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牛范文1

年轻的时候,我和我哥哥都是掮犁的好把式。在一次春耕大赛时,我一个小时掮犁了五分田,获得了第一名。我哥哥比我少一点,是第二名。农夫给我和我哥哥颈项上挂了红彩带,把我的二个小伙伴气得干瞪眼!

我和我哥哥成了队里掮犁的骨干。同棚的老三、老四硬是比不过我们。他们为了讨农夫的欢心,就时不时地向农夫抛媚眼,陪着农夫一起休息,有时还驼着农夫一起郊游。农夫好开心,给了老三、老四一些奖励草,还把他们住的地方打扫得干干净净。

仗着有农夫的撑腰,老三就来奚落我,说我犁的田不好种庄稼,其实是一条“笨牛”。我气炸了!与老三斗了起来。农夫不分青黄皂白把我痛打了一次。

这件事件过后,我心里一直惴惴不安。于是,我就变着法子与农夫斗。掮犁时,我故意偏离方向把农夫撇倒;又装着病恹恹的样子怠工;有时干脆傲气地站着不动。

农夫气愤不过,奋力地用鞭子抽我。我的面容、腹部、腰身到处都是带血的伤痕。农夫还从家里拿来一把菜刀顶住我的喉结威胁我。又把我引到水沟里,用大块砖头砸我,不让我浮出水面出气。但农夫并不想整死我,因为我还有余力。我住的地方臭不可闻,农夫也不来打理一下。不过,我还是要做事,我的鼻子上拴了绳子,不能够去找草料。我要是多做了一些事,农夫还给了我一些奖励草。

我哥哥“孔老大”是一头老实巴交的老牛。这地里的掮犁活他干得最多且毫无怨言。他实在不能下地干活了。农夫只好让他在牛棚子里休息。一次当我回到牛棚子里时,我发现哥哥突然不见了,又好久没有回来。

原来我哥哥病了,农夫说要请兽医给他治病,把他骗出牛棚给宰杀了。他死得很惨祸。有十多个农夫捉住他,扭耳的、扳角的、捉脚的、扯尾巴的,农夫们用大绳子套住他的头,用棍棒打得他下跪,再用大铁锤把他砸死,又用一根铁杆从他穿过去,鲜红的血液流得满地都是。农夫们把他的皮剐掉买了钱,把他的肉分了,连头、脚、肠胃都给吃了。从农夫那满面红光的脸上我闻到了一股浓烈的牛腥味。

我决定要逃跑!

老牛范文2

“你怎么又是什么作业都没有做?”语文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倍,震耳欲聋,似乎要把房顶掀塌似的。而被问的这个人呢?眨巴着他那两只可怜的眼睛,嘴角耷拉的可以挂两只油壶了:“我……我……忘了带了……”每次都是外甥打灯笼——照旧啊!我苦笑了起来。谁让这就是我的“老牛”同桌啊!

此人祖籍山西太原清徐,姓牛名荣,是我们班出了名的“好学生”。一天好吃懒做,因此,我戏称他为“老牛”。

如果不是写作业加老师严重批评,那就必须在短时间内补起。要不,老师第二次“大发雷霆”,我也就gameover了!于是,我下课加自习课,拼了命的让他补。可是,下课十分钟,等“老牛”拿出补作业的“工具”,又上课了。自习课时间,“老牛”慢腾腾的写了几个字,自习课却又结束了……

我几乎要被他气得晕过去了!可是,除了催,还有什么办法呢?

学校补不完,回家应该补起吧?于是,我又给他下了死命令:“回家后抓紧一切时间补作业,违令者,有你的好戏!”“老牛”满口应承。于是,我一甩书包,立马回家。

我怀着紧张的心情,又来到了学校,打开了他的作业,几乎休克!竟然空白一片!“死老牛……”我眼睛似乎要着火了,用我独创的“九阳白骨爪”折磨了“老牛”个半死不活。

老牛范文3

在我房间的书架上,摆放着许多工艺品。要说我最喜欢的呀,就数那头横卧的老牛了。

看!这头瓷制的老牛膘肥体壮,一身乌黑的鬃毛使它显得格外精神。它的头向前倾儿往左歪,两只角弧形地向后弯,还目不转睛地凝视这前方,似乎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正津津有味地看着。老牛的尾巴紧贴着身子往前伸,好像在拍打着身上的蚊虫。看,它那张得大大的嘴仿佛令我听到了它那低沉的“哞哞”声。每次看到它,我都会觉得放松了许多。

作者以巧妙的构思,让老牛横卧在地上。它的右腿向前伸,左腿向右平伸,后腿都呈弯曲型,整个身子就像趴了下去。

老牛范文4

我第一次读坡,是10岁左右,那时我陶醉在他的豪放、激情中;但30年后的今天,我触摸到的是他蕴藏其中的禅悟,是名为“包容”的全新阅读体验!包容生活的不如意,包容亲人、朋友暂时的忽视,包容这个世界暂时横在你面前的小挫折,诸如此类。

这也是我个人阅读的一种感受:不同年龄段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比如8岁的我第一次读李商隐,生活阅历甚少的我因他诗歌本身的凄美潸然泪下;但多少年之后再读,我依然会流泪。不再是诗歌本身了,而是被勾起的自身生活感受。

庄子于我,亦是这样。20多岁时,我被下放,那时天天读庄子,他几乎是我全部的精神寄托。20年后的我站在《百家讲坛》上阐释给大众的不一样的庄子,他融合了我这20年来生活的全新认知。这让我想起年少时,不喜欢杜甫的沉郁。那时年少气盛,我爱豪情飘逸的李白。但现在,我懂了,也爱上了他。做母亲之前,我没有真正懂描写两代沟通类的书籍,但有了女儿后,我刻意去看亲子类的书,去重翻《傅雷家书》,去看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多少年之后,等女儿长大了,我会推荐她读这本书。龙应台的《目送》也很打动我。

我常常和我的学生们分享这种包容的阅读体验。一些要毕业的学生曾跟我抱怨:我们这拨儿人真倒霉,扩招进大学的,出校门的时候偏偏赶上全球金融危机,找工作人行的门槛也越来越高,给的薪水却越来越低。我们该怎么办?我当时就和他们讲,我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孔子和庄子恐怕也回答不了,因为他们不知道现在的生活。阅读并不是一本百科全书,不会查一下就豁然开朗了。但在当下,阅读很有用,它除了教会我们如何应对世界之外,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确认自我。生话就是一锅滚开的水,它一直在煎熬我们,问题是自己以什么样的质地去接受煎熬,最终才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我告诉我的学生们,既然我们不能要求社会降低温度、不再沸腾,那只能选择不一样的自己。阅读正是干这个的:滋养我们自己。

老牛范文5

这时,就见从西面学校那边来了一辆牛车,人们呆呆地望着,心想,已经到上工的时间了。

牛车从派出所门前经过,车上的男人说:

“哎呀,你们今天可真早啊!你们这是要去修公路吗?”

大家觉得男人很眼熟,仔细一看,原来是和太郎。

“你这个家伙呀!我们就是为了找你,在山里头走了一夜!”龟菊说。

“是吗?那你们可够辛苦的!”说完,和太郎连车也没下,就径直回家去了。

太不像话了!村里人目瞪口呆了。早知如此,真不该兴师动众地去山里找他。

老人们说,这回大家得好好训斥一下和太郎,否则,他改不掉这个坏毛病。于是,大家揉着困倦的眼皮,一齐拥到了和太郎家。

和太郎正在院子里把老牛从夹板上解下来,用盆子打水给老牛喝。

“喂,和太郎!”村里那个能说会道的次郎左门卫先说话了,“你知道你给村里的人添了多少麻烦吗?我们这些人昨天晚上可是一夜都没合眼啊,大家伙从山顶找到谷底,又从田里找到原野,就是为了找你,你难道一句感激的话也没有吗?”

听这话,似乎次郎左门卫也参加搜索了,其实他一直都在家里睡大觉,刚刚才来。

听次郎左门卫这么一说,和太郎惊呆了。他觉得很对不住村里人,于是,一连说了十三遍“那可真对不住大伙儿了”。每说一句,都会去挠挠头,或是抓抓背后的痒痒。最后,还解释说,是因为自己和老牛都喝醉了,所以才发生了这样的事。

村里人都是些好心人,很快就消了气。随后,大家向和太郎提出了各种问题。

“和太郎,你到底溜达到哪里去了?”龟德问。

和太郎歪着脑袋回答说:“我也不知道去了哪里,只记得一会儿偏右,一会儿偏左,一会儿爬到高处,一会儿又下到洼地。”

“路上也没有点灯?”芝田警察问道。

“怎么没点灯?你看,灯笼不是在这里吗?”

可是,灯笼只剩下了一半。大概是被水打湿的,灯笼纸都破了,灯笼骨架像个散了线的线轴,散了架,大概也是因为半路上被什么东西给挂住了,全都断了。

“被水打湿了,所以才成了这个样子。”

和太郎把剩下一半的破灯笼摘了下来。

“可不是嘛,牛车,老车,和太郎的衣衫全都湿了,这夜露还挺大的。”不知是谁说了一句。

“说不定是从哪个水池里过来的吧?”龟德说。

“怎么可能?”和太郎见母亲在旁边,连忙否认。他不想让母亲担心。

可是,和太郎再怎么否认也没用了,大鲫鱼、龙虱和小乌龟从和太郎怀里钻了出来。这些东西只有水池里才会有啊!也就是说,和太郎的牛车是从哪个水池子里过来的。

“这黄色的花是什么花?”又不知是谁说了一句。大家一看,瘦老牛的前蹄缝儿里夹着一片黄色的花瓣。

“好像不是连翘花,这一带没见过这种花。”一个人说。

“那是金雀花,这一带很少见。大约往南走八里多路,在六贯山的山顶上有一片金雀花的花丛在盛开。据说,六贯山的狐狸在圆月当空的夜晚,会躲在花丛后面学人拉胡琴。”花匠阿安说。

和太郎无奈地说:“真丢人,可能也去了那里。我说怎么会有那么气派的房子呢!席子,隔扇,天花板,都是黄色的。说起来,是有一位直竖着耳朵的老艺人,在悠扬地拉着胡琴。原来是狐狸呀!”

“但是牛车怎么会爬上那么陡的山顶呢?”村里人觉得不可理解。

“总之,是我不好。老牛和我都喝醉了。”和太郎又道歉说。

到了最后,还有一件让村里人和和太郎更莫名其妙的事。那就是牛车上挂着一只小篮子,篮子里装了一把花和一个胖乎乎的男娃娃。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只篮子挂到了牛车上,和太郎费了好大劲儿,可是怎么也想不起来。

“大概是老天爷赐予的吧!”龟德说,“和太郎平时老说,不想要老婆,但是想要个孩子,结果让老天爷听到了,所以就赐给你了吧。”

可是,芝田警察摆弄着胡子说:“是个弃婴吧?过几天到派出所来一趟吧,我要写一份调查报告给总署。”

后来,和太郎一直等待婴儿的父母出现,可是最终没有人来认领。于是,他就给孩子起了个名,叫“和助”,并收留了他,认做自己的孩子。

能说会道的次郎左门卫总说:“孩子一定要有父母的!如果喝醉酒,在路上走走,老天爷就会赐给孩子,那世上还需要法律干什么?”

老牛范文6

[关键词] 亲情;孝道;“啃老”;养老

《老牛家的战争》是一部30集的电视连续剧,剧情的梗概是: 退休后被返聘的中学历史教师老牛脾气倔强、自尊心极强。善于持家的老伴慧娟去世后,留下了两套房产和10万元现金。老牛按照老伴临终的遗嘱将家里的财产进行了交代和分配,但令他没想到的是由此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妻管严”的大儿子牛志华在媳妇冯三燕的撺掇下与研究生毕业的小儿子牛志文在两套房产的问题上产生了一系列的争端,老牛因此住进了养老院。二女儿张月梅虽然早年被重男轻女的老牛给送了人,但性格鲁直善良的她却对父亲没有怨恨,反而一心为父亲着想。被气得脑血栓发作的老牛躺进了医院,面对巨额医药费,无力承担的兄弟俩决定将父亲转院。没想到,转院途中,老牛却“失踪了”。重新现身的老牛痛定思痛,幡然醒悟的他在老伙伴紫霞的帮助和提醒下,决定对他的孩子进行重新教育。最终,一家人的心重新聚到了一起。透过剧情足以让观众引发对怎样看待亲情和孝道问题的思考。

一、亲情无价是因为

亲情的天平必定重于物欲的砝码

亲情的核心要素是基于血缘和共同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共情心、同理心和责任心,由此产生安全、依恋、尊重、关注、信任、沟通、奉献、包容、温暖、担忧、悲哀、爱护、牵挂、幸福、快乐、求助等情感与行为。

亲情的首要因素是共情心。共情心是一种首要的亲情联系纽带,许多家庭亲子关系之所以恶化,就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情绪情感变化几乎麻木了,当对方处于痛苦甚至挣扎状态时,都觉得还不够过瘾,非常残忍地希望对方表现得更痛苦些才好,丝毫不知道有些话语和行为会深深伤害自己最爱的人。共情心要求亲人双方不管是否理解对方,都需要无条件接纳对方,爱对方,尤其是有修养的成年父母更需要宽容孩子。 同理心是指要理解对方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完全了解对方之后,对方的行为就会变得可以理解,这时,你就不再想与对方抗争,从而对方也会去除防御心理。共情是同理的前提,你爱他你才要了解他;共情也会因同理而深化,你因为理解他而更爱他。责任心则是亲情中最高级的因素。当共情心成为本能,同理心成为习惯时,责任意识就会油然而生。在任何一种情况下,甚至在亲子双方都感到对方让自己难以接受、难以理解的状态下,责任意识都在限制着内心那种原始低级的盲目和冲动,不会伤害到亲情。

物欲在词典中的解释是:物质享受的欲望,人心为物欲所蔽,失其灵明。

在《老牛家的战争》一剧中,整个故事情节处处凸显着对亲情和物欲怎样选择的拷问。剧情伊始的第1集中,就展现了这样的内容:

在学校工作了一辈子退休后又被返聘的老牛异常地伤心,跟他风风雨雨几十年的老伴慧娟去世了。老牛把自己关在屋里三天没有出门,他的两个儿子牛志华、牛志文、大儿媳妇冯三燕以及从小送人的女儿张月梅都替他担心,任凭谁叫就是不出门,就在大家无计可施之时,自己从屋里出来了,说出老伴临终留下的遗嘱,家里的两套房子,大两居老牛和小儿子继续住,小平房留给大儿子一家三口,老伴的首饰一家一份,十万存款给女儿张月梅五万,因为月梅从小就被老牛送了人,受的苦多,老伴临终想补偿女儿。张月梅个性耿直,认为自己再苦再难也不能伸手管爹要钱,把钱又还给了老牛,老牛认为女儿还是记恨自己从小把她送了人而大发脾气,张月梅脾气上来就与老牛呛呛,当晚带着女儿琬萍、丈夫王大成离开了牛家。冯三燕对老牛的分配方案本来就不满,听说张月梅没要老牛的钱,就以儿子牛向东小升初需要交择校费为借口,逼着丈夫牛志华把老牛的五万借了回来。小儿子牛志文想和女朋友崔灿结婚,崔灿提出要有自己独立的房子才肯结婚,牛志文准备借老牛的钱做首付买套房子,可惜晚了一步,眼睁睁地看着钱被哥哥、嫂子拿走。

在随后的剧情发展中,老牛与儿子间的大战,两个儿子之间的尔虞我诈,女儿对老牛的关心疼爱,儿子与女儿间的矛盾交织着,使得牛家的每个人都在亲情和物欲的矛盾中挣扎着,剧情发展到29集,老牛觉着自己竟因为房子和钱财与两个儿子成了仇人,觉得自己的人生很失败,悲观失望到极点。

物欲虽然曾经那么让老牛的两个儿子为之癫狂,甚至于置父子亲情而不顾,一味地不计手段地欲索取欲占有,但当剧情发展到最后,物欲终究不敌亲情,亲情的砝码终究终于物欲,在因为物欲而大战过后,老牛的两个儿子最后还是被亲情所感化,放弃了对物欲的争端,而选择了尊敬父亲和关爱父亲。老牛坐在老伴的墓前,也发表着自己的感慨说,没有了儿子要房子有什么用。

二、孝道弥贵是因为

孝道是中华民族能够代代相传、值得弘扬的美德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养老送终等。在中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

《诗经》中则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的咏叹。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可见孔子对孝道的看重与推崇。记载他仅有数千言的《孝经》,以孝为纲,历陈“五等之孝”,提出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各个等级所应遵守的基本规范,成为两千多年来的文化经典之一。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是一个复合概念,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礼仪。从敬养上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用12个字来概括,即: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

进入现代社会,我国社会结构正处在转型过程中,社会老龄化现象对孝道研究提出了新课题。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大量独生子女。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新型家庭一对夫妇要照顾两对父母,传统观念规定的某些孝道行为规范,今天有孝心的子女难以照办。尽管社会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但无论父母或者子女,家庭仍然起着安全港湾的作用,小辈应向长辈尽孝的义务仍然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且是国家提倡和保障的。

《老牛家的战争》一剧,以对比的手法深刻地刻画了儿女能否对父亲尽孝道问题的一幕又一幕,留给观众不尽的关于目前社会环境下应该怎样对长辈尽孝道的思考。

从对待老牛的财产分配意见看,两个儿子不尊重也不服从父亲的意见,都算计自己的利益,都想多得到一些,甚至不惜伤害老父亲的心;而女儿虽送人多年,生活又很困难,却体恤父亲,坚决放弃父亲送给自己的5万元钱。

老牛在因为财产问题与两个儿子闹得不可开交的情况下,说了一句气话,告诉他们自己要去养老院,大儿媳冯三燕一听便顺水推舟答应了,并快速地找到一家养老院,这样的做法让老牛彻底失望了。看到老牛失望的眼神,二儿媳崔灿不同意让老牛去养老院,却被二儿子制止,说去养老院也挺好。大儿媳和大儿子算养老院的钱,二儿媳看着闹心、生气。老牛住进养老院,才知道儿子给自己定的是最便宜的房子,跟精神有病的富贵住在一起。

老牛在与两个儿子争执中气病,两兄弟怕承担医疗费用,左右磨叽就是不签字,直磨叽到姐姐来才签字。在老牛的病情一直不见好转、治疗费用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哥俩都不愿出钱。二儿媳看不过,把自己留着生孩子的住院费取出来准备给老牛交治疗费,不料摔了一跤,自己却受了伤,二儿子匆匆赶到医院,把媳妇要给老父亲交住院费的钱给媳妇交了住院费,对父亲的医药费不理不问。再不交钱医院就要给老牛停药了,女儿张月梅得知这个情况立即给丈夫王大成打电话卖牛,就离开这么一会儿,老牛身边无人发生危险,进行紧急抢救。两兄弟为老牛的医药费在病房里发生争吵,张月梅很是伤心,把哥俩轰了出去。张月梅回家卖牛,看到王大成不舍得把牛低价卖了,张月梅为了给父亲筹集医药费,二话不说给钱就卖。

从这一幕一幕的内容看,对老父亲的孝道表现在儿女身上其行为是大相径庭的。讲孝道的女儿唯老父亲的利益需要和感受为是,尽力送上女儿的爱心。两个儿子却将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顾父亲的感受和安危。当然,在该剧的结束,孝道的弥贵唤醒了两个儿子孝道的良知,老父亲得到了两个儿子的爱。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确确实实有着不懂孝道和不尽孝道的人和事,最突出的一个问题诸如年轻人的“啃老”问题。据调查,我国的“80后”,约有20%在“啃老”。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公布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30%左右的“啃老族”虽已成年,却仍“享受”着父母的供养。构成“啃老族”的主要是六类人群:第一类是对就业过于挑剔的高校毕业生;第二类是以工作太累太紧张、不适应为由自动离岗离职的;第三类是“创业幻想型”的青年人;第四类是频频跳槽者;第五类是单位里下岗的年轻人,他们不满紧张繁忙的工作,然后干脆不就业;最后一类,也是人数最多的文化低、技能差,又怕苦怕累的人。“啃老”现象的出现与缺乏孝道观念有关。不少青年人没有认识到,结婚成家意味着承担责任、承担义务,意味着夫妻共同分担人生忧患、共渡生活难关,而将本该由自己承担的家庭责任和义务转嫁在年老体弱的父母身上。“能靠父母一天是一天”可能是部分青年人的想法,这种想法、做法未免太自私,太过分,对父母也太不公平,对年轻人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事。到自己年老的那一天,下一代也会如法炮制,“啃老”的人最终也将被啃,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啃老族”代代相传,“啃老”问题也就始终无法解决。

三、结 语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