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我一直在路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我一直在路上范文1
从她的言谈和微笑中;从她那如阳光下苹果一样圆润、饱满的脸庞和熠熠闪亮的眼睛里;从她飘逸的长发、轻盈的步伐和她那饱满的工作状态与一点也不逊色的工作业绩上,你根本看不出她是结肠癌的晚期患者;想象不到她曾经濒临崩溃,有过放弃治疗、放弃生命的痛苦抉择。
她是洋,20世纪80年代末出生于湖北襄樊市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起小就是一个听话懂事、勤奋好学、有着美丽憧憬的好姑娘,小学、中学、大学,学习成绩一直都很优秀。2007年,她圆满完成硕士学业,从中华科技大学毕业,后就职于南京某科技研究所。
2011年,进入5月后的一天,洋忽然觉得腹部有些疼痛。开始,她并未觉得是什么大问题,先是忍着。忍不住又胡乱吃些止疼的药物,但疼痛不但没有消除,反愈加严重。疼痛持续一周后,她不得不去了医院。在此之前,她是绝少光顾医院的。在医院,医生听了她的自述,又目不转睛地看着她,询问了几个问题,便让她做了各项检查。很快,检查结果出来了,她竟然患上了结肠癌!而且已经发展到3期了。如晴天霹雳的检查结果,几乎把洋击倒了。她无论如何没有想到,没想到不治之症的“癌”会找上她,没想到这可怕的恶魔会悄无声息地侵入了她一直引以自豪的肌体。
洋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她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进化失败的产物。经过痛苦的不眠之夜,默默擦去满脸心酸的泪痕。洋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取了出来,决定出走,在大自然中完成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
临行前,她决定再到医院找一次医生,不是为了治病,只是想问一问自己的生命期限,以便更好地安排最后的行程,顺便要一点药,能暂时减轻或忘却痛苦的药品,以便能坚持走完生命最后的行程。
通过上网查询,洋选择了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一位名叫郭仁宏的主任医师。那天,郭仁宏医生正好在门诊给病人看病。洋在网上挂了郭医生的号。在医院,洋看到找郭仁宏医生看病的人很多。郭医生给人的第一印象既高雅又和善,是那种颜值和素质都很高的男人。
洋坐在郭医生面前,尽量平静地说:“我不是来看病的,只是想知道我还能活多久……”
郭医生看着洋,静静地听她的述说,眼睛里并没有多少吃@的神色,也没有拾她的话茬。而后,郭医生很仔细地看了洋的病例,抬起头,微微笑了笑,平和而又非常认真地对洋说:“要不这样吧,小姑娘!我明天在病房,你如果有时间就来病房找我,也不用挂号,我们谈一谈。”
洋清楚门诊每个人看病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她看了一眼那些急切等待请郭医生看病的人,便默默地,带着一种并不清晰也不太迫切的期待离开了。
第二天,洋见到了刚刚查过病房的郭仁宏主任医生。见到洋以后,郭医生并没有和洋谈她的病情与治疗的问题,而是给她讲了一个从一开始便触动了她那脆弱神经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同样是一个有着高学历、有着美丽憧憬的年轻人,一个刚步入工作岗位不久,踌躇满志的男士。一次患病之后,他被查出患了可怕的不治之症白血病。接下来,他的各种治疗也并不顺利,甚至一次好不容易等来的骨髓移植也失败了。可是,他并没有丧失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始终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无论在怎样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他都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也感受了来自社会慈善的种种关爱。在并非一帆风顺的治疗中,他依旧坚持继续学习和工作。终于,他不但战败了病魔,远离了死亡的威胁,而且成了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由于他的刻苦努力,他在常见肿瘤,尤其在肺癌、乳腺癌以及胃癌、大肠癌、食管癌、贲门癌和肝胆胰肿瘤等消化系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不仅如此,他还在国内首次系统地对皮肤T细胞淋巴瘤进行了全面阐述;在国内第一次对双侧乳腺恶性淋巴瘤作了系统论述;在国内较早地将5-HT3受体拮抗剂昂丹司琼改用化疗前一次预防剂量给药获得较好疗效;在江苏省内率先对肿瘤红细胞免疫进行了系统研究。这几年来,他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参与编著肿瘤专著5部,并多次主持省卫生厅的科研课题。由于取得了不少被世人认可的成绩、成就,他被省内外相关组织相继推选为江苏省抗癌协会传统医学委员会常委,江苏省健康产业研究会理事,江苏省医学会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分会胃肠肿瘤学组秘书,南京市癌症康复协会医学顾问,《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编委。《扬子晚报》扬子名医团专家组成员,南京电台《小芳健康网》核心专家成员。与此同时,他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科研课题,写作、发表新闻、人物专访及肿瘤科普文章近百篇,因此被推选为南京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还曾兼任了《医院报》江苏省记者站特约记者。此外,由于他对病人的爱心、耐心和突出的专业学识,他还被评为国家级心理咨询师。更让这位医生引以为自豪的是,他成为中华慈善总会的慈善注册医生,一个医务界的慈善志愿者,为把中华慈善总会与爱心企业的慈善援助及时送到大病患者身上、心里积极地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技能。对于他的癌症病人,他一直倾注着自己全身心的爱,慈善的挚爱。
…………
故事讲完了,郭医生平静地告诉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他自己。
洋吃惊地睁大眼睛看着眼前这位原本陌生、原本无法想象、非同一般、有些神秘感的主任医生,一时不知说什么,只是觉得有一股热流从原本已经迅速干枯的心底涌上来,一个劲儿地往上涌。
郭医生依旧平静地对洋说:“我并没有强迫你治疗的意思,只是想和你分享我的故事。你可以好好想一想,想好了再来找我。”
…………
洋依旧没有说什么,但从她那激荡的、闪烁着希望光亮的眼神里,分明可以看出她对自己的明天已经有了新的打算。
这之后,洋又听到郭医生对她说:“我一定会尽力延长你生命的长度。但生命的宽度还要靠你自己的努力去拓展……”
洋眼睛一亮,她分明记住、记牢了郭医生的这句话,从此她变得十分乐观、十分坚强。
像所有癌症晚期患者一样,洋的治疗也并非一帆风顺。2011年6月,在安排好父母和工作之后,洋洋做了结肠癌切除手术,手术后做了6个周期的化疗,之后在家休养了半年多的时间。2012年3月第一次复查,CT显示她身体内的癌细胞又出现了,并已经向肝、肺多发转移。
面对这样严酷的现实,洋并没有被吓倒,更没有气馁。这时,她想得最多的就是郭医生和病区其他医护人员对她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和精心治疗。她还想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单位的不离不弃。她依旧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坚强地面对病魔的挑战。
这次复查后不久,郭医生根据洋的病情决定让洋服用安维汀。安维汀(贝伐珠单抗)是重组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由瑞士罗氏研发生产,当时刚刚在我们国家使用。郭医生通过讲解使洋知道,安维汀能与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结合,使其不能刺激血管生长,从而使肿瘤生长所需的血液、氧气和其他营养被阻断,阻止它们的生长或向身体其他部位蔓延,最终实现抗癌的作用。安维汀适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
洋服用安维汀后,果然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身体内的癌细胞明显得到了控制。但这种抗癌的救命药物,由于研发艰难、费用颇高等因素,价格非常昂贵,而且需要长期服用,是多数家庭和个人都很难承受的。洋也同样面临着吃不起这种药的困境。
就在这时,(2012年6月15日)中华慈善总会与瑞士罗氏公司合作开展的“安维汀药品援助项目”启动了。郭医生向洋介绍了这个慈善项目,并帮助她办理了接受慈善援助的相关手续。
2012年12月21日,洋特别清楚地记住了这个日子。从这一天开始,洋成为中华慈善总会安维汀药品援助项目的获赠者。她满怀希望地说:“从那一刻起,我的生命可以以年计算了。在中华慈善总会安维汀药品援助项目组、江苏省肿瘤医院115病区医生和护士的精心照料下,我一步步艰难但幸福地走到今天。”
2013年5月,五一假期刚过,她便正式恢复了工作,从那一天开始,她觉得自己又重生了。洋以一个正常人、健康人的姿态和精神面貌,积极而乐观地投入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
谈到洋的治疗和康复,郭仁宏的主任t师有些激动地说,应该感谢中华慈善总会和罗氏公司的慈善药品援助项目。他们的援助不仅仅使我们许多患者战胜了死亡的威胁,更重要的是传播一种非常可贵的慈善的爱、慈善的力量。郭医生说,在我们的肠癌患者当中,洋是治疗非常成功的一位患者。在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她边治疗、边工作、边享受生活,追求一个比较好的精神世界。她的这个过程不但感动了我们很多患者,也使我们的许多医生和护士深受感动。
洋谈到自己时,总会谈到郭仁宏主任医师,说郭医生在她整个治疗过程中是最重要的一个人。
她还说:“有些事的发生,你没有准备,却改变着你;有些人的出现,你没有期待,却温暖着你。”她说她能遇到郭医生,也很偶然。但偶然中充满了必然的因素,因为我们的世界尽管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好人、好事真的越来越多了。
其实,作为一个慈善注册医生,郭仁宏主任医师对每一位患者都倾注了无限的真情与真爱。好多患者都有切身体会,像郭仁宏这样的慈善注册医生,对他们这些患了大病的患者来说,就像是困境中的家人和朋友。
一个患有胆管癌的患者对大家说:“郭医生对待我这样的病人和我们的家属特别热情、特别有耐心。他不但为我们精心地治疗,还深入浅出地向我们传授专业知识,对我的疾病治疗帮助大。”
一个患乳腺癌的患者情不自禁地说:“郭医生医者仁心,是菩萨化身。他对前来就诊病人,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一视同仁。”
一个胃癌患者由衷地说:“对于重疾病人来说,遇到一个医术高有责任心的医生,就像看到了光明和希望,衷心地感谢郭主任的细心治疗和照顾,祝福他身体健康!”
一位食道癌患者的家属在网上留言:“郭主任很有耐心,为人随和。我父亲之前在他那静脉化疗,现在口服化疗。郭医生一步步告诉药怎么吃,要注意什么,医术也很精湛,治疗效果也好。希望父亲早日康复。”
一位胰腺癌的患者家属在网上留言:“郭主任对病人的治疗细致负责,治疗方案合理,按病人具体情况采取病人更容易接受的治疗方案,让病人更安心,更放心。目前病人状况稳定好转。”
一位妇女的母亲是一位肺癌晚期患者,她网上预约挂号请郭主任给母亲看病,而后在网上留言道:“郭主任对我们患者非常的关心,把我们想知道的问题都一一解答,对患者很和蔼可亲,非常感谢郭主任帮我母亲开导,解决我母亲的心理问题!”
…………
我注意到,郭医生在他的个人网页上,和大家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
退潮后的海滩上,阳光似火,滞留在海滩小水塘中的小鱼正经受着生与死的考验,因为随着一个个小水塘的干涸,他们正走向死亡……这时,一名小男孩正沿着海岸线,在将一条条小水塘中的小鱼扔向远处的大海,以让它们获得新生。这时过来一位老渔民,笑着对小男孩说:“孩子,你知道这个望不到边际的海滩上有多少小水塘吗?这么多的小水塘中又有多少条小鱼吗?傻孩子,小鱼你是扔不完的。”正准备将手中一条小鱼扔向大海的小男孩看了看手中的小鱼说:“至少这条小鱼在乎,至少已经在大海中获得新生的那些小鱼在乎!”我愿意是这名小男孩,我也正在做着小男孩所做的“傻事”!悬壶济世是我一生不懈的追求。
…………
我一直在路上范文2
柳絮新绿,瑞犬迎春。时光荏苒,四季轮回,伴随着新年的钟声,《xxxxx》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在此,我们谨向您们——每一位关心这份刊物的领导、读者和作者,以及我省建筑业企业致以新春的问候,并衷心感谢您们对刊物的支持与关爱!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我省广大建筑业企业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团结一心、奋勇拼搏,在项目施工、市场拓展、企业管理中都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大批企业或入选“中国100家最大企业集团”、“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工程建设社会信用aaa级企业”、“省企业百强”榜单,或荣登由中国《建筑时报》和美国《工程新闻记录》杂志联手推出的“中国承包商和工程设计双60强”,或获得省政府“省百强乡镇企业”、“上交国家税金15强”和“转移劳动力10强”等称号的先进企业;创建了一批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和“省优质工程奖”等奖项的精品工程。同时,涌现出了一大批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省劳动模范”、“全国工程建设优秀项目经理”、“全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优秀工作者”和“省建筑业企业优秀项目经理”等荣誉的先进个人……毫无疑问,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日益凸显,为圆满完成我省建设事业的“十五”计划目标,作出了不懈的努力。《xxxxx》作为与建筑业企业信息沟通、舆论宣传的纽带和窗口,对建筑业企业所取得每一项进步、每一个成绩,应该说,都予以了充分的关注。虽然我们做得还不够全面,但是我们却想努力地做得更好,更能够等到企业、得到读者的认可。
2005年,我们说过:我们一直在努力——这既是承诺,也是我们不变的信念。在我们的努力当中,xx建工集团等10家建筑业企业作为《xxxxx》的协办单位,对这份刊物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使好继2004年后,再次获得全国工程建设行业优秀期刊奖,一批反映行业焦点、热点话题的稿件多次被行业核心期刊转载……
“金鸡留余庆,玉犬迎新福”。2006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06年的中国建筑业仍然会在高位上运行。站在2006年——这个充满希望的新的起点上、这个充满期望的新的征程中,我们想说的是: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们将一直和建筑业企业在实现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设和谐社会的路上继续努力,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再创佳绩!
我一直在路上范文3
幻想是一种病态还是一种变态,我看到我一直在路上,一会儿行走,一会儿驻足。
坐在昏暗的灯光下,听着淡淡的音乐,幻想着明天你的脸上是微笑抑或是少许感伤。
我用手中的笔,记录年月的痕迹。我想让所有人都记得的我,却又想让世界在某一时刻忽略我。似水流年,飞扬的青春,舞动着、洋溢着,却又跌跌撞撞,疼痛着、隐忍着。这样的日子里,我依然哼着歌,勾画着送给未来的礼物,缝着嫁给往昔的那件嫁衣。
你知道的,关于昨日的印记,我从来都记得,却一直在压抑。
我一直在路上范文4
总是感觉在忙碌,实在也没忙出所以然,记忆也越来越糟糕,总是要提醒自己回复作者的稿子,生怕他们有所抱怨,或是不信任。我一直觉得信任是一个神奇的东_西,很多时候会让我们直接跨越那些不必要的磨难抵达到成功。
我全身有很多的缺点,除了记忆糟糕,还有慵懒。我一直都慵懒,新长篇写了一年,依然停留在一年前的六万字。经常被杂志催稿,反复半年也不见我交作业。作为,我是很不敬业的,所以一直没有成长起来。我在努力地做一个好编辑,尽管还是有很多地方不如意,我总能把原本一些简单的事复杂化,然后再归拢。
我想了好几次,要好好整理一下如今这种惊慌又混乱的状态,每次也只是这样想了而已,却不知道从哪里人手。后来别人告诉我,这是成熟之前必经的一个阶段,不必要刻意去改变,让那种状态自然而然地生长,一定会有我意想不到的惊喜。
这个冬天,我22岁了,这是一个尴尬的年龄,装不了纯真,装不了深沉。
某日,听了一天叶蓓的《纯真年代》,我总是这样,单曲循环地就过了一天。我一度很爱这首歌,它与我共度了无数个难眠的黑夜。在那些漆黑得没有一点星光的夜晚,我都无比想去寒风飕飕的大荒漠来一次奔跑。我固执地觉得,在我青春年少的时候,我缺一次完整的奔跑。总是有一些当时以为是大事过后觉得不算事的东西牵绊着我,让我一次又一次地裹足不前,让我的每次奔跑都半途而废。
我一直在路上范文5
在年轻的中国当代作家中,徐则臣是较具创造力的一个。他的小说有一种独特的场,一种深邃的气质,一种智慧的美感。
《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是很有韵味的一个短篇。小说写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故事,不过不是那种烂俗的婚外情。小说是“京漂”和“故乡”系列的延伸,漂泊成为一种心理感觉,而故乡则凝结为记忆中的一条河。“在路上”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生活的深度,更是精神和心理的深度。小说写出了一种潜在的时代情绪,喧嚣中的深刻的厌倦;写出了一种类型的人,从畏惧流俗、拒绝与浮躁的时代合唱,到突破生活的围困不断出走;同时也写出了作为一个个体的人的内心生活,包括疼痛和向往。小说超越了红尘男女的生存表象,进入到了生命存在的哲学高度。徐则臣总能准确触摸到生活的质地,无论是柔软的,还是粗砺的,或者有着巨大裂隙的,他都能在自己充满智慧的文字和思绪里,将其打磨成一个生活与艺术的整体。
外在世界和内心生活、都市和故乡、居家和在路上,其实都是一个所指,徐则臣的小说具有隐匿的主观激情,对于心灵流亡的关注与跑步穿越生活本身同在,并且藉叙事的智慧而获得近似翔的精神的自在性。对都市的抗拒,并非指向故乡,而是心灵的安稳和宁静。妻子倾心投入光怪陆离的世俗生活,是现实的对应;女子坚信丈夫清白徘徊于看守所门外,是信念的外化。女子后来的改变意味着某种外在信念的破灭,而男人内心的坚守最终显示出巨大的自我救赎力量。这两个女子,还有那个出了看守所就觉得不折腾就亏了的副主任,他们的故事基本上都是生活。而一直在路上的“我”却不太一样,作者写出了这个人生活之外的一些东西。他活在内在的世界里,活在一种远离的状态中。如今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都奔向世界的中心、社会的主流,生怕被落下、被淘汰,拼命追逐,却在追逐的过程中,逐渐失掉了自己。而这个男人自甘边缘的坚持,就显得与众不同,这个人内心的信仰,也就是徐则臣的小说信仰。小说中外部生活写得简略,人物的精神世界却很宽阔。
这篇小说从“京漂”系列的外在漂泊而进入更深的内心漂泊,由生活的漂泊而至生命的漂泊。当然也是生存,是刻意制造的不断出差,不断出走。而故乡终于浓缩成一条河流。男主人公记忆里那条童年的河、故乡的河、作为生命和心灵的河流,加深了小说中的漂泊感和回归感。无论是关在双层玻璃的屋子里,还是不停地辗转在路上,屋子、列车,都是相对封闭的空间,反衬出心灵探索的无限,同时也是对过度敞开的世界的一种微弱反抗。小说写出了精神和心灵的漂泊感,不过并没有因此抽空生活,而是把这种封闭与敞开内蕴于生活本身。这个男人以病态进入读者视野,夜行列车上的咳嗽,引出吵架分手的妻子,引出送药的女子,这种始终在路上的状态,混合着断续的咳嗽声,混合着往事和现实,强化了与生活的错位感。作者对这个人物内在丰富性的开掘,使小说具备了丰富的内涵和韵味。女子的工作和外貌都改变了,而男人一直停留在自己的内心,这个对照,显然是超时空的,而且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人物的深层把握能力。疾病,让远行成为一种带有隐忧的历程,也就是说,逃跑和追寻并不轻松,因为面对的是真正病态的世界――表面热闹其实冷漠。男人因为无乡而孤独,在喧嚣的生活中,在广场、街道、公园、家中、列车上,都是孤独的,不过不尖锐,在舒缓的叙事里,跟随这个男人的行走,每一次出走,都是在寻找心灵之乡,寻找过安宁日子的幸福。小说慢慢向前推进,每一次心灵聚焦都给读者一个跌落,等到最后回头看,才看出这个男人广阔无边的孤独之中坚持内心信仰的力量。
我一直在路上范文6
一天,她忽然发微信给我,说她来武汉了,在地质大学学习珠宝鉴定。第二年,她开了家微店,第三年,有了南京的实体店,专卖非洲的蜜蜡、玛瑙。
我说:“你运气太好了,随便就玩出了两家店。”“我一直在路上找机会啊。”她笑嘻嘻地说。
做白领的那几年,她是一个标准的宅女。直到有个同学来上海玩,看到她的生活状态,严肃地说:“小秋,你躺在家里是不会遇到好运的。”
从那以后,她逼自己走出去。开始的几年,基本处在受挫的状态。直到去肯尼亚的飞机上,遇到了现在的合伙人,她的好\才真正到来。
她说:“人生很奇妙。当初走那些弯路,只觉得郁闷沮丧,直到有一盏灯忽然点亮,你才意识到之前在黑暗中穿行,是为了遇到今天的光亮。”
3年前,我正处于职业瓶颈期,决定开一间咖啡馆。当时很多人觉得率,但我知道自己必须行动。我在家里写作10年,已经被掏空,有时写着写着,就很绝望。
咖啡馆,我开得不算成功。但通过这件事,我发掘了自己写作之外的潜力――原来我口才不错,主持读书沙龙,从开始的如履薄冰到后来的轻车熟路;原来我还可以做生意,努力提供最好的产品,赚钱自然水到渠成。
走出在家写作的窄门,我的眼界变得开阔,机会和好运也越来越多。
2017年,团队的小伙伴,一个考了在职研究生,一个在学法语。
“你说我学法语,对工作有用吗?”准备学法语的L问我。“别想了,去学就是。”这是我的答案。
人类的想象力是有限的,世界却是无穷的,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迈出这一步会遇到什么,所以想做就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