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设计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设计规划范文1
居住区的建筑设计规划是建筑专业的一个分支,通过科学的设计规划,出具最为合理的户型,能够使城市的用地矛盾得到缓解,使居住区的环境得以优化。当前我国对居住区建筑设计规划的研究及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建筑设计师应看到设计规划的重大意义,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升国内居住区的建筑设计规划水准。
一、居住区建筑设计规划的概念
居住区建筑设计规划就是要求设计师从规划目标出发,运用相关的设计规划知识,遵循设计规划原理,对项目环境和条件进行调查,并做出合理分析,出具科学的设计规划方案,力求满足投资方要求并兼具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二、居住区建筑设计规划的具体内容
(一)居住区项目定位
建筑设计师首先要对项目所处的位置及配套设施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居住区内建筑的层数,明确需要设计规划的建筑是多层建筑还是高层建筑,以此来推算建设周期和投资成本。另外还需对项目的建设档次进行定位,明确住宅的消费群体和消费需求,将收集到的调查资料进行科学分析,以此为依据来做好居住区的档次定位。
(二)居住区功能分析
对居住区进行功能分析意义重大,科学的功能分析能够提升投资成功率。功能分析的内容包括:住宅用地分析、道路用地分析、公共设施用地分析、及绿地分析等。
(三)居住区环境分析
对居住区的环境分析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如项目所在地的空气状况、日照强度、水质条件、生活私密性等等;二是社会环境,如交通条件、配套设施、物业水平及居住区的智能化程度等等。
(四)居住区建筑密度
居住区的建筑设计规划还要处理好建筑密度的问题,设定合理的建筑密度能够提升居民的生活舒适度,保证住户的居住质量。通过实践与调查可以得知,建筑之间设置25%左右的密度较为适合。
三、居住区建筑设计规划的步骤和方法
(一)确定项目目标
开展设计规划的第一步就是将项目目标确定下来,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首先,建筑设计师要做好项目定位,项目定位涉及的考虑因素包括: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环境、形象框架、价格定位、潜在优劣势、盈利可能性等等。工作人员需要将项目的相关资料收集齐全,通过设计师的科学分析来明确项目的大方向。另外,设计师不能忽视投资方的利益,将投资方的经济效益纳入项目目标的确定当中,保证投资方能够通过项目建设获取最大利润。同时,设计师还需在规划阶段进行社会产品的创造,履行设计师的职责。
(二)成立设计小组
居住区的建筑设计规划工作非设计师一己之力就可以完成的,因而在明确了项目目标之后,就要组织成立设计规划小组,由专门人员对各部分工作负责。组内除了主要的建筑设计师外,还需要市场调研人员、营销人员、成本分析人员及设计规划的总领导等。组内人员除了完成分内的工作之外,还应与其他部门的人员保持密切联系,通过相互协调来提升设计工作质量。在小组成立及运行的过程中,要始终与投资商保持顺畅的沟通,满足投资商的要求,确保设计小组的构成和运作能够发挥最大作用,使投资商获得最大效益。
(三)收集规划依据
收集规划依据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涉及的因素很多,需要规划小组派驻专门人员来完成对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的调查。在自然条件方面需要了解项目所出位置的交通情况、未来规划、植被现状、主要风向、地质条件等等。从经济环境方面来说,设计规划小组要对项目周边的经济状况有所了解,出具投资回报率、建设进度、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报告。另外还需做好项目市场环境的调查,市场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居住区内现有建筑形式、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区域内的售价水平等等,对项目未来的市场前景做出预测。规划小组还可根据自身能力开展更加深入的市场调研,对同区域内的户型特点、装修档次、建筑形象、销售周期等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
(四)进行资料分析
完成资料收集工作之后,规划设计小组就要对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和分析,保证设计的合理性。首先,要了解资料的主要来源,通常以下几种来源较为可靠:投资商提供的技术方面的资料、发表的专业设计论文及著作、从专业网站上查询到的设计资料、自主调研获得的数据等。其次,要对资料进行定性,考察资料的全面性,对设计规划的重点进行分析,及时发现新问题,并迅速收集解决新问题的相关资料。第三,在完成基本的定性分析之后对资料进行量化计算,借用计算机等工具,确保计算结果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五)做出规划决策
规划决策是居住区建筑设计规划的重点,需要考虑的主要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居住区的功能组成,通常居住区都会设有住宅、银行、商超、居委会、医院、学校等设施,规划小组要从市场定位出发来划定各类设施的面积及建筑类别,并将各项技术指标确定下来。其次,要规划好居住区的交通组织方式。选用具有最佳停车效率和空间利用率的停车方式;地下人防的面积要控制在设计规范之内,位置的选择则要力求经济;有效节省停车空间,在满足基本人车分流要求的基础上,实现人车合道共存。
(六)出具设计方案
在完成了一系列的调查、分析、准备工作之后,规划小组要辅助设计师出具设计方案,展示设计规划的成果。方案中的应有条目包括:项目概况、分析结果、市场定位、布局规划、开发分期、设计理念、投资估算、技术及设备要求、施工进度安排等等。力求在设计方案当中将项目涉及的各项工作和细节交代清楚,与投资方达成共识,为居住区的建设设计规划工作画上一个完美的句点。
结束语:
我国的居住区建筑设计规划仍处于上升阶段,建筑设计师应牢牢把握设计规划的内容,在具体设计中按照正确步骤,采用科学方法来完成建筑设计规划工作。力求通过设计规划来求得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姜劲松,林炳耀.对我国城市社区规划建设理论、方法和制度的思考[J].城市规划汇刊,2010(03).
建筑设计规划范文2
关键词:高层建筑整体设计规划设计
高层建筑是否与所处的城市空间融洽,其评价标准相当一部分取决于公众的感受,简单的说就是人处在所创造空间中的感受。所以建筑设计者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所创造出来的空间(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给予使用者的感受。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协调以及城市空间的营造是通过两方面的共同作用来完成的,即高层建筑整体设计和规划设计。下面就从高层建筑整体设计和规划设计两方面谈谈城市空间对高层建筑设计的影响。
一、高层建筑整体设计
(一)高层建筑定位设计
1.1优化建筑位置及朝向设计
环境是高层建筑的定位首先应考虑的因素。为了使每幢建筑能接收更多的太阳辐射热能,应合理的确定建筑位置与朝向,如在北纬40度一45度地区,冬天建筑的朝向所得到的辐射能量几乎比夏天多两倍,而在夏天东、西向所得到的能量比南向多2.5倍,不同朝向,不同季节,建筑物所得到的太阳辐射热能量不同,热损失也不同,尤其是在冬至前后,由于太阳高度角低,房间所接收的太阳光线的面积比夏天多得多。因此,在确定建筑的方位时,首先应考虑环境情况,按其太阳高度角做出日影响图,以确定冬季每天的日照时间,建筑南向开窗面积尽可能大些,在满足采光条件下,北向、东向窗尽可能小些,从而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线,减少热损失,保持室内舒适的度环境。
1.2优化围护结构墙体设计
(1)外墙是围护结构的主体部分,高层建筑的围护结构是钢筋混凝土框架或剪力墙结构承重,不同于砖石结构房屋。因此,围护结构属于填充材料,为了减轻荷载,达到保温、隔热要求,采用轻质高效保温材料,目前在寒冷地区常用的墙体做法有:页岩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粘土空心砖与实心砖复合墙体;粘土实心砖或空心砖岩棉夹心复合墙体等。但上述的做法存在的问题较多,节能的效果仍达不到标准的要求。围护结构的材料布置分外侧和内侧,在寒冷地区的同一气候条件下,为防止墙体内产生冷凝水,保温层设在外侧更为妥些。
(2)材料的应用与建筑整体的寿命应同步,因此高层建筑的围护墙体不宜采用外侧保温的聚苯乙烯泡沫板,岩棉板等轻质保温材料。国外普遍推广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用于高层建筑围护结构保温,由于混凝土空心砌块保温效果好,又具有一定强度,避免了轻质复合材料墙体的一些弊端。
(二)高层建筑主体设计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高层建筑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选择合理的造型就显的尤为重要。高层建筑由于其结构形式的限制以及使用功能的要求,在造型上往往追随于建筑的结构形式,而不能有太多的变化,有的高层建筑甚至直接将结构形式外露不加修饰。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是它的塔楼,塔楼的表现形式对高层建筑的造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今国外和国内的许多高层建筑都有着独特的外形和明显的识别性,对一个城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可以说是高层建筑存在的一个原因。
高层建筑的塔楼部分虽然变化的余地不大,但是底层部分却可以进行一些巧妙的处理来丰富空间形式。一般可以采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的手法。底层架空的处理手法可以在高密度的环境中争取到宝贵的用地,把城市的道路、广场和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通透的、公共的开放空间,作为市民的休憩之地;同时还可以改善人流、视觉拥挤的状况,连通几个主要的公共场所,以增加城市空间的层次。高层建筑临近城市道路布置时,入口空间凹人建筑下部可以避免主体的被迫后退(用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争取基地面积的有效使用,缓解人口处各种矛盾冲突;并有可能在建筑的形体设计、空间组织等方面形成新颖的构思,这种入口后退架开的处理不仅空间层次丰富而且给人的印象也深刻。
高层建筑主体的下部分――裙房虽然对整个城市影响较小,但它对于街道的尺度和人情化空间的创造等方面却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的裙楼立面设计一般不同于上部立面,需要进行细致的设计,从而使下部空间丰富多彩而不至于感到苍白;并要体现人的尺度,因为裙房部分跟公众视觉接触较密切,对街道空间感影响也较大。而高层建筑的最上部分屋顶对整个建筑形象起到强化个性的作用,虽然它较少影响到生态环境,但对塑造建筑的标志性、丰富城市天际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根据建筑的基座、楼身等因素加以塑造。
(三)建筑广场设计
高层建筑由于其体量巨大,往往给街道空间一种压迫感,使人感觉好像从一个大空间突然进入一个小空间。因此,街道两旁体量巨大的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应该对其进行后退处理,并在其退出的用地上设计广场,由于高层建筑的建筑面积远远超出其用地面积,容纳的人员较多,出入口人流密度相对较大,进而广场空间也起到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有的建筑大师甚至直接设计成下沉式的广场,如日本建筑大师叽崎新设计的日本筑波中心的下沉式广场,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安静的休闲场所,而且使建筑塔楼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这种下沉式的广场往往更容易给人留下印象,就空间形式而言它是一种非常富有情趣的空间。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广场和建筑应该作为一体来考虑。
二、高层建筑规划设计
高层建筑的密集给城市办公等条件方便有利,却给城市空间带来很多压力,造成城市空间和城市交通的拥挤,甚至是一些史料不及的污染和危害。为此建议在规划设计中要对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密度进行限制,避免高层建筑的集中分布。
高层建筑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商业发达的地段,这些地段的街道本身交通荷载就较大,高层建筑增加了街道的交通压力,对于分布在这些街道两侧的高层建筑,建议要尽量控制其层数和高度,在规划设计时要对这些街道进行扩展,使通行达到顺畅的目的。
超高层建筑往往以其象征性和代表性而存在,实际上这类建筑既不经济又不合理,一些已建成的超高层建筑投入使用后表明收益并不乐观,可以说仅仅是体现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结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的焦点,其形式和风格也不断的发展变化着。打破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墨守成规,充分发挥结构工程师的创新能力,是相当必要的。我国的高层建筑虽然相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高层建筑可以说代表了中国高层建筑的发展史,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也正不断的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天娥,孔繁钟.对高层建筑设计相关问题的探析,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31)总第101期.
[2]R・里尔.城市空间[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
建筑设计规划范文3
【关键字】居住区;建筑设计;规划
1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在稳步提升国民经济水平的同时也令城市居住人口呈急剧上升趋势,这一显著问题成为当前城市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面临的重要课题,给规划工程人员、建筑师增添了大量工作。
2 树立继承发扬传统文脉的科学规划设计意识
处于不同区域的各城市之间,甚至是相同城市的不同方位、地段其固有文化历史与地域特征均会有所不同,该类特征及文化通过在历史长河中的持续沉淀与积累逐步形成,其存在同当地文化环境、历史环境、经济条件、自然环境与风俗习惯密不可分,包含一定必然性,因而可称之为传统文脉。在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中我们应科学尊重历史、辩证的继承与发扬传统文脉,取其精华依据文脉特征参照具体项目工程令设计规划实现全面的突破与创新。由城市角度来看,对其传统文脉良好的继承与发扬可令整体城市风貌、文化与特色不断延续,同时由使用者层面来讲,传承及发扬传统文脉,实现突破与创新可令使用者形成一种良好的归属感与亲切感,进而增加项目拥护度与喜爱度。
3 当前我国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存在的现实问题
3.1 欠缺人性化考量
当前我国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主要将居民基本日常生活作为依据,将考虑重点放在对物质空间的规划布局、对建筑外观的艺术性设计,而对于居民精神与社会的需求、适用、实用功能需求及低能耗、高能效需求却不良忽视,这样一来令居住区应有的配套设施、环境绿化、节能减排配备少之又少。同时对建筑工程与居住区的设计规划多停留在主观层面,没有令公众良好的享有发言与参与权利,居住区居民也只能对建筑设计与区域环境设施规划方案被动的接受。这样一来令居民之间欠缺良好的交往、沟通,甚至无法对社会认同与理解。
3.2 绿化用地量、建筑材料选用无法全面达标
当前我国建筑设计与居住区规划有相当一部分并没有令材料选用与绿化用地量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即开发、设计建筑项目方为一己之力、追求利润价值最大化而以次充好、选用劣质建筑材料或能耗不达标材料进行设计规划,甚至将应该做绿化规划的居住区面积擅自变更为建造房屋用地,这样一来令居住区绿化用地大大缩水,建筑能耗居高不下、建设质量无从保障。还有一些开发商为了扩大建房面积恶意的破坏绿化,令整体居住区环境呈持续恶化发展趋势。
3.3 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欠缺对城市整体发展的综合考量
一些开发商在片面追求自身利润效益时,较少会考虑到项目开发对城市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令较多居住区设计规划欠缺应有的公共设施,这一现象在边缘城市社区极为普遍,更谈不上应有娱乐文化设施与教育设施的良好配备,令其与现代化城市发展脱离,无法令居住区内部交通良好的与城市交通衔接,过分集中的单一功能社区令城市交通发展流量呈现出不均匀性。在建筑设计层面由于无法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低碳环保理念,令建筑能耗高等显著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同时规划设计欠缺良好的预见性、经济性、适用性令建筑项目投入使用后的养护维修费用居高不下,无法良好的契合低碳经济持续发展目标。
4 居住区布局规划实践
4.1 多样化体现社区功能,令其充满人情味
现代都市人们的生活节奏日趋紧张,邻里关系逐步淡化,为打造和谐人文社区,我们应树立新都市主义理念,重建邻里关系、再造人性化社区。整体居住区内部应配备消费者综合需求的各类公共设施,例如适宜步行的服务点、零售点等,同时整体居住区应与高速城际公共交通服务网络,例如轻轨、地铁、公交系统等全面连接,为居民提供真正优质的公共交通及便利出行服务,而非在郊区建造一个庞大的、与世隔绝的社区。倘若在这样一种居住区中生活,居民们早出晚归,仅仅将社区视为睡觉休息的地方,那么居住区环境就失去了其核心内涵。新时期居住区规划设计应充满了多样化与集成性,可令居民在社区之中愉快的生活、工作、休闲、购物,该类混合型功能利于居民的交往、接触,增进居住区安全感与良好的文化氛围。因此在多样化设计实践中,我们应摒弃僵化绝对的进行功能分区,而应倡导功能的完善性与多样化,规划建设多样化的建筑住宅类型,为居民提供多重选择。居住区域中的公园、商店、学校等设施应合理规划建设于居民步行可及的范畴之中,进而促进邻里关系的和谐发展并增加居住区多样性社交活动。
4.2 提升公众参与性、倡导生态、节能规划设计
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我们应充分体现规划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构建完善的决策规划体系,为大众参与创设多重渠道,令其享受应有的公共利益并真正体现人性化理念。城市建设与居住区规划中由于自然环境的各异性令其均包含自身的固有特性,居民的情感、心情会受到居住区植物、气候及周围自然景观的综合影响。为此针对自然特征与原始居住区自然条件我们应进行因地制宜的人性化设计规划,倡导生态设计与环保设计,将自然环境更好的融入居住区,促进人们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及平衡发展。小区主路设计应体现一定的短捷性,进而有效节约道路建设投资,同时应将主要小区管线位于主路沿线两侧布置,降低线路损耗。在景观设计规划中应尽量保持原有地貌、地形地块与植被,适宜选择树种,体现原生态并降低成本投入。景观水系可应用潜水溪流,降低环境投入成本,还可科学设置居住区收集雨水系统,将其用于景观水系与绿化灌溉主体水源,进而真正体现生态、环保、节能的居住区规划设计。
5 建筑设计实践
5.1 传承发扬传统文化,体现建筑设计特征
建筑设计实践中我们不仅应融入现代化设计理念,引入科学设计工艺、新型环保材料、创新设计方式,同时还应依据不同地域特征在建筑设计中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建设即实用、经济、富于现代气息,又不失地域特征、具有传统文化特点的建筑项目,令其别具一格,富于特色风格,同社区规划与城市建设紧密融合,真正体现现代与传统建筑设计的完美结合。同时在设计进程中我们应统筹规划,不应杂乱无章、毫无头绪的开发建设,应科学注重对现有资源的保护与节约。
5.2 建筑户型创新设计
建筑户型设计中我们应科学遵循经济性、舒适性与灵活性原则,舒适性可体现在每户应设有生活阳台与景观阳台,后者可采用阳光室与一步台结合方式,全面打造两种室内外空间感受。为体现经济性我们应尽可能节约公共交通面积空间,护墙体应确保方正进而有效降低建筑成本并创设显著节能效益。同时我们应采用较大进深且规整的户型平面设计进而节地节能,降低公摊系数节约构成投资,建筑层数应合理控制在十八层以下进而节约消防投资,还可采用竖向设计理念有效利用地下空间,提升景观绿化面积,为用户创设良好优质的室外环境。例如可在高层地下设计两层车库、将商业建筑设计为下沉式街区,将屋面进行覆土绿化,进而体现良好的经济、环保与适用性。
6 结语
总之,建筑设计与居住区布局规划是决定整体建筑工程项目水平的先决条件,面对设计规划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人员只有依据项目具体特征展开细致深入的人性化研究、调查与分析,秉承环保、节能、低碳、人性化设计理念做好布局规划与建筑设计,才能真正满足大众对居住区与建筑规划设计日益提升的丰富需求,进而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建筑设计规划范文4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协调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规模日渐扩大,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良好的发展势头给城市规划设计带来了更加严峻的考验。建筑物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是否合理与城市面貌、整体发展具有紧密的联系。但是,近年来很多特立独行的建筑不断涌现,严重阻碍了城市的规划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证明,城市规划设计能否与建筑设计协调发展,两者之间的关联能否被重视是保障城市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1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概念
1.1城市规划的概念
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规模、人口、发展趋势等实际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具有实践意义的措施,并应用到城市规划中。正确的规划方式与方向能够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充分彰显城市魅力与特色。为凸显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应该从全局与长远利益出发,将城市历史与发展方向考虑在内,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
1.2建筑设计的概念
通过对建筑物进行科学设计,从外观、实用性等着手,尽量满足多方面的需求,配合城市规划来进行。另外,建筑设计还是时代的缩影,将建筑物的美学与时代进行交接。在突出时代风格、展示城市风采时必须与周围环境进行协调,实现与城市规划的对接。通常的建筑设计包括建筑风格与建筑结构,体现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与功能的重视。
2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2.1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差异
设计目标上的差异。城市规划的设计目标具有很强的可控性,氛围在整个城市之中,在规划之前目标并不是十分明确。建筑设计的设计对象是具体、特定的建筑物,不仅需要体现出建筑功能,还要与城市的整体发展相适应,因此建筑设计需要具备专业、完备的知识与技能;设计过程的差异。城市规划设计在进行中必须用具有战略性、发展性的眼光,根据城市每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优质的方案,保证城市阶段性、稳步发展。但是建筑设计的主要从自身出发进行考虑,不断优化自身因素;设计任务的不同。城市规划的设计任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通过城市变化呈现出来,但是建筑设计的任务比较具体、明显,一般呈现在任务书中。
2.2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联
城市规划论证需要建筑设计来提供理论依据。上文已经提到,城市规划并没有具体的目标,规划方案的可行与否需要建筑设计等作为验证依据。在对城市重点部位进行规划时,需要先探究建筑设计的可行性,对规划是否合理进行验证。需要注意的是,该种验证方式具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城市规划设计约束着建筑设计。建筑物是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建筑情况对城市规划的进行具有重要影响,所以有关部门会采取强制措施限制建筑设计。例如,建筑物的高度、密度、容积率、绿化率等都有严格的限制。在指定区域内,建筑设计需要严格遵循规定指标。这种约束方式能够显著降低城市规划的难度,保证城市发展;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互相促进。建筑设计的主要对象建筑物离不开稳定的城市环境,在设计中要做到两者之间的互相协调。而建筑楼群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城市规划设计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建筑物的数量与规模影响着城市整体的空间结构与城市交通、绿化等。
3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协调发展
3.1将城市规划作为建筑设计的方向
研究表明,为了保证建筑设计的稳定与长远发展,需要在设计全过程中有效贯彻城市规划设计的内容,避免与城市环境发生冲突,满足目前城市发展对建筑设计的需求。建筑物不仅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实用性,还能够表现城市景观,体现着城市形象。但是,在当前的建筑设计中,并没有对建筑物与城市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给予充分认识,仍然单纯将建筑设计的项目作为独立个体进行考虑。虽然能够将建筑项目本身的内容突出出来,但是很难将建筑物融入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中。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将城市规划设计的方向作为发展方向。城市的规划方案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发展,因此需要对城市中是主要元素进行充分分析,例如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以便为建筑设计提供必要的方向指引。虽然建筑设计着眼于微观方面,但是与城市规划设计的宏观进行结合,能够有效保证与周围自然、人文环境的和谐。
3.2城市规划设计要学习建筑设计的优势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既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并且引入发达国家的先进设计经验,建筑设计已经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果。例如,应用空间、搭配功能、选择设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且创新能力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挥。这种发展趋势表明建筑设计已经取得了全面进步。城市规划设计从宏观方面进行,针对不同城市的差异情况、历史积淀、文化特色,所以在城市规划中必须将这些因素综合考虑在内,才能保证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协调发展、共同促进。
3.3完善建筑设计方案标准的评审制度
该制度是判断建筑设计是否具有可行性、符合城市规划发展由城市设计规划设计单位制定的重要制度。在制定过程中需要将建筑设计内容、建筑物的发展状态、发展趋势等作为确定标准,并进行创新指导,将公平、公正、公开作为原则,增加内容的全面性、规范性、专业性。由此可见,城市规划设计能够有力保证建筑设计的长远、持续、健康发展。完善建筑设计方案标准的评审制度,能够有效促进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协调发展。虽然建筑设计为了实现个性化发展,可能会逐渐脱离城市的发展速度、发展趋势、整体环境,但是有效的标准评审制度能够有效保证建筑设计与城市发展的步伐一致。因此,针对该项制度的建立与执行需要建筑设计部门的重视。
3.4保证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协调发展
虽然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协调、统一的发展是保证城市建设效率的前提。近年来关于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从未停止,城市的规划设计也越来越重要。建筑物在城市中承载着生活、工作、贸易等功能,数量与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制定建筑设计方案时,要将城市规划设计考虑在内,对其中的方向、政策等进行充分研究与考虑,确保建筑设计应用的理念与方式与城市规划方向基本一致。例如,某城市的规划设计中要将火车站作为中心构建综合商业区,此时针对火车站与其周围的建筑设计就要将时尚、休闲作为主流风格,保证与城市规划中打造商业区的规划相一致。城市规划设计通常参考原本存在的建筑群体,根据城市区域中的功能区分进行改善,来推动城市的发展。因此,建筑设计要跟随城市规划设计的步伐,保证与城市景观的和谐,优化自身。
4结语
新时期的城市建筑发展较快,对整体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需要加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建筑设计一方面受到城市规划的制约,一方面又能够为其提供依据。因此,为了促进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需要将城市规划作为建筑设计的方向、保证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协调发展、完善建筑设计方案标准的评审制度。如此才能保证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作用。
参考文献
[1]廖胜.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协调发展探析[J].工业,2016(4):00145.
[2]王如钢.浅析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环境与生活,2014(12):10.
[3]余涛.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探析[J].商品与质量,2015(24):17-18.
[4]王思,钱虎龙,钟鑫.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研究———沈阳白塔公园改建[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6):00146.
建筑设计规划范文5
关键词:小区;住宅;建筑规划;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72文献标识码:A
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使人能更好的实现他们的各种个人与社会活动。因此,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是住宅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随着社会不同时期的变化,住宅小区建筑设计始终按照以人文本、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打造,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和浪费能源为代价进行开发,因此,住宅小区建筑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居住功能多元化
当前的建筑设计发展中,由过去满足人们的生存功能向发展功能、享受功能过度,现在住宅设计中除了满足人们的居住条件之外,还要设计孩子、老人的生存空间,满足孩子和老人的各种娱乐和锻炼,配备各种住户享受、娱乐的设施。
2)住宅建筑设计要精品化
要摒弃以前各种旧的设计手段和方法,运用新科技、新手段设计出价值更高、更精致的居住环境。
3)住宅设计要有超前性和弹性
对住宅的设计在套型、功能及配套设施方面要有超前性,根据住户家庭成员及需要的变化对室内布局进行灵活设计,争取做到几十年不落后。
4)住宅设计多样化
建筑设计应该由平面向立体设计发展,根据市场形势,适当设计成复式、跃式、错层等设计模式,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5)住宅设计的科技化、信息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建筑设计应该由单一向集成化发展,适应经济发展的浪潮,利用高科技、新手段设计出不同价值的住宅,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2.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内容
2.1建筑设计主要包括建筑层高、阳台、平台、过道、跃层住宅、走廊、地下室等的设计。为保障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提高住宅的功能质量,建筑设计应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的要求。建筑设计应符合相关的规定,遵循环保节能的原则,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创造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空间。
2.2建筑设计原则
建筑设计应按照招标要求,其设计应符合现代化的建筑特色。建筑设计的功能使用是设计中最基本的因素,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居民的使用要求,主体建筑要具有突出性和代表性,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要符合实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原则,提高生活居住质量和生活品味。
2.3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主要是对户型的设计、配套设施及地下停车场的设计。建筑设计中户型的设计是最主要的设计因素,房间设计的尺寸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和心理学,从功能上,保证交通路线流畅,减少户户之间的视线干扰,确保每个房间的采光和通风条件。控制好客厅、厨房及卧室的面积,确保建筑有良好的朝向和视觉。
公共配套设施包括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金融等设施。居住区的配套设施必须符合人口规模,并根据居住区的结构类型,采用相对集中与适当分散的布局,以充分发挥设施使用功能,更便于管理。地下停车场的设计应采用两侧布置使用的方式,以提高使用空间。为了安全起见,地下停车场应安装自动报警器和灭火系统。
2.4住宅建筑的立面设计
建筑设计中,应全面考虑建筑的本身特点及周边的建筑元素,将建筑的美感有机的融入到整个环境中,充分体现建筑的独特性,并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整个建筑的活泼、轻盈的现代风貌。
住宅建筑设计的立面设计是通过装饰和材料的结合要素组合起来,呈现出一种新的建筑方式。从而达到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目的,给人们带来亲切的美感。
2.5建筑室内环境设计
住宅室内环境设计应满足日照、采光及通风的相关条件,每套住宅中应满足获得日照的条件,卧室或起居室应与外界保持良好的通风。住宅建筑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保证室内保温、隔热,冬季保温取暖,夏季隔热凉爽。住宅的卧室、起居室是用来休息的场所,因此,其设计必须满足隔音的效果。电梯等有噪音的设备不应与休息室紧邻,如果受条件限制必须紧邻的,要采取隔音、减振措施。
总之,随着社会不同时期的变化,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始终按照以人文本、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打造。因此,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应满足居住功能多元化,住宅建筑设计精品化,住宅设计规划要有超前性和弹性,并应满足多样化的设计方式。
3.小区住宅的整体规划
3.1对居住小区环境规划的要求
住宅小区的规划要满足使用要求。对住宅小区各项用地规划要合理,要配备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系统及公共绿地,合理布置小区的户外休息场所,为人们创造舒适的环境。对住宅设计要合理,尽量满足人们对住宅舒适美观的要求。在规划重要合理确定小区的的道路走向及道路断面形式,做到人与车互不干扰,并根据居民需求,合理规划地上、地下停车位置及数量。
住宅小区的规划要满足居民的卫生要求。为人们创造良好的通风条件和日照环境。居住小区的给排水系统布置要合理,保证无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
对住宅小区规划要满足经济要求。住宅小区的规划要适应经济的发展要求,与人们的生活水平相适应,在满足居住使用的前提下,降低及节约用地,并充分利用各种能源,降低小区能源消耗。
3.2住宅小区的空间规划要求
公共空间规划应与空间环境中的水面、小桥、树木花草结合在一起考虑,营造一种舒适、优雅的环境空间。
3.3住宅小区要做好社会服务环境规划
住宅小区的规划要注重服务环境,文化娱乐设施尽量满足服务半径,方便人们出行活动。商业服务设施尽量设在人流交通的必经之路,方便人们购买和消费。
3.4体现人性化住宅特征
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要充分满足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建筑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重点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尽量减少巷道改造对人们的影响,保障小区有一个安静优雅的居住环境,面对住宅小区的建设,建筑群体要与整体环境进行综合考虑。
3.5创建绿色生态小区
建筑设计要提倡以人为本,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打造理念,为人们提供舒适优雅的居住环境。完善绿化体系,在小区绿化方面,要多种植树木,并且多树种搭配,以乔灌木、花卉等绿色植被做点缀,形成良好的绿化景观效果。
3.6增建中小户型和老年人住宅
在满足建筑使用的情况下,限制大面积豪华住宅,并结合老年人的需要,在建筑设计上应按照一定的比例为老年人建设他们所需要的住宅户型。
结语 总之,住宅建筑需求从空间向生活质量需求转变,高品质、高质量是当前住宅发展的主题,综合考虑设计因素,提高住宅的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可以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改变人们的生活理念,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关耀东.浅析当代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发展趋势.中华民居.2014-01-25
[2]宋光辉.论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中的节能策略与实践.建材与装饰.2008-05-21
[3]孙丽丽;杨丙策.浅谈住宅建筑中的节能设计.科技致富向导.2013-08-25
建筑设计规划范文6
关键词:节能技术;住宅建筑设计;措施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1、节能住宅的概念和内涵
能源危机引发了人们对自身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深层思考。节能建筑的概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它的内涵主要体现在经过科学的设计,利用各种可再生资源和新型的材料来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为居住着提供健康、环保、舒适的生活空间。节能建筑的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建筑外墙体系、采暖制冷体系、防噪采光系统、通风保暖系统、水处理系统和垃圾处理系统的设计和建设上。
2、建筑节能设计的必要性
住宅建筑是人类主要的生活空间,它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会消耗很多的能源和能量,如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施工和运输和使用中的冷暖、水电能耗等。我国的建筑能耗远比发达国家高出很多,且再生资源利用技术和手段比较落后。据统计,我国的建筑采暖和外墙能耗为发达国家的4倍,外窗能耗为他们的两倍,门窗透气能耗是他们的5倍左右,屋顶能耗平均是它们的4倍。究其原因,乃是国内建设行业节能意识的缺乏,对节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对利润的过分追求也限制了新型能源和材料的利用和开发。此外,节能技术不够完善也影响了它的使用,如结构保暖技术由于不太完善导致其应用范围狭窄,进而导致建筑设计的节能保暖目标难以实现。因此,为了缓解能源危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已经成为降低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行业也成为社会上最具降能潜能的节能行业,建筑节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3、住宅建筑节能设计规划措施
3.1正确选择住宅朝向
充足的阳光和良好的通风环境,有利于打造节能、舒适的室外居住环境。我国绝大多数地方地处温带,受季风影响较大,因此,住宅建筑选择正向朝南或南偏东、南偏西的走向最好,这样冬季可以有温暖的阳光,夏季有流畅的空气,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
3.2重视绿化
住宅绿化和水面可以有效调节气候、增加湿度,改善住宅区内的小气候,也可以遮阳乘凉,美化环境。以此,合理栽种绿色树种和水面建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节能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住宅区内树种的选种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湿热条件合理选择,不可盲目栽种名贵树种和大片观赏花卉,应以环境绿化为首要目的。水面设施建设要在充分尊重、利用当地水资源条件的基础上来开展进行,水域面积不宜过大,水面建筑也不宜过于复杂。
3.3合理控制住宅组合群体数量
住宅单体的多单元组合,可以节省建筑用地,减少建筑的围护面积,从整体上减少能耗。少单元的建筑组合,可以扩大光照面积,使住宅区内气流通畅,采光充足,因此,应重视建筑单元的组合和优化。如华北某地冬季和夏季阳高度角不同,直接影响了住宅的采光条件,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把握好季节对建筑光照条件的影响。图1为华北某地冬夏两季的太阳高度角变化示意图。
4、房屋建筑节能设计措施分析
4.1结构节能
墙体保温有建筑内保温和建筑外保温两种。与外墙内保温比起来,外墙外保温的保温效果更好,取暖成本也较低,并可完全避免热桥。因此,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外墙外保温是明智的选择。外墙的保温系统的应用较为广泛,在实际的建筑设计应用中,外墙体主要有以下构造要求:
(1)主墙体设计和构造。实心砖墙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小,轻质保温墙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逐渐成为建筑墙体的主力军。砌砖或混凝土承重墙与绝热材料的配合,表面要保持平整、牢固,达到粘贴聚苯板的条件。在混凝土墙外侧表面留有预埋铁件时,要涂刷防锈材料。常见的复合墙体有内保温墙、中间层保温墙和外保温墙,前者是将绝热材料复合在外请的内测。中间层保温墙是保温材料设计在外墙和内墙之间的保温方式。外保温墙是保温材料粘合在承重墙的外层,这种保温方式可以有效对抗恶劣的天气和温度变化,因此在北方使用范围极广。
(2)门窗构造。轻薄的门窗材料,决定了门窗是导热的薄弱环节,据统计,单层玻璃窗的能耗损失占整个建筑夏季降温和动机保暖能耗的一半,因此,在节能设计中要合理安排墙窗的比例和位置。此外,在材质选择上也要充分考虑从节能的需求,做到经济合理的有机统一。在砖砌复合墙的门窗构造上,窗口过梁要做出槽口,这样方便聚苯板贴到窗边,混凝土复合墙在门窗口四周也要留出槽口,沿槽口贴聚苯板。窗口下的内外窗台之间做一道保温层,这样做是为了避免窗口四周出现热桥。
(3)檐口构造。檐口是外墙和屋面相交的部位,外墙在此收头。屋面排水的方式与一般挑檐屋面做法一致,要求屋顶保温层搭过墙身,与外墙保温层交接,这样可以有效防止顶棚四角结露。
(4)勒脚和首层处构造。在勒脚和首层处的装饰保温层要增加一道纤维增强层,并要将玻璃纤维增强层包括底边。
4.2 建筑光条件设计
建筑设计人员在实际的设计中,可以根据业主的要求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灵活应用不同类型的采光和遮阳措施。具体主要可以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1)因地制宜的原则。由于各地的地理纬度、气候的差异,各地建筑的遮阳时间不尽相同。夏热冬冷地区不仅夏季炎热,而且冬季寒冷,采光保温与夏季遮阳同等重要,应遵循夏季遮阳不能遮挡冬季阳光的原则。
(2)合理的平面布局。在平面布局中,为防止夏季受强烈的太阳辐射的影响,房间应避免东西向。在总体布局时,可利用建筑物之间相互遮挡的方法,尽量减少遮阳构配件的使用。
(3)房间功能的差异性。性质不同的房间,卫生、光线摄入标准不一样,对遮阳要求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建筑内部设计要确定各功能住房的合理尺度、面积,将主要居住空间尽量南向,如卧室、厨房等,这样有利于通风、透气和采光,而书房、储物室往往对阳光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在功能空间的布局上要做到有张有弛、合理分配。
4.3 合理运用能源
(1)尽量节约常规能源。建筑住宅的主要能耗除了水电,还有取暖用热能和生活用燃气,家住设计中要采取必要措施减低常规能源的能耗量。在用电方面,应合理设计建筑的电气规划,并采取措施减低配电系统的线损和能损,提高用电效率。在供暖上,集中供暖、供热有利于降低额外能耗,而供暖管道线路的合理设计则能大大提高热量的利用效率,减少了能源浪费。
(2)充分开发利用新能源。太阳能和风能是最为广泛和清洁的新型能源。对太阳能的利用,已经成为住宅建筑上普遍关注的问题。因为近些年来我国能源供应越来越紧张,太阳能可以有效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已经走向成熟,住宅建筑行业要将太阳能与日常供电和供暖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提高建筑节能的效益。
4.4 普及钢建筑结构体系
钢材属于可循环使用的材料,同时钢结构住宅体系复合墙体系统中大部分材料也可以重复使用,钢结构建筑有强度高、自重轻、平面布置灵活、造型美观、施工速度快、工期短、环保、满足可持续发展原则等诸多优点。这些优点,也就决定了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能耗将比混凝土结构要少。钢结构体系有利于降低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可大力普及应用。
4.5其他节能措施
(1)加强建筑内余热、余冷的回收利用。
(2)重视可再生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如浅层土壤热能、地表水体热能、风能等。
(3)提高房屋的舒适度:浮筑楼板技术、双层架空地面系统、洁具同层后排水技术、中水处理及回用系统、智能楼宇自控系统等,可以提高房屋的舒适度,缓解人们对能源的依赖心理。
5、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对住宅建筑的需求已发生变法。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是一个社会趋势,人们的所望。因此我们作为设计者的一员,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并加强自身的专业水平,从而才能做好这一工作,圆满完成设计任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