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园文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园文化范文1
1999年经过省教委达标验收,被授予“河南省中师办学水平优秀学校”,学校还被命名为“河南省教科研先进单位”。第三个阶段是2003年至今。2001年,根据河南省对师范教育结构的调整,学校停止了中师招生,步入转型发展时期。2006年,以郝树声为首的新一届校领导班子上任。新班子提出要把办学方向和目标转向职业教育,除了把幼师专业作为自己的保留品牌外,采取“校企合作、订单教育、企业冠名、顶岗实习”的办法,与海尔、华必信、人本、华硕等企业合作,按照“德育为先、修身为上、技能为重、素质为本”的育人理念,着力培养蓝领技术人才,引导学生做“企业人、城市人、现代人、文明人”。2008年金秋,迎来了宛西中专(内乡师范)的百年华诞。学校印制了纪念册,发行了一枚银质纪念章,举办了校史展,一幅幅新老照片记载了学校的风雨历程。其中,历届优秀毕业生代表的照片尤为引人注目:有以陈荣强(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为代表的优秀教师,有以王金安(墨西哥科学院院士)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也有以廖华歌(著名作家)为代表的文艺家,等等。经过全校教职工的不懈努力,学校先后荣获了“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十大创新型优秀中职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学校秉承“笃学敬业、为人师表、自强不息、成才报国”的校训,形成了“团结务实,文明争先”的校风,铸成锃亮的教育名牌,誉满南阳,名播中原。
二、注重优化素质的格致、行知文化
格致即格物致知,是中国哲学史上的认识论命题,闪烁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认为接触事物(格物)是获得知识(致知)的方法。我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格致、行知文化的践行,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随着向中等职业教育的成功转型,校园文化的内涵不断得到了更新和拓展。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再是面向小学,而是面向企业和幼儿园。办公楼上“一体两翼、专高互补、特色办学、创建名校”的标牌更新为“面向社会、质量立校、德技并重、科学发展”,并把海尔的“敬业报国、追求卓越”,华硕的“文明、守时、整洁、吃苦、耐挫”,美的的“开放、和谐、务实、创新”,华必信的“诚信、专业、激情、合作、创新、开拓”,瑞丰激光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职业理念引入校园。走进实训室,“走进来学习技能,走出去服务社会”“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多看一眼安全保险,多防一步少出事故”等标语时刻提醒着学生要做一名合格的现代技工。为了强化学生基本能力,学校要求所有学生做到“六个一”———一个求真向善的立人品质、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一手规范工整的钢笔字、一门娴熟精湛的立业技能、一种便于交流的外语常用词、一项出类拔萃的个人特长;做到“十个点”———微笑露一点、说话轻一点、脾气小一点、做事多一点、理由少一点、效率高一点、脑筋活一点、行动快一点、度量大一点、嘴巴甜一点;成为“四种人”———积极进取的理想人、用心学习的智慧人、准备完全的先机人、坚持到底的成功人。这些现代教育理念,经过课内外的不断灌输和熏陶,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行为习惯逐步得到改善,文化育人的效果明显,毕业生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三、营造与时俱进的特色文化
校园文化范文2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文明;特征;统一;建构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06)02-0025-02
一
校园文明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智慧结晶,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尽管一些学校“有文化无文明”的校园文化建设结果的出现表面上看是由“文化建构的任意性”、“文化引导的盲目性”、“文化主体的浮躁性”和“文化组织的散乱性”等原因所导致,但对校园文化和校园文明二者关系的理解有误与处理不当才是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智慧的深刻原因。
所谓“校园文化”,是指师生在改造校园环境、协调入际关系、把握自身存在意义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校园样式、风格及行为。它一般由校园物质、制度、精神及行为四个层面的文化组成。其中物质文化是指学校的建筑、器材等物质条件与设施,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制度文化是指用以规范师生行为的各种政策、守则,是校园文化的纽带;精神文化是师生在校园生活中形成并自觉认同的群体心理和意识,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行为文化是指师生的具体行为展示,是校园文化的载体。而“校园文明”则是指校园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达到的满足师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促进学校良性运行的程度,是校园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校园文化和校园文明各有其自身的特征:
第一,产生条件不同。校园文化是师生处理其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关系的产物,是师生对校园地理环境、人际关系和自身进行人造的结果。而校园文明则是师生在处理其与自然、社会及自身矛盾的过程中,对人造结果加以合规律合目的的改造后将“人造”结果转化为“造人”结果的产物。例如,各种亭台楼阁、名人塑像、文体活动等校园文化就是师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烙上其思想或活动印迹后的人造之物;但雅致的环境、美好的言行、淳正的校风等校园文明却源于那些具有造就和发展人材和大师这一“造人”功用的优秀校园文化。
第二,存在依据不同。校园文化是特定学校在特定的时代和地域,为了特定的追求而创造出来的一切,故在不同的学校,校园文化总是各具内容、风格和样式,体现出它以不同学校、不同办学条件和办学目的为存在依据的多元特征。例如,农业大学的田地棋布、追求增收增产的校园文化就有别于师范大学的名师丰碑树立、培养师范人材的校园文化,也不同于理工大学的科技迹象遍存、崇尚发现和发明的校园文化。尽管如此,校园文明的存在依据却是一元的,即不论是何种内容、样式和风格的校园文化,它们要想发展为校园文明,都只能以能够满足校园师生获取真善美的需要、促进学校的发展为共同依据。
第三,变化形态不同。校园文化的变化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而校园文明的变化则是一个相对平稳跳跃的过程。一般来讲,校园文化由于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产生的历史成果,因而它往往是在顾及学校传统及其办学条件的基础上连续渐进地展开它的千变万化。而校园文明的变化却不同。校园文明对师生和学校发展所起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决定了它一旦形成就不会被轻易地加以改变,而是保持其相对平稳的变化态势,但当学校出现大的转型和调整,抑或校园文化出现大的变革,那么原有的校园文明势必会随着学校的转变或校园文化的积极变革而发生跳跃式的变化。
第四,价值属性不同。在当今学校,师生个性的差异存在及校园文化生成环境的开放使得校园文化的内容往往是真假共存、善恶同在、美丑并蓄,展现出它在价值上既可彰显智慧和先进,又能暴露愚昧与落后的二重属性。而校园文明因为是师生对校园生活的恰当把握,其同假恶丑相远离,与真善美相伴生,所以它在校园中的千姿百态只会是精华的自由展示而不是糟粕的丝毫泛滥,从而显示其在价值上惟独容纳校园精华的单一属性。
二
以上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的种种特征表现虽然说明了二者之间界限的客观存在,然而透过形形的校园文化现象,二者又不乏有机统一的一面,这种统一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
首先,二者相互规定。一方面,优秀的校园文化外在地规定校园文明的存在。例如,清爽的校道、别致的景点、畅通的网络、齐备的教研设施等器物文化体现的是精致与优良的器物文明;整理内务、发明创造、排队就餐等行为文化显示的是有益与优雅的行为文明;按章管理等制度文化凸现的是有序与高效的制度文明;勤奋务实、敬业励志等精神文化张扬的是健康与向上的精神文明。另一方面,校园文明是校园文化的内在规定。校园文化虽然是千校千面,但它们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满足学校的文明需求。以学校的社团文化为例,甲学校的文学社在办刊、经济社在生产,而乙学校的文学社在讨论、经济社在消费。显然,这两所学校的社团文化在对方看来或许都存在值得怀疑的地方,然而经过仔细考察却不难发现各自都不乏文明的价值:前者突出的是社团活动的技能性和创造性,后者突出的则是社团活动的表现性和消费性。这一例证给我们的启示是:任何校园文化,不论师生如何建构它的内容和形式,校园文明始终都是校园文化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意蕴或内在规定。
其次,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相互依存。一方面,校园文化是校园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校园文明从来不是随校园落成就可自然出现的伴生物,而是广大师生积极创造校园文化,并努力克服校园文化中存在的譬如教与学、学与用、劳动与休闲等诸多文化供给与文化需求之间的重重矛盾,使校园文化发展到具有泽被师生、造福学校这一价值时而取得的历史成就。离开了校园文化的丰富、变革和完善,校园文明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一方面,校园文明是校园文化变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当代校园文化的开放性和个性化特征的存在虽然使得不同校园文化间的频繁交流与碰撞变得空前激烈和复杂,但校园文化避免蒙上文化尘埃,绽放文化光芒的关键既不在于校园文化内容的增多,也不在于校园文化形式的新奇,而在于校园文明现实地成为了校园文化变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这是因为:其一,校园文化如果不以接近校园文明作为自身变化的方向,那么我们在发展校园文化时就会只注重校园文化的积累而疏忽其内容的意义,以至于将校园文化的建构看成是一种可以任意为之的操作。其二,校园文化倘若不以校园文明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那么我们就会把现有校园文化的存在看作是永恒不变的事情。离开了校园文明牵引的校园文化只能走向混乱、流于低俗。
三
上述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的关系深刻表明:校园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校园文明形成和升华的过程,校园文化的多层面构筑与文明化追求必须结合起来,互动互进。既重视校园文化的创造和积累,又追求校园文化的优化和提升从来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应然之义。换句话说,校园文化的发展从整体上来说决不是一个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相分离的过程,而是两者相互统一、交互完善的过程。因而在实践层面上,实现校园文化发展的方略就在于从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相统一的角度去构筑合理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而由以下三要素构筑而成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无疑就值得学校师生予以重视和参考:
“丰富”,即积累、兴盛校园文化。这是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构筑的基石。它一方面强调校园文化的建构既要重视对校园自然环境、教研设施等“硬件”的添置,也要关注对校园精神、管理制度等“软件”的培育,以保证校园文化内容体系的完整。另一方面也要求针对师生需要及学校条件,尽可能地创造吸引师生注意、便于师生参与、发挥师生才华的多种校园文化形式,使校园文化形式能够准确、灵活而充分地体现和强化校园文化内容。为此,本着“开放搞活”的原则,在教师和学生队伍中培养和使用校园文化建设的专家及文化活动骨干、积极拓宽校园文化建设的投资渠道以争取社会力量的文化投资、建设有吸引力和说服力的数字校园、对外来文化加以批判吸收等就不失为丰富校园文化的有效举措。
“创新”,即变革、优化校园文化。是指对现有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超越性的改造和完善。创新校园文化的目的在于通过反思、批判和发展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能够不断孕育和提升其文明价值,因而它是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构筑的关键。它首先要求师生时刻反思校园文化的文明程度。例如,反思精神文化是否催生了“道德文章、堪为师表”的大师和“知行合一、心智健全”的学生;反思器物文化是否得以绿化、美化,因而能够“筑巢引凤”;反思制度文化是否成为了促进学术、培育人才和大师的坚实保障;反思行为文化是否彰显了师生热情、上进的儒雅气质;反思校园文化是否成为积极影响社会的示范文化等等。其次是要求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胆变革校园文化形式、小心改造和完善校园文化内容。采用校园文化新形式尽管经常会面临因违背传统、冒犯权威所带来的风险,但只要新形式有助于增加校园文化的文明价值,广大师生就不妨大胆突破校园文化形式的旧框框、采用校园文化的新形式。当然,校园文化新形式的采用由于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扶持,例如国情的允许、法律和政策的支持、社会舆论的宽让、家长的理解与协作等等,故在变革校园文化形式时要做到必要的小心谨慎,不能随意触犯社会的法规与道德。
“树我”,即树立校园文化的独特个性或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如果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不能独具一格且品格优质,那么该学校不仅难以培育出一流的大楼、大师、大材和大气,而且还将走向沉寂甚至是沉沦[1]。鉴于此,追求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无疑就成了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构筑的重点[2],需要学校特别注意的是:第一,集中发展校园优势文化。这是指在财力、物力有限的条件下,只有集中发展校园优势文化才能保证校园文化特色的形成,但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其他校园文化的建设,而仅仅是强调在维持诸种校园文化相互支撑、协同提高这一结构关系的同时突出对校园优势文化的建设。第二,重视校园文化的国际定位。在日益开放的时代,校园文化个性的树立显然必须面向全球,实施国际定位战略。它主要强调学校须以自信的校园文化传统与西方学校的校园文化对话,用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的国际视野来审视、评价和完善自身的校园文化,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实现向世界展示自己独具魅力的文化个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校园文化范文3
校园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一般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其核心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全体师生所认同和坚持的校本精神文化,它集中反映了学校的精神、价值观、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和外在形象,支撑着整个校园文化体系。对学生来说,它是一种特殊的育人环境,起着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磨练意志的作用,因此,一所学校必须有属于自己独有的校本精神文化,树立“用文化经营学校”的发展理念,精心打造文化育人氛围。
一、结合学校实际,打造校本精神文化
《__县中小学实施文化育人中长期规划》中,明确提出“一校一特色”、 “一校一强项”的文化育人理念。因此,在实施文化育人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学校实际,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如和平中学、阳明一小等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成绩显著的学校,可以做好校史文化建设,切实做好校史的编纂、先进人物事迹的收集与成册等校史文化建设工作,尽可能使校史文化传承、发展下去,它是一笔无形资产,可以较好地起到熏陶和激励作用,从而使校本精神文化代代传播及传递,生生不息;四联中学是一所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其红色文化的作用,激励青少年一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而__中学、实验初级中学等新办学校,则可以充分利用其环境优势,做到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人文与环境巧妙相融,深化环境人文内涵,美化校园文化环境,增添人文氛围,提升学校品位;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性质与普通中学完全不同,其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职业文化,强化职业精神,比如,在宣传教育上可以广泛宣传富有职业精神的名言警句、典型事迹;在课室、实训室的布置上,可以参照工厂或企业模式;在管理上,也可以参照企业管理模式,努力营造出职业氛围,建设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总之,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灵魂所在,各学校务必结合学校实际,打造校本精神文化,以发挥其目标引领、价值引导、观念统一、情感激励和规范调节的积极作用,促进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
二、结合学生实际,举办丰富而又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现在,校园文化活动已引起了学校的普遍重视,大部分学校都能够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很多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也存在着层次不高、管理不到位、形式单一、特色不突出等问题,甚至是纯粹为活动而活动,不能真正取得实效。校园文化活动要想真正取得实效,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注重活动特色,努力实现校园文化活动从单一的文体娱乐功能向导向功能、熏陶功能、教学功能和育人功能的根本性转变。如和平中学、福和中学、实验初级中学等学校,学生素质普遍较高,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可以组织学习兴趣小组、文学社、科技创新、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辩论赛等活动来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个性;阳明中学作为特色学校,学生普遍在体育、艺术等方面有一定的特长,可以举办各项体育运动竞赛、艺术节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特长;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活动能力相对较为突出,可以通过丰富多彩、而且能够突出职业性和技能性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发挥学生潜能,发挥学生个性,增长技能,增进合作,如技能竞赛活动,暑假“三下乡”、青年志愿者以及各类社团组织等活动。总之,学校应根据学生实际,明确目标,保证实效,大力抓好特色活动,打造校本活动品牌。
三、结合办学目标,彰显特色校园办学理念
一所学校有一所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如和平中学、四联中学等老牌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培养了大批在各行各业作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大力宣传他们的“英雄”事迹,打造“英雄”文化,激励学生以这些“英雄”为榜样,学习他们身上隐含的道德价值和行为规范,让学校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福和中学是一所新办学校,应尽快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作为一个以年轻教师为主的学校,除引进高素质人才外,更主要的还是要抓好校本教研文化,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努力培养学科带头人,积极打造“名师工程”。__中学作为特色学校,必须在“特”字上作文章,打造学校品牌,办出学校特色。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提出,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宣传先进的企业文化以及行业
校园文化范文4
校园文化标语集锦
1、清风园学子茂风华,百步梯书生逞意气。
2、扬求是新风,树学风新貌。
3、在学习中,思索人生;在思索中,享受学习。
4、执勤奋做笔,蘸创新为墨,筑华园蓝图。
5、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6、好学思辨晓理,勤奋求实建功。
7、丰富知识,完善自我,服务社会。
8、学海无涯,奋揖者先。
9、明德于心,化成于身,寓教于行,求善求真。
10、传承南财文明,弘扬法律精神。
11、以德为行,以学为上。
12、学以修身,学而思进。
13、求知求实,力行力思。
14、饱看精校尽风采,更览华工搏扶摇。
15、做真人,学真知,求慎思,践真行。
16、讲文明,树新风,优良学风立心中。
17、正义之师,明辨笃行,博学睿思,勤勉致知。
18、严谨治学,勤奋求实,勇于创新。
19、在这一秒努力,为下一秒扞卫正义而努力。
20、非宁静无以笃志,非励学无以致远。
21、博学睿思,明辨笃行。
22、精诚乐学,志在卓越。
23、莹灯下铸成就之辉,笔筒下达圣贤之道。
24、知行合一,慎思笃行;务实求真,勤勉致知。
25、丰富知识,完善自我,服务社会。
26、以学为荣,学优为荣;关注生活,规划人生。
27、慎思笃行树学风,好学力行造良材。
28、人生有尽,学无止境。
29、学风关系你我他,建设学风靠大家。
30、讲自律,促团结,树新风。
3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2、学海无涯,有风则行。
33、树立优良学风,远离网络游戏。
34、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35、创优良学风,正优良教学持续。
36、良心无愧,信心无畏,恒心无敌,青春无悔。
37、行以求知,学以致用。
38、勤学善学,以知识浇灌岁月;好学乐学,以学习充实青春。
39、多思以修身,勤勉以治学。
40、博学睿思,严谨治学,明智拓新。
41、乐学睿思,勤勉致知,务实根基,终成令器。
42、厚德以求知 博学以践实。
43、勤学苦读,求真知;深思明辨,建学功。
44、从我做起,创建优良学风,正己达人,打造德育品牌。
45、吾生也,有涯;吾知也,无涯。
46、非励学无以笃志,非拓新无以致远。
47、知学者自静,止浮躁之心;知学者自明,狭隘之心;知学者自乐,止敷衍之心。
48、愿学、勤学、善学。
校园文化范文5
所谓校园文化是以大学校园物质形态为基础,以学生与老师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心理素质以及该校的历史文脉,文化积淀等为核心,并以学校有特色的校园生活、文化节日、讲座沙龙为表象的精神环境。当今时代,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离不开文化这个强有力的支撑。校园文化作为整个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祖国培养、输送人才的艰巨任务,直接关系着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所以,推动和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于高校来说势在必行。一所大学的校园文化直接反映一所学校的个性与内涵。大学作为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与传播者,同时也作为一个地区文化的象征,拥有自身特有的校园文化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提高一个学校自身的内在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创新热情,增强学术氛围;同时也可以把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做一个很好的梳理与传播,让地方的历史文脉通过现代高校这个窗口,得到更好的延续与发扬。校园文化是典型的亚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高校师生的言行意趣,它对于人文氛围、精神境界的提升,凝聚力与创造力的激发,良好的学风与工作作风的建设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一所学校的内在精神与学校品牌之所在。校园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导向功能。在不经意间就为师生的行为提供了一个参照标准。第二,凝聚、激励功能。良好的文化氛围能够使师生产生强大的向心力,既能够影响其言行举止又可以更好地凝聚人心,还可以增强师生的认同感及使命感。第三,认知功能。校园文化中蕴含着许多我们民族的优秀品质和前人的智慧结晶,学生在这样的校园文化中,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实践来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定位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加强对社会和人生的认知。
二、以生态文化理念推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新时期面对生态文化的大势所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也应以此为重点,充分借鉴生态文化的理念,创建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相互交融、和谐共处的校园环境。大学校园应塑造优美且赋有内涵的校园环境。赋有人文气息的校园布局、建筑风格、自然环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审美情趣,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大学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理应有一个蕴含着深厚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这对于学生们思想意识、学术创新等都有益无害,同时这也是校园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日本学者岸根卓朗先生提出:文明大学的校园应以物和心取得调和的自然共生型社会系统为目标,以知识系统的科学(真)、宗教(善)与艺术(美)三位一体化作为办学精神,它的校舍也必须是象征文明的科学的森林、宗教的森林、艺术的森林三位一体化的自然——空间——人类系统——学会系统。因此,赋予景观环境历史文化内涵,使校园内处处洋溢着历史的光辉和文化的气息,这不仅是时代对当今大学提出的要求,更是传统文化对当今大学提出的考验。大学校园应塑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学术氛围的优劣,标志着一所学校品质的好坏,更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学术氛围有助于师生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助于科研项目的研发,对学校的声誉和地位也有重要的作用,更加有品位、有内涵的校园环境有助于校园学术、文化氛围的营造。一个具备浓厚氛围,优雅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学校园正是当今高校建设的发展趋势,大学内在文化的体现已经成为校园环境设计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从而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衍生出了各具特色的校园生态。
三、结语
校园文化范文6
可惜的是,不少学校把校园文化当成了花边。做成了装饰。每个学校都有校规校训,有些学校的校规以班级为单位直接具化为班规,让人感觉不到有什么统一的校规。至于校训,假如没有落到实处的话,就成了师生背诵的口号,甚至部分师生连那“口号”是什么都背诵不出来。宣传栏的橱窗里的内容,要么流于形式,要么久未更新,师生根本不会去看。教室后面的黑板报,往往是每个月按统一的主题更换一次,更换后还要进行评比,评比后一个月不变,黑板报自然也就成了漂亮的装饰。每间教室的墙壁上,一般是整齐划一地贴上一些名人画像,附带名人名言。那些画像和名言,除了偶然在考试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点“引用资料”以外,看不出来它对学生有什么影响。
我曾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学习几年。第一师范不愧为“千年学府,百年师范”,它强大的校园文化使人终身受用。它有明确的校训:“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这是亲自题写的,不但每间教室都张贴了,而且这句话也铭刻在全体师生心中,成为一师育人的核心。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一师提倡“一专多能”(即一个专长,多项能力)也很好地明确了中师学生的目标。老师常常对我们说:“你们毕业以后要能胜任小学任何科目的教学,分配到任何小学,那里缺什么老师你就是什么老师。如果你有某方面的特长那就更被学校看好。”一师纯净优良的校风来自于它严格而又落到实处的校规。每次卫生大扫除过后,检查的老师戴白手套去摸窗户上是否有脏痕。有人不从下水道而直接往楼下泼水,攀摘校园花草,穿拖鞋参加集会,都是要通报批评、记过、校内张榜公布或记入个人档案的。每天按时起床,按时出早操,按时上晚自习,按时熄灯就寝,大家不敢不遵守,因为学校纪律严明,学生一不小心就可能受到“通报批评”。当时我们觉得校规过于严厉,而现在却感谢那些严厉的校规磨砺了我们,造就了我们。教室后面的墙报是学生按不同的主题发挥的,丰富多彩,经常更换。至于我们的班会,每次都是由我们自己主持、自己设计、自己表演。三年下来,绝大部分同学都主持过班会课。班会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我们食堂前面有一长线玻璃橱窗,一般是同学的画展,也有诗文展览,每半个月更换一次内容,每次更换的内容都吸引了大批的同学驻足观看。在那里,我们认识了学校美术界和文学界的“名人”,把他们当作自己学习的榜样。
凡是办得好的学校必定有较强的校园文化背景作为支撑。高等学府是如此,中小学也是如此。比如长沙的雅礼中学,它的校风紧扣校名“雅礼”二字。“雅”是一种审美情操,“礼”是一种生活艺术。“雅礼”二字将会伴随其学生终身,“雅”和“礼”的追求都不啻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他们校园里的人文景观设置和宣传栏里的内容,无不体现着“雅礼”的人文特色。
校园文化的品位决定学校的品位。看看一些学校,单从那宣传栏的内容陈腐不变或者流于形式,就可以看出校园文化建设的落后。校园文化就要吸引人的注意,给人感染和熏陶。可是,假如一所学校的校训是流于口头的口号,甚至是毫无特色、不切实际、不被人知的口号,校规只是一些没有落到实处的空头文件,宣传栏的内容长期不更换,即使更换了也是没人看的空话套话,班会活动流于形式,没有意义,那样的“校园文化”无疑是虚设的,没有效果的,那样的学校校风校纪可想而知,教育教学效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