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全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滕王阁序全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滕王阁序全文范文1

要想学好古文,理解并吸收古文中的精华,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能自如地朗诵出来,是咀嚼理解吸收消化古文精华的最好途径。它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水平,有利于提高推测词意的能力,有利于加深对文章语句内容的理解,有利于更好的领悟古人的创作思想,对我们今天学习经典、传承文化大有裨益,能促进我们人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把握节奏” “寻找线索” “把握思路” “了解作者” “解压成语”

背诵是学好古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必不可少的途径。

要想学好古文,理解并吸收古文中的精华,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能自如地朗诵出来,是咀嚼理解吸收消化古文精华的最好途径。它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水平,有利于提高推测词意的能力,有利于加深对文章语句内容的理解,有利于更好的领悟古人的创作思想,对我们今天学习经典、传承文化大有裨益,能促进我们人文素养的提高。

滕王阁序》是王勃的成名作,文中从天文地理写到滕王阁的内外景色,由景入情,感怀时事,勾联古今,慨叹人世,整篇文章体现了时代精神,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特别是文章的语言运用,堪称典范:字字珠玑,精妙绝伦,光彩四射,洋溢着汉语言的博大精深。对于这样的经典之作,学习的最基础要求是背诵。

但背诵何其难!

《滕王阁序》既有古典诗歌的韵律和格调,也有文人雅士的情趣与抱负,可谓文质兼美。特别是文中活用古典事例,点石成金,丰富扩展了文章的内涵,透彻简练地表现出作者的创作主旨,是王勃才华的集中体现。但这些也增加了阅读的困难,对初学者来说读懂文章尚且困难,更别说背诵了,针对此难点,我总结出“节奏、结构、意境、心境、解压典故”五步背诵法,可应对一般的文言文背诵。

一、把握节奏:从句子的结构入手。

本文是骈体文,读来琅琅上口。这些文句的韵律节奏感是背诵的切入点。我们了解文中出现的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的停顿特点,注意平仄通过节奏来断句、连句。这是流畅背诵的第一步。

二、寻找线索:从语句关键词入手。

例如:背诵“秋日登高”的两段文字,可以通过句中关键词帮助记忆。

第二段:时令(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特征(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造访(俨骖腓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气势(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形胜(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三、把握思路:从文章的结构入手。

背诵全文,必须把握全篇的文脉结构,这既是背诵的前提,也是理解的需要。初学者通过粗读了解全文的写作思路,把本文辞赋体的结构分成“景”和“情”两部分。从一、二段写秋的美景到三、四段写人触景生情,这是背诵文段的枢纽,反复吟咏,认真领会,融会贯通。

四、了解作者的“心境”:从文中引语、对句入手。

作者所写的文字,是他个人感触和人生际遇的集中体现所谓“知人论文”:王勃少年英才,早期连遭挫折,参与此次盛会,难免在繁华背后怨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但我们在文中更多地体验到的却是他渴望用世的报负和自强振作的意志。在连连的失望之后仍然发出“老当益壮”“穷且益坚” 的积极人生誓言,寻找心境的发展脉络,体会情绪的起伏变化,是背诵能一贯到底的关键。

五、“解压”典故:

丰富的典故使用,字约意丰,是辞赋类作品的重要构件之一。但同时大量运用典故,成为理解背诵的难点和障碍,如果单靠注解,文字就会枯燥乏味。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既简单明了,又利于引起兴趣的方式。学习中可以自己编写典故词条,通过相关文章内容勾连补充,结合字形、字音、有关的人与事和文章引用的作用与目的来理解典故,就显得有趣多了。

示例:

词条:(处涸辙而相欢):

注音:chu he zhe er xiang huan

出处:见《庄子。外物》:“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此言,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释义:以鲋鱼陷入即将干涸的车辙中,比喻人处于贫困的境地。

例句:宋。苏轼《乞开西湖状》:“若一旦淹塞,使蛟龙鱼鳖同涸辙之鲋,臣子坐观亦何心哉!”

点评:“涸辙之鲋”的典故,慨叹处于困境,急待救助的人生境遇。本文化为“处涸辙而相欢”用它表现贫贱不移,处境艰难仍积极乐观的心态。

滕王阁序全文范文2

“兴”有四喜

一喜“躬逢胜饯”。王勃去交趾探望父亲,路过洪州,小小年纪,能遇到如此盛会,这是难得的机缘,千载难逢,应是意外之喜吧。

二喜“高朋满座”。这些人中,点出名字的都督阎公、刺史宇文氏、词综孟学士、勇武的王将军,没有名字的也应是当时当地的名流。有人说:“读一本好书,便是与高尚的人谈话。”是否也可以这样说,跟“胜友”“高朋”谈话,就是在读一本好书。能结交当时当地有名望的人,与他们在一起谈笑,无形中也提高了自己,焉能不喜?

三喜景致美好。三秋时节,秋水澄澈,层峦叠嶂。水中,有鹤有凫,有舸有舰,青雀黄龙甚是好看;山上,有“桂殿兰宫”,有“绣闼”“雕甍”,“飞阁流丹”很是夺目。傍晚,雾气弥漫,山峦呈现出紫色的光晕,“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满目好山佳水,美景秀色,感觉世间如此美好,心花自会怒放。

四喜佳乐盈耳。“爽籁发而轻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音乐,是最能撩动人情感的东西,耳听美妙的音乐,人会和着节拍唱起来,舞起来;心也会乐起来,飘起来。

“四美具,二难并”啊,此情此景,怎不令人畅怀?可当作者登高远望,感叹顿生,情感急转直下,连连悲叹。

“悲”有三叹

一叹“关山难越”。离开长安,越走越远,与帝王隔着千山万水,所见也多是“他乡之客”,想未来又遥遥无期,回故都不知何年何月,怎不令人肝肠寸断?

二叹“命途多舛”。有志报国,愿学终军,仰慕宗悫,可有谁会任用呢?恐怕要像冯唐李广那样,到死抱负不得施展;似贾谊梁鸿那样,长期被贬;如孟尝阮籍那样“空余报国之志”啊。人生苦短,志不得展,怎不让人深嗟叹!

三叹“盛筵难再”。那兰亭的陈述呢?那金谷园的废墟又在哪里呢?这滕王阁集会又能好到哪里去呢?“宇宙无穷”,人生苦短。

滕王阁序全文范文3

【关键词】高中语文 多媒体素质教育 创设情境突破难点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但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而且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涉及范围广,实践性很强,高中语文课程更是强调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这一目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语文教学发展的要求,也与社会发展相脱节。

信息化使高中语文教学更加充满人情味,更加贴近现实,更加生动活泼。同时,这种信息化教学,也为素质教育的全面而真正贯彻执行、为大语文教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现代化的技术支持。因此,信息化辅助教学很快在中国大地发展起来。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造我们的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已成为广大教师的愿望。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不只是积极的效应,也给我们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和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由“拼凑”提升到“整合”,怎样才能走出误区?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应该寻求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结合点――以语文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去,在现代高效的技术氛围中感悟语文文化的精妙,获取更多知识,培养学生综合性的学习能力。在这样的形势和理念指引下,我们尝试将信息技术整合于语文教学中,寻求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交叉点,通过一种全新的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突破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让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信息技术相融,以探求一种高效、新颖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展开阶段,灵活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刺激其求知的欲望,从而能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如学习《神奇的极光》一课,对什么是极光,极光的形、色如何,只看文字,显得有点枯燥无味,印象也不能深刻。我紧扣“神奇”二字做文章。开场时轻点鼠标,一组形态各异、色彩纷呈的极光图片展现在学生眼前,面对如此神奇的景象,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来了,兴趣陡然高涨,探究问题的意识自然也就增强了。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了。

在高中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如《兰亭集序》、《项脊轩志》、《滕王阁序》、《阿房宫赋》、《荷塘月色》、《再别康桥》、《世界最美的坟墓》、《断臂的维纳斯》等等,对这些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要进行咀嚼鉴赏,品味其中的美,美的氛围和背景是不可少的,但传统的教学,只能在局部应用音乐来渲染,利用图像来显示,运用文字来诠释,却不容易把它们有机地结合,且费时费劲,收效甚微,而用网络的超时空性,下载适合的声音和图像,利用多媒体链接,会令意境全出。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和美,这是一种惬意的、赏心悦目的教学境界,一种教学艺术化和教学科学化完美结合的体验。在这种境界中,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怎么会不提高呢?学习语文的兴趣怎么会不大增呢?如教学《滕王阁序》,学生预习全文后,会感到文字很生疏,不能感受其美,这时播放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在滕王阁录制的现场配乐朗诵,再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到滕王阁的壮丽景色,从视觉、听觉上引起审美的兴奋,获得审美的愉悦,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兴趣去背诵体悟;也可用于加深学生理解,在涵咏文字后,再播放。

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还必须有助于突破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教学中与语文整合,可使多媒体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打破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分析、记忆和掌握。学生在学习时,经常会“难以理解”,主要是“难以想象”造成的,从思维方面来看,关键在于严重地忽视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多媒体恰好能帮助学生再现形象,从而准确甚至深入理解。如《我的空中楼阁》一文,象“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阴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给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等语言优美形象。“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这个比喻句写得形象、新颖,古有“眉似青山,眼若秋水”之语,作者在这里把山中的“小屋”比喻成“眉梢的痣”更是独特新颖。在细细品味语言文字之后,再出现相关画面或FLASH,使语言文字的描述变得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让一些不能很好地再现画面的学生理解了语言文字,让那些已理解句子含义的学生的印象更深刻。学生们倾听着优美的课文朗读,伴着舒缓的音乐,欣赏着一幅幅淡雅清丽、美妙多姿的风景画,感悟着这篇奇颖秀逸、情采飞扬、韵致风流的写景美文。总之,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愉悦中突破了教学难点。

滕王阁序全文范文4

补偿矫正教学模式分三个环节:前置性训练、形成性检测和后续性矫正。补偿矫正教学法在古文阅读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导之以法、激之以趣、促之以情。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古文阅读的技巧,提升他们的古文阅读能力,继而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下面笔者就从这三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一、导之以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众所周知,古文阅读的最佳方式为反复诵读,但是,反复诵读并不是机械性的重复,真正意义上的反复诵读,是有计划、有目标、逐层深入的,每一次诵读都能发现自身的漏洞以及新感受。因此,对于文言文的阅读,首先要解决文字障碍,逐步疏通文章的大意,再深入剖析文章的深层内涵,探究文章的思想情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设计阅读步骤,即仿读(逐字逐句顺读下来)、解读(分析字、词、句)、悟读(疏通文章大意)、品读(剖析深层内涵,包括思想情感)、美读(转化为自身的文化修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均要鼓励、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作为参与者和指导者,负责监督、指导工作,同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如诗朗诵、与古人对话等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刺激他们的感知,同时面对学生的疑惑,要及时给予指引,引导学生换种思考方式,重新解读。在适当的时机,教师设置提问、检测环节,及时掌握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以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回馈,及时补偿矫正学生的过错,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古文鉴赏能力。

如学习柳永的《蝶恋花》,其教学重点和难点均在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讲解,这一句是全文的主旨句,其深层含义常常被学生所忽略。因此,教师需要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品味这句话的意味(提供写作的文化背景、相关的情感知识等),由学生自主感悟,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从而使得学生真正领会到文章的意境、情感和美。

二、激之以趣,丰富知识,延伸故事情节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传统的古文阅读教学方式已经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兴趣实际上是心理需求的延伸,因此,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的另一大途径在于培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创设学习情境,学生扮演古文中的角色,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古文的魅力,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从而形成一种合作模式,将古文中的故事情节,利用现代表达方式演绎出来,即延伸故事情节,来加强学生对古文的深刻理解与掌握。

因此,有故事情节的文言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完整的复述)或指导学生改编成课本剧(有创新),教师负责旁白并根据情节的需要,担任知识难点的讲解员,通过重新演绎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同时可以组织古文知识小竞赛或者综合性测验活动来激活课堂氛围,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无论什么样的形式,都要富有新鲜感,无论形式怎么多变,都不能脱离语文教学本身。

如学习王实甫的《长亭送别》,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老夫人、张生、莺莺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人物的说话语气、目的等,从而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加深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在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序》时,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根据自身对文章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把对滕王阁的想象描述出来,且要力求逼真。除此之外,要求学生结合掌握的物理知识,用自己的话分析滕王阁的建构条件、优势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尊重学生想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古文学习产生兴趣,继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从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三、促之以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

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言行举止会影响到学生的一言一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促之以情,言传身教,激发学生的古文学习意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学习探讨模式,即将学生分为4个~6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互帮互助,以小组综合成绩作为考核标准,督促每个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保证不拉小组整体分。

如古文词句的翻译,小组成员可以互相讨论,得出最佳答案,以小组总成绩来评出优胜小组,予以奖励,可以带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而且在此过程中,教师积极参与进来,与学生互动,形成和谐的教学与学习关系,从而提升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对于小组的任何成员,都要一视同仁,给予平等的表现机会。

如在归有光《项脊轩志》的教学过程中,首先由教师示范性诵读一遍,接下来由学习小组的各个成员轮流读,同时可以为学生的朗读效果评分,其他学生也参与到评分环节,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教师可以把大问题分解为几个小问题,为每个成员创造答题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平等待人,增强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与信任,从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综合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滕王阁序全文范文5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非专题性研究 专题性研究

一、非专题性研究

这里所说的非专题性研究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非系统性地研究学习。,它结合课本内容,体现教材的知识点,贴近高考指挥棒,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既体现课本中“传其道,解其惑”的要求,又能贯彻研究性学习的精神,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课本内容的过程中,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本体性研究。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有研究意义的深层次的问题供学生研究学习。这类问题最好是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的,不过也可以是对课文的理解有较大价值的。如《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是鲁迅先生在五位革命作家遇难两周年时写的纪念文章。经过分析,此文只要解决三个问题就可以透彻的理解全文的主旨,即: “为了忘却的纪念”这个题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为什么要记叙和五位烈士交往的经过;.“惯于长夜过春时”一首诗在全文中的作用。在预习时,先把作者的生平简历,写作的时代背景,有关的参考资料介绍给学生,然后再把这三个问题布置给学生,鼓励学生结合教材,独立研究,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研究结论未必正确,但只要能有理有据,自圆其说,言之成文,畅所欲言,就达到了目的。当然,最终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在大家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统一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2. 延续性研究。根据课文内容,派生出有延续性意义的问题继续研究,主要在课外时间里完成。在课堂上不可能把所以的问题都一一解决,学生也可能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需要解决,这就有必要把这些问题延续到课后。有的问题学生可以自己拟定,有的问题由教师来拟定,如《滕王阁序》的问题是“有人评论王勃的《滕王阁序》具有‘四美’,谈谈你的看法”;《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阐述的问题有什么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石钟山记》的问题是“如何认识苏轼关于石钟山得名原因的考察经过和结论的偏颇”,等等。不要求学生课课都写,可以在一学期中布置的十几个题中选择一两个来研究。学生可以自己写,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来写。研究过程由确定研究专题、调查研究并收集资料、撰写汇报论文等步骤组成。延续性研究的内容紧紧扣住课文的要求和知识点,是课文内容的延续和深化。

二、专题性研究

所谓专题性研究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就某一社会现象、某一学术课题、某一文学现象、某一发现构想等进行探讨研究,从而得出某种结论,形成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当然这种结论或者成果或许是幼稚的,甚至是可笑的,错误的。但是,就学生而言,我们重视的是过程而不是结论。这个过程是学生增长知识的过程,是培养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之下的自主学习,它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确定一些研究的专题供学生选择研究。这种类型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研究方向。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知识层次,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因素,拟定一些具有探讨性和可行性的专题供学生研究学习。如《瑞安玉海楼文化的探索研究》、《温州鼓词的渊源和发展状况》、《温州方言的特点和历史沿革》、《高则诚的生平和创作》、《中国楹联文化的渊源发展与继承》、《瓯剧的特点和发展状况》、《东西方影视文化的异同初探》、《金庸古龙梁羽生武侠小说的差异》等。

2.指导研究方法。在向学生布置专题时,必须对每一个专题作一说明,使学生选择专题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这种说明实际上就是解题释疑,即说明某一专题研究的内容、目的、价值、研究过程中需要运用的知识、查找的资料。同时,要指导学生如何去索取资料,如何调查研究,如何撰写论文。如《瑞安玉海楼文化的探索研究》这一专题的研究,需指导学生从以下方面人手:瑞安玉海楼文化是怎样形成的;孙怡让先生的教育思想;玉海楼文化的底蕴;玉海楼文化在瑞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滕王阁序全文范文6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互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124-01

多媒体集声、光、形于一身,自从它走进课堂,尤其是高中语文课堂,语文教学就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表现力、参与性、重视力和受控性 强的特点,既能达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又能实现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的目的。例如学习《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课,上课伊始,出示一系列屠杀犹太人的图片,加之以教师的解说,学生不仅了解了集中营可怕的历史,而且了解了二战期间纳粹人的疯狂,本文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抒发了对德国纳粹的控诉,表达对自由和和平的向往,同时也告诫人们不要忘记历史教训。

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 的理解、分析、记忆和掌握。如《我的空中楼阁》一文,"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阴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让小屋给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这些语言优美形象,在细细品味语言文字之后,再出现相关画面,使语文文字的描述变得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让一些不能很好地再现画面的学生理解了语言文字,让那些已理解句子含义的学生的印象更深刻,总之,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愉悦中突破了教学难点。 也是对审美语文的阐释,审美语文就是通过阅读鉴赏体验语文中的美和情感,被语文所表达的真善美所感染,所陶醉,从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开启智慧,提升人格的目的。

1.根据需要,选准时机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是教学大势所趋。教学中,如果我们可用之于新课的导入,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沁园春 长沙》一课,赏析品味结束时,播放MTV ,让学生在歌声中进一步感受那高远的理想和广阔的胸襟;多媒体教学可用于帮助学生理解,如教学《滕 王阁序》,学生预习全文后,会感到文字很生疏,不能感受其美,这时播放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在滕王阁录制的现场配乐朗诵,再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到滕王阁的壮丽景色,从视觉、听觉上引起审美的兴奋,获得审美的 愉悦,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兴趣去背诵体悟;选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时机,我们的语文课堂将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获得了知识,又增强了能力,还获得了丰富的审美感受。

2.发挥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

虽然多媒体教学的表达能力十分强大,引入课堂后,弥补了 传统教学的不足,但它仍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所以我们在使用时,不仅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要充分发挥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独立控制课堂节奏。多媒体教学中我们常常要使用很多的图片来辅助教学。很多教师授课时,过于追求图片的华美,反而 忽视了语文课堂本身。所以,我们在选择图片时,必须选择那些切合文意的图片,否则宁可舍弃。对文本理解没有作用的图片,不宜过多使用。这样不仅节省了教师寻找图片的时间,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如何充分发挥图片的作用,这也有赖于教师的教学艺术。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使自身处于主导课堂的地位。有时,出示图片,教师配以解说,如学习《雨巷》一课,播放《丁香花》MTV和丁香花图片,学生自然会领悟到丁 香花的象征意义。有时在出示之前,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有时在出示之后提问,让学生深思。有时甚至需要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灵活处理。如李煜的《虞美人》,在播放了《虞美人》的Flas后 ,很多学生对此画面不以为然,纷纷情绪激动得要讲述自己心中的亡国之君的情态,动作及内心活动是怎样的,有的竟情不自禁表演起来。其实这幅画就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只是教师必须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根据课堂内学生的 具体情况,灵活处理,让学生有所学,有所获。也要求教师有杂实的基本功,只有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宽阔的专业理论,厚实的文学功底,开阔的文化视野和宽厚的人文情怀,博采广纳,了解语文教育教学理论才能有较深度和厚度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