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历史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历史课件范文1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高效课堂 构建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113-01
1 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不足之处
1.1教学内容的局限性
教师的教学仅局限于单纯的课本知识介绍,导致学生缺乏历史学习的热情。历史课程内容本身具有历史性,反映的是过去的事,这导致部分初中历史教师的讲解仅限于教材,缺少历史与实际的联系,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以史为鉴”。容易让学生产生“历史无价值”等错误认识,认为学历史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没有加入积极主动的思考,也不会用历史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1.2教学形式的单一性
历史课堂的教学形式多是灌输,教学过程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史料和活动课的作用没有足够的重视。历史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它的真实性,单纯的理论讲解没有办法体现历史的生命。另外,缺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是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3学生参与的盲目性
很多历史课堂有了学生朗读、绘图、讲故事、唱歌、历史剧表演等,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立意翻新,学生踊跃参与,课堂可谓“热闹非凡”。但是学生活动不是盲目的,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不能“华而不实”,历史课堂“活动”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老师就相当于“导演”,要真正做到“教师搭台,学生唱戏”。也就是说,我们要引导学生不能只为了感官的刺激而活动,而是要明确活动的意图,既要保证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又要防止学们偏离主题。
2 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与建议
2.1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每节课前15分钟左右是学生自学与展示环节。这一环节包含学生自主学习、质疑与讨论、展示学习成果三个方面。这里的自学,即预习,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调查统计,会预习的学生不到15%,即使成绩优异的学生也不一定是会预习的学生。通过预习,使学生会听课,当堂掌握。预习可以分三个层次:读、写、练。读,即阅读全课内容。写,即把不明白的写下来,老师讲课时,将预习不明白的记下来,并且弄明白。练,即练习。据统计,不预习的学生,上课只能掌握50%~60%,会预习的学生,上课能掌握80%~90%,可见预习的重要性。
2.2让学生学会合作探究
学生在自学中遇到问题怎么办?这就要提倡“小组学习”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要掌握一个基本原则:只要学生能够自学的先让学生自学,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相互帮助来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通过全班讨论来解决。在小组的划分上要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方便小组之间的竞争、互助、检查。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交互性的优势进行合作学习,通过网络与老师和全班同学交流;也可在课堂上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如小组捆绑式评价。值得注意的是,小组互助要注重组织教学问题,“三分教学,七分管理”。什么先进的教学方法也离不开管理的艺术。
2.3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对图片、录像、电视、网络、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历史情景剧表演或是采用谜语、对联、故事等引出史实等方法,渲染出形象、生动、逼真、感人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引起学生的有效注意,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和探究历史。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寻找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展示要研究的领域,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身临其境”尽快产生学习欲望,尽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2.4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改的深入,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已被广泛运用于教学之中,历史教学也不例外。
2.5充分利用其他课程资源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材不再是惟一的,诸如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等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课程资源。应该说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关键在于如何整合利用。课程的开发、利用和整合应遵循以下基本方法和原则:首先,尽可能地从各种渠道收集与课程有关的各类资源,并注意积累和保存;第二,资源的使用必须符合课程理念和“内容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第三,课程资源的使用必须有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第四,课程资源的使用必须符合教学实际,包括硬件和软件条件,如教学设备、课时安排、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储备等等。
初中历史课件范文2
一、明确课前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积极创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
在开始历史教学之前,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组织思维,在其头脑中形成更为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课堂,促进学生更有效地获取课堂知识。
2.合理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让学生努力寻找问题、提出问题。而要达到这种效果,教师需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精心设计每节课的结构,创设一些新奇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进行“”这一历史事实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影像资料带领学生走进那段历史,以形象的视觉效果激发学生的提问热情,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深刻地认识和感受历史,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3.不断改革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当前,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改革教学手段的重要方式之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历史事实,给历史课堂注入生命活力。教师可以根据学习任务制作带有图片、视频的课件,在课堂上形象地呈现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涉及的人物、发展的经过等内容,再现历史现象,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在这种教学形式下更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其问题意识。例如,在进行“”这一历史事实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动画生动地展示“路线图”,让学生带着探究的心情了解与相关的历史知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巧设悬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巧妙地设置悬念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像说书人常说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设置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听众对故事的兴趣,吸引他们继续听下去。历史教学也是如此,例如,在进行“经济危机”这一历史事实的讲解时,教师可以提出“同学们是否知道历史上有两个罗斯福总统”这样的问题;在讲述美国内战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疑“美国广播公司曾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林肯在‘最伟大的美国总统’的排名中居于首位,这是为什么呢?”以上这些问题,能够促使学生更加迫切地想了解其中的奥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由于历史教材的内容是环环相扣的,旧课通常是新课的基础,所以教师还可以在每节课结束之前设置一些悬念,揭示本节课内容与下节课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产生学习下节课内容的兴趣。
三、加强历史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历史学科与政治、语文等学科之间的联系是密切的,中学文综考试更是将政治、历史、地理知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进行考察。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其他课程的特点使其更好地为历史教学服务,以使历史课堂变得更为丰富、有趣,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利用语文学科的语言。
语言作为一种最为普通、直接、常用的教学工具,能够将教师的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历史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运用生动、幽默、饱含激情的言语讲课,就能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更高效地学习知识。
2.利用政治学科的观点。
政史是不分家的,历史可以为政治提供具体的事实依据,而政治则能够为历史提供婵论观点,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的哲学原理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以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同时,又要使学生懂得运用史实进行论证,史论结合,而不是机械地堆砌历史事实。
3.利用地理学科的图示。
初中历史课件范文3
一、巧设历史情景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力。
初中历史课由于要记忆大量时间、人物、事件、历史意义等。相当学生不喜欢记忆。但对于过往的历史事件还是新奇,感兴趣。如何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顺着老师引导思路去思考和发现呢?这就要在新课的开篇引入方面做个小小的设计。如讲授中国现代史12课《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可结合中国地理,进行民族知识小竞赛。满足学生竞争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还可结合近期社会热点,网上下载200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典图片。2009年3月28日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即纪念民主改革50周年图片及相关资料。拉近历史与现实距离,在扩展学生知识的同时,老师也获得教学认识提高。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更能突出历史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历史学习过程是感知―积累―运用的过程。初中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主要还是形象思维为主。而历史学科具有过往性与抽象性的特点。采用多媒体突破这一难题。教师可从网上下载历史人物图片,历史插图,历史漫画及历史资料,对课程现组合再设计。还可以结合视频,动画制作及相关声音或背景音乐。调动学生的情绪与历史人物或事件同欢呼共悲喜。从而内化为知识体验,最终达到师生共鸣的效果。在实践世界现代史第20课《美苏冷战》这一课,
笔者采用历史探究形式设计课件,收集斯大林于1945年在雅尔塔的发言及美苏在二战后的实力对比的数据来解释盟友为何成为敌人。这样客观、具体展现美苏冷战原因,有效补充、丰富教材内容。在美苏冷战形成过程中采用图示法对比美苏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采取的措施。美国采用山姆大叔为形象代表,苏联以北极熊为代表。形象有趣展现两国的标志,容易引起学生无意注意,成为学生记忆的链接。教学设计中补充杜鲁门主义在1947年发表文章片断及马歇尔计划的数据引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加入美苏较量的漫画。学生能从学习美苏冷战的过程中,形成丰富的感知表象,为理解历史事件,正确运用知识打下基础。
三、充分运用幻灯片的色彩变换与动画,形象展现历史空间、人文地理与历史事件的联系。
历史事件特别是战争更离不开具体的地点。如何形象展现战争空间,传统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看地图册,老师讲解地图。由于学生有一定的识图障碍,历史地图与现代地图又有很大区别。因此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采用多媒体教学后,从网上下载彩色地图并在幻灯片中进行动画处理或直接下载flash地图进行课堂演示,既节省课堂时间又大大提高识图的能力。让学生直接感知历史事件的空间变化。而且可以结合地理环境,从人文地理方面来理解历史现象或事件。如古代阿拉伯民族为何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和纽带?阿拉伯民族地处西亚阿拉伯半岛,自然环境是沙漠,条件较恶劣。农业只能分布在沙漠中的狭小的绿洲,大部分从事游牧。更重要的是阿拉伯半岛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接处,使阿拉伯人在迁徙中容易接触到不同的文明,特别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还有地中海文明。历史证明,越是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自然环境对民族特征形成越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课件演示地图能有效把历史事件的人物、时间、空间、过程串联成整体,形成整体感知。如世界近代史第20课《黑奴贸易和拉丁美洲的社会变迁》通过对三角贸易的地图的动画制作,形象展示欧洲殖民者在欧洲―非洲―美洲三个地区进行三次交换的东西,同时结合非洲和美洲人文地理讲解。明确行程的过程:出程――中程――归程,跨越的海洋。配合黑奴被抓获、贩运等图片,分析理解三角贸易对欧洲、非洲、美洲的影响。进一步理解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资本原始积累时说过:“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从感知历史现象上升到理解其内在原因及影响。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史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步步深入,水到渠成,形成正确的史观。
四、采用多媒体能动态展示历史知识结构,揭示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
历史是一条浩瀚的大河,历史事件是一朵朵浪花。汇聚成巨大波浪,推动历史前进的脚步。历史事件之间不是割裂,纷乱的,通过归纳分析把它们串在一起,发现历史规律,历史内在联系。在课堂上依据一定的主题或线索把一个个知识点整合起来,通过课件制作让知识点一个个跳出来,并用超级链接深入具体内容。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中国近代史第15课《的胜利》运用图示法教学。较好地展示三大战役环环相扣又各具特色,关注到三大战役局部与整体关系。制作《三大战役对比表》要求学生回答。这样去繁存简,知识点一目了然。便于记忆且记得牢。
五、运用多媒体对巩固知识、提高复习效率有明显成效。
学习历史离不开记忆,只有掌握基本历史知识才能理解、运用知识。有人说好的复习是一个精神旅游的过程,教科书是一张寻宝图,是一张精神漫游的“导游图”,它是火种,而不是燃料。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需要把分散在每册、每课的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课前充分准备,理清每单元、每板块,每册的知识结构,设计历史专题复习,对历史知识通过图文并茂形式展现给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与练习补充到复习过程中,用问题的方式展开与学生探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新的认识,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及时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学习带来的快乐。实践中,运用课件可节省板书的时间,对知识点的复习不容易遗漏,并可随时修改与补充内容。如果学生没听清楚或有疑问,可重复播放。克服了以前板书式教学的缺点。学生还可以把课件拷贝回家复习。
六、多媒体运用应注意几个问题
多媒体在教学的运用确实让人感受到现代科技给教学带来极大好处。大大扩展教师与学生的视野与思维。但多媒体运用也应注意几个问题。
1、课件设计应为教学目标服务,应突出重点,浅化难点,而不是资料越多,动画设计得越多越好。背景设计不能太复杂,以免影响学生注意力。
初中历史课件范文4
关键词: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营,是学生茁壮成长的圣地,作为人民教师,勤劳的园丁,在教学课堂中积极创造浓厚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自主成长,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职业修养。但在当今教育模式中,虽然新课程在逐渐推广和实施,但仍存在诸多低效的“填鸭式”课堂。教师应该如何打造适合新课标的有效课堂是本文讨论的课题。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打造高效课堂
打造良好的高效课堂,作为课堂引领者的教师,首先要善于和学生沟通,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要切身为学生着想,师爱是建立师生关系的基础,是使教育取得叠加效应的重要条件。教师在工作中要主动了解学生、接近学生,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主动寻找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课堂上人人平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差距仅仅是对于知识的掌握时间不同而已,先知者传授后知者,教育的任务和职责不同,两者不存在任何等级尊卑问题。学生对于科目的喜爱往往取决于对于任课教师的喜爱程度。喜爱一任老师,便会认真学习这项学科,教师也会喜爱这个给予其回应的学生,反之则依旧如此。这样的课堂注定是失败无效的。教师应该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体现新课标理念。用师爱关注学生、包容学生,全面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保持愉快、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表现自己。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
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以得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学生的好奇心是一个极好的引导者,兴趣更是内在驱动力,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这应该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切入点。从学生内心出发,挖掘他们的小世界,对症下药。比如:网络视、堂上交流、书籍感悟交流等都可以出现在新型课堂上,利用学生对于信息的好奇心学习历史知识。一旦教师抓住学生的眼球,那么课堂教学效果将会事半功倍。当我们利用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搭建一座桥梁,那么学生就会自主学习和钻研历史知识。这需要运用合理的科学办法结合大量的专业记忆性知识,运用高效的学习方法教育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才能让学生学透、学懂。归纳和总结是学习历史的主要途径,应该在教育教学中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素养。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要想打造和谐的历史课堂,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参与。新型教学理念提到,要重点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热爱学习,主动发展。只有让学生学习,才能让教师的教学工作得到有效发展。教师要改变现有的“填鸭式”教学现象,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钻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有效课堂上,教师仅仅扮演指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领导者、探索者、发现者。如此便需要教师主动交出自,转变观念和角色,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细心观察学生的动态,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构建学习过程,学会学习。
四、加强师生互动,快速打造有效课堂
教学是包含教和学两方面的活动,是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和互动的过程,只有师生双方有效实现沟通和交流,相互启发和回应,才能在教授过程中达到彼此所需的情感及思想交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长的乐趣,也让教师体会到辛勤耕耘的成果。教师可以观察学生间的小互动,并且在课堂中组织各种活动,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结合课内外了解的历史知识。并且通过活动中的讨论、补充、汇总对某一历史知识进行清晰且全面的认知。学生通过此类互动和课堂学习,对自己知识进行有效整合提高,不仅培养创新合作能力,而且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简而言之,随着新课标的推广和实施,对于课堂教学效率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更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应用和推广新的教学手段及理念,才能更好地推进新型历史教学。让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创造出一抹独特色彩的炫光,让学生在这片绚烂色彩下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学习之花。
参考文献:
[1]张永谦.再谈课堂教学要有效的落实“内容标准”――《由“第三次科技革命”一课引发的思考》感言[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8(05).
初中历史课件范文5
摘 要: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在培养初中学生的地理人文素养,提升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新阶段的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给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实践性要求,即在地理课堂中,以高效课堂打造为基本的目标,关注学生主体的差异性,为学生构建新型的地理学习框架,在进行基本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更好地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阶段,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而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中这样强调,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具体的地理教学实验和教学过程,使学生在相应的地理操作和演练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真正贯彻初中地理新课改的重要教W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因材施教,从而建设初中地理高效课堂,为学生接受其他知识奠定基础。在本文中笔者将通过分析三种新型的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提供指导。
一、在课前进行有效备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教师的教学而言,必须进行精致的课前准备,进行细致的教案设计,根据具体的教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为准备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比如,在讲授初中地理(人教版)《地球的运动》这一节课的过程中,因为本课的教学实践内容是使学生通过基本的学习,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点,分析昼夜交替的理论和四季变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索分析能力。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进行精心的课前准
备。首先,要备教材,即教师提前要对本课的教学大纲进行钻研,理解本课的课程标准,参考相关的教学辅助材料,明确基本的课堂教学任务,并关注最新的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高考题,从而设计出完整的教案,为课堂进行做好准备;其次,备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即地理教师要根据本课中的讲课内容,创新出启发性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出启发性的思考问题,并在课堂进行中引导学生的思维模式,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另外,教师还要备学生,即在课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了解,分析学生的主体差异性,从而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平等健康发展。
二、以学生为中心,促进自主学习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适应时展的要求,即在实际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指导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和有效理解,从而轻松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初中地理(人教版)《西北地区》的时候,由于本课中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学习,掌握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分析本地区的草场分布特点和主要地形,理解其气候变化特点和基本的农业、工业模式,提升学生的地理看图能力和分析水平。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在PPT上给学生展示一幅西北地区的地形图,给学生提出一些基本的问题,即“各位同学,从图中你们可以看出我国西北地区的基本地形特点是什么吗?为什么这个地区是这种地形呢?这种地形下应该进行的农业生产模式是什么呢?这种地形对气候变化有什么样的影响?”等,指引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本,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出这些问题的答
案。并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自主提出一些创新型的问题,即“在西北地区这种地形的影响下,其经济发展模式可能是什么样的呢?”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提升学生的地理思考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的地理学习模式是新课改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式,即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和理解能力,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别提出不同的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小组内部根据这些问题进行合作讨论,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例如,在讲初中地理(人教版)《河流和湖泊概况》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使学生经过学习,在阅读有关地图的基础上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和具体分布情况,理解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标准,并学会将水系图、气候图和地形图进行对照,提升学生的地理对比分析能力。在进行本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把全班学生按照学生的地理理解能力分成三个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别提出不同的课堂教学问题,如“同学们,你们通过电视或者其他途径了解我国有哪些基本的河流和湖泊吗?它们分别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要对河流进行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基本划分呢?”教师把这几个问题分配给不同的小组,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内部进行讨论,鼓励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进行交流和总结,最后汇集于组长,再交给老师,老师进行一个总结。教师在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的基础上再给学生进行细致的分析,提升学生的地理理解能力。
现阶段的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顺利进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创新地理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设计新型的教案,从而打造出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课件范文6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微课教学;实施方法
一、引言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各学校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均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学科的学习。而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非常明显。微课教学重点是把所要教学的内容做成相关的教学视频,之后用文字解释,让学生将声音、图片、文字等结合起来学习,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微课应用效果较显著,能够有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二、关于初中物理课堂中微课教学的构建思考
微课作为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在线学习的一种核心资源,最大的特点是内容精而短,模块化,学习时间短及情景化等,可充分满足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需求。微课作为当前课程教学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特别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具体而言,微课是指为满足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目的的需求,教师通过设置一个5-10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记录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某一知识点的讲述过程。
(一)微课教学过程
合理运用微课可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教师在微课教学中思路需清晰,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先设置的课堂教学任务。微课教学时间不能太长,通常在10分钟左右,需要有相应的标题、结尾。一段较好的微课视频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与综合技能。
(二)微课教学制作方法
微课教学制作的方法非常多,例如应用PPT来制作微课教学,利用录视频的工具来拍摄微课以及录制交互式微课等。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制作微课教学之前,需综合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课程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等方面,以选取适宜的微课制作方法。
(三)微课教学评价
将微课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对教学成果展开相应的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第一,所设计的教学内容需小且精,重点针对某一个知识点,充分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可较好地解决物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第二,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合理、科学,与学生学习情况、认知特点相符,在内容的选择上需较全面,如设计一个小型实验、一个章节的知识点、一个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等,且教学内容的设计需充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三、初中物理课堂中微课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一)应用微课演示实验,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
在整个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验内容占据重要地位。部分实验教师可直接在课堂上演示,并指导学生完成,使学生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到初中物理课程学习的乐趣[1]。但受到很多条件的局限,部分实验必须要在实验室来完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将微课教学较好地应用到实验学习中,在课堂上应用微课演示具体的实验步骤、实验操作所需仪器、实验结果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观察实验,并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及强化其实践操作技能等均起到积极作用。
例如,学习“气体的压强”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先为学生讲解“托里拆利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将水银直接放到长玻璃管内。因水银有毒,此实验不宜直接在课堂上操作;若教师仅仅根据课文内容讲解,实验操作过程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并不是很好理解。对此,教师可将此实验通过微课的方式直接向学生展示出来,方法为:第一,物理教师为学生讲解“托里拆利实验”具体经过,并讲解此实验原理,让学生亲自计算出标准的大气压强;第二,教师对该实验做相应的改进,用水取代水银,将操作流程利用微课更加详细地向学生展现出来,之后让学生自己计算出水柱高度;第三,教师把一张硬纸片覆盖在一个盛满水的杯子上,之后把杯子倒转,并把杯口朝下,结果水不会流出来。教师在物理课堂上利用微课来演示实验,能够让学生亲自体验整个实验过程,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有很大帮助。
(二)构建微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刚开始接触微课教学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陌生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微课学习情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物理知识[2]。同时把此章节所要学习的物理知识点展开讲解,在讲解时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通过问题引出此章节所要讲解的重点、难点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及记忆。
例如,在讲解“浮力”这部分知识点时,教师可在课前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一个大体的了解,然后在课堂上较好地设计教学情景,并把微课教学所设计的提纲、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等陈列出来。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向学生提问,如浮力的具体概念指什么,如何计算浮力等。让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寻找答案,可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在学完本节知识点后,教师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应的考核,以进一步了解微课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哪方面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从而为学生制作出更好的微课视频,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有效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三)利用网络微课资源,丰富初中物理教学内容
将微课教学应用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需要突出教学重点,提升教学效果。当前,在现代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各种网络资源较为丰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即可通过上网查找答案,这就为微课教学提供了便利[3]。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按照物理课程知识点找寻和微课教学相关的资源,并把有用的资源应用物理教学当中,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机械运动”这一章节时,教师可根据教材当中计算平均速度、运动快慢方面的内容,利用网络为学生查找相关的微课资源。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教师先讲解基础知识点,待学生有一个初步了解后再重点讲解必须掌握的内筒。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测算运动速度、运动快慢的具体微课教学资源。如以摩擦力计算为例,教师将例子呈现在多媒体上,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实图,并展开讲解,如图1所示。学生经教师讲解后,能够较好地理解并掌握机械运动方面的知识。这样,大部分学生对于运动速度的测算方法会有一定的认识及了解,在之后的学习中反复练习,就能大大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最终提升了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图1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深入展示课程知识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特点,发挥多媒体共享性好、交互性强、表达能力强的优势,有助于调动初中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改善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例如,初中物理教师为学生讲解“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斜面机械效率”“水的沸腾”等实验时,可利用多媒体模拟演示实验过程,清晰地展示给学生,这样能够激发初中生的好奇心,并保证实验安全、高效。多媒体技术可把一些肉眼看不到的极速变化慢慢地呈现在显示屏上,并能把一些较慢较小的变化现象放大,使学生能够清晰明了地看到实验现象,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视觉冲击,同时还能将一些抽象的知识点立体化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与理解。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现代化教育和网络时代相结合的产物,微课属于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将其运用到各类课程教学中,对提升教学效率有很大帮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构建并实施微课教学,对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物理学习状况,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等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宏涛,梅歌,刘晓梓,等.基于微课程的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2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