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艺术美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艺术美论文范文1
一、承传与创新
《木兰诗》带有鲜明的民歌风,又具有其创新之处。北朝民歌《折杨柳枝歌》中有这么两首:“敕敕何力力,女子临窗织。不闻机杼声,只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阿婆许嫁女,今年无消息。”两首诗以女子的叹息声和问答体的形式,将女子内心的隐忧和一种急不可耐的心情表现得毫不掩饰。《木兰诗》的前四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与上引《折杨柳枝歌》前一首形式完全相同,而《木兰诗》紧接着的两句:“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又与上引后一首的前两句完全相同,这可明显看到《木兰诗》承传了北朝民歌中的一种流行语式,但《木兰诗》中的这六句又一反前诗中的“女子”那个人之幽怨,而是有着强烈的对家事的关切以及自动为家庭承担责任的自觉意识。虽然《木兰诗》同样落笔于儿女之思,然而其中饱蘸着木兰对家人的亲情。木兰所关心的不是自己的婚配,而是战乱给家庭带来的困难:可汗点兵,军书联翩而至,父老无兄。木兰之所以时织时辍,心事重重,是因为替父担忧,替家担忧。《木兰诗》的创新还表现于借儿女之思、亲人之情,写战争之事,写了一个平平常常的劳动妇女弃织从军之思,因此,形式和题材上虽仍为传统型的,然而却光彩照人,展现了中国女性深明大义的高贵品德。这种对民歌形式和题材的承传与创新,既易为人所接受,又能拓展诗歌的容量,可谓蹊径独辟,匠心独运。
不仅如此,《木兰诗》还承传了《折杨柳枝歌》等民歌的五言传统,但又不拘泥于此,有长短句交错,进一步突出了民歌的流畅自然。从篇制上看,也较同期民歌长得多,后人把《木兰诗》与汉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民歌之“双璧”。
二、简劲与细腻
简劲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追求,简劲在《木兰诗》中时带有一种原初色彩的内在活力,因此,既简练,又显得粗犷豪迈、浑厚深沉。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仅30个字就十分简劲地叙写了十年征战的过程。其中“万里”二句,写出木兰跟随大军,飞奔塞上。一个“飞”字既写出战事的匆忙,又写出转战南北、经历的关塞山峦之多。“朔气”二句,则形象地概括了木兰所处的战争环境,从而衬托出木兰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将军”二句,则以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木兰十年不平凡的戎马生涯。这些简劲之笔,以少胜多,不仅写出了木兰的出生入死、终于凯旋的经历,而且写出了木兰的英雄形象。诗的结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以比拟手法形象逼真地写出了木兰女扮男装的巧妙与代父从军的勇气,也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她内心的自豪感、自信力。
《木兰诗》更不乏细腻的铺叙之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四句不吝惜笔墨,巧妙地写出了木兰匆忙而主动地准备行装的过程,对于惨烈的战争,字里行间毫无沉滞之情,笔调相当轻快,显示了木兰代父从军意志之坚定。谢榛《四溟诗话·卷三》评论说:“若一言了问答,一市买鞍马,则简而无味,殆非乐府家数”。的确,这里的铺陈形式优美,音韵和谐,宜于咏唱,又渲染了军情紧急的紧张气氛。再如:“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写征战而紧扣儿女之思,以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夜景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细微地刻画出年轻女子细腻的情怀,从而进一步更为深入地表达了木兰对于家庭的感情,揭示出生活的骤然变化在木兰心灵深处兴起的波澜。这种不满足于木兰英勇坚强的一面,也不把乍离双亲的少女情怀简单化,以发掘木兰心灵深处隐秘的手法,客观上也反映出北朝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和痛苦。
简劲与细腻在《木兰诗》中得到了和谐而完美的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沉的思索。
三、叙忧与状乐
《木兰诗》由两部分构成,前部分写忧,后部分写乐,忧是乐的反衬,乐是忧的归宿,从而深刻揭示了在战争年代与和平年代两个不同时期的广阔的社会内容,寄托着北朝人民良好的愿望和对融融而乐的幸福生活的憧憬。《木兰诗》先写木兰停机忧叹,造成悬念。“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的问答,排除了儿女之思的狭隘情感,从而突出了木兰为失去和平宁静的男耕女织生活而忧虑,而叹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的叙述,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淳朴纯真的女性焦躁不安的心。时局不安,军情紧急,家庭处于危难之中,这是木兰忧心如焚的根由。困难当头,主动承担家庭的责任,从军驰骋万里。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这是木兰忧虑而引发的情思,并终于化作了行为。在从军途中怀念爷娘的感情,其实还是隐隐忧思的阵阵侵袭的流露,忧的是自己的代父远征能否换得家庭的安宁,忧的是自己这家中具有劳动力的人一走会不会给爷娘带来繁重的劳动、持家负担,让仁慈的爷娘倍受精神的折磨,相思女儿而又不得相见。写忧使诗的内容更现实化,使木兰形象更丰满、更亲切。“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归心似箭的表白,不是更让人产生共鸣吗?
艺术美论文范文2
关键词:艺术体操;运动员;动作
1引言
艺术体操不仅有体育运动的健康美,而且融合了包括雕塑、绘画、工艺在内的艺术美,以及芭蕾舞、民族舞、技巧、武术、杂技、戏剧等技术之精髓,而且还创造了一整套有思想、有感情、有层次、有结构、有难度的立体练习程序,从而构成了艺术体操的美。艺术体操综合了舞蹈中的形体艺术,美术中的造型艺术,音乐中的音响艺术,并将这些艺术与高超的身体和器械技术交融组合成千姿百态的舞台和流动变幻的场面,给人以优美、清新、高雅、新颖等印象。
2艺术体操项目人体美的研究
2.1体型美
艺术体操项目是以优美为其主要特征的,运动员漂亮的外貌及健美的身体形态会为创造优异的成绩带来良好的“印象分”。外貌主要是指脸型、五官和气质。脸型、手型与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各部位比例匀称,在选材时对运动员体型结构外表都有相应的要求:颈部及四肢修长,躯干略短;肩部稍宽,髋部稍窄,臀肌上收。这种苗条修长的身材,完成的动作不但幅度大而且非常优美,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享受和无穷的艺术魅力。
2.2姿态美
姿态美是身体各部分所呈现出来的外部形态美的一种。姿态美是艺术体操运动员在完成过程中的审美意识及对运动员自身的审美要求,是评分的重要依据之一,是提高动作质量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完成动作过程中,动作舒展、姿态优美大方是对艺术体操运动员的基本要求。通过训练使人体的一些基本形态表现得更加优美动人。而在艺术体操基础训练中正是借助舞蹈、芭蕾等基本功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形体。使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挺拔、隽秀,更显女性曲线美,使运动员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散发着青春、优雅的魅力。
2.3气质美
艺术体操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不仅仅要进行多方面的技术训练,作为一名优秀的顶尖级运动员还要有独特的气质。气质美是人的品德、性格、精神、风度等综合性的一种内心世界的美,是人对外界事物反映的一种心理品质和心理现象。一个人的美离不开外在和内涵两方面。人是一个统一的机体,外在表现和内心世界应该是统一的,行为美与心灵美应该是统一的,动作美和气质美也应该是统一的。长期从事艺术体操锻炼的人,那高雅优美的动作造就了他的形象美,那婉转动听的音乐与动作的结合使人的气质在身体与心理的交融中自然而然得到升华。此外艺术体操运动员独特的个人气质美是比赛中获得高分的关键因素之一。
2.4造型美
造型美是用身体形态姿势表现的美。它包括静态造型美和动态造型美以及动静结合的造型美。艺术体操的静态造型美光彩照人,像一尊精美的雕塑。如艺术体操套路的各种开始和结束姿势以及各种平衡等等,都是静态的造型美。动态造型美是在运动中的空间造型美。如跨跳、鹿跳、接环跳,立转、平转以及旋转中的平衡,都是动态的造型美。而跳步接踹燕等动作则是典型的动静结合的造型美。这些造型或动态或静态或动静结合,无一不是艺术价值的完美显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5难度美
在艺术体操的比赛中,形成其艺术价值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身体动作是重要的技术基础,是由跳步、平衡、单足转体、波浪等基本动作,以及各种移动小跳、单足跳、摆动绕环等动作组成,其中跳步、单足转体、平衡3类动作丰富多变,是组成难度的核心部分。成套难度的数量多达20—30个;而难度动作的系数涉及10个级别,难度之大令人咋舌。例如,卡巴耶娃做的踹燕转体360°和不用手帮助的结环转体360°;阿列克山德罗娃做的上体侧倒侧劈腿转体360°和抛器械后连续3次伊柳辛接器械等动作,使人耳目一新。更令人惊叹的是她们能把这些创新难度和其它转体或平衡难度连接起来做,出现以连续体相接的联合难度,使观者目不暇接,练者一气呵成,达到形美感目、神美感心的微妙境地。这种作为艺术美的创造性发展所体现出来的难度美,使人真切感受到运动员本质力量中所潜在无穷能力,从而悟出不断追求新领域的真谛。超级秘书网
2.6人体与器械的配合之美
艺术体操器械有绳、圈、球、棒、带,不同器械均由不同的材料特制而成,轻便别致容易操手。若巧妙配合,使器械成为身体的一部分,例如:抛、接、踢、滚动、绕、等等。都能表现出许多高超动作,运动员有序地变化队形,器械的相互交换,空间与地面、人与器械的结合形成动态图案。天衣无缝,浑然一体,人与器械和谐一致。
3艺术体操音乐美的研究
艺术体操成套动作是在音乐伴奏下完成的,不仅烘托气氛,更是各种形态和技术展示的艺术手段,所以音乐是艺术体操的灵魂。曲调优美、风格鲜明的音乐,不仅可以激发运动员的激情,突出个性,增加动作的感染力,还可以增强表演的气氛和艺术感染力,动作是声音的形象化,是表达音乐形态和内涵,优美的音乐的开始,使人产生美妙的联想。运动员心情和意境受音乐旋律的启迪,从而产生艺术创造的激情,随着音乐的旋律,用全身的器官尽情地自如地表现动作。使音乐形象和动作达到完美的统一,给裁判和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4结论
艺术体操只有以高难的技巧动作、优美的舞姿、动听的音乐旋律、感人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表现力等各种因素,才能创造出鲜明、完美的意境,令人心驰神往,产生强烈的审美力量。若忽略了任何一个部分,如技巧难度太低,音乐旋律不动听,造型不美,神形分离等等均会对整套动作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艺术体操中(下转178页)(上接177页)绝不能把难度技巧、舞蹈、造型、器械、音乐等等看成是各自孤立的、个别的,而应严格地按照每一部分美的规律进行编排,并把它们和谐、完整地统一。一套艺术体操动作就是一件艺术作品,只有各方面的美融为一体,才能获得最佳整体效果,创造最美的艺术境界,其美的特征及美学价值才能得以最完美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大众艺术体操
【2】杨鹏飞.艺术体操的美学研究[M].武汉体育学院学院.2001年04期
艺术美论文范文3
(一)故事与形象结合的手法
海报上呈现的主要形象是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年轻女孩,她朴实无华的眼神将一种纯朴天真的气氛营造出来,背景虚化了一间农村小学的教室和一群快乐的孩童,几个简单的电影元素组合而出的效果很好地传达了电影真挚感人的情调,而且提供了《一个都不能少》影片的核心线索。而以动物形象作为海报中心元素的《战马》,是将主人公和战马的形象共同组合构成了电影的宣传海报,画面中将人与马的造型放大到特写的位置,再辅以电影主题的战争场面虚化作为背景,硝烟、战士和战马三个元素很好地概括了电影的主题,并且能够给观众提供思考,配合宣传片人与马之间感情碰撞的剪辑,观众能够加深对硝烟、战士和战马三个元素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加深对《战马》的印象。
(二)蒙太奇剪切手法
蒙太奇即使用剪辑和组合的方式来构成动态电影,这种手法经常被使用在电影拍摄过程中。蒙太奇将多个镜头和画面按照电影的主题来进行拼接,进而产生出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在电影海报的设计中,蒙太奇中的一种平面艺术形式“平面蒙太奇”作为一种重要的美术艺术手法也广泛使用在设计手法之中。这种手法是运用文字和画面两种形式进行结合和组装,将不同的画面拆解然后进行重叠,画面结构方面最常见的形式是运用两个或三个画面进行拼接组装,选取的照片往往是电影镜头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或人物形象。这种艺术表现方式具备后现代意味,从后现代的城市精神中脱胎而出,能够营造捕捉人视线的效果。例如《西风烈》一组海报中分别是由六组电影镜头剪辑组合而成,在组接和拼凑时不能随意进行组合,要考虑能够正确传达电影主题并表现电影的内涵。然后再根据观众视觉心理接受程度来考虑能够吸引观众眼球,《西风烈》的一组海报中的六个画面剪辑便是这样的产物。它将海报分成三个部分,分别以表情和动作为主要元素,每个部分各有两张剪辑画面,通过整体的面部表情和人物、动物动作的特写来形成强烈的商业美感。在同一个画面上拼接了六张场景和人物图,整体传递而出的是战争和热血的气氛,这样使观众一眼就明白了这部电影的题材是战争,另外平面蒙太奇手法还可以将两到三个小时的电影通过一张平面形象进行诉说,这样不仅营造出画面的故事感,而且观众也不能够简单地从几个剪辑的画面猜测出电影的完整情节,因此海报的宣传和商业价值便得到实现了。使用平面蒙太奇手法,从影片中选取出特写的表情和动作,将代表性的人物和场景都集合在海报上,再使用特定的后期处理手法,将美术艺术手法形式淋漓尽致地发挥在现代电影海报设计艺术中。通过不同时空的画面和场景的拼接,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故事的节奏感,使观众能够以从上至下或从左至右的方式来体会电影故事情节,同时左右分开设计的对比排列方式可以使“西风烈”的主题从抽象走向具体,并且产生一种超越画面的新生意境。
(三)视觉传达心理学的运用
将鲜艳的撞色和浓墨重彩的暖色调运用到海报中的手法是现代电影海报的常见设计手法之一。色彩能够形成象征性的表达,在海报上增加撞色的设计能够增强海报给大众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提升电影海报的视觉美感和设计美感。色彩的恰当运用,可以很好地捕捉大众的消费心理,满足现代电影的商业宣传需求。色彩的和谐统一能够更容易得把海报呈现的内容综合起来,比如绿色的宁静、红色的热情、白色的纯洁、黑色的深沉等,这些色彩心理都体现了色彩的内在内涵。因此在一张成功的海报设计作品中,色彩的合理应用是十分重要的。恰当的色彩元素能够帮助电影海报设计工作增加画面的视觉上的吸引力,使观众的观赏视线都集中在电影上。电影海报色彩的语言要形成一个系统,将不同的色彩符号融入到一个画面中,传达出设计者心中对于电影的感受。不同的冷暖色调所具有的不同的象征意义,能够牵引出观众情感的联想性,而在电影海报设计中如何合理地将色彩和情感心理二者结合起来就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一张好看的电影海报,色彩浓艳,只能说成功了一半;并非色彩越是浓艳就代表电影海报的效果越好,因此要合理地运用色彩的冲击力对电影情节和故事表达力的影响。例如电影《沙漠之花》海报中的黄色就占据了版面的三分之二的位置,画面中的黄色不仅仅象征了沙漠的环境,而且也象征着在沙漠中发生的事件的残酷以及主角对于周围的残酷事件的反抗。而实际上影片的主要内容就是讲述了一个索马里女孩与故乡陋习的斗争和反抗,最终女孩以自己的勇气战胜了陋习从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皆大欢喜的结局通过海报的大片的明黄色也能够体会得到。海报中鲜亮的黄色调表露电影励志的精神实质,同时也通过女主角左眼坚韧的剪接来传达了电影人物内心的坚强和对未来的憧憬。
二、结语
艺术美论文范文4
中国民间美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包含独特的色彩体系和造型体系,这对中国油画创作的技法和观念而言无疑具有指导意义。
1.民间美术中的色彩体系对油画创作的启示
首先,主观性色彩对油画创作的启示。当前,很多油画家为获得理想的画面效果,在色彩的应用上发挥主观性的特点,主观色彩也成为艺术家表达绘画理想的重要途径。与油画色彩体系类似,民间美术中的色彩体系也具有主观性的特点。民间美术的色彩多蕴含吉祥、喜庆的寓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民间美术色彩的应用很少受到原有色彩的局限,创作者主要根据喜好进行施色,用色更加自由。艺术是相通的,油画创作中的主观色彩也可借鉴民间美术的主观色彩,汲取民间美术色彩的营养,更多地体现油画的民族化色彩和民众的精神需求。其次,艳丽、和谐的色彩对油画创作的启示。在民间美术创作中,创作者在运用色彩时多遵循高纯度的色相对比和补色原则,所应用的色彩艳丽而深受大众喜爱。高纯度的色相对比,就是应用单纯的颜色和不同程度的色相对比满足受众的不同审美需求。而补色的运用则更为广泛,如具有极强装饰性的农民画、唐卡等。油画也主张用色奔放,这与民间美术用色十分相似,因此,在油画创作中可借鉴民间美术中对比色的经验。最后,色彩象征意义对油画创作的启示。民间美术随着民族习俗和生产生活发展而来,其色彩中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历史文化内容,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期望。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因而色彩所传达的含义具有差异性。这使得民间美术中色彩的象征意义更加丰富多彩。油画创作同样需要象征意义的色彩,为此,画家可充分借鉴民间美术中的色彩象征意义,将情感与色彩相交融,利用象征意义表达概念,以此体现民族精神。
2.民间美术中的造型对油画创作的启示
中国的民间美术在造型上具有独特的个性,更多地体现主观想象的造型观念,这与民间美术的形成过程有很大关系。劳动人民在创作时偏向用直率、朴实的方式体现自己的主观情感或愿望,并未遵循科学、理性的观念。因此,这有利于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塑造很多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场景,这反而让民间美术中涌现出各种意想不到的造型形式,使民间美术造型变得富有创意、多元化和抽象性。油画创作可从中得到启示,如利用中国民间美术中的超时空、阴阳五行观造型观念等,或运用传统象征图像、阴阳对换等对形象进行变形,以获得别样的艺术效果。
二、结语
艺术美论文范文5
国内数字媒体制作手法仍然处在一个摸索借鉴的艰难转折期。依赖直接的计算机编程手段来实现,许多逼真的三维动画角色的设计、动态网页设计的Java语言、Xml数据库语言、Maya角色动画设计的Mel语言等都要运用到计算机编程。由此来看,目前的数字当然也可以利用“艺术家+程序员”强强合作的方式来实现。随着计算机高度智能化和程序员对自然语言的深入理解,未来的计算机说不定可像人造机器人、变形金刚一样在艺术家的指导下从事“自主开发”的艺术创作活动,那时,数字艺术手段将会实现质的飞跃。
二、时下最流行的三种创作方法
算法式数字媒体艺术、交互式数字媒体艺术和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媒体艺术,构成了时下最基本的三种方法。这三种数字媒体艺术在操作方法、作品的内容形式、普及程度和影响面上均有所不同。
(一)算法式数字媒体艺术是指用某一公式或算法
这个公式或这个算法中带以不同的参数,来直接产生一个系列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此类作品的特点归纳起来就是主题比较抽象、图案赏心悦目,可在服装设计和工业品设计等领域大显身手。这种方法的使用者主要是一些对计算机编程语言较为熟悉,具备理工科背景的艺术家所采用的方法。分形艺术和非真实感绘画渲染是目前最有代表性的算法式数字媒体艺术。“分形(Fractal)”这一术语其实最初是源于数学范畴,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来看,对于这个词,巴洛克的解释为不圆的珠子,分形指的是无规则、几何所不能描述的无规则的几何对象。比如,复杂的生命理解、流光溢彩的都市霓虹灯,与几何图形相比,显得如此不规则和支离破碎,这些极不规则的对象简单来说就是分形。分形艺术展现着无穷变化的抽象图案,蕴藏着宇宙的奥秘,可通过计算机编程产生,许多数学家、几何学家和艺术家沉迷其中。这些图案不仅在科学研究上有很大的价值(如说明宇宙的演化和生物有机体的特征),而且可以直接应用到服装、印染、喷绘和装饰设计中。
(二)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借助软件来实现
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不断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已为创作活动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平台,光电鼠标等外设工具,操作环境也变得越来越人性化,艺术家借助这一界面和程序,进行更加专业化、更直接的应用。中国对3D很感兴趣,但是观望的居多,愿意真正大胆尝试的却不多,而整体技术经验也很欠缺。数字影视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比较高,既要能熟练操作各种软件设备,又要能研发各种人物形象。
(三)人工智能化的数字媒体艺术
所谓智能化,可以形象地理解为,不借助人机界面控制,计算机可自行根据带有反馈功能的软件,自主完成视觉艺术的创作。计算机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不需要操作者给出提示或是不给任何提示,或编程人员加以部分操控计算机绘画过程,或不需要任何人工指令输入,完全是计算机的自主行为,是人工智能的产物。
三、结语
艺术美论文范文6
[关键词]书法艺术 书法欣赏 书法作品
书法的欣赏与实践是相互联系的,“眼高手低”的书法家从没有过。历代的书法家大多是具有高度鉴赏能力的书法评论家。他们都十分重视“读帖”。所谓“读帖”,就是通过观摩书迹和碑刻去领悟书法家所采用或创造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借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对于一个有志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同样需要重视读帖,逐步学会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的能力,取其所长,拼其所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如果毫无区分地加以一概兼收,则往往进步不快,甚至会走弯路。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历来的说法各不相同,至今还没有一个共同的欣赏标准。
康有为在《广艺双楫•十六宗》中,提出了十条评论标准,即所谓“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辉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发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郭绍虞在《怎样欣赏书法》中提出了六条标准:“一、形体,看结构天成,横直相安;二、魄力,从笔力用墨看;三、意态,要飞动;四、流派,不拘泥碑帖,不以碑的标准看帖;五、才学,书法以外关系;六、气象,挥朴安详。wWW.133229.cOM”
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分析、欣赏书法作品时的参考。如果进一步加以归纳,则不外乎“形”、“神”二字。所谓“形”,指的是由特殊的笔画线条所构成的外形,包括字的笔画、字的结构、一幅字的布局;所谓“神”,指的是上述外形中内在的精神,包括笔力、气势神态、情感等各个方面。因此,欣赏书法作品,不仅要看一点一画、一字字和整幅字的外形,更要看它的笔力、气势、神态。如果外形美观多姿,内在奕奕有神,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形神兼备”的好作品。分析、欣赏书法作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字的笔画长短、粗细、浓淡是否多变而适宜
汉字是由若干个线条式的笔画有机的组合而成的,这若各个笔画,尤其是一字之中的相同笔画,在字中不能长短、粗细、浓淡一模一样,应该而且必须有所变化。如“多”字的四个“撇”画,唐太宗认为,应该分别写作,一缩,二少缩,三亦缩,四须出锋。这里所说的“缩”,就是笔势收缩而不伸展,含有“短”的意思:“锋”就是笔势伸展而不收缩,含有“长”的意思。“多”字的“撇”画是这样,其它的笔画也是这样,否则,字形就显得死板,单调,也就无艺术可言。
二、字的“重心”能否给人以稳健的感觉
字姿可以而且应该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不可忽略必须把字的重心“稳住”。欧阳询的字,初看起来,有摇摇欲坠之感,但仔细一看,它犹似千年古塔,虽欲倾却“重心”不离地,依然稳健如新。有些书法欠佳的字,平躺在纸上似乎四平八稳,不偏不倚,但如果一竖起来,则往往东倒西歪,中心不稳。因此,要判别字的重心如何,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把纸竖起来,看看它有没有“倒塌”。
三、字势是否自然
宋代王安石有一句论书名言:“不必勉强方通神。”所谓“不必勉强”,就是历来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们都一致强调的要“自然得体”。王羲之在给他的儿子王献之传授书法经验时说:字要“自然宽狭得所”,“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独擅一家之美”,关键在于“天质自然”。
四、看整篇书法作品的章法、笔势是否一气呵成、融会贯通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犹如一幅好的山水画,它必然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气势连贯,笔虽短而意却连。汁白以当黑,疏密得当,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书法作品中的落款、印章也是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注意是否用得恰倒好处,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若是画蛇添足,也会有损于整幅作品的艺术性。
五、看书法作品中的笔法是否有法度有新意
书法艺术具有极强的继承性,书写者必须遵守一定的法度。但是,仅有继承,甚至与古人写的一模一样,还称不上真正书法艺术,充其量只能是他人的“奴书”,还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因此,在评论和欣赏书法作品时,要看作品中能否正确的处理好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六、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要适当地了解其创作的时代背景
书法作品和文学作品一样,与作者书写时的心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艺术风格常随作者的年龄和心情的变化而变化。同一个书法家可以由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情而写出不尽相同的甚至截然不同的作品来,如颜真卿中期写的《多宝塔碑》,是在和平环境的得意之中写就的,字势端重浑厚,清晰悦目,成为楷书中的代表作;他晚期写的《祭侄文稿》则是在朝廷岌岌可危,侄儿不幸身亡之中写就的,悲愤之情夺腔而出,于是,出现了笔画浓淡、疏密、大小不一,甚至涂涂改改的粗犷、潇洒的风格,成为行书中的代表作。因此,一定要把作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评论和欣赏,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七、欣赏书法要有一定的艺术想象力,要防止以实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