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戏导学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戏导学案范文1
导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科的教材、《课程标准》、学生的认知水平自行编写的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它既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又能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是教师体现教育教学思想,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有着重要意义.探究性学习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是“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获取,在“探究”中发展“.探究性学习导学案”正是建立在此目的之上,教师在一般导学案的基础上,为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挖掘学生自主探究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设计的包含目标引领、课前导学、课堂体验、巩固反思等模块的程序性、科学性的学习方案.通过“探究性学习导学案”的使用,可以实现以下三个目标:(1)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活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2)实现“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学生在“探究性导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升、课后巩固等环节的经历,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3)教师借助“探究性学习导学案”,对教材进行有效整合、有机链接,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了教师的指导能力.
二、探究性学习导学案设计的原则
导学案是教师针对学生的有效学习而具体设计的教学方案,被称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实现高效课堂学习等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探究性学习导学案在教师的“导”上要求更高,因此,要特别重视探究性导学案的设计.为了有效发挥探究性导学案的作用,导学案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适合性原则
诚然,探究性学习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在发挥学生潜能和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整个初中数学的教材安排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就难以实施探究性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实际的授课内容、课时的安排、学生的学情,确定探究性学习导学案的设计.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探究性学习的优势,实现课堂学习活动收益的最大化.以初三一节“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课”为例:该课是一节复习课,学生在初二已经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判定,有着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在初三进行复习时确定了“构建全等三角形知识体系,全面复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学习目标,因此该节课适合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所以在设计探究性学习导学案时,第一步就是让学生自行总结“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树,包含知识点和典型例题,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自我总结能力.
2.情境性原则
探究性学习,是从学科或生活中选择一个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自主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因此,一份好的探究性学习导学案应该从创设适度的、良好的问题情境开始,激发学生发现并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唤起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层次性原则
创设探究性学习的问题情境,是探究性导学案设计的关键.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既要注意问题要具备启发性、探索性、开放性,又要注意在问题的设置上应具有层次性.在问题的设置上应当由易到难,梯度推进,要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规律,做好分层导学.设置的问题既要有利于学生打牢基础,又要有利于拓展知识,注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意识到:不看书解决不了教师设计的问题,看书看得不详细解决不了问题,光看书不思考解决不了问题,思考得不深刻也解决不了问题.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同时,在问题的设计上还要注意:(1)问题要有启发性;(2)问题不宜太多,太细;(3)尽量不搭建“脚手架”,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同时,探究性学习导学案的设计要注意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不仅要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更要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设计每一步的学习环节时,教师都要想象自己就是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便能提前预料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应对,更重要的是,通过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主动学习.所以,在导学案中,学习目标、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要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
三、探究性学习导学案的效果评价
学生在探究性学习导学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效果如何需要及时地给予评价.因此,探究性学习导学案的设计应当把效果评价有机地融合到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特别是评价的方式不能单一,可以从课时检测、课后反思、过程表现等方面共同进行评价.考虑到有些学习内容需要在相互评价中真正理解,所以效果评价也应该包括互评这种方式.通过效果评价,可以使学生所建立的关于知识的个人意义经历了某种检验而变得更加清晰、明了,认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体会到应用中的有效性,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提升学生对知识加工、改组、归纳的能力,使学生站在更高的高度理解所学知识.仍以初三“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课”为例,在探究性学习导学案上设计:“课后反思:(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2)自主进行纠错,并整理在纠错本上.”反思,既是一种思想,更是一门技术.只有经过对所学内容进行明晰且正确的反思,才能从解决问题的经历过程中,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提升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进行探究性学习,就更需要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反思,将实践和探究融为一体,不断提升个体能力.所谓“纠错本”,也叫“错题集”,是指学生在老师讲评完作业或试卷以后,把做错的题目记录下来,找到错误产生的原因,并进行错因分析,避免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但是,探究性学习中的纠错,不仅仅是把做错的题目登记在纠错本上,而是在不断的积累中,进行错题归类,可以按知识点分类,也可以按解题的方法分类,从纠错的本身去探究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网络的形成.通过错题分类也可以促成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改变定势思维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但是,这样要求的工作量就会很大,所以要鼓励学生坚持下去,才能有明显的收获.
四、使用探究性学习导学案的收获与体会
1.重新定位了“导”与“学”的关系新课标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老师要真正成为课堂的指导者.那么,老师导什么?怎么导?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探究性学习导学案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而老师通过设计探究性学习导学案,实现了对教材的总体把握,同时能基本预测课堂教学效果,使未来的课堂按老师设计好的思路进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导学案中设计适合学生思考、学生能自己动手解决的问题.如此一来,就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改变了以往过度依赖老师的习惯以往由于过度依赖老师,学生连最简单的问题都懒得自己去解决,其实,不管是课本中的问题,还是课堂上延伸的变式,只要肯动手、动脑,学生都可以自主解决.使用探究性学习导学案,让学生明确了学生目标,对学习的总体内容有了整体把握,从心理上克服了对学习的恐惧.而且,面对探究性学习导学案上的一个个分层设计的问题,学生由易到难,自然而然地有了成功的自豪感,当然也就会产生继续攻克问题的愿望,这样懒于动手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通过这样的导学案,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了自我学习的能力.
3.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了不同的发展、不同的收获探究性学习导学案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设计出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发展要求的问题,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使他们自身的价值都得到认同.
五、结束语
社戏导学案范文2
关键词:目的 设计思路 预习指导
“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结合英语学科特点,以及不同的课型,英语学科学案在环节设计上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从课型上英语学案主要分为新授与复习课两种类型,其中新授课又可分为听说课和读写课两类。英语学案主要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预习引领、学习过程、知识归纳、学以致用、巩固提高、作业设置等几个环节。下面就学案导学中的“预习导航”设计浅谈自己的教学认识。
“预习引领”就是“温故知新”,教师在课前必须先将学案准备好,一般是由备课组全体组员根据不同的课型和教学目的集体备课、讨论、研究,并于课前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预习。
预习要达到三个目的:
1、复习巩固上节课知识;2、为本节课作知识铺垫;3、引入新课。在处理这一环节时,要紧紧围绕这三个目标。引入新课就是引导自学:学生运用教师下发的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学案中要提出预习的目标、内容、方法、速度和应达到的要求。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先进行独立地学习,教师可指导学生查字典或查阅教学参考书,培养学生多种渠道获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设计思路:
1、树立“先学后教”理念,学案要以“学”为中心去预设,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
2、教师在设计本部分内容时,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
3、导学问题的设计,不是把课本所学知识变成问题然后简单罗列,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
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问题式、简答式、分析式、探究式等等,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形式。
4、前期要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是保证学生课前预习的前提。利用学案导学,教学的重心前移,课上新知识的学习时间缩短了,课后学生复习一遍学案,写好学后记,就可进入下一节的预习,从而做到一步主动、步步主动。
预习指导:
分为“预习准备”、“自我预习”、“预习检查”等,这一步是导学案实施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的主阵地,是为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使学生不仅知道预习,还要知道预习什么,更要获得怎样预习的技能,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和效率。
1、预习准备。本部分主要是导学一个单元的重点语法,采用导学的形式,要求学生先观察,再完成结论部分。结论部分要把要点设空,引导学生看书思考,难点辅导,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自学难点,突破重点。教师将学案精心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的预习: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标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以及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培训,做到先预习后听课、先做题后评讲、先归纳后点拨,总之是“先学后教”。要让学生动起来,动是基础,但要动得有序、科学、高效、有学科特色,遵循“认识——思考——行为——习惯”的顺序逐步培养,使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主动学习的习惯。
2、自我预习。此部分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内容,要求听磁带,自读单词,自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例如要求在文中划出新单词,听录音或标出音标试读等浅显性材料,准备课堂活动的资料等。
社戏导学案范文3
一、根据《课标》,精心设计导学案
教材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材料,因此,要以教材或课本为基础来加强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养成。如:《正负数》的导学案(初稿)
阅读课本第84-87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一)看一看,说一说。
1. 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记作+8844.43米,那么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记作( )米,海平面记作( )米。
2. 如果答对得10分,记作+10,那么答错扣10分,记作( )。
3. 李叔叔到银行存350元,记作+350元,那么从银行取出80元,记作( )。
4. 正数和负数是表示两种( )的量。
(二)读出下面各数。
+10,-30,-49,+69,-300
(三)认一认,说一说。
像10,+200,+8844.43……都是( )数,
像-127,-155,-10……都是( )数,
0既不是( )数,也不是( )数。
(四)试举例说说生活中运用正、负数的例子。
这样的导学案,虽然紧扣教材,但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为问题中的知识点呈现是用一个一个填空的形式,这样,学生就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而且,问题的提出太碎,局限性大,开放性不够。经过研究,把《正负数》的导学案作了如下修改:
阅读课本第84-87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一)收集生活中含有正数或负数的例子。
(二)试一试记录下面几组数据。
1. 一月份东北最低气温零下8℃,一月份广东最低气温零上2℃。
2. 足球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
3. 小明妈妈做生意,三月份赚了2000元,四月份亏了1500元。
(三)我的发现。
导学案加强了包括教材例题与习题在内的预习内容设计。问题设计围绕学习目标,紧扣教材,循序渐进,再配以综合归纳开放性问题(我的发现),问题的叙述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这样,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老师设计的问题不仅要认真阅读教材还要仔细深入地思考,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阅读教材,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等。
二、创造性使用教材设计导学案
只有立足课标,根据学情,整合教材,适当打破教材原有的结构体系设计出来的导学案,才能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例如:乘法分配律”学案
阅读课本第56-57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一)观察厨房贴瓷砖的主题图。
1. 贴了多少块瓷砖?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 这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发现了什么?
(二)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1. (20+5)×6和20×6+5×6
2. 18×7+82×7和(18+82)×7
3. (19-9)×8和19×8-9×8
(三)你能用字母a、b、c表示乘法分配律吗?
(四)挑战自己。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社戏导学案范文4
案例一
教学内容:交变电流
教学目标:
1.知道交变电流和直流的区别。
2.知道中性面的概念,理解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掌握正弦式交变电流的规律。
3.知道描述交变电流的几种方法,了解交流发电机的基本构造。
4.通过对矩形线框在匀强磁场中的匀速转动产生的感应电流的规律的探究,进一步感受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导学问题:
1.请你设计一个能产生感应电流的实验装置,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并比较相互之间设计的不同装置产生的感应电流有何不同?
2.探讨交变电流产生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1)线圈转动一周,电流方向改变多少次?
(2)线圈转到什么位置时磁通量最大?这时感应电动势如何?
(3)线圈转到什么位置时磁通量最小?这时感应电动势如何?
(4)试推导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变化规律公式。
3.探究什么样的实验装置是实际能够使用的发电机装置,为什么?你对课本上的发电装置有没有什么要改进的地方?
案例二
教学内容: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教学目标:
1.了解描述交变电流的几个物理量,知道我国供电线路交变电流的周期和频率。
2.理解交流电有效值的物理意义,并会运用有效值的定义来求解简单的交变电流的有效值.记住正弦式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通过对交变电流有效值的理解和掌握体会物理学中的重要思想——等效思想。
导学问题:
1.交变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变化,你准备怎样来描述交变电流?
2.研究课本的“思考与讨论”,你能否根据交流电有效值的定义求得该交变电流的有效值?
3.能否利用已有的知识推导出正弦式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提示可利用图象法,请试试看)
4.对交变电流而言,我们常常接触到另外一个物理量——平均值,请你推出正弦式交变电流的平均值与最大值、有效值的关系。
案例三
教学内容: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了解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知道感抗和容抗大小与交变电流的关系。
2.通过比较感抗、容抗与电阻的区别,进一步体会交变电流的特点。
3.了解电感和电容在电器设备中的无处不在,体会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导学问题:
1.为什么电感接在直流和交变电流的电路中有不同的结果?你能用已有的知识作简要的分析吗?
2.为什么电容接在直流和交变电流的电路中有不同的结果?你能用已有的知识作简要的分析吗?
3.你能举出电感和电容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吗?
案例四
教学内容:变压器。
教学目标:
1.了解变压器的基本构造,知道理想变压器和实际变压器的区别,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2.探究理想变压器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3.知道不同种类变压器的共性和个性。
4.探究理想变压器的电流与匝数的关系。
5.通过对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的探究,体会生产和生活中为什么使用的是交变电流,从而进一步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关系。
导学问题:
1.变压器的原、副线圈是相互独立的绕在闭合铁芯上,为什么只有原线圈中接通电源时,接在副线圈中小灯泡还能亮?是否接任何电源副线圈中的灯泡都能亮?
2.根据变压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自我探究理想变压器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探究不同种类变压器的共性和个性。
3.根据变压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自我探究理想变压器的电流与匝数的关系。
4.阅读课本“科学漫步”,请你谈谈在生活中和生产实践中在哪些地方在使用变压器?
社戏导学案范文5
(广西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摘 要:通过一例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活动案例和指导教学方案,分析了机械创新设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指导策略;指出指导教师应围绕能力培养这个根本目标,按照教学规范来实施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指导工作。
关键词 :机械创新设计;存在问题;能力培养;指导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233-03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机械类专业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2012JGB181)
1 引言
机械创新设计能力是机械类专业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体现,是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随着对创新能力重视程度的提高和各类学科竞赛的蓬勃开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机械创新设计活动之中。然而,以学科竞赛为导向的机械创新设计,使学生的目标过份倾向于作品成果本身,而没有从中有意识地学习到创新的思维和系统的工作方法。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我国当今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1,2],专门针对大学生学科竞赛指导的研究也是一个重要内容[3]。虽然机械类专业系列课程都强调机械创新能力的培养,但多数学生实际上是从参加学科竞赛开始接触机械创新设计的。尽管许多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但是最后却依然没有养成系统的工程素质,更不用说较强的创新能力。本文总结了在指导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教训,对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的行为特点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提出相应的指导策略,目的是让机械创新设计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其培养创新能力的作用。
2 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活动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开设专门的机械创新设计的教学环节,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活动相当于课外科技兴趣小组行为,通常是围绕竞赛主题进行某一机械作品的设计制作,以参赛获奖为目标所进行的一种暂时性的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很多学生的创新项目具有自发性特征,缺乏科学严密性和规范性。在指导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过程中,发现存在下述比较突出的问题:
2.1 选题的科学性不强
学生自己拟定机械创新课题时通常只注意作品的功能性,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是基于朴素的常识而缺乏学术内涵,如很多学生把着眼点放在自行车、健身器材等司空见惯的产品上——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期间,在校内评选准备参赛的作品时发现,24件参选作品中涉及自行车的有8件,其中6件以折叠功能为创新点;涉及健身器材的4件,均以多功能为创新点,实质上只是把现有的健身器材简单的组合在一起;这些作品由于不能在产品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功能方面做出明显的改进,因此不能算是一个合适的创新课题,大多数在评审中被淘汰了。二是仅凭在传媒中扑捉到的某些科技信息,动辄纳米航天,超越自己的能力甚至目前的科技水平,提出一些技术上难以实现的构思,最后也只能草草收场。
2.2 开发过程不规范
机械产品的开发过程要经历概念开发和产品规划、详细设计、样机制作、批量生产等阶段,设计阶段还包括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产品开发训练,学生在设计自己的机械创新作品时,很难严格遵循上述规范,缺少产品的规划和定位,开发过程中走一步看一步,不能区分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的作用,更不能按照阶段任务去执行;没有阶段性目标和完整的技术文件;容易把目光聚集在某些主要功能上,把这些功能的实现过程当成整个产品的开发过程,忽略整机功能和系统的协调。
2.3 计算分析能力不强
据调查,专业知识欠缺是学生完成机械创新的最大障碍[4]。由于专业知识不足导致不知道如何开始设计,或是了解设计步骤但不会运用设计理论来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在创新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技术难题。在上述评选作品中,几乎没有看到一份完整的设计计算说明书,很多设计甚至没有机构运动简图;尺度综合、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均存在错误,有的作品没有考虑连杆机构运动循环中的死点,有的甚至不能在静止状态下保持平衡。相对而言,学生针对齿轮、轴、轴承等通用机构和零件所进行的设计计算完成得较好,而对于那些超越课堂学习范围的专业机械以及动力学问题的分析计算则力不从心。
3 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活动的指导策略
顾名思义,在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活动中,指导教师的作用是“导”和“教”——“导”意味着教师不应参与具体的技术工作,而是恰当的引导学生自己完成创新设计;“教”即把创新设计当作一个教学过程,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有的国内专家建议安排一定的创新设计课程学时,分配到《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等相关课程当中[5]。因此,无论是从传授理论知识还是培养专业技能的角度,都应当把指导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当作一次教学活动,按照教学规范来实施。
3.1 做好教学规划
指导教师应根据创新设计的主题,制定相应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必要的分析计算技能,完成一定的工程训练,让学生的工程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3.2 引导学生正确选题
引导学生围绕创新设计主题开展调研,帮助学生发现和提出科学问题,结合学生自身的兴趣和知识水平拟定合适的创新设计题目。
3.3 规范学生设计过程
以项目的形式要求学生按照技术规范做好创新设计规划,提出项目实施的技术路线,合理安排项目进度。指导教师做好技术审查、进度监督工作。
3.4 指导学生分析计算
分析计算能力是专业知识的核心内容。对于刚刚进入专业理论学习阶段的大学生来说,要求他们具备很强的分析计算能力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指导教师要根据设计内容,明确提出关键零部件的设计计算和校核计算项目,指导学生学习相应的计算理论和方法步骤,完成项目设计中的分析计算工作。
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容易把作品的完成当作创新活动的终点,这不利于充分发挥创新设计活动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因此指导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做好项目的总结归纳工作。一方面,归纳项目创新点和价值,形成技术成果,让学生在创新设计活动获得实际利益;另一方面,总结工作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习体会工作方法,形成工程能力。
4 机械创新设计活动指导案例与分析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内容为“休闲娱乐机械和家庭用机械的设计和制作”。自行车作为最常见的机械产品,以其为基础的改造设计自然成为了很多准备参赛学生的首选题目。在这些学生自发拟定的题目中,以折叠和变形为创新点的占绝大多数,与市场上已经存在的产品功能重叠,实现方案基本雷同,因此都不适合作为创新设计题目。针对这个现象,指导老师与学生一起分析了自行车的功能与大赛的主题,以及可能的创新思路。有一组学生依据“仿生法”[6]提出了一种“模拟骑马运动的娱乐型自行车”的作品构思,获得了指导教师的肯定。
评选出学生创新设计题目之后,指导教师根据创新设计内容拟定了相应的指导教学方案(表1)。
该方案中,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按照工程项目的形式制定了设计任务书,包括明确设计目标、技术参数、设计内容、技术路线、关键问题、进度安排等内容的修订,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开始和规划一个研究课题。
在设计阶段,要求学生按照方案设计——技术设计的循序,设计组成员合理分工协作,分阶段完成相应的任务,按照预定的时间节点定时汇总更新设计成果,明确下一阶段目标。
在创新设计期间,指导教师不直接参与具体的技术工作,只是起到了引导思考和质量把关两个方面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分析评价,自己完成项目的设计和计算工作。学生面对“模拟骑马运动的自行车”这个课题,一开始并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入手。指导老师把设计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问题,首先让学生观察和分析骑马时人体的动作要点——身体的起伏、腿和手臂的屈伸、动作的协调关系等;然后考虑这些动作应该如何分解?采用哪种机构实现这些分解动作?以及机构的时序和协调,人机工程学等方面的问题。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和多个解决方案。指导教师再利用对各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让学生自己选出了方案设计的最终结果。
“模拟骑马运动的娱乐型自行车”参加了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并在赛区获奖,还获得国家专利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参加本项目的学生后来继续开展科学研究,获得了学校大学生科技项目和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资助。
5 结语
由于大学生参加机械创新设计活动多是被各种科技竞赛活动所吸引,因此在指导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活动时,在指导思想上除了看到这些竞赛活动对机械创新教育的积极促进作用的同时,也要清楚地意识到学生参加机械创新设计活动的功利性。功利性目标使得一些学生甚至指导教师只看重结果不重过程,从而大大削弱创新设计的人才培养作用。这对这种现象,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活动中容易出现的失误和不足,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指导策略,希望能为提高机械专业大学生的工程能力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黄小龙。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6)。
(2)黄。机电类本科生机电液一体化系统创新设计能力培养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35)。
(3)任爱华,孙传琼。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指导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1(6)。
(4)王胜曼,张建华,孙晓燕。影响大学生机械创新能力的调查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0(6)。
社戏导学案范文6
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是针对教师如何去上课,以教师为主体编制的。而导学案是针对学生如何去学,导学案的设计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依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为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编制的方案。导学案一般由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与难点,课前延伸,课内探究,练习巩固,课后提升等几部分组成。下面笔者就导学案的设计浅谈几点。
一、课前延伸
高效的课堂不仅仅需要教师精彩的讲解,生动的演绎,更需要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的去吸取,而不是教师单纯的去灌溉。因此,课前延伸部分注重的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程中来,积极的去探究新知识。
课前将导学案发送到各个学生端,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学生可以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自学,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重点,难点,主动查阅教材思考问题。例如教育科学出版社网络技术应用的《IP地址及其管理》的导学案中,课前延伸部分首先让学生打开两个浏览器窗口,分别在地址栏中输入“”和“202.108.22.5”,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本章的第1节我们学习了域名,那么什么又是IP地址呢?引导学生去思考IP地址的作用,跟域名的关系。带着这些疑惑,学生就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接受,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状态中来。
当然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课前延伸部分也可以是对理论知识的一个了解,在《规划网站》这一课中,笔者就是让学生参阅教材,完成对网站、网页、主页,网站结构这几个名词的解释,为接下来的学习完善理论认知。
二、课内探究
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各种问题,任务,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实践,拓展思维,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教师适时讲解,从而使学生能认识掌握运用新知识。
在这一环节,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引导,通过解决各个问题任务,对课程的内容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认知。但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理解并不都很准确,有的还存在着疑惑不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同组讨论,或者个别同学发言等,充分调动课堂气氛,要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教师要在学生的探讨过程中,准确的获取学生的普遍的疑难点,加以精讲或者予以点拨。例如《IP地址及其管理》导学案中,让学生查看本机的IP地址,并比较与周围同学计算机IP地址的异同,并进行讨论,如果将本机IP地址改成邻座的IP地址,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得出结论,归纳总结出IP地址的组成,以及IP地址的唯一性。
在这一环节中同时也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信息技术课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地区差异,造成学生的操作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会对导学案中的相关任务要求非常熟悉,实践操作得心应手,而有些学生会觉得困难,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一部分学生自信心不足,缺乏主动性、独立性、自觉性、进取性的弱点。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因此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既要保证班级整体教学的高质量、高水平、又要适应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分层分类指导和推进,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特长。在导学案中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或者拓展提升任务类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例如在《EXCEL数据处理》导学案中,设计了一道探索练习,根据前面的得分计算总和,统计出每个人的名次。让学生在掌握了利用EXCEL函数计算的基础上,积极探究,去尝试解决新的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新知能力,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感,体验到主动学习的乐趣。
另外,现代教学策略实施的核心问题之一:合作学习。在导学案的设计中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让学生合作完成某一任务,任务要有一定的难度,任务的各项设置要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质量。
三、练习巩固
练习巩固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问题,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根据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考试纲要,信息技术的考察练习主要是操作题和选择题,在这一环节,有效的设计一些题目会让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有更好的掌握,并且得到有效巩固。例如在《IP地址及其管理》的导学案中,笔者设计了5道选择题,比如让学生判断给出的IP地址哪些是合法的,给出一个IP地址判断它属于哪一类,说出给定IP地址的主机标识和网络标识。用题目让学生加深知识点的了解,使得知识能更好的被接受。
四、课后提升
课堂教学的45分钟时间是很有限的,特别是针对信息技术课的课时安排,一周2节课,很有可能下节课时学生对上一节课的知识已经记忆模糊了。在导学案设计中,要精选习题,或布置实践性、实验性、指导阅读性等作业,进行拓展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拓展、提高。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课外时间有目的的提升综合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