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方案范文1

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下的虚拟校园

市梅苑学校校长段红波,刚刚被淮北市推荐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新闻人物”,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的他深知,从一所农村学校发展起来的梅苑学校,只有把信息技术真正有效应用于课堂教学,应用于学校的方方面面,大力构建智慧型校园,才能打造出梅苑学校自己的品牌。

梅苑学校针对本校特点,确立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梅苑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管理等活动移植到一个数字网络空间环境下,从而达到提高梅苑学校教职工的工作效率、教学质量、科研实力、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目的,并最终将梅苑学校构造成为一个数字空间下的虚拟校园,使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延伸开来。

学校将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列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过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教育科研、校园安全、德育工作及家校互动等方面深入推进智慧校园及信息化应用层次,制订出台《淮北市梅苑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成立智慧校园工作领导小组、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教学管理工作小组、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德育管理工作小组、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后勤管理工作小组、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工作技术维护小组、教育信息化应用智慧办公及档案资料工作等多个小组认真落实方案实施。

五个一体智能化工程

2013年,学校建成了皖北地区首家高规格的录播室,75个班级“班班通”建成并全面投入使用,学校全面改造校园网站,将校园网络宽带升级到100兆。规划建设独立的内外网服务器,将视频服务器与网络进行整合,最大限制发展网络宣传及资源共享的功能。

学校一方面充分依托现代信息通讯和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等技术,或以其它各类教育资源库为依托,多种途径开展学校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和使用,同时又和深圳一家科技公司共同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乐教云”教育云平台,构建出高效、便捷的学校信息化支持环境以及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教学服务体系。

为了建好智慧校园,学校实施了“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教育管理、教育服务、校园信息安全” 五个一体智能化建设工程。构建覆盖全校的校园网,使信息资源通畅到达管理和教学终端,包括校园网站、学校“班班通”、学校计算机教学机房、多媒体教室、录播室、电子阅览室建设,实现了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全校教育资源共享体系、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资源、学校数字图书馆、录播室、电子阅览室,实现了教育资源一体化;建设覆盖中学部和小学部的校园教学管理系统、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管理以及智慧课堂教学支持系统、学生智慧学习系统等其他教育服务管理在内的统一电子校务平台,实现了教育管理一体化;以省市“校安系统”为基础,构建学校的统一的校园安全工作应急反应系统、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和校园监控系统,实现了校园信息安全一体化;建设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系统、在校学生数字化学习系统、校园教学管理系统、智慧课堂教学支持系统、学生智慧学习与评价系统、后勤服务管理系统体系,实现了教育服务一体化。

信息技术助“同课异构”

为了更好地运用信息化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校管理,学校构建了多元的信息技术培训体系。依托长三角网络结对学校联盟,定期选派学校领导班子和骨干老师观摩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理念和管理方法,开展校际间应用信息技术“同课异构”活动和异地网络教研活动,邀请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专题讲座,进行校际培训;根据学校各年龄段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对全校师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校本研修培训和层次培训;利用学校网站、淮北教育网、安徽教育网、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乐教云资源应用平台,引导教师积极进行网络教研。

学校每学年组织一次信息化资源教学应用课堂教学比赛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信息化教学课件评比活动,鼓励教师自制课件,积累学校的优秀课件,推荐参加各级课件比赛,同时推进学校的校本资源库的建设。学校开展聚焦信息化课堂“三课活动”,暨新招聘教师的“上岗课”、中青年教师的“评优课”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教学展示活动,并将优秀展示课拍摄成课堂实录,放在网络平台上“晒课”,供网络教研之用。

如今,梅苑学校将信息化应用囊括到教育教学、教科研、学校管理等方方面面,教育信息化建设更便捷、教师教学更轻松、学生学习更快乐、学校管理更高效,建成了立足于以教师教学为核心的“助教”平台、以学生学习为核心的“助学”平台和以数字化校园管理为核心的“助管”平台,实现了以应用为主线的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构建了以体现教育信息化思想和要求的信息化校园,同时实现了以网络共享思维为特点的管理模式创新,使学校的管理全部移植到网络环境下,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

信息化建设也带动了学校各项工作快速发展。庞莹老师在2013年全国历史优质课评比中荣获国家一等奖;周伟老师辅导的学生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电脑机器人竞赛,荣获小学组足球比赛“冠军”一等奖。刘婷婷老师荣获2014年淮北市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安徽省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大赛二等奖。

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方案范文2

北京康邦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652.5万元,2016年与立思辰科技完成合并重组,成功登陆创业板。

康邦科技国内领先的高端IT解决方案服务商、智慧教育行业领军企业。

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软件能力成熟度三级认证,具备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资质二级、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二级、信息安全服务一级、安防工程二级、音视频集成工程一级等专业资质。

康邦科技自主研发应用服务支撑平台、教学应用软件、管理应用软件三大软件产品线,已有59项取得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7项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获得国家专利39项。数字化校园产品、网络监控管理系统、IT运维管理平台、智慧课堂平台等自主研发软件已在全国上千家学校和政府、医疗、科研等单位建立成功案例。

康邦科技还与IT领域上千家国内外知名厂商建立了业内首屈一指的服务联盟,为教育和公共事业行业的广大用户提供IT整合解决方案。

康邦科技的创业团队全部来自清华大学,公司现有员工600余名,本科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80%。除北京总部外,公司在天津、郑州、成都、济南、武汉共设有5个分支机构。一直以来,公司以“服务客户、成就员工、贡献社会”为经营宗旨,拥有业界闻名的优秀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为员工发展搭建了良好的舞台。

康邦科技经营业绩稳健增长,近十年来年营业额、纳税额增长率均保持在20%以上。

2011年,康邦科技在业界率先提出并付诸实施教育行业信息化顶层设计先进理念。康邦科技智慧校园顶层设计本着自顶向下设计、自底向上建设的思路,设计内容涵盖教育机构整体业务架构、系统应用架构、数据与资源架构、技术与基础设施架构、支撑保障与运维架构以及项目建设架构,为各类教育单位设计理念领先、技术先进、智能高效、安全可靠的长期信息化全面规划。

截至2015年底,康邦科技已先后帮助100多个教育单位(包括高校、职校、中小学、地市级教委信息中心等)完成顶层设计工作,设计项目金额超过100亿元。康邦科技首创CEIA(Combanc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Architecture )智慧校园顶层设计方法论,并在大量顶层设计的实践工作中,逐步确立了引领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的方向。

2015年6月,投资数千万重磅打造的康邦教育技术研究院在中关村高端人才创业基地创立。

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方案范文3

【关键词】数字化;信息;管理;网站

随着“智慧苏州”活动的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在新城花园小学全面展开。学校依托业已建成校园网络为基础,在学校的日常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全面实施信息化管理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先后通过了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的评估。2011年学校网站分别获得了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颁发的“全国中小学优秀网站”称号和省、市“中小学优秀校园网站小学组一等奖”、2012年学校图书馆网站获得苏州市中小学图书馆网站评比一等奖,2013年度“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

一、重视基础建设,构建数字校园

1.规划引领,逐步完善

为了把新城花园小学办成素质教育的典范、现代化教育的模范,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规划,确立了学校信息化工程的总体目标:建设一个实用、适用、易用的网络信息平台,拥有一支具有较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师资队伍,培养一批能够适应信息社会的现代化学生,建成一个安全、稳定、环保、节能的校园。

2.搭建网络平台,服务教育教学

校园网络在满足各类信息以外,还应该为日常的教育教学服务,方便教学管理和教学应用。为此我们在学校内网服务器上建立了五个“FTP”文件服务平台以及点对点、点对面的腾讯通即时通讯平台。通过校园内网的主页,将五个服务平台与校园各部门通知、公告和校务日常管理、在线登记整合起来,实现行政管理与教学管理的网络化。全校教师设立账号和相应的权限,登陆校网,各类信息净收眼底,可谓“一网打尽”。

3.网络全覆盖,沟通无障碍

现在教师上班打开电脑已经养成了网上“三看”习惯:看每周工作活动安排、校内通知,明确每日的工作重点和要求;看学校新闻动态,了解学校各条线开展的各类活动情况;看“腾讯通”即时信息和内网短消息,通过校内腾讯通实现教师间点对点、部门与教师的点对面的信息及时传递,达到了校内沟通无障碍。家校联系“采用家校路路通平台”实现零距离。

二、注重学校外网建设,展示智慧新城窗口形象

1.网络窗口展现“魅力新城”

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各类信息的首选工具,学校外网承担着校园与社会沟通桥梁的功能。学校校园网上展示师生校园动态给每一位浏览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校园网既是一个对外交流的窗口,又是一个分享的平台。在新城的网站首页有从七个板块增加至十二个板块,全面展示新城花园小学的教学成果和教育动态。学校的各类教学活动、教学成果都要通过学校网站来体现,长期以来我们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逐步对网站的板块上做相应的调整,进一步细化校园网络的功能。

2.班级家园记录“太阳娃”成长轨迹

在外网设立“班级家园”板块,来实现师生互动。将该平台以班级为版块,设定正副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为版块管理员,学生实名登录,“班级家园”在老师的引导下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良好的应用体验受到了所有师生和家长的好评。德育处利用这个平台将原来每个学生的纸质成长档案通过每位学生的“个人空间”逐步转化为“电子成长档案”。学生在家长帮助下或者自己独立设计制作数字故事来记录自己每学期的收获和成长轨迹。

三、教学科研网络化,智慧火花溢满校园

1.优质资源共享,助推教师成长

我们充分发挥校园网互连、互通、互动的优势,借助备课平台,进行无纸化备课,同时采取切实措施开展形式的教研活动,如“网络教研”、“周五大讲坛”等活动创造机会让教师交流在无纸化备课过程中的感受和状态,不断纠正、及时完善无纸化备课的方法、途径,通过内网平台共享先进的、成熟的、优质的教学方案。每个备课组每月都将自己学科的优秀课件上传至资源平台,共享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对帮助青年教师快速站稳三尺讲台,提高整体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网络教研,探索教学真谛

工作节奏快,使得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此时,校园网络平台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适时互动、便于头脑风暴、智慧分享的教研方式已经在新城花园小学盛行。我们尝试让电脑网络参与教学研究,如自制课件评比、网络课教案设计比赛等,都很好地体现了新城花园小学“学习自主性、合作协同性、模式多样性”教研特点。网络教研既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也切合了学校教研方式变革的需求,作为日常教研方式的补充,网络教研时代正逐步向我们走来。为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共同切磋、携手提高的最佳场所,一种充满现代感的、友好的、平等的网络学习氛围已在新城花园小学形成。

四、借助博客平台记录教师专业成长

利用教育博客,提升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撰写博客已经成为新城“太阳人”(教师)的一种习惯。专题研讨、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反思、学习推荐等过程都可以在“新城围脖”上呈现,每一位老师都可以参与建设,每一个项目都是动态生成,互动、对话,在这里真正成为可能。借助博客平台,努力增强教师“读”、“教”、“研”、“写”四位一体的意识。“好书推荐”、“学术沙龙”等活动,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教师借鉴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探索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助推教师成为教学好(教有个性)、读书好(读有悟性)、研究好(研有灵性)、写作好(写有率性)的“四好教师”。

五、应用信息技术,推动教学创新

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方案范文4

一、正确认识学校文化

在小学规范化建设中,以学校文化为核心促进学校办学品质的提升,已成为广大校长的共识,通过不断地学习、思考与实践,校长对学校文化以及学校文化建设逐步有了比较清晰和正确的认识。

有的校长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魂”,它是对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具有优良传统的校风、教风、学风的积淀与传承,是对学校优秀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的总结和提升,并由此固化成为一种风格。通过广泛的宣传使其成为干部和教师的共识,并成为推进工作、推动学校发展的动力;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纲”,它将科学的教育理论与本校办学实际相结合而形成一种先进的办学理念,并将此理念贯彻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各个方面。一所学校可以没有传统,但不能没有文化;如果学校仅有悠久的传统及领先区域的优势项目,而学校文化是零散的、不够清晰的,办学品质将无法达到最高境界。因此,必须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确定核心理念,确立支撑体系,使之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有的校长认为: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社会文化的属性,同时也必然有自己的特殊性。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它表现为学校的综合个性。学校文化体现着物质和精神的统一,更强调呈现学校的“综合个性”。

通过思考、概括与梳理,校长把学校文化分为四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类学校文化的内在联系体现了由静态到动态、由物质到精神四个层面。广大师生熏陶于物质文化,约束于制度文化,内化为精神文化,外显为行为文化,这恰恰体现出“以文化之”的教育功能。

二、积极构建和发展学校文化

随着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的不断深入,丰台区小学特色建设与学校发展的重心逐步转移到学校文化建设上来。学校文化建设,逐步由模糊到清晰,并且不断向纵深发展。

1.分析原生态的学校文化因素

由于长期的发展和积淀,一些学校,特别是一些历史较为久远的大学校,形成了一定的优良作风与工作传统,某些方面的工作具有绝对优势,存在着零散的、互不相关的文化因素。有一部分学校做了一些文化建设工作,但呈现出“标签式”“泡沫式”“散珠式”状态,而校内师生的处世态度和行为习惯与其“学校文化”却毫不相干。但这些文化因素既是学校文化发展的基础,也是文化建设的起点。

在对全区16所学区工作坊的核心校进行跟踪指导的过程中,教育专家、教学专家深入学校,通过开展工作日头脑风暴以及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等形式了解学校发展基础与现状,对学校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分析研讨,对学校文化进行诊断,为进一步确立文化发展主题和制订文化发展方案奠定基础。

2.梳理学校文化,确立核心理念

丰台区草桥小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近年来,学校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教学质量始终在全区名列前茅,然而校长却说不清楚自己学校有什么特色,此时,北师大专家来到学校,他认真听取了学校全方位的工作汇报,又带走了学校近年来取得工作成果的相关资料,经过细致分析、思考,专家提出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最突出的特点是“情”,以情育德、以情引智、以情动人。专家的分析使草桥小学的干部茅塞顿开,他们认为专家概括出来的正是自己的心声。随后专家与学校干部共同研讨,将学校文化定位于“融情教育”。

正是由于专家的细心指导,对学校多年发展所形成的文化及特色优势、办学理念、地域资源、团队精神等进行梳理,制订出“文化及特色发展方案”,才使丰台区小学兴起了文化建设之风,使学校文化核心理念日渐清晰。

3.探索和建立学校文化支撑体系

学校文化及特色发展方案确定之后,专家们反复论证、提出修改意见。为使方案更具实效,专家亲临学校进行调研,准确把握学校发展的脉搏,为学校的文化建设、特色发展进一步指明方向。通过方案论证、专家亲临指导,校长对学校长远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考虑,学校文化及特色发展的体系日臻完善,并且逐步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中。

丰台区实验小学,提出“整体优化教育环境,促进主体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新环境育人”的办学特点。专家指导团深入学校,了解实际情况,把握学校发展核心,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帮助学校提升办学理念,制定了新的发展主题———阳光教育品质。阳光教育的主体是全体师生,他们既是阳光播撒者,又是幸福成长者。校长及领导班子成员是主体中的重要角色,是阳光教育的倡导者、策划者、引领者;教职员工是阳光教育实施的关键群体;全体学生是阳光教育的积极参与者。学校系统整合涵盖六种育人要素的新环境,即阳光校园、阳光管理、阳光文化、阳光课堂、阳光教师、阳光少年,并发掘其深刻的内涵,更加注重发挥阳光学校文化对全体师生潜移默化的熏陶,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质。

4.建立以课程为核心的学校文化

小学规范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北京市的小学正在全面落实国家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丰台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继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丰台区更加注重将学校文化建设与整体推进三级课程有机结合。经过近一年的实践与思考,校长在此方面有了一些收获与体会。

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方案范文5

关键词 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G52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1-0017-02

1 基本情况

镇海区每年均设立教育技术装备专项资金,保障全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发展,促进学校数字化校园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区教育技术装备累计资产达1.70亿元,生均教育技术装备经费累计达4713.85元。计算机总数10 295

台,计算机生机比3.50:1;2000年,开始建设镇海区教育城域网络,2001年,创建了“镇海教育信息网”,并以“网站集群”的形式构建了全区中小学校园门户网站。2005年,所有中小学校建成校园网络系统,并接入区教育城域网;2006年,全区教育城域网因特网出口带宽升至1000兆;2007年,在全区中小学普通教室普及多媒体教学系统;2010年,完成镇海区IDC机房一期升级改造;2010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俗称“电子书包”)项目实验;2011年,开展电子班牌实验,探索德育信息化建设新途径;2014年,所有中小学建成校园无线网络。2013年9月,“镇海教育信息网”荣获第二届全国教育门户网站“区县级教育门户百佳网站”称号。

2 调研情况

共抽取了15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并在部分学校召开了教师座谈会,全区各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基本发展现状情况如下。

规划先行,教育信息化的领导意识显著增强 2011年1月,镇海区推出县级教育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即《镇海区教育局关于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建设的意见》),对“十二五”期间镇海教育信息化进行了部署,并将2011年定为“智慧教育推进年”[1]。对全区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5所学校已全部建立了校级领导教育信息化负责制,专门负责全校教育信息化建设。2014年9月,全区各学校正在制订新一轮的三年目标发展规划,目前66.7%学校已经完成制订并,33.3%的学校尚在制定过程中。其中,53.3%学校制订了教育信息化专项发展规划,46.7%的学校将教育信息化规划体现在学校综合发展规划之中。

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校园门户网站是一所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综合体现,也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全区所有学校均建有校外可访问的门户网站。学校通过校园门户网站实现信息、资料共享、工作安排等各项教育管理目标。在现有的校级教育信息化应用系统中,最常使用的是“网上个人存储空间”和“家校互通平台”,两者普及率均为86.7%;其他的有“校园一卡通系统”普及率约为60%,“电子邮件系统”普及率约为46.7%,“身份管理与认证系统”普及率约为33.3%。这些信息应用系统的使用对象基本上都是教育工作者,目前尚未对学生开展相关服务。

校园一卡通系统功能逐渐丰富,主要作为学生的学生证、考勤卡、图书借阅证、门禁卡、就餐卡等,部分学校开始尝试购物卡功能。

教学信息化应用不断深化 目前,镇海区有16所学校正在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项目,占全区学校总数的50%。在这次抽查的学校中,有6所开展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项目,占总数的40%。教学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而教育教学资源在学科中的应用水平直接反映了学校教学信息化的水平。

调查中发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应用融合,普及率最高的三门学科分别是语文93.3%,英语93.3%,数学66.7%。“备课”和“课堂教学”是教师最常使用信息技术的两个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中最常使用的数字资源是PPT类教学课件,100%的学校教师会应用到;其它常用的数字资源类型有:电子教案占86.7%,课程视频占73.3%,习题库占46.7%等。以上数据表明,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普及,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技术本身是否便捷、是否符合教学的要求、能否让教师快速找到所需的资源等等,这些都直接决定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水平高低。

3 问题与不足

各类管理应用系统数据不统一,阻碍管理信息化深入发展 在现有的校级管理信息化系统中,各学校都不同程度建立了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学教务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数字档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但由于各个业务管理部门归口不一,这些管理信息化系统基本上不能实现数据的共享,这仍是当前基层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本地资源建设缺少系统性,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主要瓶颈 调查中发现,各学校都在不同程度的购买、或者自建学科教学资源。但这些都是以教师个体行为为主,缺少统一的、系统性的设计。同时,在学科教学中,教师也在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教学资源苦恼。我区已开始统一规划并实施镇海区的“网上课堂”项目,这是系统性规划学科资源建设的一个有益尝试,但目前,仅仅局限于初二、初三的部门学科内容。在学科资源建设中,如何有效实现省、市、区、校等资源建设的联动机制,将直接影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水平。

先进教育理念与国际化视野相对滞后,教师教育技术水平仍待提高 调查中发现,教师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普遍不高,许多学校的电子白板普遍存在功能性浪费现象。各种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成功案例也不多见。教师仍然缺少教育技术能力专业培训,尤其是缺少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与创新方面的理念与实践培训。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下一阶段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工作之一,各个学科都急需打造一支拥有高水平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队伍。

4 对策与建议

为每一个学生构建数字学习空间,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 根据镇海全区智慧教育建设目标,到2015年,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项目基本普及到每一所中心级及以上学校,校本教材基本实现数字化。在镇海区中小学数字化教与学教研大组的组织协调下[2],逐步扩大项目实验范围,进一步探索数字化环境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为每一个学生构建数字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促进交流与协作,给学生以多元发展及评价,培养面向21世纪的技能。

提升学生正确地应对新的信息来源能力,开创德育信息化新天地 探索网络德育导师制、数字故事、电子班牌[3]等三位一体的德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机制,促进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深化融合。通过导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理性对待新的信息来源;运用数字故事讲述身边的真人真事,激励学生相互学习、成长;用好电子班牌,促进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德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创新,应对21世纪的挑战。

为每一位教师构建数字工作空间,积极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 2013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方案》[4],明确了“两级建设、五级应用”体系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2014年10月,《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南》[5],明确了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教育机构(学校)按照“核心系统国家建、通用系统上级建、特色系统本级建”的原则,实现信息技术在学生教师、教学科研、后勤保障等各项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这两个国家级文件的出台,为县市区的“三通两平台”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当前各学校要积极贯彻两个文件精神,认真梳理学校原有的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学校各类数据的建设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尹恩德.全面推进区域智慧教育建设的策略与实践:

2011―2013年宁波市镇海区智慧教育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9):12-13,16.

[2]尹恩德.2010―2012年宁波市镇海区数字化教与学区域发展之路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1):53-54.

[3]尹恩德.电子班牌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4):41-42.

[4]中国教育信息化网.关于印发《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函[EB/OL].http:///news/

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方案范文6

公元1911年(清宣统三年),国民游府西街小学建立,这就是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的前身。而今,学校地处繁华的新街口闹市区,占地已达1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拥有教学班43个,学生2338人,教师200多人,其级教师2人,市学科带头人4人,市区教学骨干50多人。

校园文化建设。

绛红色和砖黄色相映的教学大楼巍然矗立,庄重典雅,彰显着游小抱诚守真,走向国际的胸怀。走进学校南大门,迎面矗立着一块巨大的求真石。远远望去,既像破浪前行的风帆,又如迎风招展的旗帜,周围鲜花盛开,红枫绿树相互映衬,气势磅礴,充满生机和活力,引领游小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绿树成阴的智园里,造型呈一曲三弯波浪状的智慧雕塑墙,由近及远,浪花飞溅,象征历史长河后浪推前浪,与北面的“饮水思源”景观相照应,亦动亦静,生动迭出。雕塑墙上镌刻着“恭、谦、信、敏、慧”五字经典和注解细释,代表儒、释、道大家的孔子、老子、孟子和释迦牟尼等人物线描,栩栩如生。慧泉,像一个感恩的注脚,醒目地标注在智园的香橼树下。它已内化为游小师生的精神寄托,让人琢磨智慧之泉蕴藏着不可限量的惊奇!也正因为如此,欣赏慧泉,她有激浊扬清的博怀。

华盖似的梧桐树下,黑色的大理石基座上,彩铜雕成的一双大手捧起一颗爱心,爱心顶部相连的地方宛如两手环绕,又形成一个小小的爱心形状。远远望去,整个雕塑犹如一条轻舞飞扬的彩带组成心手相连的造型,精巧而灵动。

一条求真路,地面上篆刻着100个不同书法风格的“真”字。

办学定位及三风建设。

学校着力进行儿童发展、课程与教学改革、教师专业成长、国际教育交流、现代学校制度建构等实验、研究。办学定位:树小学教育国际品牌,创素质教育精品强校。教育思想:为学生六年着想,对学生一生负责。质量理念:减轻负担,提高质量,发展智能,立足未来。行为准则:真诚、真心、真情。人才理念:人尽其才,人尽其能。校训 :求真。校风:诚信乐学、合作创新。教风:爱生善教、博学求精。学风:自主勤学、活泼求实。

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提出“提升课程品质,支持儿童成长”计划:儿童成长校园环境优化行动;儿童课程开发行动;儿童课堂革新行动;儿童创意生活行动;儿童家庭亲子行动。用一系列丰富的校园行动支持儿童成长。看看这张课程计划架构图更能感受到校长以及校长带领下的学校的支持儿童成长的决心。“成长支持”课程包括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选择性课程,其中拓展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均有20个子课程,最有特色的是选择性课程,有德行涵养类课程、智慧增长类课程、体能提升类课程,非常吸引孩子们。

二、案例分析及思考

1. 学校办学思想的影响力到底有多远

办学思想作为学校的主导理念,影响和决定着学校的整体发展,引导和支配学校运行的全过程。作为现代教育体制下的每一所学校,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办学理念,为学校的科学发展提供方向指引,为实现办学目标提供精神动力和信念支持。以科学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办学实践,是一所学校办学由盲目走向自觉、由感性走向理性的显著标志。要确立学校办学理念,首先应挖掘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精髓,立足于自身的办学实际,在继承的基础上予以创新。

成长支持是一种教育行为,在我眼里,当这种行为提升到自觉状态的时候,就成了一种价值。支持儿童成长,与儿童共同成长,是游府西街小学追求的一种价值。成长支持成了学校的文化核心,是学校所倡导和坚持的文化价值和教育哲学。

游府西街小学努力追求并积极建构成长支持文化,学校以丰富多彩的校园课程为载体,推动并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使每个孩子在日常课程的学习中就能接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在游小人的心里,课程就是机会、课程就是跑道、生活,甚至礼物。所以他们充分考虑孩子们的年龄差异、个体差异,既体现知识性、科学性,又突出趣味性、娱乐性,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于是课程品质得到不断提升,向着他们心中的目标前进。这是在告诉我们,学校从课程层面彰显了学校文化的课程创意。

2. 外显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熏陶感染力到底有多大

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它是校内全体成员在学校内外部环境的长期作用和影响下,自主的创造出的各种形象化表现,以此而形成的物质文化范畴。它体现在学校内部的环境规划、文化设施的布局、学校的标志设计等方面。这些自然环境给学校成员以直接的感官体验,使情感得以陶冶,提升文化品味。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由著名书法家孙晓云女士书写的“求真”二字,苍劲有力,蕴含着游小师生追求真理、求真务实的精神。一个大写的爱,是师生共同的心声。有爱,才有教育,才有道德,才有一切。爱在校园,爱满天下,爱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每天走在求真路上,心中自有一份笃定和踏实,我们相信践行求真务实的精神,是游小人坚持不懈的信念和追求。

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无一不是在告诉我们:它从物质层面诠释了学校文化的校园意蕴,从精神层面开拓了学校文化的精神空间。如此校园环境大大影响了每个人的学习、生活的过程,提升了每个人的生命质量。

上一篇光导纤维

下一篇外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