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启迪智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启迪智慧范文1
不久前,我所在的学校举行了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主题是关注教师的“课堂执教能力”,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图形中的规律》教学,整个过程从备课到上课一气呵成。作为一名奋斗在一线的教师,我对于这种“现场备好课直接上课的模式”却有一种莫名的兴奋。
我期盼的数学课堂,是充满智慧的课堂。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还要有数学思想方法的引领,重视学生对方法的学习、思想的感悟,以备更好的培养后续学习能力。回归教学实践,如何在朴实的数学课堂实现理想的课堂,我不断在实践与摸索。下面结合《图形中的规律》一课的教学,谈几点做法和思考。
【课堂写真】
一、明确摆法,确定研究内容。
摆1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3根)2个呢?学生有两种回答5根和6根。
问1:为什么同样是摆2个三角形,会有两个不同的答案呢?你能解释一下吗?
生:如果是独立摆的话要6根小棒;如果搭着上一个摆就只要5根了。
师补充:你能边摆边说明吗? 这种摆法和前一种的区别在哪里呢?引出“公共边”。像第一种摆法,你能很快发现小棒根数和三角形个数的关系吗?(三角形个数×3=小棒根数)
问2:如果想用更少的小棒摆出更多同样的三角形选用哪种摆法?用这种摆法摆3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呢?10个呢?(学生思考……)看来这种摆法需要咱们继续研究。
问3:用这种摆法摆10个三角形要用几根小棒?
研究单
学生用列表发尝试算出1、2、3……个三角形所用的小棒根数,并用算式表示出来。
二、观察分类比较,发现规律
方法一:3+2=5 方法二:3+2 方法三:3+2×9
5+2=7 3+2+2
7+2=9 3+2+2+2
…… ……
师:请你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样列式计算?
生1:摆1个三角形是3根,2个三角形就多2根,3个三角形就多2个2根,10个三角形就加9个2根。(不少同学点头,但也不少同学表示不理解)
师:看来生1的解释没让大家听明白。我建议老师给你小棒,你能边摆边说吗?
生1:摆第2个三角形只要2根,摆第三个就是2个2根,以此类推。
师:大家现在听明白了吗?
生2:明白了,看了他摆的图形就很容易理解算法了。
师小结:是啊,没有借助图形操作大家听的一头雾水,把图形与算式结合在一起解释,直观清晰。这就是我们数学中常用到得“数形结合”,介绍自己方法的同学,也要把算式与图形结合起来说明,那就省时高效了。
思考一:操作与数理交融,感悟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是数学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数学思想,也是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切实有效的方法。而《图形中的规律》,正是需要借助图形的分析,从数中来发现规律,是学生感悟数形结合的绝好契机。学生的自主探究,其实已用到这一数学思想中,只是未能加以提升。教师给予的就是对数形结合作用画龙点睛的升华,“没有借助图形操作大家听的一头雾水,把图形与算式结合在一起解释,直观清晰。这就是我们数学中常用到得‘数形结合’”。学生经历“不理解——豁然明朗”的过程,真切地感悟到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并在后继的探究中有意识地加以应用,学生得到的岂止是对数理的理解,更有探究方法的启迪、数学思想的感悟。
问1:比较方法一和方法二有什么不一样,你觉得哪种记法更好?
师补充:再把方法二和方法三比较,不同在哪里?
生:我发现第二种方法和第三种方法都是一样的算式中都是用3加上2乘以几。
师:2乘以几呢?
生1:不断变化的,从1、2、3、……9。
生2:我还发现这个变化的量每次都比图形的个数少1,而3和2还是一样的。
三、表达规律、建立模型
师小结:这位同学的眼光很独到,能发现算式中都有3和2这两个不变量,那么2乘以几这个变化的量刚好每次都比三角形个数少1。这个发现真是太有价值了。
生3:3可以看成2+1。那就有10个2再加1。
生4:这样的话就是几个三角形就有几个2,最后再加上1就可以了。
师:你能结合图具体说一说吗?
生4:看图可以发现每增加一个三角形就增加2根小棒,把第1个三角形也分成是1+2,就可以列成10×2+1。
师:那如果是求100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呢?
生5:100×2+1。我觉得三角形的个数可以用字母n来表示,小棒的根数就可以表示成2n+1。
师:了不起,我们的同学通过观察变化和不变的量,发现了图形中的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能很快地算出50个,100个甚至更多的三角形所用的小棒根数。
思考二:当学生利用数形结合多角度探究出计算小棒根数的方法后,如何推进课堂进程,大部分教师会选择直接进行规律总结。实际上,当出现较大数据时我们就会发现学生此时的思维还是依赖于直观形象,马上提出求100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时,只有少部分学生能正确解释并解答。这就促使课堂进入第二个层次的探究:从每种方法的算式入手,,观察其中不变的量(常量)及变化的量与三角形个数的关系,从而用函数的式子构建出变量与不变量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图形中的规律)。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才适合多数学生的思维发展梯度。从课例中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学生对规律的认知由原来的模糊到清晰,由直观、具体的个例上升到抽象与概括,并能迁移到对不同方法规律的自主探究。
四、化繁为简、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回顾这堂课,咱们是怎么来研究多个三角形个数与小棒之间的关系的呢?引导得出:数量少数量多;通过数量少的研究发现规律,然后在数量多时运用规律。
出示222……22×999……99
启迪智慧范文2
【关键词】趣味性;吸引性;生活性;挑战性;韵味性;启迪性
Rich emotion Inspiration wisdom
Teng Jiaoli
【Abstract】The emotion is the people regarding the objective things whether to conform to the manner experience which individual need produces, is the people complex psychological activity one kind of reflection. The affective education played the very major rol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instruction.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mainly through forms and so on game, nursery song, operation, competition, and exchanges mutually for the student self-expression provides many and varied opportunities, builds “loves” for the student institute the classroom atmosphere diligently, by full display affective education independent function.
【Key words】Interesting; Attractability; Life; Challenging; Flavor; Inspiration
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可见,情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素质及审美素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通过游戏、儿歌、操作、竞赛等形式,为学生自我表现和相互交流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努力营造为学生所 “喜闻乐见”的课堂气氛,以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自主。
1 游戏介入――富有趣味性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趣味游戏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的游戏好比强大的磁场,不仅吸引着更多的喜爱数学的同学们更好的学习数学,而且还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比如:我在上二年级《对称》时,出示小马虎画的一张人脸:一双大小不一的眼睛,一只耳朵。学生哄堂大笑。
师:你们能提出问题吗?(学生纷纷举手)
生:眼睛怎么一只大一只小呢?怎么只画了一只耳朵?
师:你们认为应该怎么画?
然后开展画眼睛和贴耳朵的游戏。画贴好以后叫学生对折验证,然后观察,看能发现什么问题?……
这样学生在轻松的游戏活动中完成了学习任务,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了更多的快乐和满足。
2 儿歌编排――富有吸引性
数学的特点是具有抽象的理论,严谨的逻辑和广泛的应用性。儿歌的特点是内容浅显、篇幅简短、语言活泼。如果将儿歌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方面体现了教学的育教娱乐,另一方面又使学生理解了数学中抽象的概念及蕴藏着的数学规律和要求。
如:我在教学《角的度量》,最后总结量角方法时,编成的儿歌:
顶点对顶点,
一边对一边,
再看另一边。
0度在内读内圈,
0度在外读外圈。
倒放的角,
转一转。
学生在热情洋溢的情绪下,用简短的,内容浅显的,朗朗上口的儿歌来记忆理解知识点,觉得容易多了。
3 操作展示――富有生活性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做工,大脑能思考”,教育家陶行知这句浅显易懂的话,蕴含着十分深刻的哲理,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迪,悟出道理。数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一些重要的实践和科学探究都要借助于操作。操作,是动手做的过程,即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摆弄学具、动手实践,帮助他们理解、掌握知识,建立正确的表象。通过动手操作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培养能力。
案例:一个胖胖的四十来岁的女老师讲完“厘米”、“分米”、“米”的概念后,她让学生测量桌子、铅笔和手臂的长度。待这些都量过了,老师说“我们再找找别的东西测量一下。”老师的话刚完,一个男孩说:“老师,我想测测你的腰围。”教室里一下静了,同学们都转过头或侧过身看着这个瘦男孩。而教师笑着对那个学生说:“好啊,你来测量吧。”小男孩飞快地跑到黑板前,他用手按住尺子的一端,让尺子在老师的肚皮上翻着跟头,翻了好几趟,说出了一个答案:“87厘米。”“不错,他量得很认真,答案也比较接近。但是,其他同学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测得更准确一些?”她的话音刚落,一个女孩站起来说:“老师,我有,我用手。”小女孩已开始往黑板前跑了。老师问:“你用手怎么量呢?”小女孩说:“我一掌是11厘米,我看是几掌就知道了。”老师笑了。小女孩的手在老师的腰围上量,刚量了一圈之后,她就报出了答案:“89厘米。”“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笑容在老师的脸上绽放。一位学生站起来,“老师,你把裤腰带解下来,我们一量就知道了。”这时老师开怀大笑,一边笑,一边真的解下裤腰带。结果这位学生量出的是90厘米。
这样的课堂,童趣浓浓、意趣溶溶、情趣种种。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汲取了无数的感动和快乐,得到了更多的知识。
4 竞赛组织――富有挑战性
未来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的教育必须从小就向学生灌输竞争思想,使竞争意识与儿童的成长同步进行。心理学家托伦斯曾做过竞争条件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验,结果表明,每个年级的学生在思维灵活性、清晰性和流畅性等方面都远远优于非竞争条件下的情况。我们的竞赛活动正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竞争的机会,在数学课堂的竞赛活动中,能使学生的情绪高涨,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激发出学生钻研数学的浓厚兴趣和解决疑难问题的渴望。
案例:特级老师黄爱华执教《数的大小比较》时,把全班分成两组进行比赛,一组是黄河队,一组是长江队。
比赛规则:
第一轮:
(1)每次指定两组各派四个代表上来抽签;
(2)第一次抽到的数字作为个位上的数,第二次抽到的作为十位上的数 ;
(3)哪一组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哪组就赢;
(4)玩到能看出确定胜负时,本轮比赛结束,可进入下一轮……
整节课围绕三轮比赛进行,层层深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积极主动,好胜心强,同时学生的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等优秀品质也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热烈的情境下,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本领。
5 诗歌呈现――富有韵味性
新课程注重淡化学科界限,强调课程的整合,认为整合教学的核心是把知识作为一个整体,从跨学科的角度实施教学。通过数学、语文学科的渗透、互补和重现等师生间的交互活动,拓展了教学时空,优化了教学过程,构建了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改变了以往单纯死教知识的做法,把数学、语文学科融为一体,让课堂“活”了起来。诗歌作为语文学科的一种体裁,与数学学科整合,别有一番韵味。
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全课小结后,用课件出示了一首诗:
春歌
春燕春鸟随春风,春鱼春虾弄春水。
春碟春蜂采春花,春风春雨伴春雷。
师: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然后想想:
第一,看看哪个字出现的次数最多?
第二,“春”的个数占全诗字数的百分之几?
第三,课后再找一首诗,使某一个字出现的次数至少占全诗总字数的10%,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在优美诗文中,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经历了找、读、算的过程,学生的感受就是丰富的,也是不同的,收获更是丰盛的。
6 作文书写――富有启迪性
卡特金说过:“未经过人的积极感情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遗忘。”数学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几何图形、公式、定理等这些数学的构成要素都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原本是带有感彩的,只不过把它们抽象成数学,负载于教材后感彩才黯淡了。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想方设法还原数学的感彩,让数学充满生活美,充满生命色彩,让学生对数学产生爱。
如:我在教学约数和倍数时,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业题:用自己的学号写一段话。
有个学号是3的女生这样写道:“3是自然数、整数,又是质数,它能整除3、6、9 …… 一个数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时,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我非常喜欢3,3代表前3名,尽管不是第1名,但进入前3名也是很不错的吧。我身上佩带的队干标志是3道杠,我们班上搞活动时,老师总喜欢说‘1、2、3, 开始!’所以,看到3我就想到开始。我喜欢3,我爱3,3是我的好朋友。”
启迪智慧范文3
模拟考试的时间到了,我迫不及待的去了学校。我静静的坐在课室里等待老师的到来。
老师来了,也就是考语文试的时候来了。在考试时,我常常偷偷看我同桌的试卷,想为
自己提高试卷的分数。在每次的考试里,他的总分总是比我高,我很嫉妒他。“照照他的
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看看他的答案,再看看自己的答案,对比对比。刚开始照时,我
以为他会故意挡住,不让我看,但他毫不犹豫的也无所事事的给我照了,还告诉我这个答
案是怎样来的。... 叮铃铃,叮铃铃,下课铃声响了,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轮到考物理试的时候了,那时是我最喜爱的科目。我很开心,但是我一想到我同桌会
照我的试卷我就很不开心,生怕他的总分又比我高。在考物理试里,他想看我的答案时
我会故意挡住答案,只有当他叫我给他看时我才给他看,那也是我不愿意的。嫉妒心完全
的占据了我的心里。
傍晚,我看了爸爸买回来的一本书,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一句话“:赢了别人
不是真的赢,赢了自己才是真的赢。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担心我同桌照我的试卷。我们应该
启迪智慧范文4
(三)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 给学生创造快乐学习条件,引导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关键词:小学语文;快乐;智慧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104-01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有很多收获,比如想方设法把课堂教学搞活,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提高他们的注意力,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潜移默化地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孩子们学习语文,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有积极意义
"兴趣是第一老师",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我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导语,把学生引领到相应语文情境中去。例如,在讲授《司马光》这课的时候,我设计的导语是这样的:"同学们,如果你们的小伙伴遇到危险,你们会着急吧?"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着急"。接下来我说:"危险来临的时候,大家不要慌,要冷静地、机智地排除危险,现在我们来读《司马光》这篇课文,了解一下他是怎么面对危险,救了自己的小伙伴的。"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就这样被激发出来,他们都表现得很着急,怀着很强烈的好奇心,开始读课文,融入到了课文所战士的情境中去了。结果,这堂课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我借机表扬了他们,他们的那种快乐无法言喻。可见,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儿童很天真,他的心情往往会随老师的引导很快变化,极易融入情境,学习热情也容易被调动起来。
2.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要给学生提供宏扬个性、发挥想象力的机会,小孩子天真烂漫,他们是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学习《咏鹅》这首诗的过程中,有位同学问了我一个问题,他说:"老师,'白毛浮绿水'这句诗里的'绿'字,可以改成'蓝'不?"我听了这个孩子说的话,特别吃惊,赶紧说:"可以呀,因为我们看到的水就是蓝色的。你很聪明,善于思考问题。"这位同学特别高兴,他在树立了自信心的同时,还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从此以后,班级里的孩子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孩子们在学习中,学会了创新,这对他们将来健康成长、贡献社会很有好处。
3.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知识,自主地去发现问题,进行思考,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合理、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收效很大。学生们求知欲望增强了,质疑的次数增加了,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在语文学习中,他们感到特别开心。这使得我在语文教学中不仅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懂得了很多道理,他们学习方法多种多样,小组合作、师生交流更多,因此,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学生学习热情和我的教学热情共同提高。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孩子们学好语文的关键。这正应了洛克的话:"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培根说过:"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可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多么重要。
4.以人为本
我们教师,从事的是育人的事业,语文来源于生活,语文教师所担负的教育责任更多,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要把语文知识的教学和对学生的生活习惯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等等各方面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儿童在语文学习中学到了生活的道理,知道了什么是真、善、美,他们在成长着、进步着。这正如李吉林所说:"在儿童的心田上,写着明天的诗句;儿童的眼睛、儿童的情感、儿童的心理,构筑了我的内心世界,儿童是我的心灵的寄托。"同样,在教孩子们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孩子们收获了快乐,智慧得以启迪,同样,我的收获并不比他们少。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把学生培养成目光远大的人,是现代教育的任务之一。"我在这样做着,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逐步树立起远大的理想,这是他们学习中的收获。
总之,语文教学要在探索中发现,找到更好地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能力、培养孩子们的语文素质,引导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法中进行着。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显得更有智慧,这使我感到很欣慰。
附:
启迪智慧范文5
关键词:初三化学;实验教学;问题和不足;应对策略.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那么这其中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呢?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又当采取何种措施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呢?笔者从事初中化学教育多年,愿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及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的所作所思对这两个问题展开充分的探讨与论证。
一、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师生双方未从思想上充分重视化学实验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有关化学实验的题目在每年的中考中都会有所涉及,可是由于考试中并不会单独对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进行考查,这就使得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实验教学产生了轻视、敷衍的认识和看法――“考试时只要求笔答,又不真考实验,因此,化学实验做不做都无所谓,临近考试的时候将重要的化学现象和具体的实验步骤背背就可以了。”“化学学习时间紧张,有做实验的时间还不如直接将实验重点背一下,这样不仅节省时间,同时还能照样保障高分。”……在这部分师生的观念里,实验课只是调节紧张学习生活的一种娱乐手段,根本未从思想上充分重视化学实验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更谈不上具备严谨、规范的实验态度了。
2.实验教学中过分依赖演示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在部分化学教师的观念里,实验只是用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的一个教学手段,其根本目的也仅仅在于让学生记住某些化学现象或者最终的化学结论。因此,他们在化学实验课上更倾向于演示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这两种实验教学方法。
演示性实验,即教师做一遍,学生依葫芦画瓢跟着做一遍,随即结束实验。验证性实验则是在学生已经知道实验过程与结果的前提下进行的一种实验形式,其本质目的只在于通过实验验证教材上的某个知识点或者化学现象的正确性。这两种实验形式下,师生双方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更加重视实验结果的生成与结论的验证,而对于初中化学新课改所提倡的“化学实验应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水平与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的”这一要求却选择视而不见,甚至刻意地忽略。这不但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相关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更为重要的是还沉重打击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他们实际化学探究能力的进步与发展。
二、具体的应对策略
1.师生双方应当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对于化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因此,作为教师来讲,不但要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还应当以自身为榜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实验态度。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在第一节化学课上就向学生表明了实验对于学好化学知识的积极作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其概念、知识点及活动规律等都是经过大量的实验探索、总结出来的。”通过实验,我们不但可观察到各种物质的组成及其基本的化学性质,同时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教材上所阐述的化学概念与化学基础知识,这对于我们日后更好地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具有非常大的帮助。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可是又有谁知道它的化学性质呢?通过教材中“水的分解”这个实验,我们不但可清楚地知道“水”这一自然物质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掌握“氢气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和稳定性的特征,而氧气则有极好的助燃性,这些知识对于我们在生活中的实践应用具有极大的帮助……”这样一来,就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意义,促使其端正实验态度,为接下来的实验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实验教学应由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过渡
无论是演示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其整个实验过程都是教师占据着绝对的领导权,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这不但有碍于他们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热情,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自身化学实验能力与素质的发展。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知识是学生在学,因此,学生才是化学学习的真正主体。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明确自己的教学身份与地位,认真履行学生学习指引者与帮助者的角色责任。实验教学作为构成化学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明确学生在其中的主体地位,使其真正成为学习上的主动者,以促进他们化学素质和修养的良好发展。”我个人认为,教师要想更好地贯彻和落实新课标的这一思想,就必须将“探究性实验教学”这一先进教育理念充分融入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当中。
作为我个人来讲,在日常的实验教学中,就比较注重“探究性实验”这一独特实验形式的运用与实践。如,学“氧气的制取”这部分知识时,学生就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教材对实验的描述为‘可看到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可是在我们的实际试验中却很难明显看到这种化学现象的产生,这就与教材中的描述产生了很大的差异。那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在哪儿呢?”“跟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是否有有关系呢?”……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与疑问。对于他们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知识的精神我进行了肯定与鼓励,并引导他们自身对实验方案进行具体的改进。以下即为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提出的具体改进策略:首先要保证过氧化氯溶液的纯度与浓度,同时还应格外注意实验过程中的温度与热度,切忌加热的温度不要太高,以免水分蒸发过多,影响实验效果。
又如,在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中,我为学生提供的仪器和药品有:酒精灯、火柴、小烧杯、大烧杯、剪刀、小木块、蜡烛、水等,要求学生利用所给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如果需要,也可以自己增添实验用品,当然增添的实验用品需要自行解决,探究灭火方法时还是用这些实验用品。这就要求学生设计多组对比实验,并要对所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实验中发现学生的想象力相当的丰富,尤其是在探究灭火方法时。有的学生用吹的方法灭火,有的学生用浇水的方法灭火,有的学生用了个小烧杯罩着……还有的学生分别用大烧杯和小烧杯罩住燃着的蜡烛时出现的不同的现象,进行了记录。这段记录成为我们后续讨论的一个很好的素材,课堂上永远有用不完的资源啊。
只要充分利用教材,运用学过的知识(或给予信息)让学生参与探究,既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同时又帮助他们加深了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与认识,效果可谓是一举两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诚然存在着很多的弊端与不足,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更需要勇于探索、积极进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改进与完善的过程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化学实验教学的最佳效益,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方法以及科学学习态度的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白丽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新课程:下,2011(12).
[2]杨永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02).
启迪智慧范文6
关键字:学生自主命题;乐与做题;教学相长
步入高三复习阶段,我们的学生开始对教师的“炒冷饭”感到厌倦,对“题海战”感到的麻木。同时很多同学认为学习数学没有多大用处,再加上传统的教学使得数学复习课乏味、没有意思、难以引起兴趣。这使得我们的数学复习课效率极低。怎样让我们的数学复习课生动而有实效。结合自己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深刻反思,一种让学生“自主命题”的学习方式便在我心中悄然成形。既然我们的学生吃腻了“满汉全席”,那么不妨让他们吃“自助餐”。“学生自主命题”是实现“自主”学习方式的一种有效途径。其核心理论是: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
一、学生自主命题的可行性。
1、信息化时代为学生自主命题提供了保障。
在网络信息化的今天,很多数学知识、概念、思想方法、解题技巧等数学信息,都可以在网络上查到,也可以在网络上学习,很多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就能解决很多数学疑惑。这些数学信息为学生自主命题提供了基本保障。再加上我们学生手头上较多的复习资料。要让学生在自主命题过程中能出好题、新题、趣味题不无可能。
2、高三学生自身的特点为学生自主命题提供了原动力。
一是进入高三复习阶段,学生具备相当的数学知识与能力;二是具备相当的语言表达能力;三是高中生渴望展示自己的想法与创意;四是高三学生到高考要做大量的题,换个角度,成为出题者,既是一种刺激,也是一种提高。这为学生自主命题提供了原动力。
二、学生自主命题的具体操作过程
1、第一阶段:学生出题,同桌互出互做
为了操作上的可行、易行,最初方案是同桌互出互做,每一位同学准备好一本出题本,每天出一题,题型不限,但要与最新复习内容相关。并且要有正确答案,并能帮助对方完成解题。
2、第二阶段:分组出题,全班都做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出题后,老师每天(上课十分钟)把一些优秀的出题让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并点评,学生也逐渐有了一些经验。第二阶段调整为分组出题,全班都做模式。具体做法是:每四人组成一个命题小组,每一小组每天出一组题,每天抽一个时间(45分钟左右)全班完成并当场讲评。同时,要求出题小组每位同学都要出题并附在题目后面。
3、第三阶段:师生共同命题,学生分组完成。
为了迎接高考,如何让我们学生的高三练习真正做到高效、不限入题海战术,这是我们教师的使命。基于前两次学生自主命题练习的基础,第三阶段,调整为师生共同命题,学生分组完成模式。
三、学生自主命题的成效
“学生自主命题”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令学生耳目一新。学生由原先的被动做题转为主动积极设计题目,学生在自主命题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个体能动性。这一改革使得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做题的态度等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同时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个性品质以及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具体阐述如下:
1. 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生由惧怕做题转变为乐于做题,由被动消极应对题海战转变为积极参与自主命题活动。学生亲身参与到题目设计、批改、解答中, 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习效率
学生自主命题的任务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思维,自主命题的过程成了一个积极主动思考和复习的过程。学生在出题过程中不仅要模仿例题,还要力求创新。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很有益处。同时学生通过出题进行深层思维,找到了复习的方法、学习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3. 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认知能力
学生命题后,在批改过程中,能发现他人答题的风格和解题方法,自己可以借鉴;在讲评过程中,可进一步加深对各知识点的理解;在与同学的讨论过程中,会对同学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有所认识,发现自己与同学的差异。学生在自主命题活动中担任了教师与学生双重角色,因而对考试策略、学习方法等认知层面的能力有更多积极的思考。
4. 促进了师生互相学习,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