站,依据《气象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规范》QX3-2000、《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规范》QX4-200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中的防雷分类方法,九江市自动气象站属于3类防雷建筑物,主要应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雷电防护设计。
(1)直击雷防护设计
观测场直击雷防护:自动站电接风杆安装LGZ1000—1(黄铜)型号避雷针,该独立避雷针可以使观测场所有仪器处在被保护范围内。避雷针引下线穿铁管人地并与观测场地网可靠连接,铁管与地网焊接。值班室屋面加装避雷带,并可靠接地。若天面有单边带发射天线时,天面应有避雷针,避雷针距天线应大于3m,并与避雷带及引下线可靠连接。
(2)电源防护设计
值班室电源供电方式应为TN—C—S制式,并加装电源避雷器。电源线在人户前必须穿镀锌钢管埋地至少15m,入户后电缆外皮及钢管应与等电位带可靠连接。
在配电室电柜处加装波形10/350、响应时间不能大于50ns、残压小于4KV、总通流量大于40KA的电源避雷器。在值班室配电柜(箱)内加装8/20波形、响应时间不大于50ns、残压小于1.5KA、通流量大于10KA的避雷器。在精密仪器前端加装通流量大于5KA,残压小于1KA的防雷击电源插座。
(3)通信设备防雷设计通信设备防雷对保障自动气象站气象资料的采
集和传输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某气象站在2004年就因为业务用调制解调器未采取任何防雷措施而造雷击,给该站的气象资料的传输带来一定压力。因此在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器前端安装复合信号避雷器,在MODEM前端应加装RJ1l电话避雷器,在计算机RS一232口前加装串口信号避雷器。有无线发射或接收系统的应在馈线设备端加装天馈避雷器。
(4)防雷接地网
据实际测定,观测场土壤电阻率40Ω·m,为了建立有效的防雷接地系统,可沿观测场内侧(可以利用地沟),用4x40m镀锌钢带(或直径为10mm的圆钢)作成环型水平接地极,垂直接地体长1.5m~2.5m,直径为50mm、壁厚不小于3.5mm 的镀锌钢管或50mmx50mmx50mm镀锌角钢,间隔距离为3—5m打人地下,并与水平接地极可靠焊)接,焊接长度为扁钢宽边的2倍,圆钢直径的6~8倍,直至地网阻值降至4欧姆以下。如果仍然达不到要求,可做放射形延长接地体,延长接地体一般不超过10~30m。地网在观测场内每个仪器旁预留出接地端子。
(5)防雷等电位
值班室内所有大型金属均应用30mmx40mm的铜带或直径25mm 的多股铜线与大楼总等电位带可靠连接。观测场内所有设备的金属外壳、大型金属构件均应就近用截面大于10mm的多股铜线3mmx40mm铜带与接地端子可靠连接。若观测场地网与值班室大楼地网小于20m,则两地网必须用4mmx40mm镀锌钢带可靠焊接。
四、建议采取的措施
(1)改进和检查防雷系统。防雷环境是每站各异的,因此,防雷必须针对每个台站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和施工才能取得良好的保护效果。防雷是一个系统工程,自动气设备的防雷是在台站整体防雷的基础上进行的局部防雷。为此建议台站从上述的各个雷击设备的形式和途径入手对现有防雷系统从整体上进行全面的分析检查,改进防雷系统的建设,必要时进行重新设计。
(2)注意落实工程方案的细节。前文提出的防雷细节问题,可能在一些台站或多或少的存在,存在越多遭遇雷电损害的概率就越高。这些细节都是雷电防护中的常识性问题,通过例行的测量和检查能够很快找到这些问题,进而对防雷设施的状况做出全面评估,并且可以同时应用规范的防雷工程手段迅速加以解决。
(3)呼吁台站高度重视设备防雷。一般来说,台站遭受雷击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但雷电灾害是随机的概率事件,无法预测遭遇雷击的时间、地点。还未遭受重大雷击站点,应该认真分析检查完善防雷系统,以便应付随时到来的强大雷击。
(4)对发现问题进行整改。对观测场不符合要求的避雷主针和地网重新布设施工。对不符合要求地网进行降阻和连接改造。对不符合要求浪涌保护器整改。较可靠的浪涌保护一般要求到达设备前有三级,同时要求级间达到规范规定的距离,最后一级距离设备线长5M以下。
(5)研究雷暴临近的防雷击方法。有些雷暴能量巨大,来势汹汹,不可抗拒,许多台站采取在强雷暴临近时关闭或断开部分设备的方法,有效的保护了设备,确保了探测业务正常进行,这个经验应该总结推广,形成制度。
(6)健全定期的防雷系统检查制度。健全针对台站的每个防雷环节的测试检查表格,定期测试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可以迅速采取措施。
(7)研发针对性的有效防雷串口保护器。由于串口引入的雷击过电压是采集器损坏的主要原因,目前主要针对采集器和计算机串口研制有效的过压保护装置,在串口隔离器发生雷击击穿时,保护串口。
五、结束语
九江市自动气象站的防雷关系到九江市气象台的业务正常运行,防雷安全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按要求对所有防雷措施进行定期检测,以确保自动气象站的雷电灾害,保障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及传输设备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防护设计范文3
关键词:防护包装;设计;验证弹药
包装作为弹药的保护容器,在弹药装卸、运输和储存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确保弹药功能和性能稳定、可靠及价值体现的必备条件和重要的技术手段[1—2]。为防止弹药因潮湿、静电等外界因素而导致锈蚀或功能失效,设计一种防护包装使弹药在装卸、运输、贮存等过程中具有防雨水、防潮、防静电等功能,并通过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全面考核防护包装的性能。
1弹药包装设计技术要求
根据弹药的贮运、使用及功能防护要求[3],对其防护包装提出的主要设计技术要求如下:外形尺寸(长×宽×高)不大于1500mm×500mm×350mm;包装箱质量不大于35kg;满足5层堆码强度及稳定性要求;包装状态满足0.5m高度无损跌落要求;具有防雨水、防静电能力;满足贮存温度在−50~+65℃之间。
2防护包装设计
2.1设计原则防护包装在设计时注重遵循几项原则:力求体积小、质量轻、成本低;材料来源广泛,货源充足,质量可靠;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符合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要求[4]。2.2总体方案设计通过分析弹药包装设计技术要求的可行性,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根据弹药外形结构特点、尺寸、质量、重心位置及功能防护要求等进行总体方案设计,按GJB1182确定该弹药的防护级别为B级,参照GJB145A确定其防护包装总体方案采用“外包装+内包装”结构形式。2.3材料选用设计2.3.1外包装材料外包装作为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稳定的力学性能,良好的环境适应性[5]。从工艺性及成本方面考虑,选择SMC作为外包装的主体成型材料,SMC的主要性能参数为:拉伸强度70~90MPa,拉伸模量9000~12000MPa,弯曲强度150~200MPa,弯曲模量9000~11000MPa,密度1.8~2.0g/cm2,泊松比0.4。2.3.2内包装材料内包装直接接触弹药,应与弹药有良好的相容性,且不影响弹药性能的发挥。由于弹药易受到外界潮湿空气和静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内包装材料应选择符合GJB2605的Ⅰ类Ⅱ型防潮、防静电的材料。内包装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水蒸气透过率≤0.31g/(m2•24h),测试方法参照GB/T1037;热封合强度≥40N/15mm,测试方法参照QB/T2358;剥离强度≥2N/15mm,测试方法参照GJB756;抗穿刺性≥70N,测试方法参照GJB756;拉伸强度≥60N/15mm,测试方法参照GJB756。2.4外包装设计外包装作为装载弹药和实现防护功能的主体构件,应在力求质量轻、体积小、成本低的条件下,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参照GJB182A规定的尺寸系列要求,将外包装设计为矩形、大开盖形式的包装箱,集装卸、贮存、运输等功能于一体[6],主要由箱体、箱盖、锁扣等组成。其中,箱体、箱盖是外包装的主要零部件,通过合理设计箱体、箱盖结构,以达到外包装在弹药贮运及使用过程中对刚度和强度的要求,实现快速装取、防雨水、堆码和限位、装箱与固定等功能,外包装外形结构见图1。2.4.1箱体、箱盖设计箱体、箱盖为实现外包装功能的主要零部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方便弹药的装取。壁厚的选择为箱体、箱盖设计时首先考虑的问题,因为壁厚直接影响到包装箱的质量、刚度和强度,箱体、箱盖结构见图2。根据SMC性能参数、刚度和强度要求,通过详细的力学计算、仿真分析,并结合以往的成功设计经验,将壁厚设计为3mm,将包装箱的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箱体、箱盖内外表面设置了合理分布的加强筋结构,以增加其刚度和强度,外侧设置的立柱结构可保证箱体、箱盖闭合后形成框架,堆码时承担主要载荷,减轻侧壁受力,实现5层堆码强度要求。为实现弹药的快速装取,将箱体、箱盖高度比例设置为2∶1,通过8个锁扣连接箱体、箱盖,形成密闭的空间。2.4.2防雨水设计包装箱的防雨水设计主要考虑口部的防雨水密封问题。箱体、箱盖、密封圈和锁扣共同组成密封空间,协同实现包装箱的防雨水功能,见图3a。在箱盖上设置密封槽、安装密封圈,箱体上相应位置设置凸缘,通过锁扣连接箱体箱盖后,凸缘压缩密封圈,以实现包装箱的防雨水功能。为防止在贮运过程中锁扣的松动,导致防雨水功能丧失,将锁扣设计为具有自锁功能结构,保证防雨水的可靠性,锁扣结构见图3b。2.4.3堆码和限位设计为了使包装箱满足单元化、机械化要求[7—8],方便装卸和运输,以提高部队的机动性,在包装箱上设置了堆码与限位结构,见图4。这样既可满足在库房贮存时有效节约空间,又可选用标准军用托盘进行集装,实现5层堆码稳定性要求。2.4.4装箱与固定设计为了防止弹药装箱时在包装箱内窜动,应设计合理的固定结构。参照GJB1361,选用压缩回弹性良好的聚乙烯泡沫材料,设计与弹药的外形结构相配合的支撑垫和卡板,见图5—6,实现弹药在包装箱内的轴向和径向窜动。2.5内包装设计根据弹药的防潮、防静电要求,内包装材料由无纺布、PET、AL、PA、PE等材料复合而成,通过焊封制成包装袋[9—10],见图7。包装袋尺寸由弹药的最大外形尺寸确定,焊缝宽度不小于8mm,袋口留有再次热封所需的余量,袋底设置为V型切口,方便快速拆封。
3刚度和强度校核
3.1堆码工况应力、应变分析包装箱全包装状态的总质量为60kg,采用Ansys分析软件,在5层堆码时,以最底层的包装箱为研究对象,所受压力为2.35kN,分别作用于外侧立柱。通过仿真分析,包装箱所受最大应力为1.17MPa,小于SMC的拉伸强度70~90MPa;最大应变为1.4×10–4,小于SMC的应变5.83×10–3~10×10–3(应变等于拉伸强度除以拉伸模量),应力、应变云图见图8[11]。3.20.5m跌落工况应力、应变分析应用Ansys分析软件在跌落高度为0.5m时进行分析,包装箱所受最大应力为56MPa,小于SMC的拉伸强度70~90MPa;最大应变为5.33×10–3,小于SMC的应变5.83×10–3~10×10–3。应力、应变云图见图9[12]。
4试验验证
为验证包装箱是否满足设计技术要求,在某权威检测机构对包装箱实物样机按照GB/T1410,GJB150A,GJB2711,GJB1444及相关试验要求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项目有尺寸和质量检测、内包装电阻率测试、堆码稳定性试验、堆码强度试验、高温贮存试验、低温贮存试验、振动试验、冲击试验、运输试验、0.5m跌落试验及3m安全跌落试验等[13—15]。该包装箱通过了各项试验的考核,表明包装箱的性能、功能及防护等满足设计技术要求。
5结语
防护设计范文4
关键词:安全帽;2.4G语音多方通话;近电感应;LED照明
中图分类号:TD7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2-0037-02
1 概述
1.1 电力安全生产现状
目前,电力施工人员在现场工作存在如下缺陷:
1.1.1 使用手持式对讲机或手机,在施工过程中不便于接听。
1.1.2 从重量上和数量上以及工作的便利性方面来说,对讲机和手机的携带不方便。
1.1.3 遇夜间或在明亮度不足的现场作业,工作存在照明困难。
1.1.4 没有有点预警的个人防护产品功能。
1.1.5 录音笔的使用仅局限于班前班后会,没有施工全过程录音功能。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实现了佩戴人员多向通话,现场工作连续、完整录音;具备灵敏可靠的有电报警、来电告知功能,提高了电力工人防触电预警能力;可提供明亮工作环境,且产品具有小型化、轻质化以及便于携带的特点,可充分满足安全及防护要求。
2 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
2.1 总体结构
多功能安全帽由安全帽、照明灯、近电报警器、无线主机、无线通话机组成,如图1所示。
2.2 各项功能设计
通话系统采用2.4G无线技术,其频段处于2.405~2.485GHz(科学、医药、农业)之间,所以简称为2.4G无线技术。这个频段里是国际规定的免费频段,而且2.4G无线技术不同于之前的27MHz无线技术,它的工作方式是全双工模式传输,在抗干扰性能上要比27MHz有着绝对的优势。综合2.4G、蓝牙以及27MHz这三种常用的无线传输技术,2.4G有着自己独到的优势所在。
图1
自动录音功能、有声自动录音,配备USB接口,可拷贝至硬盘保存,不间断录音时长不少于8小时(根据存储空间大小确定)。测试参数如下:
存储容量:2GB
播放性能:线性PCM(WAV)44.1/48/96kHz 16
信噪比:93dB以上(1kHz IHF-A)24bit 时
频率范围:22.05kHz:20~10000Hz(0~2dB)
图2 照明系统
多功能安全帽照明特性测试参数:
测试条件额定电压/3.7V 工作电流
工作电压≥3.7V 点灯持续时间/h≥10
照度/lx≥1800刚开灯、距灯1m处
光源电流/mA≤200
电源电压3.7V
近电报警使用近电报警专用模块实现功能。五段式电压等级选择性有电报警装置集成,可根据不同工作环境在220/380、10kV、35kV、110kV、220kV之间选择。感应距离设定为安全距离范围内。
3 电路的设计与计算
3.1 2.4G无线发射控制系统的设计
2.4G无线核心芯片采用LT8900,LT8900是一款低成本、高集成度的2.4GHz的无线收发芯片,片上集成发射机、接收机、频率综合器、GFSK调制解调器。发射机支持功率可调,接收机采用数字扩展通信机制,搭配少数被动器件共同组成多方通话系统。
3.2 录音电路设计
录音使用一款名为NV020S的录音控制芯片,它是一款高音质、长秒数的语音模块,支持单片机串口控制。可根据外部存储器录音10~480分钟。
4 系统调试
在器件焊接好后我们先进行硬件调试和电源模块调试:依据电源模块电路图把元器件焊接好之后,仔细检查元器件是否焊接有误、电路板是否存在虚焊或焊渣短路等现象,检查无误后,将各设备依次通电调试。
4.1 2.4G无线通话的调试
打开2.4G无线主机电源,打开3台无线分机电源,使用麦克风及耳机进行通话试验,主机与3台无线分机可以互相通话,语音清晰,将3台无线分机远离主机100~200m处进行通话测试。调试到语音清晰即可。
4.2 录音功能的调试
语音功能设计在无线通话主机中,打开2.4G无线主机电源,打开3台无线分机电源,使用麦克风及耳机进行通话,测试通话10分钟后,使用USB数据线连接主机到计算机上,检查存储器中有新录制的语音文件,打开后检查通话录音内容正常。
4.3 照明功能的调试
将内置电池充满电,打开照明开关,检查1m处灯光亮度是否正常,检查灯体上下活动可调节。
4.4 近电报警功能的调试
近电报警测试。打开近电报警开关,档位调整到220V,将近电报警接近220V交流电,近电报警应有“滴滴滴”的报警声,调至10kV、35kV、110kV各档位,在电力现场测试,超过安全距离可发生报警声。
5 结语
该产品于2012年12月通过了基础试验,产品各项性能指标均能达到试验要求,产品效果和功能作用均达到设计要求。和目前国内外现有的安全帽相比较,不论是功能作用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本次开发的多功能安全帽是创新设计的一种新型功能产品,可有效提升工作效率,解放双手,减轻工作组成员工作现场负担,并具备一定安全防护功能的多功能集成产品,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必选产品功能。
参考文献
[1] 张宏瑞.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龙脉工作室.单片机C语言入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3] 邹逢兴.集成模拟电子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 韩广兴,等.电子元器件与实用电路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防护设计范文5
关键词:公路路基防护 设计
Abstract: highway subgrade maintenance is necessary, also be must, however, because of the roadbed loss factor is diverse, so the roadbed maintenance measures should also has diversity. From road embankment maintenance, the necessity of subgrad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damage forms to the subgrade maintenance methods of design are discussed, and improve the state of the subgrade approach.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surface runoff constitute the main factors of roadbed damage, the interior of the groundwater in the destruction of the role of road surface, slope of damage and roadbed of great harm a roadbed disease.
Keywords: highway roadbed protec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R1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路基保养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说,它是保障公路畅通无阻的需要,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同时作为一个城市的重要的交通要道,它也是城市市容市貌的一个很重要的形象和标志。因而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而言,都应该对城市路基的养护和设计给与高度的重视,不仅如此,作为路基的破坏源的不同也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水文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产生灾害等等,需要根据不同的破坏因素,采取不容的防护工程。
一,路基防护的必要性分析
总体而言,我们要做好路基防护工程,最为根本点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而言就是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而且要从整体上来看待路基防护的问题,所以从这样的一个角度而言,就需要从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考量,从图纸的设计到依图施工,从严格施工到短期的保养,从及时的养护到养用结合等等,这可以是我们考虑问题的一种思路。
路基一旦长时间受到雨水的浸泡,土地就容易松软,强度就会下降,风化作用的影响,加剧了路基中岩体的性能恶化。即使不考虑雨水的影响,温差的变化也容易导致热胀冷缩的发生,从而导致土壤强度的减弱。随着经济水平的迅速的提高,物流的发展也是十分的迅猛,车辆量的急剧增加,加大了对路基的要求,同时它也构成了安全行驶的最为基本的环境,提升了城市的形象。
二,路基破坏的影响因素及其表现形式
根据路基破坏的不同的机理,可以将破坏的影响因素及其表现形式作出不同的分类,因为对事物分类是研究它的基本的前提和方法,也是展开深入的探究的必行之道。一般来说,路基的破坏主要由以下的几个方面引起的:
其一,地表径流构成路基破坏的主要的因素,而且进一步的引发其他的危害,如降水后形成地下水等等都对地基构成冲刷,同时下渗的雨水也容易导致局部地区的潜水量的增加,进一步的加大了路基表层土壤的容重。此外从土壤的构成的角度而言,有些土壤天然就有着较好的隔水性能,如果遇到雨量大,形成的地表径流大,容易导致土壤的饱和,多余的水分无法排放,直接的结果就是原有的平衡状态被打破。此外由于新修的道路由于各项保护措施都还没来得及完善,就更加容易受到雨水的冲刷和破坏。正如有些学者分析的那样,一旦路基的坡面形成冲沟,而且在大量的降水后得不到及时的治理,就容易产生路面的沉降,甚至是崩塌的现象。
其二,地下水的内部的作用导致路面的破坏。我们知道水体的循环运动的规律,地下水也是有着十分显著的运动状态的,如果在短时间内发生大幅度的升降或者饱和等都容易导致水位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水压的变化,这些变化都容易对路基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冲击作用。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两各方面来分析水流的冲刷作用,首先就是径流冲刷坡面,导致泥沙的松动,最终将稳固路基的泥沙带走,其次是坡脚的变动,使得整个路基失去平衡,最终影响路基的稳定状态。
其三,路基边坡的损害是一种十分常见,也是危害极大的一种路基病害。而不难发现其中的原因也是由于流水的侵蚀和搬迁的作用。其中以路基的整体的崩塌最为严重。还有一点较为常见,但是也是应该引起重视的就是,往来车辆的超载容易导致路面的损害,从而破坏路基。这其中的规律和道理自然的及其的简单,但是可以供我们考虑的解决措施确实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路基的防护的工作上,我们首先需要将主要的问题和矛盾认识清楚,当然这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三,防护措施和设计方法的探讨
防路基的重点在于防温度和水分,而其中更为关键的是防水,从笔者的实际的经验来看,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水构成了路基的最为重要的威胁。但是在战略上,我们认为还是应该贯彻因地制宜的方针。即是具体条件具体分析,采取正确的防护形式,综合治理,各个击破才能最终达到保护路基的目的。
首先是较为常见的防护方式,分为植物防护和框格防护两种。其中植物防护就是在边坡上种植合适的植物,主要目的是防止雨水的冲刷,调整土壤中水分的容量,维持土壤水分的平衡,最终达到防止土壤的龟裂的问题。实际上笔者认为植物的防护方式道理较为简单,容易理解,但是重点在于植物的选择上,即是何地适合选择何种植物,比如说在我国的新疆宁夏等地,就选择了对环境有很强适应能力的沙拐枣,这种植物的耐寒性极强,很符合我国半荒漠荒漠地带的气候特征对植物的需求。具体来说,可以种植草籽,草皮植树等等方式。一般而言,草籽的选种,适合种在边坡上,坡度的比例为一比一点二五较为合适,而草皮的坡度比例适合一比一,而且草皮的铺种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方格,平铺都是较为常见的铺种方式。树木的种植适合地区为岩土较多的地带,这些地带往往不适合种植草籽和铺草皮,坡度也在一比一点五之间,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上都是很好的选择。框格的防护可以说基本上都是属于人工的选择,它的优点在与坚固性较强,缺点在于造价较高而且周期相对的较强。
其次在路基的冲刷防护方面,也有直接和间接防护之分。直接防护就是石头片和水泥的混合,而间接防护就是用堤坝等来引导水流的方向,缓解水流冲刷的压力,在采用直接的防护工作上,重点在于避免大量的平面铺置,石块之间应该错落有致,但是又能保证整体上的牢固,在间接防护上应该认真研究引导水流工程的方向和结构,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并且严格的实施,避免构筑物产生负面的作用和影响。
再次,在采取防护措施前,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尽可能的做到优化设计。重视环境的保护和道路景观的美化。此是从整体的环境和外观上来维护道路路基的措施,避免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对地面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做好防护形式和其它不同的建筑物的结合问题。例如说要处理好路基的防护工作与桥梁涵洞的衔接的问题,要处理好路基的防护与隧道两端的设计的问题,要处理好路基的保护与路面基础设施的构建工作,处理好的保护与路面城市的绿化工作等等,这是着眼于整个城市系统的维护的,所以综合而言,它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总之,路基的防护工作需要从多角度来展开探究,综合的采取多样化的措施,这是路基防护工作的必由之路。在采取综合措施的同时,也要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做到资源的节约与环境的保护协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亚琅 钟奎 《浅议公路路基防护技术》载《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第22期
[2]吴胜坤 《浅谈公路路基防护安全设计》载《交通科技》2005年第6期
防护设计范文6
关键词:高速公路 排水 防护 设计
1 概况
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地处长江下游,西段以微丘地形为主,东段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北靠长江,南邻太湖流域,地势平坦开阔,河网密集,第四系地层厚度大,属河湖堆积地貌,地下水位高,气候多雨潮湿。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排水与防护措施,及时排除公路范围内的水,并防止雨水浸入,以确保路基路面稳定和高速行车安全。
沪宁高速公路的排水系统是由路基排水、路面排水及中央分隔带排水三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排水系统,路基防护措施是根据沿线不同的土质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坡度、高度和当地材料因地制宜地选择的。现将其介绍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2 路基排水
进行路基排水设计的目的就是将影响路基强度及稳定性的地下水及地面水及时排出公路范围。路基排水设施主要由排水垫层、边沟、排水沟、截水沟、盲沟、渗沟、涵洞等组成,并与原有沟渠、河流等相连。设计应遵循塘路分家、路田分家的原则,使高速公路排水系统自成体系。
2.1 地面排水
路基地面排水主要是通过全线贯通的边沟来进行的,一般采用0.6m×0.6m的梯形边沟,边坡1:1,以25cm厚的7.5号浆砌片石铺砌,边沟纵坡一般不小于0.3%,坡长小于300m,边沟水均应引离路基,排入原有水系中的河流、排水渠及取土坑内,但不排入鱼塘内,当边沟与涵洞、通道发生交叉时,一般将边沟水直接排入涵洞,或在灌溉涵、通道处让路基边沟向两侧排走或设边沟倒虹吸涵通过。
在挖方地段,还应设置0.4m×0.4m的梯形平台截水沟,并在坡顶外侧设0.6m×0.6m的矩形地面截水沟,以排除坡面水。截水沟均以25cm厚的7.5号浆砌片石铺砌。
2.2 地下排水
地下水带来的危害往往很大。过去的地下水会使得路基泡软、坍塌,并严重影响路面结构的安全,在平原微丘区修建高速公路尤须重视地下排水设计。
2.2.1 软基处理段
沪宁高速公路丹阳以东广泛分布着淤泥质软土层,地下水含量较大,为保证软土段路基的稳定,迅速排除地下水至关重要。为此,设计采取:板+砂垫层+超载预压的深层。塑料排水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可有效地处理及砂垫层+超载预压的浅层排水处理等措施。排除软土段地下水。值得注意的是为确保软土段地下水迅速由砂垫层排入边沟,需在砂垫层与边沟相接的斜面上做15cm厚的级配碎石(粒径2~4cm)反滤层,在砂垫层底部位置预留截面为5cm×5cm、纵向间距为10m的泄水孔,且泄水孔出口应高于边沟底30cm。
2.2.2 低矮路堤
沪宁高速公路丹阳段有很多路段处于水稻田的低矮路堤(路基边缘设计标高与原地面标高之差小于1.55m),为及时排除地下水,确保路基不处于过湿状态,设计采取护坡道下挖和边沟加深的措施,护坡道高程(m)=设计高程(m)-1.8m,实际使用效果良好,但应注意边沟出水口不应低于常水位标高或利用的排水沟渠的底面标高。
2.2.3 挖方路段
沪宁高速公路镇江、南京段处于丘陵区,路基基本设计成路堑形式,对于水稻田地段的土质挖方段,尤其是边沟长、沟底坡度缓的地段,采用渗沟隔断地下水向路基渗流的路径(如图1所示);对于石方挖方段,可结合取土,尽量使路两侧边沟挖深、挖宽,以利截流地下水和降低路基中地下水位。a型边沟因下部的矩形断面较小,易为泥砂填塞,影响排水,一般仅仅在地形限制的情况下使用;b型边沟的宽度及深度可视地下水位及地形情况取用。无论采用何种形式边沟,都应注意控制最小纵坡及最大沟深,以保证边沟出水口不低于常水位标高或被利用的排水沟渠的底面标高。
2.2.4填挖交接段
对于路堑和路堤交接处,如路堑地下水位较高,为防止路堑下含水层中的水沿路基纵向流入路堤,使路堤湿化、坍塌,设计增设了横向渗沟。
3 路面排水
路面排水设计是高速公路路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由降雨形成的路面水膜影响车轮与路表面的接触,车辆高速行驶时,易使车轮产生液面滑移(即“水漂”),且高速行驶的车辆尾部易形成水雾,影响驾驶员的视线,易发生交通事故,影响高速行车安全;另一方面,路面水若不能及时排除,还会透过路面面层渗入到基层,这样易使基层软化、冲刷和唧浆,影响路面的整体强度,最终导致路面过早破坏。沪宁高速公路地处长江下游,降雨量较大,因此尤需重视路面排水设计。
3.1 一般路段的路面排水
一般路段是指不设超高的路段。路面排水根据路线纵坡采用分散漫流式和集中截流式2种形式。当路线纵坡<0.3%时,路面排水采用分散漫流式,路缘石采用水泥混凝土的平缘石,路面水沿纵坡和横坡经路堤边坡排入边沟;当路线纵坡≥0.3%时,路面排水采用集中截流式,在硬路肩边缘土路肩范围内设置沥青混凝土拦水缘石,汇集路面水,每隔一定距离经泄水口流入边坡急流槽,排至路基边沟。急流槽设置间距见表1。
表1
路线纵坡(%)
0.3~0.5
0.5~0.8
0.8~1.0
≥1.0
急流槽间距(m)
30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