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善待失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善待失意范文1
一、利用旧知迁移,解决新授知识。
1.运用旧知迁移,教学概念图形知识。
在教学图形概念知识前,先复习学生已经掌握的与新授内容相关联的旧知识,再通过迁移教学,可以起到搭桥铺路,分散难点的作用。复习内容除紧扣新授知识外,还要尽量做到少而精。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前,先有针对性的复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然后在新授时通过师生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面积大小不变的长方形。在观察理解的基础上,利用旧知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这样教学既复习了旧知识,又扫清了学习中的障碍,而且减轻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如果教师运用的方法恰当,那么可以完全达到学生顺利的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目的。
运用此法也可以教学三角形、梯形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运用旧知迁移,教学分数加减法。
善待失意范文2
内容简介:
郁达夫的一生,始终在路上。为了生计,他的屐痕遍及北京、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所到之处,他尽情领略,把“灵感赋予了每一朵浪花、每一片绿叶、每一块唬岩、每一株小草,让大自然的一切具有性格和情味”(刘海粟语)。
本书精选郁达夫的游记、风景散文二十九篇。这些作品,写山水名胜、描景色风物,既有丰富的地理、历史、自然知识,又注入个人的遭遇和情怀;语言不事雕琢,章法不受限制,才华横溢,不拘一格,风流倜傥,涉笔成趣。读达夫游记,他的性格,嗜好,思想,信仰,以及生活习惯等等,无不活泼地显现在我们的眼前。
郁达夫的游记散文和散文中的风景描写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占据独一无二的地位。诸多篇章如《故都的秋》《江南的冬景》《钓台的春昼》《北平的四季》等,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代代相传,成为经典。
书评:
我一直喜欢郁达夫的散文,最早接触他的作品便是选入语文课本的《故都的秋。这篇文章被我的同辈们奉为“大爱”,念念不忘。郁达夫的散文好,诗词也好。和鲁迅先生一样,郁达夫坚持写旧式的诗词,而不写新诗。不论是平仄、格律、用典,都娴熟如一个旧式文人。或许是因了诗的缘故,郁氏的散文里便有一股古典诗的韵味。
中国青年出版社出了一本《达夫游记》,还用傅抱石的山水画配做插图,这是极相宜的。这本集子收录了29篇文章,游历的地点涉及北京、杭州、浙东、福州、扬州等处。对于文中涉及的地方,有的我去过,有的则尚未游览。比如写北京的《故都的秋》和《北平的四季》就令我颇有感触,我客居北京也有好些年了,每每走在南城的街巷里,或者是秋叶飘飞的草木下,便会想起郁氏的文辞来。他不只是对于景色写的准,最紧要的是写出了那滋味。如今走在陶然亭,亦或是中山公园,那滋味也仍然还在,这便是郁达夫的真。
在风景中,如何界定游历者的身份呢?游历者与当地的土著不同,首先在身份上,游历者是“客”,因此看风景的心理便不同。对于当地人而言,有些东西是熟视无睹的,正所谓“家乡无风景”,而对于游历者而言,他所看到的风景是先前所不熟悉的,甚至是从未见过的。这就像是面对一个熟识的美人和面对一个刚认识的美人的不同,对于那熟悉的美人来说,你深知她的家世,她的父母兄弟,她受教育的程度,甚至于她的一些小脾气和不良嗜好等等。而对于陌生美人,则是一无所知的,这便多了一层神秘感。“美”最诱人的一种特质便是神秘,它诱使人去探寻。人们喜欢游历,其中就暗含着冒险的心理。不论是美人还是美景,都是一样的。
善待失意范文3
待到山花烂漫时下一句诗词是:她在丛中笑。整句的意思是: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出自南宋词人陆游创作的咏梅词作《卜算子·咏梅》。
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来源:文章屋网 )
善待失意范文4
【摘 要】随着近年来 “地沟油”、“毒奶粉”、“瘦肉精”、“彩色馒头”、“彭宇案”“小悦悦事件”等社会道德事件的持续发酵,我们不禁唏嘘也让我们深感困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人性,善恶的评判标准究竟是什么,人性善人性恶哪一方的观点更具说服力,怎么去规范人们的行为,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文章主要结合前人的相关理论,来论证人本有善的种子,却要靠后天外界环境的引导与熏陶,自我的敬畏与约束,才能实现善的观念和行为,这对当下的中国极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善;恶;人性;人性善;人性恶;敬畏
一、善与恶的概念
(一)善的概念
善,是人性学和伦理学研究的中心议题。在汉语中,对“善”有多种解释,从伦理学的意义上,“善”指善良、善心、善行、慈善,是心地仁爱、品质醇厚,其反义词是“恶”。在先秦时代,中国先贤就提出“可欲之谓善”即人的欲望得到满足,《论语·子路》中解释道:“不如乡人之有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只是普遍意义上理解的“善”。“善”经常与“良心”相联系,宋代的理学大家朱熹对其解释道:“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谓仁义之心也。”“善”在双解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英语中解释为:good,符合道德的;正派的;高尚的。
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善”由“勇敢”一词转化而来。亚里士多德一开始就将善定义为某人或某物活动的目标,意图或目的,称某物为善,就意味着它在一定条件被人追求的和人的目的之所在。《百度社科》善的定义为:在被动个体自我意识出于自愿或不拒绝的情况下,主动对被动个体实施精神、语言、行为的任何一项的介入,皆为善。善的哲学定义:善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具体事物的运动、行为和存在对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的生存发展的特殊性质和能力,是人们在与具体事务密切接触、受到具体事物的影响和作用的过程,判明具体事务的运动、行为和存在符合自己的意愿和意向,满足了自己生理和心理需要,产生了称心如意的美好感觉后,从具体事务中分解和抽象出来的有别于恶的相对抽象。
综合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各个学派、各个学科的观点和论述,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善是人们所颂扬、赞美、追求和肯定的,一种内在价值和固有价值,是人们都喜欢且乐于内化为己的一种人类自身的规范。
(二)什么是恶
在很多的字典里都解释为与“善”相对,非“善”即“恶’。在中国的古语里有:凶、假、丑、坏、害、的含义,中国儒家的孟子用“义”作为善与恶的分界。中国伦理思想中,有关善恶的来源问题多有“义利之争”。先秦的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荀子等人为,行为的善恶在于人本性的善恶。西方哲学思想是中主要是将个人的善恶与灵魂与神的意志相联系起来。中西方论证理解的不同,这就从侧面论证了马克思伦理学中,善与恶反映在一定社会经济关系中的人们的利益和实践活动的要求。
善与恶是一对矛盾,二者具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没有善我们就不能说恶,反亦如此,二者互为彼此存在的合理性前提,善与恶就是一个对立的命题。
根据善的程度可以分为:至善(也叫纯粹善)和实践善(也可以说是形而上之善和形而下之善)罗斯认为,“善”主要在两种意义上使用:“作为手段的善”与“作为目的的善”或“自在之善”,就实践的观点来说,纯粹善是不存在的,更多的是实践善。就目的和最终的结果来说有下列几种情形:(1)无私利他是至善;(2)为己利他,是一种基本上的善;(3)单纯利己,这是基本的善;(4)纯粹害己,是最低的恶;(5)损人利己,这是基本的恶;(6)纯粹害他,这是至恶。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和实际,大家都能有自己的判断依据,并得出相关结论。
二、人性的概念
“人性”,顾名思义,由“人”和“性”构成,“人”就是人类,“性”就是属性,是不能脱离主体人而存在的东西。简而言之,“人性”就是人都具有的属性。如果按照人性的这个定义,也就意味着:人性是一个人生而固有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三字经》写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百度社科》这样定义人性:人性就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本性并非是一直停留在“人之初,性本善”的层面,而是受所处社会环境影响的。这一论断却有着严重
的逻辑错误,人的本性应是与身俱来的东西,在不受后天影响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人的自然特征,后天的社会影响只是对人的本性的激发和引导,却不能将这种激发和引导就理解为这就是人的本性,这是不科学的。
三、人性善、人性恶
关于人性善恶的话题在中国自孟子、荀子提出自己的观点后,国内外不同流派的不同学者持不同的观点。大体上在中国“人性善”是主流,而在西方“人性恶”占据主导地位,人得一生都要不断地做好事来赎罪,其提倡的原罪说与中国的性恶论有相似之处。性善论者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持性恶论者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两派观点鲜明对立,谁也不能说服谁。德国著名的辩证法大师黑格尔认为性恶论比性善论伟大得多。国内是由张岱年提出来的性善论要比性恶论更伟大。
孟子和荀子同属于战国人,排除个人因素,他们有着同样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而荀子则说:“今之人性,生而好利焉,顺是,故争夺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而孟子却说道:“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荀子认为,人的好利本性发展成了恶,这是人性的必然;孟子,提倡性善与仁政结合,统治者就能统治好天下。他们各自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或是各自对人性的信仰。
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社会属性高于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每一个人在萌芽状态,每一的人的社会属性都得靠后天的锻炼和培养。如果片面的认为人性是“善”,我们就不需要圣王、礼义,老师仅“授业”就足矣,可是这显然是与我们现在提倡的教师职业观是相悖的。如果人性是“恶”我们一生下来就是丑恶贪婪的,其实是将人的趋利避害的自然属性混淆为了人性恶,而且从后天行为的恶为依据,推出先天恶的观点,这显然也是不合理得。中间派告子的:人无恶的观点也只是将人的自然属性高于了社会属性,认为人的社会属性是在自然属性之上的,这与我们传统的社会属性高于自然属性的观点是相悖的。我们公共政策和外交政策都是建立在理性地权衡利弊之上的,他们不可能为了善而放弃利益,国家间表现得尤其明显,这时好像人性恶要伟大一点;而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却产生于压迫剥削的资本主义社会,这时人性善好像又是更胜一筹,足见片面的认为人性善与人性恶都是不合理的。 四、善恶源于后天的培育
人类社会总是在善恶这对矛盾作用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善与恶,其实就是人的本质的两个方面,人的社会属性的最主要矛盾。人们的善恶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敬畏、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和实践。
(一)人类善恶来源于敬畏
苏联学者谢苗诺夫,通过对大量民族学和人类学的研究认为:“原始人最初的规范是禁忌,了解了禁忌的实质,我们就了解了人与动物的界限”。人的敬畏来源于后天社会生活的培养,人刚刚处于萌芽状态时是无所谓敬畏的。人的社会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尝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被伤害、为自然界各种自然现象所惊奇,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长辈的经验的传授和外界诱导。这种敬畏来自于人个体自身的经验和长辈们的经验,很显然这种敬畏不是简单的自发形成的,而是与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文化息息相关。
1. 敬畏自然。在原始社会,在私有制出现之前,人类没有剥削和压迫,人类处于原始的状态。人们对于自然和自然规律的敬畏,使得人们聚集起来群居生活,依靠大家的力量来维持着自生的生存和延续,人们怀着敬畏研究自然和自然规律,但又不能完全解释自然,就使得神话、宗教、封建迷信、自然科学和哲学应运而生,人们懂得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与自然抗争的,原始人就懂得群居生活,大家群策群力,一起共享食物,那时没有恶的市场。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极大地增强,人类与自然逐渐分离,自然对人们的影响逐渐削弱,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提出来“人定胜天”、“人类是自然界的主宰”、“人是最伟大的动物”等口号,“人类中心主义”思潮开始泛滥,便开始随意的毁坏自然、污染环境,这是对自然敬畏严重缺失的必然。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类不得不为自己的恶行买单,大气污染、各种疾病、生态失衡、酸雨等问题频频发生,我们人类又不得不开始审视自身,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张的口号也随之出现。
2. 敬畏人类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严重削弱,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也就退居其次,对人类自身影响最大的是人类社会。到了现代人们越是感觉到人类社会力量的巨大,不同的民族文化孕育了不同的敬畏,中国和美洲不同的图腾崇拜不同的天神,西方的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的佛教等其实质都是对文化的一种敬畏。
文化和道德对人们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就像自由、平等、博爱对全世界的影响,出于对这种力量的敬畏,这与当下一国即使出兵占领了他国,也不敢宣布这是他的领土或是殖民地是一样的。许多人不敢犯法,是出于对国家强制力的一种敬畏;人类要穿衣服才能出门是对于社会舆论和传统道德的敬畏等等。但是对于一些甘当“钱”、“权”奴隶的人来说,他们的敬畏让渡给了人类欲望,所以拜物教主义就大行其道,人们的善就损失殆尽。从这个意义上说敬畏的缺失是罪之首、恶之源。
(二)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和实践
伦理学认为,善与恶反映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中的人们的利益和实践活动的要求。善恶观念是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并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评价善恶必须是与是否符合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为标准。善和恶是人类历史的两个方面,对金钱和财富的追求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真善美的追求促进了人类精神文明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善与恶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只是其作用的方向不同而已。所以脱离了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关系和实践来谈善恶,是没有科学依据和标准的,就像我们今天不能要求原始人懂得真善美,亚里士多德懂得使用电脑,牛顿知道爱因斯坦相对论一样。
1. 不同的阶级不同人群对善恶标准不一样。文化、政治都是为阶级服务的工具,善与恶的标准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是不一样的,有这鲜明的时代色彩。封建社会,地主利用土地压迫剥削人们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善,农民看来是一种恶;资本主义社会,追逐金钱压迫无产阶级和农民,在资产阶级看来是一种善,而在无产阶级和农民看来那就是一种恶;有的人为了自己的贪欲残杀犀牛,偷猎者认为这是一种善,而对于犀牛和环保主义者那就是一种恶等等,这些我们都不难理解,人们总是在为自己采取的行动寻求合理理由,只是大家的理由不同而已。
2. 不同的实践对善恶标准不同。人们总是生活在不同的时代环境中,就是同一时代的人也有不同的生活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善恶标准,如同封建社会提倡男尊女卑、三纲五常,而今天却猛烈抨击。
五、启示
人生而如白纸,出于自身生理的需要适当的索取不能称为恶,善和恶是人们基于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评判,以行为的善和恶来反推人本性的善和恶的逻辑是极不合理的。面对“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彩色馒头”、“彭宇案”“小悦悦事件”“马加爵杀人案件”等社会事件和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冲突、种族歧视、信仰危机等问题,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对人们进行教育,充分发挥其向善的本性和愿望,外界制定的一整套社会规则和规范去正确引导和激励,从而实现善的行为和结果。
参考文献
[1] 休谟著.关于运译人性论[m].商务印书馆,1980.
[2] 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
[3] 张岱年.如何分析中国哲学的人性学说[j].北京大学报, 1986年第一期.
善待失意范文5
正因为如此,纵观这几年的直销界,众多直销企业在慈善事业上的投入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单纯捐款捐物的层而,而是提升到了企业经营的战略高度,以达到低手推销产品,高手推销企业的目的。
如新与雅芳创意慈善产品的比较
但是要达到这个目的并不简单,如今各大实力直销企业几乎已为此绞尽脑汁,希望能够寻找到一条多赢之路。最近,雅芳公司在全球宣布推出雅芳“成就女性手镯”这一特殊慈善产品,该产品与如新“蜜儿餐”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的出现将直销慈善的创新战提上了日程。
为此,记者也特别比较了雅芳与如新的慈善产品,希望通过这种比较给直销企业的慈善之路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启发。(表格见下页)
直销企业慈善公益的创新方向
随着市场化的推动,慈善商业化,商业慈善化,慈善和企业之间的交融更为紧密。慈善创新的意义在于,企业在进行慈善公益事业的时候能提供更多的东西,而不仅仅只是金钱。
就目前的中国直销业的公益慈善活动来看,安利的健康跑、完美的万人献血、康宝莱的骨髓捐赠……大家纷纷在打造自己的品牌公益慈善活动,以扩展影响,这也使简单的传统慈善公益事业参与越来越缺乏可以突破的可能。
近日,记者看到一则关于胡润“2008年慈善榜”的消息,消息中除了有关于百位慈善家从事慈善事业的榜单,还特别提到,环保概念虽然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普及,但富豪们却很少在该领域做出明显的贡献。据胡润调查显示,企业家们虽然认为承担社会的责任的最好方式依次是纳税、环保、维护员工权益、提高就业率、慈善捐款,但据调查,全国百富中只有一位富豪捐赠过环保领域。据记者收集资料显示,安利(中国)虽然曾在环保方面做出过一些努力,但是并没有最终创造出有影响力的环保品牌,也许,这方面将是一条可以突破的慈善公益热门途径。
但环保这样的慈善公益稀缺资源电并不多见了,我们做慈善公益的创意必须改变立场,另辟蹊径。就如美国著名企业题专家迈克尔・波特所说“没有一家企业会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来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它们必须选取和自己的业务有交叉的社会问题来似决。”言下之意,也就是说,要把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自身的战略结合起来考虑。而雅芳和如新也正是找准了这一战略性切入点投身到慈善事业小,成为最先脱颖而出的优胜者。
善待失意范文6
莱美药业立足于抗感染药领域,进而向专科用药领域推进,其背后的发展逻辑则是依靠三大平台,强化研发并采取集成创新营销模式,锁定毛利、稳健扩张,最终达到产业链一体化的目的。通过阐释莱美药业的成长模式,我们意在提出,在格局紊乱的市场环境中,通过内涵和外延式的一体化整合有助于构建稳固的产业链体系,而这是行业走向成熟的重要历程。
平台一体化
莱美药业业务范围涵盖抗感染类和特色专科用药两大系列,旗下产品包括喹诺酮类抗感染药、抗肿瘤药、肠外营养药等。仔细分析,不难看出,莱美药业的产品结构包括自研药和仿制药,隐藏其后的推动力则是相辅相成的平台体系。正是借助于这种日趋成熟的结构模式,莱美药业才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储备和相对完备的产品梯队。
据了解,所谓“平台一体化”是指莱美药业将研发、仿制及技术有效整合,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平台体系,具体是指以“淋巴靶向治疗”为代表的自主创新研发平台、以“注射用福美坦”为代表的新药仿制平台及以“冻干混悬注射剂”为代表的科研转化技术平台。
目前,国内医药行业存在着较为普遍的山寨模式,即药企并不参与药品的研发,只专注于仿制,仿制集中在新药和毛利较高的药品方面,由此造成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并制约了行业的高端化倾向。业内人士指出,受限于技术及资金的软肋,仿制药在短期内不会禁绝,事实上,对药品监管严格的美国、德国也有大量的仿制药,不过,长期徘徊于“无技术”状态,成长性始终是有限的。
莱美药业短期内也难以走出这个系统性怪圈,因此,莱美药业并不反对仿制药,其重资打造的新药仿制平台就是最好的印证。所不同的是,莱美药业的仿制是有选择性的,而非简单的粗制滥造。对于技术含量极高、壁垒森严的药品,莱美药业适度进行资源转移。因为这类药物需要花费大量的投入和时间,故此,莱美药业将其纳入仿制范畴。而仿制的本质则是全方位的,从初期的合成、分析再到后期的临床、注册,莱美药业均效法高端,以此达到在最短的时间周期内完成资金、技术及人才的积累。
分析人士指出,仿制需要寻求平衡,毕竟医药行业的高端模式需要技术支撑。在这方面,研发平台与新药仿制平台有着良好的互动。莱美药业不抛弃仿制,但更为重视研发,莱美药业年均研发投入在千万元以上,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近10%。莱美药业的研发成果以专利的形式体现,如在淋巴靶向治疗领域已获得多项专利。
不管是自主研发还是仿制,莱美药业均迅速的将其转化为研究成果,其中,药品制备技术极为关键,莱美药业的科研转化技术平台提供了强力的支撑。据悉,莱美药业三大平台的业务开展并无严格的先后顺序,但是协同效应较为明显,基本上是一体化运作。
产销一体化
优秀的研发及快速的仿制为莱美药业构筑了完备的产品梯队,而基于细化招商的产销一体化营销模式则为莱美药业延伸了业务链。
资料显示,医药行业历来注重终端营销,此处的终端营销主要是指面向城市医院和城市药店的营销,生产环节与销售环节存在某种形式的脱节。一位从事药品销售的人士介绍道,本地药品生产商对外地市场的需求并不了解,传统的商制度及“驻点营销”的方式过于僵化,往往造成产销之间的断层现象。
莱美药业注重吸收行业新型营销模式,并优中选优,加以集成,这种处理方式带来的直接益处就是增强了时效性和灵活性,最终降低营销成本。莱美药业每年的经营费用维持在3000万元左右,与这种集成式的营销模式不无关系。
该模式一改传统的层级商制度,而是尽量选择具有终端医院客户的经销商进行深度协销,一方面可以减少对商的培育成本,另一方面也可直接贴近消费终端,了解终端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而指导生产、研发。这样建立起来的“代企关系”、“客企关系”相对稳定,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模式有助于莱美药业在成本最小化的基础上发掘第三终端(即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等),而第三终端市场广阔,潜力巨大。
集成式的营销方式强调生产指导,莱美药业既不是简单的以销定产,也不是类似食品的以产定销。莱美药业的营销部门通过集成创新营销模式建立起信息完备的数据库,突破医药行业买方市场的局限性,创造性的构建卖方市场,提高了对市场的掌控程度和产品的议价能力。终端销售信息迅速反馈至生产部门,莱美药业据此订立生产计划,布局产能结构。有必要指出的是,医药行业整体周期性并不明显,但抗感染药物却会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因此,莱美药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创新营销模式就是必要的选择。到目前为止,莱美药业的集成式营销模式走在了行业前列,产销一体化效应较为明显。
整合一体化
平台建设和营销模式创新以内涵式的方式推动莱美药业稳健发展,而对上下游的纵向整合及同业的横向整合则以外延式的方式让莱美药业加速发展。
莱美药业曾坦言,公司的生产能力已经饱和,未来几年或将成为最为严重的制约因素。产能瓶颈与行业近20%的增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莱美药业募投项目涉及制剂生产线及原料药生产线,但募投项目并未正式投产,无法促成产能释放效应。为此,莱美药业选择的方式是兼并整合。
去年12月,莱美药业以超募资金收购湖南康源,作为莱美药业的上游企业,湖南康源具备较强的包材优势,在输液产品方面获得大量的专利,旗下碳酸氢钠软袋、含加药器软袋输液、一次成型软袋等均是较为成熟的产品。莱美药业的问题则是,其玻璃瓶装输液包装及运输成本常年高企,因此,收购整合湖南康源对莱美药业意义重大。安信证券洪露曾指出,收购湖南康源可提升莱美药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莱美药业也曾表示,康源制药的产品和公司治疗性大容量注射产品可产生较好的协同作用,有利于提高产品毛利率及公司总体盈利水平。
事实上,莱美药业此举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当行业扩张处于上轨通道时,通过整合产业链可以达到较高程度的规模效应。莱美药业在行业中算不上绝对龙头,必要的资产整合可扩充发展空间。与这种垂直的业务链整合相契合的则是横向的整合,莱美药业在产能释放之前的间隙,通过与同一层级的企业展开项目合作,实现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