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练习及答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句练习及答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句练习及答案

病句练习及答案范文1

高中各科中,语文是一门平易近人的可爱学科,是一门只要努力,人人都能学好的学科。我们可以简单地分析一下高考湖北卷,题目大致可分为三类:基础知识题、阅读理解题和语言表达(含作文)题。基础题里的前三道,一般是对字音、字形和熟语短语的考查。对于这一块,如果我们掌握了课本上及平时练习的重要字词,尤其是课文下的注释,基本就没什么问题了。我的方法是备一本小册子,将课本上、练习上的生词,重要的词语和考卷上易错的字词摘录下来,经常翻看,熟记于心。对于文学常识这道题,抓住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尤其是标注中对作家作品的介绍及名著导读的内容,再结合老师补充的知识,也就解决了。又快又好的方法,就是把平时考试遇到的这些题全部剪贴起来集中在一块儿,抽早自习的时间熟悉背记。修改病句也是规律性很强的题目,我通常先找主干,即主谓宾,如果主干没问题,再看定状补。其实,病句常涉及的问题,是比较固定的一些类型,例如句子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意不明等等。对于这些,很多资料书上都有总结,我觉得连续做几十道高考病句题就可以拿下了。

阅读题比较灵活,最能拉开距离,也最能体现语文能力,而形成阅读能力最重要的阵地是课堂。课堂上跟着老师走,学习老师分析理解文章的方法和思路,既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又能提高写作能力。在答题方面,要注意总结各种不同文体的阅读要领和答题规律。例如,小说阅读题,分析某个场景的作用,比较典型的答案一般包括交待背景、渲染气氛、暗示人物心情或命运,或是具有某种象征意义;再比如说分析文中某个句段的作用,可以从几个常见角度来考虑,例如在结构上的作用、在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在情节的推动或转折方面的作用、在揭示或深化主题方面的作用等等。此外,诗词鉴赏也是有规律的。比如说分析一首诗,先看题目,再联系诗人身世和时代背景,最后分析诗句及具体意象,把握好诗的情感基调,大体就不会错了。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我一般是先读一遍,做题时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区间,并且紧扣原文,认真鉴别,因为这类题很注重精确性,有时候和修改病句有些类似。

最后说说占“半壁江山”的语言表达题,其中作文是重头戏。高考作文不同于文学创作,它更像一道证明题,按照一定的步骤和规则做了,分数就不会很低。高考作文,因为阅卷老师的阅卷时间有限,对于文学功底不够深的同学,最好还是求稳。开门见山地亮出观点,主体部分旗帜鲜明地提出分论点,结尾再进一步深化主题,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当然,前提是不能跑题,所以,第一步审题立意一定要准确。另外,向高考满分作文学习,多读一些自己感觉不错的句段,积累一些新鲜生动的材料,或是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技巧,这些都是很有效的方法。当然,才思敏捷和文学功底深厚的同学,还可以在文章的创新上下功夫,以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

高中三年,高三一年至关重要,这是高中阶段我们成长最快的一年。我认为这一年中我们的学习应该更主动,更有条理,应该清楚自己的学习状况,合理定位。首先,课堂上仍然要紧跟老师的步伐,对老师发给我们的习题、资料,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如果一意孤行地只做自己买的资料而把老师布置的任务搁置一边,那就是舍本逐末了。而且,老师布置的题目和资料都是依据多年的经验精心挑选的,把这些吃透了,大部分问题都可以解决了。但是,每个人情况不同,我们如果想取得更好的成绩,要做的就不仅仅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还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增加一些。我们可以在每个学习阶段开始之前,与各科老师交流看法,了解老师的复习计划,然后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量身制订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做到步步为“赢”。再者,对于高三各期的考卷,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考完了要认真分析错题,找到错因,进而发掘出知识的漏点和盲点,及时解决。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可以在错题旁批注,也可以贴上小纸片,注明解题思路及答案,定期分类整理做过的试卷,分析比较各个失分点,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是将失分点变为增分点的好方法。

病句练习及答案范文2

追根溯源,吃透识记知识

字音字形题在很多新课标考区仍是重要考查题型,同学们的出错率相当高,因为要记住的多音字、易错字太多,而且机械记忆的效果并不明显。我们不妨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只需记一次,考场上绝不会忘。

例如,“武”字为什么不能多一撇?《说文解字》说“止戈为武”,“戈”是兵器,停止用兵器,便是“武”。而“戈”的一撇,移到了“止”的上面做一横,所以不能再多写一撇。“寒暄”的“暄”不能是“口”字旁,因为“寒暄”二字是正反并列:“脉搏”是陈述式结构,原意为血脉的搏动,不能错写“膊”;“墨守成规”是主谓宾结构,不能将“墨子”的“墨”错成“默”。

再例如“苍颉”的“苍”为何没错?传说黄帝敬佩其才能,赐他“仓”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的帝师。而仓颉谦逊,认为自己只是一介草民,便在“仓”上加草头为“苍”,故“仓颉”和“苍颉”两种写法均可。同学们在考前复习时,若能探究前因后果,绝对比死记硬背印象更加深刻。

句法分析,破解语言运用

解答语言运用题,要学会分析句子成分,同时熟练使用各种常见修辞手法。例如:

1.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主谓倒装句,强调谓语)

2.他离去了,在依依不舍之中。(状语后置句,突出状语)

3.大家都注视着这位新同学,高高的,瘦瘦的。(定语后置句)

4.这果子吃不了,太硬了。(因果倒装,强调原因)

考查语言的连贯,离不开对句子成分的分析,常考的主语一致性问题就要求同学们能进行成分分析和句式选择。

例1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侦察,中午12时,__________。

A.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全部赃物和赃款

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全部赃物和赃款

解析 从语义的角度看,每一项都是正确的,但从连贯的角度看,此题的正确答案是D。全句采用主动句式,主语为“公安干警”。

句式仿写题,更是裸地要求同学们准确分析句式。

例2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解析首先是句式分析,必须写成陈述句(“……是……”):然后是修辞分析,必须是暗喻;最后,是句子之间关系的分析,“浪花”“涛声”和“鱼虾、海鸥”都是“海”中具备的事物,领属关系,正像“部首”“音序”“文字”都是“字典”的构成要素一样是领属关系。当然,除了分析能力,还要能感知到整首诗的隐喻功能,否则硬拼凑起来就会生涩别扭,但句式分析是首要的。具体答案,只要合乎上述要求即可。

除此之外,语言运用题还要遵循一定的答题步骤。第一,认真审题。这一环节必不可少,很多同学往往没有审清题目要求就乱写一气,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同学们特别要对关键字眼认真揣摩,确定正确的答题方向。第二,遣词造句。建议同学们在草稿纸上完成初稿并进行斟酌,防止因用词不妥或语句干瘪要涂改时,影响卷面的视觉清晰度。第三,认真检查。一句话,简洁的表达是得分的有力保证。如果检查时读起来拗口或啰唆,则有必要进一步对文字进行加工。

题海战术,免疫科技文本

对于这类题型,我主张“题海战术”,虽然听起来一点儿意思也没有,但十分有效。我们不妨像练习英语完形填空一样搞定它。只要我们考前最后一段时间坚持每天练习1~2篇,效果就会非常明显。

理由在于,科技类文本阅读重在考查对文中关键字句的理解和对题目意思的准确把握,所以只要我们找到感觉,掌握了那几种出题套路,就大功告成了。同时也要避免走入钻牛角尖、主次不分的误区。这就需要我们多总结,同时要善于揣摩出题人的意图,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

曾有一段时间,有同学做题经常全错或者只做对一道题,让人很泄气,于是我让他们每天坚持,直至没有错误为止。就这样坚持到高考前,同学们会发现自己彻底攻克了这一难题。但也要谨记,一定要坚持,坚持训练不同题材的文章和不同类型的习题。

保持题感,记牢成语病句

对于文言文阅读及成语、病句等题型的攻克,我主张要在建立完备的知识体系前提下,进行精做,而非盲目地搞题海训练。这些题总体来说题意清晰、目标明确,就是考查你的基本功扎实与否。所以建议同学们考前每天抽一些零碎时间背诵文言知识、成语释义及应用范围,同时也要对成语病句题的考查类型了如指掌。

成语有误用褒贬、谦敬错位、重复累赘、不合逻辑等,病句也有类似的几大错因。最后阶段,只要每天挑一两道热热身,保持手感就行了。考场答题时一定要注意,相信第一感觉,万万不能犹豫不决。

锤炼语言,提升写作能力

虽然高考作文年年呼吁“拒绝伪文化作文”“反对文辞优美但内容空洞的文章”,但以绝大多数高中生的知识积累和文学修养,要写出真正的文化作文、写出文辞优美兼有思想深度的文章还是非常困难。因此,每年高考拿高分的是哪些作文呢?仍然是文笔优美的文章、素材使用多而得当的文章、看起来有文化范儿的文章。哪有语言干瘪、句式单一的文章得高分呢?

如此,在写作的时候,学会句式选择非常重要。之所以太多的作文语言是学生腔,显得软、散、慢,就在于不会选用铿锵有力的对称句。对偶、排比、整句、联用、反复、顶针、叠词、层递、回喻、互喻、博喻、映衬、对比、回环等修辞手法,均包含着语言对称的“因子”。例如:“一群白色的绵羊,团团睡在天上,四围苍老的荒山,好像瘦狮一样。”(郭沫若《夕暮》)四句,第一和第三分句结构相同(第二和第四分句相异),韵律对称(押韵),外在形式是基本对称的;内在形式也是对称的,意义上,“绵羊”对应“瘦狮”。这样的句子读起来就饶有诗趣,就可以破解学生腔的弊端。大量使用四字句,也可以整饬有力,《岳阳楼记》里面就有不少这样的句子,不妨划出来感知其力道——

病句练习及答案范文3

一、试卷整体评价

本次考试考察内容基本能涵盖新课标下全国卷所规定的考点内容。从考点的设置、考察角度和难易安排来说,符合广安市学生的实际情况,难易程度适中,具有较好的导向性。命题仍然坚持重基础,查能力,跟新高考,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命题思路。现将如下:

二、试题及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积累与运用:12——15题考查成语、病句、语言连贯

【试题分析】

选择题12:对于成语的把握,区分南辕北辙、大相径庭、背道而驰三个近义成语。

选择题13:考查语序(定语排序)、成分残缺(宾语残缺)、搭配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

选择题14:语言连贯,体裁是议论文,内容是陆游诗与辛弃疾词的比较。

填空题15:语言连贯。该题结合了图表分析,2016年成都七中一诊模拟题也是采用这种命题方式。内容是分析中国的人口发展趋势。

【学生答题情况】

学生病句失分率高,语言连贯题因为对题干中的代词理解有不同,所以失分率也高。

2、文言阅读:选择题:4——6题。7题 翻译题

【试题分析】

断句、文化常识、文段理解三方面进行考查,难度适中,基本体现文本内容的延伸。翻译难度值偏大,得分普遍不高。没有学生得满分。

【学生答题情况】

学生的翻译能力较半期有所提升,但因得分点过细且命题上有一些硬伤,并且答案有错误,也没有按照规范的方式赋分(如语句通顺没给分),所以我们严格按照该题的给分点打分,结果得分也偏低。文化常识的涉及到上学期所学内容,一部分学生由于遗忘而掉分。断句得分率高。

3、诗歌鉴赏。第8、9题,简答题。

【试题分析】

考查课内基本知识及诗歌鉴赏能力,诗歌内容及写作技巧。难度值不高。

【学生答题情况】

学生该题得分率高,但存在对术语的使用不规范的情况,另外一些学生错别字多,导致答对而得不了分。

4、社科文阅读。1——3题,选择题。

【试题分析】

文章内容紧扣本学期要求读的名著《红楼梦》。学生理解上不存在问题。但命题思路上与新高题的思路相距较大。

【学生答题情况】

因第一题、第三题命题不严谨,出现多个答案,导致学生出现误判。这题得分率低,第二题得分率高。

5、小说阅读。

【试题分析】

主要考查了人物形象概括、文章结构(重要句段)的作用、情节的理解分析三个考点。难度难居中。

【学生答题情况】

由于本学期,特别是后半期在着重训练实用类文体,对小说有忽视。再加上没有完全按照全国考卷的结构命制。高考题是小说与实用类文体都命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做其一。但这次没有实用类文体,所以学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做题没感觉,特别是情节理解一题,8分,一般只有2分。

6、默写题。共6分。

【试题分析】以第四册宋词为主,另一个为诸子散文。

【学生答题情况】因为是采用理解性默写,所以背得不一定写得准确。另外,错别字特别多,如"须臾"、"酹",这三个字是错得一踏糊涂。其实这些字在平时学习时已经反复强调过,也多次纠正,但学生仍然犯错,实在叫老师无语。

7、作文。

【试题分析】新材料作文。借马云的话,谈欣赏问题。这样已经确定了命题者"三观"的命题方式,是比较陈旧的方式。但对学生的审题能力要求较高。本学期作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这个方面。我们平时练得很多,学生也基本上能从生活中选取材料表现立意,作文形式上没有创新。全年级最高58分,最低0分。

【学生答题情况】一是学生审题还存在不少问题,能抓住"欣赏",但忽略了马云所说欣赏是分两个方面,有各自的前提的。因此欣赏的含义有不同。结果有跑题偏题现象。二是学生作文内容空泛、言之无物较为普遍。三是很多学生仍然不注重书写,乱涂乱画情况不少。四是立意简单,重视语言华美及运用修辞手法,不善于挖掘生活的深层面,内蕴不够。五是相当一部分同学都是人云亦云,缺少联系自己生活而生成的独立见解。六是个性作文很少,这也折射出一个教学中强调"范文"的问题。七是表达方法单一,不能将叙事、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八是部分同学的结构松散,缺乏规范的文章结构。

三、努力方面。

1、狠抓课内文言文基本字词关,做到一一对应,直译为主。

2、诗歌鉴赏注意题目、作者、主旨、背景等,全面把握鉴赏。

3、课内默写错别字的消灭仍任重道远。

4、加强小说、散文的阅读。不能完全被功利意识捆绑。

5、对成语仍然采用蚕食政策,对病句要系统复习与训练。

6、作文方面:

①针对学生基础差,平时教学中得加强。反复练习。

②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方面要注重大语文教学观,放得开,收得拢,不拘泥于教材,即要有驾驭教材游刃有余的能力,又要有超越教材纵横驰骋的开拓精神,开放学生思维的空间,要靠教师的解放,只有教师敢走出这一步,才会有学生的作文生命线。

③引导学生阅读。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息息相关的,读多了自然丰富了内蕴,语感就有了,这样长期坚持,厚积而薄发,效果定斐然。

④指导学生善于捕捉生活的点滴,注重细节描写,以小见大的反映生活。

⑤坚决遏止学生"假大空套"式的作文,要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最忌无病。

⑥注重个性化作文培养,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喜欢的文体形式和语言风格,将佳作之魂魄融于自己的个性之中,一定会出力作。

⑦在作文教学中仍然需要加强书写训练。

⑧提高课堂效率,珍视学习和生命的每一分钟。尤其是布置作业中的重复训练,劳力而不出效的训练应坚决纠正,从而为学生留出自己的空间。

四、建议。

病句练习及答案范文4

怎样通过教科书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打造高效课堂呢?我认为,专题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专题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主要由教师对教科书进行合理、科学的“集成式教学”,让学生在知识板块中自主体味语文的妙处,形成思维“知识树”;第二个环节由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根据知识点进行自主的“专题研究”。

一、专题教学的作用

语文课堂常常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学生认为听与不听没什么区别,至少与分数的高低关系不大;甚至,语文课堂沦为了学生完成其他学科作业的时间段。面对“人在神不在”的学生,语文教师大为神伤。仔细思考,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停地围绕课文反复咀嚼,直到连渣滓都嚼不出味儿来了方肯罢休,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光难说“文学味”,更难以吸引学生仔细聆听。因此,语好者的数量正惊人地流失着。

我认为,将《祝福》一文反复“压榨、拧干”,获得的感悟不会比从《呐喊》、《彷徨》中提炼出的养分多。要了解鲁迅,多读其小说、杂文方为读懂他的最佳方法。祥林嫂不过是钻石上流光溢彩的一面,打磨得再亮,也无法折射出钻石本身的光芒,以蠡焉能测大海之水量!陶渊明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言之有理啊!见多识广,读多了,自会思考。

专题教学围绕某一教学目标,在深入研究若干文段的基础上,进行“板块式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形散神不散”,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参与中,形成细致、深入思考的能力。如前文所述,为了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专题教学包含两个环节――教师的专题教学和学生的专题研究。前者必须是教师在结合学情的基础上对教科书、知识点进行合理化整合,这样才能更好地贴合学生实际,更有利于实现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理解;后者一定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实现的,在之前板块化的知识梳理、整合后,实现自主阅读与思考。

“教”是为了“不教”,专题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知识点的整合,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彻底掌握,为日后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无师自通打下基础。因此,专题教学更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更重视对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更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同时,因为涉及的知识、内容更广、更多,课堂上对教师专业水平的要求就更高。因此,专题教学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会调动教师自身的积极性,要求教师努力开拓与延展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拓展学生的思维。

所以,专题教学势在必行!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以教学的手段挖掘教科书的深度,用专题的方式拓展教科书的宽度。

二、专题教学的方式

如何进行有效的专题教学呢?方式如前文所说,分成教师的专题教学和学生的专题研究两部分。本文将主要探讨专题教学的有效方式――教科书的专题整合、知识点的专题整合。

(一)教科书的专题整合

1.以一个单元为单位。高中语文的教学一定要有整体意识,课文不能孤立开来单篇单篇地咀嚼。一个新单元的教学,首先应找出本单元课文中重要的相同点,其次再以此为教学目标,形成设计思路,这样能够避免各自为政、零敲碎打的弊端。如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有3篇课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都是我国散文中写景状物的名篇,都是通过细致描绘山川大地、自然风物的美景,来表达作者对自然、对人生、对时代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而学生对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理解得并不深刻,只是肤浅地记住了,并没有灵活掌握。对此,在设计这个单元总的教学目标时,我就将“让学生深入理解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为了首要教学目标。

寓情于景的散文往往通过优美的语言描绘神奇的大自然,来展现作者独特的内心感受。读这类课文,需要透过文字展开联想与想象,调动情感,体会课文所描绘的景象和意境。因此,在教学《荷塘月色》一文时,我先展示一幅清晨露水荷花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说出看到图片时的心情,用语言描摹图片中的景色,再分析情、景关系,之后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片段,感受景物柔美、蒙之感,体味作者由不宁静―欣喜―回到现实、再到推古及今越发低落的心态。教学《故都的秋》一文,我先让学生找出故都秋的特点――清、静、悲凉,再让学生体味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景物描写来反映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教学《囚绿记》一文,我先让学生思考那株被“我”所囚的常春藤有哪些特点,再联系时代背景,思考作者当时的心境,最后总结作者所运用的手法――托物言志。之后,为了强化学生对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理解,又拓展了几篇此类佳作《我的空中楼阁》、《绿》、《花床》等,以深化学生思维。

这样的专题教学,整合了教科书的内在联系,抓住一个重点,深入研究,避免了面面俱到的“填鸭式”知识灌输,能更好地实现“一课一得”。同时,大量课外文章的阅读,既扩大了教学容量,又丰富了学生的思维层次。

2.以一个学期为单位。语文教学更应该有全局观,语文教师大可以展开拳脚,拓宽思路,以一个学期为单位,通过整合本学期最重要的知识点,确立教学目标,形成设计思路。如人教版必修三议论文的教学“表达与交流”这一专题中,4个写法指导(“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学习论证”、“学习议论中的记叙”)都是围绕议论文展开的,而这学期的课文中恰恰有《寡人之于国也》、《劝学》、《师说》、《过秦论》等几篇经典议论文。于是,结合这几篇课文,我设计了作文教学专题“在借鉴中成长”,由4课时组成:通过借鉴《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巧妙避开梁惠王“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的问题、将话题自然过渡到“仁政”观点上来,让学生学会巧妙选择论点,然后结合《语文报》(高考版)2011年第45期作文“距离”,训练学生寻找最优的议论角度,确定最佳论点,并完成同题作文;通过借鉴《劝学》中“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正、反面比喻的大量使用,让学生学习广泛使用正、反面论据,使文章论证更充分;通过借鉴《师说》中对从师的正确态度――以道为师的论述,让学生学习对比论证法;通过借鉴《过秦论》中对秦国由崛起、发展、统一天下到灭亡过程的记叙,让学生学习扣合文章论点进行详略得当的记叙,并完成作文练习“宽容”。这个文言文单元的教学,不再是单一的以文言知识为主,而是以议论文的写作为线索,整合教科书内在关系,以期让学生通过4课时的学习,初步具备议论文的基本写作能力。

这种以学期为单位的专题教学,突出了本学期教学重点,更利于学生综合地学习、感知语文。它有效地避免了以单元为单位的专题教学的相对单一性,内容更全面,形式更多样。

(二)知识点的专题整合

1.成堆的套题、散乱的练习往往让学生晕头转向,找不出规律。因此,必须以单个知识点为单位,深入思考、探索,方能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如高三阶段的专题复习“病句”,我先让学生完成一套包含各种错误类型的病句习题,然后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逐步启发学生总结出病句的8种常见错误,使学生对病句形成一定的敏感度。

这样的专题式训练增强了学生的语感,强化了他们对病句的本能性认识,提高了做病句题的速度和精准度。

2.语文课堂不应囿于教科书,这样会限制学生的视野,束缚他们的思维,出现语文教学中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尴尬境况。所以,专题教学应该打破教科书的限制,大胆引入大量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感知语文之美,而不是在对仅有的几篇课文干巴巴的咀嚼中厌倦语文。

比如诗歌鉴赏,结合不同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知人论世后方能更好地了解作品表达的真实感情。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词”的教学,教科书中选择了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4位词人各2首作品,共8首词。但事实上,此4人最能代表两宋时期豪放、婉约之词风,一两首词怎够?不过略见一斑,焉见宋词之洋洋大观?因此,我以4位词人为单位开设了4个专题教学板块(“多情柳郎”、“旷达东坡”、“遗恨稼轩”、“率性易安”),在广泛了解作者生平、阅读(诵读)其作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词作更深广的内涵。如在“旷达东坡”专题中,我按照苏轼人生的4个时期分别选取了一些作品,让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去体会词作背后真实的东坡。选择的作品,有他初入仕途时期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翠蛾羞黛)、《望江南》(春未老)等;外调贬谪时期的《江城子》(十年生死)、《浣溪沙》(簌簌衣巾)、《临江仙》(夜归临皋)、《鹧鸪天》(林断山明)、《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等 ;召还又外放时期的《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八声甘州》(寄参寥子)等 ;远贬惠、儋时期的《归朝欢》(我梦扁舟)、《木兰花令》(霜余已失)等。

通过对苏轼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作品的品读,让学生对词人形成一个相对个性化的立体认识,这样的认识不是教师直接给出的结论,也不是拘泥于教科书上的现成答案,而是经过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得出的,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病句练习及答案范文5

2014年宁夏高考语文试卷是在依据新课标谋求学生能力发展,稳定之中谋求变化稳中求创新的总体思路上设计的。所出记忆理解的题目都可以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找到答案,如第4小题考查古文实词的积累,所考查的几个词都在课本之中。“振”:“振长策以御宇内”(《过秦论》)“当”:“以当南日”(《项脊轩志》),“当侍东宫”(《陈情表》)“临”:“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出师表》)“籍”:“云有兰家女,承籍在宦官”(《孔雀东南飞》)。可以说是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在记忆、积累、理解、阅读、表达上考察学生的能力。整个试卷在题目的数量、形式、结构、知识的考查上基本保持稳定。而在局部发生了变化,如古文的第5小题,由原来的分析理解文章大意到理解句子的意思的断句。名句默写由原来的死记硬背变化为理解性的情景句。语言运用的第13小题,成语考查由原来的单个成语的记忆、理解和使用到现在的对同义成语的辨析。第16、17题由仿写到现在的准确的连缀表达和考查逻辑思辨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的图形变形题,这是稳中求变。“变”体现在试卷的题型、分值、要求等方面的一些探索改革。命题遵循《考试说明》,考查内容具备合理的覆盖面和比较适当的比例,题型新且简单、明了,比例配置恰当,结构合理,方向明确。试卷难易适度,有区分度。重点突出,难点也相对集中。把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融合到阅读和作文中去,保证试卷结构的简约。

从全卷看,命题在“强化思维,注重运用”上体现了鲜明的特点。试卷既有助于对语文学科教与学的进一步感悟与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有助于发挥对学生语文素质的测查功能。试卷在具体的设题上,注重回归课本,不少题目是“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二、出题意图探究

1.社会科学类文章选的是引用、引证较多的食品安全性的议论文,体现了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对学生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的作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就有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也引导学生正确的引用、录用他人的著述,进而拓宽知识面和理解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些是对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及文化功底的检验。

2.古文考查的是明史。我们在学习和训练中,明史接触得比较少,对明史的写作和体例不是很熟悉,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理解判断造成了阻碍。

3.古代诗歌阅读题,出的是两首诗歌的比较阅读,两首诗互为注解。从辩证的角度看,试卷上的文字越多,就越容易显露信息,所以我们认为诗歌是降低了难度,求得了一定的变化。

4.名句默写是理解性的情景句,其实考纲中就有表述,只是这几年没有重点考察,所以这是对考纲的理性归位。以前是学生可能会背但不一定理解,现在要求学生不但会背,还要能理解,这是加大了考察的力度。同时也有加强汉字书写的意图。

5.选考题文学类文本中国小说,亲切自然也贴近生活,语言朴素易于理解,实用类文本中国当代科学家,从人品、事业、追求上对学生是一个引领。实用类的第4小题和第3小题,表面有交叉现象,但实际考的是分辨力,要学生能分辨两个题的问法区别。小说考查了文学作品的后记,是一个开放式的题目,也是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思考。

6.语言文字运用题的求变很是突出,也结合现实,马年解马(15题),尤其是14题成语的变化,由过去的分辨错误的考法到现在的正确应用的考法,显示了良好的方向性。过去只分辨错误,学生不一定会应用,到头来也不知所措,现在的直接考应用,就让学生和老师有了抓手。说明成语重点不在分辨而在应用。16和17题一直是出题者别具匠心的试验田,这次也充分的展示了变化、求新、使用。思辨性很强,稍不留神就会落入所设的陷阱。

综上,我们认为高考试卷呈现这样的特点:稳定中谋求变化,知识能力并重。知识面涵盖更加广泛,辐射面宽,选材视野扩大,(社科类的选文)概念术语更少考查,侧重理解应用,能力和实际,注重基础,提升语文素养,题型灵活多样,开放度高,相对简单,把握时代的脉搏,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实际操作能力,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化、生活和思想等方面的素养。为我们以后的进一步复习指明了方向。

三、答题情况

1-6题,现代文阅读得分率不及文言文得分率,且差距较大,其中现代文第1题得分最低,原因是选文的例证、引证是古文且语言专业,造成阅读的障碍。有些地方学生并没有读懂,因此有了难度。学生对题意中的“注重”、“更加”也重视不够。第2小题主要是对原文“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一句中的“科索”理解不好,也就导致答案不中。而第4小题古文的词义理解最好,说明平时注重积累,且这几个词都在课本之中。第6小题是对第5小题的注解,只要能注意,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可很多学生没有关注。第7题翻译考查的是“赐”的被动性和“疏入”一句的主谓关系。存在问题是实词的活用和多义理解错误,如“赐”、“业”和“偕”。“疏入”一句中的“疏”往往理解错误。文言文实词和虚词及句式等积累问题突出,翻译的“信、达、雅”有待提高。第8题的诗歌阅读学生对“用什么方法表达感情”一句理解不好,有的只写了“方法”没有写“感情”,有的只写了“感情”没有写“方法”,其实这是一句两问题,不可缺少其中一项。然而就是“方法”一项也答得五花八门,只要知道的都写上,反映了对诗歌术语理解不准。很多学生没有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或关键词和关键句不突出,淹没在表述之中。也有学生分析不到位,只绕圈子不进门。第9题不会利用有效信息,常识性的东西不知道,如注释中显示韦庄是长安人,而许多学生认为作者是江南人,思念对象弄错。考查的是绝句,但学生写的是首联、颔联、颈联等。同时品味语言,组织语言的能力较差,缺乏条理性。第10题名句默写,主要是不会背,不理解,错字多,每个错字都有不同的版本。

选考题共有考卷61152份,选考文学类3276份,占5.3%。选择实用类文本的56463份,占92.3%。还有1413份要么都涂,要么都不涂的试卷,其中也是实用类占多数。而均分文学类15.12分也不及实用类的16.18分。这些问题需要一线教师和学生及命题者注意。也要命题者认真思考,文学类文本才是语文的基础,也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学、思想、文化修养。如果像现在这样的话,中学语文的路就窄了。实用类的第4小题和第3小题,考查分辨力,要学生能分辨两个题的问法区别。很多学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因而就失了分。关于选考题的答题与其他题目一样,答题不审题,不分点,没条理,没规矩,不再赘述。13题成语题是变化了,对成语的辨析由个体理解到集体分辨,考的细致了,但也简捷了些,告诉我们当理解一个成语时,还要理解它的同义和反义词。由辨析到了应用。14题病句一直都很难拿到分,练习的越多好像就越不好拿分,需要老师们想出好的方法。16、17题出现的是审题不清,原题不是传统的“机构分支”、“框架示意”,考试时机械的理解造成错误。没有识破所设的陷阱,按常规理解了。

答题中所存在的问题与我们平时考试出现的问题一样,不过就更加集中,更加突出。如审题不清,表达不明,理解不到位,逻辑思维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低,没有条理,书写潦草混乱,不规范,字迹不清楚、错别字多。张冠李戴、胡乱诌等现象也很普遍,甚至出现常识性、低级的错误。诸多问题需要今后认真特别的对待,争取在容易得分,也容易丢分这一板块有所突破。不出现常识性的错误,答题抓住关键句和关键词,不要让关键词和关键句淹没在繁多的表述之中,避免阅卷者看不到关键词的现象发生。

四、改进措施

1.在教学中应始终重视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和语感培养,重视教材的使用,回归文本,夯实基础。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不放过不遗漏每个知识点。研究高考的动向,如这次试卷的四点变化和凸显的方向性特点。不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尤其是记忆背诵。语文学习是长期的人文素质的养成,我们应引导学生养成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语文源于生活,要让学生走向大的空间,广袤的世界,这才是语文的实质。教师除了重视书本知识传授以外,还必须放胆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习,阅读名著,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注重发展学生把握语言各方面要素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筛选语言信息的能力和捕捉相关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古文翻译和古诗文阅读能力的训练,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去理解文本,掌握基本的答题规范,将课内外相关的或有联系的知识内容联系起来识记。古文和古诗文复习要回归课本,加强诵记,强化积累,要抓落实长期抓,抓长期。要准确、到位。

4.对于高三的学生,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力图教会学生考试的技巧,教会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去答主观题,如何用排除法选择客观题,如何分辨答案难以确定的题目。训练学生的答题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做到有效,简洁,条理地答题。仔细审题,准确把握命题者的意图,运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做到前有序号,后有句号,分点分条清晰明了。做到“三懂”:懂文、懂题、懂答。让学生在会的基础上做到不丢分。

5.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网络,将知识点和各个专题整合,归纳知识点和解题思路,做到自纠自查自我反思,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学效率;教会学生自我总结知识点,自己归纳知识和答题技巧,变他人的知识方法为自己的知识方法,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加强训练,强化知识记忆,减少常识性的错误。加强汉字的书写,要求规范、正确、美观。

病句练习及答案范文6

【关键词】写作教学的弊端;有效性 教学策略

书面表达一直是高考英语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具有一定的审题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评价能力等。在高考中,许多学生在写作方面失分较多,甚至影响高考成绩。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成为教师们急需解决的课题。

一、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弊端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普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量不重质”的现象,结果导致老师疲惫修改、学生消极被动的写作怪圈。抽样调查发现,基础较好学生能较好完成写作任务,句子正确,内容较充实,但篇章组建能力还待挖掘,句子的复杂度和多样性运用方面不够;而占绝大多数的基础差学生大部分连起码的句子都写不出,汉语式英文充斥满篇,病句多,缺乏逻辑连贯差,概括不到位,主题凌乱不突出,仓促成文,不讲规范等等。

二、有效的写作教学策略

有效性教学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设计和实施各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达到语言知识的自然输入、语言技能的发展和综合语言实际运用的提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情趣、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课程标准》提出了高中三年应达成的写作目标,但由于各年级学生语言能力及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我们必须把目标进行分解,即制定各年级、各模块的写作训练计划以及要达到的目标。教师再依据这个训练计划,落实每一单元的写作教学目标。这样,学生的写作进步就有据可依,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就不再盲目混乱了。

因材施教――解学生英语写作背景,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对学生分程度的提出要求和实施措施,不能一刀切。英语基础差的学生首先过好句子关,在起始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从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的练习入手,要求学生写出最简单的短句,为以后的英语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合并、改写、一句多译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复杂句式的写作。对词汇量较大、语法知识掌握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写作得内容丰富一些、篇幅长一些,并且注意语句间的衔接及篇章结构,要求运用多种形式写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 激励学生写出新意,引导他们享受写作的乐趣。

按照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听说读写”是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所在。而英语的写作训练是综合能力的训练之一,也是其中的难点。但是单单加强。“写”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英语的听说读写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

中学生写作常出现中国式英语,除了学习环境的影响,主要还是学生自身语言素材缺乏、词汇、句不够,导致写的时候无话可说,或者文章连贯性不好,或者用词不当等被动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建议学生多读一些难度适中的英语读物。

三、作业布置

把课堂完成的作文同座之间互批,找出病句并修改,同时挑出你所欣赏的句子。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探索,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体化教学理念为依据,建构高中英语写作课堂模式,其内在的精髓在于学生学习活动实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次写作课课堂模式的探索是我从教学“满堂灌”,单一重视知识传授的误区走出的开始。在教学实验方案实施过程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得以实施,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想教学有效果,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对学生写作所进行的评价活动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学生写作意识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切忌“你写得不行”,而是应该说:“好,这个句子用得好”或“有点进步了,继续努力!”教师对学生的肯定,会使他们更有信心去写、去练。有了这种主动性,写作这一教学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英语的写作能力需要日积月累,才能有所突破。不要害怕出错,多练习才能提高。教师也可将一些写得较好的错误较少的习作张贴出来,或讲评时读给全班学生听,给予鼓励。公布参考答案供学生作为学习参考的范文。教师评价,应该有总结、要客观、有针对性,指出学生成功之处时,也不能忽略学生的不足,使学生保持写作的热情同时明白还需要努力的方向。这种做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建立自信”,同时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并“积极反思和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也有助于教师获取反馈信息,从而“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结束语

总之,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是一个循序渐进、系统全面的工程。英语书面表达的训练是综合能力的训练之一,单靠以上做法是不够的。大量的多种训练要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因为英语的听说读写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只有这样,我们才真正地做到了教学的有效性,也才真正地为我们的学生办了实实在在的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