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掌声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活需要掌声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活需要掌声作文

生活需要掌声作文范文1

其实,在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在别人需要帮助和鼓励时,掌声既是对别人的尊重又是对别人的一种肯定,不需要太多却能给别人信心和勇气。我们何不给别人更多的掌声呢?给予他们信心?

刚进初一时,班上搞演讲,演讲者要写一条名言并解释,这让胆小的同学很没有办法。

到我演讲时,那天还未上早自习前,我上黑板写了名人名言。在写名言时我一个字一个字的对,我怕写错了在经过自己核对和同学们的核对后我才放心的走下讲台。上课铃响了,当老师说有请今天的演讲同学时,我如释重负的走上讲台,开始了演讲。

“同学们……”经过一番陈述,结结巴巴。扑通扑通的心像只小兔子的乱窜。遭了!紧张导致忘词是我一贯的作风,我无助的望着下面的同学。这时的我好无助、好无助。突然,台下掌声响起来了,让我激动不已。在我停滞了几秒钟后又重头开始演讲,由于刚刚那一阵掌声让我忐忑不安的心稍有平缓,掌声伴随着演讲。演讲时的掌声让我充满信心。演讲结束了,老师要求点评,同学们的点评让我获得了两次掌声,总共演讲让我获得了三次掌声。

掌声,演讲中的三次掌声,是同学们对我演讲成功的肯定,也让我充满信心,让我可以对我自己说,我可以的!

掌声,演讲中的三次掌声似乎给我插上了翅膀,在天空中翱翔。

生活需要掌声作文范文2

一、如何运用联想的方法来选材

联想是作者依据写作主旨,由甲事物想到与其相关的乙事物而构成的生动形象、较为完整的思维过程,其特点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使思想感情得以充分表达。

1.运用接近联想法,横向拓展素材

接近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想到在时间上或空间上与之接近的另一事物。刘绍棠的《榆钱饭》由眼前的想“打油腻”吃榆钱饭联想到旧社会用榆钱充饥,又联想到时期靠榆钱饭度日,这一思维过程便是接近联想。湖北仙桃市一考生以“难忘掌声”为题作文,从站在市“三好生”领奖台上赢得掌声落笔,然后思路穿越时空,联想到自己在小学四年级“破罐子破摔”时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同学们给予的那改变他人生轨迹的掌声,凸显掌声对“我”的激励,联想自然,主题鲜明。

2.运用相似联想法,直接拓展素材

相似联想是指由甲事物联想到在某种特征上与之相似的乙事物。茅盾的《白杨礼赞》由白杨树写到北方的抗日军民,便是通过相似联想实现文思的跳跃的。一次某地要求以“水”为话题作文,有位考生以“水的联想”为题遨游于水的王国,文章跳出编写故事的套路,多角度展开广泛而贴切的联想:由水的平淡无奇、气势宏大、坚韧不拔、清污除垢等特性分别联想到农民、人民军队、科技工作者和人民教师,由物及人,给人启迪。

3.运用对比联想法,反向拓展素材

对比联想是指由甲事物想到与它性质不同的乙事物,或由事物的某一方面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方面。臧克家的《有的人》就是以对比联想作为构思基础的范例。如作文题目为:“我深深感受到了 ”,有篇题为《我深深感受到了野草的可敬》的考场作文,把赞颂野草独立不羁、向往自由这一主旨置于对比联想中加以突出:“常春藤,婀娜多姿,然而她离不开树,总是恋着树的伟岸,只能算作小家碧玉;芍药,温情脉脉,然而离不开花圃,总是恋着园丁的呵护,只能算作贵族门第里的千金小姐。”文章接着以诗的语言描绘小草“泼辣的野性”,并以反问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白居易赞叹的不正是野草这恋着独立、恋着自由的野性吗”结尾,全文由对比式的托物联想构成,立意高远,耐人寻味。

4.运用表里联想法,引申作文素材

表里联想是指由事物表象想到事物的本质意义,再由事物的本质意义想到相关联的事物。如要求以“最需要”为话题作文,有篇考场作文的题目为《苹果精神》,全文所呈现的表里联想的思维流程十分清晰:由三个故事(亚当夏娃偷吃“禁果”、掉下的一个苹果“砸”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苹果电脑的发明)联想到故事所蕴含的本质意义(强烈的好奇心加上锲而不舍的奋斗实践),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具有“苹果精神”的人和事。作者由表及里,联想丰富而深刻。

5.运用因果联想法,辩证拓展素材

因果联想是指根据事物间的因果关系,由因及果,或由果及因的思维过程。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由自己遭受风雨之苦想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再如作文要求自拟的题目中须有“喜欢”一词,有位考生的文题为《我喜欢这位售票员》,叙写一位公交车售票员关心、照顾乘客的三组镜头,结尾处这样由果探因:“我想,她大概觉得为大家微笑服务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吧。不然,她为啥总笑得那样纯真,那么自然!”作者通过这种因果联想展示人物的古道热肠、美好心灵,使前文的叙写一下子闪出亮色。

6.运用声色联想法,声色结合拓展作文素材

声色联想是指根据声音或色彩引发的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这类联想技法在《安塞腰鼓》《海滨仲夏夜》中都出色地运用过,不少考场作文也成功地借鉴了这种方法。如要求以“幸福”为话题作文,有位考生别出心裁,以《幸福》为文题,用“绿色”“白色”“红色”为小标题,以色彩为出发点放飞想象,最后揭示“幸福”的丰富内涵,饶有情趣。又如半命题作文“我发现 ”,有位考生在题中填上“枕头里有个世界”,叙写父母三次为有“落枕”毛病的“我”做特殊枕头的动人故事,文中多次出现精彩的联想,如:“睡在母亲亲手缝制的绿豆壳枕头上,只要轻轻一动,枕头就会发出一种‘沙沙’的声音,那声音就像没有歌词的童谣,在静静的夜空里弥散,连夜的精灵都会闻声止步,我当然睡得格外香。”“考上初中后每晚枕着新药枕,听枕中药材的‘簌簌’声,那简直是在欣赏人间最美妙的音乐,我仿佛又找到了家的感觉。在乐声中,我一手拉着父亲,一手扶着母亲,来到了落叶林,看一地金黄,享人间温馨。”这样写,“声”由“枕”起,由“声”联想,视听沟通,造境抒情,体现出创新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二、如何运用想象技法来选材

想象,是指根据已有的见闻和生活经验,构想出不曾见过,或者从未出现过的形象或情景。想象选材的方法很多,作文中常用的有:

1.运用编创法来拓展作文素材

我们知道,一般记叙文要求写真人真事,不需要编故事。如果写童话、小说、科幻故事或者写看图作文、想象作文等就得编故事了。编制故事情节在文艺创作上叫虚构,它不受真人真事的限制,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尤其是童话、科幻故事、想象作文,作者可上天入地、探奥搜奇,可以和草木交往、与鸟兽倾谈,可以历洪荒远古、访古人来者。真可谓无所不能有,无所不可有。但是,同学们应该明白,无论想象的内容多么奥妙神奇,都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个“源”和“本”便是生活。

2.运用组合法来拓展作文素材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事拼凑在一起,形成新的人物形象,新的事情,可称组合法。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样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鲁迅讲的是文艺创作,对我们借助想象写好作文同样有指导意义。这种方法就是人们所说的“移花接木”。

3.运用扩展法来拓展作文素材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把简单、抽象或粗糙、模糊的所见所闻,借助想象充实,使其变得清晰、细腻、生动、形象。扩展法的过程是:展开想象,让所要写的内容在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来,接着,选词炼句,用最恰当的语言对“浮现出来”的具体形象进行细致的描绘。一般来说,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大都借助于扩展想象。平时说的“添枝加叶”,就是扩展想象。添加的“枝”和“叶”正是扩展的结果。

4.运用梦幻法来拓展作文素材

借助梦境或幻觉描绘出眼前并不存在的情景,以表达某种愿望或抒发某种情感,可称为梦幻法。例如:“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杨朔《荔枝蜜》)这里借助梦境表达追求美好人生的愿望。从上述实例中可以看出,用梦幻法所描绘的某些景象,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人不可能变成小蜜蜂。正因为如此,梦幻法才给作者提供了运笔的广阔天地,才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并富有神奇、浪漫的色彩。

生活需要掌声作文范文3

一、 打造新鲜题目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人靠衣装,文靠题装。独出心裁、别具匠心的题目会让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拟题的技巧多种多样,但一般要求题目要简明、形象、通顺,做到新颖别致、含蓄隽永、提挈全篇。好的题目使文章灵性十足,锦上添花。比如以“音乐”为话题的作文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拟题令人耳目一新,《心灵的变奏》、《锅碗瓢盆交响曲》善用比喻新鲜活泼,让人过目不忘;《“五线谱”和他的五线谱》、《二胡和小提琴爱情变奏曲》巧用借代,饶有情调,妙趣横生;《刘禹锡何以调“素琴”而恶“丝竹”》采用设问,制造悬念,令人耳目一新。

二、 精巧构思开头

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好的开头是展现给阅卷老师的第一缕“阳光”,它不仅奠定了行文的基调,而且也能给阅卷者带来审美兴趣,并使其醒目提神。文章开头一般要“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也可采用起提挈全文作用的题记。如中考作文《陶醉》的开头:“感谢上苍赋予了人类这种美丽的感觉:陶醉,其实在人疲倦的时候,也不应该忘记给自己留一方让人徜徉的天空。”或用排比句式、设问和反问句式。如《把爱心带给别人》:“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爱心是久旱后的一场好雨,滋润了龟裂的心田;爱心……”《人生需要掌声》的开头:“人生需要掌声。许多人时常慨叹:知音难觅,何为知音,知音难道不是人生中的掌声?”或将记忆中的现成诗词、流行歌曲变换新的内容,即所谓的“旧瓶装新酒”。如《那年我十六》的开头:“昨夜月朗星稀,沉读不知疲惫。试问催我人,却道懒虫一个,知否知否,读书滋味多多。”或引用名人名言,或撷取经典诗文,或采用含蓄隽永的语句。如《生活需要微笑》这样开头:“米兰・昆德拉在他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序里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巴黎大学的围墙上也刷着‘生活在别处’这样富有诗意的标语。我曾长久的喜欢着这些东西……”

三、 巧用感人细节。

所谓细节,是指文章对某些细小、看似不起眼的举止行动或最平常、最具典型意义的细节进行具体描写。它对表现人物个性、揭示文章主题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细节描写极具感染力,容易打动人心。人云亦云、平铺直叙的内容使人如同嚼蜡,依靠几篇范文机械模仿,投机“嫁接”只会让人反感,倒不如实实在在地写身边的事,有感而发,在关键处用细节描写点染,能让阅卷老师产生“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的惊喜。如我班同学考试作文《葡萄成熟的时候》写道:“外婆的话也不好听了,她每次说话,我真想到一边去。外婆的手现在也不那么柔软了,而是长满了茧子,外婆她好象很知趣似的,每次一碰到我,就下意识的把自己的手缩回来。”既写出了外婆对“我”的爱,又表现了“我”对外婆的反感和厌倦。再如《懂你》这样写深沉的父爱:“记得有一次,妈妈有事要外出几天,只有我和你呆在家里。妈妈走时,我拼命地抱住妈妈的腿不让她走,你当时百般地哄我。妈妈走后,我经常拿着妈妈的照片看着哭,你每次看到这些什么也不说,只是慢慢地摇摇头,轻轻地叹口气。”这里把一个深沉、内敛的父亲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于平淡中见真情,极具感染力。

四、 借用诗文名句

使阅卷老师看好的还有文章要有文采,并有文化底蕴,其中有效的方法就是恰切地借用或化用诗文名句,信手拈来为我所用。这些名句,言简意赅,寓意深刻,以一当十,可唤起阅卷老师的联想和思考,从心眼儿里佩服你的知识面。如《幸福是什么》这样写到:“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理想和追求。”这些句子不仅诠释了幸福的含义,还展示了考生的阅读广度,使文章充满诗意和文采。在引用古诗名句时,有的不是“明引”,而是“暗引”,即灵活巧妙的化用。如《思念是一道风景》中写到:“思念使诗圣叹故乡月明,思念使女词人瘦比黄花,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无言泪千行,思念使婉约派泰斗酒醒晓风残月杨柳岸,思念使摩诘先生每逢佳节思亲人,思念使边塞诗人老态龙钟遥望故国泪沾巾……”

五、 插用整齐句式

在叙事说理抒情时,穿插一些整齐句式(句子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一组句子),会使叙事简明,说理充分,感情充沛,有强烈的气势,从而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尤其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和重点处插用,会让阅卷老师眉开眼笑,击节叫好。如《面对大海》中这样写到:“有一种声音,是海浪拍打礁石唱出的激情;有一种蔚蓝,是海天一色铺展的宁静;有一种情怀,是面对大海激起的‘惊涛拍岸’。面对大海,好象是面对一首歌,一幅画、一本书。”再如《把握青春》:“青春的风铃,吹开了心扉;青春的彩笛,吹动了梦想,清楚的音符带动我奔向希望。青春,这个美好的季节,正是我们播种希望的时候,珍惜它,让它创造生命的辉煌,把握它,让它放出夺目的光彩。”可谓字字珠玑。

六、 美用精彩结尾

生活需要掌声作文范文4

关键词: 写作教学 习作评语 平台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任何学生的写作都是内在思想的文字外化,写作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真挚的写作情感:鼓励学生正视生活的原生态,以期忠实于生活;鼓励学生客观地评价生活,不以蕴含工具性的一统化“大我”排斥鲜活生动的“小我”;教师要以民主的理念、亲和的情态去尊重学生,甚至能够悦纳学生的离经叛道,让学生自由放飞自己的思想。面对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如何与时俱进、改进习作评语,如何让习作评语为写作教学服务,在这方面我作了大胆有益的尝试。

一、让习作评语人本化、个性化

学生不是批量生产的产品,他们没有统一的模式。作为教师,面对这些不同智力、不同层次、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心理历程、不同心理体验的学生,首先要在写作评语中尊重他们,包容他们,欣赏他们,多给予肯定,少给予否定。同时教师的评语要具有鲜明的个性。如一个学生的作文《考试后的风波》,写自己考试失败后,看到家长时心情十分沉重,但妈妈的理解使她如释重负。我给这篇作文的评语是:“阴郁的天,凉凉的风,只有妈妈的理解是温暖的春风,字字透着情,行行溢满爱。”而另一个学生的作文《不可丢弃的东西》,写他对社会、对人生的一种责任,我给这篇作文的评语是:“和谐中有你有我,和谐中需要你的责任心,和谐中需要我的责任心,心与心相通,情与情相连,和谐社会还会远吗?”学生欣赏教师的评语,玩味教师的评语,从而能激发写作热情。

二、让习作评语成为师生心与心相通的桥梁

习作评语是学生和教师心灵与心灵沟通的桥梁。学生通过习作把一个赤诚、非常纯清的自我展现给了老师,有时,甚至把心灵里最隐秘的东西捧给了老师。老师要善于通过学生习作的字里行间透出的信息,与学生进行真诚的心与心的交流,把自己亲历、沉思、感悟的生活体验,通过评语和学生交流。一次,一位学生在他的作文《鼓掌》中写道:“一个人一次不经意的掌声,一句饱含关心的话语,一次善意的赞美,一个欣赏的目光,或许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我的评语是:“妙笔飞动着你的才思,朴素的语言驾驭着你成熟的思想,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让我们明白:一次小小的鼓励,也许会成就一个人的一生,老师真诚地为你鼓掌!”这种交流,使学生能不断地积蓄感情能量并转化为高昂的写作激情,从而驱动学生用物化的文字去倾吐。

三、让习作评语成为师生思想博弈的平台

学生的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对未来的开拓意识,对真善美的探求意识,直觉和逻辑、侧向和反向等各种矛盾的思维形式有机地融为学生动态的思维网络。他们的作品有时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甚至会出现矛盾的观点。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容纳学生的偏激,甚至错误的言论,并通过评语引导学生如何看待世界、看待自我、看待他人。一次,一个学生的作文《那样做,对吗?》写自己在九年级时,看到个别老师为提高升学率,不顾学生心理健康,对后进生要么冷嘲热讽,要么不闻不问,这使她心理很不平衡。面对这样的作文,我作了如下评语:“教授知识,点燃心灵的火种,承载一个民族的希望,这就是教师的工作。请相信,生活中有风也有雨,但风雨过后必是彩霞满天。”学生对世界和人生的认识还很稚嫩,他们需要成人的呵护、理解、宽容、引导。相信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变得成熟和老练。

四、让习作评语成为创意的加油站

学生的思想活跃,思维敏捷,他们在表达传递思想与情感方面,作为独立的个体,有属于自己独特的东西。是独特的就有创新性。教师要善于利用评语引导、激活他们的思维,张扬他们的个性。学生表达了某种创新性的见解或想法,教师要及时予以鼓励,即使没有契合原题,也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要以鼓励来肯定学生,提高其创新的积极性。如一个学生的作文《医心》,叙述鲁迅先生看到民族衰落、国民麻木,毅然弃医从文,投身到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浪潮中。独特的思路、独辟蹊径的手法,为文章添上一双明亮的眼睛。我给这篇习作的评语是:“犀利的文笔彰显着你深邃的思想,医人固可救死扶伤,医心却可拯救灵魂,成就民族未来。”对学生的创新给予大胆肯定鼓励,让学生从教师评语中激发写作热情,并维系对写作的持久动力。我们要让创新的灵动在学生每一次习作中得到突破并彰显。

总之,习作评语是师生交流、探讨、切磋的平台。教师只有运用好这个平台,才能使其更好地为写作教学服务,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写作,这也正是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走进高中新课程.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生活需要掌声作文范文5

学生作文中,这种类型的错误较多。一写掌声,不管范围大小,都说“雷鸣般的掌声”;描述五千米长跑,也说“像箭一般”;形容四、五层楼的高度,也说“高耸入云”;写下雨,虽是一般的中雨,也写成“大雨倾盆而下”……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是因为学生习惯于袭用现成的词语,而不善于观察,不能对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对象作恰如其分的描述。这就要同学们在学习词语时,认真辨别其使用范围;还要学会观察周围事物,选用切合实际的词语,需要时才作适当夸张,突出描述对象的特点或特色。

二、夸张与真实相去无几,让人难以分辨。

使用夸张的修饰手法,必须使听的人或读的人明白地感到这是夸张、而是事实,如果夸张与真实相去无几,就会真假难辨,引起误解。

在《发生在我身边的事》一文中有这样一例:我在上学的路上,偶然发现了一双又破又脏的鞋。那鞋说它破,几乎连鞋底都没有了;说它脏,上面泥块大一块小一块,放在称上称一称,足有五、六斤重。

显然,五、六斤重的脏鞋是不可能有的。学生的目的是极言其“重”,但由于夸张不得法,不像夸张,像写实,这样反而让人感到不真实。夸张常常用比喻来表示,这样使人一看就知道是夸张的说法。比如,讲鞋子重,可以说,“鞋子粘满了大一块小一块的泥,拎在手里沉甸甸的,简直比石头还重。”

三、对现实中不存在的性状加以夸张。

鲁迅先生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化,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这是因为广州既不下雪也不冷。所以夸张必须以真实为基础,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真实而强烈的感受出发。而学生在习作中,有时就不顾及这一点。

生活需要掌声作文范文6

一、激发兴趣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自由写作,必须在自由、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要尊重学生感受深刻的生活体验,在和谐融洽的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敢于并乐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以让他们烂漫无瑕的思维得以充分飞跃。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启迪

1、详观察,细品味。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只要用心观察,用情感悟,生活就会色彩斑斓,写作就会鲜活,更具个性。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作者就能抓住父亲几次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背影来体现父爱的伟大,情感真挚、催人泪下。

2、勤想象,重灵感。“灵感是想象织成的彩锦。”让学生在平常的阅读中把好的词、句、段摘抄,换角度进行仿写,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和创作激情。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中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想象:假如菲利浦夫妇遇见了百万富翁于勒会怎样?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3、激兴趣,创情境。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文教学中要充分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努力创设作文情境,在“身临其境”中作文,做到“言为心声”。 情感是写作的灵魂,更是写作的动力,“融情入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灵性和能力。而视作文为“畏途”的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

二、培养能力

(一)习作操练,延续精彩

语文教材中不乏优秀作品,如朱自清的《春》,当我们明白:文章按盼春、绘春、赞春的思路来行文,“绘春”的部分又依次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人勤春来早。我们从中可以学到:如何构思作文,怎样安排描写事物的顺序;同时还可体验本文生动优美的语句,多种修辞手法的并用,对春景多角度地描绘。

(二)集锦生活,情感激发

作文来源于生活。只有从与自己感同身受的生活体验出发,才有可能获取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才有可能写出交织着自己情感、个性和对命运理解的作文。因此,更需要我们老师鼓励、支持学生深入、体验、感悟生活,并用自己独有的笔尖描绘生活。

(三)放眼观看,捕捉瞬间

我们教师要告诉学生:好作文是需要“捕捉”的。看白云如何悠然飘荡?望鲜花怎样吐蕊绽放?观草儿如何扭着腰肢跳舞?观操场上同学们的生龙活虎;望集市上琳琅满目的繁华;赏春日百花争艳的壮观、“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凄凉……只要真正投入自然的怀抱,捕捉精彩瞬间,作文就会因生活而精彩。

(四)放耳聆听,录制妙音

“眼观四向,耳听八方”。再多的精彩画面,缺少了声音,就少了些许的灵气和活力。运动场上,因有一阵高于一阵的欢呼喝彩,才显得热闹非凡;剧院里因有一阵又一阵的掌声、欢笑声,才使得舞台风景这边独好。聆听山间的虫鸣鸟叫、山涧溪水潺潺、村中鸡叫狗吠,听春燕的呢喃、百灵的欢歌,听师长父母的教诲,也听禾苗拔节、鲜花盛开的声音。录下了这些,作文时定能真切感人。

三、欣赏习作

(一)激励性的评价

在欣赏、评价学生的习作中,要把激励性的评价作为促进学生自由作文的首要手段,让每个孩子都树立起信心。如:对于孩子的真情实感而出的作文,教师要多批示“有创意”、“不错,与众不同”等激励性语言。事实证明,如果教师的评价有针对性和激励性,学生就会受到莫大的鼓舞,写作热情就会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

(二)多渠道的展示

作文展示,可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可选出两篇较好的作文进行展示,供全班同学学习、评价。学生可用红笔画出好词佳句,也可标注写得深刻的部分等等。然后教师再对这些作品进行批阅,并选出精彩的文章打印,分发给每个同学借鉴学习。如果还把这些整理好的稿子寄到各个杂志报社发表,学生的创作热情会更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