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展会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展会计划

展会计划范文1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优点 存在的问题 发展的必要性

一、会计电算化概述

会计电算化是将以微型计算机为主的现代电子产品和电子信息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是以电子计算机替代会计人员进行记账、算账和编制财务报表工作。它应用计算机使会计业务处理自动化、便捷化;使会计人员从传统繁琐的手工记账中解脱出来;它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是会计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会计电算化的优点

(一)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以电子计算机替代会计人员进行记账、算账和编制报表工作,使会计业务处理更加快捷、准确。极大地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了会计职能的转变。笔者刚参加工作时,曾亲身经历了传统手工记账过程:从手工编制记账凭证、对记账凭证进行汇总平衡、手工登记总账和明细账、对账簿分别进行试算平衡,最后手工汇总编制各种财务报表;每天会计人员都在低头忙碌着,尤其到了月末和年末,拨打算盘的声音从早响到晚。身边的老前辈调侃说会计工作是磨不断的“铁锁链”,环环相扣无止歇。如今只需在电脑中输入记账凭证,点击操作记账软件便可以自动登记总账和明细账,生成财务报表,使会计人员从以前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实效性、准确性和会计工作综合质量。

(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由于电子计算机可以大量存储连续多年的财务数据,并以极高的速度和准确性自动进行数据处理,从而打破了手工记账的局限性,提高了财务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财务管理信息化打下扎实基础,使财务管理工作由事后核算、反映和监督向事中控制和事前预测跨越。

(三)方便查询核对。会计手工记账时期若要查询或核对账目,需要到档案室手工翻阅各种会计凭证、账簿及财务报表,查找速度缓慢查找起来不方便;而实行会计电算化记账后,查询凭证、账簿和报表数据资料,可以在计算机记账软件中按要求直接查找核对,多年的会计信息数据均可瞬间查找并进行核对,极为方便快捷。

三、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所用财务软件不成熟。配备完善的财务处理软件是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基础,选择会计软件的适用性对会计电算化的成功运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企业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不断修订,相应财务软件也需要持续改进完善。

(二)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不均衡。通常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经济效益越好的大中型企业,会计电算化水平越高,对财务管理工作影响越大;相反,经济落后地区或效益一般的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水平相对较低,有的甚至尚未实行会计电算化,因此,未能及时将会计信息及对企业经营状况影响的预测提供给经营管理着,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会计电算化的安全问题。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在数据安全方面存在较大隐患:计算机病毒攻击是无形杀手,稍有不慎将导致会计数据丢失、甚至造成软件系统瘫痪;部分数据库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等。

四、进一步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必要性

尽管会计电算化还存在诸多需进一步完善之处,且目前发展水平不均衡,但会计电算化取代手工记账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方向,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发展会计电算化,可以在已建立起的过去经营活动详细记录的基础上,通过适时处理,及时掌握经济活动的最新动态,为加强财务管理、进行经济预测和决策,提供可靠的数字依据。因此,不仅应普及实行会计电算化,更应将会计电算化向深度进一步发展。为此需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一)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针对目前会计电算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应及时健全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明确各电算化操作岗位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操作权限,严格按职责和权限进行操作,真正将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道路。

(二)加大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逐步提高会计电算化操作水平。针对单位会计人员的岗位特点和具体工作要求,科学合理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根据对象分层次进行计算机知识培训,更新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使会计人员逐步成长为既精通会计专业知识,又具备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加快我国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输送优秀人才。

(三)持续改进财务会计软件功能,加快电算化软件由“核算功能型”向“管理功能型”的过渡。这需要完善的信息化系统的有利支撑,目前单位会计软件虽然已开始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但总体看,核算模块不能适应企业全面管理需要。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及物流管理系统等不能互相兼容,各有各的程序,各有各的标准格式,造成相互之间数据不能共享,互相提供数据需人工进行二次处理,操作程序较繁琐。要真正发挥会计信息化的优势,为实现企业管理目标和提升企业内涵建设服务,需将各个信息系统进行融合兼容,统一纳入企业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各子系统的按需对接与兼容,逐步建立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的企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主角“作用。

参考文献:

展会计划范文2

关键词:林业会计;现状;深化发展

林业会计对于林业单位的日常经营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林业会计对单位的资金流动以及其它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如实反映单位的经济状况,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同时应该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对单位的经济状况进行监督,规范单位的资金运转,防止腐败的出现,促进林业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1.我国林业会计工作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走向完善,我国的林业会计获得很大的发展。作为林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林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林业会计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完善当前的林业会计相关制度体系,才能够适应林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当前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而林业会计的发展还远远滞后于林业经济的发展,这就使我国的林业会计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监督管理弱化

国家为了规范林业会计行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些法律和法规,国内也有很多的学者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也取得大量的学术成果。但是这些政策或者是相应的学术成果往往没有得到有效执行。林业会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本单位领导的制约,因此很难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

1.2执法检查弹性化

在进行执法检查的过程当中,由于人情关系等因素,往往出现较大的差异。往往出现人情大于检查结果,很多问题都在人情关系当中不了了之。这就导致外部监督被严重的削弱,不利于规范会计工作。

1.3执业保护不善

国家为了确保会计岗位从业人员的素质,采用持证上岗制度。但是在实际当中很多没有证的会计人员仍然从事相关的工作。这些工作人员由于业务素质不高,职业道德缺乏,在工作当中无法确保会计信息的严肃性和准确性,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

1.4林业会计工作业绩宣传上有偏差

林业会计在日常工作当中不仅仅要服务于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要向单位内部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但是当前林业会计在舆论导向方面日益朝着经济效益的方向发展。比如,一些媒体在对某个会计人员进行报道的时候,往往更多地是强调为单位的经济效益做出多大的贡献,而对于会计人员应该如何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对本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审查和监督却很少提及。这样就导致在社会上形成一种不利的舆论导向,使会计人员过多的关注经济效益,而忽视了自身所肩负的监督职能。而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很少有会计人员能够顶住单位领导的压力,敢于曝光本单位的财务问题,一旦这样做,势必受到孤立。

1.5林业会计核算对象不能满足

林业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经济部门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林业生产与国民经济其它部门一样,追求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林业生产不能够忽视其生态效益。这就要求林业会计在核算过程当中不仅仅要反映林业的经济效益,还要能够如实的反应其生态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但是在实际中,林业会计往往将核算的重点放在经济效益之上,而林业生产和经营过程当中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往往都被忽视。同样,生产过程当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消耗也并没有计入生产成本当中。这样就导致将林业生产引向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的方向上,不利于林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还有可能产生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2.加强林业会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林业会计在林业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林业会计当前存在的问题,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加强林业会计的建设,使其朝着更加有利于林业经济发展的角度进步。

2.1进一步深化林业会计改革

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我国的林业会计进行改革,使其能够使适应当前我国林业经济的现状。林业会计从业人员应该深入到基层,详细了解相关的生产流程,从而更加熟悉业务。积极引进先进的会计核算技术,采用先进设备改革当前的会计工作。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大力支持相关技术的引进,建立健全现代化的会计管理机制。

2.2 继续加强林业会计法制建设

加强林业会计法制建设,不仅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重要方面, 也是转变林业会计管理职能,保证林业会计工作秩序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要不断宣传、学习、贯彻林业会计有关法规,采取切实措施,认真查处林业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保证林业会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在抓好已有法规制度贯彻实施的同时,积累经验,使各项规定具体化,进一步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林业会计法规体系。

2.3发展我国的林业会计电算化事业

实现林业会计工作手段的现代化是推行林业会计改革,充分发挥会计管理职能的重要保证。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效益的竞争、市场的竞争,关键在于信息的竞争。加强林业会计电算化事业, 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第一,研究制定总体发展规划,以引导林业会计电算化事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第二,制定出台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逐步把林业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引向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第三,加强林业会计软件市场管理,搞好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工作,推动林业会计软件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第四,开展林业会计电算化人员岗位培训,培养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林业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

2.4提高林业会计人员素质

林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和积极性调动如何,直接影响林业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和会计改革的顺利进行。通过改革,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培养、评价、选拔会计人才的机制,调动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抓好在职会计人员培训,贯彻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会计专业在职教育方针,在财政部门统一规划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支持各地区、各部门和多种办学力量参与林业会计在职教育。同时,研究制定林业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林业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全面提高林业会计人员的素质。

2.5改革育林基金的提取方式

林业经营单位的生产效益除来自林产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外,更多的则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对于林业生产资金不足部分应该由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受益者承担。育林基金作为生产经营资金之外的森林培育资金来源也应该由社会和政府来承担。因此,育林基金在提取时,一方面应来自享受生态效益的各类社会企业,如生态旅游公司、水厂和污染严重的企业按一定比例从该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中加以提取,另一方面由财政资金加以补助。

3.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同时市场经济发展带动了会计工作全方位与国际接轨,会计工作的目标和内容以及方式也同样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对林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要求也更加严格。 因此,必须建立起现代化的林业会计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当前的实际情况。相关部门应该不遗余力的加强林业会计的建设工作,不断提升林业会计跨越的素质,使林业会计能够为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合江林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佳木斯市)邮编:154002)

参考文献:

[1]胡宏坤,任晓琦.关于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J].榆林学院学报,2009, (02).

展会计划范文3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市*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经济转型工作为统领,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合力攻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突破,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总量保持高速增长,财政收入实现新突破。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1.6亿元,同比增长25.2%(以下简称增长),完成年计划的100.4%。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0.13亿元,增长35.1%,实现了突破10亿元的历史性跨越,完成年计划的112.6%;其中市本级完成7.62亿元,增长40.5%,完成年计划的117.2%。

(二)狠抓工业提速增效,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60.3亿元,增长46%,完成年计划的10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3.3亿元,增长43.3%;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3.32亿元,是2005年的5.3倍。“三大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实现工业总产值131.6亿元,增长46%,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2.1%。

(三)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固定资产投资目标。

大力实施投资拉动,加快发展的基础和后劲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6.2亿元,增长82%。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已有财富产业园特种车、东北袜业工业园、金刚集团、麦达斯铝业二期、金翼集团等新开和续建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巨峰生化等项目即将投产。雷尼森(*)生物药城、国能生物发电等项目开工建设。大唐*热电二期、振源机械掘进机和采煤机、采煤沉陷区补充工程、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有新的进展。辽伊高速公路、辽西铁路、三座立交桥、亚行供排水工程、辽河三角地、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分户供热改造和调峰锅炉建设、东辽河清淤和水源地沉淤、东辽河城防渭津河回水堤等重大工程有序推进。

(四)改革开放成效明显,经济发展活力不断提升。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209万美元,增长66.2%,完成年计划的152.8%。实际利用外资达到5287万美元,增长10%,完成年计划的100.1%。企业改革继续深化,全年208户改制企业盘活资产35.1亿元,改制后98%的企业启动生产或扩大规模。事业单位改革顺利实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五)农村经济稳定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农业获得大丰收,粮食产量达到26.7亿斤,增产2.1亿斤,创历史新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05元,增长11.9%。畜牧业快速发展,牛、猪、禽、鹿等饲养量分别增长2.6%、3.1%、8.5%和12.9%。建成标准化牧业小区83个,牧业集约化规模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牧业人均收入1757.6元。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稳健开局。首批启动省、市、县三级试点村镇总数达到了48个,占全市村总数的9%。先后共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179个,完成投入7105.5万元,实施了试点村镇的村路建设、旧房改造、美化绿化等公益性工程建设。“村村通”乡村公路建设实际完成868公里,总里程达到了3000公里。

(六)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和谐*建设成效显著。

全年共开发城镇就业岗位3.8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3.65%,低于年计划1.15个百分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面达到98%,全市社会保障面达到了50%以上。提高了职工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缴费基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部分兑现了省定津补贴政策,提高了干部群众收入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974.33元,增长15.1%。推进科技创新,有36个项目列入省以上各类科技计划,迪康药业博安霉素等项目列入国家级新产品计划。基础教育工作质量明显提升,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农村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信息网络建设取得新突破,*网站获全国十佳品牌网站政府上网工程获突出贡献奖。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13‰以内。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基本结束,已有一万多户五万余人喜迁新居。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面积120.4万平方米,市中心医院重建工程主体封闭,显顺琵琶学校、*博物馆、福寿宫广场交付使用,体育场改建工程圆满竣工。*年,我市被国家权威机构评为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200强魅力城市之一。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一产高速度、低效益,三产高比例、低层次;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节能减排压力较大;经济发展的外向度低;生产要素配置不到位,资金、人才、技术制约比较严重;部分企业管理薄弱,自我发展能力差;城乡收入差距拉大,解决“三农”问题任务繁重。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

(一)主要预期目标

*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也是增强发展基础,集聚发展能力,转变增长方式,加快经济转型步伐的关键一年。根据*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安排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215亿元,增长25%。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7.3%、36.4%和18%。工业增加值93亿元,增长44%;

──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12.6亿元,增长25%,其中市本级9.5亿元,增长2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增长4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30亿元,增长43.5%;

──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增长89.1%;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00元,增长13%;

——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增长6.3%;

——万元GDP能耗降低6%;

——化学需氧量排放下降2.7%。

(二)主要任务

1、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全力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任务。组织实施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续建项目97个,总投资378亿元,*年计划投资106亿元;新开工项目64个,总投资73.8亿元,*年计划投资30亿元。一是在新材料领域,重点谋划、推进彤坤新能源科技公司年产1000吨高比能电池材料及5000万支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麦达斯铝业大截面铝合金系列型材、北方工业硅集团年产1万吨硅铝合金及硅铝铁合金等项目建设。二是在健康产业领域,重点谋划、推进雷尼森(*)生物制药城、博大药业公司依达拉奉、*真雨药业“蒲瑞地奥”生物中药等项目建设。三是在传统优势产业领域,重点谋划、推进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振源机械公司掘进机和采煤机、佛罗萨国际皮革公司年深加工100万张坯皮和500万双皮鞋、重型公司新增1.5万吨矿山设备生产能力等项目建设。四是加强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国能*生物发电公司生物发电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大唐*热电公司2台30万千瓦供热机组扩建项目前期工作。抓好*至伊通高速公路、*至西丰铁路和*七一、红五星和连昌立交桥等重点工程建设。按照投产项目抓达产、在建项目抓竣工、新建项目抓进度、规划项目抓开工的要求,层层落实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千方百计落实项目条件,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加快项目达产达效。

2、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切实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优势资源向“三大产业”集中,以投资结构的优化,促进工业结构的调整。在全市重点企业组建研发机构,加快高新技术的转化和高科技产品的研发,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起区域经济的自主增长机制。坚持以高科技创造高效率,不断提高企业的科技装备水平,支持企业在抓好核心产品生产开发的同时,积极抓好上下游产品的开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约型产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努力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目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5%。

3、推进工业提速增效,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五大”建设,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在大企业建设方面,着力抓好麦达斯铝业公司、金刚集团、迪康药业公司、利源铝业公司、博大药业公司等重点企业的做大做强,实现规模发展。在大园区建设方面,抓好*财富产业园、雷尼森(*)生物制药城、新材料产业园建设,继续抓好东北袜业工业园建设,提高产业集聚能力。加大品牌建设力度,重点塑造以万厦水泥、麦达斯型材、龙泉春酒、大寿塔机、欧蒂爱棉袜等为代表的知名品牌,发挥品牌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

加快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发展壮大园区和骨干企业群,集聚生产要素,壮大产业规模,夯实产业基础,增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以提高项目达产率为核心,实施100个以上技术改造项目,实现总产值100亿元以上。引导和鼓励企业多渠道融资。加强企业管理,抓好节能降耗。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开展“创诚信企业”活动,不断塑造企业新形象。

4、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继续抓好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优先发展畜牧业,提高农村经济的综合实力。重点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围绕牛、鹿、鹅、猪、柞蚕等养殖开发产业和大豆、玉米、稻米等种植加工产业等产业链条,发展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发展一批专业村、特色镇,努力打造集生产基地、精深加工、储运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集团和龙头企业群体,提高农村经济的竞争力。重点发挥金昌集团、德春米业公司、金翼集团、鹏翔牧业公司、大志禽业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农村公路630公里。继续增加新农村建设试点启动资金,加大农村饮水、道路、通讯、电网等公用基础设施投入,着力解决“脏、乱、差”问题。改善农村教育、文化等基础设施条件,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购销网络建设,推进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建设。抓好寿山镇争列全省十强镇试点工作,做好城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基础性工作。

5、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落实省民营经济腾飞计划,研究制定*民营经济跨越发展计划,作为引领民营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完善优惠政策,放手、大胆发展民营经济。做大做强重点企业,在项目建设、当期生产经营、企业管理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引导。重点发展以金刚集团、利源铝材、迪康药业、博大药业、东丰药业、裕龙油脂公司、华龙建筑塔机、重型机械有限公司、重科机械公司等为代表的具有较强支撑能力的民营企业,并逐步实现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式发展,快速提高民营企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6、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认真贯彻落实《吉林省服务业跨越计划》,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市服务业跨越发展计划。坚持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生产业和消费型服务业共同发展。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重点实施砂子山会馆、体育会展中心和寒葱顶国家级森林公园、仙城物流园区二期工程等项目。抓住国家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契机,发展以市中心医院为首的社区服务业,解决广大市民求医难、看病难的问题。以现代物流、交通运输、社区服务、信息中介、农业服务等领域为重点,大力发展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和水平。

展会计划范文4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始于本世纪70年代末,至今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会计电算化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缓慢发展到迅速普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批民族品牌的商品化财务会计软件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程度、组织管理和会计软件开发等因素综合分析,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可以概括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2年以前,这一阶段属于起步阶段。1979年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1981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的讨论会,会上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这标志着我国会计电算化已经起步,并逐步跨入应用阶段。第一阶段是1983年到1988年,该阶段属于推广应用阶段。这个阶段,全国掀起了计算机应用热潮,许多单位也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但此阶段,技术上远远落后于计算机的发展和会计变革的形势,使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推进非常缓慢。第三阶段是1989年至1996年,该阶段属于普及与提高阶段。此阶段出现了会计软件产业。1998年8月在吉林召开了我国首届会计电算化学术研讨会,提出了实现会计软件通用化的若干措施,并将市场机制引进我国会计软件市场,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第四阶段为1997年以后,属制度化与创新阶段。随着以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管理型会计软件大力发展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1]

我国企业会计电算技术的特点:

1、会计电算化普及率总体上偏低,企业管理信息技术的采用明显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当前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不到总数的10%,而且分布极不平衡。主要是大中型企业采用,小型企业很少采用;主要是国有企业采用,集体企业和乡镇较少使用;较发达地区的企业较多使用,广大内地企业较少采用;有先进管理水平的企业较多采用,管理水平落后的企业较少采用。

2、会计电算技术的使用在总体上还处于低层次水平。在采用了会计电算化手段的企业中,有半数以上的企业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核算型”财务软件,主要是用电脑代替人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其软件主要是一些软件公司早期开发的部门级会计信息系统,也有一些是自行开发的核算软件,采用“管理型”和“决策型”财务软件的企业较少,采用ERP的企业就更少。这样,会计信息系统的启用并不能对企业管理带来实质性改善。

3、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在一些启用了“管理型”或“决策型”会计信息系统的企业中,由于管理环境跟不上,或软件使用人员的知识技能跟不上,致使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不充分。软件中的会计核算功能部分能被使用,但财务管理和决策分析功能部分的使用率很低。也有一些企业干脆仍然采用手工会计核算,会计信息系统只作辅助作用,或者搁置不用。

4、会计信息系统启用的成本效益比还比较高。一些单位在会计信息系统使用的理念上还有不务实的现象,将其看作是一种身份,一种形象,在购置软件时盲目求大求先进而不顾企业实际,造成高价购进的软件只能有小的使用。还有些企业只重软件,不重视或不懂软件的维护和二次开发及管理环境改善。致使会计信息系统出现投入高,运行成本高和效率低的所谓“两高一低”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企业启用会计电算软件的热情和主动性。[2]

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进行大量复杂的工作。虽然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形势看好,但是会计电算化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1、对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认识的局限性。许多单位的领导和相关个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还存在一些片面的认识。一方面,一些人认为会计电算化为时过早,实现会计电算化就是编程序的过程,是单纯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是会计部门的责任等等。另一方面,传统的会计理论也禁锢着部分人的头脑,一些人肤浅地认为“算盘”和“账本”就是财务会计的工具。这些片面的认识给会计电算化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健康顺利地发展。

2、会计电算化的政策与法规中存在着不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规定。颁布电算化政策与法规是为促进会计电算化服务的,而目前,我国颁布的有关法规中存在着阻碍其发展的规定。例如,有些涉及软件技术开发上的具体细节规定,不能起到推动的作用,反而因规定的太死抑制了软件的自我发展,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

3、会计软件发展模式的局限性。目前,我国有许多会计软件开发公司,各家公司都强调突出自己的会计软件开发模式和特点,造成大部分会计软件相互不能兼容,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差异,给用户带来不便。由于用户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薄弱,会计软件经销商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得不负担起对用户单位操作人员的培训、初始建账等方面的责任。也就是说,销售的数量和范围越大,需要服务的对象和范围也就随之提高。这种“谁销售谁负责”模式的结果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向深层次发展。此外,会计软件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部分单位热衷于自己研究开发会计软件,不顾现实需要和自身技术力量,盲目开发出的会计软件模块少、功能低,版本升级无保障,软件更新和提高无从谈起。

4、会计电算化人才严重遗乏。一方面,财会队伍中的部分人员知识老化,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积极性不高,短期培训很难取得明显效果。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复合型人才更是供不应求,直接影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3]

5、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差。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目前,我国不少地方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安全性,保密性重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一些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操作者未能按照一定程序操作,导致会计资料的丢失或错误的出现;一般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财务人员对计算机病毒的侵入防范意识不强,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防病毒和黑客的侵入;会计档案形成和保管过程中存在风险。

6、财务软件的使用较混乱。由于财务软件的开发未能实行统一的标准,再加之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是各自向软件开发商购买的,甚至有的软件开发商还别出心裁地搞出各自的特色,结果使会计电算化所用财务软件比较混乱,就是同一行业的不同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也不尽相同。不同的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使用方法的不一样,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从国外情况看,在某些会计电算化搞得好的国家,基本上是通过行业会计协会制定统一的财务软件标准,甚至某些国家就直接通过政府行政手段规定哪些行业必须使用哪种财务软件。这样国家有关经济管理、监督部门就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进行财务检查、专用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分析,单位也可以利用网络及时地进行财务报告的传送等。

7、匆忙甩掉手工账。甩账是指会计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直接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等,停止手工记账。甩账是建立在会计电算化达到一定基础之上的,手工记账与计算机记账并行一段时间以后,从人员素质及硬件设施完全具备,并达到一定熟练程度的情况进行的。有些地方的财政部门为了防止出现匆忙甩账曾明文规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要甩账,需经财政部门或财政部门委托的社会中介机构验收确认后方可。但是,不少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错误地认为,实行会计电算化就立即不用手工记帐了。[4]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了会计工作质量,另一方面,给会计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面临种种管理与控制风险。

1、系统故障风险。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主要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硬件是系统的身躯,软件是系统的灵魂。由于机械故障、零配件损坏、突然断电、操作人员失误等原因有可能导致硬件系统失灵,由于非法调用和修改,软件系统因此受到破坏。在网络环境中,网络的开放性、动态性和虚拟性导致系统的一致性和可控性降低,一旦遭遇系统阻塞、病毒侵入或黑客袭击,将导致系统的混乱甚至瘫痪。

2、人员职责集中带来的风险。手工会计系统强调组织内部人员职责分明,相互牵制,每一步作业步骤都留有原始记录,如:制单、稽核、收付款、会计主管签章等。在网络环境中,由于网络管理员和操作员常常被赋予一定的访问权限,在相对开放的网络环境里,有可能掌握重要的财务信息,窃取企业商业机密,如果缺乏有效的控制,将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3、数据输入输出错误风险。在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数据来源于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如果缺乏有效的控制,一旦输入错误的数据,计算机接受这部分数据并进行自动化处理,将引发错误的连续性和重复性,造成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信息输出错误,给投资人、债权人及其关联单位等信息的使用者带来重大损失,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难以保证。在网络环境中,会计数据通过通讯线路传输,数据来源的广泛性使得其面临着被未授权人员的非法截取或修改,会计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

4、信息存储无纸化风险。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数据处理大致分为输入信息、加工信息和输出信息三个基本环节,虽然交易伙伴间的信息传递仍可以通过纸面文件的形式来完成,但加工过程的自动化可能导致可视性审计线索逐渐消失,除了部分原始凭证和打印输出的报表外,大多数会计信息是以机器可读的形式存储在各种磁介质中,这种数据存储方式有可能给系统带来许多风险,由此产生的大量会计信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网络数据的共享性使得电子数据面临着更加严重的安全威胁。[5]

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及影响

第一种观点认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将转向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控制。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系统是一个由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人员和各种操作规程构成的复杂系统。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最快捷有效的工具在会计领域中运用,使会计信息有了质的飞跃,网络的发展为会计信息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全方位的信息支持,特别是Internet技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则使企业走出封闭的“局域”系统,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对外实行开放,同时使企业内部包括财务部门在内的所有部门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

网络环境下会计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系统有着不同于单机环境下的特点。在网络环境下,数据信息通过网络传递,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财务数据流动过程中的签章等传统手段不再存在,数据信息的完整与真实确难以保证了,财务信息易被截取,给网络会计带来一定的风险。电子商务是网络环境下的必然产物,随着电子商务的逐步普及,网上交易越来越普遍。电子商务给企业经营带来无限的生机,又给网络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可以看到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更为复杂,因此要使用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相结合,只有从企业的内部稽核与外部审计两个方面进行全方位控制,才能达到在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有效控制。

会计信息系统在不同的环境控制下有着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采用网络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必将成为一种趋势,会计电算化作为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核心,其内涵和外延都已扩大,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控制,将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6]

第二种观点认为,会计电算化将向以下方面发展:

1、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是实现对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管理。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传统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在全面企业管理中的财务管理模块,原有的单一财务软件已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企业管理材料的采购、销售、存货的管理到会计核算、应收应付账款的管理,以及企业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和成本费用的管理,财务分析预测等实现一体化,进而实现对整个企业资源的规划,即ERP.所以,将现有的财务账务系统、成本分销系统、报表、资金管理系统等软件实现数据转换接口,保障各软件系统内部的数据方便进行交换与重组,实现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要逐步发展成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统,才能适应现代商业企业管理的需要。同时,应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2、网络财务。随着企业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谁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作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有发言权,信息流成为了企业的生命线。这就要求企业注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改善其经营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我国软件开发公司推出了“网络财务”战略,为企业能适应时代要求的“数字神经系统”提供了初步解决方案。无疑,“网络财务”将成为会计电算化发展新趋势。

所谓的“网络财务”是基于Intranet技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支持电子商务,能够实现各种远程控制(如远程记账、远程报表、远程查账、远程审计、远程监控等)和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能够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财务”的提出和推行,具有重要的意义;(1)“网络财务”改变了财会工作空间和模式,使得各项业务能在广阔的网域范围内进行实时处理,标志着一个新的财务管理时代——网络财务管理时代的到来;(2)由于采用了Intranet技术,为财务信息系统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决策型转变并最终形成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全面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技术上无限的空间;(3)“网络财务”改变了财务信息的获取方式,财务数据将从传统的纸质页面数据、磁盘数据发展到网页数据,有利于信息多元化的利用;(4)“网络财务”全面支持电子商务,使得企业紧跟时代潮流,从电子商务的角度进行业务重整,有利于保持和加强企业的竞争地位;(5)“网络财务”将对传统的会计观念、会计理论、会计实务等产生重大的影响。[7]

第三种观点认为,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业务处理的规范化,成本核算软件的通用化。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已不算太短,那么为何迟迟解决不了成本核算的通用性问题呢?原因就在于成本核算工作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差别。只靠提高编程能力,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成本核算软件通用化问题。那么,为什么账务处理与报表生成软件可以不受行业、工艺流程等因素的限制而产生共同语言呢?众所周知,无论何种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在凭证的填制、日记账的登记、过账以及报表生成等方面都相差无几,业务流程比较稳定。这就给我们以启示:会计应用软件通用化的关键不在于程序编制本身,而是取决于业务流程是否稳定、规范,应该是业务流程去适应应用软件,而不是应用软件来满足“千姿百态”的业务流程。因此,要使成本核算软件做到通用化,首先要解决成本核算业务处理的规范化问题。

2、向管理会计电算化发展。在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并不广泛,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分析手段的落后。管理会计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以数理统计方法为手段的,面向企业内部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的管理活动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碰到大量的数据需要分析、归类,还会涉及到较为复杂的计算。因此,许多企业往往主观上希望通过管理会计解决一些决策与控制问题,但客观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由于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有着紧密的联系,管理会计的许多资料来源于成本会计。因此,如能解决成本核算软件的通用性问题,将有助于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3、向知识处理、智能型方向发展。计算机应用经历了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两个阶段,现在正向知识处理的新阶段发展。作为会计电算化这门新兴学科,需要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与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研究和发展其自身的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会计电算化有四种模式电子数据处理EDPS、会计信息系统AI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如何有效地把它们结合起来应用,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方向。[8]

第四种观点认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融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为一体的网络化财务管理系统。

财务会计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报帐型会计,即按照特定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对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事后的核算和监督,单纯地提供信息和解释信息;而管理会计则是属于经营型会计,即是按照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灵活采用多种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不仅反映过去,而且要能生动地利用历史信息来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评价一切经济活动。事实上,会计产生以来就是为了企业管理服务的,只是由于客观条件和技术水平所限,会计的职能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仅局限于会计核算而已。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由于消除了手工会计环境下诸多处理环节,如平行登记、结帐、对帐、试算平衡、编制报表等,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由原来的核算转向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实现会计工作由单纯报帐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由此可以预见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职能将趋于统一,两者之间“财务会计对外,管理会计对内”的界限将重新消失,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起来,融合为一个统一的会计信息系统。在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所需的数据主要来自于会计核算,同样,电算化财务管理系统的大部分数据来自于会计信息系统,其中所需数据可以从会计信息系统直接转换获得,亦可以与会计信息系统共享,所提供的信息不仅向企业内部各部门开放,也有控制地向企业外部开放,把企业各部门及各项业务有效地联系起来,使财务会计工作从桌面环境走向互联网平台,从而消失桌面系统中财务数据传送时间长,资源不能共享、信息交换不畅的“信息孤岛”现象。因此,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不再是一个简单模拟手工方式的“仿真型”系统或“傻瓜型”系统,而是一个人机相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统,即是融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为一体的网络化财务管理系统。[9]

第五种观点认为,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如火如荼,我国会计电算化将面临巨大的变化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1、以机代账的单位将逐渐增加。自实施《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以来,随着软件评审工作和以机代账评审工作的深入开展,将会有更多的单位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开展工作。

2、会计电算化的开展与管理将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并与国际接轨。全球经济一体化是21世纪经济的主旋律,企业会计信息作为一种进入全球经济的资源,将不受国界的限制。标准的账表文件格式将由有关权威机构统一制定出来以解决各种软件之间接口问题、会计信息的传递问题、会计工作电算化后的审计问题,从而更为充分和广泛的利用会计信息。

3、向管理一体化方向发展。会计信息系统是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从发展趋势来看,会计电算化工作将逐步与其他业务工作结合起来,由单纯的会计业务工作的电算化向形成本单位的财务信息、统计信息、其他业务信息、综合数据库的综合利用方面发展。

4、向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和会计专家系统方向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是由核算型到管理型最终到预测决策型。会计决策是指根据会计资料,使用会计模型,运用会计分析方法对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备选方案进行优选,从而达到事前决策的目的。会计专家系统就是指能模仿专家,并发挥同样作用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

5、逐步建立为宏观管理现代化服务的各级会计信息中心。会计电算化从主要的微观经济服务,逐步转向为宏观经济服务。为了使会计信息在宏观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必要开始建立以微观会计信息为基础,计算机为手段,收集、处理和利用会计信息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会计信息中心。

结论: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国外相比之下,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要加大发展的力度,培养高科技的计算机人才,来开发计算机软件,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电算化水平,培养一批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人员,要加大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力度,废除会计法规中的一些不符合会计电算化的制度,会计电算化制度中的一些法规和条例应该不断改进和完善,来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在我国电算化事业中要吸取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会计电算化人员要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10]

第六种观点认为,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提高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思想认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第二,重视会计电算化理论的研究。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有赖于会计电算化理论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研究的滞后,会制约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成熟与发展。因此,会计电算化理论是指导、推动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指南。从长期看,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新的问题和新的课题将不断出现。对新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必将形成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而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确立又将使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第三,加强对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再教育。一是要求会计人员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二是要求会计人员掌握更丰富的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三是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更加及时有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仅为人力资源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等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电子商务的出现还大大改变了现有会计信息处理模式。一方面,要求会计人员知识更新速度更快,以适应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为会计人员多渠道地获取新知识提供了途径。[11]

第七种观点认为,我国会计信息产业这些年的高速增长,除了厂商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我国的财政制度和财政部门。财政部规定我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在实施会计信息化工作时必须使用合法的管理软件。这就对国外的财务软件商形成比较难突破的市场堡垒。随着我国会计核算制度的进一步国际化,国外会计软件对我国会计制度的适应性明显增强,无形中削弱了国产软件遵循现有会计制度、符合财务会计人员操作习惯的优势。

加入WTO以后,国外软件企业会抢占中国市场,包括国外风险投资基金在内的外资也会在中国软件行业中大量投资,国外企业与我国企业的兼并与合作机会大大增加,国内企业之间的联合和重组也是在所难免。

对于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国外软件一直很难适应,这是国外软件在我国无法打开市场局面的重要原因。但是我们的会计制度也不能在国际上得到认同。因此,要适应会计国际化,我国的会计制度要逐步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中国的会计信息产业才能高速发展。

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已迅速参与世界经济体系中,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市场的全面开放,必将对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进程产生新的推动力,管理和电子商务软件的需求将大大增加。竞争的国际化会促进软件质量和服务效率的全面提高,会计信息化市场将摆脱原有的行政干预的阴影,形成公平有序竞争的新秩序。在网络时代,要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够健康的发展,我们还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认真的探讨。21世纪的会计应该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崭新会计,而不是一个修修补补的会计。[12]

三、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建议与对策选择

建议之一认为,应根据财政部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中提出的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针对各种风险因素,制定严格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措施,以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将给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

1、硬件的内部控制措施。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等硬件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物质基础,硬件出现故障,会导致系统中断工作,所以各单位必须严格硬件设备控制管理。(1)建立健全机房制度,保持良好的工作秩序,保证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安全。(2)建立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定期检查制度。

2、软件的内部控制措施。会计应用软件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整个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在会计软件的支持和控制下进行会计工作的,软件的安全程度决定了会计信息的风险程度。因此,必须加强会计软件的管理,以确保会计软件能安全、有效、正常地支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1)慎重选择会计软件,保证会计核算工作合法、安全、正常地进行。(2)健全会计系统软件的维护制度,防范会计风险。(3)建立授权操作制度,实行岗位专人专职制度,避免越权操作。(4)加强技术和管理控制措施,防止计算机病毒侵入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3、会计数据的安全维护措施。为有效防止会计数据泄密、丢失,防止发生计算机舞弊行为,必须建立健全会计数据的安全维护制度。(1)采取不相容职责分离的措施,严格岗位责任制。(2)建立会计数据备份与恢复制度。(3)健全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制度。

建立健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措施,是目前电算化会计行业巫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引起会计风险的各个因素是相互关联的,因此,除了上述内部控制措施之外,还应通过其他制度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13]

建议之二认为,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应采取如下对策:

1、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做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做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细化对商品化软件的评审规定,杜绝软件的非法功能。

2、创造良好的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环境。良好的会计信息系统环境是会计电算化运行的保证。(1)数据采集规范性。数据采集是指将计算机加工处理的会计数据进行手工准备的过程。要确保系统提供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道德、规范。(2)数据处理规范性。首先要加强接触控制,杜绝未经授权人员进行越权操作,严格密码权限管理。其次应设置必要的稽核检查。再次做好工作日志,以防止数据被非法篡改。(3)会计信息输出规范性。应制定备份制度,对数据文件进行日备份、月备份,并按财政部规定的档案管理办法由专人负责归档,做好防磁、防火、防潮、防尘工作,防止磁性介质损失,保证各种档案的安全与保密,保证档案得到合理、有效利用。

3、建立健全一整套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这些内控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1)不兼容权限分离原则。即对会计电算化权限严格控制,凡上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授权,禁止原系统开发人员接触或操作计算机,非计算机操作人员不允许任意进入机房,系统应有拒绝错误操作的功能。(2)相互制约原则。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控制,明确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职责范围。(3)安全、保密原则。安全主要是对软硬件、文档的安全检查保障控制。保密主要是建立设备设施安全措施、档案保管安全控制、联机接触控制等;使用侦测装置、防伪措施和系统监控等。(4)内部防范原则。主要解决个人垄断现象以及对系统管理人员的监管控制问题。所有这些都是制定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

4.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特别是对会计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性进行,并进行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只有普及型的速成人才培训,难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在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新生的同时,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就会形成,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14]

建议之三认为,针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个对策:

1、企业领导者要自觉强化认识,大力支持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和运作。企业领导者要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以及它将对企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2、建立统一通用的财务软件协议,使得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一个标准的对内对外接口。这样,即使不同系统下的数据也可以直接使用,不必再做处理,可降低对操作员的要求,也可最大限度地实现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而且,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方面有自己的版权产品,能为会计电算化系统提供一个很好的技术支持。

3、在研制会计电算化系统时,加强对手工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将手工与电算化结合起来,找到最佳的人机结合方式,即以最小的成本,重新确定业务的处理流程,哪些环节应完全由计算机代替,为适应计算机处理,又需增加哪些环节。

4、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工作。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建立数据保护机构,加强数据的保密和安全。由专门的工作人员来管理数据,而对非相关人员在非必要的情况下不给予查看数据的权利。同时,要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识别、授予权等措施。

5、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我们企业要真正做到会计电算化,就要造就一大批既能够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又专于财务管理知识,能够熟练地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的“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

6、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会计电算化高效实施的前提,内容主要包括:(1)人员管理制度。主要是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规划并划分职责。(2)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操作规程、操作权限、操作记录、代码设计标准、管理制度及内部制度。(3)数据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数据输入输出的管理、备份数据的管理、存档数据的管理和保密规程。(4)系统维护制度。主要包括系统维护任务,系统软件硬件的维护、系统维护权限的规定、机房管理制度和软件修改的手续。(5)岗位责任制度。主要是明确规定各职能组及各成员的责任制。[15]

建议之四认为,财务管理问题并不仅仅是财务管理部门的问题,非财务管理部门(业务管理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也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构建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相互沟通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形成齐抓共管的财务管理局面至关重要。

机关财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就是机关财务部门和机关各部门关于财务管理信息相互沟通的网络平台。其主要功能包括:(1)信息公告,用于机关重要财务事项的;(2)信息查询,用于机关各部门年度预算和经费使用情况的查询;(3)用款计划管理,用于机关各部门按季分月用款计划提交,保证正常用款需要;(4)留言簿,用于机关各部门和财务部门有关财务问题的意见交流;(5)事项提醒,就机关各部门未报销或还款事项(借现金和支票情况)进行提醒,督促有关财务事项的及时办理;(6)工资查询,用于机关工作人员的个人工资查询;(7)系统维护,用于用户管理和基本信息维护。

通过登录机关财务信息管理网站,机关各部门能够及时了解有关财务信息、办理相关事项,如:经费使用情况查询、未报销和还款情况、个人工资情况、报送用款计划等。财务部门负责有关财务信息的及时更新、用款计划的接收和汇总以及有关财务工作布置和答疑。这种互动式的财务管理模式,加强了机关经费使用的监管,机关各部门对其部门和项目经费的收、支、余情况一目了然,有利于机关各部门更好地统筹安排经费使用;同时,财务部门的理财活动也得到了机关各部门的监督,有利于机关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和加强。

从信息化的动态演进和财务管理的不断发展看,机关财务信息化仅是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初步实践。只要立足实际,踏实工作,开拓进取,就能不断推动机关财务管理的创新和发展。[16]

建议之五认为,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应该是一个由各标准所构成的一个标准体系。按照标准化理论,所谓标准体系是指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一定范围”,是指标准所覆盖的范围。对会计信息系统而言,就是要定义有关会计信息系统结构的标准,另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界定会计信息系统的环境,即与其他系统的关系和接口。“内在联系”,是指上下层次关系,即共性与个性的联系和左右之间的联系,即相互统一协调,衔接配套的联系。对会计信息系统而言,就需要我们对会计信息系统内各子系统的功能给出标准,同时给出各子系统间的接口。“科学的有机整体”,是指为实现某一特定目的而形成的整体,它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根据标准的基本要素和内在联系所组成的,具有一定集合程度和水平的整体结构。对会计信息系统而言,就需要我们对会计信息系统内各子系统进行整合,以便于会计信息互访的畅通无阻。[17]

建议之六指出,加强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几点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发展的方向,是信息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各级领导和财会人员应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带给企事业单位的巨大作用,把会计电算化工作作为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这是会计电算化快速普及提高的前提。

2、拓宽渠道,培养人才。实现会计电算化人的素质是关键。要进一步改革人才教育培养的相关制度,多方面、多形式、多渠道培养会计电算化所需各个层次的人才。

3、突出特点,注重推广。会计电算化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各有关单位要把会计电算化工作列入本单位管理自动化和办公现代化建设的议事日程,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讲求效益,逐步提高的原则,加大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推广。在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中,要突破为单纯追求市场占有率而一味强调通用性的作法。依据不同的会计制度分别设计开发有行业部门业务特色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学习难度。

4、健全制度,科学管理。会计电算化必须有一套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管理。单位各级领导和会计人员要提高认识,把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作为搞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点来抓,使电算化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一般来讲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管理制度,软、硬件系统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工作下的档案管理制度,以及会计电算化工作检查、验收、评比、奖惩等制度。通过科学有效地管理,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健康有效地发展。[18]

建议之七认为,财务管理系统对软件设计的要求主要有:

1、高起点、高规格开发高质量的软件。财务系统对企业很重要,准确程度要求高,不允许有半点差错,因而必须从高起点出发,聘请高水平、有资格、有财务软件开发经验的公司和工程人员负责开发。否则,会影响系统的质量、进度,甚至半途而废。

2、做好系统分析工作。软件设计首先要从系统分析着手,其目的在于了解财务工作流程,广泛收集必要数据,对相关的各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对问题的分析是否深入细致、完整透彻,体现了设计人员对将要进行的工作的了解程度,也体现着基础工作准备是否充分,这关系到未来系统的成败,因而必须充分重视系统分析工作。

3、在程序设计阶段采用模块化设计。模块化就是把一个复杂的程序分成若干个功能不同的多个部分,各个子模块均有独立功能,可以单独运行,而把各个子模块组合在一起,又能方便地搭配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4、设计要有扩展性,以适应企业未来发展。会计电脑系统设计要预计到企业各类业务的发展,要预留足够的扩展空间,以适应业务高层次、多元化发展。会计系统设计一定要有超前意识,要考虑到未来业务发展需要,设计有扩展性、多功能的软件。财务电脑系统应有处理特殊业务的设计,要考虑到特殊业务的需要。

5、强调面向用户。财务系统的最终使用者是企业及其一线业务人员,所以要特别强调操作简单、方便用户,要设计良好的用户界面,具体操作应尽可能易于掌握。在屏幕显示方式上,最好只显示与业务相关的资料,对可有可无的资料,如参考性、辅的资料则能省则省。在目前企业计算机应用水平、管理水平不很高的情况下,“面向用户性”很值得广大设计人员的重视。

6、试运行。系统完成开发后必须反复测试,证明达到设计要求后才能交付使用,不能边检测、边使用、边补救。

7、制定应急计划。系统设计完成后,开发方应编制与系统相关的运行文件,并提出有关注意事项,以使在出现意外情况时能够有条不紊地采取相应措施,使用单位也应制订自己的应急计划,以备急需。令人担忧的是,不少单位恰恰忽视了这一关键步骤,没有起码的应急计划,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后果不堪设想,损失将是巨大的。

8、加强风险控制,保证信息安全。一方面制订各种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风险控制;另一方面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安全教育,严禁未经授权人员上机操作,禁止连接互联网及其它与业务无关的终端,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并安装“病毒防火墙”,防止人为非法破坏数据。实践证明,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信息安全的最好保障。

9、加强对财务系统使用前的审计。财务系统必须确保正确,才能投入使用,这是保证财务数据安全的关键。系统在投入使用前,应组织专家小组进行严格审计、从严检测,并实地模拟运行,证明正确无误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只有经过“实战”检验的系统才具有可靠性。[19]

资料来源:

[1]会计电算化的转向研究侯光仁《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第3期

[2]我国企业会计电算技术的普及现状、问题成因及治理对策刘亦陈、陈维良《企业经济》2005年第2期

[3]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刘黎《辽宁经济》2005年第1期

[4]当前会计电算化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杜秀英《农业经济》2005年第4期

[5]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的探讨李翔《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年第1期

[6]不同环境中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刘艳芬《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5年第1期

[7]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刘志《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8]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之我所见杨道策《市场周刊》2005年3月刊

[9]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财务会计的影响任晓红《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0]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王冬梅《商场现代化(学术版)》2005年第2期

[11]会计电算化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钱冰玉《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12]浅析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发展董金艳《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年第2期

[13]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风险分析及其防范徐俊晖《渤海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14]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丛彪、宋秀芬《税务与经济》2005年第2期

[15]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黎大均《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2期

[16]以信息化推进机关财务管理现代化陆光杰《中国水利》2005年第2期

[17]论我国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瓶颈——会计信息标准化刘群望《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年第4期

展会计划范文5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核算方法 问题 对策 建议

随着电子计算机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人类的生活在向更高效、更优质的方向迈进。电子计算机在会计方面的应用即会计电算化也逐步显示出其优于手工会计的特点,从而得到了众多会计工作者的青睬,并广泛应用于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总的来说,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已基本普及,但由于各地区,各企业的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导致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不平衡,通常是经越发达的地区,效益越好的企业,会计电算化程度越高,计算机对会计工作的帮助越大。

一、目前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

1.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由于一些财务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够,重视不够,对电算化没有进行总体规划,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没有给予必要的支持。有些单位虽然搞了会计电算化,但对会计核算用计算机全部替代手工操作还不够放手,多数仍是与手工并行,其发挥的效益不佳。

2.会计电算化发展很不平衡。国务院各部门,大中城市,大中型企业在财力、物力和人才等方面占有一定优势,电算化发展较快,而地方点多面广,条件较差,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3.财会人员与软件开发人员的沟通不够。就应用软件而言,其特点在于应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业务处理的要求。因此这就需要在会计软件设计开发当中财会人员与开发人员相互沟通、密切配合,真正实现会计软件全面反映会计核算业务内容。但是,由于目前大多数财会人员对计算机缺乏足够的了解,所以也就很难站在设计者的角度考虑和提出问题,通常不能预先提出完善而准确的需求说明。程序人员又对会计核算业务缺乏全面的了解,因此在开发实践上普遍出现边开发、边修改的现象,由此造成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在软件载体中体现不尽一致,影响了软件的完整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软件的推广使用。

4.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尚未健全。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使原有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尤其是财务会计制度)暴露了起不合理性或片面性,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经济犯罪的行为难以防止。内部控制薄弱是我国已开发的会计软件仍未全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需要在系统设计时,加强内部控制功能的设计,增强系统的内部控制功能。

5.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专业人才缺乏。虽然,目前我国拥有一批从事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人才,他们为会计电算化事业做了很多开拓性的工作,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可是,若与会计电算化这一宏大的事业相比,数量少、素质低的矛盾则显得十分突出。许多人不只精通电子计算机,就是只精通会计。如何培养同时精通会计和电子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显然是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6.软件应用程度不深。目前采用电算化的企业,多数应用水平都较低,主要局限在记账、算账、定期的财务报告及几项指标分析等这些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上,而能进行预测、控制和决策功能的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开发和研制还远远不够,随着激烈的全球性竞争,以及汇率、证券、原材料价格波动频繁,故要求管理会计的方法具有时效性,灵活性,显然建立在周期性的财务报告上的传统管理会计是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管理会计的电算化具有时代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二、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1.提高认识,制定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会计电算化规划一般可分为近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三种。首先,各地区、行业、部门和单位要根据财政部的总体规划并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好中、长期规划。我国总目标是,到2000年力争达到有40%―60%的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在基本会计核算业务方面实现会计核算业务方面实现会计电算化,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行会计电算化。其次,根据中、长期规划和目前的人、财、物等条件,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近期规划。

2.科学、合理地制定全国性与地区性的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从中央到地方,均应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我国实际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才力状况、人才条件等方面出发,制定一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作为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的总纲领及行动指南。在这一发展规划中,不仅要规定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政策,而且要提出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近期、中期和长期的奋斗目标,并对机型、语言、数据结构、培训和标准化等方面做出统一考虑和安排,以指导和保证全国或本地区会计电算化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迅速发展。

3.大力推动和促进会计软件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实现会计软件的商品化,客观上需要一个成熟、完善的会计软件市场。

4.大力加强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和普及工作。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不仅在于会计软件的开发和研制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和普及会计电算化工作,这才是根本目的之所在。在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情况错综复杂,推广与普及的困难极大,任重道远。根据我们对全国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较好的地区所进行的调查与研究,采取行政性推广与商业化推广相结合的方式,是一条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行之有效的推广和普及会计电算化的途径和办法。

5.建立会计电算化审计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加强对会计核算系统的监督作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是保证数据质量的基础,也是电算化审计的基础。内部控制应从两方面进行:一是一般控制,即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职责划分,标准操作规范、设备设施程序和数据安全的保护措施及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组织等方面的控制。二是应用控制,即对数据的输入、输出的控制,以减少收集、输入、输出的错误与舞弊,提高数据处理的可靠性。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必须与会计电算化审计同步进行,只有电算化审计的有效监督,会计电算化工作才能更深入、更彻底与企业内部控制完善结合。

展会计划范文6

(一)会计信息化的萌芽:会计电算化(1978~1999年)包括会计电算化的试验探索阶段、会计电算化的无序发展阶段、以及会计电算化的有序发展阶段。

(1)会计电算化的试验探索阶段(1978~1983年)。1978年,财政部拨款500万元给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计算机辅助会计核算工作试点,同时,全国企事业单位逐步推行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电子计算机。1981年8月,在财政部、一机部、中国会计学会的支持下,由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研讨会”,并在这次讨论会上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这标志着我国会计电算化已经起步。当时财政部会计制度司杨纪琬司长出席了这次讨论会,他是我国会计信息化最早的倡导者和推动者。1978~1983年,我国还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工作重点是恢复、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对计算机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还比较落后,设备和人才都很缺乏。尽管如此,这一时期的探索性工作还是积累了不少经验,锻炼了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才,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会计电算化的无序发展阶段(1983~1987年)。自80年代起,微型计算机大量出现于国内市场,克服了中小型计算机价格昂贵、使用不便的缺点,为会计信息化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1983年下半年,受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国内掀起了计算机应用的热潮,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一时期以应用单位自行开发为主,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会计软件开发多为专用定点开发,几乎没有通用化和商品化的会计软件,会计电算化的管理落后于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但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积极组织研制适合本行业特点的通用会计软件,并加以大力推广,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总体看来,这一阶段呈现出自发、无序的发展态势。同时,在理论上,中国会计学会于1987年1 1月成立了会计电算化研究组,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研究开始得到重视。

(3)会计电算化的有序发展阶段(1987~1999年)。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深入开展,要求加强组织、规划、管理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地区、各部门也逐步开始了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同时,财政部也从1988年开始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宏观管理,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如《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使会计电算化有了较大的发展,基本上形成了会计软件市场并逐步走向成熟。1989年至1996年,用友公司开始为社会提供通用的、商品化的会计软件,并在90年代初率先通过了财政部的评审。至1998年3月底,先后有38种会计软件通过了财政部评审,成为商品化会计软件,至此我国形成了会计软件产业,并开始向通用化、规范化、专业化和商品化发展。1998年8月在吉林召开了我国首届会计电算化学术研讨会,提出了实现会计软件通用化的若干措施,并将市场机制引进我国会计软件市场,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但这一时期,会计软件处理的内容仍以核算为主,财务分析、财务管理、财务预测、决策的功能较弱,且实用性较差。会计信息化的深度不够,仅限于代替手工记账、算账,用于管理和决策,对会计信息进行深层次分析利用不多。因此,在1996年第二届全国会计电算化会议上提出了财务会计软件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的口号。1997年,金蝶公司开始MRPII/ERP企业管理软件的研究,引发了国内财务软件厂商向企业管理软件的转型。

(二)会计信息化的产生(1999~2000年)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以及现代金融、证券、保险、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企业已不再是单纯的生产经营单位,投融资和资本运作,以及集团企业下的内部财务资金管理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提出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协同管理模式,“会计信息化”这一概念也孕育而生。1999年4月2日至4日,深圳市财政局与金蝶公司在深圳联合举办了“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金蝶公司总裁徐少春提出了从会计电算化走向会计信息化观点,对会计信息化发展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提出建立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同时,王景新教授也认为采用会计信息化的概念,有利于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同国内其他领域进行交流,有利于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这次会议提出了会计信息化概念及其涵义,标志着我国会计信息化的产生。2000年2月18日,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分会组织的“新世纪财务软件发展趋势高层研讨会”,进一步促进了会计信息化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三)会计信息化的初步应用(2000~2002年) 会计信息化理念提出后,其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的信息高度共享、处理高度自动化以及控制、报告高度实时性的特点,在企业管理中迅速风靡。我国的各大企事业单位,以其近十年软件自行开发经验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为依据,开始将会计信息化理念真正运用到企业实际运作中。在工业领域中,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于1999年8月1日实施了SAP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并根据我国会计和报表的实际情况,对财务模块进行了二次开发,使得财务模块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中国国情”,2000年9月,其财务系统通过了由财政局和外税局的财务评审。ERP的成功使用,使得上海大众的财务系统实现了财务信息的实时、共享、控制。在金融领域中,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更是有效带动了整个行业的会计信息化,尤其是银行业的报表系统所实现的报表展现复杂性、实时性、自动性等功能在所有行业中名列前茅。同时,以用友、金蝶为代表的财务软件公司,也开始了真正的“网络财务”和ERP转型之路。然而,这一时期的各行业会计信息化普遍存在自行开发中重硬件投入,轻软件投入;重立项开发,轻整体规划;重业务处理,轻数据管理的弊端,会计信息化只得到了初步应用。

(四)会计信息化的推进与发展(2002年至今)包括会计信息化的理论研究及政策规范、会计信息化的推广应用。

(1)会计信息化的理论研究及政策规范。随着会计信息化软件在企业的广泛应用,我国会计理论界也开始对会计信息化理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至2002年起,中国会计学会每年定期召开会计信息化年会,至今已经召开了七届,所涉及的会计信息化相关理论主题超过24个,对会计信息化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在这7年中,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杨周南教授为会计信息化年会的召开,以及会计信息化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第二届会计信息化年会上,杨教授在“会计信息化若干问题的研究”主题发言中,阐述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中的若干理论问题,给出了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和会计信息化的内涵:ISCA模型,该模型阐述了会计信息系统与IT控制和IT审计

间的内在联系;在第三届大会上阐述了我国企业和会计信息化中值得探讨的若干问题;在第四届大会上,杨教授做了题为“会计信息化体系探索”的主题报告;在第六届会计信息化年会上,杨教授首次提出将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学引入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内部控制工程学,对内部控制的物理模型构建展开了研究,该论文为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开辟了新的领域,引起了相关学术界的兴趣和密切关注。在第七届信息化年会组织的XBRL辩论会上,杨教授作为“反方”代表,谨慎地认为将XBRL语言视为财务报告发展的“全部未来”或“不一的选择”等观点有失偏颇,并指出应研究是否存在适用性更强的某些技术或模式能够替代XBRL语言。

与此同时,我国政府也积极颁布法律和政策来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及其相关软件产业的发展。2002年以来,财政部门允许地方对各单位甩账实行备案制,不再组织应用验收,推动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2002年10月,国家经贸委企业改革司委托用友公司组织编写了《企业信息化基本知识系列讲座》,成为我国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的权威普及读本。同时,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了《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规范》,从而建立了会计信息化的标准体系结构。

(2)会计信息化的推广应用。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用友、金蝶等软件公司以会计信息化为核心的商业产品更加规范化、成型化、实用化,会计信息化进入推广应用的繁荣时期。用友公司先后推出了ERP_U8、NC等系列基于B/S架构和基于WEB技术的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2008年4月,用友公司正式向外界了UFIDA U9,这是一套基于中国及亚太地区60万家企业最佳实践和多年的技术积累,第一款完全基于SOA架构的商业应用套件,使得用友软件公司跻身全球软件业顶级技术大师行列。同时,金蝶公司也推出了面向小企业的KIS和网络下集团企业管理方案K/3。而这一时期,在商业领域中,烟草行业根据其自身的企业特点和业务要求,成功地运用网络会计,先后涌现出了安徽烟草、上海烟草等一批会计信息化应用成功的企业。我国会计信息化虽然发展迅速,但相比而言中小企业的应用较为有限,有研究表明,中小企业实现计算机高级应用的企业占全国同类企业的比例不足10%,由此,推进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成为今后会计信息化的应用重点。

二、会计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中的不足 与先进的信息理念和信息技术相比,我国的ERP系统存在许多不足。

(1)系统数据集成性不高。ERP系统中的会计模块与独立财务软件的最大不同在于前者的数据集成化程度高。从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看,会计电算化远早于MRPII和ERP的推广应用,有关调查资料表明,9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都实施了会计信息化,部门级的财务软件虽然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但实际上形成了信息孤岛,并未给企业整体效益带来明显提高。先人为主、已形成的工作习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财务与业务的信息集成,甚至有的企业主观片面强调财务信息的重要性而坚持让财务信息管理处于自成体系状态。实际上,企业的财务信息,无论是管理会计的预算、控制等信息,还是财务会计的应收应付日常业务信息,都与企业生产经营业务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2)管理会计实际运用率不高。由于我国ERP系统的设计思想是以系统功能为设计主线,而非面向业务流程,这为日后管理会计运用埋下极大的隐患,使得动态预算、成本管理等难以实现,对会计信息化向管理层迈进设置了极大的障碍。

(3)成本管理体系缺陷突出。我国ERP软件的成本管理模块主要强调成本计算,使用的成本计算方法都是传统方法,作业成本法在国内ERP中还未使用,甚至有些国内ERP产品还没有真正实现主生产计划,无法精确控制成本。我国会计信息化成本体系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一是偏重实际成本核算,未完全支持标准成本体系,或支持标准成本体系,但不支持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滚动替代关系;二是内部量本利分析不足,对单个订单中间的成本核算不细致,分析不深人,利润中心、成本中心之间的资源消耗没有进行内部凭证的汇集,因此,财务分析只能对静态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三是以凭证驱动业务流程,而不是以流程来产生凭证。

(4)新会计模式的应用还需加强。新会计模式主要是指现代会计模型中的REAL模式。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我国ERP软件(如用友U8),只在购销模块中实现了REAL会计模式,其他模块局限于原有的软件结构,还没有实现REAL模型,这也是国内ERP成本管理模块功能欠缺的原因之一。

(二)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优势 虽然国内会计信息化软件还存在许多不足,但在我国企业管理环境中,国内会计软件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优势。(1)国内会计软件提供了完全满足我国政府及各级财务部门需要的财务报表,而国外一些软件需要对一些报表进行客户化处理才能满足我国企业的需求。(2)初始设置更加简明。一般国内软件的初始化工作在―个月内就能完成,而国外软件的初始化工作比较复杂,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至少用3~6个月的时间来完成,有的甚至需要一年的时间。(3)输入界面更加人性化,符合我国会计人员的习惯。(4)功能稳定,基本满足了各行业会计工作的要求。

三、会计信息化的未来发展

(一)会计信息化的纵向延伸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管理型会计软件不仅是满足日常业务核算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满足管理者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和决策的需求。企业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而在会计核算基础上添加一些查询功能、报表分析功能,虽然对管理人员进行企业管理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决策支持作用,但只是对管理者提供了一些制定决策所需的信息;怎样辅助管理者构建、制定出可行的方案,并对被选方案进行分析,保证决策的顺利执行,对决策正确与否进行评价等都没有涉及。企业的财务管理仍旧是原来的事后核算,无法进行有效的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因此,开发管理型会计软件显得尤为重要。

(2)向开放式网络型发展。网络财务软件以整合实现企业的电子商务为目标,能够提供互联网环境下的财务模式和财务工作方式。网络会计软件是以全面会计核算和企业级财务管理为基础,实现购销存业务处理、会计核算和财务监控的一体化管理,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预测、控制和分析的手段,并能有效控制企业的成本和经营风险。

(3)建立ASP商务服务。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应用服务提供商)是透过因特网提供企业所需的各种应用软件服务。ASP强调以网络软件服务为核心,替企业提供主机服务及管理和维护应用软件。企业使用这些服务,只需终端电脑及浏览器,极大地方便了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ASP服务向客户提供新

的应用环境,无需客户对服务器、软件开发以及其他资源进行先期投资。ASP以租赁方式与软件商达成契约性协议,获得对软件的使用许可。根据服务合同向客户销售应用许可证。企业只需支付少量成本(租金)就可进行信息化管理。

(4)向决策支持型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会计核算层、财务管理层、财务决策层,分属于事后核算、事中控制和事前预测、决策,如图1所示。

从目前国内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看,会计核算系统已逐步普及,发展势头良好,财务管理系统逐步为用户理解和接受,而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鲜见成功案例。事实上,从计算机处理数据的特点看,前两者的数据属于当前的结构化数据,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则涉及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半结构化以及非结构化问题,这是传统数据库管理系统难以支持的,从而影响了系统的推广应用。尽管90年代出现了数据仓库技术,但建立数据仓库的难度很大。

(二)会计信息化的横向拓展包括融入ERP系统中、ERP系统的未来发展以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1)融入ERP系统中。ERP系统是一个以销售管理为龙头,以生产和计划系统为核心,整合供应链系统和物料需求计划系统为一体的综合企业管理系统。在整个ERP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是融会贯通的统一整体,会计信息系统将逐步融入其他业务管理系统中,实现会计与业务一体化,特别是凭证处理环节将可能完全被整合到其他业务管理系统中去,其原因是会计数据来源于业务管理系统,因此,业务管理系统能够产生几乎所有会计凭证。企业的财会人员也不仅仅是算账、查账,而将参与企业各方面的管理工作,真正实现企业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统一与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