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测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在线测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在线测评范文1

关键词:声发射 腐蚀 检测 实验研究

1、前言:

大型金属储罐是石油生产及原油储运行业常用、重要设备之一,属于常压容器、薄壁结构范畴。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液位和地基的不断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储罐底板将受到一定的损伤或产生活性缺陷,加之由于储罐浮顶密封的损坏、中央排水管的泄露、原油中析出的水份等,致使大量的水和原油中杂质沉积于储罐底板,这些水和杂质都具有相当的腐蚀作用,可以说腐蚀是不可避免的。通过我们几年来储罐底板腐蚀离线检测结果来看,有些储罐底板的腐蚀破坏是十分严重的,最大的腐蚀深度有的已经达到设计厚度的8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穿孔。腐蚀不仅给安全生产带来重大隐患,同时给储罐的管理及安全环境带来严重的后果。2000年,大庆石化总厂的一个5000m3 污水沉降罐由于腐蚀穿孔造成基础下陷,将储罐底板撕裂形成整体报废,造成了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和减产等方面的间接经济损失。

立式储罐的检测及维修费用非常昂贵,一次检修费用大约占储罐建设费用的10%左右。

采用在线检测、评估和计算机分析方法,研究常压立式储罐在线泄漏、损伤检测、腐蚀等级划分与结构完整性评价技术,实现对立式储罐状态的动态检测和科学管理,在降低检测、维修费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设备的安全性等方面,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采用生发射研究成果,可以变定期检测为状态检测,将有助于油田综合效益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据国外2000多台被检立式储罐的资料统计表明,54%的罐为不需要离线清罐检修,只有9%的储罐需要及时检测与修复。其它罐为有一定的损伤,需要制定合理的维修计划。我们在大庆油田储运销售分公司和采油二厂共做了50个储罐在线检测,并对其中的7个储罐进行了开罐检查验证,在线检测准确率在100%。结果表明:50%的储罐底板腐蚀状态较为轻微,不需要维修;25%的储罐应该进入检修预备状态;25%的储罐急待检修。目前储罐底板检测的常用方法是定期离线无损检测,工作顺序为:停工、清罐、除锈、检测,检测手段主要采用漏磁、 超声等。这些方法在不停产情况下对如何识别“好罐”与“坏罐”,是无能为力。因此,迫切需要一种与之相配套的立式储罐在线泄漏、损伤、腐蚀检测与评价技术。储罐罐底是储罐结构中最容易发生腐蚀和泄漏的部位,因此,储罐罐底的腐蚀检测与评价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2储罐在线检测的特点:

立式储罐在使用过程中,劣化的最常见形式是遭受各种各样的腐蚀,其中最易受到破坏和发生问题的部位是储罐的罐底。声学检测是对储罐底部进行在线检测的有效方法, 不仅能判断罐底是否有活性声源而且可确定其位置,这些声源表明存在泄漏或有腐蚀损伤。采用储罐罐底声学检测,具有如下的特点:

2.1对储罐的完整性不会有任何影响。不用开罐,只需通过按圆周布置在罐外的声学换能器接收的信号来判定罐底是否有声源及其位置。

2.2实现实时和在线检测。可以根据需要来安排声学检测,不影响正常的生产,只需在检测前的一小段时间内保持液位稳定。

2.3检测结果直观、明确。检测报告中包括有确定了任何可疑声源和罐底定位的图,从中可以非常直观的了解被检储罐罐底的情况。

2.4声学监测与超声测厚相结合,可以对储罐进行整体在线检测和结构完整性评价,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3检测原理:

声学检测技术的最主要的特点是它的动态特性,即结构需在激励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检测。虽然立式储罐中腐蚀过程产生的信号非常微弱,很难被换能器接收到,但由于储罐在工作状态下,可以通过液位变化产生激励源。在腐蚀状态下,储罐罐底可形成以下两种主要有效声源。

4储罐在线检测与评价的方法

4.1 声学检测时,在储罐的外壁上按一定阵列固定换能器并接收来自“声源”的信号,通过专门的软、硬件对这些信息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分析,以判断储罐的腐蚀情况以及罐底是否存在泄漏。。

4.2储罐内部产生的腐蚀,主要取决于储罐的材质、介质和应力水平。采用声学在线检测方法(罐壁)和典型区域超声测厚方式(罐壁和浮顶)相结合方法进行腐蚀损伤检测与评价。

5应用实例

5.1储罐的基本情况(一储运销售分公司北油库1号储罐为例)

储罐的设计压力:常压;

工作介质:原油;

储罐设计储量:20000m3

最大储量:20400m3

储罐直径:D=40.632m

储罐高度:H=19895mm

5.2检测仪器及参数设置

检测仪器为SPARTAN AT-32通道声学检测分析仪(需改动)和美国26MG高灵敏度超声测厚仪。声学检测分析仪设置总增益为70 dB(前放40dB,主放30dB),门槛为35dB,定位方式为三角时差定位和区域定位。

5.3检测步骤

5.3.1在罐体外壁按一定阵列安装换能器。

5.3.2仪器调试合格后,在距离换能器100mm处进行铅芯(φ0.5mmHB铅芯)断裂信号标定,以确认各通道均具有较高灵敏度,且各通道灵敏度差在3dB以内。并对其中几个定位阵列进行定位标定。声学检测结束后,应再次对系统进行标定,以确保各通道在检测期间正常工作。

5.3.3在液位升、保和降变化过程中进行声学在线检测。

5.3.4根据声学在线检测和超声测厚结果,对该罐的结构完整性、是否存在泄漏做出综合评价。

5.4检测结果与分析

利用声发射技术对20000m3原油储罐进行了不同操作阶段的监测。

5.4.1储罐罐壁的声学检测结果表明,在液位保持阶段,各通道信号数很少,故认为罐壁在该操作条件下表现出较好的状态,即变形较小或腐蚀不严重。

5.4.2储罐罐底的声学检测结果

5.4.2.1在不同时间内对液位保持阶段(H=13.10m)的罐底进行了监测,通过对其定位图及幅度分布图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该阶段中罐底没有出现表明泄漏的声源集中定位集团,仅出现较多分散信号。这表明该罐罐底不存在泄漏或渗漏现象,但罐底存在较明显的腐蚀。

5.4.2.2液位降低阶段,由于流动较大,定位点的分布趋向为沿流动方向密度增加,且出口处最为集中,这相当于一个很大的模拟泄漏点。

5.4.3开罐检测底板结果与声学检测结果一致,罐底有很多的均匀腐蚀坑和腐蚀产物存在(最深处约为5.4mm,储罐底板的实际厚度为6mm)。 并参照GB/T 18182-2000,结合储罐罐底腐蚀状态评价方法,得出如下结论:

5.4.3.1罐底声源强度为Ⅳ级;

5.4.3.2罐底声源活动性为Ⅴ级;

5.4.3.3罐底声源定位分析为Ⅴ级。

综合考虑上述分析结论及储罐外观检查情况,认为该储罐罐底板腐蚀严重,等级为E级。储罐底板的实际情况见下列照片。

6 结 论

(1)声学检测是对储罐底部进行在线检测的最有效方法, 不仅能判断罐底是否有活性声源,而且确定其位置。

(3)由于罐底的沉积物的影响,这将会使声学仪接收到的信号有显著的提高,并形成断续的信号群。

(4)立式储罐罐底声源产生机理的有关理论分析,已得到模拟立式储罐泄漏试验的验证,并为现场立式储罐的声学检测与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5)20000m3渣油储罐的声学检测结果表明, 采用该项技术可以对立式储罐的腐蚀状态和结构完整性作出评价。

参考文献

1、潘家华,郭光臣,高锡祺.油罐及管道强度设计.石油工业出版社,1986

2、李进宁.地上储罐的检测与维修―API 653 介绍.油气储运,1994,13(4):48~50

3、刘永辉,张佩芳.金属腐蚀学原理.航空工业出版社,1993

在线测评范文2

近日,浙江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与杭州21世纪人才评价培训中心签订职业规划(学生版)在线测评服务协议。实现这项技术支持后,浙大学生可以在寝室里面随时使用职业规划在线测评,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个性和最适合从事的职业方向。

据悉,只要是浙大在校学生,都可以用学生证号码作为登陆该测评系统的用户名,然后在电脑上完成3000多题测试题,测试后即时获得专业、翔实的职业规划测评报告,对每个人的类型、动力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被测评者的优劣势、适合的工作、适合的职业、适合的工作环境、发展建议,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据悉,随着大学生数量的成倍增长和就业难度的增加,高校越来越强调人性化和有针对性的管理与服务,很多学校对大一、大二学生就开始进行职业规划辅导,使学生在毕业后少走弯路。

浙江大学安装的这套测评系统是国内第一代直接面向大学生就业、职业规划的人才测评系统。清华大学是全国第一所使用该测评系统的高校,浙大是我省第一所使用该测评系统的高校。(俞熙娜)

来源:钱江晚报

在线测评范文3

关键词:继电保护;二次系统;在线监测;状态评估

中图分类号: TM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时代的到来,继电保护二次系统运行环境日益复杂,继电保护二次系统发生故障后可能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甚至危害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运行。因此,电力技术人员一直十分重视继电保护二次系统的检测与运行状态评估工作,力求通过对运行状态的精准把握,保证二次系统的可靠运行。就目前来看,传统的检测与状态评估已经难以满足电力系统日益发展、设备不断增加的安全需求,构建新的在线监测系统,推动继电保护二次系统状态评估工作全方位开展,便成为电力系统技术发展的一个重点。

一、二次系统在线监测系统当前的优化构建

技术人员在以往工作中对继电保护二次系统进行在线监测,主要借助于传统试验方法来开展,难以对二次回路交流输入装置的运行状态信息进行有效采集,也难以达到对于系统常规操作箱、跳闸出口压板等设备进行实时动态监视,这就阻碍了其检测工作应有效果的迅速实现。因此,构建新的继电保护二次系统在线监测系统势在必行。本文下面就对当前在线监测系统的构建加以分析:

1、系统概述

新型系统是以原有系统为基础,将数字录波装置、状态监控装置、数字采集单元加入系统中,并用智能操作箱替代传统操作箱,以光缆作为信息传输通道,其信息传输标准为IEC61850,和原有系统组合成为新的闭环在线监测系统,对二次系统状态进行在线监测。此系统开展状态监测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系统运行过程中,模拟量由合并单元进行就地采集,而保护装置接收的模拟量以及转换报告数据则由规约转换器采集,状态量则由智能操作箱采集,最终使在线监测工作系统获得所有必要的数据信息,然后再以IEC61850信息传输标准为基础对各项数据信息与模型进行传输,这些信息与模型再经由交换机进行汇总整理,然后传递给综合监控装置以及故障录波装置,对数据模型进行记录,后台接收到信息,便可以利用PLC可编程控制程序,对在线监测工作各项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实现状态检测以及各种逻辑评估判断。

2、工作分析

1)就地采集模拟量。此项工作是由合并单元和PT/CT的端子箱合作开展,前者安装于后者旁,二者对继电保护装置各种电流与电压的输入量进行采集,再以IEC61850格式将数据传递到综合测控装置。其中,交流电流信号是以钳形测量装置进行采集,交流电压信号则是以并联方式开展,且接收端配合有速断熔丝。数据信号的格式转换是以规约转换器来实现,该装置会将所有的信号转换成为IEC61850格式。而且规约转换器在采集所信号的同时,还会借助通信装置生成信息采集的相关报告,存储为文件,以作为后期数据处理工作的主要依据。

2)采集状态量。智能操作箱对测控装置、保护装置的开出以及开入状态量进行接收,其信息采集接入的方式为空接点,不会在采集信号的过程中影响任何保护装置的正常工作。智能操作箱会实施常规操作箱应完成的操作,同时对二次回路实施监测。智能操作箱会以GOOSE的方式对变位信息进行传递,以使综合监控装置接收并分析这些信息,然后获取所监测的二次回路运行的状态。

3)整合处理信息。系统中开展数据整合处理的装置主要为综合测控装置,它通过IEC61850协议与监测系统连接,以获取数据信息,再开展整合分析,在综合测控装置运行中,交换机会以其时钟同步功能为系统提供支撑。同时,网络故障录波分析器也是整合处理信息的装置,它用来对报文进行记录,对故障电流和电压的信息进行记录与分析。

4)检测评估状态。此项工作主要是以可视化的软件以及PLC逻辑程序来实施,可视化系统会将各种信息以曲线和状态图等形式展示出来,PLC的逻辑图呈现的保护元件的状态也可以实现可视化。同时,在线监测装置对输入与输出回路状态的检测,会通过装置的开入与开出输入量进行呈现,并借助继电器接入点对状态检修需求发出报警。

二、二次系统的状态评估工作

继电保护二次系统的状态评估工作主要分成三个部分,即:整合研究各项数据信息、结合数据信息判定系统状态、研究改进故障状态的措施,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工作,二次系统的运行状态最终得到优化改进。下面就各部分具体的工作作出分析:

1、整合研究各项数据信息

在线监测系统捕捉到电流、电压、有功、无功、电气传感、直流系统等各项数据信息之后,会对这些信息进行统一的整合处理,然后通过细化分析各项数据显示的系统状态,检查二次系统是否存在传输错误等问题,并做好对问题的详细记录。而对功率输出以及系统荷载方面数据的获取以及分析,需要进一步地与正常状态下的数据信息进行对比,继而呈现出系统运行的具体状态。在整合分析各项数据的过程中,以供电传输以及电能效应相关数据的分析为重点,推动系统数据信息的全面有效分析,保证在线监测系统的良好运行,从而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和二次回路置于严密监测之中。

2、结合数据信息判定系统状态

在保证所有信息检测完成之后,将监测系统采集的数据与正常状态下的数据信息进行比较分析,以发现各项信息呈现出的异常运行状态,并进一步分析各项异常出现的原因,从而为开展状态调整提供信息支撑。具体来讲,主要是从二次系统稳定状态、可靠性降低的状态、可疑状态以及危险状态四个层面对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就稳定方面来看,是通过检查数据信息,查找系统运行中各设备所取得的数据是否存在偏差;而可靠性能降低则是通过检测发现存在着较大偏差的数据,或者系统数据无效,继而掌握导致数据可靠性降低的因素,判定系统处于可靠性降低的状态;可疑状态的分析则是通过微小偏差数据造成电流与电压较大变化,判定系统当前的状态为可疑状态;危险状态则是指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某些数据偏差严重,且呈现出系统设备功能显著缺陷的问题,进而使二次系统陷入危害性的风险中,这便是危险状态。

3、研究改进故障状态的措施

通过对继电保护二次系统进行检测与状态评估,若发现系统中存在着故障状态,则进一步对故障状态进行分析研究,找到故障状态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使二次系统实现安全可靠运行。具体来讲,主要是从监测数据信息展现出来的故障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如发热、潮湿等,进而对相关二次回路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所在。然后,通过进一步分析也可以判断二次回路相关零部件的功能是否正常,发现其中的存在的问题,通过技术修理或更换,使二次回路恢复到良好的工作状态。当发现二次回路处于高危状态时,监测系统持续地发出危险报警,技术人员及时开展现场维修工作,使二次系统恢复至正常的运行状态。

三、结语

继电保护二次系统的运行环境很复杂,必须逐步构建先进、可靠的在线监测系统,对二次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与评估,及时发现异常,准确查明原因,正确采取措施,顺利解决问题,最终保证继电保护二次系统工作正常,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赵志新,杨漪俊,王桂龙.继电保护二次系统状态在线监测[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6)

[2]孙娟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状态检测与评估[J].大科技,2012(11)

[3]何磊.数字化变电站二次系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河北电力技术,2012(05)

在线测评范文4

【关键词】输电线路;监测系统;平台

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是确保智能电网开展的前提,因为输电线路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为了确保输电线路的稳定运行,建立运行状态监测系统是有效的采取措施,这是创新输电线路运行的举措。通过系统可以有效的获取相关线路运行以及周围环境的状态,并且为线路的维护提供了动态信息。随着发展的逐步深入,很多电业公司已建成雷电、覆冰、污秽、气象、微风、振动等线路运行状态的监测相关系统。在本文中主要介绍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和管理平台,通过将电网输电线路监测装置采集的信息及各监测系统应用产生的应用结果信息进行融合存储构建完整的输电线路运行状态信息数据平台[2]。

1.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应用和管理平台架构

必须要明确的一点就是这个平台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软件平台,因为它集多种信息于一体,并且在构建的时候还要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此系统的建立需要考虑数据的组织和应用两方面的构思,以此为基础构建一个基础信息平台和高级反应平台。各个功能可按其在数据流中所处的位置分布,在基础信息平台和高级反应平台之中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系统[1]。 从平台中收集到的监测状态会在企业端有一个总体显示,方便使用者获取相关监测信息。

1.1基础信息平台

输电线路监测系统的运行需要一个基础的设施,这个就是基础信息平台,由数据库和服务总线以及相关模块等组成,负责各个动态的监测,子系统获取输电线路状态监测信息从生产和能量管理系统获取相应设备的运行信息,为深入的高级应用和后续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为整个系统的集成和高效可靠运行提供保障。

基础信息平台的基础作用主要工程首先体现在系统的管理上,它可以提供相关的进程管理,网络以及相应的安全和应用管理,许多基础的技术手段也是各种运行的安全保障和监护手段。其次它还是一个提供信息交换的平台,通过构建实时的数据共享和服务共享提供跨计算机的服务,使得监测数据在整个电网范围内可以有效获取,以应对随时变化的动态。再次就是基础信息平台的管理是一种统一的模型管理模式,这也是考虑到输电线路整个电网件的信息共享,并且做好科学的分工。最后就是基础平台是一个公共的服务,相关的历史数据和警告服务等数据全部都统计在一起,是多种应用所需的基础公共信息。

另外对于基础信息平台的设计,还是做了多个方面的分析。首先在基础信息平台上是做了检测数据可以相互交换的设计,监测数据交换功能实现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与雷电监测子系统、污秽监测子系统、覆冰监测子系统、微风振动监测子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调度等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2]。在应用和管理平台上的数据以监测系统与各个子监测系统之间数据的相互抽取和推送为主,从而使得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具有响应的预警能力。不仅支持其他系统从特定的数据端口来监测和抽取数据也能向特定系统的指定文件目录下推送数据,并且进行相互间的数据交换。其次在平台上还做了对象模型管理的设计,依据每个对象的不同动态建造一个模型,这种工具为客观存在的输电线路对象及其关系建立对象模型,像区域线路都是属于这一类。设立一个特定的对象模型库,依次根据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管理和保存,从而形成基础平台与输电线路基本的相关业务对象模型。这样的管理方式为用户提供了在进行电网输电设备模型录入系统时的相关编辑功能,从而实现资源的源头维护和整个电网之间的服务共享。

1.2高级反应平台

高级反应平台指的是平台的后期使用工程,使用者根据基础信息平台提供的相关线路自身系统运行以及周围环境的动态分别可以做到实时监测,报警数据查询和数据统计。实时监测与报警高级应用负责综合雷电定位、污秽监测、覆冰监测、微风振动监测、防汛监测等子系统输电线路状态,各个子系统的状态预警信息分别被监测系统予以响应,及时报警各类越限监测信息,并且通过特定的图形或者其他方式来展示输电线路状态信息[1]。例如覆冰厚度的动态监测上,如果超过数值就会出现预警变色,报警信息会及时传达到调度员。还有些存在风险的电网设备,监测系统也会发出预警,然后详细的展示相关单元的状态。

数据统计的高级应用会生成统计分析报表,报表的类型会根据监测需要的不同分别有月报,季度报表,还有跟信息相关的预警报表,甚至连报表的体现形势也会根据需求以曲线,图表或者表格的方式呈现,总之就是在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时,要在采集查询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天内高级分析,然后再进行数据的相关报表的分析处理。

2.根据监测系统应用和管理平台的研究做出的结论

综上所述,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和管理平台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不仅可以提供实时的在线监测数据作为动态查询的依据,还能在充分利用已有监测子系统的基础上,使原有的功能在不断发挥作用的基础上融合其他线路,为整个电网的动态监测提供积累的相关数据,还有就是这个平台可以综合的利用传感信息等技术自动及时地向不同管理职责的用户分级做出预警汇报,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还为工作人员的维修工作安排提供了充裕的时间,这在电网的隐患排查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种应用管理平台的投入使用将会有效的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保障了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2]。

监测技术在现在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检测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设备的灵敏性和可靠性也是越来越先进,这就为数据的传输提供了保障。即便是处于环境恶劣的地段,也能很好多的做好动态监测。我们一定要在充分认识和肯定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做好应用和管理平台的研究,为确保完整健全的输电线路运行状态提供信息数据搭建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在线测评范文5

关键词:东海县;平衡施肥;技术推广

1 东海县平衡施肥现状

国际通用的平衡施肥,是以技术原理命名的。即指通过施用配方肥,达到农作物需肥和供肥之间的平衡。

东海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全县面积为2250平方公里,实有耕地面积193.2万亩,人口111万(其中农村人口95万)。县域土壤类型复杂,分六大土类,十一个亚类,47个土种。辖区内农民施肥重氮磷肥,轻钾肥,不施微肥现象严重,施肥结构极不合理,肥料利用率低下,推广应用平衡施肥技术十分必要。

2 东海县平衡施肥存在的问题

2.1 东海县农民施肥现状2.1.1 土壤肥力状况不清

第一次土壤肥力调查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已过去20多年。随着种植结构的单一化,现在土壤肥力状况不清,整体土壤肥力下降明显。

2.1.2 施肥结构不合理

据调查,农户种植1亩水稻施用纯氮超过60个,P、K肥施用量相对较少,对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认识不足,造成稻麦群体大,抗倒性差,投入增加,产出比降低。

2.1.3 农业技术利用率下降明显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青壮年特别是有知识的青壮年外出务工比例增大。有的一个村庄基本全是没有上过学的人在家种田,以前培训过的农村青年外出,在家的种田人除了老人就是妇女儿童,培训起来难度大,农业技术进不了田头。

2.1.4 村级技术员断层

随着村支两委班子换届,村级干部职数有了硬性规定,村级债务较大,村级农技员拿不上工资,又被排除在村级班子之外,造成现在村中基本无农技员现象,这样,农业技术进村入户难度加大。

2.2 平衡施肥存在问题

2.2.1 土壤状况不清楚

测土是平衡施肥技术的基础,到目前为止,20多年未测土,生产厂家所卖肥料,所宣传的产品说符合某乡镇实际,其实是一句空话,测土是工作量很大的一项工作,以乡镇为单位,又不具备测土条件,需要上级部门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2.2.2 施肥盲目性大

东海县在稻麦生产上施肥随意性较大,一是施肥量不合理,二是施肥品种结构不合理,三是施肥前后比例不合理。

2.2.3 对平衡施肥认识不足

稻麦精确施肥对稻麦产量的影响等项目在平明实施了多年,有关稻麦产量与施肥多少的关系已很明确,精确施肥理论已形成,但大多数农户仍不接受,嫌麻烦,一炮轰施肥法仍在使用。对平衡施肥认识不够,不相信上级部门会免费为其测量土壤养分含量,判定施肥标准。

3 提高平衡施肥技术推广的基本对策

紧紧围绕测土、配方、施肥三大技术环节,建立健全平衡施肥技术推广三大体系。

——耕地质量监管体系:建立土壤肥力监测网络、土壤肥料分析化验室、肥料试验示范基地、施肥专家决策系统、耕地质量信息管理系统[1]。通过耕地质量监管体系的建立,形成区域性耕地质量调查、评价与长期定位监测网络,具备耕地土壤肥力与质量分析化验能力,开展土壤肥力日常分析化验工作,进行不同作物肥料试验示范,不断探索作物需肥规律,逐步建立健全不同区域农作物科学施肥专家决策系统与耕地质量监管信息化系统,使耕地保护与建设纳入系统化管理轨道。

——配方肥料研制产供体系:建立农作物需肥配方研制、配方肥科学性校验、配方肥生产与供给。通过耕地质量监管体系的建立,掌握耕地肥力状况与作物需肥规律,确定不同农作物的需肥配方,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提供给肥料生产企业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的需肥配方,指导配方肥料生产企业生产具有针对性的配方专用肥料,并进行进一步的配方肥科学性校验,然后将科学可靠的配方专用肥料提供给农民进行施用,指导农民科学施肥,真正做到了因土因作物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2]。

——配方肥料推广应用体系: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土肥信息网络、肥料销售网络。通过配方肥料推广应用体系的建立,努力搞好配方专用肥料的推广销售网络,建立健全配方肥料的销售渠道,促进配方专用优质肥料的施用范围与数量。通过已形成的推广网络,不断加强对肥料销售点或肥料经销商、农民或种田大户以及农业服务团体(或各种农业行业协会等)的宣传与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种田意识、普及农业科学知识、提高农民的科学施肥水平,使农民能够及时地了解土肥信息,及时买到具有针对性的放心的专用肥料,使优质的放心配方专用肥料及时进村入户到田,达到肥料配方科学、土肥信息迅速、肥料销售畅通、农民施用得当、农业清洁生产、环境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3.1 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监管体系

3.1.1 开展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

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按照“试点启动、县区调查、全面开展”的步骤,进一步扩大县区级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积极应用“3S”等高新技术,通过科学布点采样,分析测试,查清耕地土壤肥力状况、土壤环境污染状况、耕地土壤退化和土壤障碍因素现状,尤其污染耕地的类型、分布、途径以及变化趋势[3-4]。

3.1.2 加强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设

(1)建立耕地质量监测长期定位监测网点。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根据不同农区生态环境、耕地土壤类型、作物类型、作物布局、耕作种植利用模式等因素,进行科学设置土壤质量监测网点,同时围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不断优选和增设土壤环境质量综合监测点、土壤肥力常规监测点、土壤改良实验监测点和旱作耕地墒情监测点,并设立永久性保护标志。通过对耕地质量的长期定位监测,密切掌握全市耕地质量状况。

(2)建立和完善耕地质量监测工作站。加强市县两级土壤肥料分析化验室建设,装备和维护监测仪器与化验设备,积极开展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工作,对辖区内主要耕地质量和作物需肥规律进行调查、动态监测与评价。

(3)建立土壤与肥料试验基地。结合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设,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开展耕地土壤供肥性能与作物需肥规律肥料试验。掌握不同地区不同耕地土壤不同目标产量作物的需肥规律。

(4)建立区域性耕地质量数据库。包括辖区内土壤类型、土壤养分状况及环境质量指标等监测资料,对辖区耕地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实现数据的自动处理和高速传递,密切掌握耕地质量和不同作物需肥规律动态变化情况,为开展平衡施肥技术的推广,更有针对性地制定作物需肥配方,研制生产配方肥料,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3.1.3 建立耕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

市县两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市、县土肥站)要在区域性耕地质量数据库建立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性的耕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并加载配方施肥专用模块,建立配方施肥专家系统。根据养分丰缺指标由计算机生成数字化土壤养分分区图[5];根据肥效试验结果确定的作物配方施肥参数,由信息系统制作电子化施肥配方分区图,并利用斯坦福公式或其他施肥推荐模型生成特定区域某一作物一定目标产量下的施肥配方。

3.2 建立健全配方肥料研制产供体系

根据土壤测试和肥效试验,筛选适合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需肥配方,由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或社会团体指导或委托相关企业加工生产配方肥,实行定向生产与供应,做到广谱型配方与专用型配方相结合。目前,东海县复混肥生产企业有十余家,年总生产能力可达10多万吨,完全有能力满足区域性配方肥批量生产的需要。

3.3 建立健全配方肥料推广应用体系

平衡施肥技术推广工作涉及到各级政府部门、农技推广部门、配方肥生产企业、肥料经营单位等众多部门,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当前农民还没有真正认识,普及率不高的情况下,更需要政府及农技推广部门的扶持。同时平衡施肥技术推广工作也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在各级政府的扶持下,更需要各级农技推广部门的协作,建立市县乡村四级配方肥料农技推广网络尤为必要。只有农技推广网络建立健全,才能确保平衡施肥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1)宣传培训。县级主要是培训乡镇分管领导、农技人员培训、种田大户和农民骨干,通过县级广播、电视、报刊等定期宣传,建立县级示范方,印发各乡村施肥分区图和施肥技术手册,在农业生产关键季节组织基层干部和农民进行现场观摩;乡(镇)主要是在村级发放测土施肥技术宣传挂图、施肥明白纸、施肥技术手册等。

(2)示范推广。层层建立平衡施肥示范区(片、方)。原则上按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在主要土壤类型上按每100万亩建立1个万亩示范区,每50万亩建立1个千亩示范片,示范作物为当地优势作物主栽品种。示范区(片、方)内,设置对比田,向农民全面展示配方施肥技术的实际效果,在关键时期组织基层干部和农民现场参观。

(3)施肥效果评价。为了科学地评价平衡施肥的实际效果,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服务体系,必须及时获得农民的反馈信息和倾听反馈意见。一是开展农户反馈评价。利用统一的地块施肥调查表,以耕地地力与施肥效益长期定位监测点为重点,调查一定数量的平衡施肥和常规施肥农户的施肥、产量和效益,评价配方施肥技术效果、应用状况以及技术准确度。二是区域应用效果评价。综合利用田间试验、配方校验和大区应用及农户田块施肥调研结果,对区域性配方施肥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作为监督、验收和奖惩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胜海,刘玉忠,张考,姜玉超.基于信息技术的县域耕地质量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19(11):62-64

[2] 曹阿翔,何方,李玲,吴楠,陶文新,任天真.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18(8):177-179

[3] 麻志周.基于3S技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方法的应用与展望[J],土壤通报,2005,16(6):111-115

[4] 刘代,董晓敏,单晓云.“3S”技术在土地利用数据更新及建库中的应用[J],地质与资源,2007,40(3):93-94

在线测评范文6

[关键词] 平利县 种子市场 存在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038-01

平利县于2008年6月下旬完成了种子体制改革,把种子管理站并于农业执法大队。几年来,因工作关系,本人就种子市场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如下:

一、存在问题

1.种子经营多元化,市场不正当竞争加剧

种子体制改革后,种子经营者由一家垄断(县种子公司和12个乡镇农技站)到多家经营(8家被委托单位及87家种子销售网点)。这一变化,虽然方便了农民购种,扩大了农民选种的范围,但也使得种子市场的管理任务更加繁重,难度进一步加大。部分经营户为追求市场占有率,利用不正当手段挤压其他经营户,导致某些地方出现大宗品种打价格战,更有甚者,有的种子销售人员打游击战,进村入户兜售,进行恶性竞争;专有品种相互串货,影响了种子市场的正常秩序。

2.种子经营人员非专业化

在我县,大部分被委托单位及销售人员都是非专业人员。一是文化水平低,把种子当做普通商品一卖了之,不计后果;二是大部分经营人员非专业化,无技术能力向农民讲解品种的特征特性,使得一些地方出现用错品种而导致减产;三是大部分经营网点主要以经营日用百货为主,经营种子销售只是附带商品,存在安全隐患;四是部分经营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一年换一个地方,使得出现种子质量纠纷时,农民无处获得赔偿,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3.品种多、乱、杂

经调查,我县常年供应的杂交玉米品种达79个、杂交水稻品种29个。如此繁多的品种,不仅经营者不能正确了解品种特性,农民更难确定该买什么,变成了不发商贩的试验品,增加了农民购种的难度和风险。还有个别经营者为谋取高额利润,不按品种审定意见推广品种,在品种非适宜地区越区推广新品种;更有甚者,推广销售未经审定的品种等。这些情况的屡屡发生,对我县粮食安全生产买下极大的隐患。

4.种子经营档案不健全

经营档案不健全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部分经营者不会建立经营档案,不知道应当填哪些内容;二是部分经营人员建立的档案不健全,即缺项目又漏记,随便记录几户,以应付检查;三是不给开具购种凭证,一旦出现质量纠纷维权难。

5.种子经营者拆开包装零售种子

《种子法》第三十四条规定:“销售的种子应当加工、分级、包装,但是不能加工、包装的除外”。《种子法》第三十五条规定:“销售的种子应当附有标签”。目前,我县销售的玉米、水稻农作物杂交种均为1公斤包装,由于退耕还林,大部分农民的耕地减少,需种量也减少,为了方便农民的需求,经营者只有对部分品种开包销售,这种行为显然是违法的,但在检查中又很难处理。

二、解决的对策

1.严把市场准入关,杜绝遍地开花

严格审查种子经营企业和经营网点资格,严把市场准入关。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一是定期对种子经营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具有相应的种子经营常识;二是要严格审查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严禁无证经营;三是要严格审查经营网点的资质,要求其具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必要的种子保管条件以及相当的经济实力,对无照经营行为要依照国务院《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予以取缔;四是属于“四不办证”的经营者要与具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企业签订农作物种子委托销售协议书;五是凡在本县销售种子的单位或个人在销售之前应到县种子管理站备案,说明销售的品种名称,委托单位及种子质量状况。

2.加强培训,提高种子经营者综合素质

加强种子经营人员的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法律意识和业务技能,也是杜绝违法经营,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手段。通过各种培训渠道,使从业人员能够正确了解种子的特征特性、判定种子质量、识别所经营种子的真假,能够掌握种子储藏保管以及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种子专业知识,同时使经营者必须学会如何制作经营档案。总之,使经营者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依法经营,诚信服务。

3.加大力度,强化种子市场监管

依法加强种子管理是法律赋予给种子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种子管理机构要依照种子法的要求,针对种子市场存在的问题,严格开展市场检查。一是要建立健全市场检查、来信来访、农民投诉、案件处理、责任追究等制度,做到办事有程序,事事有人管;二是在关键季节,要集中人力、物力,调动一切资源开展市场检查,防止假劣种子进入市场;三是要搞好服务。管理部门要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积极为经营者提供咨询服务,解决问题。特别是要及时处理质量纠纷案件和上访案件,帮助经营者提高经营能力,合法经营。要联合经营者搞好品种展示,对新品种应通过试验、示范,证明其确实适合本地种植,方可进行推广,防止未经审定和未经试验、示范的新品种进入市场销售,从源头上杜绝违法案件的发生;四是要加大处罚力度。对在市场检查中发现的违法案件要下狠心、出重拳严厉打击,绝不姑息迁就。

4.加强法律宣传,培养种子使用者的维权意识

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普及种子常识和法律知识,提高种子使用者的鉴别能力和法律维权意识。让他们真正懂得如何区别真假种子,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而能够正确的选好种子,用好种子,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伤害时能够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