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范文1

1、简洁:汤姆幼年丧母,由姨妈收养。聪明顽皮的汤姆受不了姨妈和学校老师的管束,常常逃学闯祸。一天深夜,他与好朋友哈克贝利·费恩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因为害怕被凶手发现他们知道这件事,汤姆、哈克贝利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弄得家里人以为他们被淹死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勇敢地站出来,指证了凶手。不久之后,在一次野餐活动中,他与他心爱的姑娘贝琪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整整三天三夜饥寒交迫,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后来终于成功脱险,和好友哈克一起找到了凶手埋藏的宝藏。

2、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来源:文章屋网 )

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范文2

一、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必须在开展阅读名著活动之初向学生宣讲其重要意义,使学生明确阅读名著的重要性;同时将近年来文学名著阅读成为各地中考必考内容的信息告诉学生,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熟悉的才是最感兴趣的。学生对所学的课文大都比较熟悉,而许多课文就是节选自文学名著,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及时推荐。例如:初一学了《社戏》以后就可以向学生推荐鲁迅的作品,学了《皇帝的新装》就可以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等等。教师可以向学生阐述推荐的理由,以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还注重营造一种氛围。德国著名教育家蒂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的激励、引导会逐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取得进步。与其强迫学生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西游记》前,笔者就组织学生观看精彩的影视片段,同时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学生在对神话世界的向往和求知欲望的感召下捧起文本,阅读的效果就毋庸置疑了。另外,笔者还在班级设立图书角,鼓励学生多捐书,多看书。坚持师生共读一本书,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心得体会。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所读的名著中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成功和喜悦。

为了使学生保持阅读的兴趣,我们还定期举行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活动,对学生的阅读成果加以展示,如读书笔记展览,开故事会,读书心得交流会,文学名著知识竞赛等,同时评出优胜者,给予奖励,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一系列活动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

二、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古语云:“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根据苏教版语文教材的安排,初中三年至少要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格列佛游记》《朝花夕拾》六部名著。虽说是三年,但由于初三要面临升学的压力,很难有时间来完成名著阅读的任务,因此初一时我就引导学生制订两年内读完这六本书的阅读计划,每年读三本,分解到上半学年、下半学年和暑假三个时段来完成。每读一本书,根据本书章节的多少,再进一步分解到每月、每周,并在班上贴出一张统计表,统计每个学生每周的阅读进度,便于教师的督促和调控。例如:在指导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时,全书共三十五章,建议学生用两个月的时间读完,平均每周读4~5章,并认真写好读书笔记。

三、教授课外阅读方法

阅读名著需要具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有了好的方法,就好像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各种阅读名著的方法,并把它们灵活运用到名著阅读中去。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培根指出:“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需知其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精读,即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研读,掌握重点,汲取精华。这种方法适用于作品的重要细节、关键情节、话外之音、妙词佳句等。略读,即要求学生看序言、提要、目录、后记等,以了解全书的性质、内容和规模,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熟悉的或者比较浅显易懂的作品。

2.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学期初,笔者要求每个学生准备好读书笔记本,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内容可以包括作者介绍、故事梗概、人物性格、精彩语段赏析、读后感等。要求学生读了名著后要敢于并善于发表自己的感想,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独到见解的能力。

3.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范文3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课外阅读内容是自然景物和社会事件的能动反映,学生在深入阅读文本后,从根据作者的角度、方位感受观察事件的方式和手段,从而提高观察能力。同时,通过阅读,能掌握字词、表达方式、文体特征等内容,在不断认识和重现中,将知识内化到已有的知识结构,记忆能力得到训练。学生是文本的解读者与创造者,语言的描述与学生的想象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形象生动的具体形象。

2.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情操。一部好的作品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和不朽的精神力量,其中的人物形象是时代精神的化身,往往是现实生活中人的楷模,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经典名著,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以及真、善、美的情趣。

二、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

1.积极因素。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浓厚,具有课外阅读的习惯,阅读的内容广泛,有文学艺术类、科技军事类、历史地理类等,也有的学生喜欢阅读《读者》、《意林》等时文报刊,关注社会发展,关注时事热点。

2.存在问题。(1)目的不明确。受中考指挥棒的左右,学生阅读具有一定的功利性,以至他们的阅读范围狭窄、数量偏少,造成了许多知识的盲区。(2)时间偏少。学生在课余更热衷于上网聊天、看电视节目、参加体育活动,而课外阅读的时间相对偏少,据调查表明,我校平均每天用于课外阅读有0.5小时的仅占12%。(3)随意性大。部分学生片面追过娱乐性,冷落了经典文学名著。学生追过感官享受的阅读,缺少文本的品味、感悟,导致课外阅读流于形式。

三、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1.激发阅读兴趣。宋朝理学家程颐认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学生对阅读内容感兴趣,会把阅读视作享受。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他们感兴趣的漫画、武侠、言情小说入手,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不能一味追过材料的文学性,要留有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主选择读物的权利,让他们阅读并快乐着。当学生有了阅读的意识后,教师加以适当引导,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加强阅读对话。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阅读任务,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交流阅读感受,一起分享阅读收获,共同促进,共同提高。如在阅读《水浒传》教学中,教者通过展示水浒人物图片,让学生说出水浒人物的绰号,通过阅读景阳岗打虎、三打郑屠等经典片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科学推荐书目。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一些洋溢着人文气息的优秀作品,让学生汲取精神营养,充盈人文精神。《盐城市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要求》指出,初中阶段课外阅读要达到260万字的目标,必读书目有《汤姆・索亚历险记》、《繁星・春水》、《童年》、《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孙漂流记》、《水浒》、《骆驼祥子》、《朝花夕拾》、《名人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作品,选读书名包括散文、小说、戏剧、杂文、童话、科普、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以及优秀作文等内容。选择作品要注重经典性和前沿性,一方面,经典作品能使学生拓展视野、启迪智慧、提高修养,与大师对话,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另一方面,选择时文作品,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感受人物积极上进的力量。

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范文4

关键词:外来务工子女 课外阅读 能力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教师要拓宽阅读的范围,不光是学习哪篇课文就阅读与之相关的一些书籍,还要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籍。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但是,外来建设者的子女大多数只接受了一年的学前教育,一年级勉强跟上,学习基础差、习惯差,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句子,不知道怎么办,一知半解地读着,很是吃力,兴趣自然不会很高。

根据二年级外来务工子女的阅读情况,以及他们和本地学生之间的差距,我作了如下的措施,来培养外来务工子女的课外阅读能力。

(一)丰富外来务工子女的课外读物。

“不及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语文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于基础薄弱的外来孩子来说,更需要老师的帮助。我向他们推荐了一些适合我们二年级看的课外读物,有《爱丽丝漫游奇境》、《狐狸列娜的故事》、《小布头奇遇记》、《小猪唏哩呼噜》、《小麻烦人儿的麻烦事》、《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三字经》、《成语故事》、《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365夜故事》等;还有很吸引学生眼球的绘本:《我爸爸》《我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大脚丫跳芭蕾》《云朵面包》等。

由于外来孩子经济条件相对来说不好,我十分欢迎他们来班级书库借书。我们现在二年级了,一年的课外阅读下来,本地孩子几乎家里都有了一定的藏书量,我就建议孩子把看过的书拿来,放在班级书柜里,形成资源共享。书柜也被塞得满满的。我还从学校图书馆借来适合我们二年级学生看的课外书,这样,班级里的学生可以自由借阅,外来孩子也省去买书的费用。

平时,我倡导学生以及家长,少买一样玩具,少吃一次零食,少放一次鞭炮,把省下来的前购买课外书,并和班级同学进行共享。慢慢地,我们班级的书柜越来越满了,课外书的书籍又丰富又新鲜,孩子们非常喜欢来借阅。

(二)教授外来孩子课外阅读的方法

有了那么多书,孩子常常看花了眼,东挑挑、西捡捡,要么拿走封面图案最漂亮的书,要么拿走包装精美的书,不知道如何挑选。那么,读什么样的书才是对自己又用的呢?我专门开设了班级阅读课,指导孩子如何看书,也给孩子一个交流的机会。

1.精读法,就是逐字逐句精研细读,咬文嚼字的阅读方法。要求孩子全神贯注地阅读,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思考边圈字。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例如:在读到《鲁滨逊漂流记》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及相关故事情节来仔细阅读,并预设议题:

⑴《鲁滨逊漂流记》写了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的生活?他说了些什么令你感触颇深的话?

⑵鲁滨逊初到荒岛中是如何解决他的粮食与水源的问题?

⑶如果你是主角,遇到船难漂流到荒岛,你会如何做?

⑷如果你遇到食人族,你会怎么做?

⑸你认为是什么力量,促使鲁滨逊不断去冒险并克服种种困难,最后取得成功?

综合思考:鲁滨逊被赋予了种种人类优秀品质。鲁滨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说说理由。

2.略读法,就是通过翻看读物,对故事有个大致的了解。面对那么多的书,如果每本都字斟句酌地读也不太可能。但是,略读不等于走马观花、漫不经心,而是要有目的的扫视。翻看书目的时候,首先要看看序言、目录,或者开头、结尾,然后从头到尾地浏览,力求迅速而准确地从全局上把握读物的主旨和脉络,明确内容。

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时,我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浏览梗概,说说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什么。(小说描写了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如,半夜到墓地去试胆量,亲眼目睹凶杀案;三个人到杰克逊岛上过无拘无束地“海盗生活”;鬼屋寻宝;山洞迷路等。)你觉得这部小说值得一读吗,为什么?(从趣味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来进行交流。)在梗概中,汤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才能等。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3.选读法。学会了略读法,孩子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或者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阅读书籍或者故事当中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在引导孩子读的过程中,我十分注意把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结合起来,使课内外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如学了《丑小鸭》之后,我引导孩子们去读《安徒生故事》,学生们被里面的故事深深吸引,《卖火柴的小女孩》、《灰姑娘的故事》,一个接着一个,看的起劲。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伙伴交流活动

外来务工子女和本地学生共同生活在班集体里,一同学习一同生活,共同的阅读爱好使他们的关系更加融洽。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外阅读,他们都有了自己的阅读积累,如何能更好的表现出来,对此,我们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读书交流活动。

1.剪贴展览。指导外来务工子女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而自己又喜欢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专门的本子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让学生在同学们的赞许声中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

2. 摘抄展览。教师指导外来务工子女把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在不能剪贴的情况下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摘抄下来,每周在班上交流展评,比谁摘录的句段精彩,有价值。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激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达到优生更好,后进生尽力赶上两全其美的效果。

3.手抄报交流展示。 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插图,一学期一次;课题实验研究以来学生共计自办手抄报四期,自发办黑板报三期。每次成果展示,都给学生平添了无穷的兴趣。

4. 读书心得交流。每读完一本书,指导外来务工子女写好读书心得,利用语文课进行读书心得交流评比,互相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通过交流心得,阅读欲望与日俱增。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既可以培养外来务工子女的耐性,又可以让他们在操作后倍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果实,当外来务工子女看见自己的劳动果实越来越丰厚后,兴趣会大增,自然会在不断的操作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我通过教会学生做剪贴本和摘录本,既鼓励那些好读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勉励那些读书兴趣欠浓的学生加油努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在不断“操作”中逐渐养成。

参考文献:

[1]朱娟.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研),2011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