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源的危害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放射源的危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放射源的危害范文1

【关键词】核电厂;放射源管理;良好实践;问题探讨

0 引言

核电厂的特性决定了核电厂会用到各类辐射监测仪表和个人剂量测量仪表,这些仪表的自检和标定都需要使用放射源。此外,硼浓度测量,中子通量测量,首次启堆等工作也会使用放射源。

核电厂放射源的特点是:数量多、种类多、用源部门多。如,中核运行7台机组现有放射源1000余枚(包含豁免源);放射源种类按核素和活度分类,有Ⅱ、Ⅲ、Ⅳ、Ⅴ类放射源及豁免源,按物理形态分类,有固态、液态和气态放射源;用源部门包括维修、保健物理、化学、环境应急及技术等十余个部门。

放射源管理需考虑放射源采购、运输、存储、使用、报废送贮等全周期的放射源活动。

1 核电厂放射源风险分析

放射源风险主要为辐射安全风险,具体分为外照射风险、表面污染及污染扩散风险、放射源丢失、被盗风险。为了便于放射源辐射安全风险分析,将核电厂放射源分为四类,各类放射源特点和风险分析情况见表一。

除辐射安全风险外,放射源管理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及由此带来的进度风险应给予充分关注。我国放射源管理法律法规中的主要制度包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辐射安全许可证制度、放射源转让审批制度,放射源进出口审批制度、放射源报废送贮制度及豁免备案制度。只有对放射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十分熟悉并将相关法规要求转化到管理程序并严格执行才能避免因放射源手续不全导致的违法风险或放射源手续办理造成工作延期的进度风险。

2 放射源管理实践

2.1 归口管理 明确职责

针对核电厂放射源数量多、种类多、用源部门多的特点,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放射源归口管理部门,由归口管理部门根据放射源管理法律法规和公司放射源应用的实际情况编制放射源管理程序并监督放射源管理程序的落实情况。

归口部门统一负责环境影响评价,《辐射安全许可证》的申领、变更、延续和注销,放射源转让审批,放射源进口审批,放射源异地使用备案/备案注销,豁免备案/备案注销等外部审批和备案手续;对公司放射源进行统一编码,建立放射源台账并负责放射源台账维护。

放射源管理程序明确各用源部门及采购、保卫等功能部门的职责,明确放射源管理网络成员的组成,将放射源管理职责落实到人。

2.2 集中存放,双人双锁

除在线仪器工作源以外,所有放射源必须相对集中存放在专用的放射源存放间。放射源存放间应满足环保部18号令关于场所安全与防护的相关要求。

对放射源存放间实行双人双锁,双人保管,尽量降低因个人失误造成的放射源储存问题。人员进出放射源存放间应执行“源库开门记录”,放射源出入放射源存放间执行“放射源出入库登记表”,确保放射源存贮活动记录完整。

2.3 放射源活动控制 定期盘存

对放射源采购、进厂、离厂、借用、持源部门变更、地点变更、报废等放射源关键活动进行流程控制,只有通过相应的审批流程方可实施,确保辐射安全和辐射防护最优化,确保放射源管理满足法律法规要求。

例如,只有通过采购审批方可实施采购,避免采购人员由于对放射源管理法律法规不熟悉造成放射源相关手续未办理。

定期对公司放射源进行盘存,确保帐物相符,编制放射源盘点报告,对放射源台账变化情况进行记录。

3 放射源管理过程中两个问题的思考

3.1 豁免源的报废处理

现行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规和标准未明确规定豁免放射源及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以下简称“豁免源”)的报废处理要求。由于各省城市放射性废物中心容量限制,一般只接收Ⅳ、Ⅴ类放射源,不接收废旧豁免源。核电厂的豁免源数量较多,占核电厂放射源数量的50%以上,废旧豁免源的数量也比较多,无法外送会造成废旧豁免源越积越多,存在一定的辐射风险,且给放射源管理增加很大的工作量。

虽然法规没有关于废旧豁免源处置的具体规定,但将废旧豁免源作为一般废物处置是绝对不可取的。考虑到核电厂具有完善的放射性三废处理系统,将废旧豁免源作为放射性废物进行处理并最终移交放射性废物处置场是既经济又合理的处理方式。

为避免监管部门后续监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疑问,核电厂应在实施之前向相关监管部门进行报告,编制具体的处理方案,按处理方案实施处理并做好记录。

对液体源,将液体倾倒至电厂废液处理,液体源容器直接作为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对固体源,作为放射性固体废物集中整备处理。

3.2 裂变核素放射源的应用

对于一般核素的放射源,因为衰变原因,其放射性活度和接触剂量率水平总是在下降。然而对于易裂变核素和可裂变核素放射源,经中子活化后,其放射性活度和接触剂量率反而会升高。

典型的压水堆核电厂用到的裂变核素放射源包括硼表探测器、堆芯中子通量探测器和辐照监督管剂量探测器。该类放射源在生产时为Ⅴ类放射源或豁免源,因为是α核素源,接触剂量率极低(本底水平)。经中子活化后,硼表探测器接触剂量率水平为10μSv/h左右;辐照监督管接触剂量率水平为10mSv/h左右;中子通量探测器因为接触堆芯极高的中子通量,从堆芯抽出时,其接|剂量率水平达到Sv级别,危害程度与Ⅱ类放射源相当,经过一个换料周期的衰变,其接触剂量率水平为10mSv/h左右。

裂变核素放射源经中子活化后辐射风险会升高,升高的幅度主要与其工作位置的中子通量率有关。考虑到放射源的类别在生产后就已确定,且放射源管理法规体系中没有关于放射源分类变化的规定或说明,因此经中子活化后的裂变核素放射源分类与其实际危害是不匹配的。建议将经中子活化后的裂变核素放射源作为放射性材料进行管理,不再作为放射源进行管理。

放射源的危害范文2

检查组通过多方走访、实地调查、查阅资料、现场询问、现场记录的方式进行,以辖区内使用放射源单位及医用x光机、ct机的医疗机构为重点。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安全防护监督检查技术程序”,对放射源“五防”安全措施、辐射防护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管理台帐、应急预案等制度是否建立完善,闲置、废弃放射源储存处置状况进行了全面安全隐患检查。

二、检查情况

(一)基本情况××县区域内无任何单位销售、运输和使用i类、ii类、iii类危险放射源。现涉及使用的单位为v类、iv类两种密封放射源,其分别为:云南中云××糖业有限公司为提高蔗糖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率,安装了“输送物料计量自动控制系统”核子秤三台,使用了三枚137csiv放射源;××县勐捧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压榨车间安装了一套“糖厂进榨计量自动控制系统”,使用了三枚137csiv放射源;西双版纳勐醒水泥厂为保证生产线物料精确计量和控制产品质量,配备一台y射线料封控制仪,使用一枚60coiv类放射源;××县勐远大展有限责任公司为保证生产线物料精确计量和控制产品质量,安装了“输送物料计量自动控制系统”,配备一台y射线料封控制仪,使用一枚137csv类放射源,一台dm1010a型钙铁煤分析仪,使用一枚238puiv类放射源。

(二)检查情况现两家糖厂处于停厂期间、两家水泥厂由于水泥市场饱和,生产不正常,目前所涉及放射源的四家单位都未使用放射源,均处于闲置状态。全县医疗机构使用三类医用射线装置,针对重点排查的××县人民医院、四家国营农场职工医院及勐仑镇卫生院,其射线装置使用工作场所、制度建设、办理环保手续情况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上述被检查单位都进行了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并取得了辐射安全许可证,基本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组织操作人员进行了辐射岗位安全培训。

三、存在的问题

在这次放射源环境安全隐患排查中发现,除××县勐捧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外,其它单位辐射安全防护、放射源“五防”安全措施不到位,人员安全意识不足,普遍存在安全防护漏洞和安全隐患,怎样表现为:一是放射源闲置存储场所不规范,防护措施过于简单,安保措施不到位,辐射存储库房未建设;二辐射安全警示标识不统一,环保规范辐射标识牌还未采用悬挂,大多存在窗户位置未进行辐射安全警示;三是生产运行使用放射源的位置,人员往来过道,屏蔽措施不到位。

四、整改要求及措施

此次辐射安全检查,我局出动执法人员共40人次,检查放射源使用单位4家,射线装置使用单位共6家。制作和下达了10份环境监察现场记录、10份辐射安全检查记录、2份环境违法行为限期整改通知书。针对三家工业企业及医疗服务机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检查组现场提出了以下整改要求:

1、进一步建立完善辐射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预警机制、台账记录,严防辐射安全事故的发生;

2、云南中云××糖业有限公司、西双版纳勐醒水泥厂、××县勐远大展有限责任公司三家辐射使用企业,必须尽快设计建设辐射存储库,防止放射源被盗、被抢等;

放射源的危害范文3

从近些年环境案件可以看出,环境保护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近日,我市环保局接到了一例辐射方面的案件,来电举报宝发新能源项目在山城区牟山大道与宝马大道东北角进行放射性试验,对周边居民的健康和正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获悉这一情况后,市环保局领导迅速做出批示,成立了由市局辐射科和环境监察支队室组成的联合调查组直接到达现场。

经过对案件的现场勘察、监测及处理,从中得出几点启示:一是人们对辐射的认识缺乏了解,辐射知识淡薄,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如:公安已对宝马化肥有限公司进行的金属无损探伤检测实施了,但市民还存有恐惧,担心放射源危害自己。二是相关辐射工作单位对产生辐射的管理和运行还不够严谨,没有在探伤无损检测前至少7个工作日采取有效的方式公布于众。三是辐射探伤检测的工作应该严之又严,慎之又慎,避免无关人员误入现场。四是需要加大对辐射知识的宣传力度,让辐射知识走进市民。

附:环境辐射小常识

一、辐射的产生与合理利用

有些原子核不稳定的物质,原子核会自发地发生某些变化,内部会放出粒子或射线,同时释放出能量,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放射性。放射性物质在地球诞生时就存在,如铀、钍、镭等,它们叫做天然放射性物质,放射性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我们吃的食物、喝的水、住的房屋、用的物品、周围的天空大地、山川草木乃至人体本身都含有一定的放射性。

在医学方面放射源广泛用于医学诊断、治疗和杀毒灭菌;在农业方面用于辐照育种,可以改良品种,增加产量,还可用于灭菌保鲜等;在工业方面可用于石油煤炭等资源勘探,矿石成分分析,工业探伤、无损检测、材料改性和料位、密度、厚度测量等;还可用于人造卫星供电,火灾烟雾报警,军事装备,核力发电,污水处理等。

二、放射源的危害

放射源发射出来的射线具有一定的能量,可以破坏细胞组织,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当人受到大量射线照射时,可能会产生诸如头昏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机体损伤,甚至可能导致死亡;但当人受到少量射线照射(例如来自天然本地辐射的照射)时,一般不会有不适症发生,也不会伤害身体。

三、发现放射源或疑似放射源物体时,应当如何做

放射源的危害范文4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low activity material, control instrument technical features, expounds the low activity level control instrument in the cement mechanized shaft kiln using non-contact and reliable control of the feeding device. Through the detection of the properties of two kinds of material level control instrument for detecting device, low activity level control instrument with high sensitivity detection device, can greatly reduce the activity of radiation source, to reduce the radiation dose field staff.

关键词: 非接触控制;低活度;料位控制;有效剂量

Key words: non-contact control;low activity;material level control;effective dose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8-0068-02

0 引言

受机械立窑水泥烧成工艺要求的限制,水泥机械立窑卸料装置不能缺少料封控制,因被控的料位界面是在密闭的钢管内,肉眼无法观测到钢管内物料的变化,必须借助探测仪器控制卸料机构的动作。而低活度料位控制仪无需看到和接触到物料而是通过γ射线束穿过物料时与物质相互作用构成了衰减,将有料无料时射线的变化量进行比较,经电子线路处理,输出控制信号,起到自动控制卸料、停止的作用。[1]因此,低活度料位控制仪在水泥料封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料位控制仪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放射源、探测器、控制部分。

核料位控制不能缺少放射源,有放射源就会带来电离辐射,而电离辐射对人体有损伤作用,为了将危害降到最低,在不影响仪器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选取高灵敏的探测器件,尽可能使放射源活度降到最低。

低活度料位控制仪就是选用了探测灵敏度高的碘化钠晶体和与之相匹配的光电倍增管探测器,既保证了仪器可靠的控制功能,又降低了放射源活度,使工作区环境安全,现场工作人员安全,因而具有极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核料位控制仪的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

1.1 工作原理 核料位控制仪的原理是高能γ射线束垂直通过吸收屏(吸收物质)时γ射线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构成了衰减。它的衰减服从指数规律,可用如下函数表示:

I=I0e~?滋m?籽d(1)

式中:I为通过吸收物质厚度为d(cm)后的γ射线照射量率;I0为起始γ射线照射量率;d为吸收物质厚度cm;ρ为介质的密度,g/cm3;μm为质量衰减系数cm2/g。

采用能量为662Kev的单色γ射线源137Cs当放射源的相对位置和强度确定后,射线在介质中的衰减符合上面关系式,当料管内物料的高度变化时(有料或无料),射线的变化量率也随之发生变化,将被测前后两种状态的射线照射量率进行对比即可判断料管内物料的变化。如图1所示。

1.2 技术特点 核料位控制仪是一种非接触式放射性监测器,仪器各部件与被测物料不直接接触。具有安装方便,控制可靠,适用温度范围广,抗干扰能力强,长寿命等特点,与目前使用的接触类料位计如射频导纳料位开关、音叉料位开关、电容式料位开关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其主要技术特点有:

(1)为非接触式监测控制仪器,特别适合高温、高压、腐蚀性密闭容器的监视及控制。因仪器在容器的外部,不需要在容器上开孔,安装简单,调试方便,不影响正常生产。

(2)可靠性高、寿命长、少维护。因放射源放置在密闭容器中,恶劣环境对放射源的放射性能不会产生影响,放射源采用137Cs(铯)源,半衰期30年,使用寿命长,且仪器在工作容器外,容器内物料不会对仪器造成污染和损害而影响使用效果,提高了仪器控制的可靠性。

(3)采用碘化钠晶体光电倍增管探测器,探测效率高,使用放射源活度低,能够保证工作区工作人员的安全。

(4)仪器装有抗干扰电路,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工作稳定可靠,故障率低。

2 低活度料位控制仪的实际应用及降低放射源活度的意义

核料位控制仪主要用于水泥出料的自动控制。水泥机械立窑主要由窑上布料器、窑体、窑下卸料篦子及出料器组成。[2]出料器的作用一是保证熟料能连续顺利的从窑内卸出,二是保证鼓入窑内的高压空气有效地由下而上通过窑内,满足烧成的需要。核料位控制仪使用的场合避免不了操作人员活动的范围,使用的放射源活度越小,对现场工作人员的危害越小。

2.1 应用原理 水泥机械立窑出料装置为一密闭的钢管,直径约30―50cm之间,如图1所示。料位监测点选在机立窑“天方地圆”口的下方,出料管的上部,并要保证出料管料封段尽量的长,要求大于两米。放射源与探测器分别放置于料管的两端,放射源与探测器控制距离约1米。当料管内有料时,物料对γ射线产生附加吸收,到达探测器的γ射线减弱,接收的射线强度低。当料管内无料时,放射源放射的γ射线穿过料管直达探测器,接收的射线强度大。射线的衰减符合指数规律,既I=I0e~?滋m?籽d。对于一般的水泥熟料,其密度ρ约为3g/cm3左右,考虑到水泥熟料在卸料时的松散性,在计算时取其密度为2g/cm3。按料封管的最小尺寸30cm计算,射线在料满时的最小衰减倍数K=e0.052×2×30=23。可以看出下料管料空料满时射线强度有较大差值,探测器接收到二种状态下的不同γ射线强度,经过核电子学的一系列转换,分别得到二种电压,再由电压比较器进行比较,控制继电器的吸合和释放,驱动卸料机构作相应的动作,起到自动控制卸料、停止的作用。

2.2 重要作用 因机械立窑水泥烧成的工艺要求,卸料时料管内必须保留一定高度的熟料,防止吹入窑内的风从出料口跑出。因为跑风,会使窑内温度降低,影响水泥烧成质量,水泥标号下降,直接造成经济损失。卸料管内为烧好的熟料,温度较高,且肉眼无法观测到料管内物料的变化。人为控制卸料时无法判断料管内物料的有无,卸的过多容易造成跑风,因害怕跑风减少卸料量,又会造成出料管内水泥熟料过满,立窑旋转时塔篦摩擦过大,加剧塔篦的损坏,同时卸料量的减少也会使产量降低。[3]所以水泥立窑料封自动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使用接触类料位计因熟料对探测器件碰撞摩擦、探测器件挂灰、料管内熟料温度高等原因使仪器很容易损坏而造成控制失灵。因而核料位控制仪的非接触控制特性就成为水泥料封控制的最佳选择。

2.3 低活度的实现 早期料位控制仪使用的盖革计数管是根据射线对气体的电离性质设计成的,探测α、β射线时探测效率几乎可达100%,而对于γ光子,由于它不能直接引起电离,必须通过γ射线与管壁碰撞打出的光子或康普顿电子才能引起电离,初电离概率小,且盖革管中的气体密度通常较小,高能γ射线往往在未被探测到时就已射出了盖革管,因此其对高能射线的探测灵敏度较低,只有1%左右。使用盖革计数管探测器,在水泥料封控制时,放射源活度需3.7×108Bq的137Cs(铯)点源方能起到可靠的控制作用。

随着碘化钠晶体与光电倍增管技术的发展,现在核料位控制仪选用探测效率高的NaI(TI)无极闪烁体和与之相匹配的光电倍增管作为探测器。光电倍增管是一种真空器件。它由光电发射阴极(光阴极)和聚焦电极、电子倍增极及电子收集极(阳极)等组成,其作用是将光子变成电子经多次倍增后,被阳极收集起来转变成电信号输出。NaI(TI)晶体是以NaI为基质材料掺以适当浓度的碘化铊(TI)生长而成,其中铊作为激活离子,在吸收射线能量后成为发光中心。NaI(Tl)闪烁体灵敏体积大,对γ射线有较高的吸收本领。其最大发射波长415nm,与光电倍增管响应光谱相匹配。NaI(Tl)晶体的发光效率在所有与光电倍增管耦合的闪烁晶体中是最高的,通常被定义为100%。NaI(Tl)晶体有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在使用137Cs源检测时探测效率≥10%。使用碘化钠晶体与光电倍增管探测器,用于水泥料封控制时,放射源活度只需1.11×107Bq的137Cs(铯)点源便可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4]

2.4 放射源活度对现场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的影响 1.11×107Bq的 137Cs(铯)点源1m处的剂量当量。

经核电子学公式计算:对于1.11×107Bq的源距离1m处的剂量当量为0.00094mSv/h。

由于在料位控制仪周围工作人员均为非职业照射人员,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11.4.3.2款的规定,公众照射剂量限值应低于0.3mSv/a.在料位控制仪现场,其年有效剂量约束值按0.25mSv控制,工作人员年工作时间按250天,每天在料位控制仪1m处的工作时间按1小时计,[5]对于在1.11×107Bq的源距离1m处的剂量当量为0.00094mSv/h,则年接受的有效剂量为0.23mSv,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要求。

3 结论

低活度料位控制仪由于其非接触控制的特点,应用于环境较恶劣的水泥机械立窑出料装置料封控制时,具有反应灵敏,控制可靠,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等技术特点。采用探测效率高的碘化钠晶体光电倍增管探测器,降低了仪器放射源活度,减少了现场工作人员的辐射伤害。经计算,现场工作人员年有效照射剂量低于《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照射剂量限值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瑞龙,张永春,李琦.无机闪烁晶体碘化钠NaI(Tl)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新材料产业,2007,9:68-71.

[2]李继源,来永芳,邹本日等.G―M计数管的可靠性,2001:21(2)89-93.

[3]杨世清,闵海年,张兆青,付和平等.用于水泥厂的新型同位素料位计的研制及应用同位素,1988:159-162.

[4]陈成杰,许正卜.光电倍增管 原子能出版社,1988.

[5]陈伯显,张志.核辐射物理及探测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1.

[6]崔亚凡.一种全数字水位仪的开发与应用[J].铁道技术监督,2005(11).

[7]陆宪忠.UFK-212型核辐射料位控制鉴定会在沪召开[J]. 冶金自动化,1980(02).

[8]许健清.粮油工业中的料位控制[J].粮食与饲料工业,1984(04).

[9]王金林,吴和郑.超声波物位计在葡萄糖生产中的应用[J]. 自动化博览,1999(04).

放射源的危害范文5

关键词:事故特点;事故种类;核辐射事故

引言

在中国,核辐射事故被划分成了四种不同程度的等级。第一等级是特别重大事故,第二等级是重大事故,第三等级是较大事故,第四等级是一般事故。每种等级事故的波及范围不同、致死的数量不同。但无论哪种等级的事故发生,其危害都不容小觑。所以,尽可能减少核辐射事故就显得特别重要。

1 核辐射事故种类

1.1 核反应堆事故

在当今的电能中,核能发电是典型的形式。与其它发电形式相比较,核能发电不仅成本低廉,而且污染十分小、稳定性也颇高。因此,核能发电成为了主要的发电形式之一。但核能的使用有利也有弊。其最大的弊端在于:核能一旦被泄露,其后果将十分严重。在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曾经出现过一次震惊世界的核泄漏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核反应堆发生事故,最终使得不少放射性物质(γ射线、β射线、α射线)蔓延到周边空气中,这些放射物没有颜色和气味,不容易被人察觉,随着放射物的蔓延,事故周边有1400多名居民因为感染了放射物质而在短时间内死亡。

1.2 放射源丢失事故

在如今的教育、医学和工业等领域中,放射源被投入了使用。而目前世界范围内也将发射源视为工业产品,允许其买卖及使用。据统计表明:目前,中国全国范围内大约有15枚放射源存在。如果放射源使用得当,将在不同领域发挥有效作用。如果放射源管理不善,就可能泄露,其后果不堪设想。上个世纪90年代,在我国陕西,有一名男子无意中在枯井内挖掘到了一枚放射源,这名男子并不识得放射源,还误以为是什么宝贝,便将放射源揣在兜里,准备拿回家去。结果,回家后不久,这名男子就开始呕吐和恶心,其原因是放射物质侵入到男子体内,照顾男子的家人也受到放射侵害,最终男子一家无一幸免,死于急性放射病。

1.3 医疗照射事故

X射线是当今医学领域运用较多的核照射放射。尽管,X射线照射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某些医学难题。但是,X射线照射的现实危害也不容忽视。医学实验证明:如果患者接受了X射线照射,同时照射剂量颇高,那么患者因此而患白血病等疾病的可能性将远远增加。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某家医院曾经出现过类似事故。医学在给患者进行X射线照射的过程中,不小心将剂量加到了原来的十倍,结果该患者在接收照射之后,出现反应迟钝、剧烈头疼和血小板急剧减少等症状,在住院后的50天左右,该患者死亡,这家医院也因此赔付了患者家属大笔的医疗事故费用。

1.4 放射性废物储存事故

在核设施完成各类生产的过程中,常常会有废水或者废气产生,这些废水和废气与其它废物混合到一起,便称为放射性废物。一般来讲,核设施的生产管理机构会针对放射性废物做一定的处理,避免其转移到居民的日常生产或生活中,否则将给居民带来极大影响。20世纪50年代,在前苏联的某个小镇上,由于处理放射性废物的系统失灵,导致不少放射性废物内部出现爆炸,爆炸后的放射物便随之进入到周边空气中,以至于周边环境被大肆破坏。

2 核辐射事故特点

2.1 威胁健康

从现实情况看来,核辐射事故所带来的健康威胁极大,核辐射事故在发生的瞬间,会有大量放射物质蔓延到周边空气中。随着放射物质的扩散,极可能进入到居民生活区中,从而让居民感染到放射物。放射物一旦进入到了居民身体中,其对居民健康威胁极大。对普通居民来讲,体内感染放射物之后,将会出现腹泻、脱发、出血和头晕等症状。而对孕妇来讲,如果体内感染放射物,孕妇所受到的危害则更大。一方面,孕妇自身会受到健康危害。另一方面,孕妇自贡中的胎儿也会受很大影响,出现畸形或者死亡的情况,即便胎儿能够顺利降生,也不可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其智商会明显低于普通孩子。

2.2 照射途径及来源多样化

尽管引起核辐射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对核辐射事故的照射途径及来源进行总结,可大致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内照射,第二类是外照射。放射物通过居民饮食或者空气吸入等方式进入到了居民体内,便称之为内照射。放射物通过医疗照射和职业照射等方式,让居民感染到放射物,那么便称之为外照射。医疗照射主要指的是放射治疗及X射线照射等方式。职业照射主要指的是从事的工作与放射物密切相关。

2.3 引发恐慌

随着科技的普及,居民对核辐射、核辐射事故及放射物感染等的了解越来越多,居民渐渐认识到核辐射事故的巨大危害。因此,居民对于核辐射事故也是十分惧怕。一旦某地区有核辐射事故出现,那么该地区附近的居民将惶恐不安。普通居民难以饮食下咽,害怕自己随时可能死亡。孕妇则更加严重,不仅担心自身安危,也担心腹中孩子是否能安全降生,由此引发的流产较多。在上述谈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核事故中,核电厂周边区域的居民在得知事故情况后,十分恐慌,有人开始宣传说某种抗辐射药能抑制体内放射物,不少居民听信了谣言,纷纷购买抗辐射药,而药店也因此哄抬物价,将抗辐射药的价格标到原来的五倍以上,而实际上这种抗辐射药并没有真正的抗辐射效果,不少居民在慌乱中受骗,周边区域的社会秩序迅速被打破,前苏联中央政府不得不立刻下令停止抗辐射药的售卖,并派遣专业人士到相关区域维护居民生命安全,同时派遣大量警察维持社会秩序。

2.4 事故波及范围大、危害人群多、持续时间长

在核辐射事故出现后,不仅对社会秩序冲击极大,而且事故波及范围大、危害人群多、持续时间长。首先,放射物会在空气中蔓延,而且蔓延的速度极快,从一个小镇到另一个小镇,一个区县到另一个区县,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所以其波及的范围非常大。其次,正是因为波及范围广,放射物所危害的人群数量才较大。只要某区域的空气中夹杂着放射物,那么该区域中生存的所有居民都可能感染放射物。再次,放射物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会特别长,无法在短时间内消除。所以,如果某区域出现放射物,在将来的10年甚至20年时间里都会有放射物存在,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彻底消除放射物,而居民所受的危害也将持续很长时间。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将核辐射事故作为研究对象,从而展开论述。首先,文章论述了事故种类,尤其谈到了以下事故:一是核反应堆事故。二是放射源丢失事故。三是医疗照射事故。四是放射性废物储存事故。其次,文章论述了事故特点,尤其谈到了以下方面特点:一是威胁健康。二是照射途径及来源多样化。三是引发恐慌。四是事故波及范围大、危害人群多、持续时间长。希望文章所研究的种种内容可带来一些启迪。

参考文献

[1]罗孝如,熊飞.核辐射事故的种类和特点[J].民防苑,2010,24(20):15-16.

[2]邵建章.核辐射对机体的损伤作用及其防护技术[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4,27(15):42-47.

[3]杜平,张玉敏,朱春来.核辐射探测装备和技术的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信息,2012,13(46):47-55.

放射源的危害范文6

关键词:消防部队;核与辐射;辐射防护;核突发事故;放射突发事故;核恐怖事件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6-0146-02

随着核技术的发展,我国核电及其相关产业发展迅速,放射性物质被更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截止到2011年,我国已经有6个投入运营的核电站、12个在建的核电站、25个筹建中的核电站;辐射与同位素技术在食品加工、消毒灭菌、无损探伤、物件在线检测、医学诊断及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已形成较大市场规模;医用加速器及医用影像设备已经形成标准化系列产品;医用微型反应堆技术已经成熟并即将投放市场;等离子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生产、环保、化工及加工制造业;核电发展除直接带动核燃料产业链外,还带动了相关的原材料工业、加工制造业、仪器仪表业等。如此大规模的核技术应用,必然导致核辐射事故发生几率逐渐增大,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影响社会稳定。面对如此严峻的核与辐射形势,作为处置各类灾害事故主力军的公安消防队伍如何面对这种挑战,如何提升自身的应急处突能力,已成为刻不容缓、急需解决的课题。

1 核与辐射事故的特点

1.1 危害性大

人体组织吸收辐射后,除了与组织烧伤有关的并发症外,白细胞的破坏会使受到辐射的人失去免疫力;辐射会对遗传密码造成影响,突变的生殖细胞有可能把畸形染色体遗传给后代;如果在怀孕期间受到辐射,胎儿某些细胞的染色体就会受到伤害,有产生畸形胎儿的危险。

1.2 隐蔽性强

核事故的危害主要是由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的辐射照射引起的,而辐射无色、无嗅、无味,听不见、摸不着,这些放射性物质只有借助专门的仪器才能够检测得到,直接影响到人们采取防护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放射性伤害后果可能在受照几小时、几天、几星期,甚至几年后表现出来,所以它的破坏作用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1.3 社会影响大

通过国外发生的几次重大核事故对公众的社会心理影响及其所致后果的综合分析,充分证明核事故对人群的社会心理影响很大,不仅影响身心健康,还可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造成严重干扰和破坏。由它造成的公众社会心理影响所引起的健康危害和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损失,远比核辐射所致的危害和造成的损失要大。核与辐射事故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破坏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造成社会混乱,对政治方面及国家政权造成严重的冲击和破坏,造成重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2 核与辐射事故的类型

2.1 核突发事故

核突发事故是指核电站或其他核设施(如铀富集设施,铀、钚加工厂与燃料制造设施、研究堆,核燃料后处理厂,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等)发生的意外事故,造成放射性物质外泄,致使工作人员、公众受到超过或相当于规定限值的照射,亦即为核泄漏事故。

2.2 放射突发事故

放射突发事故包括,由于操作失误或设备故障,使放射源丧失屏障,导致工作人员或公众受到意外照射;放射性物质的意外泄漏、外溢或释放,使人员和环境受到污染及人员受照;放射源或放射性同位素被误放、丢失或被盗,捡拾或盗窃放射源者将装源容器拆卸,使放射源失去屏障,造成其本人和他人受照。

2.3 核恐怖事件

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跌宕起伏,我国在谋求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各种矛盾亦纷至沓来,接踵出现。因此,在国际国内环境影响下,我国近年来各种恐怖事件也明显增加,恐怖分子有可能通过制造放射性扩散装置、袭击核设施、制造核武器的方式制造恐怖事件,可以说这些事件一旦发生其危害和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因此,我们应当做好防范和处置核与辐射恐怖事件的准备。

3 核与辐射事故处置中的防护

3.1 辐射防护的目的

辐射防护的目的就是要保护救援人员及公众的健康。辐射防护的出发点是,确定性效应是有阈的,应避免发生,而随机性效应是无阈的,要限制到可接受的水平。因此可以说,辐射防护的目的就是要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的发生,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可接受的水平。

3.2 辐射防护的原则

3.2.1 辐射实践的正当化原则。在进行涉及辐射的任何实践活动之前,必须先权衡其利弊得失,只有当这一实践活动对人群和环境可能产生的危害远远小于个人和社会从中获得的利益时,才能认为具有值得进行的正当理由;反之,不应该采取这种实践。

3.2.2 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原则。最优化原则也称可合理达到尽可能低的原则,即在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因素的条件下,所有辐射照射都应该保持在可合理达到尽可能低的水平。但是过于要求低的辐射,必将提高防护费用,而带来好处的只不过把已经很低的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再降低一点,这样不能认为是合理的。从最优化原则出发,应该这样选择,首先把辐射降低到一点水平以下,然后在有可能做到的情况下把必须的照射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一直到为降低单位集体剂量当量所花费的代价抵不上因减少危害所带来的好处为止。

3.3 辐射防护方法

辐射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是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方式。外照射是体外的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主要是γ射线的照射。内照射是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而造成的照射,主要是食入、吸入或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内的α核素和β核素。照射方式不同,其防护方法也不同。

3.4 辐射防护装备

核辐射的危害巨大,因此在处置此类事故时我们应进行严格的防护。对于处于安全区域的救援人员以及疏散出来的群众,可以佩戴防尘口罩防止吸入放射性粉尘;对于处于轻危区的救援人员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口罩、护目镜、轻型防化服、铅服等,防止放射性粉尘从呼吸道、眼睛、皮肤进入人体内;对于处于重危区参与事故处置的人员应着空气呼吸器、铅服、全套防核服、核生化防护服等防护装备。

4 核与辐射的监测

消防部队到场处置核与辐射事故时,首先要进行侦察,通过询问知情人员,了解放射源的性质、用途、事故原因以及现场周围单位情况等,成立侦察小组,做好充分的个人防护,携带相应的仪器,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深入现场侦察情况。

5 结语

面对日趋繁重的应急救援任务,作为应急救援专业力量的消防部队,需制订核与辐射事故有效的应对处置程序,加强核与辐射应急救援专业人才的培养,强化核辐射救援装备的配备,完善核与辐射恐怖事件处置预案,开展相应的专业训练及演练,提高处置核生化恐怖事件的组织指挥水平和处置能力。

参考文献

[1] 潘自强,陈竹舟,叶长青.核和辐射恐怖事件后果的防护及其防范[J].核科学与工程,2005,25(1):1-13.

[2] 王善强.核与辐射恐怖事件及其应对策略[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4,24(1):97-103.

[3] 陈,聂岁峰.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医学救援[J].军事医学,2011,35(3):16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