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临的部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临的部首范文1
【关键词】 不稳定性踝部骨折;手术治疗;临床诊治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5.06.068
踝部骨折属于一种关节内骨折类型, 踝关节是人体各个关节中载重最大的关节, 因此踝关节要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以及灵活性。临床上对于该骨折类型的诊治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1]。过去治疗不稳定性踝部骨折多注重内踝部的复位固定, 而对其他部位的诊治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从而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病几率非常高。近年来, 随着内固定术以及相应材料的不断更新以及发展, 外踝与腓骨、下胫腓联合等部位的诊治也逐渐受到医学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将就随机抽取2009年3月~2013年9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不稳定踝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研究不稳定性踝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 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9年3月~2013年9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不稳定踝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不稳定踝部骨折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6例, 女24例;年龄15~71岁, 平均年龄(39.8±2.1)岁;骨折原因:26例车祸伤、15例行走或跌伤、11例扭伤、7例坠落伤、1例重物砸伤;其中53例属于闭合性骨折、7例属于开放性骨折;骨折类型:依据Lauge-Hansen分型60例患者中24例属于旋前外旋型、20例属于旋前外展型、9例属于旋后外旋型、6例属于旋后内收型、1例属于垂直压缩型。
1. 2 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 其中开放性骨折患者均给予清创缝合内固定术治疗;闭合性骨折患者均在受伤24 h内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采用常规的麻醉方式, 内踝部骨者要使用踝部螺钉或者是克氏针张力带, 外踝处则利用4孔或者是6孔的接骨板以及螺钉进行固定)。对于下胫腓骨联合分离的患者要利用松质骨螺钉进行固定。
1. 3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Weber评定标准进行治疗效果评定[2]:骨折部位完全无痛且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相关影像学检查显示踝穴正常则可评定为显效;骨折部位有轻微疼痛、肿胀, 相关影像学检查显示踝穴稍微增宽或者狭窄, 则为有效;患者行走困难、痛感剧烈或存在创伤性关节炎则为无效。
1. 4 观察指标 ①通过对患者临床资料以及手术治疗资料的回顾式分析研究不稳定踝部骨折的临床治疗优缺点。②根据手术治疗资料以及术后1年的随访资料总结不稳定骨折类型的临床救治体会。
2 结果
60例患者中踝部功能评分在90分以上(优)的有34例, 80分以上(良)的有21例, 70分以上(恢复一般)3例, 70分以下(差)2例, 总体优良率为91.7%;手术治疗显效37例, 有效21例, 无效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6.7%。除2例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外, 其他患者均未在术后出现明显并反症。
3 讨论
踝关节是人体承重的重要关节, 手术复位治疗对于恢复踝关节的功能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未能对骨折处进行及时的复位治疗(出现踝关节移位), 则极易导致踝关节压力分布异常, 并可能出现峰值压力;而踝关节力学环境的不稳定则是导致关节软骨损伤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的主要病发原因。因此尽早纠正踝关节的移位是治疗该病症的重要方面。
从本次研究中作者发现, 依据患者的具体骨折分型来为其制定相应的手术方式是保证手术治疗不稳定性踝部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晏波[3]的研究结果表明不稳定踝关节骨折后影响其关节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为年龄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其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中作者所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另外作者通过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中发现, Lauge-Hansen分型可以对患者踝关节的受损程度进行初步认定, 而相关影像学的检查结果对于手术方式的确定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除上述几点之外, 作者在手术过程中也发现了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①在进行内踝骨折处的螺钉固定操作时, 螺钉的方式要尽量与骨折线保持垂直同时也要尽量与腓骨纵轴保持平行。②在进行手术治疗时切记要注重对内侧三角韧带(特别是深层断裂)的修复。③因为不稳定踝部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 因此其往往会伴有关节内软骨损伤的情况(该情况是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在进行手术时一定要仔细探查患者关节软骨损伤的情况, 并根据探查结果进行必要的处理。
综上所述, 手术治疗对于不稳定性踝部骨折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少。手术过程中对关节软骨损伤进行有效探查以及治疗是降低创伤性关节炎发生几率的关键。
参考资料
[1] 李永舵, 刘书茂, 贾金生, 等.后踝骨折内固定方法的选择:生物力学及临床应用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10(15): 718-723.
[2] Brandser EA, Berbaum KS, Dorfman DD, et al. Contribution of individual prjections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for radiographic detection of ankle fractures. Am J Roentgenol, 2011, 174(6):1691-1697.
临的部首范文2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6~2014年ASAⅠ~Ⅱ级择期或急诊的下腹部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21例,男性415例,女性506例,年龄8~77岁,体重26~80kg。阑尾切除术614例,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33例,腹股沟疝修补术24例,卵巢囊肿剥除术184例,卵巢肿瘤切除术4例,输卵管通液术3例,输卵管结扎术2例,浆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2例,宫外孕病灶清除术42例,腹腔、盆腔粘连松解术13例。
1.2方法择期患者术前禁食8h,禁水4h,急诊患者禁食、水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缩短,并给于胃肠减压和促进胃肠排空的药物。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常规面罩吸氧,监测BP、RR、HR、ECG、SPO2。患者取侧卧位,身高165cm以上者选择L2~3间隙,身高165cm以下者选择L3~4间隙,儿童L4~5间隙,用7G穿刺针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单,出现两次落空感后即为蛛网膜下腔,拔出针芯,见脑脊液流出后,将10%葡萄糖1ml+0.75%布比卡因2ml+芬太尼0.05mg(均不加肾上腺素)以1ml/4~5s速度注入蛛网膜下腔,儿童按椎管长度(C7至骶裂孔)给药(0.15mg/cm)或按体重给药(0.5mg/kg),平卧位后调整麻醉平面,针刺法测定阻滞范围。根据阻滞平面调整,达手术要求平面固定后,调整好手术床位。手术开始建立气腹后,摆放手术至头低足高位。采用自动气腹机冲入流量10~12L/min(儿童6~8L/min)的CO2,并将腹内压恒定于12~14mmHg(儿童10~12mmHg)(1mmHg=0.133kpa)。
2结果
手术时间15~180min,麻醉效果满意,SPO2维持在95%以上。42例出现低血压,应首先补充血容量,可快速输液200~300ml;如果无效可静注去氧肾上腺素1~2mg,对合并心率缓慢者则静注麻黄碱10~15mg或间羟胺0.5~1mg,必要时可重复。7例麻醉平面在T4以下T6以上者在静注芬太尼后出现呼吸频率减慢,呼吸幅度减弱,嘱患者深呼吸数次后改善。11例患者出现心动过缓,静注阿托品0.25~0.5mg后好转。有19例患者由于手术时间延长麻醉平面减退,术中出现了腹部不适,肩背疼痛甚至烦躁,加大镇痛、镇静用药后,出现舌后坠并腹式呼吸度过大,影响手术操作,6例辅助面罩加压给氧改善,余由于手术时间的关系改为全麻。27例出现恶心、呕吐反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升压或静注昂丹司琼4mg、地塞米松5mg等对症处理。9例出现寒颤,主要出现在秋冬或冬春交替季节,给与保温和升高室温处理。31例术后随访出现不同度头痛,轻微头痛:经卧床2~3天即自行消失。中度头痛:患者平卧或采取头低位,每日输液量2500~4000ml(不用高渗液体)加氢化可的松80~120mg静脉点滴,口服咖啡因,或应用适量镇静药及小量阿片类镇痛药等治疗后均康复出院。
3讨论
关于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多数学者推荐气管内插管全麻,其主要目的在于控制呼吸,减轻手术操作对呼吸的影响,以保证良好的通气和氧合,避免出现高碳酸血症。我们选用ASAⅠ~Ⅱ级的患者,将腰麻应用于下腹部腹腔镜手术,其体会如下:1.应掌握好腰麻的适应症,细心操作,尽可能的减少麻醉并发症的发生。2.选择手术患者手术时间估计在120min以内者,麻醉效果都较满意。由于腰麻作用时间有限,如果手术操作时间延长,以及个体差异,平面不理想,腹腔充气后患者出现肩背部疼痛、不适、躁动等,需要辅助用药维持浅全麻状态,减轻患者术中不适感觉。常规禁食8h,禁饮4h,加强呼吸道管理,保证呼吸道通畅,备好吸引设备,以防止腰麻低血压状态下恶心、呕吐而导致误吸的发生。恶心、呕吐可使用昂丹司琼与地塞米松联合用药,阻止导致恶心、呕吐反射的神经介质的化学传递,降低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部分患者出现心动过缓是由于气腹引起神经内分泌的变化可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腹部膨隆能刺激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兴奋还可诱发心律失常,导致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腰麻所致寒颤的具体机制还不清楚,可能的原因包括中枢体温调节的紊乱,交感神经抑制,体热重新分布以及致热源释放等。总之,皮肤扩张与冷的刺激可能是寒颤发生的两个密切相关的因素。术中低温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可引起寒颤致氧耗增加、二氧化碳生成增多,造成低氧血症,可致乳酸性酸中毒;增加心排出量以及每分通气量,加重心肺等器官的负担,不利于机体的康复。因此,加强腹腔镜手术围术期患者的体温保护非常重要。
临的部首范文3
沿济南经十东路一路东行,朱家裕西几百米,一条山路把我们进入群山问。这里空气清新,环境安静,山东万世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万世芦花村”就设立于此。这里散养着几万只芦花鸡,
“选择芦花鸡作为项目的种鸡出于我们对山东优秀传统鸡种进行保护性开发的计划。”王林慧娓娓道来,据介绍,该项目以独特的生态有机农产品生产理念和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荣的开发思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合理规划和有序利用,建立起极具特色化的牧养模式,并以配送式服务的方式,为相关客户提供天然生态、健康有机的“鲁婆婆”牌“原生山地鸡”和鸡蛋等产品。
经过近一年的运作,山东万世的“芦花村”已经初具规模,目前已有近2万只芦花鸡在这里栖息生长。林场拥有一流的自然环境,空气清新,水质优异,环境优美,林木、杂草、昆虫以及各种矿物质等资源非常丰富。场内没有任何化肥、农药等污染因素,这样的自然环境为创造一流的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万世芦花村的总面积约5000多亩,目前我们开发了大约有2000多亩。”山东万世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林慧介绍说。她带领着记者走在林间小径,“原生态牧养方式,就是让芦花鸡回归山野,在不低于150天的生长周期中粗放牧养,每天在山野中飞跑锻炼,从而保证了芦花鸡的强健体格和优良品质。”
芦花鸡过着晒太阳、泥沙浴,相伴青山绿水,嬉游岩间林下的日子。平日里,芦花鸡自己找食,吃草籽、枣核、虫子、树种,喝山泉水,下午四五点才能吃上饲养员喂的“饭”。不过这顿饭可不简单,除了有机玉米、豆粕、麸皮,还添加了大青叶、黄芪、薄荷、山楂、陈皮、花椒等中草药。为了补充动物蛋白质,饲养基地还专饲养了黄粉虫,每隔一段时间,这些芦花鸡就有机会享受一顿黄粉虫加餐。
说到营养价值,从产蛋量上看,一只芦花鸡要4-5天才能产一枚蛋,而普通鸡在激素和抗生素的刺激下1天就能产一枚蛋。而芦花鸡蛋所含的卵磷脂经省科学院和农科院的检测也远远高于其它同类产品,卵磷脂被誉为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的“第三营养素”,对高血脂和高胆固醇具有显著的功效。“1个>1斤”的说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王林慧对资源开发保护也有着前瞻性的考虑:“我们的总体牧养规划将不超过4万只,这样的规划十分符合对林场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的原则,鸡群采食林间的草、虫等,鸡粪回归山林,养树养山,并且采用场地轮休的方式,充分实现牧养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赢。”
对环境的充分尊重与保护给“万世芦花村”带来更大的旅游体验方面附加值,牧养场将为济南市的市民提供一个观察体验生态养殖的绝佳场所,增加其郊游的乐趣,进而带动周边的旅游发展。
据王林慧介绍,目前“万世芦花村”的开发只完成了一半,他们的进一步规划是在林场及牧养场周边以合作或租赁方式取得土地,利用牧养带来的鸡粪等优质肥料,改良土壤,回归传统方式种植有机蔬菜和粮食,实现整个生态有机种养链条的完整发展,并借鉴欧洲生态农场的开发经验,将其与市民的休闲度假紧密结合,打造出一个新型的充满魅力的生态种养结合休闲度假的农场经营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万世芦花村”将成为我们打造新型生态农场的一个范例,我们将充分利用章丘市及其周边地区的资源优势,将我们的模式结合不同的资源特色加以复制,最终实现建立一个特色鲜明、实力强大的生态农业产业集团,并贡献于当地经济发展的目标。王林慧如是说。
临的部首范文4
关键词:胃;手术后并发症;出血;普外科
胃部手术后发生近期大出血是普外科胃部手术患者一种较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1],且经常出现处理成功后再次发生反复出血的状况。为此,作者结合相关临床经验,对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进行简要分析,以2012年2月~2014年1月在本院普外科行胃部手术后近期并发出血的64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2例患者均为本院普外科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患者,其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28.65岁,平均(42.35±3.24)岁,原发疾病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大出血30例,胃溃疡伴胆结石2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穿孔16例,胃癌穿孔2例。手术方式包括胃大部分切除术30例,其中胆囊切除及胃大部切除术22例,穿孔修补术20例。分别给予手术与非手术方法治疗。手术治疗36例,非手术治疗36例。
1.2方法
1.2.1对照组 使用手术方法对此组患者进行治疗,具体措施如下:术前对患者营养不良及贫血情况进行有效纠正并对患者的饮食情况进行合理调节,对于幽门完全梗阻的患者,术前需禁食,必要时给患者的胃肠进行减压,每晚使用400~800ml生理盐水给患者洗胃,并给患者补充适当的电解质与液体。麻醉后,让患者取平卧位,然后使用碘伏对手术区的皮肤进行消毒。对于溃疡穿孔患者,行修补术[2],如果病灶出现水肿、穿孔较大、质硬而对缝合产生影响时,先使用大网膜对穿孔进行堵塞,接着再对其进行结扎与缝合;如果患者是癌症,应在距离肿瘤边缘5~8cm的地方使用肠钳把需吻合的肠壁和胃壁夹住,然后进行缝合,需注意的是,缝合时,应用盐水纱布对周围进行有效保护。
1.2.2实验组 使用非手术方法对此组患者进行治疗,当患者出现黑便或呕血时,继续饮水和进食,其病灶出血就会更严重,因此及时停止饮水与进食。吐血后,让患者漱口吐出,不能把水咽下,让患者口含冰块的同时,用冷水袋对患者左上腹部进行冷敷,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给予吸氧,根据患者出血的具体情况进行药物灌注。然后把止血敏加入到补液中进行滴注,使胃管灌注浓度为80mg/L,对凝血酶和去甲肾上腺素进行有效去除,以分点注射方式给患者注射适量止血剂(10%10ml盐水+1.2~2.5 mg肾上腺素),结合患者病情给予内镜、气囊压迫止血治疗。
1.3疗效评价标准 ①有效:出血症状完全消失,且在7 d内没有出现复发现象;②无效:出血症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或出血症状消失,但7 d后再次复发。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对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处理,P
2 结果
本组72例患者中,36例接受手术治疗。手术组中一次手术28例,二次手术6例三次手术2例。治疗有效率为91.67%,36例接受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组治疗有效率为80.56%。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胃部术后早期出血多发生在术后数小时内,术中止血、结扎与缝合不完善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此现象的发生;而术后后期出血则常在术后第7~10d发生,主要临床表现是继发性出血,其主要因血管结缝扎线脱落过早、吻合口中部分坏死组织出现脱落而导致[3]。对于出血速度较缓及出血量较少的患者,可使用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一般多主张首先给予患者积极的多重内科措施治疗,治疗过程中,需禁食,并使用冰水洗胃、止血药物、输送新鲜血液、质子泵抑制剂、生长抑素或其类似物以及传统使用的冰盐水洗胃,同时严密的检测患者生命征变化等。
本研究分别使用手术与非手术方法对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本研究中的治疗结果可知,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无明显差异。因此,应结合患者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高桥,段立国.普外科胃术后出血的临床治疗[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6):87-88.
临的部首范文5
【关键词】妇产科;抗生素;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红光照射;临床方法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079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110-02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from 3 aspects to the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department abdominal section's clinical processing method,each method has analyzed abdominal section's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The first aspect speaks the antibiotic in the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department surgery the application necessity,the second aspect the case which liquefies from the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department abdominal section margin fat analyzes the reason,the third aspect carries on safe processing through the thioindigo red illumination to the abdominal section patient's cicatrization.
【Key words】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Antibiotic;Incision;Fat liquefaction;Red light irradiation;Clinical methods
1.抗生素在妇科手术中应用的必要性
近年来,抗生素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在妇产科手术中,不分手术的种类和大小,无论是否有感染,术后一律应用抗生素作为"预防"几乎成为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阴式子宫全切术的价值已基本肯定,至于对腹式子宫全切术预防用药的价值,仍无一致意见。本文通过文献报道并结合临床体会,讨论有关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在妇产科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1.1 应用抗生素必要性。在健康妇女的阴道、宫颈管中有多种细菌,除乳酸杆菌、类白喉杆菌等非致病菌外,还有大肠杆菌、肠球菌和乙型溶血型链球菌。研究发现,引起女性生殖道感染的细菌中,厌氧菌占56%~92%。下生殖道细菌常为妇科手术污染的来源。常见引起感染的因素有胎膜早破、产程延长、多次阴道检查、术前贫血未纠正、术中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患者体质较差等,由于引起感染因素较多,术后感染率也相应升高。
1.2 应用抗生素适应证。多数学者认为,合理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以降低术后发病率和感染率,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只是预防感染的一个方面,预防感染还包括其他措施,如术前患者体质的增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止血彻底等。因此术后预防感染并不是对所有病人一律使用抗生素,做好以上措施,潜在感染因素也相对较少。如:一般附件切除、输卵管结扎术等不需预防用药,而剖腹产、手术时间过长的恶性肿瘤以及合并贫血、心脏病等腹部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以降低术后患病率和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
妇产科腹部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指有指征但不滥用,以免造成医原性并发症。其药物的选择、用法、效果观察以及与治疗性应用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2.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病例分析
近年肥胖患者逐年增多,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也日趋增加[1-2]。尤其是生育过后的妇女,其脂肪的分布大多集中于下腹部,该处脂肪组织厚,血运少,创伤后易出现脂肪细胞破裂,脂肪外逸,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51例,旨在针对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如何处理脂肪液化切口以及预防甚至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2.1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我院妇产科共行经腹手术1300例,伤口脂肪液化51例(0.61%),其中引起伤口全部裂开7例(0.08%)。妇科手术2821例,伤口脂肪液化10例(0.36%),全部裂开2例(0.07%);剖宫产术5569例,伤口脂肪液化41例(0.74%),伤口全部裂开5例(0.09%)。(2)临床表现:51例患者主要表现为术后伤口有淡黄色水样渗出物,伤口外观红肿不明显,细菌培养阴性,渗出物出现时间分别为:32例术后第2天开始出现,16例术后第5天发现渗出物,3例于术后第7天后发现渗出物(其中1例为浆液性血性渗出物)。51例患者中仅14例体温升高,但均未超过38.5℃,其余37例体温正常。(3)诊断及处理:术后发现腹部切口有黄水样渗出物,取分泌物培养并予周林频谱仪理疗30min,1d2次,同时每天进行腹部切口换药1~2次,换药时尽量挤出切口渗出物,不到必不得已尽量不要把切口撑开或拆线,因为这样切口愈合的时间会延长。最好用止血贴或蝶形胶布把切口对合拉紧,然后再盖无菌纱布。该方法可使切口愈合快、瘢痕小、外形美观。可明显缩短住院日,应予以提倡并推广使用。
3.红光照射对腹部手术患者伤口愈合的作用
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院妇产科对60例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对手术切口行红光照射,对促进切口愈合,减少或防止切口脂肪液化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3.1 资料与方法。
3.1.1 一般资料:选取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在院患者120例,其中子宫肌0瘤36例,异位妊娠10例,卵巢肿瘤20例,剖宫产38例,宫颈癌6例,子宫腺肌症8例,其他2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42.5岁。根据自愿及经济条件允许的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年龄、病种、腹部手术切口程度、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及换药方式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3.1.2 临床表现:切口出现血肿的患者常有术后持续发热,体温波动在37.5~38℃之间,仔细触摸腹部切口周围感到深部有硬结,拆线后切口自行裂开,深达腹直肌。切口脂肪液化常表现体温正常,患者无肿胀、疼痛症状,检查切口局部无红肿、压痛等炎症反应,拆线后自行裂开,长度4~6cm不等,创口内无血液或脓汁,仅有黄色液体外溢,脂肪组织呈灰黄色易脱落,皮下脂肪缝线。
3.1.3 裂开处理及结果:因血肿致切口裂开而无感染者,立即清创缝合,一般常规消毒、局部麻醉、清除血肿及不新鲜组织,用双氧水冲洗切口,再用含有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冲洗切口,间断张力缝合3~4针,保留缝线备用,间断缝合腹直肌前鞘、皮下脂肪后,结扎张力缝线,缝合皮肤。皮下可放置橡皮引流条,术后24小时去除。术后给抗生素静脉滴注和复方氨基酸等营养治疗。术后48~72小时开始辅助微波理疗。一般10天拆线。
3.1.4 方法。
3.1.4.1 治疗方法。观察组及对照组手术后均行预防性的抗炎止血治疗和常规换药。而观察组加用武汉市九头鸟医疗仪器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JTN-400型红光治疗仪"行红光照射。
3.1.4.2 切口愈合评价标准[3]。完全愈合:皮损干燥或结痂,疼痛消失或轻微;显效:皮损部分干燥或结痂面积达50%~90%,疼痛明显减轻;有效:皮损部分干燥或结痂面积达30%~50%,疼痛减轻;无效:皮损部分干燥或结痂面积不超过30%,疼痛无变化。
3.1.4.3 对切口血肿和营养不良而裂开达腹直肌,甚至达腹膜者应立即重新缝合。对脂肪液化而切口裂开虽未达腹直肌前鞘,但切口全长裂开无感染者也应重新缝合。对切口脂肪液化局限性裂开而无感染者,予挤出渗出物后用止血贴或蝶形胶布把切口对合拉紧,使其自然愈合,如渗液多或合并感染者,放置引流条并用胶布轻牵拉,换药1~2次,待长出新鲜组织、无渗液后用止血贴或蝶形胶布把切口对合拉紧。
3.2 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完全愈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观察组6026258159(9833%)*
对照组60102022852(86.67%)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3 讨论。红光照射治疗主要对生物体产生光化学作用,使之产生相应的治疗效果。细胞中线粒体对红光的吸收最大,在红光照射后,线粒体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这样可以增加细胞的新陈代谢,使糖原含量增加,蛋白合成增加,三磷酸腺苷分解增加,从而加强细胞的新生,促进肉芽组织和毛发生长及溃疡的愈合,同时也增加白血球的吞噬作用,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4]。结果显示:红光照射能较好地促进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愈合,应用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尤其适用于肥胖、皮下脂肪较厚的手术后患者,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禹秀芬.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7,(1).
[2] 古丽红.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46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4).
临的部首范文6
【关键词】 腹部手术;肠外瘘
肠外瘘即肠瘘由腹内穿出,与外界相通,属于腹部外科一种并发症。本研究中对我科近期收治的50例患者进行分析,对其产生的原因以及诊治的方法进行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中50例患者,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5岁至70岁,平均为41.5岁。患者中,恶性肿瘤12例,为胃肠道瘤;次外,良性病变为37例,胆道手术后患者为7例,阑尾炎手术后患者为4例,粘连性肠梗阻为11例,病理性肠胃穿孔者为8例,腹部外伤手术者4例,小肠炎手术者3例。肠外瘘手术患者中,急诊手术为32例,择期手术者18例。
1.2 患者肠外瘘情况:50例患者均为外瘘,其中高流量瘘为33例,流量瘘为17例;高位瘘为30例,低位瘘为20例;管状瘘为41例,唇状瘘为9例;多口瘘为7例,单口瘘为43例。
2 结果
在早期明确诊断之后,采取维持水电平衡,以及电解质酸碱度的平衡,应及时补充静脉营养,做到充分引流,控制感染。在50例患者中手术误伤者16例,占32%;胃肠穿孔在手术之后愈合不良者占23例,占46%;腹内引流管压迫以及脓肿者有2例占4%;死亡者5例,占1%;因为经济原因未痊愈即出院者有7例,占14%。
3 讨论
3.1肠外瘘病因分析:本研究中,50例肠外瘘患者均为手术后合并症,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很多方面。第一,十二指肠残喘、吻合口、病理性胃肠愈合 不良者有23例,占46%。主要是由感染、吻合技术方面不健全、肠壁组织欠健康等原因造成[1]。因为感染因素,特别在急诊中,可能就会引起腹膜炎,这是肠外损,肠切除之后以及溃疡穿孔形成的主要原因,吻合技术中易出现的错误是缝合线过粗,缝后过密或由遗漏等产生愈合不良。胃十二指肠溃疡产生的穿孔,时间较长,穿孔较大,癌症穿孔,在修补之后易形成瘘。在本研究中2例患者为这种情况,在产生瘘之后第五天出现大出血而导致死亡。腹部肠管外伤,特别是肠梗阻,在肠管血运的判断中比较欠缺,不够准确,手术之后易形成吻合口瘘;第二,手术外伤者16例,占32%。腹腔内粘连以及肠管易发生扩张性水肿或变脆,易导致肠系膜血管产生损伤现象,在对其修补以及切除过程中存在困难,或者血运较差形成后肠外瘘[2]。胆道手术过程中,胆总管下端进行探查过程中,采用金属探子可能会伤及肠内部或对侧的肠壁,这些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不会被发现,而形成肠外瘘。第三,手术之后造成腹腔脓肿或感染,可能引起周围水肿以及炎症,将穿孔溃破而形成瘘。第四,在手术之后切口裂开,对肠外瘘没有做到正确的保护,或缝线将肠管压迫则会造成肠外瘘,更有可能引起多发肠外瘘。患者切口深层出现裂开时,肠管并不会外露,但是在引流以及换药时可能对肠管造成误伤,产生肠外瘘。肠外瘘一般发生在手术之后7小时至14小时,但是因为吻合技术欠缺造成的肠外瘘会发生在手术之后3小时至5小时。此外,发生肠外瘘还与患者的身体状况有密切关系[3]。
3.2 肠外瘘治疗:肠外瘘是患者在手术之后产生的并发症,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不同,出现肠外瘘的情况也有差异。肠外瘘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不同的身体情况做出不同调整。
3.3.1 应用生长激素与生长抑素。生长激素能够促进肠外瘘患者合成蛋白质,促成吻合口愈合,进而对肠粘膜屏障产生保护作用。而生长抑素能够抑制分泌肠液[4],降低肠液丢失以及造成腹腔感染。生长抑素与生长激素同时应用,能提高肠外瘘自愈率,缩短自愈时间。肠外瘘早期治疗决定手术是否成功,在本研究中,利用生长抑素之后,瘘口液量减少,尤其是对高流量患者尤为显著。
3.3.2 重要器官的保护 肠外瘘患者病程与禁食时间较长,丢失的液体以及消耗的应用过多,容易并发感染,导致多功能器官衰竭。尤其是患者肺部及肝部,出现呼吸加快,低氧血症现象,肝部黄疸酶谱出现异常,此外还有凝血现象。因此,早期控制感染中,要做好对重要器官的保护,将损害器官功能的多种因素降至最低。例如,所选用的抗生素,要保证其对肝部、肺部无损害与影响。肠外进行营养时,保证碳水化合物其供给量,二氧化碳过多则会加重对肺部负荷,而能量过多则会对肝功能造成损害。
3.3.3 水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 在发生肠外瘘早期,会有肠液丢失现象,易造成水电解质其酸碱紊乱现象,会出现中毒休克以及低血容量休克症状,因此早期要补充电解质以及抵抗休克,对可能造成酸碱紊乱的因素进行纠正,对中心静脉压、血气、电解质等进行监测与分析,进而维持体内环境稳定。
总之,腹部手术之后产生肠外瘘是一种常见现象,产生疾病的原因主要是局部原因,医师应做好操作,重在预防。
参考文献
[1].王禾全. 胃及十二指肠手术后的X线观察(附40例报告)[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8(02)102-112
[2].何智明,邹移海,邓海和. 成年人胃各部投影及特殊位点的观测研究——附211幅胃钡餐照片测量资料分析[J].解剖学研究,2007(02)105-109
[3].王纪龙,陈强,施养德,王敏杰,包宏伟,陈克敏. 腹腔中空脏器穿孔的CT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9(03)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