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联鉴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联鉴赏范文1
武当绝命剑为屈克章老先生所传授。屈老师原系北京白云观道长,解放以后还俗,但仍孜孜不倦地精研中华武术,尤其对剑术的研究,已进入炉火纯青之境。武当绝命剑对练,原为若干个分散的攻防组合小套路,经过屈老先生几十年的演练和研究,使其技法更加丰富,套路愈趋完善。
为了使这朵中华武术之奇葩开放得更加绚丽,不致于在我们手中枯萎,故将其整理成文,以与广大武林同仁共同探讨。因水平肤浅,有不妥之处,望广大武术爱好者予以斧正。
预备势
甲乙二人侧面相对站立,甲面向南,乙面向北,二人同站在一条中心线上,相距约3米,各以左手反握剑柄,使剑尖朝上贴靠于臂后,右手贴靠右腿侧,两臂自然垂直,两脚靠拢自然站立,目视前方(图1)。
要点:身体中正,虚灵顶劲。左肘微微上提,以免剑刃靠身。神态安然,呼吸自然。
一、甲乙弓步持剑前指
甲乙双方同时动作:1右脚向右侧撤半步,重心下移,膝微曲,左脚随即向右脚靠拢,脚尖点地,屈膝。同时,右手变剑指,腰微向右拧转,带动右臂向上侧平举,高与耳平,手心向上。左手反握剑,屈肘向左上划弧,停于右胸前,手心向下,目随右手动(图2)。
2上动未停,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屈膝成左弓步;右腿自然蹬直,身体随即向左转90度,同时,左手持剑随身体的转动经左膝前向左后方划动,停于左胯外侧,手心向后。右手内旋,手心向下,经右耳旁向左前方指出,目视右手(图3)。
要点:
1左右手的运动要与腰的转动合为一体,不可有先后之分。左右脚的虚实变化要清楚,两臂不可僵直。
2左手的搂膝动作要在弓步完成以前,不可弓步形成再划弧。左手反握剑要紧贴小臂,运行时不可碰击身体。左肘要微曲,不能挺直,全身动作协调一致。
二、甲乙左虚步藏剑
甲乙双方同时动作:1身体向右拧转90度,同时,右臂向右下方弧形摆动至右胯旁,手心向上。左手握剑,随身体的转动自然摆动,目视右手(图4)。
2上动未停,重心移至右腿,屈膝;左脚撤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两手从两侧向上屈肘,合于胸前 ,手心相对,右手接剑,目视前方(图5)。
3上动未停,右腿重心略向下移,左脚随即向前伸出,脚尖点地,膝微屈成左虚步。同时,腰略向左拧转,右手握剑向右下方抽拉,手心向里,刃分上下,停于胯外侧。左手向胸前、向上、向前弧形指出,手心向里,目视左手(图6)。
要点:
1身体和臂的摆动要自然,并与腰的转动合为一体。
2两脚的步法要清晰,两膀相合,不要耸肩,剑身要紧贴小臂。
3步法虚实要分明,两手的动作要同时完成,不可有先后之分。两臂要有挣力,不可僵直。身体中正,沉肩、含胸拔背。
第一段
三、甲弓步前刺剑,乙撤步右虚步撩剑
甲左脚向前上半步,右脚随即向前上一步,屈膝成弓步。同时,右手持剑向对方胸部刺去,手心向内,刃分上下;左手剑指向下、向后、向上划弧,置于左上方,手心向上。肘微曲,目视剑尖(图7)。
乙方左脚向右脚的右后方撤步,重心移至左腿,屈膝。右脚尖点地,膝微屈成右虚步。同时,右手持剑向上撩击,手心向上;左手剑指向下向后划弧,停于左胯旁,肘微曲,手心向下,目视剑锋(图8)。
用法:甲上步挺剑直刺乙胸膛,乙迅速后撤步闪开甲剑,同时出剑撩击甲方手腕。
要点:甲方的刺剑要与右步同到,迅速,力贯剑尖。肩要沉顺,不可抬肩。右臂要微曲,要有拧翻劲,剑要刺平。乙方撤步闪身要快,让过对方的剑锋,从侧面截击对方手腕,右手要有上托劲,左手要有下按后拉之力。此为“闪”字诀的典型范例,攻防一体。闪,躲也。为步法之灵活,身法之协调也。
四、甲虚步举剑,乙弓步刺剑
甲重心移向左腿,屈膝,右脚向后撤回半步,膝微曲,脚尖点地成右虚步。同时,右手持剑向上弧形抽带,屈肘停于右额前,手心向里,剑柄略高于剑尖。左手下落置于面前,屈肘,手指抚按在右腕内侧,手心向外,目视右前方(图9)。
乙右脚向前上步, 屈膝成右弓步。同时,右手持剑随右脚的上步向前刺出,高与肩平,手心向内,刃分上下。左手剑指自下向上弧形摆动,置于头的左上方, 手心向外, 目视剑尖(图10)。
用法:接上式,甲见乙剑向自己的腕部截来,迅速撤步抽剑,躲避乙剑的撩击。乙见甲剑抽回,露出肋部空隙,立刻上步,直刺对方肋部。
要点:
1甲抽带剑要柔和迅速,手足配合要协调。双肩要抱拢,两臂要撑圆。此势为“束”字诀之体现。束,缩也。为身法之要诀。
2乙刺剑要与上式撩剑合为一体。连接要紧密,出脚要迅速,突然。审时度势,一举成功。
五、甲上绕步弓步提撩剑,乙转身盖步反撩剑
甲右脚向左前方弧形上步,随即左脚再向右脚前弧形上步,屈膝成左弓步,右腿自然伸直。同时,右手持剑从前向上、向左、再向下划弧,停于胸前,手心向外,剑尖与胸平,剑柄略高于剑尖。左手剑指附于右腕处,与右手同行,目视剑锋(图11)。
乙身体向左转90度,右脚经左脚前向左上步,屈膝,脚尖外摆。左脚自然蹬起,脚跟抬起,成叉步。同时,右手持剑,手臂外旋,自前向上向左抽剑。然后随右脚的上步继续向下再向右后划一立圆,上身前倾,剑尖略高于右肩,手心向外。左手剑指向下向左划弧,停于头的左上方,手心向外,肘微曲,目视剑的前锋(图12)。
用法:甲见乙剑向自己的肋部刺来,立即向乙的右侧弧形上步, 躲过乙剑,然后上盖步,俯身向后反撩甲手臂。
要点:
1甲上步、反撩剑,要与腰身的拧转协调一致,融为一体。步法要灵活,要展现出八卦掌以斜取正的技击特点。闪躲要迅速,和顺。两臂要撑圆,剑的运行要走立圆,双手不可分离,与身体成为整体。
2乙方的反撩剑要与右脚上步同到,上身的前倾不可失去重心。两腿略曲,要有向上的蹬力。右肩要有拧翻力,左臂要撑圆。剑的反撩要与脚的上蹬力融为一体。
六、甲上步提剑弓步下扫剑,乙提膝推截剑
甲右脚向前上步,脚尖翘起,左腿略弯。同时,右手持剑向上向后提剑,剑柄停于头的右上方,略高于剑尖,肘略曲,手心向外。左手剑指下按于左腹前,肘略曲,手心向下, 目视前方(图13)。
上动未停,甲左脚继续向前上步,屈膝成左弓步,右腿自然伸直。同时,右手持剑向上、向后、向下、再向前弧形运动,停于腹前,手心向上,刃分左右。左手剑指向左、向上、再向下划弧,附于右小臂内侧,手心向下,目视剑锋(图14)。
乙左脚向右脚前上步,身体随即向右转体,提右膝成独立式。同时,右手持剑外旋,向上、向左、向下、再向前划弧,撩推于腹前,手心向上,刃分上下,目视剑锋(图14)。
用法:接上式,甲见乙撩其手臂,立即向上提剑,躲避乙剑,同时上步,剑扫截其左腿。乙退左脚躲避,再提右腿,防甲连探其腿,同时用剑向上向前推拦其手臂内侧。此为“拦”字诀用法。拦,拦截也,攻防双用之技也。
要点:
1甲提剑动作不可过大,与上步同时进行。连接扫剑要紧密,中间不可断开。
2乙转身撤步要协调和顺,撩剑要柔和,将要完成时再推剑,撩推要一体,不能分离。
七、甲提膝抽藏剑,乙虚步藏剑
甲右脚后撤半步,左腿提膝成独立步,两臂同时向两侧抽回,置于两胯后侧,手心均向下,上身略前倾,目视前方(图15)。
乙右脚向后退步,重心移至右腿,屈膝,左膝微曲,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两臂从前向后弧形抽回,停于胯的两侧,手心向下,两肘微曲,剑柄略高于剑尖,目视前方(图15)。
用法:接上式,甲向回抽剑,避开乙的攻击,藏剑观其变。乙也将剑抽回,待势观其形。
要点:双方的抽剑不要直接向下向后抽,要略向两侧斜下方划弧再向后抽,要与退步融为一体。两臂不可过于后背,以免双肩僵硬。
八、甲并步刺剑,乙撤步砍剑
甲左脚向前落步,右脚随即跟进,停于左脚内侧,屈膝半蹲成并步。同时,右手持剑向前直刺,手心向内,刃分上下,剑尖略低于肩。左手剑指向前推出,合附于右小臂内侧,手心向内,目视剑尖(图16)。
乙左脚向右脚后弧形撤步,自然伸直,身体随即向左转90度,右腿屈膝成右弓步。同时,右手持剑随转身向后、向上、再向前砍于胸前,剑尖斜朝上,手心向内,肘略弯。左手剑指向后向上弧形摆动,置于头的左上方,肘微曲,手心向外,面朝南,目视剑的中段(图16)。
用法:甲左脚上步,为迅速逼进对方;右脚跟进,为出剑发力之根源。突然出剑,直刺对方腹部。乙转身撤步,为避开对方之剑锋,同时出剑砍击对方腕部。
要点:
1甲剑刺出要与上步同时完成,力贯剑尖。双肩要松翻内裹,两臂要撑圆合抱。两肘要略弯曲,不能像图中那样过于挺直。上身要中正,不可突臀,要含胸拔背。
2乙剑的砍击不要同刀术那样硬砍愣劈,要在剑锋将要接触对方手腕时,用从上向下的挫劲,柔中寓刚,剑要斜立,以护其身,防其变化。此势为“砍”字诀之用法。砍,挫也。砍剑要与退步合为一体,步的滑动要与转体合为一体。
注意:此剑对两肩两臂的要求,不论是合抱或是分离,都要含有挣裹拧翻之力,都要与下肢、腰部形成整力,要始终贯穿于整个套路之中,是“束”字诀的一个基本法规(在以后的说明中不再重述)。
九、甲撤步虚步下点剑,乙上步叉步上托剑
甲左脚向左后方撤步,重心移至左腿,屈膝。右脚随即后撤,膝微曲,脚尖点地成右虚步。同时,身体右转40度,右手持剑向下、向后、向上、再向前运行,劈点于胸前,手心向里,腕微曲。左手剑指向下、向左、向上、再向前划一立圆,合抱于胸前,附于右腕内侧,手心向下。面朝东南,目视剑尖(图17)。
乙右脚向左前方弧形上步,膝微曲,脚尖外摆。左腿自然蹬直,脚跟略起成叉步。腰略向左拧转,带动右手向左上方弧形抽剑,托于头部左侧,手心向后,剑尖略高于剑柄。左手剑指向右下方下划,与右臂合抱附于右手腕处,手心向外,目视右下方(图18)。
用法:接上式,甲见乙砍击自己手腕,右手迅速下划闪开乙方进攻,然后向乙方右臂外侧撤步,抡剑尖点其手腕上部。乙向左前方上步,同时抽剑托起使甲攻击落空。
要点:甲撤步闪身与点剑要一气呵成。手腕微曲放松,不可僵直。步法虚实要分明,方向准确。
乙方拧腰上步要快,与抽托剑融为一体。眼要紧盯对方之剑,防其变化。
十、甲左弓步扫抹剑,乙绕步虚步云劈剑
甲左脚向前方斜上步,屈膝成左弓步。同时,右手持剑外旋,向左前方横扫剑,手心向上,剑横于右腹前。左手剑指向上划弧,停于头部左上方,目视剑锋(图19)。
乙左脚经右脚前向西北方弧形上步,身体向右后转体180度,随即右脚向左脚后退半步,重心移至右腿,屈膝。左脚随即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右手持剑随身体的转动向右后平云剑一圈,立即向下劈剑,手心向内,剑尖高于剑柄。左手剑指姿势不变,与右手同行,面朝西北方,目视剑锋(图20)。
用法:接上式,甲见攻击落空,乘乙未变势之机,突然上步利用步法扫抹乙的腰部。此势为“露”字诀之展现。露,变化也。连环用招,变化多端,就是“露”字诀之精要,也是此剑特点之一。
乙见甲向自己的腰部袭来,用上步转体之法避开甲剑,然后顺势劈击乙方小臂。
要点:
1甲剑的扫击要与手臂向左的拉抹之力融为一体,不能做成向前的推击。右脚的蹬力,腰的左拧,与左手的上摆,右剑的抽抹,皆融成一个劲,和顺、协调。
2乙方的上步转身要迅速,与劈剑动作要一致,出剑要柔顺。
十一、甲虚步平分剑,乙弓步平推剑
甲左脚向后退一步,重心后移,屈膝。右腿屈膝,脚尖点地成右虚步。同时,两手向下向后抽回,平分于左右两侧,手心均向下,目视前方(图21)。
乙左脚向前进步,屈膝成左弓步,右腿自然伸直。同时,右手持剑向前平推,平横于右肩前,剑尖朝北,手心向上,刃分左右。左手剑指向上向左架起,置于左额前,手心向外,目视剑的中段(图21)。
用法:甲撤步,缩身抽剑,避开乙的攻击。乙见甲手臂撤回,立即抢步上身,横剑直推甲的喉部。
要点:
1甲的两臂运行要走弧线,撤步与抽剑同行,上身略倾。
2乙上步抢身要快,手臂不可僵直。对练时要注意,千万不可使剑碰到对方喉部。
十二、甲撤步上托剑,乙丁步举剑
甲右脚后撤,两腿微曲。同时,右手持剑横向上托起,手心向外,刃分上下,剑尖朝北。左手剑指从左向上再向下划弧,手心向下按于腹前,目视剑的中段(图22)。
乙向左转身90度,左脚向右脚后撤步,重心移至左脚,屈膝。右脚再向左脚内侧靠拢,屈膝,脚尖点地成丁步。同时,右手持剑随转身向左向后撤回托起,手心向里。左手剑指与右手同行,手心向外附手右手腕内侧。双臂合抱,剑身高于头部,刃分上下,剑尖朝右,高于剑柄,目视右侧(图22)。
用法:接上式,当乙上步抢身时,甲退步拉开距离,然后,剑刃朝上断乙进攻之手臂。乙迅速退步转身,将剑向上举起躲开甲之进攻。
要点:
1甲退步与上托剑要同时完成。左手运动弧度要小,在腹部范围之内,要与上托剑形成上下二 挣力。
2乙退步转身要迅速,两脚虚实要分明,两臂要抱圆。
十三、甲弓步下切剑,乙跳步并步分点剑
甲右脚向前上一步,屈膝成弓步,左腿自然伸直。同时,右手持剑自上向下切击,手心向里,剑横放,停于右膝前,剑尖朝北。左手剑指由下向左后、再向上划弧,置于头部左上侧,目视剑的中段(图23)。
乙右脚蹬地,双脚同时向后跳起,身体向右转90度。同时,右手持剑自上向左、向右下弧形划动,停于身前;剑尖略低于腹部,手心向下,手腕微曲。左手剑指向右、向左上划弧,置于头部左上侧,手心向外,肘略弯曲,目视剑尖(图24)。
用法:接上式,甲上托剑落空,立刻上步进身,用剑的中段下切对方膝部。此为“剁”字诀用法。剁,切也。乙因距离太近,防守恐难奏效,所以,双腿向后跳起,避开甲剑,同时起剑点击甲手腕上部。
要点:
1甲切剑手臂自然伸直,身体略向前倾,但不可低头弯腰,左臂肘略弯。
2乙起跳要迅速,要远。点腕要尽量在空中完成,点剑不可做成向下的动作,应该向下向右分点。两臂的动作要与跳步同时完成,协调一致。
十四、甲转身提膝举剑,乙转身提膝举剑
甲身体向右后转体90度,右脚向左脚后退步,自然站立;左腿随即提起,屈膝成独立式,脚尖自然下垂。同时,右手持剑向下、向右后、再向上提起, 屈肘举于头部上方,手心向外;左手剑指向下、向左、向上划弧,屈肘置于右小臂内侧,手心向外,面朝南方,目视左侧(图25)。
乙身体向右后转体90度,右脚向后退步,自然站立;左脚提起,屈膝成独立式,脚尖自然下垂。同时,右手持剑向下、向右后、再向上弧形运动,屈肘提举于头部上方,手心向外;左手向下、向右后、向上划弧,合附在右小臂内侧,手心向外,面朝北,目视左侧(图25)。
用法:甲向后撤步提举剑,躲避开乙方的攻击,以观其变。乙也同时撤步提举剑,以观其变。双方均为待势。
要点:甲乙双方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撤步举剑要与转身同时完成,没有先后之分。右腿站立不要挺膝,独立步要稳。
十五、甲走圈转剑,乙走圈转剑
甲右腿重心下移,微曲,腰向左拧转,左脚随即向右脚前落步,膝略曲,全脚掌着地。右手姿势不动,左手剑指随腰的左拧向左侧指出,高与肩平,手心斜朝前,目视左手(图26)。
乙的动作与甲相同,唯方向相反(图26)。
注意:此式古谱称为“仙人推磨”,为待势。双方左脚下落后不要停止,要各自向前走转一圈,再回到原来各自的方位。主要是锻炼以斜取正的灵活步伐,寻找战机。
要点:转圈时身体要保持一定的高度,不可上下起浮。两臂肘微曲,不能挺直。左手始终指向圆心,两眼要紧跟对方。转圈时左脚要直迈,右脚尖微微向里扣。此为八卦掌法的趟泥步,扣膝掩裆。
第二段
十六、乙上步弓步下扫剑,甲撤步仆步扑剑
乙左转身,右脚向左脚的左侧弧形上步,屈膝成右弓步,左腿自然伸直。同时,右手持剑由上向下、向前弧形扫出,置于右膝前,上身略前探,手心向上。左手剑指向后向上弧形摆动,停于头部左上方,手心向外,目视剑锋(图27)。
甲左脚向后退一步,屈膝全蹲,左转身,右腿铺平成仆步。同时,右手持剑由上向下向左弧形划动,置于腹前,手心向上,剑尖斜朝右,肘弯曲;左手剑指向左向下划动抱附于右腕上,手心向下,面朝北,目视剑的中段(图28)。
用法:乙转到甲的左侧,突然上步剑扫甲左腿。甲左腿后退让开乙剑,随即用剑面下划扑压乙剑,使其攻击落空,防其变化。此为防守之法。扑,压也。“扑”字诀之用法。
要点:乙的进攻要与转圈连成一体,在走转中完成,不可停止后再进攻;右脚要向圈内圆心上步。甲退步闪身要迅速,身体的下蹲要与压剑动作协调一致,融为一体。压剑不可硬碰乙剑,应贴住乙剑向下划动。
十七、甲弓步削剑,乙仆步挑剑
甲身体上起,左腿自然蹬直,右腿屈膝成右弓步;同时,右手持剑向右上方摆动,手心向上,剑尖略高于头。左手剑指向左上方弧形划动,停置于头部左上方,手心向外,目视剑锋(图29)。
乙重心左移,左腿屈膝全蹲,右腿自然铺平成仆步;同时,右手持剑向上崩挑剑,剑尖斜朝上,置于身体左侧,手心向内。左手剑指向右、向下、再向上划弧,停于头部左上侧,手心向外,目视剑尖(图29)。
用法:接上式,甲扑压乙剑后,迅速起身削击乙方头部,为防守反击之法。斩,削也。“斩”字诀之用法。乙立刻侧身,重心下移让过甲剑,同时剑挑甲的手臂。此为防中寓攻之法,闪中有攻,攻防一体。
要点:
1甲剑的上削要与上式的扑压剑联成一体,一气呵成。刚柔相济,压为柔,斩为刚。上体略向右侧倾探,手臂放松,要有抖鞭的寸劲。
2乙剑上挑剑要与仆步协调一致,配合得当。挑剑要坐腕,要用腕力。
十八、甲虚步下斩剑,乙提膝截剑
甲重心后移至左腿,屈膝;右脚随即后移,膝略曲,脚尖点地成右虚步。同时,右手内旋,使剑从上向后、向下、向右划弧,置于左腿前,手心向下,刃分左右。左手剑指向下、向后、再向上划弧,屈肘停置于头部左上侧,手心向外,目视剑锋(图30)。
乙身体向右转体90度,上起。左腿自然站立,右脚向上提起,脚尖自然下垂成独立步。同时,右手持剑随身体的上起向左、向下、再向前弧形摆动,置于腹前,手心向下,剑尖略低于剑柄。左手剑指下落,附于右小臂内侧,手心向外,目视剑锋(图30)。
用法:接上式,甲见乙剑挑自己手臂,立刻缩身屈臂,避开乙剑,并迅速向下斩击乙右腿。乙见自己的攻击落空,立刻提起右脚躲开甲斩腿之剑,同时,持剑截击甲的右腕外侧。
要点:甲回身收臂要迅速,与下斩剑连贯一体,中间不可有停顿。步法虚实要分明,上身中正,立腰。
乙截剑要与腿的站立和上身的起动融为一体。上身略前探,两臂要抱圆,独立步要稳。
十九、甲转身盖步反点剑,乙弓步刺剑
甲重心略移向右脚,身体向左转90度,同时,右手持剑向下向左划弧,停置于左胯处,手心向里。左手剑指下落,附在右腕处,手心向下,目视右方(图31)。
乙右脚向前落步,屈膝成右弓步,左腿自然伸直;同时,右手持剑外旋,向前平刺剑,手心向上。左手剑指向左上方划弧,停于头部左上方,手心向外,目视剑尖(图31)。
用法:接上式,甲转身回臂躲开乙剑的攻击。乙见甲肋部露出,突然上步进身挺剑直刺甲方腰肋。
要点:甲回臂要与转身同时进行,剑的下划要贴身,两手同时在腹前会合,两腿微上起。
乙上步刺剑要突然、迅速,右臂自然伸直,要利用左脚的蹬力和腰的拧转之劲出剑,力贯剑尖(但须注意:习练时不可使剑的任何部位触及对方身体的任何部位,以保障对方的安全)。
上动未停,甲右脚向左脚前迈一步,前脚掌着地,两腿微曲成盖步。身体继续向左转90度,将要完成时,突然再向右拧转;同时,右手持剑继续向上向右环形环绕,手臂自然伸直,手心向上反点于右后侧,刃分上下,剑柄高于剑尖。左手剑指屈肘上抬于左胸部,高与左肩平,目视剑尖(图32)。
用法:此式与上动连用,一气呵成。甲见自己的腰肋被对方偷袭,立刻上步闪躲开乙方的攻击,同时挥剑反点其手臂,防攻一体。
对联鉴赏范文2
【关键词】
等速训练;手腕肌腱损伤;康复训练
【Abstract】 Objective
At present, it is unsatisfactory for patients with wrist tendon injuries to been treated with postoperative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he isokinetic training technology is a kind of advanced and safe therapeutic schedule for treatment of hands dysfunction, execlling in effects of the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Methods In the present study, effects of isokinetic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64 patients with wrist tendon injuries were measured by using wrist joints total activity measurement(TAM)and peak torque(PT).Results Our results revealed that effects of isokinetic rehabilitation traing were significant after four week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P
Conclusion Isokinetic training cam improve range of motion of joints and the function of wrist soleus muscle
【Key words】
Isokinetic training; Wrist tendon injurie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手肌腱损伤是常见的多发性创伤, 修复术后往往因软组织粘连导致周围肌群萎缩、肌力降低、关节活动度受限从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1]。传统康复训练对手外伤功能障碍的干预包括等张或等长运动肌肉训练。尽管此类运动疗法对改善手功能有一定疗效,但还未令人满意[2]。Perrine提出了等速运动是训练人(Isokinetic training)肌肉训练方案[3]。这种训练是训练运动系统伤病术后肢体肌肉功能的一种新方法。和传统康复训练采用的等长、等张肌力训练相比,等速训练具有高效、合理和安全等优点[4]。本文拟研究采用等速肌力训练对患者的手腕肌腱损伤术后的手功能进行6周的康复训练以观察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我科住院或门诊收治的手外伤患者64例,其中男46例,女性18例,年龄19~45岁,平均35岁,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治疗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对照组32例,男24例,女8例,两组年龄、性别上具有可比性,发病时间2~5个月。入选标准:所选病例损伤原因:刀砍或切割伤,压轧伤,撕裂伤其患指3个关节中至少有1个关节活动度及屈伸肌力均低于健侧的40%。排除合并骨折合并中重度神经损伤。
1.2 肌力测试及训练仪器
采用德国产ISOmed-2000型等速肌力训练系统进行腕关节屈、伸肌肌力测试及肌力训练。
1.3 测试方法
测试前, 对等速测力系统进行常规标定。测试速度为慢速(60°/s)、中速(120°/s)、快速(180°/s)三种。测试时, 患者取坐位, 上身及前臂均用宽尼龙带固定。测力系统的旋转轴与受试腕关节关节运动轴一致。测试顺序为慢速、中速及快速肌力测试。每种测试为Ⅰ组, 每组测试前先进行3次亚极量屈伸腕活动作为准备活动,随后尽全力屈伸腕, 其中慢速、中速测试时共屈伸腕5次,快速测试时共屈伸腕25次。每组测试间隔时间在30s以上。
1.4 测试指标
峰值力矩(peak torque,PT):肢体在整个屈伸活动中,相应的肌肉或肌群收缩产生的最大力矩输出,代表了肌肉或肌群的最大肌力。
手屈伸功能总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 TAM)系统评价:依据国际手外科联合会肌腱损伤委员会制定的方法按患指主动活动范围优:屈伸活动正常,TAM >220°;良:功能为健指的 75%以上,TAM 为 200~220°;中:功 能为 健指 的 50%~75%,TAM 为180~200°:差:功能为健指的 50%以下,TAM
1.5 训练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①超声波治疗:患者取坐位或卧位,保持舒适的姿势,应用日本产US-700型双频超声波治疗仪,频率3 MHz。刺激周期(Duty cycle)为100%,时间性平均强度(Temporal average intensity)为0.8W/cm2,将S声头置于患侧关节肌肉僵硬挛缩明显处配合耦合剂作环形运动,每次10 min,1次/d。②关节松动训练,先进行腕关节附属运动,手法分为4级:Ⅰ、Ⅱ级主要治疗疼痛,Ⅲ、Ⅳ级主要治疗关节僵硬。对照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前者采用运动疗法,即在严格指导下开始功能锻炼,做患手各关节、各方向的主动抗阻屈伸练习,如对掌、对指、拇外展、握拳及前臂旋前旋后等运动,2次/d,3~5遍/次。治疗组:在ISOmed-2000型等速测力仪训练系统上进行患膝关节屈肌,伸肌等速向心肌力的训练。每组训练选择9种运动速度, 分别为30°/s、60°/s、90°/s、120°/s、180°/s、120°/s、90°/s、60°/s、30°/s,每种运动速度作最大屈伸收缩各10次,中间休息30s。每次训练共完成2组,渐增至4组, 共320次屈伸活动, 每组间休息5 min。训练时间为每周3次,共训练6周[5]。两组患者均在训练前后分别对患腕屈肌及伸肌功能进行测试及TAM评估。
1.6 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经t检验统计学处理,数据表示为:均数±标准差。
2 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训练前后患侧腕关节的VAS和TAM评分的比比较,结果见表1。
治疗组训练前后患侧腕屈屈、伸肌功能的比较,结果见表2。
3 讨论
手腕肌腱损伤及手术后的活动范围明显受限,肌腱周围肌肉萎缩影响关节稳定性,易引起继发性关节软骨损伤或骨关节炎,故充分恢复关节活动度,肌肉功能是腕肌腱损伤后康复治疗的重要任务。
等速训练的技术是20 世纪60 年代由Hislop提出的,其定义是指肢体在自主运动过程中角速度相等,是一种顺应性的肌力训练,因此理论上等速训练比等张训练在同一活动范围内完成更大的功,也允许在活动范围内的任意角度产生最大的机械输出力。所以等速训练比其他肌力训练模式更有效、更安全、更准确[6]。目前国内外等速训练多用于如膝关节,肩关节的大关节的训练且取得良好的效果,但用于腕关节训练国内还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等速训练用于手腕肌腱损伤术后的治疗表明相比于传统训练疗法,等速肌力训练可以更好的改善关节活动度,患手腕屈伸肌功能采用等速训练也明显优于传统等张训练[7,8]。
从本研究选用不同运动速度进行屈肌力和伸肌力训练,峰力矩值的增加主要以慢速、中速运动速度时最为明显,快速运动速度时增加相对较少。这可能由于运动速度较慢时,可充分调动大部分肌纤维(包括平时不易训练到的肌纤维)参与收缩过程。而运动速度较快的训练时,患者最初不容易跟上运动速度,产生的力矩较小,如果速度过快,会用力不当,从而产生局部不适,影响训练效果[9,10]。因此, 我们建议在初期肌力训练时,只以慢速及中速运动为主,熟练后逐渐增加运动速度。
参考文献
[1]范振华,周士舫.实用康复医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
[2]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潘天德,束建良.手部屈肌腱Ⅱ区损伤修复后的康复治疗.中华手外科杂志,1997,13(4):216-217.
[4]Shirado O, Itoh T, Kaneda K, et al. Concentric and eccentric strength of trunk muscles: influence of test postures on strength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chronic low-back pain.Arch Phys Med Rehabil,1995,76:604-611.
[5]占飞,吴毅,胡永善,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屈伸肌的功能变化.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156-158.
[6]Hislop HJ, Perrine JJ. The isokinetic concept of exercise. Phys Ther,1967,47:114-117.
[7]P C Malliou, K Giannakopoulos.Effective ways of restoring muscular. imbalances of therotator cuff muscle group: a comparative study of various training methods. Br J Sports Med, 2004,38:766-772.
[7]A De Carli, E Zanzotto.Surgical repair of the distal biceps brachii tendon: clinical and isokinetic long-term follow-up.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2009,17(7):850-856.
[9]吴毅,杨晓冰,李云霞,等.等速肌力训练促进膝关节术后肌力恢复的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4, 9(5):193.
对联鉴赏范文3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国际商务谈判 连锁反应 双赢理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获取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企业的国际商务谈判增多而获取信息手段与国外企业相比相对落后,分析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商务谈判产生的连锁反应有着重要意义。
1 理论前提假设
为了分析的方便,以某国企业甲与另一国企业乙进行国际商务谈判为例,我们事先作出如下前提假设:①企业甲与企业乙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甲的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都比企业乙多。②企业获取信息需要成本,为获取信息需要时间成本与直接的货币成本。③企业甲与企业乙双方谈判代表水平相同,获取信息的能力相同,都不轻易免费显示成本信息。④根据交易费用学观点,企业甲与企业乙的行为都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二是人的行为具有机会主义倾向。在商务谈判中,机会主义行为是指企业在追求企业利益的同时,有可能利用一切机会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包括提供不确定信息,利用对手的不利地位施加压力等行为。⑤企业甲与企业乙合作是他们的最优选择。双方都有谈判的利益动机。如果他们选择合作,企业甲与企业乙将分别获得100个与80个单位货币,一旦谈判破裂,企业甲与企业乙将分别损失10个与5个单位货币,因为他们在获取信息中存在成本。并且机会主义行为一旦成功,能够获得额外利益。企业甲的机会主义行为一旦被企业乙接受,企业甲将获得120个单位货币,而企业乙将减少到60个单位货币。⑥国际商务谈判需要成本。国际商务谈判中谈判人员的花费与时间成本,还有可能需要外语翻译成本。假设双方每一场谈判都需要花费1个单位货币。
2 连锁反应
由于企业甲获取的信息比企业乙多,在私人信息上表现在企业甲对企业乙的情况比企业乙对企业甲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在公共信息上表现在企业甲对市场有更多的了解,例如谈判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需求弹性等。在开始的谈判过程中,企业甲处于谈判的有利地位,企业甲的机会主义倾向导致企业甲为了获得更多利益而利用企业乙的不利地位对其施压。同时,在商务谈判信息显示过程中,企业甲给企业乙提供不确定信息,进行信息欺诈,以误导企业乙,企图使企业乙获得虚假信息而处于更加不利的谈判地位。例如企业甲可能夸大国际市场价格来误导企业乙,使其让出更多的利益。企业乙谈判代表在谈判中不但要应付企业甲谈判代表,引出更多的信息,而且需要对企业甲的信息进行甄别,以获取更多的高质量信息使自己与企业甲谈判的地位平等。由于双方谈判代表水平相当,企业乙谈判代表的任务显然比企业甲谈判代表的任务重,因此企业乙处于更加不利地位,企业甲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
在接下来的谈判中,由于在前面的谈判中企业甲居于上风,企业乙处于更加不利地位,企业甲会显得更加咄咄逼人,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更加强烈会导致企业甲的谈判目标的上浮,企业甲将会在更大程度上对企业乙施压。企业甲谈判利益的一直上升,而企业乙的谈判利益一直下降,呈现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弱者更弱强者越强的连锁反应现象。
3 企业乙的对策
企业甲依靠信息优势条件采取的机会主义行为引发的连锁反应使企业乙处于更加不利的谈判地位。作为谈判水平与企业甲谈判代表相同的企业乙谈判代表,不会轻易屈服于企业甲的压力而减少自己获得的利益,他会采取一系列对策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1)拖延法。由于企业甲与企业乙谈判代表在谈判桌上获取信息能力相同,谈判水平相同,企业乙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会通过拖延合同签定时间或某种借口将议题搁置起来的方法给企业甲施压。对于企业甲来说,一方面,如果商务谈判走向破裂的话,从经济角度看,企业甲不但得不到任何利益,反而会损失10个单位货币。从心理角度看,他获取的利润比企业乙多,心理上会更注重谈判的成功。另一方面,每一场谈判都要花费一个单位的成本,对于理性经济人企业甲来说,他肯定不愿意把更多的利益花在谈判桌上。对于企业乙来说,他拖延合同签定时间或把议题搁置起来,一方面基于企业甲的顾虑给企业乙施加压力,让企业甲谈判代表在谈判桌上显示出正确的高质量信息。通过企业甲向企业乙的信息差别流动使双方信息趋于平衡,同时通过更长时间的谈判,企业乙谈判代表的经验积累使他们对企业甲代表发出的信息更容易甄别,筛选出有用信息。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的发达,企业乙可以一边谈判,一边另外派人通过多渠道搜集更多的与谈判有关的信息。(2)引入第三方参与法。企业乙在与企业甲谈判中处于劣势地位,企业乙应努力引入第三方参与谈判。一方面第三方参与调节可以抑制企业甲的机会主义行为,在平等的基础上谈判,增强企业乙的谈判力与信心。另一方面第三方介入可能带来新的建设性方案,避免谈判陷入僵局。另外,在双方达成协议后,第三方还可以监督协议的执行。例如企业乙可以邀请行业协会来参与谈判,行业协会对行业的了解程度与行业影响力可以抑制企业甲的机会主义倾向与商务谈判的连锁反应,从而使谈判趋向公平。
(3)长期合作法。企业乙在谈判不利的条件下,应突出这次合同签定以后对企业甲的依赖程度。以长期合作、更大的利益为诱惑,使企业甲做出让步。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这种做法让企业甲对自己的机会主义行为有所顾虑,尤其是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企业甲不会为了近期利益忽视长期利益。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另一个国家发挥更大的企业影响力也许是企业甲的梦想。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甲会注重平等合作,为以后的利益打基础。
对联鉴赏范文4
【关键词】室上性心动过速;V1导联R,P-,间期;食管心电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常见的以急诊就诊的心律失常之一,当今虽然广泛推广食管心房调搏在PSVT中的应用,但相比而言,体表心电图仍是最简捷、快速的检查手段。本研究对94例PSVT患者通过观察V1导联P-,波位置并测量R,P-,间期对PSVT的分型诊断结果与食管标测对比分析,以探讨体表心电图对PSVT的分型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至2011年8月到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就诊的QRS时限
1.2 方法
每例患者在发作室上速时使用日本光电9020K6导同步有示波屏的心电图机应用不同档走纸速度和定准电压描记12导联心电图。食管心房调搏及标测方法:采用7F2或4级食管电极导管经鼻孔插入35,40 cm深处作为食管电极标测及刺激位置。室上速发作时以V2 、V3导联线连接食管电极近端及远端引出食管EP、ED导联,将体表V1 、Ⅱ(节律)及食管EP、ED导联同步描记4通道心电图。
1.3 观察指标
1.3.1 体表心电图指标 观察V1导联是否存在假性r′或P波并测量R,P-,V1间期(即V1导联QRS波起点到 P-,V1波波峰的时距)。R,P-,V1间期
1.3.2 食管心电图指标 观察食管EP、ED导联P-,E波的位置,若P-,E出现于QRS波中、末部或R,P-,E间期
1.4 统计学方法 将体表心电图对室上速的分型诊断结果和食管标测结果的各项参数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以P
2 结果
94例患者均通过食管心房标测作出PSVT分型诊断,但只有69例V1导联能分辨出r′波或P-,波,占73.4%。69例通过观察V1导联r′波或P-,波位置并测量R,P-,间期对PSVT作出分型诊断;两种标测结果对比见表1。
表1
注:*为假阳性数
将上述表中参数经统计学分析,与食管心房标测对比,通过观察体表V1导联r′波及P-,波位置并测量R,P-,间期对PSVT的分型诊断结果为:右侧旁道致顺向型AVRT无差异(双侧P=0.455,单侧P=0.227,均>0.05);而慢,快型AVNRT和左侧旁道致顺向型AVRT的诊断还有显著性差异(P分别为0.007、0.009,均
94例室上速经食管心房标测完毕后92例使用心脏刺激仪以高于心动过速频率20~40 bpm刺激2~3 s,88例转为窦性心律,4例(其中1例为心房扑动,3例为窦性心动过速)未能终止转律,另1例室性心动过速和1例极速型心房颤动未行高频刺激调搏,均转临床医师药物处理。
3 讨论
PSVT是常见的心律失常,需临床医师给予快速诊断和处理。虽然当前食管调搏在PSVT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2,4],对PSVT的分型诊断,食管心房标测与射频消融时心内电生理标测结果符合率达100%[5]。但在部分较边远落后的地区掌握该项技术还有限,加之少数患者不能耐受食管插管及调搏。为此在患者自然发作室上速时通过最简便、快速、无创的心电图检查手段,并增加描记胸骨右缘不同肋间水平V1心电图,可提高P-,波显示的清晰度,能更准确诊断自然发作PSVT的性质、确定参入成分及部位[6]。为后续给患者在选择药物或射频等其他治疗方案和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时导管进入途径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价值。本研究中,与食管标测对比,通过观察体表V1导联r′波或P-,波并测量R,P-,V1间期对PSVT中的右侧旁道致顺向型AVRT分型诊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P>0.05),但对慢,快型AVNRT和左侧旁道致顺向型AVRT的分型诊断则价值不大(P
参 考 文 献
[1] 李忠杰.实用食管法心脏电生理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9:96,131.
[2] 刘志隆,周志超,简春燕.食管调搏术在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中国医药导报,2010,1(24):148,149.
[3] 陈次滨,赖海清.经食管心房调搏术诊治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应用价值.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0,16(1):45,47.
[4] 蓝璧高,林宇.食管调搏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09,4(17):47,48.
[5] 杨承健,郑义同,徐墨玲,裴德安,等.阵发性室上速59例食管心房标测与心内膜标测对比性研究.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0,20(4):375,376.
对联鉴赏范文5
[关键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成型;听骨链重建;听力
[中图分类号] R76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7(b)-0037-03
Clinical application contrast effect of attic molding and ossicular chain reconstruction in microscope
LI Erle FENG Rong AN Li WANG Dong TUO Mingxiang TIAN Qi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Yan'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Yan'an 716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ttic molding and ossicular chain reconstruction for treating 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in microscope for giving a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otitis media. Methods 80 patients (80 ears) with chronic otitis media were equal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had 40 cases.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by ossicular chain reconstruc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attic molding. Results The average bone conduction in the four frequency (500 Hz, 1 000 Hz, 2 000 Hz, 4 000 Hz) of two groups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reatment, but the treatment group decreased more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ll patients in the air-bone gap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fter surgery,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narrowed more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Attic molding; Ossicular chain reconstruction; Hearing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以耳内长期持续或间断性流脓、鼓膜穿孔,以及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为其特点[1]。当前在我国发病率为1.5%左右,其中以儿童的发病率较高,占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对广大患者来说,听力下降与耳内长期持续或间断性流脓是比较明显的两个症状。听力的下降是影响因素中比较严重的一个,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有研究认为,既然骨导听力的损害可以是两阈功能和听骨链的病变所致,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常见的骨导听阈提高是否可在清除病灶和(或)听骨链重建后得到改善[3]。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显微镜下鼓室成型与听骨链重建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对联鉴赏范文6
【关键词】
开胸手术;健康教育;肢体功能;护理
作者单位:473000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开胸手术切除是治疗肺癌的重要手段,此手术创伤大,严重影响到正常的血管、神经及肌肉等功能,患者在术后会出现肩部功能低下,上肢功能运动障碍等。本文观察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开胸术后患侧上肢功能的护理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3月至2011你那3月肺癌实施开胸术患者60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9~70岁,平均(48.3±7.2)岁;对照组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40~69岁,平均(49.1±6.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开胸术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术后肢体功能锻炼相关健康教育:①护理人员在开胸术前向患者讲解术后患侧上肢进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让患者了解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法和措施;让患者理解患侧上肢进行日常活动对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重要性,并鼓励患者术后主动用患侧上肢活动;术后帮助患者进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帮助患者进行患侧上肢的被动活动。②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具体方法:术后当天进行手指运动,从患侧的拇指开始,进行屈伸活动;术后前两天对患侧肘关节进行锻炼,如用患侧上肢刷牙洗脸等;术后第3天对上臂进行锻炼,运动时要对患侧上肢进行保护,可采用健侧手托住患侧的肘关节,做上肢上举运动;术后第4天对患者肩关节进行运动,可逐步完成患侧手放在枕部,试图触摸对侧耳朵;术后第5天开始对肩关节的外展、内收进行锻炼,以不疲劳为度;术后第6天对肘关节、肩关节进行综合运动,如摆臂运动,上肢上举动作等。③观察组患者在术前1周对患者及陪护人员进行术前健康教育,舒缓患者不良情绪,耐心详细向患者讲解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随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让患者熟练掌握功能锻炼方法。
1.3 患侧上肢功能评定标准
患者术后7 d,上肢上举>100°,肩关节旋转度恢复正常范围,洗漱、端拿餐具没有困难,为优;患者术后7 d,上肢上举>80°,肩关节旋转度恢复正常范围,洗漱、端拿餐具没有感觉到费力,为良;患者术后7 d,上肢上举>80°,肩关节旋转度恢复正常范围,洗漱、端拿餐具感觉费力,为可。
2 结果
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功能锻炼健康教育后,没有患者出现患侧上肢功能障碍,对照组30例患者中,其中5例出现上肢功能障碍。观察组干预后患侧上肢功能评定结果优良率为96.7%,对照组干预后患侧上肢功能评定结果优良率为73.3%,两组患侧上肢功能评定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肺癌开胸术后由于手术创伤等原因,患者会出现患侧上肢功能障碍,可能导致患侧上肢功能障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手术创伤所致,手术创伤大,影响了正常的血管神经和肌肉功能,导致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障碍;其次是患者心理因素,患者可能会认为术后活动会影响切口愈合或者会发生出血,患者不敢活动上肢[3];患者术后由于身体虚弱,手术切口疼痛,同时怕牵拉到引流管,影响患者不敢活动患侧上肢;患者术后在陪护人员或者家属照顾下,主动活动情况家属等。针对以上因素,开胸术后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患者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是必要的。在健康教育过程中,要让患者了解术后患肢功能锻炼意义,让患者掌握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法。在功能锻炼过程中,根据患者进步表现,对患者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有助于患者主动功能活动。在患者锻炼过程中,对患者动作进行指导,同时要有耐心。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患侧上肢功能评定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开胸术后患者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参 考 文 献
[1] 李楠,张国莉,郑守华.护理对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11,26(9):840-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