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岳阳楼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岳阳楼记范文1
据介绍,去年春节期间,岳阳楼景区开始推出“背《岳阳楼记》,领免费门票”活动。截至目前,已有万名游客通过背诵《岳阳楼记》,登上了岳阳楼。国庆期间,背诵《岳阳楼记》免费参观更加火爆。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同时还是财富。背诵名篇即可免费游景点,如今已成为一种颇有文化意味的旅游营销手段,受到普遍好评。除了岳阳楼,去年“五一”期间,江西南昌滕王阁推出了“背《滕王阁序》免费游滕王阁”活动,山东曲阜亦规定,在10分钟内完整背出《论语》中30条语录的游客可免费游览孔庙、孔府和孔林,都得到了游客积极响应。
旅游经济是一种买卖,但绝对不是简单的商品交易,其中蕴含着精神愉悦、文化熏陶、知识传输、道德感化,以及山水人文营养的滋润。时下在不少地方,官员们有着做强做大旅游资源的良好初衷,但操作方法却很有问题―――只是简单粗糙地将名山大川、名楼大院圈起来卖票,将门票收入作为旅游经济的最重要考量标准,却忽视了对景点背后文化价值的深度开发和挖掘。门票越来越贵,越发让老百姓感到“玩不起”,一切为利益让道,使景区成了地方政府靠山吃山的那座垄断之山、靠水吃水的那条垄断之河。高价的门票使旅游成了不可多得的奢侈品,背离了民生,也加剧了风景名胜区特别是人文景点的文化资源流失、文化价值缩水。
正如岳阳楼离开了《岳阳楼记》将黯然失色,滕王阁离开了《滕王阁序》则与普通楼宇毫无两样,放大岳阳楼、滕王阁所携带的独特文化符号,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温暖公众心灵,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意提升公众的美感享受,才是这些名楼最大的存在价值。只认门票不认人、只认金钱不认文化,孔方兄把关的文化名楼,是对创作了不朽名篇《岳阳楼记》《滕王阁序》的范仲淹和王勃们的极大不尊重,也是对文化的伤害。只有削平由金钱堆砌而成的高门槛,让文化真正成为通行证,名楼才能恢复文化高度,保持其在公众心目中的极高位置。
背诵《岳阳楼记》免费登楼,这种价值导向对于弘扬国学经典、普及传统文化、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愿这种免费措施能够实现常态化,并由一楼一景向更多山水人文景点推广。
岳阳楼记范文2
《岳阳楼记》中第一段主要叙说本文写作的原因和当时的背景。第二,三,四段多为写景,从中渗透出作者的情感。第五段是最为打动我的一段,它多为议论,其中表现作者的思想和远大的报负。
第五段中,作者揣思“古仁人”的思想,从他们身上借鉴出一些思想和理论。我从中感悟到,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是否应该学习“古仁人”一样,志存高远,在成功与挫折前面保持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良好心态。
在今日的中国,我们是否也应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虽然这种“忠君”思想,在今日有些不太适用,有一定的历史局限。但是现在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我们应该以主人翁的心态去看待国家,所以我们无论身在何方,身处何种地位,都应心系天下,关心国事,以国家只是为己任。
如果,每个人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中国将永盛不衰,繁荣延绵,雄伟高傲地屹立在世界东方。如果这样,又何问“微斯人,吾谁与归?”呢?到时,天下人皆为一道,共奔繁荣富强。
黑龙江双鸭山集贤县集贤二中初二:邱泰瑞
岳阳楼记范文3
1、岳阳楼记有多少字:《岳阳楼记》全文总共有368个字。
2、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仅思想境界高远,语言也极具特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及“心旷神怡”、“气象万千”、“政通人和”、“一碧万顷”等名句成语,均出自这篇300余字古文中,不愧为千古名篇。
(来源:文章屋网 )
岳阳楼记范文4
一、课文第二段“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这一句中“然则”一词,注解为“虽然,如此,那么”。笔者认为:1.从词语搭配的角度看,与“虽然”成对使用的应是“但是”,构成转折,但是从词所连的上下文内容上看,根本构不成转折。它起着总结上文、引起下文的过度作用。2.从文义贯通的角度理解“既然前人之述备矣,那我就不多说了”。这是范仲淹的谦虚也是他的高妙,此处应理解为:“那我说什么?就由岳阳楼‘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地理位置说起吧,这样交通便利,如此美景,‘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他们登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自然过渡总领全文,巧妙地引出下文,推出主体。我觉得注释为“既然如此,那么”更能贯通文义。3.在本文第五段“然则”一词再次出现:“然则何时而乐耶?”“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理解起来也很顺畅,如果译为“虽然这样”则又不够合理。
二、课文第四段“岸芷汀兰,郁郁青青”。“郁郁”注释为“草木茂盛的样子”,我认为也不妥。在《现代汉语词典》(1997年商务印书馆第355页)有“树木丛生,茂盛”和“香气浓烈的样子”两种解释,且第二种给的例句恰恰就是本文这一句。抛开具体书中倾向明显的释义不论,就具体语境分析,在这篇文章中取哪一种解释更好呢?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讨论,结果大部分学生支持“香气浓烈”一解,理由是“青青”一词写植物颜色,已能见出茂盛之意,而且上句中的“岸芷”,“芷”是一种青草,“汀兰”,兰花又能散发香气,那么此句香气“郁郁”与其呼应理所当然。而从写景角度的丰富性看,笔者以为也是取“香气”一解更好。上段写景有从视觉角度又从听觉角度来写的,这一段也既有视觉角度又有听觉角度,如取“香气浓烈”之意,则就有以嗅觉这一感官角度来写,使景物描写更立体,更丰富了,也更容易引起人们“心旷神怡”的共鸣。
三、课文第四段中的“而或长烟一空”中的“或”。课下没有注释,而在教参所给的参考译文中,译为“也许”,笔者查阅工具书,在《中学古汉语字典》(1991年湖南出版社)第143页上有“或,代词,无指定。有的(人、事情、东西、地方、时候等)”,在这一词条下有例句“而或长烟一空”和副词:也许,或许。我认为,这个词的翻译虽然对上下文所写景物内容无多大的影响,但对于理解文本,体会作者写景的手法却很关键。众所周知,范仲淹在《岳阳楼记》第三、四段的写景是运用铺陈、排比之法,即综合平时之所见,把具有同一特点,落实在本段,即把引起人们“喜”的心情的景集中来写,也就是,虽非一时登临之所见,但一定是平时所见到过的。取“有时”能与此意相符,而且巧妙地由上句的写白日所见(景:日光)转而写夜之所见。而取“或许”则给人一种他在猜想的感觉,会让读者误认为下文的“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的美景、诗情及画意,只是存在于作者自己的想象之中的,这岂不大煞风景!
岳阳楼记范文5
我们来到了岳阳楼,那里风和日丽,景色迷人。我们在清澈的小溪旁照了很多漂亮的照片。还看到了宋朝、明朝和清朝不同风格的小岳阳楼。
我们来到了真正的大岳阳楼,岳阳楼总共有三层,它建在洞庭湖边。它是用木头建造的,而且没有用一棵铁钉,我觉得很神奇。岳阳楼里面放着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
我站在岳阳楼上看着天水一色的洞庭湖不禁想起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一首诗: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末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岳阳天下楼,洞庭天下水。
深圳荔园小学一年级:小小涵涵
岳阳楼记范文6
好了,请大家看门前这副“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楹联,其下句为“谁为天下士,饮酒楼上头。”今天各位就来当一当天下士,以洞庭为酒,开怀畅饮,一起品位博大精深的岳阳楼文化和岳阳的壮丽山川吧!兴许您也会像诗仙李白一样“醉煞洞庭秋”!
登上巴陵古城墙,穿过“南极潇湘”、“北通巫峡”的牌坊,进入眼帘的就是江南三大名楼之冠的岳阳楼。为什么说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冠了,有哪位朋友知道吗?好的,就请大家听小X慢慢道来吧!一,历史悠久。大家看看眼前这楼是不是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岳阳楼创建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只知在公元220年前后,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初唐时,称为“南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所以说咱这岳阳楼面子可不小哦!要由我们的诗仙李白来亲自命名!大家看看横匾“岳阳楼”,这三字是由郭沫若先生题写的,现以编入《中国名匾》一书!
大家再仔细看看这楼,有没有发现其特别之处?这位朋友好棒哦!居然小X知道想说什么。对了,岳阳楼第二个特点就是文物珍贵。在江南三大名楼中唯有岳阳楼是保持其原址、原貌,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国家级文物!咱们这岳阳楼楼高21.35米,可以用十个字来概括其建筑特点:“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大家可看清楚了?咱这岳阳楼可是未用一砖一瓦,一颗铁钉的!在建筑上是不是一个奇迹啊?说到这,小X就想和大家说一故事:相传在建楼时,人们怎么也无法把楼层很好地建成,这时来了一七旬老者,手拿一尺,对大伙说,让我试试看吧?大家别无它法,只好让老者试试,不曾想老者三两下就把大家一直解决不了的问题给轻松地解决了!大家正想酬谢,却只见地上一把尺,不见老者的踪影,拾起尺子一看,居然写着“鲁班尺”,所以在我们岳阳一带有“鲁班助楼”的传说!再看看这“飞檐”可是咱老祖宗聪明才智的体现!其便于采光,减少笨拙感,同时节约了用料!大家看看这屋顶像不像古代将军的头盔?对了,这就是“盔顶”,这种建筑方式并不多见,据说是现在仅存的啦!威武雄壮的“盔顶”,配以飞檐,曲线流畅,给人势欲凌空之感!再看“盔顶”下的如意斗拱,它形似蜂窝,层叠相衬,饰以龙头、凤头、云头纹饰,既承托盔顶重力,又使整个建筑更精美、庄重、和谐。屋面的宝顶、脊饰、翘首等构件都是清代中叶遗留下来的陶制精品。因此,岳阳楼的建筑在美学、力学、建筑学和工艺学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因而自古就享有“岳阳天下楼”的美称。
大家不禁要问,既然是天下名楼,为什么只建了三层呢?有朋友说,在古代三层就为高楼了,话是如此,但更重要的是封建迷信,据说当时修建者是为取天时、地利、人和之意!
古代建筑都与风水学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大家看看这四根通天金柱。这四根楠木大柱自楼底直贯楼顶,代表的就是一年四季,作为内圈的12根大柱就象征着一年的12个月。大家再数数看,在这周围有多少柱子啊?这位朋友数的可真快,一下子就数出来是20根了,这20根柱子有什么含义吗?大家想想,可以参照小X刚刚的讲法!
大家来看看这幅雕屏,哇!是大家神驰已久的《岳阳楼记》的雕屏的哦!其由12块紫檀木组成,黑底绿字!当年滕公子京接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后,喜出望外,请大书法家苏子美书写,著名雕刻家邵竦将它雕刻在木匾上。于是,楼、记、书法、雕刻合称“四绝”。可惜雕刻毁于宋神宗年间大火中。我们无缘得见啦!现在的雕屏是由清干隆年间著名大书法家、刑部尚书张照书写的。干隆称其为“王羲之之后的第一人”,其字字型方正、笔力雄浑、技法多变、独具匠心,为传世精品!但请大家张大眼睛瞧仔细了,待会到二楼,我们还将看到另一副雕屏,其中一真一假,哪副才是咱们张大人的真迹了?请大家自个瞧仔细呢!
大家可记下了这幅雕屏?好了,我们一起去二楼看看另一幅吧!
各位朋友,请看这中堂的雕屏,与一楼的有什么不同吗?仔细瞧瞧!对了,一楼是黑底绿字,而这幅是金字!为什么在同一栋楼里会同时存有两块一样的雕屏呢?就让小X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清道光年间,岳阳来了个姓吴的知县,他一上任就看中了岳阳楼上的《岳阳楼记》雕屏,便用重金贿赂一个民间艺雕高手,花了十七个月时间精心临摹,秘密仿制雕屏赝品。两年后,吴知县趁调离岳阳楼之机,偷梁换柱,携带家小和张照的雕屏真迹,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出逃。没想到船行不久,风雨大作,船被风浪掀翻在洞庭湖的九马嘴段,雕屏也随波逐流,因是紫檀木制成,全部沈入了水中。后来,湖水干浅,《岳阳楼记》雕屏的真迹才被当地渔民打捞上来。打捞时,不慎损坏了三个字,当地一文士吴敏树花了三年时间临摹张照的手迹才补上。各位现在可以看到,这雕屏上还有明显的修补痕迹,所以我们现在看见的这幅才是张大人的真迹!至于一楼那副,虽是赝品,其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也是文物了。两副雕屏一真一假,正像一张功罪表,昭示着后代子孙!
大家请随小X一起登楼,同看那范公笔下的“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洞庭湖。呵呵!我们的这位朋友好聪明哦!知道小张接下来要给大家讲岳阳楼为三大名楼之冠的第三个原因了,那就是风景独特。岳阳楼的胜景由江、湖、山、城构成。有诗云:“楼前十分风景好,一分山色九分湖”,就是对岳阳楼地理形胜的绝妙赞美,岳阳楼是得水而壮,得山而妍,形胜江南!世人只知范公的《岳阳楼记》,不知滕公子京也为骚客,其有词,云:“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短短59个字写景抒情,却很有气势!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是幅木刻雕屏是手书的杜甫的《登岳阳楼》,其书法笔意奔放,布局严谨,雄健挺拔,形神兼备,笔触与唐代怀素的狂草相似。在雕屏两侧的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落款为“长庚李白”,也就是我们的诗仙李白了,一楼同存诗仙、诗圣和和主席的真迹实在是不简单啊!由此可以看出咱岳阳楼的深厚文化!这就是小张要说的第四点了,岳阳楼文化的深厚!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在此留下了足、笔,而真正使岳阳楼闻名天下的是北宋范仲淹作的《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全文虽只寥寥368字,但其内容之博大,哲理之精深,气势之磅礴,语言之铿锵,真可谓匠心独道,字字珠玑,千秋之绝唱也!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成为传世名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崇高人格文化的沉淀!
请大家放下心中杂念,凭轩远眺,看着那浩淼的八百里洞庭,是否会与范公产生共鸣?当年范公未曾登临这“天下楼”,却作了不朽的《岳阳楼记》;今日你我同登这千古名楼,可有一种超脱世俗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