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孩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怎样教孩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怎样教孩子范文1

其实,观察并非易事,即使是让成人观察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同一件事,也会因各人观察力的不同,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何况孩子的感知和观察存在目的性差、持续性差、概括性差、精确性差的特点,所以,不是有了眼睛,有了耳朵就会观察。

家长该怎样针对孩子的特点,来发展其观察力,使孩子耳聪目明呢?

激发观察的兴趣

家长捉来一只青蛙,问孩子:你知道青蛙是怎样钻到地下过冬的吗?孩子十有八九会说是头向下钻进去的。其实,青蛙是屁股向下拱进去的。家长跟孩子讲明之后,他准会哈哈大笑,一定要找机会去实际观察一番了。如此,孩子观察事物便会既持久又精细。

明确观察的目的

有这样一个教学实例:一位教师给一年级的小学生讲松鼠。她挂起一张画有松鼠的挂图,谈到松鼠的习性和生活方式,却一点也没谈到松鼠的外貌。随后她取下挂图,叫学生在厚纸模板上画出松鼠的图形并染色。孩子们纷纷发问:老师,松鼠是什么颜色的?它的眼睛怎样?有没有胡须?您也许疑惑,孩子们没看刚才的挂图吗?看了,可看出的东西很少。为什么?因为目的不明确。因此,在让孩子观察之前就跟孩子们讲清:看看松鼠是什么颜色,眼睛是什么样子,嘴是什么形状,有没有胡须,过后比一比看谁画得准。这就是明确观察的目的。

教给观察的方法

家长可以教孩子由上向下,由左向右,由外向里,由整体到细节,由主要的明显特征到次要的不明显的特征等观察顺序。比如,观察红萝卜,可以教他先看萝卜是什么形状,再看叶子是什么颜色,根又怎样,再切开看看里边是什么样的。

结合语言活动

结合语言活动,不仅可以提高效率、加深印象,更重要的在于对观察所得的具体认识便于进行概括。比如观察“b”与“d”、“f”与“t”的差别,边观察边说一说,就很容易把它们区分开来。结合语言活动的办法,具体说有两种情况:一是让孩子自己边观察,边自言自语说出事物的特征;二是大人在孩子观察时,在旁边用语言提示、引导孩子。

多种感官协同活动

比如,让孩子观察冰,可以用眼看,用手摸,用东西敲打,再观察小冰块在手里如何化成水,水放在哪儿会结成冰。这样,孩子不仅知道了冰的好多特征,还知道了冰与水的关系。观察,绝不等于单纯用眼睛看,应尽可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

怎样教孩子范文2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大概有两种原因。一种原因是他们不会听,也就是说,他们还不会注意地去听别人的问话或是要求,他们只注意去看、去听、去说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另一种原因,是他们不会根据问题做出回答,或根据要求讲某件事情(一是不会选择答案,二是不会组织语言)。在幼儿时期,这种现象是不足为奇的,特别是在学龄前更为多见。

教会孩子准确地回答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它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行为的有意性、抑制力,发展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直接为孩子的学习打基础,培养孩子好的学习品质。

这是因为孩子在倾听别人的提问或讲话要求时,他必须停止他正在做的某件事情,如游戏,而去集中注意力认真倾听。听后还要用脑子想,对所提问题进行分析,加以理解。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还要在自己的记忆中搜寻关于问题的印象和知识,然后把有用的材料提取出来作为问题的答案。最后,他要组织语言,即选词、造句。这样才能做出回答。可见,这是一个多么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怎样教孩子准确地回答问题和不离题地谈话呢?

1 对学龄前的孩子,重要的是教他们会听。家长向孩子提问题时,或对他说话时,要求孩子的眼睛看着家长。如果是成年人,或年龄大些的孩子,可以眼睛看着讲话的人,心里却想另外的事情,而年幼的孩子,还不会这样分散注意力,他不会看着你讲话而心里想别的。所以要让孩子看着你对他讲话。这样做不仅可以教会孩子注意倾听,还可以从小养成对讲话人尊重、有礼貌的良好习惯。

2 为了检查孩子倾听的情况,可以让他重复一遍你刚才说过的话。家长提出了问题,一定要求孩子回答,使孩子知道成人问话不能不理睬。如果遇到孩子情绪不好,不愿回答时,家长可以启发他回忆有关问题的有趣事情,引导他回答。如果孩子的回答是错误的,或者句子不完整,家长可以帮助他再说一遍,然后让孩子重复。

怎样教孩子范文3

温馨的家庭教育环境

德国的家长不像中国的许多家长那样,替孩子作决定,并在固定时间迫使孩子去学某种乐器,而且即使家长不懂音乐,也会时时监督着他。

幼儿阶段的德国孩子,其实是玩多学少,但父母的言传身教却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家长呷着啤酒,津津乐道地与客人谈论着音乐作品时,当他们十分投入地在家中演练自己钟爱的乐器时,当他们领着孩子参加音乐盛会时,孩子天然具有的对艺术的爱恋便产生了。久而久之,儿童的好奇心诱惑起来了,于是开始学习音乐就成为一种享受了。当然,学习的困难是必然存在的,但兴趣是人的能量的调节者,能使孩子保持强烈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因此,德国的家长普遍认为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要比用棍棒压迫儿童苦学有效得多,快乐得多。但前提是要成功地创设能够让孩子感受音乐美的家庭环境,环境的刺激越丰富,越能促进儿童参与环境的欲望。

快乐的学校音乐教育

走进德国的幼儿园,几乎见不到孩子们正襟危坐的模样。老师主张音乐课首先要放手让孩子去接触能够发出声音的东西,常见的有三角铁、铃铛、木琴、鼓号等,老师放手让孩子用手去摸一摸、敲一敲、弹一弹、吹一吹,感受各种各样的声音;还要求他们模仿各种各样的声音,如鸟鸣、犬吠,人的欢呼、喝彩、叫喊,马路的噪声,机器的轰鸣等,让孩子利用一切机会去感受音长、音色、音高、音准,噪声与寂静等。音乐教学当中,老师不仅教孩子听音乐和唱歌,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与乐曲的理解,进行即兴的动作表演。具有独创性的,老师与同学就会大力地肯定与表扬。有时,老师还会出一些有关音乐表现的题目:如“美丽的春天”,“冬天的滑雪场”等,给孩子充分的想象空间,让他们用动作,用美妙的琴声,用模仿的各种音响表现,形成一幅幅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音乐图画。除此以外,通常在课间,老师也会请学生上来演奏一两件乐器,或唱一支歌,跳一段舞。有的老师弹琴为学生伴奏,师生共同合作,气氛十分融洽。他们的音乐教育并不与其他学科截然分开,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曾观摩过一堂听音乐想象旅游的语言表达课,老师选择一段合适的乐曲,请同学采用最舒服的姿势坐好,头自然下垂,手放松,闭上眼睛,可以听到乐曲当中有潺潺的水流声,水禽的鸣叫声……老师作一些配乐的提示,孩子们完全沉浸在乐曲中了。播放两遍以后,老师请学生用十句话来描述那段想象旅游的情景,孩子们热烈地展开讨论,很快,许多优美的表述即刻产生了!我们看到,德国的学校音乐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它的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够理解音乐,享受音乐。

多彩的社会音乐活动

怎样教孩子范文4

“小朋友今天打我。”

“你怎么不向老师告状?”

“老师批评他,让他对我说‘对不起’,我说‘没关系’。”孩子说,听完孩子的话,这位年轻的母亲一反常态地吼道:

“真没出息,对不起算个啥?你怎么不打他?”

“打人不是好孩子。”孩子噘着小嘴说。

这位妈妈使劲把孩子一推,厉声喊道:“蠢货!记住,以后谁要打你,你就打他……”

笔者听完上边的母女对话,从内心生出一种莫名的悲哀。这位年轻家长训斥孩子的一番话,严重地伤害了孩子,在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一层阴影,使孩子在评价道德行为时产生了迷惘:到底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到底应该怎样处理和别的小朋友之间的关系?

怎样教孩子范文5

在澳洲,库克算是中产阶级。他家拥有一所距海边很近的观海小楼,建筑面积有四百平方米。室外小花园里绿草如茵,周边种了些不知名的小花,草坪修剪得很整齐,园内还有一个小游泳池。

在库克家客厅里聊天的时候,他的儿子回来了。库克起身给我介绍,说这是他的儿子夏奇。夏奇很有礼貌地和我打招呼。夏奇看上去只有十一二岁,高高的个子,一头金色的头发,脸上潮红,微微有些汗意。我以为夏奇这是出去运动刚回来。库克说,夏奇今天出门打工了。这么小的孩子就出去打工?这让我很吃惊。

库克夫人对我说:“小孩子出去打工,这在澳大利亚是件很正常的事情。无论家里是否有钱,孩子到了十一二岁的时候,家长都会让孩子每周出去打一两天工,自己赚零花钱。夏奇每周要抽时间去给一户人家修剪草坪,每次打工两小时。”

我有些担心地问:“孩子能做好这些事情吗?还有,你们就不担心他因操控打草设备不当而受伤吗?”

库克对我说:“你不让孩子去做这些事情,他永远也做不好。当然,夏奇出去打工之前,我教过他如何修理草坪。”库克朝窗外一指:“就在我家花园里边练习。他掌握技术后,才让他出去打工。孩子受伤不可避免,我会教孩子一些避免受伤的注意事项,还有受伤后应当如何自救、求救。这些都是在实践中需要用到的常识,现用现教肯定来不及。”

库克对我说:“以前我家的花园都是我打理。现在夏奇长大了,大多时候都交给他来做,我现在是协助他打理。游泳池也由他定期清理。当然,我要付给他工钱。”

在聊天中,我还了解到,澳洲的孩子考上大学后,父母允许孩子吃住在家里,但不会帮孩子付学费,更不会给他们零花钱。孩子的学费和零花钱需要自己打工赚取。如果打工赚来的钱不够,可以申请政府贷款,工作以后再慢慢还贷。有的孩子上大学后,选择脱离家庭,住校或者租房子住,完全独立生活,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学业。在澳洲,无论是在家长的眼里,还是在孩子们看来,把手伸向父母要钱要物,那是一种不可忍受的耻辱。

澳洲人注重对孩子劳动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精神,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金钱物质不应该是别人给的,而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赚来的。当一个人有了劳动能力以后,就要靠劳动换取报酬,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向别人伸手是可耻的,即使把手伸向父母也不行。

怎样教孩子范文6

    孩子的娇气往往是与自私、任性等不良行为相伴而生的。对此,父母可以经常支持、鼓励孩子进行一些利他行为、亲社会行为,如将自己的文具、玩具与同伴分享。陪更年幼的小朋友回家,交还捡拾物品,讲卫生,讲文明懂礼貌,等等,以期通过良好行为改变不良行为。幼儿专家认为,积极引导这些利他行为,对于儿童的信任感、独立感的成长以及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有助于克服幼儿期常见的自我中心倾向与娇气、任性行为。

    同伴是大胆的范例

    同伴是儿童社会化的动因,同伴对于孩子的积极、消极行为均有强烈的、持久的影响力,因而父母在指导孩子交往同伴方面应特别引起注意。对于具有优良品质的同伴,应该鼓励孩子多与交往,并激发幼儿好强、竞赛性心理,引导孩子学习、模仿。而对于具有类似自私、娇气、任性等不良行为的同伴,应引导孩子少与交往,并指出该同伴的缺点所在,使孩子在父母评价同伴的同时,也得到明确的告诫,即"旁观者效应"的间接强化。这种策略样适应于电视节目、电影、童话故事中的人物教育,即让孩子在多种教育途径中,在平常点点滴滴的教育中感化、同化优良品质,而抵制、消除不良言行。

    有效的表扬与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