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的功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枸杞的功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枸杞的功能

枸杞的功能范文1

【关键词】 失重模拟 尾吊 柘木多糖 枸杞多糖(LBP 免疫功能

Protective Effects of Cudrania Tricuspidata Polysaccharides and Lycium Barbarium Polysacharides on the Immune Function of Tailsuspended Mice.SONG Jinping, ZHANG Hongyu,QU Lina, YANG Fen, LIU Shaofang, WANG Honghui,LIU Yue,XIONG Jianghui.Space Medicine & Medical Engineering,2007,20(6):402~405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Cudrania tricuspidata polysaccharides(CPS) and Lycium barbarium polysacharides(LBP) on the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in tailsuspended mice.Methods Two dosages of CPS and LBP were administrated to tailsuspended mice orally respectively. Splenic T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were determined by MTS colorimetric assay and cytokines production in supernatants obtained from cultured spleen cells after stimulation with ConA were detected by ELISA assay. Results Splenic T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and the levels of IL2 and IFNγ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ailsuspended mice 7 d later, which could be enhanced by administration of CPS. Conclusion CPS has protective effects on cellular immunity of tailsuspended mice which is under simulated microgravity.

Key words:weightlessness simulation;tailsuspension;cudrania tricuspidata polysaccharides;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immune function

Address reprint requests to:SONG Jinping.China Astronaut Research and Training Center.Beijing 100094,China

多糖是由单糖连接而成的多聚物,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具有较明确的抗肿瘤、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不同种类的多糖对于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巨噬细胞功能、NK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功能分别有不同的激活作用[15]。柘木多糖是近年由山东大学徐誉泰教授从柘树根中首先提取并初步研究了其免疫增强功效;枸杞是传统中药,枸杞多糖作为枸杞的有效成份,其免疫调节作用已受到广泛研究和公认[6]。

空间飞行条件下,航天员受到超重、微重力、振动、噪音、辐射、孤独、睡眠缺失等多方面的影响,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79],航天员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潜伏病毒活化等及其并发症,这已成为中长期飞行和星际飞行的主要障碍之一,而目 前尚未找到对抗航天免疫功能下降的有效措施。为了解多糖对空间免疫效应的干预效果,本研究用尾吊小鼠作为空间微重力的地面模拟模型,分别给予柘木多糖(CPS)和枸杞多糖(LBP),研究这两种多糖对尾吊小鼠免疫功能的防护作用。

方 法

药物及主要试剂 柘木多糖由山东大学陈靠山教授实验室制备,枸杞多糖由南通四海植物精华有限公司制备,多糖分别为用生理盐水配至所需浓度,MTS为Promega公司产品,RPMI1640、ConA、PMS为Sigma公司产品,胎牛血清为Hyclone公司产品。IL2、IFNγ ELISA试剂盒为晶美生物工程公司进口分装产品。

动物分组及给药 BALB/c小鼠,雌性,体重(20±2)g (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中心)。小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8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Con)、尾吊组(HU)、尾吊加柘木多糖[分为高剂量组(HU+CPSH)1 000 mg/(kg·d)和低剂量组(HU+LBPL)500 mg/(kg·d)] 、尾吊加枸杞多糖[分为高剂量组(HU+LBPH)800 mg/(kg·d)和低剂量组(HU+LBPL)400 mg/(kg·d)]。给药组每天灌胃给药0.5 mL,正常对照组、尾吊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除正常组外,小鼠均尾部悬吊,与地面呈30°夹角。

T淋巴细胞增殖测定 常规制备小鼠脾淋巴细胞,用RPMI 1640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4×106/mL,接种于96孔培养板,每孔加入细胞悬液100 μL, 每样8个复孔,均分为对照孔和ConA刺激孔,ConA终浓度为5 μg/mL,置37℃, 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66 h。

MTS比色法测定T淋巴细胞增殖:每孔加MTS/PMS混合液20 μL,继续培养3 h,在酶标测定仪波长为492 nm处测定光密度(A)值。T淋巴细胞增殖=加ConA刺激孔A值-未加ConA对照孔A值。

培养上清中IL2、IFNγ含量的测定 将上述浓度的小鼠脾淋巴细胞悬液加入48孔板,每孔1 mL,ConA刺激,终浓度为5 μg/mL。置37℃,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48 h和72 h,取培养上清离心后,-70℃分装冻存。48 h培养上清用于IL2测定,72 h培养上清用于IFNγ测定。先用ELISA法进行预实验确定样本的稀释倍数,再进行样本的正式测定。

统计分析 文中数据均以x±sx表示,采用SPSS11.5软件处理数据,用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检验,以P

结 果

〖HT5H]多糖对尾吊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从图1中看出,经7 d尾吊后,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较对照明显下降(P

多糖对尾吊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IL2的影响 如图2所示,经7 d尾吊后,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分泌IL2能力较对照显著下降(P

讨 论

空间飞行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主要是对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细胞免疫功能在机体免疫功能中起中心作用。T淋巴细胞增殖是细胞免疫功能的主要指标,即在外来免疫原或丝裂原的刺激下,淋巴细胞发生增殖,产生功能细胞因子,对多种免疫细胞产生激活促进作用,从而对外来病原体和自身变异细胞起到杀灭或抑制作用,反映机体在受到外来病原体或内在变异因子侵袭时淋巴细胞的反应能力。细胞因子IL2和IFNγ是由激活的T淋巴细胞(Th1细胞)分泌的功能因子,是T淋巴细胞功能的另一项重要指标。其中IL2是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的重要因子,能上调高亲和度IL2受体的表达,IL2与高亲和力IL2受体的结合导致T淋巴细胞分裂。IFNγ能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功能的实现,并对其它免疫细胞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如促进NK细胞增殖和杀伤功能,诱导和提高LAK和CTL杀瘤活性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

尾吊是地面啮齿动物模拟失重的有效模型[10],研究表明,尾吊抑制了啮齿动物的免疫反应,削弱其抗感染能力[1113]。本研究中,尾吊7 d后,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较对照明显下降,T淋巴细胞分泌的功能细胞因子IL2和IFNγ下降,与Aviles研究结果有所不同[12],可能是由于所用小鼠种属不同,免疫反应有一定差异。同时,本研究中,尾吊小鼠胸腺明显萎缩,胸腺重量显著下降(数据未显示),提示免疫功能的抑制与应激引起的神经内分泌反应有关。

柘树是一种传统抗癌中草药。徐誉泰发现柘树根水煎剂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多糖和黄酮类化合物,并首次从柘木根中提取出柘木多糖,该多糖对小鼠S180肿瘤的抑制率达57%,同时发现腹腔给药能明显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吞噬功能及细胞毒活性,认为柘木多糖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而起到抗肿瘤作用[1]。我们在前期实验中首次观察了该多糖的体外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柘木多糖进一步分离纯化出的3种多糖,体外能直接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协同ConA增强脾淋巴细胞增殖,并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呑噬功能,表明柘木多糖对免疫细胞有直接激活作用,免疫细胞膜上可能存在此类多糖受体[14]。在本实验中,进一步研究了柘木多糖对在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并与已经广泛研究、公认具有良好免疫调节作用的同类物质——枸杞多糖相比较。

从本实验看出,500 mg/kg和1 000 mg/kg剂量柘木多糖灌胃给药对尾吊小鼠引起的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下降均有防护作用,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效果更佳。同时,低剂量组能增加Th1细胞IL2分泌水平,高剂量组则对Th1细胞分泌IFNγ有显著促进作用。多糖不同剂量对细胞免疫功能各指标的保护作用并不完全一致,可能是因为多糖对免疫细胞的效应存在几种不同的作用途径。

枸杞为茄科植物的成熟果实,微寒无毒性,味甘平,是我国名贵中药。《中国药典》记载枸杞子有滋肾益精、明目之效。枸杞多糖是从传统中药枸杞子中提取的有效成份,免疫增强作用是其主要药理作用。研究表明枸杞多糖能使正常小鼠外周白细胞数目增加,提高免疫抑制小鼠Th细胞的数量,提高Th/Ts比值,增强T淋巴细胞转化及NK细胞的杀伤活性[23]。在本实验中,枸杞多糖对尾吊小鼠引起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也有一定的提升趋势,但效果不及柘木多糖。

本次实验还表明,两种多糖对尾吊引起的胸腺萎缩没有防护作用(数据未显示),表明多糖并没有阻断应激引起的免疫效应,多糖对尾吊小鼠免疫功能的防护可能与多糖对免疫细胞的直接激活作用有关。

Aviles[12]的研究也表明,从蘑菇担子菌中提取活性糖相关复合物(AHCC)能增强尾吊小鼠的免疫功能。可增加脾细胞分泌IL2和IFNγ,但对脾细胞增殖无影响,表明AHCC能减轻尾吊模型对免疫的不良效应,与我们的结果有相同趋势。

多糖属天然产物,对机体毒性低或无毒性,柘木多糖是山东大学近年来新提取的植物多糖,现由我室和山东大学联合研发,本研究首次观察了它对在体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并首次将它用于航天免疫研究中,表明该多糖能显著提升模拟失重引起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并优于传统的枸杞多糖,在未来中长期空间飞行航天员免疫调节药物中具有潜力和优势。

(致谢:本课题中所用柘木多糖由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陈靠山教授提供,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GONG Lihua,WANG Haixia,WANG Xianlie,et al. The effect of Cudrapolysaccharide on peritoneal macrophage activity in mice and its tumor inhibitioin action[J].J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CM, 2002,25(2):145146.

[2] LIU Yanping,MAO Huiqing,LI Ping. The effect of 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 on T lymphocyte subset and lymphocyte transformation in mice[J].J of Qinghai Medical College, 2000,21(4):45.

[3] LI Jidong,LIU Yanping.The immune regulation effects of 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 on NK and leukocyte in mice[J]. J of Qinghai Medical College, 2001,22(1):12.

[4] DA Sliva BP,Parente JP.An antiinflammatory and immunomodulatory polysaccharide from Orbignya phalerata[J].Fitoterapia,2001,72(8):887893.

[5] Mizuno T,Yeohlui P,Kinoshita T,et al. Antitumor activity and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niohshimeji mushroom, Tricholma giganteum.[J].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 1996,60(1):3033.

[6] LI Yingjie,QI Chunhui,ZHANG Yongxiang.Advance in study of immunomodulation mechanism of 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J].Chinese J of New Drugs,2004,13(10):882886.

[7] Sonnenfeld G,Butel JS, Shearer WT. Effects of the space flight environment on the immune system[J]. Rev Environ Health, 2003,18(1):117.

[8] Mills PJ, Meck JV, Waters WW, et al. Peripheral leukocyte subpopulations and catecholamine levels in astronauts as a function of mission duration[J]. Psychosom Med,2001,63(6):886890.

[9] Konstantinova IV,Rykova MP,Lesnyak AT,et al.Immune changes during longduration missions[J]. J Leu Biol,1993,54(3):189201.

[10] Adams GR,Caiozzo VJ,Baldwin KM.Skeletal muscle unweighting:spaceflight and groundbased models[J].J Appl Physiol, 2003,95(6):21852201.

[11] Aviles H, Belay T , Fountain K,et al. Active hexose correlated compound enhances resistance to Klebsiella pneumoniae infection in mice in the hindlimbunloading model of spaceflight conditions[J]. J Appl Physiol, 2003,95(2): 491496.

[12] Aviles H, Belay T,Vance M,et al. Active hexose correlated compound enhances the immune function of mice in the hindlimbunloading model of spaceflight conditions[J]. J Appl Physiol, 2004,97(4): 14371444.

[13] Song Jinping,Zhong Ping,Wang Tao,et al.Protective effects of Chinese Herbcompound on cellular immunological function in tailsuspended rats[J].Space Medicine & Medical Engineering,2001,14(3):215217.

枸杞的功能范文2

关键词公共关系信任危机处理机制企业文化

随着现代传播手段在经济社会的广泛应用,突发性公共事件对相关企业和组织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带来的企业信用危机,处理好企业公共关系,日益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战略问题之一。

1企业公共关系的含义

公共关系是现代管理理论的组成部分,它利用传播技能和研究方法作为主要工具,帮助一个组织建立并保持其公众之间的相互交流、理解、认可与合作;它参与处理各种问题和事件;帮助管理部门了解民意并对之做出反应;明确和强调企业为公共利益服务的责任;它作为社会驱动的监督者,帮助企业保持与社会变动同步。

企业公共关系从属于企业宗旨,为企业的目标服务。它是企业面对外在的公众和内在的员工,通过运用长期有效地双向信息沟通、双向艺术交往、双向利益调整等方法途径,建立企业与目标对象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显然,企业公共关系是企业在现代商品经济和大众传播事业高度发展条件下重要的经营管理手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公共关系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从市场营销中的策略组合,到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的解决,到危机事件的处理等更为广泛的领域。

2企业公共关系的功能

2.1树立企业信誉,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的信誉是指企业在市场上的威信、影响,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形象、知名度。建立良好的信誉是企业经营成功的诀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陈旧经营观念已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树立信誉首先要创名牌企业。按照公共关系学的观点,商品信誉是较低层次的,只是部分公众或消费者在多次的商品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对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信赖程度,它只是企业技术经营素质的综合反映。而树企业信誉、创名牌企业,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企业日益强烈的要求。因为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单元,既可能给社会带来新的物质文明,也可能给社会带来公害和威胁。因此,公众对企业社会价值的评估标准发生了变化,评价范围由对产品质量和服务扩大到企业生产经营和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这使公众舆论对企业产生更大影响力。争取舆论支持,争取公众信任,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企业良好形象和声誉是无形的宝贵财富。公共关系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深入细致、持之以恒的具体工作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和信誉,以取得公众理解、支持、信任。从而有利于企业推出新产品,有利于创造“消费信心”,有利于企业筹集资金,有利于吸引、稳定人才,有利于寻找协作者,有利于协调和社区的关系,有利于政府和管理部门对企业产生信任感,最终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2.2搜集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保证

美国管理学家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而决策的前提正是信息”。企业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大量的问题,市场需要产品质量、产品开发、新技术方向、竞争者动向、潜在危险、企业形象等方面的信息,不断传递给企业领导,要求领导者做出及时而有效地决策。因此,现代企业把公共关系信息的获取划入企划之中,成为企业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公共关系部门就是要利用各种渠道和网络搜集与企业发展有关的一切信息,为企业决策科学化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搜集信息包括企业战略环境信息、产品声誉信息及企业形象信息等。

2.3协调纠纷,化解企业信任危机

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任何组织都处于复杂的关系网络之中,而且这种关系处于动态的发展之中。由于企业与公众存在着具体利益的差别,在公共关系中必然会充满各种矛盾。企业在生产经营运行过程中,也难免会有因自身的过失、错误而与消费者发生冲撞的时候。一旦发生,必然导致消费者对企业的不满,使企业面对一个充满敌意和冷漠的舆论环境。如果对这种状况缺乏正确的认识,对问题处理不当,就产生公共关系纠纷,甚至导致严重的公共信任危机。对企业、对公众、对社会都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事实证明,企业与公众的许多矛盾和磨擦都起源于误解和不了解,缺乏信息交流是造成不了解的根本原因。通过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机制,增加企业与公众之间相互了解,企业就有可能避免与公众的纠纷,并可通过公关手段将已经发生的信任危机所造成的组织信誉、形象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进而因势利导,使坏为好事。这种功能是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所不具有的。

3企业公共关系的构建

3.1以企业文化为核心,树立企业公共关系全球化思维

首先,要有特色形象意识。要形成特色形象,企业就要发展比较优势。目前我国仍属发展中国家,产品还多为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世界贸易的一个基本趋势是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制成品价格疲软甚至下跌,高附加值产品和成套设备价格攀升,这意味着我国多数企业在产品特色形象上不具优势。世界贸易的另一个趋势是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的增长率大大高于一般商品贸易的增长率。我国企业要适应世界贸易的这种变化趋势,扬长避短,发展比较优势,就要在吸取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尽快调整产品结构、以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同时,在服务形象和技术形象的塑造上下功夫,企业形象的树立归根到底来自于企业的实力和特色。其次,树立企业公共关系全球化思维,要有文化融合意识。文化是制约企业与全球公众沟通的因素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对企业公共关系的影响将是极其深刻的。企业在与不同国家、民族的相关公众进行经济交往时,文化差异会成为双方沟通与理解的障碍,导致矛盾和冲突产生。因此,我国企业公共关系要在全球范围求得发展,就要融合不同文化,以利于与全球公众的沟通和协调。要树立企业公共关系全球化观念,还要有企业公关全球化的全员认同意识。企业的股东、员工是企业赖以存在的细胞,他们既是企业内部公关工作的对象,又是企业外部公关工作的主体,企业全球化公共关系工作的开展,有赖于每一位股东、员工的支持和参与。因此,企业公共关系全球化的全员认同同样十分重要。

3.2推行品牌经营战略,赋予企业公关实务以新的载体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公共关系工作的主要目的。品牌形象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品牌有利于良好企业形象的树立和企业经营的成功。纵观世界成功的企业,如可口可乐、万宝路、柯达、耐克、富士、松下等,他们的品牌成功均与品牌的战略化发展密切相关。而品牌战略正是企业公共关系实务的载体,没有这样的战略目标,企业公关活动只能是浅层的、临时性的。我国已开始步入品牌时代,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将更多地倾向于购买品牌商品,市场竞争的最终局面必将是由品牌瓜分天下。因此,创品牌、树品牌、巩固品牌已成为我国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和经营成功的必然选择。然而,我国目前众多企业只将品牌经营作策略化处理,陷入靠密集式、轰炸式、名人式的广告宣传,忽视产品、服务质量的提高;注意外在形象,忽视内在素质提高;重视价格竞争,忽视非价格竞争;停留于原状,忽视调整、开发、创新;注重自身利益,忽视公众利益等品牌经营误区中,品牌的存续期极短,如一些新兴企业秦池、爱多、飞龙、三株、太阳神、亚细亚、巨人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纷纷“触礁”便是例证。因此,企业要把品牌经营成功,就应把品牌提高到战略化的发展高度:一是要建立品牌战略思维,通过品牌创造长期化的竞争优势以实现持续发展;二是要通过市场细分,确定品牌定位和品牌的核心价值,保证品牌的市场承受力和发掘品牌独特优势;三是要塑造品牌的个性。在产品的设计上、包装上、商标的酝酿上应赋予产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在产品的生产上要精益求精,在产品的服务上要通过高超的服务艺术和质量创造产品对消费者的亲和力;四是要通过广告、新闻策划、销售推广、主题公关活动、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等一体化的市场传播整合,进行以双向交流为基础的品牌传播,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美誉度;五是要发展高关联度的相关产品,给品牌不断注入新鲜感和兴奋点,以使品牌形象不断延伸,品牌价值不断增加。企业公共关系活动正是在以上战略步骤中一一展开。

3.3运用网络传播,发展新的公关媒介

当今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对经济全球化起到了根本性的推动作用。公共关系作为企业现代经营管理的战略之一,首要职能是促进企业与内外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互联网的全球化发展,使传统的传播媒介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在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传输成本、实时互动、即时反馈等方面均无法与之比拟。而电子网络传播的发展,可使企业借助网络将内部信息在瞬时之间公之于天下,公众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得与之利益相关的企业信息,并及时进行反馈甚至直接对话。

在公共关系理论研究方面要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以“外向型”作为理论研究的重点,探讨新型的公共关系模式,将新型的公关模式与机遇电子商务下的ERP、CRM相互整合,重新界定其它外部公众的价值,如金融机构、政府、供应商、社区公众和企业内部公众价值等。

在公共关系的实务操作上要充分利用因特网等新的通讯和传播手段。例如,如何在网上开展新闻,网上展览等。

3.4转变竞争方式,建立以“和”为中心的公关理念

竞争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产物,它可以促使企业快速地发展。但目前国内较多的企业仍习惯于传统的竞争方式——以价格战为主要手段,以牺牲利润为代价占领市场,是一种典型的负和博弈,其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成功始于合作,随着企业间、企业与顾客、企业与供销商、企业与经销商及企业与其他相关群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日益加深,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企业应从孤立生产、产品型、独立发展向协作经营、关系型、互联合作转变,走入互惠互利、求得双赢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竞合”关系行列。公共关系的沟通协调原则也强调以“和”为贵,即在外部关系处理上强调企业与同行竞争者、客户、上下游企业、相关行业、相关部门的协调和合作,正好与当代企业“竞合”关系的要求和特征吻合。因此,企业在处理对外公共关系时,应学会化敌为友,善待竞争对手:一要知己知彼,寻找与竞争者优势互补的合作领域,共同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竞争力;二要注意与相关企业、公众保持经常性的交往和沟通,增进理解,建立融洽感情,营造和谐气氛,提高企业的对外吸引力。

3.5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和应对预案,提高危机公关能力

一是建立预警机制、避免危机发生,要防止危机的发生,企业除了要具有较强的防止公共关系纠纷的意识。如自律意识、尊重公众舆论意识等,最根本的是要建立“预警”机制,尽可能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

3.2推行品牌经营战略,赋予企业公关实务以新的载体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公共关系工作的主要目的。品牌形象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品牌有利于良好企业形象的树立和企业经营的成功。纵观世界成功的企业,如可口可乐、万宝路、柯达、耐克、富士、松下等,他们的品牌成功均与品牌的战略化发展密切相关。而品牌战略正是企业公共关系实务的载体,没有这样的战略目标,企业公关活动只能是浅层的、临时性的。我国已开始步入品牌时代,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将更多地倾向于购买品牌商品,市场竞争的最终局面必将是由品牌瓜分天下。因此,创品牌、树品牌、巩固品牌已成为我国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和经营成功的必然选择。然而,我国目前众多企业只将品牌经营作策略化处理,陷入靠密集式、轰炸式、名人式的广告宣传,忽视产品、服务质量的提高;注意外在形象,忽视内在素质提高;重视价格竞争,忽视非价格竞争;停留于原状,忽视调整、开发、创新;注重自身利益,忽视公众利益等品牌经营误区中,品牌的存续期极短,如一些新兴企业秦池、爱多、飞龙、三株、太阳神、亚细亚、巨人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纷纷“触礁”便是例证。因此,企业要把品牌经营成功,就应把品牌提高到战略化的发展高度:一是要建立品牌战略思维,通过品牌创造长期化的竞争优势以实现持续发展;二是要通过市场细分,确定品牌定位和品牌的核心价值,保证品牌的市场承受力和发掘品牌独特优势;三是要塑造品牌的个性。在产品的设计上、包装上、商标的酝酿上应赋予产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在产品的生产上要精益求精,在产品的服务上要通过高超的服务艺术和质量创造产品对消费者的亲和力;四是要通过广告、新闻策划、销售推广、主题公关活动、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等一体化的市场传播整合,进行以双向交流为基础的品牌传播,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美誉度;五是要发展高关联度的相关产品,给品牌不断注入新鲜感和兴奋点,以使品牌形象不断延伸,品牌价值不断增加。企业公共关系活动正是在以上战略步骤中一一展开。

3.3运用网络传播,发展新的公关媒介

当今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对经济全球化起到了根本性的推动作用。公共关系作为企业现代经营管理的战略之一,首要职能是促进企业与内外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互联网的全球化发展,使传统的传播媒介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在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传输成本、实时互动、即时反馈等方面均无法与之比拟。而电子网络传播的发展,可使企业借助网络将内部信息在瞬时之间公之于天下,公众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得与之利益相关的企业信息,并及时进行反馈甚至直接对话。

在公共关系理论研究方面要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以“外向型”作为理论研究的重点,探讨新型的公共关系模式,将新型的公关模式与机遇电子商务下的ERP、CRM相互整合,重新界定其它外部公众的价值,如金融机构、政府、供应商、社区公众和企业内部公众价值等。

在公共关系的实务操作上要充分利用因特网等新的通讯和传播手段。例如,如何在网上开展新闻,网上展览等。

3.4转变竞争方式,建立以“和”为中心的公关理念

竞争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产物,它可以促使企业快速地发展。但目前国内较多的企业仍习惯于传统的竞争方式——以价格战为主要手段,以牺牲利润为代价占领市场,是一种典型的负和博弈,其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成功始于合作,随着企业间、企业与顾客、企业与供销商、企业与经销商及企业与其他相关群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日益加深,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企业应从孤立生产、产品型、独立发展向协作经营、关系型、互联合作转变,走入互惠互利、求得双赢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竞合”关系行列。公共关系的沟通协调原则也强调以“和”为贵,即在外部关系处理上强调企业与同行竞争者、客户、上下游企业、相关行业、相关部门的协调和合作,正好与当代企业“竞合”关系的要求和特征吻合。因此,企业在处理对外公共关系时,应学会化敌为友,善待竞争对手:一要知己知彼,寻找与竞争者优势互补的合作领域,共同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竞争力;二要注意与相关企业、公众保持经常性的交往和沟通,增进理解,建立融洽感情,营造和谐气氛,提高企业的对外吸引力。

枸杞的功能范文3

关键词:企业礼仪文化 功能 构建

企业礼仪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生产力、优秀企业文化就是先进生产力已成为普遍共识。后危机时代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成为广大企业的共同追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文化沟通及融合能力是企业应对危机损失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企业礼仪文化的内涵

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礼仪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积淀为民族的行为习惯, 成为维系血缘纽带、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企业礼仪是企业进行的各种例行活动,如待人接物的礼节、庆典、处理公共关系的方式、信息沟通等。企业礼仪文化是企业员工关于企业礼仪的观念及其行为方式的总和 [1]。它是企业文化在企业礼仪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它象征着企业的价值观和道德要求,塑造着企业形象,使员工在礼仪文化的氛围中受到熏陶,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密切人际关系,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增强热爱企业、关心企业、为企业的崇高目标献身的群体意识。

枸杞的功能范文4

关键词:企业礼仪文化 功能 构建

企业礼仪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生产力、优秀企业文化就是先进生产力已成为普遍共识。后危机时代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成为广大企业的共同追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文化沟通及融合能力是企业应对危机损失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企业礼仪文化的内涵

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礼仪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积淀为民族的行为习惯, 成为维系血缘纽带、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企业礼仪是企业进行的各种例行活动,如待人接物的礼节、庆典、处理公共关系的方式、信息沟通等。企业礼仪文化是企业员工关于企业礼仪的观念及其行为方式的总和 [1]。它是企业文化在企业礼仪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它象征着企业的价值观和道德要求,塑造着企业形象,使员工在礼仪文化的氛围中受到熏陶,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密切人际关系,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增强热爱企业、关心企业、为企业的崇高目标献身的群体意识。

二、企业礼仪文化的功能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企业,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个人与企业、企业与企业和谐相处理想境界。在企业建立起高度信任、理解、互尊的群体关系,形成企业职工主体共有的礼仪意识、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和奋发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通过积淀一旦稳定形成,就成为激励职工勤奋工作、勇于竞争的强大动力。企业礼仪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形象塑造。企业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包括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整体的印象和评价。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无价之宝。它不仅靠企业各种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条件开发,更要靠每一位员工从自身做起。企业形象塑造的主体是人,主要包括:企业员工形象,员工是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他们的一言一行随时都在传播企业的有关信息;企业领导形象,如领导者的仪表、气质、工作方法和作风、交际方式等外在形象,以及领导者的决策能力、创新精神、道德水平、信念和意志力等内在形象。

世界上一些知名的企业家,如IBM公司的汤姆斯·约翰·沃森、标准石油公司的约翰·D ·洛克菲勒、杜邦化学公司的庇埃·杜邦、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松下幸之助等,往往成为他们所开创或造就的工业的一部分,并以他们非凡的魅力和成就成为其所代表的企业不可取代的象征。许多消费者就是由于对这些人物的信任或者喜爱而崇拜他们的产品。礼仪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若每位企业成员均能做到热情礼貌、语言文明、行为规范,就能在消费者及社会公众心目中留下良好的印象,企业形象自然而立,其产品或服务就能受到消费者的信任和肯定,同时也可以为吸引人才、集中人才创造优越条件。

2.教化激励。良好的企业礼仪文化具有教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礼仪的尊重和约束作用。礼仪属于社会控制中的文化控制手段和非正式制度,具有非直接强制性的特征 [2]。礼仪作为一种道德习俗,它对企业的每个人,都有教化作用,都在施行影响和教化。另一方面,礼仪的形成、礼仪的完备和凝固,已成为一定社会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传统”的力量世代相继。教化接受者自觉调整人类现实生活中相互之间的关系,化解利益冲突,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

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唤起和激励员工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发企业员工的进取心、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自觉地爱护企业、关心企业,把自己的命运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释放自己的潜能,竭尽全力为企业发展做贡献,使企业充满无限活力,这是一个现代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原动力。

3.仪式传播。仪式通常被视作一种标准化的、表演性的、象征性的,由文化传统规定的一整套行为方式,一种沟通和维持群体活动的途径 [3]。常见的企业礼仪仪式有工作仪式、慰问仪式、走访仪式、升旗仪式、表彰仪式、团拜仪式,以及企业的庆功会、表彰会、誓师会、厂庆、开业典礼等活动。特雷斯·E·迪尔、阿伦·A·肯尼迪在《公司文化——公司生活的礼节和仪式》中,不仅将企业典礼、仪式列为企业文化构成五项要素的第四项要素,而且认为企业应通过礼节、仪式向员工灌输企业的工作程序、办事标准,并向社会展示企业良好的形象。

仪式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是企业文化传播的载体,许多文化观念正是通过各种文化仪式活动才得以体现。迪斯尼的会计人员在工作的前三个月中,每天早上上班时,要站在大门口,向所有进来的客人鞠躬、道谢;海尔工厂每天要召集一次6S班前会,让工作表现优异的员工站在两只大脚印上面向同事们介绍经验;IBM的员工每天第一次见面时都相互行礼,并道“早”或“好”;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全体员工每天早上八点钟诵读松下精神,高唱公司歌曲。这些强有力的、适宜的仪式文化正日益被众多企业看重,并成为实施发展战略应对更高层次竞争的基本要素,仪式传播过程中产生的认同感及其英雄意识促使员工内心得到极大的展示和满足。

4.行为规范。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企业法制建设仍是不可缺少的,缺少了法制建设,企业会陷入混乱,各种形式的犯罪会使社会陷于瘫痪;同样,礼仪规范也不可缺失,礼仪缺失,人们将丧失文明和理性,粗俗和丑恶将代替礼貌和美好,最终会使社会充满罪恶。礼仪能够通过认知的方式,帮助企业职工理解礼仪的价值及在塑造理想人格中的作用,从而自觉地培养道德精神和礼仪素质 [4];同时,它还能够通过评价、劝阻、示范等方式纠正企业员工不正确的行为习惯,倡导员工按礼仪规范的要求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正常生活。讲究礼仪的人同时也起着榜样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的人。

礼仪文化看起来似乎是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琐事,但它却无时无刻不在规范人们的行为。企业不仅需要礼仪,而且需要规范、健康、文明、现代的企业礼仪来保证企业文化的延展和延续,需要礼仪去树立信仰、浓厚氛围、形成习惯、传递信息、表现企业个性。

三、企业礼仪文化的构建

20世纪的历史已经证明,在市场经济法则支配全球化的今天,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企业与企业之间不仅是经济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文化的力量,总是融入经济、政治、社会的力量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

1.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应该融企业常规战略管理与文化管理于一体。战略制定时要突出强化企业领导的礼仪文化意识并使其贯彻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去。企业礼仪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礼仪、交际礼仪、工作礼仪、生活礼仪、节庆礼仪等。企业礼仪的要素主要有礼仪主体(礼仪活动的操作者和实施者,它既可以是职工个人,也可以是企业组织或职工群体)、礼仪客体(礼仪活动的指向者和承受者,从外延上讲,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礼仪媒体(礼仪活动所依托的沟通媒介,它包含人体礼仪媒体,如仪容、仪态;物体礼仪媒体,如服饰、器物;事体礼仪媒体,如人事交往)以及礼仪环境(礼仪活动得以进行的特定的时空条件,它可以分为礼仪的自然环境与礼仪的社会环境)。企业应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必要时对员工的行为实施奖惩,赏罚严明是管理的巨大动力。另外,还要对企业各层次员工加强相关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礼仪文化修养,因为员工是企业任何一项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完善的礼仪文化将成为企业职业化、规范化管理和国际化程度的标志。

2.从企业日常管理的角度来说,融企业员工礼仪文明交往与日常工作为一体,注重员工的心理基础建设和行为表达能力培养,并在日常岗位管理中实施。价值观是心理基础建设中最基本的任务,它是驱使员工行为的内部动力,它不仅影响个人的行为,还影响着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行为。人性“向善”是心理基础建设的核心,加强历史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美学知识的熏陶和学习,“向善”的力量足以使员工做人讲诚信、做事守承诺,足以使员工胸怀扩大,拒斥浅薄、超越功利。“一言一行”是礼仪文化交际表达的载体,主体的施礼、客体的受礼,无论使用何种媒介,在何种环境下,其礼仪规范都是通过员工的言行举止来表达。企业应提升其信息技术水平,强化内部各种信息的及时沟通,提高文化生产软实力。企业还应注意在主要社会公众中建立起强有力的信誉基础,拥有生产高质量产品的良好声誉,制定易于理解的公司政策及其手册和综合全面的新员工工作安排,建立起乐于遵从公认的、实力很强的专业人士建议的文化氛围。

3.就企业所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来说,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是实现企业礼仪文化工程的有利条件。企业作为社会组织的一部分,它不是独立王国,后危机时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以及企业的精神价值传统和企业员工自我形象塑造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市场的功利化倾向与市场的多变和多样需求与企业人才流动之间的矛盾影响着企业文化和员工的价值取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实施为企业礼仪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创新性地提出了新阶段的礼仪标准与要求,是对传统礼仪文化的发扬光大。现代企业礼仪文化及观念的树立,将有助于提高公民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张大中,徐文中,孟凡驰.中国企业文化大辞典[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6

蒋璟萍.传统礼仪的意蕴及其现代价值[N].人民日报,2010-3-19,(7)

枸杞的功能范文5

一、 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随着理论研究与企业实践的深化发展,现代企业逐步被理解为在既定的自然资本和社会资本环境下,由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劳动力等要素产权主体经过签订一系列特殊的动态博弈市场契约,而形成的一个具有有机整体性、生产性与交易性的营利组织。企业的有机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本的能动使用与创造性发挥的首脑作用、劳动力的服从劳动与物质资本的被动运行等方面,类似于生物特性的有机整体性是区别企业组织与市场契约的根本标志(张华、邹东涛,2011)。

现代企业收益的不确定性导致至少有一方要素产权主体不能按照确定收益的方式分享企业收益,必须有一方承担剩余分配收益,即拥有剩余索取权。由于契约存在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拥有剩余索取权的产权主体还必须拥有剩余控制权,否则便不能有效地保护承担剩余分配收益的产权主体的权益(Williamson,1983;Hart,1996;张华等, 2007a)。从现代企业的有机整体性可以看出,拥有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企业家应该拥有现代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权和对企业成员进行激励约束的管理权。

现代公司治理的理念主要有股东至上主义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念。股东至上主义的公司治理理论认为股东拥有公司,公司应按照股东的利益进行管理(张维迎,1996,1999)。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认为,公司存在的目的不是单一地为股东提供回报,公司应该是一个社会责任的组织,必须服务于一个较大的社会目的,为社会创造较大的财富。公司治理的要点在于不应该把更多的权利和控制权交给股东,公司管理层应该从股东的压力中分离出来,将更多的权利交给其他的利益相关者(杨瑞龙、周业安,1997;杨瑞龙、刘刚,2002;Blair & Douglas,1999;Rajan & Zingales,1998)。

完善的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的必要选择,也是现代企业追求企业收益最大化的一个内生变量,主要体现在形式制度和内容理念两个方面。现代公司治理应该具有三个层次(见图1):一是由政府以法监管治理的市场层,主要负责对于市场的利益相关者的产权与契约保护;二是企业内部分权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层,一般由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构成,主要负责对于大股东、中小股东、债权人、经理层与普通员工的产权与契约保护,以及对企业获利收益的分享保护等;三是由董事会与经理层所形成的核心治理层,主要负责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与高效执行管理等(张华、邹东涛,2012)。

董事会由全体股东大会依照公共选择理论中的信托原则选举诞生,对全体股东负责权益负责具有诚信与勤勉义务,董事会负责选聘监督经理层并保留战略决策独断权。经理层在董事长与总经理的领导下负责现代企业的全面获利经营职能,负责现代企业运行的全面工作。董事会与经理层共同形成公司治理的核心治理层,具有双向的委托-关系(张华等, 2007b),负责现代企业的战略决策与执行管理等方面核心工作。监事会则主要由现代企业弱势群体的代表组成,分别对企业职工、中小股东和长期债权人负责。

核心治理层主导进行公司治理有效地解决了核心人力资本的选择问题,调动了核心人力资本的积极性,也基本解决了企业经营收益的分配问题。但股权资本的有限责任性,自然会导致其他利益相关者可能会承担一定的经营风险,因此,还需要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发挥一定的治理作用。

二、 智能化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智能化集成企业是指在遵循有关法律法规、资质要求等社会资本的前提下,由物质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以及普通员工,经过签订一系列的动态博弈市场契约而形成的一个具有有机整体性的营利组织。能化集成企业必须遵循相关部委或相关产业的规章制度,需要按照一定的法规办理相关的资质手续。智能化集成企业提供的产品主要是智能化系统集成服务,主要包括智能化企业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控制平台以及综合调试维护服务等(工信部,2011;安防协会,2011)。

智能化企业的董事会和经理层一起构成智能化企业的核心治理层,主要负责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与高效执行管理等。董事会是由股东大会按照股权原则选举出来的会议体决策机构,董事会的具有诚信和勤勉的信托责任。经理层是由董事会按照一定的标准选拔聘任。经理层主要包括拥有企业家人力资本、核心技术人力资本、项目管理人力资本和市场营销人力资本等核心人力资本所有者。

智能化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与高效执行管理的权力赋予给董事会和经理层,这是在良好的法治经济环境下自然演化出来的结果。在经营管理效率化、合理化、专业化前提下,将公司权力逐步集中在执行董事身上成为时代的必然,然而这使得公司内部组织机构的分权制衡原则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因此,完善的分权制衡的智能化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应该由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构成。智能化企业分权制衡的公司治理主要负责对于大股东、中小股东、债权人、经理层与普通员工的产权与契约保护,以及对企业经营收益的分享保护。

三、 智能化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大会

智能化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具有各种不同的层次。首先是股权资本和核心人力资本构成智能化企业的核心层。其次是依据市场契约进入智能化企业的债权资本和普通员工。第三是智能化企业服务的甲方客户。第四是为智能化企业提供设备及外包服务的供应商。最后,还有提供社会工作环境的政府、社区等利益相关者。智能化企业在进行获利运营时,在满足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同时,还必须兼顾处于智能化企业外部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然而,从智能化企业的有机整体性的本质特征可以看出,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与企业内部的利益相关者具有本质的不同,外部利益相关者本身是社会经济网络系统的结点,他们与法人企业一样享有平等的权益。

关于智能化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保护,主要是依靠国家法律条例和市场机制手段进行监管,如制定税法、合同法、产品质量法、环境保护法等,以及规范要素市场和商品(劳务)市场健康竞争与持续运行等方面。智能化企业公司治理必须重视政府以法监管治理的市场层,主要负责对于市场的利益相关者的产权与契约保护,确保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基本利益得到保障。

智能化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保护,主要是通过健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功能。智能化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一般是由股东组成股东大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再由董事会聘任经理人,并在股东、董事会、经理人之间形成双层委托关系,这种治理模式过于突出了股东的主导力量,而忽视了债权人、职工等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因此,完善的智能化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应该是在坚持股东主导的治理理念的同时,其他所有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治理,并且要在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司治理结构中健全参与治理的程序、机构及监督功能。

智能化企业利益相关者大会的提出是及时和必要的,只有智能化企业的中小股东、长期债权人、普通员工、供应商和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等弱势群体,依照公平、合理的原则选举出来的监事代表,才能真正维护好他们的利益。智能化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大会参会成员一般不包括大股东和管理层任职的中小股东,但可以列席利益相关者大会。由智能化企业利益相关者大会选举诞生能够代表自己利益群体的监事会,智能化企业监事会必须由企业弱势产权主体的代表组成,监事会的功能应定位于代表广大的利益相关者履行对公司核心治理层的监督职责,维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监事会是智能化企业的会议体常设机构,负责监督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以及对核心治理层等人员违反法律、章程的行为予以指正,并对核心结构层拥有保证合法权利的监督权和危害预警权。

四、 智能化企业监事会的选举构成

智能化企业的监事会由全体监事组成。监事会的监事资格具有一定的要求,可以是中小股东、长期债权人、公司职工和长期供应商,或者是由弱势产权主体委托的非公司专业人员,但公司的董事长、董事、总经理等不得兼任监事。监事会成员人数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具备履行职务所必须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以便保证监事会能够进行富有成效的决策,做出科学合理、公正谨慎的监管。监事会可设主席、委员等职,可以下设关联交易委员会、审计监察委员会、风险履约委员会、劳工保障委员会和监事会秘书等,分别负责智能化企业的大股东关联交易、核心管理层的监督审计、债权人和供应商的风险履约以及普通员工的权益保障的方面。

智能化企业的关联交易现象极为普遍。为了保证中小股东、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智能化企业的监事会设立关联交易委员会对核心治理层的监管非常必要,定期的审核、披露关联交易信息,在关联交易的事前、事中和事后都进行有效地监督,必要时付诸法律是关联交易委员会的一个重要职责。

智能化企业的监事会需要设立审计监督委员会,履行日常的审计和稽查职责,监督公司规范运作,保证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监事会的审计监督委员会不同于董事会的财务审计委员会,董事会财务审计委员会重点是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对于管理层的监督审计和经营风险的控制。监事会的审计监督委员会则重点对于核心治理层的监管,并且监管目的在于保证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利。

监事会的风险履约委员会设立主要目的是保护公司债权人和长期供应商的权利。而至于对于公司客户的履约风险的控制,主要是由公司核心治理层来控制。长期以来,保护公司债权人和长期供应商的权利主要依靠市场法规。监事会风险履约委员会的设立为解决市场履约风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构,并建立一个沟通协商的渠道,为多方共赢互惠的发展建立了有效地互动基础。

监事会的劳工保障委员会的设立主要目的是保护公司员工和社区环境方的权利。长期以来,公司普通员工和环境社区的权利不能得到有效地保护。监事会劳工保障委员会的设立为保护员工权利提供了一个有效沟通的渠道,为多方共赢互惠的发展建立了有效地互动基础。

智能化企业的监事会会议必须有记录,因此,监事会可设监事会秘书一名,由监事会聘任和解聘,监事会会议记录由监事会秘书负责制作,监事会秘书应当具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五、 智能化企业监事会的功能定位

智能化企业的监事会是智能化企业内部行使监督权的机关,是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化企业监事会的首要功能是对核心治理层的经营管理的执行监督,其次是保护企业弱势群体的危害预警功能,第三是经营信息的披露功能。

监事会作为专门的公司监督机关对核心治理层的业务执行状况和财务状况进行专门的监督。特别是核心治理层权力日益膨胀,设立监事会行使监督权,可以促使核心治理层认真执行公司的经营业务,正确地决策,以保障公司健康有序地发展。

智能化企业的监事会除了考虑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外,也要对债权人、供应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保护。监事会的监控防线要前移,建立危害预警系统,让智能化企业核心治理层在权力行使前就得到预警防范。必须要强化监事会的法律地位,设计有效的监督机制,其功能定位应该是代表广大的利益相关者对核心治理层进行监督。智能化监事会的另一重要职能是能够及时报告异常的经营信息。健全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是确保企业健康、快速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保护利益相关者各方利益的重要手段。

六、 结论

本文论述了智能化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首次提出并丰富了智能化企业利益相关者大会及监事会的相关内容,认为智能化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大会是智能化企业非主要股东利益相关者的权力保证机关,它是由中小股东、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组成,对公司重大事项的经营决策具有监督权,并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有一定的建议权。

智能化企业的监事会是由非主要股东利益相关者大会选举产生,智能化企业的监事会向利益相关者大会负责,是公司监督核心治理层进行经营决策和执行业务的常设机构,负责监督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以及对核心治理层等人员违反法律、章程的行为予以指正。

监事会可以下设劳动保障委员会、关联交易委员会、风险履约委员会,分别对企业职工、中小股东、长期债权人和稳定供应商负责,并对核心结构层拥有保证合法权利的监督权和危害预警权。同时,认为对核心治理层的经营监督是监事会的首要功能,对于危害预警和信息披露则是监事会的两个重要功能。

参考文献:

1. Blair, M.M.and Douglas, K.Worker capitalists? giving employees an ownership stake. Brookings Review,1999,17(4):23-26.

2. Rajan, R.and Zingales, L.Power in a theory of the firm.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8,112(2):387-432.

3. Williamson, anization form, resi- dual claimants, and corporation control.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83,26:351-366.

4. 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2011~2015年)发展规划, 2011-02-28.

5. 工业和信息化部.物联网“十二五”(2011~2015年)发展规划,2011-11-28.

6. 哈特.公司治理: 理论与启示.经济学动态, 1996,(6):16-25.

7. 杨瑞龙,刘刚.双重成本约束下的最优企业所有权安排——对共同治理的经济学分析.江海学刊,2002, (1):68-75.

8. 杨瑞龙,周业安.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规范性分析框架及其理论意义.经济研究,1997,(1):12-22.

9. 张华,李汉光,刘小军.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双向委托—模型.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3):40-41.

10. 张华,李汉光,刘小军.剩余索取权与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激励约束问题.现代管理科学,2007,(4):85-87.

11. 张华,邹东涛.现代企业的博弈契约本质.现代管理科学,2011,(9):3-5.

12. 张华,邹东涛.权责利对称的现代企业公司治理模式探讨.商业时代,2012,(4):70-72.

13. 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4. 张维迎.所有权、治理结构及委托—关系.经济研究,1996,(9):3-15.

15. 孔陆泉.改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问题探讨.现代经济探讨,2012,(1).

16. 吴增强.公司治理与国有企业改革.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2.

枸杞的功能范文6

关键词:信息时代;城市功能;空间结构

城市化和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面临的两大主题。历史发展表明,这两个过程是相互作用、彼此促进的。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汽车的普及推动了西方国家(如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入郊区化的过程,但带来了土地的大量闲置、低利用率以及城市的过度蔓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出现了新城市主义(New—Urbanism)和地区主义(Regionalism)思潮,用来限制城市的过度蔓延和复苏城市中心区[1,2]。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给西方城市郊区化的发展和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美国IDC(互联网数据中心)于2002年2月12日公布了全球因特网普及情况的最新调查结果,全球互联网用户几乎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递增。网络对城市功能和空间结构及其对城市规划的深刻影响也成为近二十年来西方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国际上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社会领域、建筑规划领域、城市地理领域、文化和通讯技术领域等。在经济社会研究领域,Castells M 为其代表性人物[3—5];在建筑规划领域,Michtell J W最有影响[6,7];城市地理领域研究也独具特色[8]。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相应的新名词,如“连线城市(Wired City)”、“电子时代城市(City in the Electronic Age)”、“信息城市(Information City)”、“知识城市(Knowledge—based City)”、“智能城市(Intelligent City)”[9];“虚拟城市(1nvisibleCity)”[10]、“远程城市(Telecity)”[11]、“信息化城市(Informational City)”[3]、“比特之城(City Of Bits)”[6]、“网络城市(Network City)”[12]等。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起飞阶段[13],网络的发展已经深刻地影响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国内目前缺乏对网络影响下的城市研究,大多侧重于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中国的城市发展[14-17],还没有关于网络对城市空间系统的、定量化和实证式研究的文章发表。网络技术发展速度惊人,学者对于网络的研究所收集的资料往往滞后于网络的发展,很多研究成果不具有时效性。网络技术发展时间短,很多研究成果还不成熟,并且西方国家与我国的城市功能结构不同,有些研究不一定适合我国。因此,本文在分析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信息时代的城市规划进行了探讨。

1.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功能的变迁

信息及其网络已经渗透到城市的交通、居住、工作和游憩等各个领域,传统的城市功能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型。

第一,影响城市的交通功能。由于工作地和居住地的分离,就必然产生了城市的通勤。技术决定论者认为随着远程工作的盛行,城市有形的物理交通将被无形的电子化交通所代替,因此,城市的交通功能将会有很大程度的下降[4-18]。但是人们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仍将存在,依然需要交通。不少学者认为,网络技术将增加城市的交通量[7,8,19-21]。概括起来主要由于:1)人们的居住与工作相距更远,虽然可以减少通勤次数,但并不能减少通勤距离;2)人们可能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其它活动的通勤;3)由于人们通勤时间的错开,也能增加人们潜在的通勤量;4)远程工作者更倾向于私家车而取代公共交通;5)由于车载工作台的运用,人们可以利用在路上时间进行远程工作,从而导致道路交通的拥挤。近年来,西方国家过度的依赖私家车,不发达的公共交通导致了通勤时间增长,通勤里数增加,城市总通勤量居高不下,为上述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L21]。但中国学者研究得出,上海市的交通量同信息技术(电话)呈负相关关系,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使城市总的交通量呈下降趋势[22]。

第二,影响城市的居住功能。随着未来工作与生活方式的改变,社区的功能将会多样化,社区的形态将会发生改变,社区的边界将会更加模糊。虚拟社区与物质社区相融合,出现了许多如电子村落(Televillages)的新型社区类型。洛杉矶的Bule Line Televillage是—个两平方英里的电子村落,原先是公共交通走廊,规划师将土地利用、交通和电子通讯联系起来,创造一个可居住的社区,减少了机动车交通,增加了社区活动,提高了社区密度[20]。信息技术还使得某些衰落的社区获得了新生的机会,如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许多高层建筑增加了吸引力[23]。信息时代的住宅不仅是一个休憩场所,还是一个活动中心。住宅公寓需要提供接待室、会议室和其它家庭办公室无法具备的专用设施。信息时代住宅的吸引力不再是卧室的大小,而是信息基础设施的带度(网络速度)。居住空间将会更加集中在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乡村地区,这些地区将会吸引那些可以自由地进行远程工作的白领阶层人士到此居住。

第三,影响城市的工作功能。Castells将信息时代的工作者分为网络组织者(Networker)、网络工作者(Networked)和线下工作者(Switch—off Workers)[4]。信息时代的工作方式将出现更加分化的趋势,人们不但可以在传统的办公室工作,还可以居家工作,或利用车载台在旅行中工作,后两种被称为远程工作(Teleworking)。Gillespie将远程工作分为五类:电子家庭作业(Electronic Homework)、电子村落(Telecottage)、移动工人(Nomadic Or Mobile workers)、远程办公(Remote Offices)、团队远程工作(Group Or Team Telework)[20]。从事远程工作的男性多于女性,任职者多是社会地位高、待遇高的管理、研究、销售人员和自由职业者,当然也有很多常规和低工资的职业,如数据处理和秘书职业等。然而,从雇主的角度看,远程工作不利于进行有效的管理;从雇员的角度看,远程工作也不利于员工之间的交流,从而使得传统的工作场所依然需要[20]。即便是职业管理人员和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一周中有两天以上进行远程工作被认为是低效的。

2.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

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远程工作、远程服务,企业和员工的流动性也将增大,出现所谓的距离消失(the Death of Distance)[18]的论调。Gilswe认为网络将把图书馆、音乐厅、商业聚会等带进家庭和办公室,促成了城市的消亡(the Death of Cities)[24]。网络技术使汽车带来的离心化趋势得到加强,城市将趋向于更加分散。但是,一方面由于远程工作和远程服务目前只占有很小的部分,未来仍将有大部分的实际工作存在。另一方面由于特殊的专业信息化服务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面对面交流的作用加强,仍然需要有集中的场所,那就是城市。新的集聚因子仍将存在,城市将会在新的层次上实现重新集聚。Castells预测未来城市发展将以巨大的城市簇 ( Megacity Huge Urban Agglomerations)成为全球经济的节点[4]。随着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发展,Kolko认为远程通讯使得距离消失,而并不是城市消亡,并且还得出城市的规模与网络地址的密度呈正相关的结论[25]。在集聚和分散两种因子的作用下,信息时代城市空间结构由圈层式向网络化方向发展,打破了汽车时代的空间结构。具体来说,影响到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城市中央商务区(CBD)的影响

Graham针对近年来世界城市出现的多中心趋势,对未来CBD的前景表示担忧。但他认为信息加工和服务的高级产业仍然需要面对面的交流,并对世界城市(World City)的集聚效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8]。Castells认为未来CBD仍将继续繁荣[4]。前两者都没有任何实证研究,而Leigh等对芝加哥和亚特兰大两个城市的CBD和郊区的办公用房进行了实证研究,从1990年到1997年经历了郊区办公用房的大幅度增加,CBD中办公用房的高闲置率等现象,认为郊区的边缘中心是城市CBD的再造,并不是CBD低档办公(Back-office)职能的扩散和外迁[9]。

2.2 城市功能分区的重叠

工业时代,由于工业污染使城市有明显的功能分区,人们每天的生活都由各个分区中的片段穿插起来组成,通勤占用了大量时间。网络时代,家庭办公、电子购物、网络会议、网上学习等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的产生,使得商业区、工业区和居住区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融合。集居住、工作、休闲于一体的网络化多功能社区将会出现,人们可以轻松地完成工作、娱乐以及购物等活动,不必成天在拥挤的城市之中穿梭。这样,各个功能区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城市土地空间的使用出现兼容化。

2.3 城市空间内部结构的不均衡现象

一般认为,城市的CED可能会衰弱,城市的中心区由于居民的文化素质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差距可能面临更大的衰弱。未来最有增长潜力的是城市的边缘区(近郊区),这里将会是城市里工作机会和投资最活跃的地区。而远郊区也可能面临着与中心区同样的命运[26]。这种不均衡现象可以从网络IP地址的分布不均得到解释。Townsend对美国都市区IP地址密

度进行了不同空间尺度的研究[12]。Dodge和 Shiode对伦敦都市区内部IP地址的地理分布进行了研究,解释了城市空间内部结构的不均衡现象[27]。

2.4 城乡一体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城市与乡村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城乡差别将不断缩小。未来判别城市与乡村的界限将不再是农业时代的城墙,工业时代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而是信息时代的信息基础设施。随着通讯技术的改进,未来农村地区可以通过无线通讯系统、卫星通信系统以及利用原有的供电和电话线等进行远程数字通信,使农村地区可以享受到城市中的服务(如教育、医疗和其他服务),这就使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别在缩小、中心区与外围

区变得越来越模糊[7]。城市与农村相互交错,城市将溶解在农田中,农田将进入城市核心区,并且作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28]。

2.5 网络时代的城市体系

Townsend提出了网络城市(Network City)的概念,认为网络城市并不等同于世界城市,它是那些有高容量的Internet骨干网并在高素质的劳动者当中普及的都市区,如旧金山、华盛顿特区、波士顿、西雅图等(公认的美国的吐界城市是纽约、洛杉矶、芝加哥)[7]。

3.对未来城市规划的思考

(1)城市管理体制的革新。中国现行的城市规划体制是在借鉴四方发达国家工业社会时代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预测近、中、远期的城市人口规模,然后根据同家人均用地指标确定用地规模,依据此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和不同功能区的空间布局,在划定地块的基础上,确定强制性标准,如容积率、绿化率、高层限制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工业社会的城市空间结构受到挑战,各功能分区不断融合,城市不断向网络化方向发展。建立在功能分区基础上的城市规划和管理体制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2)城市增长极的重新思考。网络时代的CBD作为城市增长极的作用正在受到挑战。信息时代的城市应该考虑新的城市增长极,如电子信息港和信息特区。电子信息港(Teleport)通过卫星和光纤系统集中联结高新技术办公园区,可以通过集聚规模效应为中小企业提供廉价的信息服务,使中小企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这已在许多国家出现,许多发展中国家如牙

买加和尼日利亚等也开始出现这种项目[29]。信息特区(Information Districts)通过提供高密度的网络联结,成为中小型信息企业的孵化器,西方国家通常通过建立信息特区来重新振兴衰落的中心区[19]。

(3)注重城市的绿色设计。《21世纪议程》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将有60%的人居住在城市。如果按照工业时代的城市发展模式,城市很快就会走到尽头。但信息革命给城市带来了希望,未来的城市将是精练和绿色的。未来规划师需要反复问自己:“我们需要这么多建筑吗?我们能全部或部分用电子系统来替代吗?”。网络时代的城市交通并没有减少的趋势,在设计城市的时候,减少总通勤量依然是一个重要的目标。Mitchell设计了一种新型城市:由紧凑的、多功能的、小规模的社区组成的多中心城市,其间由便捷高效的交通和通信线路联结在一起,这些社区可以沿公交干呈线型排列,通过对住宅、工作场所和服务设施进行重新组合,在步行、机械交通和通信之间找到一种更为持久的平衡[7]。另一种概念是通勤廊道(Communication Corridors),设想在通勤主干道的附近设立远程工作中心,并且鼓励避开高峰通勤,可以使得信息化与交通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样可以缓解高峰阶段的道路拥挤。设立远程工作中心的花费远低于用于道路拓宽所需的费用[19]。转贴于

在从工业城市转向信息城市时,并不会产生破坏性后果。电子设施往往分散布置,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并不产生污染,还能同环境相互适应。因此有机会重新设计、规划、创造我们的城市。

(4)注重非物质空间规划。信息网络在改变有形的城市物质空间的同时,也在改变城市的无形空间,改变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将会使传统的家庭关系更加亲密和睦,使邻里关系、社区精神得到加强,而使传统的同事、合作伙伴等工作关系有所疏远。网络社会将加剧城市社会的分化。信息的贫富差距将比以往财富差距更加悬殊。无论从国家、地区、城市内部来说,还是从性别、种族、受教育程度等诸多方面都有巨大的差异[30,31]。城市规划管理和决策者应该正视这个差异,努力缩小这种差距。

(5)利用网络技术提高规划设计水平。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irtual 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VRML)可以实现三维信息的网上传播。VRML语言一般将地形数据、植被数据、建构物数据等转换成为VRML格式,通过VRML服务器传播到网络浏览者,实现实时三维动画模拟。这种技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可进行公共参与项目评议、专家评审和预景研究等,以提高规划设计水平[32]。

参考文献

[1]DYTTIB J A.New American Urbanism:Re—forming the Suburban Metropolis[M].Skira,2000.15-27.

[2]KATZ B.Reflections on Regionalism[M].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1999.1—8.

[3]CASTELLSM.The Informational City[M].Blackwell Publishers,1989.1—9.

[4]CASTELLSM.The Rise of Network Society[M]Blackwell Pub1ishers,1996.1—25.

[5]CASTELLSM.Grassrooting the space of flows[J].Urban Geography,1999,20(4):294—302.

[6] MITCHELLJW.City of Bits[M].MIT Press,1996.1—8.

[7] MITCHELLJW.E—topia[M].MIT Press,1999.147—155.

[8]GRAHAM S,MARVIN S.Telecommunications and the City:Electronic Speces,Urban Places[M].New York:Routledge,1996.3—25.

[9] LEIGH N G.People versus place:telecommunications and flexibility requirments Of the CBD in cities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s age[A].JAMES J,WHEELER O,ROUTLEDGE.The Fracturing of Geographies[C].2000.302—331.

[10]BATTY M.Invisible cities[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Planning and Design,1990,17:127—130.

[11]FATHY T A.Telecity: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Impact on City Form[M].Praeger,1991.93—103.

[12]TOWNSEND A M.The internet and the rise of the New Network Cities,1969—1999[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P1anning and Design,2001,28(1):39—58.

[13] 周一星.城市地理学[M].商务印书馆,1999.106—133.

[14] 宛剑英.信息社会的城市及其规划[D].同济大学,1997.

[15] 王颖.信息网络革命影响下的城市[J].城市规划,1999,23(8):24—27.

[16] 孙世界.信息化城市:信息技术与城市关系初探[J].城市规划,2001,25(5):30—33.

[17] 姚士谋,陈爽,朱振国,等.从信息网络到城市群区内数码城市的建立[J].人文地理,2001,16(5):20—23.

[18]CAURBCRISS F.The Death of Distance 2.0:how the Communications Revolution Will Change Our life[M]. Texere,2001.

[19]GRAHAM S,MARVlN S.Urban planning and the technological futures of city[A].JAMES J,WHEELER O.Cities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s Age:the Fracturing of Geographies[C] New York:Routledge,2000.71—95.

[20] GILLESPIE A,RICHARDSON R.Teleworking and the city:myths of workplace transcendence and travel reduction[A]. JAMES J,WHEELER O,Cities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s Age:the Fracturingof Geographies[C].Routledge,2000.228—245.

[21]BURNS E K.Travel,gender,and work:emerging commuting choices in inner -city phoenix[A].JAMES J,WHEELER O.Cities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s Age:the Fracturing of Geographies[C].Routledge,2000.267—281.

[22] 刘红,真虹.信息技术发展对械市交通客流量替代作用的定量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9):78—82.

[23]MCOGRAIL B A.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local knowledges:the case of“Peripheralzed”high-rise housing estates[J].Urban Geography,1999,20(4):303—333.

[24] GILSWE G.Forbes[J].ASAP,1995(1):27—56.

[25] KOLKO J.The death Of cities?The death Of distance?Evidence from the geography of commercial Internet usage[A].The Internet Upheaval[C].IngoVogelsang and Benjamin Compaine,MIT Press,2000.67—95.

[26]SHEN Q.Transportation,telecommunication,and the changing geography of opportunity[J].Urban Geography,1999,20(4):334—355.

[27]DODGE M,SHIODEN.Where on earth is the internet?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geography of INTERNET real estate[A].JAMES J.WHEELER O.Cities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s Age:the Frachuring of Geographies[C].Routledge,2000.42—53.

[28] 俞孔坚,李迪华,潮洛濛.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J].规划师,2001,17(6):9—13.

[29]KTCHIN R M.Towards geographies of cyberspace[J].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1998,22(3):385—406.

[30]WARF B. Segueways into cyberspace:multiple geographies of the digital pide[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Planning and Design,2001,28(1):3—19.

[31]GRAHAM S.BRIDGING urban digital pides? Urban polarizations an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ICTs)[J].Urban Studies,2000,39(1):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