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贴在厨房的对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贴在厨房的对联范文1
今天是大年三十,我和爸爸、弟弟一起贴春联,我不仅见识了一幅幅有着深刻含义的春联,还知道了一些关于春联的知识。
天快黑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准备贴春联。“好多的春联啊!”爸爸让我先帮他们分类。我在那分类,爸爸一本正经的说:“来我给你们讲讲关于春联的知识吧!”他接着说:“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在唐诗中有许多对联,但对联成为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有这样一个故事.公元964年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突然下了一道命令,要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可是,当群臣们把对句写好给孟昶过目时,孟昶都不满意。于是,他亲手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用红纸写春联始于明朝。春联的种类可多啦,有街门对、屋门对、大春条、短春联。每一副春联都有横批和一个“福”字,还有斗方和隐蔽单贴、门心和抱柱。”爸爸得意扬扬地说完这些,机灵一动,又说,“就有你帮对联找家吧!”我信心十足地说:“没问题!”
春联找家开始了。“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肯定是贴在灶王爷旁的。“读书破万卷,落笔超群英”。一定是书房联“烹调应从俭,包涵莫铺张”这是哪的呢?哦,是厨房的。“招财进宝”应贴在最显眼的地方……没过多久,我帮全部的春联都找到家了。
贴在厨房的对联范文2
过春节的演讲稿范文202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过年了,大红的灯笼挂起来,金色的“福”字贴起来,节日的锣鼓敲起来!我跟妈妈信步街头,陡然发现年味已渐渐浓起来,街道上处处张灯结彩,人们拎着大包小包穿梭在各个商场,购买年货、新衣服,还有孩子们最 喜欢的烟花。
记得妈妈对我说她小时候过年的情景,过春节每户人家不光要炒瓜子、做冬米糖,还要家家户户打年糕。一大早就用手拉着一车大米去排队,随着一道道的工序,白白的糯米饭放入做年糕的机器中,师傅用着干净利落的手法,一条条热乎乎、又白又嫩、又细又软的年糕出来了,用一条年糕搂成一团,塞上各种咸的、甜的陷料,香喷喷的年糕团出炉了,寒冷的冬天一下子变得温暖了。
现在想吃年糕团,随时可以到超市去买,可是已经吃不出妈妈那时的味道了,但可以想象到妈妈那时幸福的笑容。
过春节让我了解了春节各种各样的习俗,体会到了人世间的亲情。
谢谢大家!
过春节的演讲稿范文202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过年了,我们都要穿新衣服,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的。
天亮了,小亮和小红立刻把新衣服穿好,他们拿着鞭炮和竹竿到外面去放鞭炮。爸爸拿着两个大红灯笼去外面挂。灯笼挂好之后,爸爸又把一张“福”字贴在了门上。
小亮把鞭炮挂在竹竿上,问爸爸拿打火机来点鞭炮。小亮和小红准备放鞭炮了,小亮左手举着竹竿上的鞭炮,右手拿着打火机。小亮把打火机点燃,就往鞭炮的线上放。小亮一点好,就把身子往后一缩。
他们一听,怎么不响?一看原来还没有点燃呀!小红说:“哥哥你拿竹竿,我来点。”小红把鞭炮点燃后就跑。之后,小红用手捂住耳朵,躲在哥哥背后了。鞭炮立刻响起了“噼里啪啦”的声音。小亮在四周跑来跑去,妹妹小红也跟着哥哥小亮在四周跑来跑去。妈妈拿来了一个小盒子,对他们说:“这是你们的大红包,快来拿!”
小红对哥哥小亮说:“这是我们全家最 快乐的时刻!”
谢谢大家!
过春节的演讲稿范文202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过年了,到处是一派热闹喜庆的景象,曾经安静的小山村变得热闹起来了,各家各户到处都在挂灯笼、贴对联、贴福字、放鞭炮,我们家也不例外。
奶奶从储藏室拿出她早已经买好的福字,爸爸妈妈又带来了银行送的对联和窗花,奶奶从厨房里拿出来一小碗米粥,又拿了一把小刷子。我问奶奶:为什么要拿粥?要干什么用呢?妈妈告诉我:很早的时候,那时还没有胶水和双面胶之类的东西,人们就是用米粥来当胶水用的。我半信半疑,心里直嘀咕:这话是不是真的?还是妈妈哄我的?算了,下次我还是记得从家里带一些双面胶吧。
哥哥把对联正面朝下,背面朝上着摊开,妈妈拿起粘了粥的小刷子,在对联的背面刷上薄薄的一层,哥哥踩着高高的椅子,把对联贴了上去,不一会工夫,我们就把所有的对联,窗花和福字都贴好了,贴了对联的家,好像一下子亮堂、喜庆多了。我也终于见识了“米粥胶水”的神奇,妈妈告诉我,用米粥胶水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来年撕下的时候很轻松,并且不会把下面白色的墙壁破坏掉,我心里闪过一句: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
贴好了对联就该是全家人一起拜佛了,奶奶把准备好的鸡、鸭、鱼、肉还有很多的水果,点心用小盘子一样一样的装好,摆在桌子上,还倒了几杯茶和酒水,又拿出了二根长长的蜡烛和一大把的香,用灯火机点燃蜡烛和香,一股淡淡的香味就飘散在空气中,奶奶把点燃的香发给我们每个人,就连最 小的弟弟都有份,我们一家人站在桌前跟着奶奶一起拜了起来。奶奶的嘴里不知道说着什么,大家也跟着一下下的拜着。拜完后,爸爸把一挂鞭炮打开来,哥哥将引线点燃,一向害怕鞭炮的我,早就躲进了房间,当鞭炮开始炸响的时候,年夜饭也就开始了……
这是奶奶用她的方式,在祝福我们这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一定要幸福健康,我也要祝我的朋友和亲人,在新的一年里事事顺利,心想事成!
贴在厨房的对联范文3
我这个人不好动,喜静,于是便搬了椅子独自一人来到阳台上,上冬日的夜空。忽然,“嘭”的一声,原本黑暗的夜空亮了起来,一道火光冲上云霄,划破这黑暗,又扩散开来,一个个犹如暗夜精灵。啊,是烟花。因为只有烟花才具有昙花的秉性,虽然只能绽放一瞬间,但却是自己最美丽的姿态。这漫天的烟花将我的思绪带到了十年前的一个冬季,中国的一个普通小乡村。
冬季的阳光不很强烈但很温柔,它透过窗玻璃柔柔地照在我的被褥上,好舒服。我沉浸在着温暖中,希望永远不要醒来。不一会儿,我被奶奶从这舒适中抱了出来,冰冷的空气让我不禁打了个寒颤,瞌睡虫也被赶走了大半,我迷迷糊糊地看着为我穿衣服的奶奶,天真地想让她把我再放回去,哪知奶奶却笑着说:“小懒虫,今儿个是除夕,不能赖床的,走,奶奶带你吃饭去。”“唉,看来只能跟亲爱的床说再见了。”还记得那时的我嘟着嘴,万般无奈地被奶奶抱着离开了让我依恋的床,又认命似地转过头去,眼不见心不烦嘛。简单地吃完早饭,我便缠着奶奶贴“大红字条”,就是对联。那时的我只知道这纸条鲜红鲜红的,颜色很艳丽,至于上面的字,也被我当成了装点大红纸条的画,奶奶在纸条背面抹上浆糊,然后把它们分别贴在两扇门上。这时,我挥舞着小手,也要摸一摸对联,奶奶就把我举起来,让我和对联的高度保持一致,我便用手对着抹浆糊的地方拍了拍,然后“咯咯咯”地笑了起来,就仿佛是我贴上的一样,奶奶好笑地摇了摇头。
终于等到包水饺的时刻了,要知道,我不仅喜欢吃水饺,也会包水饺哩!奶奶洗干净手准备和面,只见那些“白色的沙土”像是被赋予了生命一样,在奶奶的手中汇集到一起,组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大面团,我坐在一旁安静地看着奶奶和面。那时的我觉的奶奶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师,这个厅堂便是她的舞台。虽是冬天,可奶奶却因和面,额头上沁出了密密的汗珠,她神情专注,眼眸亮亮的,嘴角噙着笑,专注于手上的动作。我突然觉得,奶奶才是冬日的暖阳,温暖着我的心,这个场景是我的脑海中对奶奶仅存的几个印象之一,几年过去了,依然清晰,它是我心中最美的画面,对于我来说,是无价之宝。奶奶转头看见我傻愣愣的样子,笑骂道:“看什么那么出神,眼珠子都快掉下来喽!”我赶忙回神,说“奶奶,我帮你包吧?”“你行不行啊?还是我来吧。”奶奶一脸的不相信。那时的我,不服气地学着奶奶的样子,捏了个面皮,用勺子把馅放在面皮上,然后像折纸一样对折。但面皮存心要跟我作对似的,这边合上了,那边又分开了,等我手忙脚乱地终于把馅都包裹在其中后,奶奶好奇地瞧了一眼,看了好一会儿,总结道:“小捣蛋鬼,好厉害哟,把饺子包成了馄饨,白白浪费一张面皮。得了,你歇着去吧,我给你包。”顿时我像泄了气的皮球,闷闷不乐跑到外面空地上,看爷爷放鞭炮。
不觉间,泪水已溢出眼眶,湿润了我的脸颊,我听着外面鞭炮声阵阵,看着烟花在空中绽放,霓虹灯在街上闪烁,满眼的繁华让我有感而发:
火树银花,昙花一现间,时代变迁,思绪翩翩;
灯红酒绿,弹指一挥间,瞬息万变,旧貌换新颜。
然而那一次离别,竟成了“后会无期”。奶奶离开了我,我也搬到了城市,故乡的那片净土似乎离我越来越远,我已经整整十年没有回故土看看了,遥远的家乡,你还好吗?在天国的奶奶,你还好吗?一去不复返的童年,你还好吗?
贴在厨房的对联范文4
除夕年夜饭的心得体会最新2022
大年三十吃完午饭,外婆开始在厨房准备年夜饭。
当我走近时,我奶奶正在包饺子。于是开始和奶奶包饺子。与此同时,我的家人也和我奶奶一起来到厨房包饺子。我妈告诉我:“饺子象征着新旧交替。我们河南人会把花生包在饺子里,吃花生的人来年天气好。”
主食吃完了,就该准备各种菜了。在一整个餐桌上,鱼绝对是主菜,因为它象征着“一年多”。我奶奶从市场买了一条大鱼做汤。我洗菜,打水准备洗碗。在我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完之后,我站在奶奶身边,看着她把各种食材做成美味的有家乡特色的鱼汤。
除夕在烹饪、谈话和鞭炮的声音中来临。
结果菜一个接一个端上来,让我对年夜饭充满期待。我问我妈:“人为什么要吃年夜饭?”
我妈跟我说:“每年除夕,都会有一个叫年的怪物在人多的地方吃人。于是人们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夜饭的办法:家家户户提前准备晚餐,躲在家里吃饭。这个习俗演变成了今天的‘除夕’。”
现在天已经全黑了,但是人们对除夕的热情丝毫不减。这时,如果你向外看,烟花的颜色使除夕灯火辉煌。屋内,我和家人围坐一桌,有说有笑,欣赏屋外的烟火和屋内的春晚,品尝着自己做的各种菜肴。
除夕是一年中最丰盛的晚餐。这种丰盛的晚餐,只有在自己家里吃,才会觉得亲切温暖。年夜饭代表着家人团聚的兴奋和古代劳动人民对团聚的重视。
除夕告诉了我很多道理,但现在才知道亲人团聚有多难。以及全家围坐一桌是多么幸福。
除夕年夜饭的心得体会最新2022
临近除夕,妈妈告诉我,小时候过年很热闹,奶奶总是炒花生瓜子等零食。家家户户杀鸡杀鸭,有的养猪户杀猪,晚上吃“汁年糕汤”,但现在年味越来越淡。
今年我们家加了一点“年味”,爸爸从外地买了一整头大肥猪。我们打算先吃它的头,但就是这样的头让爷爷和爸爸整天忙个不停。首先我要拔头发,因为头发太多,拔起来很困难。我父亲只是用喷火器把它们烧掉了。然后切,这么大的猪,家里的菜刀真没用,我爷爷就去卖猪肉的借了把砍刀切了。最后要蒸猪头,小锅装不下。终于找到了一个大锅,但只能煮一半一半。半熟的时候,我爷爷就能把它们都放在一块了。
猪头完全熟了,我们就开始切年糕,准备做年糕汤。我慢慢切了两个。每次刀切年糕的时候,刀好像很调皮,总是跑出来,让我切的年糕都碎了,变小了。看看我妈妈剪的那些,都是一样的尺寸和厚度。看似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可能并不容易。我妈告诉我切年糕的正确方法:首先把年糕平放,切的时候往刀的方向倾斜,这样可以切的均匀。我按照她的方法剪的,好多了。最后,我们切了一满锅。
晚上外婆端上年糕汤,是猪肉汁煮的,但是很新鲜;而且有一桌子的猪肉菜:猪耳朵、猪舌、猪肚、猪尾巴……我们吃好吃的。
今年我们家的年夜饭叫“果汁年糕汤”,味道真不错。
除夕年夜饭的心得体会最新2022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楼下花园里的腊梅花正悄然开放,空气中浮动着梅花的暗香。大红的“福”字喜气洋洋地贴在我家大门上,门框上还贴着一幅大红的对联,入户花园的天花板上挂着一双红得似火的灯笼,这热闹的中国红增添了浓浓的年味儿。
除夕当天,我们全家都动员起来,把家里布置得喜气洋洋,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亲人们都欢聚一堂,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舅舅,舅妈还有可爱的希希妹围坐在一起,一同迎接美好的新年。
贴在厨房的对联范文5
百家粥,好神奇
熬腊八粥需要用一半的白米和一半的糯米,加上二十来种香甜的配料,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一般人家凌晨五点就开始熬,因为腊八粥熬成要花3个小时,熬完后还要分送亲友和邻居,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哦!妈妈带着宝贝一起送,说些吉祥话儿,对亲睦邻里关系,锻炼宝贝的口头表达能力,很有好处呢!回送的粥也会在中午之前送来,这样,宝贝就会喝到百家粥啦,有咸有甜,各家的配料都不一样,总有一种合他口味,让他喝得小肚滚圆!
腊八蒜儿脆又绿
据说,只有腊八这一天泡的醋蒜,才会变成翡翠碧玉一样的颜色!来跟宝贝一起做腊八蒜吧。先把蒜瓣儿剥皮,放到空的蜂蜜瓶子里,然后倒入顶级的酿造白醋,直到盖过蒜瓣。注意,不能用有颜色的醋,泡在醋中的蒜过个十天半月才会变得通体碧绿;变绿后再加入一小把冰糖,口感会更好。立春后,孩子吃了这样的腊八蒜,助消化,还不容易生病。多做几瓶,给蜂蜜瓶子盖上喜庆的红盖头,用麻绳扎好,也是一样美好的春节小礼物呢,很受欢迎的。
花儿果树也喝粥
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按规矩也是要让它们喝粥的,不然它们一生气,明年就不开花不结果子啦。准备一支毛笔,让孩子蘸取香甜的粥汤,涂抹在枝干,来年就可以多开花、多结果实。
腊月二十三
力拔山兮做灶糖
其实,灶王爷哪里吃过灶糖,灶糖都被馋嘴的孩子吃了!来学着做灶糖吧,多做一点,保管来拜年的孩子一定被诱惑得走不动路!
做灶糖什么最重要?熬麦芽糖的火候最重要。从超市里买来的麦芽糖用小火熬化后,让宝贝来试一试熬妥了没有——将一根粗长筷子插到糖稀里,往上挑,挑到一尺多高时,要是木棍上的糖稀连续不断,和锅里的糖稀连成一线,就说明火候到了,就要开始拔楦。拔楦就是把一个大木槌子(楦棒)插到糖锅里搅拌,快速地把楦棒,把楦棒拍到案板上,将的亮晶晶琥珀色的糖稀,和炒熟的糯米面一起揉。麦芽糖拔过楦,灶糖才有韧劲儿,拔楦很费力气,要不停地拔,糖凉了就拔不动了,让爸爸来拔吧,妈妈负责揉面,最后,宝贝负责把糖面团放进木质的模子里压实,上面撒一些芝麻,倒扣出来,用刀切成长条儿,灶糖就做成了,又香又脆,可好吃了!
腊月二十四
骑大马,好扫尘
在“扫尘日”,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掸拂尘垢蛛网,最后这件最适合小孩子骑在爸爸的肩头来玩。妈妈给宝贝戴上纸叠的馄饨帽以防尘,并且戴上花哨的口招,给宝贝准备一根约1米长的木棍或竹棍,在木棍或竹棍的一头绑上破损的丝袜;然后,宝贝就骑在爸爸这匹“大马”的肩头,来打扫天花板上、吊灯上、高处四个墙角的灰尘和蜘蛛网等脏东西,他说东就东,他说西就西,可威风啦。
腊月二十七
小鱼温泉痒痒挠
这一天是洗浴日啊,要浑身上下洗得干干净净迎新年,光洗澡太没劲啦,为啥不带宝贝去泡个温泉呢?特别是那种小鱼温泉,宝贝牵着妈妈手,一走下去,体长不到两厘米的小鱼们就凑上来轻啄宝贝皮肤,用嘴拱一拱,或用鳍擦一擦,或是尾巴扫一扫,鱼给你按摩,真不可思议,可痒痒了,可有趣了!据说这种小鱼能吃掉人皮肤上的皮屑和细菌,不但促进血液循环,还能起到畅通毛孔的作用。小鱼温泉的温度较低(高了鱼会死掉),特别适合宝贝娇嫩的皮肤。另外牛奶温泉、玫瑰花温泉比较温和,也是适合孩子泡的;但含酒精、中药的温泉,或者硫磺浓度较高的温泉,对皮肤的刺激较大,不要带孩子去泡。
tips
建议3岁以下的宝贝不要泡温泉,即使宝宝3岁以上了,泡温泉的时间也不要超过15分钟,由于泡温泉会消耗体力和水分,所以父母要让宝贝补充足够的白开水,防止虚脱。泡温泉有时会不断地更换池子,宝贝一出池子,妈妈就要用毛巾擦干他身上的水、让他穿上小浴袍,以免受凉。所有的温泉池都泡完后,要仔细给宝贝冲水,把皮肤上的硫磺和碱分都洗去,拭干后抹上润肤露,防止干燥。
腊月二十八
窗花贴在新地方
窗花只能贴在窗玻璃上吗?要是你这样想,孩子很快会觉得没有意思,不如启发宝贝想想看,剪好的红窗花还能贴在哪儿?
贴在贺年卡上,或礼物的包装袋上,让大红的细密窗花,传递温馨的爱意。
把圆形的窗花用双面胶贴在青花瓷盘的正中,艳红窗花配以青花盘沿,尽显中西合璧的雅趣,用以装饰橱柜和房间,充满年的喜气。
将窗花用双面胶贴在耐热玻璃杯的外壁,玻璃杯里放粗长白烛,迎新年时吃个烛光晚餐,烛影照透红窗花,更是玲珑剔透。这样窗花一点也不显乡土,反而会显得很洋气。
腊月二十九
小动物馒头出笼啦
腊月二十九天生要蒸糖馅馒头,干嘛不蒸点紫薯馅儿的小狗馒头、小猪馒头、熊猫馒头和刺猬馒头呢,保准来拜年的孩子爱不释手。小狗的耳朵、猪的鼻子、熊猫的眼眶、刺猬的眼睛和尾巴,都是用紫薯面做成的,很天然的色素,吃了对健康也很有好处哦。快来和宝贝一起行动吧:
1 将紫薯洗净、劈成两半儿后放蒸锅上蒸20分钟。蒸熟晾凉后,将紫薯肉挖出并碾成紫薯泥备用。
2 将水、牛奶、酵母、盐、糖放入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将搅拌均匀的液体分2?3次倒入面粉中,将面粉和成面团。
3 在面团上盖上湿笼布,静置一小时,发面。
4 将发好的面使劲揉成光滑的面团。切记面要揉3次哦!每揉一次后都要静置5?10分钟,待面团又有点发的时候再次揉面。
5 将揉好的白面团的三分之一与紫薯泥混合揉匀。和白面一样,紫薯面也要揉3次哦!
6 白面团切段,擀成厚皮,紫薯面揉成小面团,包入白面皮中收口、搓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椭圆形或圆锥形(最后一种是做小刺猬的身胚)。
7 用紫薯面做小动物的耳朵、鼻子、眼睛和尾巴,刺猬的刺要用剪刀剪出来,猪鼻子上的洞要用牙签捅好。小动物的眼珠也可用红豆或黑豆做。
8 上笼,开蒸!大火将水烧开后,转中火蒸25分钟就可出锅,出锅后,要赶紧把馒头们拾出来,否则容易粘在笼布上,小动物们破了皮可就不好看啦。
腊月三十
写春联的小先生
如果你家宝宝已经上了书法班,那太好了,那就把写春联的任务交给他吧,爸妈只要负责裁纸、备墨就行了。把要写的春联先写在纸上,让孩子练习后,再写在裁好的红纸上即可。比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再比如“春耕夏种,秋吉冬祥”。“粒米皆从辛苦得,寸薪岂是等闲来”;“一人巧作千人食,五味调和百味香”这样的春联可贴在厨房的门上。
正月初一
五彩饺子好味道
饺子都吃了好几年了,孩子没兴趣!怎样在大年初一哄得他食欲旺旺?跟他一同做五彩饺子吧。
1 准备猪肉馅、胡萝卜碎、菠菜碎、炒好的鸡蛋碎,将准备做馅料的所有东西放到大碗里,加入盐、味精、胡椒粉、淀粉调匀待用。
2 将胡萝卜切块榨汁,菠菜榨汁,熟玉米粒加少许牛奶榨汁,南瓜、紫薯蒸熟捣成泥备用。
3 面粉分成五等份,分别加入胡萝卜汁、菠菜汁、玉米汁、南瓜泥、紫薯泥,和成橘红色、绿色、淡黄色、深黄色和紫色的面团。
4 将面团擀成饺子皮,包成五彩饺子。
tips
启发孩子想一想:没包完的面团怎么办?
很简单,咱们弄成彩色面条来吃:将面团擀成薄面皮,在面皮上下撒面粉,防止粘在一起。然后卷起来,最后用刀切段,用手抖散就成漂亮的彩色面条啦。
正月初七
城墙之上好课堂
正月初七是“人日节”,有踏青登高的风俗。要是你所在的城市有宽阔的古城墙可登高,为什么不带宝贝去爬城墙,眺望下我们生活的城市呢!
城墙顶上,有些地方宽阔得可以放风筝;有些地方爬山虎悄悄地从垛口和暸望洞探出头来,两边的树木长得又高又茂盛,让城墙显得神秘而幽静。城墙朝北的一面是箭垛,就是古代守城士兵射箭的地方,旁边每隔一段还会出现一个深深的藏兵洞。在登高的过程中,爸妈可以给孩子讲讲古代的城墙都是干啥用的,曾发挥了怎样了不起的作用。还可以带着宝贝做一下“城墙植物小调查”,看看攀附在城墙上的各种植物,它们的种子是怎样来的,长在砖缝里,与长在土地上,它们的高度和姿态有什么不同。
正月十五
摇呀摇,摇汤圆
包汤圆对孩子来说,难度太大;那就来摇汤圆吧!把汤圆像小宝宝放在摇篮里一样摇出来,一样很有趣呀!
1 准备馅料。把黑芝麻粉和糖拌匀,掺上少量糯米粉和蜂蜜,抟成大方块儿,压紧,用刀切成小方块儿馅料。
2 准备一个大圆匾,在圆匾里铺上厚厚一层糯米粉。圆匾边沿系上四根绳,把圆匾吊起来。
3 将二三十个馅料放进笊篱中,舀出一大勺浓浓的糖汁将馅儿淋了个透,稍微沥干,迅速将馅儿全部倒进圆匾里,要倒得分散点儿哟!抓住匾边快速地边转边摇,说时迟那时快,方块的馅儿立即穿上了白白的沙衣,随着摇动,汤圆在圆匾中上下翻飞,就像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不到10分钟,方块馅儿不见了,雪白的汤圆出现了,小小的,圆圆的,可萌了!
薯片筒巧变“奔马灯”
元宵节总是要出去买很贵的灯笼?不如自己用废弃的薯片筒,来做一个“奔马灯”!
1 把薯片筒两头贴上黄色或红色的纸。
2 在年画或杂志上找到奔马图案,按薯片筒侧面展开的长宽把奔马图案剪下来,包在薯片筒侧面。
3 将银行或保险公司送对联的大红包装袋,按薯片筒侧面的高度剪下一个更宽的长方形,试围成一个比薯片筒肥得多的圆筒。
4 用尺和手工刀顺着薯片筒的高度方向,在肥圆筒上划出一条条的线,注意两头都不要划到头,保持完整。
贴在厨房的对联范文6
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家乡春节文化习俗调查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家乡春节文化调查报告1一、前言:了解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称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别称是过年。在过去的.传说里,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像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要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二、内容:春节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小年——腊月二十三
北方的“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打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
小年也叫祭灶节。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令”。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告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杀猪,当然是杀自家养的猪;割肉,是指没养猪的人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题写桃符”
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和窗花。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厌服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也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后来,造纸术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习俗。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对于祖先的祭拜,在我国由来已久。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
“大年三十是除夕”
指中国及其他汉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晚上,一般这一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饺子形似“元宝”,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大年初一,开门炮仗
大年初一早晨,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红炮竹,即保证爆炸以后,红的纸屑能够遍地铺满,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象征新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这时满院瑞气,喜气洋洋,这就是“开门爆竹”一说。而且满院的爆竹碎红是不能扫的。如果非要扫,必须从屋子周围扫到中央,这称为“聚财扫”,据说这样才可以聚集财气。同时,这一天,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
年初二,媳妇回娘家
农历正月初二初三,是出嫁女儿回娘家的日子,依照古时习俗,女子无故不得擅自回娘家,所以这一天娘家的兄弟必须前往男家迎接,邀请姊妹们回娘家聚会,一顿家宴之后,再回家探亲。但这一道手续在现代已简化成了电话邀请。
年初三,呆一天
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希望避免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
年初四,接神迟
俗话说“送神早,接神迟”,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却在下午四点左右。家家户户备牲礼果菜,并焚香、烧纸、放鞭炮以示恭敬。
年初五,赶穷无 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有观灯等习俗,故又称灯节。
三、结尾:春节的意义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日子,也是亲朋好友团聚的日子,在这一传统节日期间,人们祭奠祖先,除旧布新,祈求丰年,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家乡春节文化调查报告2一、调查报告的原因:
寒假期间,我随家人过了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在过春节时,发现了一些风俗习惯,在中国人的过年习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过年的习俗又是怎样来的呢?我带着疑问走访了村里的知名老人。
二、调查报告的内容:
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春节,代表了新的一年的开始;春节,意味着新春的到来,是美好的象征。周而复始的过着春节,可为什么要过春节呢?相传,古时候有个吃人的怪物叫“年”。“年”每隔365天就会出来吃人。有一个聪明的小孩想了一个办法:他让人们在门前贴上红对联,挂上红灯笼,并放鞭炮。“年”被吓跑回湖里。从此,人们每年都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年”从此再也不敢出来了。所以人们第二天都会穿上新衣服,走家串巷去拜年,见到了人都会说“过年好”。这个习俗也就被传了下来。直到今天,人们仍会说“过年好”。
春节,人们都会在一起吃团圆饭,无论多远,也都会想方设法赶回家。腊月二十九,人们就开始忙着贴对联、“福”字、挂门钱。把“福”倒过来贴,有“福到了”的意思。大年三十,女人们就忙着包饺子,男人们就去“上坟”。“上坟”意味着想让死去的亲人也感受到新年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晚辈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与孝敬。
年三十晚上吃饺子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习俗。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去“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里的祈望。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块、花生、枣、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金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春节,长辈会给晚辈们一些压岁钱,意味着给晚辈们添岁,也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爱与期望;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还得串亲戚。人们会从大年初二走亲戚,串朋友,有的一直串到初九或初十。人们交流过去一年的得与失,为新的一年绘新谱。
三、调查报告的总结
春节的习俗来源已久,在中国民族流传了上下几千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望“春节习俗”在中国大地上发扬光大。
家乡春节文化调查报告3五千年云卷云舒,五千年斗转星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蕴藏着许多“举世宏伟”民俗文化,春节民俗无疑成为这里面的大话题。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进我的家乡——礼县,去探个究竟。
进入腊月,我们这里的老老少少就开始期盼着新年的到来。大部分家庭里边都喂着肉猪,大概腊月初八前后就要杀掉它,作为新年即将到来的一个重头戏。说到这,我们还流传着一句童谣活着叫它小曲吧!“腊月八,眼瞧花,还有二十二天过年呢!有猪的把猪杀,没猪的啃娃娃……”因此大多有条件的家庭在三、四月份都要到集市上去买头小猪崽来喂,到了年底杀了让其来扮演这出重头戏。
过上半月,小年也差不多就到了。在这期间当然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呢!诸如收拾屋子、给孩子买新衣服等等。小年的晚上我们这要送灶王爷的,还有一个俗称是说灶王爷要上天呢。反正这些老祖宗手里的东西我暂时是搞不太清楚了。今天家长会在集市上买来灶糖,晚上烧香点蜡的时候给灶王爷献。过不了会儿,小孩子们就会争先去取下来自己吃。这样小年也就算告一段落了。
随着年味的越来越浓,人们也越来越忙了。三十的一天就忙着写春联、贴春联。到了晚上,毫无疑问全家人在一起包饺子吃,据说会在饺子里面包上面额不等的硬币,如果某个人吃到它的话,以示来年的好兆头;所以吃饺子的时候全家人会非常的热闹。年夜饭吃完后,妇女就收拾厨房,男子去烧香点蜡,开始“接先人”,具体怎么回事,我了解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之后就是全家人坐在一起畅谈心声。现在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开始注重起精神文明了,这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象征。
经过漫长的一月的“折腾”,新年也就随之到来了,大年初一早上家里的妻子和女儿会一块做一顿丰盛的大餐以示来年的好运势,吃完之后就是非常热闹的迎喜神了,鞭炮声、台鼓声,各种象征好兆头的东西一应俱全表演起来,可热闹了。但是这里问题着实不少,有不少人把这样的习俗早已抛之脑后了,搞不懂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或许是因为他们太现实,不在乎这些表面上华而不实的东西?即便是如此,他们只顾着“掰长城”,也就是打麻将赌博,虽然小赌怡情,大赌伤身但是他们不会顾那么多,靠那些东西去赚钱?这样可以吗?赢了的.人又能怎么样!说着说着就远了,不过我只是实话实说罢了!初一完了之后,和平常时间就没什么区别了,拿什么来拯救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民俗呢?
过了几天,大概初八开始到十三,大伙就开始准备春节的另一重头戏了,即社火活动。由指定的一届社火会成员四人来操办,全民参与,用四五天的时间来糊龙、船、毛驴、狮子、牛娃,还有装身子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十三晚上八点左右开始演出,共演三个晚上,顺序依次是狂龙、秧歌、花棍、牛娃、毛驴、狮子、耍拳、渡船等一系列活动。我们村的这一系列装扮都是人工制作的,一代代相传,少说也有半个多世纪了吧,这应当是一大特色。每年外村的人前来观看的人也不少,颇受邻村的欢迎。以前我小的时候,就这么十几项活动也能进行两个多小时,
但近几年只进行一个小时多一点,也说不清什么原因,就我个人觉得原因有这么几点:
1、老一辈演员现在岁数也大了,大多都已退休,或不愿意再去演,把它淡化了,新的演员缺乏演技,无经验,演出时间缩短;
2、人员的流失,大多外出务工人员没有返乡,还有儿童进城求学,上课时间太早而无法去出演;
3、思想观念上的不重视,直接导致淡化社火活动,这包括村干部,社火会成员的不重视;
4、资金收集困难等等。至此,社火活动就结束了……
接下来就是正月十五闹元宵了,这个在全国各地都算是一项重要的春节民俗了,其具体情况想必大家也都熟悉的,我也就在这里不多废话了!我们这里的春节民俗活动也就这么个情况,说了这么多你有没觉得大这另你小有震撼呢?!
作为当代大学生,并且身为历史(文化遗产)专业的学生,深感背负重任之大!看到我们民俗当中的好多东西流失了,我想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现在的人对精神文明的东西重视不够,政府给保护这些民俗文化的投资力度不够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民间无力支付保存和发展它的费用。因此应加大政府对它的投入力度。当然民间人们也应从思想上根除对民俗的不重视,这样的话,我们民间宝贵的精神财富才不会就这样散失。对我们当地的民俗遗产重塑当初的雄姿我还是挺有信心的,我个人对今年我们村的民俗活动也贡献出了微薄的力量,相信我们民间的这些精神财富在政府和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会发展的更加辉煌!
家乡春节文化调查报告4调查地点:甘肃省武威市
调查对象:家中的人及附近男女老少
调查人:______
调查方式:通过自己家过年、上街走访、询问、观察,向老人们了解,实地考察进行查询,观看家乡春节节目。
调查目的:时至今日,新一代的人却纷纷过上了洋节,渐渐淡忘了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春节临至,身为华夏子女,更应了解这丰富多彩,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日——春节,现在我就带大家领略一下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及其文化内涵吧!
“过个大年,忙乱半年”,古人从腊月开始忙“年事”,一直到过了元宵,这年才算过完了,我居住的武威市民勤县的春节习俗也是十分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通过亲身体验,上街走访,我更加了解了我的家乡的春节习俗及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接下来我将从腊月一直到正月十五来一一介绍:
说起家乡民勤春节习俗应该从腊八说起,农历十二初八,民俗称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腊八主要是吃腊八粥素食,民勤传统的腊八粥用米、豆、麦、青稞等五谷(或粮食、大豆、黄米、玉米、扁豆)和宽面条熬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一家大小一起欢欢喜喜,团团员员享用五谷杂粮的腊八饭。“腊八饭”用的水,须是凌晨的井水。因此,农村有抢“金马驹”之俗。最早打上井水者,便谓得到“金马驹”,就要发财。所以这天妇女争先恐后的早起抢“金马驹”。饭也是天未亮吃罢为好。俗语说“腊八饭,黑洞洞,田苗长得黑沉沉。”预示庄稼茂盛、丰收。此俗现仍流行。
农历腊月二十三“送灶爷”,是民勤正式的祭灶日,一般也可以说从此揭开春节序幕。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位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所以家家户户也不约而同的蒸上祭灶的灶卷馍,大概有点点那么大小,献到灶台即可,让灶神享用,以示堵口。腊月二十三日祭灶与过年有着蜜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天上诸神引路的,所以除夕都要灯火通明,迎来诸神一起过年。至今有这样的讲究:婆媳做饭是要说说笑笑,就是让灶神爷知道一家过的和睦幸福。长幼有序,对老人不能恶言,不能不敬。对上门的人不论贵贱要笑脸相迎,做到谦恭谨慎。因为灶神爷时时观察你的一举一动,否则会得报应。
腊月二十四到二十五“扫房”这两天家里人都会忙着打扫房间,庭院,厕所,猪圈鸡舍等,过个干干净净的年,万象更新。只要在家的家人这两天都上阵,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
腊月二十五到二十九“办年货”、蒸馒头、炸“馍馍”。家里的年轻人会去街上买年货,不过现在交通方便了,需求也大了很多,于是大多数人都去自己的乡里或镇里,有的还去民勤县城里面买。好菜,好肉不管贵不贵,想要得都买下。说到肉我们民勤县人大多是自家养猪的,所以猪肉一般不会买了。买些鱼肉等等。还有写对联的红纸或者直接买写好、印刷好的,门神,香。
馒头一般常见的,不过有大小两种。“馍馍”有很多种,面是前几天就准备,已经发酵好的,要看家里妇女的厨艺怎么样了,手巧的女人会做各种各样,色香味美,脆而不干,甜而不腻。女人们会使出十八般武艺,将“馍馍”做得最好。得到正月里来的客人、亲戚的赞。接下来当然要说除夕了,除夕也就是腊月的最后一天,春节的前夜腊月三十。现在多称为“年三十”、“除夕”,旧时,又称“除日”、“除夜”、“岁除”、“岁暮”、“岁尽”、“暮岁”。当然“除夕之义就是旧岁至此夕而除,新岁自明晨开始,有除旧布新之吉兆。这天也是我们吃、喝、玩、乐的日子,人们在中午便开始在大门、街门、房门上贴大红对联,门楣上挂门头子(彩色纸刻花纹的装饰品)和黄钱(黄纸上刻的花纹)。然后在下午要在肉锅里煮上饺子,用碗端上,拿上纸钱去庄子的前面迎先人,先烧纸钱,后致祭品,再放炮,意思是让祖先们来家中过年。太阳一落,家家都在堂屋里(院落中的上房,一般不住人,只供祖先牌位及先祖画像等)点烛焚香,祭祀祖先。所有男人(妇女在过年期间,不能进堂屋)都衣帽齐整,上香焚表鸣磬。祖先牌位前要献上食品供物。接下来是装仓。所谓装仓,是把猪肉(猪头最好)羊肉(过去的阔气人家还有鸡鸭鱼肉)煮熟了,每人捞上一碗,吃得尽饱,孩子们往往吃得很高兴。仓装完了,全家人坐在一起,说故事,拉家常,有的'玩牛九纸牌,兴的是一夜不睡,老人有一种说法“除夕”是熬寿的时间,谁休息得最迟,谁的寿命也就越长,年轻人可是冲这一点也要玩个天大亮。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守岁,即是对即将逝去的旧岁留恋之情也是对即将来临的新春怀着希冀,如果彻夜不眠,毫无倦意,就是预兆来年的精力充沛。俗称“熬寿”。
大年初一,大概到凌晨四五点左右,男女老少更换新衣,继则端上盘供,长辈们就准备燎天蓬的东西,当然燎天蓬之前要看今年的喜神在何方,农村一般要看自家的牛卧的方向,牛头朝哪边,就意示今年的喜神方向,然后全家老小,拿着花炮、烧纸、香、祭祀物品,出户迎接喜神,按“历书”所指喜神方向献盘敬香。在喜神所在方向架起一堆大火,大人小孩都要从火上跳来跳去,嘴里喊着“东去东赢了,西去西成了,牛羊满圈了,骡马成群了”意思是希望来年吉祥如意,五谷丰登。此即所谓“燎天蓬”。归来,开始吃饺子、拜年,先由小辈依次“磕头”递拜家长,进茶奉酒。然后,出拜亲族、邻里,各家都在客房里摆着油馃、馓儿和酒菜招待。晚辈给长辈磕拜后,长辈为了表示诚意和关怀,要给小辈压岁钱。这一天,人人见面都要问“过年好!”,平辈相遇,拱手致贺。拜年完了,他们有的弹唱,有的玩牌打麻将,整天都沉浸在欢快的情绪之中。
大年初二拜岳父、岳母都成为民勤一种乡俗,无论是新婚夫妇,还是老女婿,在初二都要去岳父岳母家道贺春节快乐。没娶过媳妇的必须到舅父母家去,没有特殊原因不能错过这一天。
初三是过年的最后一天。早晨仍在堂屋里上香礼拜,并把门楣上、仓子上、箱柜上挂的黄钱一律扯下来焚化,叫做“化钱”。意谓先祖来家过年,现在欢送他们回去。紧接着就是“打醋炭”,是在每个房里的火盆上或火炉中烧上一块石头,备好一碗带油花的陈醋,打醋台者手端一个大木勺,勺里放着烧红的石头,同时在石头上浇醋,醋遇上石头,就有浓烟般的热气冒起来,弥散整个房间,发出一种酸喷喷的异香。打醋台的人走向各个房间,各个角落。然后把剩下的醋和石头倒在大门外,据说这些东西驱瘟除邪,清除一年的灾祸疾病,因之又名“除百病”。打醋台的人前脚走,后面的人就跟着把房间、院落打扫一遍,三天的过年就算基本上结束了。
接下来从正月初四各乡镇排练的秧歌队、社火队穿梭于大街小巷、居民楼院、政府机关之间,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勤小调在文化广场倾情演出,开着三轮车、小汽车的农村居民进城看戏、看社火成了新时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日。
人勤春来早,正月初十就感受到了浓浓的元宵节气氛。龙年元宵佳节准备得非常充分,氛围营造得格外热闹。由县城东小十字从南向北穿过文化广场步行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写着“龙年大吉”的拱形彩门,彩门内一幅巨型的象征中华传统文化、祈祷人们万事如意,平安祥和的九龙壁富丽堂皇地矗立着。其次,依次摆放的是“瓜果飘香”长廊、“蟠龙柱”、“龙王治水”、“劲牛”、“花团锦簇”、“玉兔送福”、“航天模型”。两侧对称布臵“金钱树”、“苹果树”等各种花树。整体犹如传统庭院前庭、中院、后院、左右厢房式对称布局。在最北端是在玉兔指挥下的两条巨龙正欢快地玩耍“二龙戏珠”游戏。
正月十五日便是元宵节,古称“上元节”也是我国一个普遍的传统节日,在民勤县城四大街人山人海、人头攒动,吃元宵、闹社火、放烟花、观灯、猜灯谜、荡千米等,展现出民勤人民团结奋进、平安和谐、率先发展的时代风采,演奏出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生态良好、经济发展、上下一心的和谐音符与篇章中结束一年一岁的春节。
调查心得:
通过这次寒假社会实践,我想,春节所以得到大家的重视,是因为它代表了人们的愿望,人人都希望生活的幸福、美满,希望工作顺利,前途无量,忙忙碌碌一年,所有的苦恼和愤懑都将在大家彼此的祝福声中消散,在彼此的祝愿中积聚力量,春节,给了每一个人畅舒胸臆的机会。春节还意味着团圆,在当今亲情日渐淡薄的形势下,春节提醒孩子“常回家看看”,在老人期盼的目光中体验家的温暖。春节也意味着春意融融,春天来了,万象更新,忧愁的、幽怨的、有恩的、有恨的都沉淀在冬天的冰雪中,当春风轻拂杨柳、小河潺潺歌唱时,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光阴流转之速而增添宽容和大度。春节实在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节日。春节是四季之首,我们的足迹将踩出新一行。生命的里程又开始了一次始发,所以多一点期望,就多一份珍惜;多一点幻想,就多一份激情。
家乡春节文化调查报告5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全球化,农村经济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年青一代受到世界综合文化的影响,在思想与兴趣等方面出现“西化”现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有所淡化。春节期间,我对家乡农村的春节文化习俗进行了适当的调查,分享给同学们,借此激发同学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并思考改革与创新、继承与发扬。
下面向大家汇报关于春节习俗的三个方面的调查结果。
一、春联
走访和观察了几十户人家,认真查看和欣赏了各种对联,现将我的分析汇报给大家。
1、春联的格式
正门对联:贴在门堂中,纸张较宽大,字数一般4-5个大字,少数铁门有7个大字的。
门旁对联:贴于门两旁,一般木门旁较窄,多数是7个小字对联,也有9个小字对联。有些人家是大铁门,则是7-9个大字对联。
门头横联:贴于门堂上方,多数情况下木门才有,字数讲究为偶数,字数一般是10个字,通常是由一副完整对联构成的,
“四个字”:贴于门头正上方,特大字,反应主人的吉祥心意。常见为“紫气东来”、“飞熊镇第”、“耕读传家”等。
“福”字:正门的最上方通常贴一个“福”字。有的正贴,也有倒贴的。倒贴寓意“福到”。
柱联:贴于各种柱子上,大字对联,通常7-9个字。
迎喜条:通常贴在家门口的树上,如“迎喜接福”、“四季平安”、“四方来财”等
2、春联的内容
正门对联的内容多半都是积极、乐观、祥和、祝福等等美好的。
祈愿类的,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
言志类的,如“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祝寿类的,如“福如东海水,寿比南山松”
歌颂类的,如“国梦圆时家梦好,政风畅处世风清”
写景类的,如“几行绿柳门户晓,一树红梅万户春”
行业类的,如“联通千里全家福,信达万户百姓欢“
励志类的,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3、春联的材质与种类
(1)地方工艺的红纸人工书写:比如,我爷爷就喜欢买当地叫“凤凰特红”红纸,在白纸上涂上红色涂料,越晒越红。用碳素墨水书写对联,即使一年过去了,还是黑字黑的发亮,红纸则鲜红如新。
(2)印刷版:就是在一般的红纸上印刷黑色字迹的对联,这种对联开始好看,时间长了就会裉色发白。
(3)烫金版:也属于印刷的一种,在红纸上印刷烫金字对联,金光闪闪,很好看,但阳光晒的时间长了,字就会掉下脱落。
很多年青人不太讲究,喜欢买印刷版对联,方便省事。但是年龄大一些的人喜欢买好红纸,请人到家写对联或订购手写的对联。其实,后者赋有传统文化气息,值得推崇。
4、贴春联
(1)时间
贴春联通常时间是除夕当天的上午,贴好春联就等着吃午饭了。但也有提前一天、二天贴春联的。大人们说,民间有习俗,穷人家过年就是“年关”,但只要贴上春联,债主见到了就不会上门要债了。
(2)程序
“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之前,通常要上一年的旧春联撕掉,把门清理干净。
农村一般会先“打”好“浆糊”,然后裁好对联,做好准备。先在门上相应部位涂上浆糊,然后把对联拉直,轻轻贴上去,稍微调整后,用抹布压平即可。有时候要借助椅子、凳子和梯子才行。
贴对联也讲究文化,传统文化要求左边为上联,右边为下联,而上下联的判断依据是平仄声,需要了解对联知识并拼音基础好。如果家里人没有文化,你从他家的春联贴法就可以看出来。
5、特殊的孝联
对于家中有人去世的家庭,很多人家会贴1-3年的孝联,以示对亲人的沉痛悼念。
二、烟花爆竹
在传统的习俗中,春节放烟花爆竹是不可缺少的,硫磺硝烟味总是和春节的气息紧密整合在一起。人们总是以为烟花爆竹放的越响亮,来年的运气就会越好。网络查询可知:放爆竹是为驱逐一个叫“年”的吃人怪物,以确保民众平安,进而演化为一种祈福平安的民间习俗。
1、燃放时间
(1)过小年,腊月二十三的晚上,目的是为了送灶神回娘家(天堂)。民以食为天,期盼灶神能“上天说好话,下地保平安”。
(2)除夕年夜饭时。过去,年夜饭是在晚上,如今“抢过年”,不少人家上午没到十点就吃饭了。
(3)除夕半夜12:00时。“爆竹一声除旧岁”,守夜结束时,爆竹声震天,接“灶神”回家,迎接新年的到来。
(4)正月初一的早晨,俗称“开门炮”。民众很讲究“开门炮”,希望一次呵成,预示新的`一年中一切顺利!
(5)正月初三早上“送年”。过去,表示节日完成,需要开始下地干活了。
2、烟花爆竹的种类
(1)礼炮型烟花:观赏性强,冲击力大,安全性要求高,燃放需要在空旷地带,当然价格也是较贵的。据说是近十多年才有的,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往往燃放的既多又“豪”!
(2)鞭炮:有普通鞭炮与闪光炮(如“遍地红”)两种,前者是传统简装鞭炮,价格较便宜,后者是精包装、安全性好的鞭炮,价格较贵。鞭炮燃放起来持续响亮,预示顺当,是春节必不可少的。
(3)手持烟花:通常是儿童们手持燃放的观赏、娱乐型烟花。我小时候就喜欢缠着父母买这种烟花玩。
3、反思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即使在乡下不限放烟花爆竹,相对于往年,燃放的数量已经有所减少。以往,除夕及正月初一,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村庄和街道,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硝烟味道,让人咳嗽不已,简直令人窒息,呼吸困难!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还在小学,爷爷奶奶要求爸爸过年也要放烟花。后来,经过爸爸、妈妈和我的建议和反复劝说,爷爷奶奶就再也不要求燃放烟花。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在我的印象中,除了在老家爷爷奶奶准备好过年的鞭炮,爸爸在单位和小区里再也没有燃放过任何烟花或炮竹。作为老师,爸爸每到春节都教育学生爱护环境,不要燃放烟花爆竹,他确实以身作则做到了。
烟花易冷。不管烟花爆竹多美,过多地燃放的确对环境空气产生了污染,需要我们理性对待。听在曾经在上海过春节的大舅说,上海过春节非常安静,根本没有一点儿鞭炮声,但大街上的年味也很浓厚。或许,我们也要改变思想观念,对传统文化进行改良与发展,对烟花爆竹进行必要的控制。
三、走亲访友喜酒忙
1、走亲访友是春节最热闹的事情。
现代人工作繁忙,不少亲人打工在外,春节成为亲戚之间互动的主要时期。一般地,走亲访友都会带点礼品。礼品多数为酒类、乳制品,也有其他的,如香烟、保健品、糖果或玩具等。到家后,主人会招呼大家先围在火盆周围,端出各种糖果零食,泡上家中最好的茶水,一起拉起家常。
一般地,血缘关系近、平时关系好的亲朋好友会留下来一起吃饭,仿佛不吃饭是对主人的不尊敬。老年人特别希望亲戚朋友在家里多热闹一段时间,所以有不少亲友会选择聊天、喝酒、打牌,把热闹的气氛搞的浓厚,主人会很开心,事后也会津津乐道。
2、喜酒扎堆礼金重
因为平时在外工作的人多,乡村多半是妇孺儿童和老人,所以很多人把喜酒安排在春节期间,比如结婚、乔迁,甚至还有把孩子周岁喜酒提前或推后到春节期间,图的是亲戚朋友都能到场,热闹一些。这些扎堆的喜酒无形中使得春节变得更加匆忙,甚至会遇到一天要喝2-5家喜酒的情况。
3、反思与新气象
走亲访友带礼品导致浪费较大,虽然有的家庭可以把A带来的礼品转送给B,而B又流转给C,但最终家家都会留下一类酒品和乳制品等,而今礼品动辄几百元,导致每个家庭花销很大。但实际中,很多家庭一年也喝不了几瓶酒,礼品往往过期了也用不掉,浪费惊人。
喜酒扎堆使得很多人春节礼金花销很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礼金越来越重,由于崇尚礼尚往来,礼金的攀比导致的经济压力也不小。
然而,春节也出现了新气象。
(1)有不少家族统一意见,春节往来不再带礼品,彼此之间见面聊天、喝酒、打牌,图个热闹,就非常不错。
(2)也有一些家族搞AA制新团拜,把家族的亲人约到酒店,一起见面吃饭、聊天、娱乐,不要天天张家李家到处跑,效果也是很好的。
(3)也有家族轮流到访。今年一起到A家、B家,明年一起到C家、D家,等等。这样很多家庭可以解放出来,主办家庭也能一次待百客,节约了时间和精力。
结束语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有重大经济因素参与,我的调查报告也只是冰山一角。希望我的调查报告能激发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思考改革与创新、继承与发扬,使得这一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内涵得到更好的丰富与发展。
家乡春节文化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春节习俗调查报告范文3篇
春节习俗调查报告范文
春节调查报告范文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范文3篇
寒假春节调查报告范文3篇
关于春节调查报告范文
春节习俗调查报告范文(2)
过年调查报告3篇
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