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理试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理试卷范文1
试卷立足地理基本知识与地理基本技能的考查,围绕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布题。试卷题型、分值与江苏地理高考考试说明所规定考试内容相一致。综合题设问点多立于地理核心问题,如分布规律和原因、区位因素和条件分析、重大工程的措施和影响等角度,综合考查学生对于地理信息的获取和解读,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特征和分布规律,运用地理原理和正确地理观念,尝试解决地理问题,学科特色明显。
本试卷考查必修部分的考点涉及:雪线分布及原因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大气环境、天气系统、气候地区差异及其对水资源分布的影响、湖泊水体的变化、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洋流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自然资源特点、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口迁移、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区域土地利用、城市地域结构及影响因素、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消费与GDP增长、生态农业、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城镇等级体系、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区位因素、生产活动中的地域联系及影响因素、可持续发展、区域比较、区域环境与发展、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影响、地理信息技术。
选修部分的考点涉及:海洋地理——海底地形类型海洋权益、海洋资源类型、海水温度及原因分析、海底地形类型及其成因、海洋灾害对航行的影响。城乡规划——城镇布局的影响因素、住宅区分布的影响因素、城市用地类型、城市规划与建设。旅游地理——旅游信息的收集途径、旅游资源的优势、旅游资源的欣赏方法、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环境保护——水土流失的原因、外力作用方式、生态环境问题及重点生态工程、防护林建设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分析。
贴近生活、关注热点,体现人文精神
本试卷结合热点时事,如“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四川雅安——西昌高速公路、新疆乌鲁木齐等地区的城镇带规划、南极科考、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汶川特大地震灾后的北川新县城建设、杭州西湖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等事件,以及生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与GDP增长、人口迁移、生态安全战略工程、传统文化保护、海洋权益等社会经济话题。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一方面关注国家重大生态、经济、社会问题方面的规划和决策,另一方面也关注身边的、生活的地理,关注热点事件中的地理发生区域,并尝试从地理角度对问题进行剖析。
试卷中有很多地方,设置的情境也很生活化,让学生学会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27题中第3小题设问“科考船往返中山站和乌斯怀亚港之间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哪些?”立足在学生综合分析区域自然环境背景对实际生活情境的影响。再有第27题第1小题设问:“该地在 时期,可以用光学望远镜24小时不间断地对星空进行天文观测”,立意角度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经验,分析星空观测的背景条件是黑夜,但切合题意,要24小时不间断的对星空进行观测,则是意味着要全部是黑夜。对于南极地区24小时全部是黑夜的时期,即意味着“极夜”时期。但是,南极的极夜时期,具体是多长,到底是哪一个时期,南极是一个大范围区域内极夜的长短和日期范围又存在差异,故而这个笼统的答案“极夜”,是最准确的答案。但是作答时部分学生立足在某个具体的时间段,反而导致了错误,这也反映了学生知识的理解并没有精确到位。
考查获取信息能力,重视自主探究过程
试题所考查的知识、原理均来源于教材,但是呈现形式、立意角度往往都高于教材。试卷不仅仅考查学生对于所学地理知识、原理的掌握情况,更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
例:(2012江苏卷第9、10题)图1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9~10题。
9.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
参考答案:9.D 10.C
有不少学生可能看到这道题,就直接把图中虚线当做地下的沉积岩层的海拔高度来作答,这样就导致明显的错误,如认为“①②④”皆属于背斜谷。因此,需要细致审题,即图中虚线表达的是“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而不是“深度”,要想弄清岩层实际的弯曲状况,必须将“地表的海拔高度”与“岩层埋藏深度”相结合,做一个图图转换——画出一个辅助的曲线,即实际“地下岩层的海拔高度”,才可以准确判断,得出第9小题中的“背斜谷所在地方”只有“①④”两处,而实际②处对应的是向斜谷。也可以精确的判断出⑤处的地壳运动的形式为一断层。
自然与人文比例相当,区域基础要求高
地理试卷范文2
关键词:纵向阅题;心理诱导;归因教育
根据教学反馈原理,教学系统只有通过信息反馈才能得以有效控制。我们常常通过信息反馈手段之一的考试来获得学生信息,并认真对其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去发现日常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并设法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进行教学调整。这其中“备好”“上好”试卷评讲课便是实现有效调控的重要环节。就此,笔者想谈一下自己的感触和见解。
试卷评讲课是各科教学中一种重要的课型,其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分析得失,巩固提高。但笔者发现在自己身边还普遍存有一些试卷评讲课的方法误区,如:机械地采用逐题对答案,改正错误,单一的就题论题,简单的面面俱到等等。单一的就题论题,学生的收获只会解一道题,不能旁通一类题,未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及教师的主导作用。我想,为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目的,站在教师层面,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从而克服试卷评讲的误区弊端。
一、全面获取准确信息,进行分析统计,备好课
1.纵向阅题捉信息
如平时单元小考,我们为迅速摸清并统计典型错误及知识点的正确率,阅卷时通常取纵向阅读法,即阅读完全班甚至几个班的同一道题后再阅另一道题,并且逐题统计答题情况,供评讲阐述。对于学校组织的阶段大考,如期中、期末、高考模拟等,我们科借助学校的相关教学软件进行逐题逐人的得分失分统计,并结合绘制出的图表进行更为全面和翔实的综合对比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在讲课开始时真实地向学生介绍并展现这次测试的翔实情况,试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甚至具体到某个学生的问题和不足。
2.分析信息备好课
(1)分析信息要重点放在对共性问题的分析研究上,比如在地理方面的分析其发生概念混淆及错解的原因,剖析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上的劣势等。
(2)确定讲评重点、讲评手段(如采用传统课堂讲解、多媒体技术教学、幻灯片投影、演示等等)和方法(如一题多变、归类剖析、质疑求异及驳谬等等)。
(3)绘制整体分数分布图,并计算出班级逐题得分率、班级平均分以及各分数段的人数、及格率和优秀率。
二、采用心理诱导,矫正深化相结合,上好课
1.重视心理因素作用,循循善诱
学生若无较为饱满的情绪和较为舒畅的心情上课,任凭教师再评讲得天花乱坠,也是收效甚微的,因此,笔者特别注意心理诱导,从而让学生甩掉思想和情绪包袱,轻装上阵。
(1)准确反馈班或校际成绩情况,引导学生学会纵横两向的自我评价,使之明确一段时期内自己学习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上升或下降,起伏不稳定或保持平稳)及在群体中相对位置。
(2)充分肯定班级整体答题的优势和成功之处,点名表扬成绩有提高的学生,并推崇其答卷中的优点和独到之处。
(3)揭示整体答题之不足与目标间的差距,以激起合理程度的忧虑感和压力氛围
(4)学困生在困难、挫折面前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教师不可歧视他们,应以鼓励为主。可从答卷中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进步。
总之,应努力使各类学生构建起和谐、平等和自如的学习氛围,使之都能无压抑感,能够自觉地学习并有最佳的收获。
2.矫正与深化相结合,突出针对性和启发性
(1)评价答卷中的正误倾向问题坚持矫正和深化并举:对尚未达标的学生进行矫正教学,对已达标的学生进行深化教学,有效发挥评讲课矫枉过正、点睛引路的功能。
(2)突出难点,把普遍存在的问题讲深讲透,错误率较高的问题逐题评讲清楚。
(3)要有针对性地“趁热打铁”,布置适当难易搭配的相关作业题,特别是一些易错上当题,让学生课后再试锋芒。
当然,试卷评讲课在规避误区、抓好基本环节的基础上,讲求一些策略也很重要。如,试卷讲评要及时准确,分析问题要清晰到位;注重并感知学生心理,站在不同学生的角度重点分析其错误思路和方法的规律;教师在讲评时要将严谨、富有逻辑性的解题规范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总之,试卷讲评前,教师应把试题逐一分析,并对试题进行恰当地分类,即课堂上讲评、分析的题目必须有所选择,遵循典型性原则。一是选择与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方法有直接关系的题;二是选择学生卷面上独到见解的题;三是选择出错较多的题等来进行讲评。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舞台,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给学生表述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机会,允许学生对试题“评价”。
地理试卷范文3
1. 下列省区中,人均减少耕地面积最大的是( )
A. 内蒙古 B. 山东 C. 宁夏 D. 陕西
2. 下列省区中,主要因保护湿地而退耕的是( )
A. 甘肃 B. 四川 C. 内蒙古 D. 山东
读我国甲、乙两地地形区示意图,回答第3题。
3. 两地区分别形成我国重要的优质棉花生产和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的共同有利因素是( )
A. 两地夏季均光热充足
B. 两地夏季均降水丰富
C. 两地土壤类型一致,均比较肥沃
D. 两地气候类型相同,均适宜发展农业生产
读下图,回答4~5题。
4. 下列有关图中各地发展特色农业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a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是临近水源,光照充足
B. b地区绿洲农业发达,灌溉不当易产生土壤盐碱化
C. c地区因临近河流,水源丰富,发展河谷农业
D. 与d地相比,f地农业发展的优势为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丰富
5. e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区,下列与这些灾害产生无关的因素是( )
A. 气候温暖 B. 暴雨频繁
C. 地质复杂 D. 植被破坏
稀土被誉为“新材料之母”,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核工业等尖端科技领域。目前我国的稀土储量占世界的30%,却长期以来供应了国际的97%的市场需求。读图完成6~7题。
6. 图中甲地是我国稀土矿产量最多的地区,该地的稀土冶炼工业属于( )
A. 市场导向性 B. 原料导向性
C. 技术导向性 D. 动力导向性
7.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地稀土储量大,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出口力度
B. 乙地是农耕区,灌渠众多,附近高山冰雪融水为本区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
C. 丙地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是我国优质苹果的产区之一
D. 丁地河段径流量小,水质差,所处河流多属内流河
下图为我国四个地区荒漠化土地的分布图(阴影为荒漠化土地)。读图,回答8~9题。
8. 图中荒漠化的形成因素,正确的一组是( )
A. 甲―冻融作用 乙一盐碱化 丙――风蚀作用 丁一水蚀作用
B. 甲一过度放牧 乙―盐碱化 丙――风蚀作用 丁―冻融作用
C. 甲―冻融作用 乙―水蚀作用 丙一盐碱化 丁一过度樵采
D. 甲―风蚀作用 乙一盐碱化 丙―过度垦殖 丁―水蚀作用
9. 图中①②③④四城市降水由由多到少依次排列为( )
A. ②④①③??? B. ④②①③
C. ④②③①??? D. ④①②③
读2011年我国冬小麦收获期分布示意图(下图),回答10~11题。
10. 为监控焚烧作物秸秆着火点的分布,应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GPS B. RS C. GIS D. GPRS
11. 2011年6 月 11日,焚烧作物秸秆的着火点较多的省份可能是( )
A. 闽 B. 赣 C. 吉 D. 豫
1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南地区等日照时数线图
材料二 白酒生产的原料主要是高粱、玉米、稻米、麦类、薯类。川酒如同川菜,是四川靓丽的一张名片。川酒制作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四川目前已是我国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2008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已经提出了打造白酒金三角(图示阴影区域)发展战略。水是白酒的血液,(酒)曲是酒的骨头,粮食则责无旁贷成为酒的肉体。
(1)昆明有“春城”之美誉。请你从地理角度解释昆明为什么被誉为“春城”。
(2)据图简述昆明和成都日照时数的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四川省打造“白酒金三角”,发展酿酒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什么?
13. 读我国某区域图,甲地区是我国优质西瓜生产基地之一。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压砂栽培技术,是指在山麓斜坡上10~15厘米厚的片状砂砾进行西瓜栽培。被称为是石头缝里“蹦”出的硒砂瓜,创造了世界奇迹。早在20世纪初,甲地区农民就利用大山的石头沙砾,开始了这种特色种瓜模式。
材料二 下图为压砂瓜栽培景观图
地理试卷范文4
“大洋一号”第22航次自2010年12月8日从广州启航,历时369天,经历了9个航段,航程64162海里,于2011年12月11日上午9:30返回青岛,完成我国最大规模环球大洋科考,下图为此次科考的路线示意。据此回答1~2题。
1. “大洋一号”航行期间( )
a. 途经南海时,逆风逆水
b. 在开普敦(1月18日靠岸)停留期间,船员面朝西南方向欣赏日落美景
c. 在巴西萨尔瓦多港(5月19日靠岸)停留期间,昼越来越长
d. 北太平洋航段内,表层海水的温度越来越高
2. 本次科考发现了16个海底热液区,黑色热液能直立向上形成约3至4层楼高的“黑烟囱”。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热液区最可能位于( )
a. 大陆架 b. 大陆坡
c. 海岭 d. 深海平原
下图是夏威夷群岛主岛与其3个链状火山岛屿的分布示意图。许多科学家相信,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应该是因为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方向)造成的。读图回答3~4题。
3. 此处应位于地球的哪一个位置( )
a. 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b. 位于板块消亡交界
c. 位于美洲板块 d. 不位于板块交界处
4. 下列哪幅图最能代表从夏威夷群岛主岛(1)到链状火山岛屿(2、3、4)的年龄分布情形的是( )
5. 南极“高速公路”起点站麦克默多的纬度大约是( )
a. 60°s b. 76°s
c. 83°s d. 85°s
6. 若沿南极“高速公路”从麦克默多驱车前往南极,前进方向是( )
a. 先向西北,再向南 b. 先向西南,再向南
c. 先向东南,再向南 d. 一直向正南
7. 南极洲被称为“风库”,那里的盛兴风是 ( )
a. 东南风 b. 东北风本文由收集整理
c. 西风 d. 西南风
8. 读某河流局部地区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河流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b. 形成图中沼泽的因素之一是降水丰沛
c. 夏季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
d. 冬季是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季节
读某河流干流和流域范围示意图,回答第9题。
9. 图中河流的乙~丙河段流域范围非常狭窄,其主要原因是( )
a. 水流湍急落差大?? b. 高山束缚支流短
c. 高原气候降水少??? d. 泥沙淤积河床高
下图为非洲南部某区域和赞比西河部分河段,读图回答10~11题。
10. 赞比西河在维多利亚瀑布以上的河段为河流上游,该河段( )
a. 干流流速缓慢 b. 峡谷险滩广布
c. 支流短小急促 d. 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
11. 比较瀑布以上河段与电站大坝以下河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瀑布以上河段河床浅而宽,电站大坝以下河段河床深而窄
b. 瀑布以上河段河床深而窄,电站大坝以下河段河床浅而宽
c. 瀑布以上河段以溯源侵蚀为主,电站大坝以下河段以下蚀为主
d. 瀑布以上河段以下蚀为主,电站大坝以下河段以侧蚀为主
12.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2011年12月12日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关累港举行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首航仪式,标志着四国联合巡逻执法正式启动,来自中(甲)、老(丁)、缅(乙)、泰(丙)四国执法部门的代表参加了湄公河护航启动仪式(如下图)。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在中、老、缅、泰四国贸易中有重要作用。
材料二 2011年7月下旬开始泰国爆发洪水,截止2011年11月2日,洪灾已经造成泰国427人死亡,2人失踪,波及全国26个府147个县,受灾人数超过210万,被淹土地160万公顷。随着洪水蔓延,泰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农业、制造业、物流业、服务业和旅游业遭受巨大损失。
(1)简述湄公河流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其有利自然条件。
(2)说出泰国主要气候类型,并简述这次洪灾发生的自然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湄公河航运畅通对中、老、缅、泰四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13. 下图为世界某地区七月份等温线图(单位:℃),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a处闭合等温线内的气温应介于__℃~____℃之间。
(2)图中bcd三处位于同一纬度地带,但b处气温__________(高于或低于)c、d两处,简答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3)比较图中b、e两海区海水盐度的差异,并简述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地理试卷范文5
一、课前准备,提高讲评针对性
在讲评试卷之前,教师应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全面掌握学生的答题情况,这样讲评时才能有的放矢。第一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答题情况。主要是主观题方面,包括卷面书写表达,每题大致得分和试卷总体情况等。第二步,做好学生答卷中每小题的统计分析工作。计算机网络阅卷的普及,为我们的统计工作带来了方便。首先要分析年级的总体情况,然后是教学班级的具体情况,找出学生的“闪光题”和“薄弱题”,“薄弱题”也就是得分率低的题。教师需要全面细致地去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为试卷有针对性的讲评提供重要依据。第三步,分类归纳错误的知识点,总结错误的题型,了解错误的原因。在讲评过程中要始终抓住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问题,把出错的根源找出来,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剖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启发探索解题的思路,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但不要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总之,要根据学生答题出现的错误,确定讲评的突破口和重难点。
二、讲评要突出主体性,注重启发性
试卷讲评课综合性强,也是教师的一种创造性教学过程。在讲评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创设情境。讲评课的基本流程:考试情况分析―典型问题剖析―纠正错题―跟踪反馈、补充训练。讲解过程中以典型问题为切入点,通过投影仪展示具有代表性的试卷,让学生去分析、讨论、领悟;然后教师点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大胆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对于典型试题,教师需要深入剖析,高效拓展,总结规律,揭开错误思维的原因,及时督促学生做好试卷的补充和订正工作。典型错题要求学生写入错题本,课后加强检查落实,以便后阶段的复习巩固。同时教师应从试卷的答题情况以及课堂上学生的反馈中调整今后的教学策略,对于薄弱的知识点要举一反三,加强训练,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解题方法的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答技巧与方法。讲评时,要结合题型及学生的答题情况来讲解答题思路与方法。
选择题往往构思巧妙,有迷惑性,但也有提示性。其解题的思路、方法一般为:在全面正确把握题干的基础上,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找准题眼,首先运用排除筛选法,还可运用直接判定法、分析推理法、借助图解法、读图分析法、逆向思维法等。综合题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这类题目往往分值大,综合性强,答题要求高。但再特殊的题目,都是知识和材料的巧妙结合,表面看来出乎意料而实际却在情理之中,即“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这类题是有章可循的。总之,在试卷的讲解与分析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方法,帮助学生解惑。因为学生出错的原因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类,除了因基础不牢固、概念不清楚、解题思路和方法有误外,还有审题不清、计算不准确、书写表达不规范、心态不平稳、时间安排不合理等原因。因此讲评时应注重解题的方法与过程,不能片面地注重结果,要引导学生夯实基础,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要重点讲清审题的要求,分析解题的思路,揭开可能存在的陷阱,拓展相关的知识面。
讲评课的关键在于“评”,既要“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又要“评”学生的闪光点,还要“评”今后努力的方向。讲评课既是教学的一种调控手段,更是师生沟通的一种渠道。高效讲评课是一门艺术,需要讲究方法,需要师生默契配合,教师要做到“精讲精练”,学生要做到“知行合一”,从而使讲评课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解题能力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地理试卷范文6
一、师生一起做题,厘清答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试卷讲评的目的不但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答题对或错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让其了解同类题型的答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以达到触类旁通、提高解题能力的目标。但如果讲评课只有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则没有深刻的印象,效果并不显著,如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正确的答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提升能力成为试卷讲评课有效性的重要指标。达此目标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学生 “动起来”,尝试师生一起重新做要讲评的“典型”试题,共同对试题进行思考、解析和答题,展示教师的思考过程和对试题有效信息点的“采集”方法,同时也让学生说出其思考过程,暴露其做题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以迅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错误,寻找解题捷径,提高解题速度,优化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寻找“题眼”或“突破口”的能力。
试卷讲评课不能因为时间紧和容量大而成为教师的一言堂,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群言堂,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给他们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当然,不同难度的地理试题也要确定学生不同的“参与度”,教师应根据问题的类型和讲评目标,采取适当的讲评方式。教师单方面的讲评适合于具有一定深广度且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此法用时少、见效快,学生“适当参与”,但要注重启发和训练学生思维;师生双方共同讲评适合于难度适中且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试题,可以让学生讲教师评,学生“重点参与”;学生独立讲评的方式常用于解题中有独到见解的问题,如“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分布的影响”等,学生可“深度参与”,通过现身说法,既解决问题又很好地教育全体学生;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可在教师引导下展开有意义的讨论,通过讨论解决问题而使学生“全程参与”。
二、师生一同回归课本,确立复习“切入点”
高三中后期复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已达到一定程度,对课本的熟悉程度已得到初步提高,学生往往不太重视对课本内容的复习,导致一些源于课本知识点和地理图表的试题答题错误率上升。教师在试卷讲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共同寻找并展示试题所对应的课本知识点,这样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才能有“根”可抓,了解答题的“切入点”,知道如何复习课本知识以获得更高的效率。
例如,大洋东西两岸洋流的性质与洋流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生答题的易错之处,讲评时只纠正试卷上的错误,学生在以后考试中仍易出错,应引导学生重新回顾课本中洋流的知识点和分布图,了解不再出错的复习方法,明确复习课本的正确“切入点”。切不可脱离课本,任意拔高拓宽,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往往造成学生应对基础题的能力不足。临近高考阶段,更应防止出现知识“返生”现象,对有些地理原理及概念理解不透、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掌握不准、对地理规律掌握不牢的地方,都可作为回归课本的“切入点”,再通过读课本知识点和地理图表加以巩固,避免考试中基础题失分的现象。
三、师生共同寻找重难点,确定学习深广度
试卷讲评课一要注意突出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错误面大的题目、分值大而得分率低的题目、新情境新题型的题目、思维难度较高的题目应成为讲评的重点和难点。讲评前要进行详细的错误率和得分率统计,做到心中有数。二要注意将错误原因分析和运用基础知识解答结合起来,用精练的拓展例题起到强化巩固重难点知识、增加学习深广度的作用。试卷讲评时,分析单个试题的错误率是一项既常规又重要的环节,它是课堂教学重点讲解的内容,也是下一阶段复习时将要重点突出的教学内容。
在如何对待试卷讲评的备课上,为达到上述目标,教师首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错误情况,与学生一起分析错误多发点。讲评前可先让学生写出本次试卷答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并加以统计,找出地理复习中存在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了解他们对重难点把握能力出现的偏差,总结学生共性错误产生的原因,进而确定讲评课的重难点。例如,一次考试中笔者统计有62%的学生对地球公转和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掌握出现混淆,在与学生课堂交流中也发现他们对这个知识点理解出现较大偏差,因此,教师课堂教学对此作重点讲解,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其次,教师还应结合师生共同寻找对重难点掌握方面的问题试题,确定讲评思路、课堂步骤和讲评方法。此种做法可避免讲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盲目性、随意性,避免平均用力,使复习的深广度切合学生实际,也使试卷讲评课有的放矢。
四、师生互动总结规律,寻找地理问题答题规范
高三地理复习的后期阶段,复习所剩时间不多,已不大可能花太多时间去做大量习题,而应关注练习质量和讲评效率,关注审题的准确度和解题速度。教师试卷讲评时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从做题中提炼出答题的一般规律。在此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总结尤其重要,通过学生“动起来”的说和做,可以发现自己在记忆和理解地理知识点方面出现的遗漏及缺陷,并逐步建立起解答同类地理问题的一般规律,提高今后学生对问题回答的速度和全面性。例如,分析一个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需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进行回答,并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展开分析,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尽量做到全面和规范答题。
但需注意总结答题的一般规律并非“通用公式”,在具体回答某道试题时,还应结合该题所提供的具体问题情境进行回答。例如,分析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时,四川盆地应突出其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优势,塔里木盆地则要重点说明其农业发展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才会更加切合题意,与答案吻合,提高得分率,达到“因题制宜”之目的。这样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引导他们拓展思路、融会贯通,达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之目标,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在高三地理复习中摆脱“题海战术”的束缚。
五、师生共同关注审题过程,提升获取有效信息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