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大海的语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描写大海的语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描写大海的语句

描写大海的语句范文1

2、海,不是风平浪静的池塘,不是流水叮咚的河溪。海就是海!有一条永不停息的脉搏,有一腔奔流不滞的热血。你惟有颠簸于其中,浸没于其中,才能感觉到海有一种强大的活力。

3、 天空和大海相爱了,但他们的手无法相牵,爱也无法继续,天空哭了,海的双眼也湿了。

4、 浪头张牙舞爪地呐喊着,跳跃着,一次又一次地撞得粉碎,犹似一排排开花的炮弹。

5、 大海不是淑女,而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大海不是美丽的蓝地毯,而是一望无际的流动沙丘。愤怒,才是大海最真实的一面。

6、 海边的沙滩上,斜阳细碎的霞光里,那些欢快的看海人,那是历尽百转千回而却绝对没有灰心退却的人类依然盈满欣喜的现实生存状态。

7、 海的魂,以博大浩瀚所着称,几千年不变的姿态与胸怀,几千年不变的热血与潮汐。击荡,击荡如雪之浪,拍打着几千年沉默如初的岩石。

8、 我爱海,爱它那波涛汹涌磅礴的气势;爱它那无边无际的胸怀;爱它那深不见底的宝藏;更爱它那蓝蓝的,咸咸的,深深的,永不停息的海水。

9、 斜雨霏霏的时日,苍茫浩渺的时日,海风肆虐的时日,我们依然都还是要坚持着出海。一叶小舟,一根长蒿,一个脆弱而笃定的生命就可以了。

描写大海的语句范文2

设计思想采用比较教学的方法教学本课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理清诗歌的抒情思路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手段讨论

教学过程

一、明确要求:

1.教师可把学生分为5-7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协调分工:朗诵讨论,记录(有专人)

2.每个同学要有自己的体会,并能表达出来(1-2分钟)

3.从主题、内容、写法、情感等角度进行比较

4.教师巡查、指导,注意倾听学生们发言,给予适当启发诱导,充分肯定

5.讨论情况记入平时成绩

二、明确讨论题目

普希金的《致大海》是借大海的形象抒发诗人对自由的热烈追求,意象虽不多样,但却负载着作者沉重热烈的情感,应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充分讨论理解诗歌中能突出表现大海特点的语句,并体会其中寄托着的作者的情感,明晰诗人的抒情思路。

舒婷的《致大海》是诗人把大海作为一面镜子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

两首诗在题材上有相同之处,都是诗人借相同的意象(大海)来表情达意的作品。这就成为了比较教学的基础。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比较两首诗的异同点。

三、学生讨论

四、讨论发言

明确:大海常被世人寄予感情,表达诗人的思想,传达诗人的心意,此课比较阅读普希金和舒婷的作品。

先分析一下二者的结构:

普希金诗

舒婷的诗:

联想—人们对大海的一席感触

回忆—儿时的生活

思考—引入对现实之思考

抒情—积极向上,热情洋溢。

意象及意象的象征意义:

普把大海人格化,大海是自由的象征。作者直接同大海对话,给人一种亲切感。普的大海自由奔放,任性不羁,它是天使头上的光环,闪闪发光,不染纤尘。这是完美的海,梦中的海。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赞美及憧憬。但现实使他伤心,他虽失望但不绝望,他要把大海永记心中,把自由传播到四面八方。

舒所表达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她的大海不是完美的化身,而是变幻的生活。大海有涨有落,有风暴,有平静;它多变,并不完美,但它真实。望着大海起起伏伏,就像在观望生活的戏——有悲有喜,包罗万象。感受着大海的宽广与静寂,就像在感受自己。大海是社会,是生活,是朋友,是自己的心。舒婷自己则像海燕一样,坚强地在生活风浪中自由飞翔,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表现手法及修辞:

普采用直抒胸意的表现手法。他所表现出的情感悲壮豪放。诗中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如将“波光”写作“容光”,将海浪声声化为“怨诉”,“呼唤”,“回音”,使海更加人性化,便于作者与海对话,使海更像诗人的挚友,表达了作者对海——自由的热爱之情。

舒采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她的大海是对生活细腻的观察,海边的每一种风景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诗人将自己对生活的诠释融入对大海的描写当中。诗中多处运用了排比,反复。

写作背景及写作目的:

普希金是杰出的俄国民族诗人,19世纪积极浪漫文学代表,是自由战士。他一生向往自由,却被沙皇流放远方,加上拜伦的去世,普希金心情郁闷。他要借大海赞颂自由!

舒婷是朦胧派的代表诗人,她以大海写出对生活的感悟,启发人们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附录:

致大海

舒婷

大海的日出

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

大海的夕阳

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

多少支在峭壁上唱出的歌曲

还由海风日夜

日夜地呢喃

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

多少次向天边扬起的风帆

都被海涛秘密

秘密地埋葬

有过咒骂,有过悲伤

有过赞美,有过荣光

大海——变幻的生活

生活——汹涌的海洋

哪儿是儿时挖掘的穴

哪里有初恋并肩的踪影

呵,大海

就算你的波涛

能把记忆涤平

还有些贝壳

撒在山坡上

如夏夜的星

也许漩涡眨着危险的眼

也许暴风张开贪婪的口

呵,生活

固然你已断送

无数纯洁的梦

也还有些勇敢的人

如暴风雨中

疾飞的海燕

傍晚的海岸夜一样冷静

冷夜的山岩死一般严峻

从海岸的山岩,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多么寂寞我的影

从黄昏到夜阑

多么骄傲我的心

“自由的元素”呵

任你是佯装的咆哮

任你是虚伪的平静

任你掠走过去的一切

一切的过去——

这个世界

有沉沦的痛苦

也有苏醒的欢欣

1973.2

教案示例1

《致大海》

设计思想采用比较教学的方法教学本课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理清诗歌的抒情思路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手段讨论

教学过程

一、明确要求:

1.教师可把学生分为5-7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协调分工:朗诵讨论,记录(有专人)

2.每个同学要有自己的体会,并能表达出来(1-2分钟)

3.从主题、内容、写法、情感等角度进行比较

4.教师巡查、指导,注意倾听学生们发言,给予适当启发诱导,充分肯定

5.讨论情况记入平时成绩

二、明确讨论题目

普希金的《致大海》是借大海的形象抒发诗人对自由的热烈追求,意象虽不多样,但却负载着作者沉重热烈的情感,应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充分讨论理解诗歌中能突出表现大海特点的语句,并体会其中寄托着的作者的情感,明晰诗人的抒情思路。

舒婷的《致大海》是诗人把大海作为一面镜子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

两首诗在题材上有相同之处,都是诗人借相同的意象(大海)来表情达意的作品。这就成为了比较教学的基础。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比较两首诗的异同点。

三、学生讨论普采用直抒胸意的表现手法。他所表现出的情感悲壮豪放。诗中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如将“波光”写作“容光”,将海浪声声化为“怨诉”,“呼唤”,“回音”,使海更加人性化,便于作者与海对话,使海更像诗人的挚友,表达了作者对海——自由的热爱之情。

舒采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她的大海是对生活细腻的观察,海边的每一种风景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诗人将自己对生活的诠释融入对大海的描写当中。诗中多处运用了排比,反复。

写作背景及写作目的:

普希金是杰出的俄国民族诗人,19世纪积极浪漫文学代表,是自由战士。他一生向往自由,却被沙皇流放远方,加上拜伦的去世,普希金心情郁闷。他要借大海赞颂自由!

舒婷是朦胧派的代表诗人,她以大海写出对生活的感悟,启发人们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附录:

致大海

舒婷

大海的日出

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

大海的夕阳

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

多少支在峭壁上唱出的歌曲

还由海风日夜

日夜地呢喃

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

多少次向天边扬起的风帆

都被海涛秘密

秘密地埋葬

有过咒骂,有过悲伤

有过赞美,有过荣光

大海——变幻的生活

生活——汹涌的海洋

哪儿是儿时挖掘的穴

哪里有初恋并肩的踪影

呵,大海

就算你的波涛

能把记忆涤平

还有些贝壳,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撒在山坡上

如夏夜的星

也许漩涡眨着危险的眼

也许暴风张开贪婪的口

呵,生活

固然你已断送

无数纯洁的梦

也还有些勇敢的人

如暴风雨中

疾飞的海燕

傍晚的海岸夜一样冷静

冷夜的山岩死一般严峻

从海岸的山岩

多么寂寞我的影

从黄昏到夜阑

多么骄傲我的心

“自由的元素”呵

任你是佯装的咆哮

任你是虚伪的平静

任你掠走过去的一切

一切的过去——

这个世界

有沉沦的痛苦

也有苏醒的欢欣

1973.2

《我愿意是急流》

教学目标

体会诗歌主旨的多样性。

重点难点

本诗的画面感和抒情性的结合是教学中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作者与写作背景

裴多菲是19世纪的匈牙利爱国诗人。他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1849年7月在职和沙皇军队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6岁。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爱情诗。尤其是在1846年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以后,写了不少优美的爱情诗。1847年裴多裴与心爱的人结成伉俪。这首诗的创作可以看出爱情的表达。

《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二、内容大意

全诗共五节,采用的都是“我愿意……”开头的格式。诗人把自己说成是“激流”“荒林”“废墟”“云朵”“破旗”。把爱人比作小鱼小鸟长春藤火焰夕阳构成五个有层次的充满活力的艺术画面,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内容。

三、鉴赏要点

1、多样解读

首先将其看作一首爱情诗,它抒发了对爱人深挚的恋情,歌颂了纯洁而高尚的爱情;其次看作一首政治抒情诗,它委婉地表现出19世纪40年代匈牙利人民的解放斗争事业。歌颂了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精神和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诗中的“我”可能指诗人自己,也可能指革命战士们;“爱人”可以是诗人的爱侣,也可以是诗人追求的革命理想。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

2、意象的独特性排列:

本诗没有空泛的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鲜活意象的排列,递进,营造了一个情感流动的回旋天地,层层递进,使诗人情感富于变化,呈现出多侧面多层次,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板书

我愿是我的爱人是

急流(崎岖)小鱼(鱼水之情,是你的生命之源)

四、讨论发言

明确:大海常被世人寄予感情,表达诗人的思想,传达诗人的心意,此课比较阅读普希金和舒婷的作品。

先分析一下二者的结构:

普希金诗

舒婷的诗:

联想—人们对大海的一席感触

回忆—儿时的生活

思考—引入对现实之思考

抒情—积极向上,热情洋溢。

意象及意象的象征意义:

普把大海人格化,大海是自由的象征。作者直接同大海对话,给人一种亲切感。普的大海自由奔放,任性不羁,它是天使头上的光环,闪闪发光,不染纤尘。这是完美的海,梦中的海。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赞美及憧憬。但现实使他伤心,他虽失望但不绝望,他要把大海永记心中,把自由传播到四面八方。

描写大海的语句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 优化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1

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于一体,走进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模式,为教师的教注入了活力,为学生的学提供了新意。但只有巧用,才能优化小学语文课堂。

1 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在小学教学中,有些课文内容离学生生活比较远,教师在课堂中若一味地讲解重点字词、语句,只会使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为此,在这一阶段利用多媒体再现情境,能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情感,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利用Flas创设的学习情境,可增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使课堂教学声情并茂、情趣盎然,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执教《枫桥夜泊》一诗时,我用Flas创设诗境,有效地引导学生感悟诗情,拓展想象。在哀惋低沉的古琴曲中,只见一叶小舟在缓缓前行,一盏渔灯忽隐忽现。最后小船停在岸边,这时钟声和鸟啼传入耳畔,更增添了一些忧愁。这时,我问学生:“假如你是张继,都这么晚了,为什么还不睡觉呀?你独自一人身在他乡感觉怎样?”通过诗境转化了学生的角色,学生即是诗人,诗人情即是学生情。情境交融,使学生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的心境,明白了诗人“愁”中包含着仕途不得志的失落之愁,旅途寂寞孤独的思乡之愁,国破山河碎的忧国忧民之愁!诗歌的意境得到深化,学生的思维由肤浅走向深刻,而这一切,正是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得以水到渠成。

2 巧用多媒体,突破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有时又不是生动形象的描绘所能解决的。巧用多媒体,就能很好地帮我们解决这一难题,使学生在直观、形象地教学中加深了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例如,我在执教《烟台的海》这一课时,班里大部分学生没见过大海,更不知道烟台的海的样子。我就运用多媒体展现烟台海的各个季节的情态,如冬天凝重的海面涌浪像暴怒的狮子,游客以巨浪作背景拍照留念的生活情景;春天轻盈的海面,微波泛起,渔民驾船出海的情景;夏日的烟台海的凉爽和惬意,晚上石凳上游人的呢喃细语,增添了浪漫气息;秋天海的高远,渔家驾船出海,起锚远航的情景。这海水涌动、浪花跳跃的情境和“哗哗”的海浪声打动和感染着学生。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中,体会到了“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的含义,理解了作者赞美烟台的海,更是在赞颂烟台世世代代勤劳的人。再如,《詹天佑》一课,火车怎么走“人”字形线路呢?这是一个教学难点。我用Flas把火车爬坡经过“人”字形线路的过程展现给学生:随着隆隆的火车声,火车头一个推一个拉,过了青龙桥,向东北前进。当到“人”字形岔道口时就倒过来了,推转为拉,拉成了推,火车轻松上陡坡。这一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教学难点便迎刃而解。

3 巧用多媒体,提高习作水平

在作文教学中,中心不突出,详略不当,语句不通,空洞无物等是学生作文中常见的问题。而巧用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能使学生的作文收到理想的效果。例如,在组织学生写《我们的校园》时,我课前利用数码相机,把校园的美景都拍了下来,制成课件,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们看。随着一个个镜头的变换,美丽的校园出现在大屏幕上,清晰地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这时我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如清新的小草、鲜艳的花朵、美丽的广玉兰;操场上整齐的队伍,社团活动中绘声绘色的表演等。为了让学生观察得更仔细,将人物的动作、表情等采用“特写镜头”或“慢镜头”来处理,更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表达对学校的热爱赞美,在教学中,我还让学生按顺序说出看到的美景,并注意用什么语气,什么样的语言修饰等。这样的作文课上,学生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了,并且能抓住写作的重点,对人物的神态和动作也能够描写地很具体。

描写大海的语句范文4

关键词:图文对照;学法指导;观察能力;理解;开发智力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098-02

看图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文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画图时为了帮助学的理解课文,反之理解课文有加深了观察能力,把看图和学文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作者是怎样把看到的事物如实、生动地记述下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看图学文"是由图和短文组成的,图是教学的重要凭借之一,不同于其他课文的插图。教学这些看图学文,要处理好形象的图画和抽象的文学之间的关系,体现图文紧密结合的特点,而且要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来回反复,做到由图入手,图文结合,才能激发兴趣,加深理解。在教学中,可以按如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细看,精读,多想,勤学"有机的相结合,下面结合我教学看图学文《桂林山水》谈谈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过程。

1.细看

从图入手,指导学生认真细致观察图画,对图上的景物有个整体的感知,看懂图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兴趣。当我揭示了课题《桂林山水》一文要观察的是一幅图画,画的是壮美迷人的山水,指导看图时要注意观察顺序,可让学生作动向观察,先看水,再看山,最后是山水交融观察的顺序。体现了对景物识记的顺序,观察不是单纯的知觉,里面有思维和感性的因素。因此,观察的有序,体现了思维的有序。也设计了三个问题: (1)图上主要画了什么?(2)你看到的景物是怎样的?(3)画中的主要事物是什么?在讨论后,要求学生对这些感知的事物用恰当的语言进行分析、概括,老师小结:"山和水是图画的主体,山: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水:平静清澈,竹筏,小船是行走的,鱼鹰正被渔人赶下水,有游山玩水的游人,绿树红花,山间云雾。"最后把图中山和水联系起来,体会山环绕着水,水倒映着山的意境。这样,通过边观察边思考,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对这一幅桂林山水图画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激发了兴趣,为下一步阅读课文打下基础。由形象到抽象,理解内容。看完图画再阅读课文,学生由形象感知进入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2.精读

图文对照,体会文的含义对照图的内容,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看图,深入观察画图时对照作者是怎样描写的,从中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领略课文的内容布局结构,品味精美的语句,图文的巧妙结合,相互印证,本文以(总-分-总)的顺序描写,着重在分述桂林的山水。2.1 初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读课文第一节可以概括了解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读第二节,第三节可以具体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读课文第四节可以理解为总起来描写桂林山水。

2.2 精读课文,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重点语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像......像......像......;桂林的山真险啊......),这样,桂林山水的特点:(水:静、清、绿,山;奇,秀、险)明显突出,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排比句的感情,比喻的恰当,用词的准确,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优美简练的写作方法,体会桂林山水的美,这种美感使学生在品味语句的过程中受到深深的感染。

2.3 细读课文,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提问:"桂林的山和别的名胜山、水有什么不同?"这个思考题,学生踊跃根据课文回答,培养了学生观察的精细,思维的灵活,有学生问:"作者为什么拿漓江的水和大海,西湖的水来比?"细读课文,引导思考;大海的水波澜壮阔,是动的;西湖的水平如镜是静的;而漓江的水动而不觉其动,有奇特的美,这是对比产生效果,这是作者写作目的,还有"我们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山水"这一句,作者是先从水的感受上,再观看到山的境景中,从"水"到"山"的观察顺序,使学生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突出重点、难点,用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很容易接受知识,细读课文,揣摩重点句段,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多想

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多想,着重体会作者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再用准确优美的语句表达出来,抓住课文中有关的词、句、段。开拓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例如;第四节"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人觉得游赏以后回味无穷。老师提问;"假如你到了桂林,划着小船游赏着这奇特的山水景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的感觉是怎样的?"使读者看着图画以身临其境,好像感受到那轻轻的水,奇特的山,体会到了祖国河山的美好。这空中、山间、江上、云雾迷蒙、绿树红花、竹筏小舟 这美的空间,在学生想象中如遇仙境,在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山清水秀的人间天堂,图文所表现的美感,使学生回味无穷,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勤写

让读和写有序的结合起来,只有读懂课文,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才能灵活的运用到写作方面上,学习作者在看图学文中的写作特点,可以模仿作者是怎样表达图意的,又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用简练精美的语句描述,启发学生,留心观察一处景物,确定材料后,围绕主题写作,强调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进去。

描写大海的语句范文5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学案导学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6-014-01

导学案就是教师在课前为了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而设计的方案。“学案导学”更加强调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转变到研究学生学情现状及学法引领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的转换。在新课标的背景下,特别在当今课堂改革新理念的指引下,导学案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多教师认可。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借用语文导学案提升教学课堂质量呢?

一、利用导学案的“问题导引”,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新颖而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自主学习及探究。如在教学《狼》一文时,我是这样导入设计: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哪些与狼有关的成语俗语?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狈为奸、一片狼藉、豺狼虎豹、官虎吏狼、狼虫虎豹、狼吞虎咽……)之后的设计版块中有师生归纳:这些成语全含贬义。这说明,在人们的心目中,狼历来是狡诈、凶狠、残忍、贪婪的代名词。从古自今的许多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狼也都是狡猾、凶狠、贪婪的形象。最后出示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说的是哪部作品?引出《聊斋志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出自《聊斋志异》中的一则故事《狼》。(出示课题);再如在教学《爱莲说》时,我在教学时是这样创设问题导引的:“同学们,说说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后,并纷纷进行了展示:有的同学说喜欢牡丹花,因为牡丹花是富贵的象征,有一种尊贵典雅的气质;有的同学说喜欢梅花,因为梅花有着坚强品质,让人敬佩……“有没有喜欢荷花的,能不能说说喜欢的理由”。由此引出作者笔下的荷花。通过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兴趣。

二、利用导学案的“合作探究”,体验探究问题的快乐

作为学生,高效学习必须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学习的高效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地学,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更是一个尝试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充分要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注重学生的探究,从旧知识中引入探究出新知来。

如在《观沧海》的学案中,在课堂探究导学中设计这样的探究问题:(1)《观沧海》中实写观海所见景色的诗句是哪几句?分别描绘出大海怎样的特点?(“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总写全景,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表现了大海充满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海上景色变化,表现了大海的雄壮气势。)(2)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又如在《渔家傲・秋思》课堂探究中,设计了这样的合作探究问题:(1)范仲淹所作的《渔家傲》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致?从哪句词体现出来的?(2)词分为上阕和下阕,本词的上阕以“异”字统领全文,词中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3)下阕则围绕一个“情”字展开,结合语句体会词人当时的情感。

三、利用导学案的“归纳总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平时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有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三部分,每个单元有复习学案和单元测验案。在导学案的设计上,我比较注意“归纳总结”的版块,有学生学过知识的链接和铺垫,也有与教材紧密相连的内容链接,由点到面的设计探究性问题等,更多的是从能力立意上,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人文素养和学科素养,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如古诗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教学《己亥杂诗》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景理交融,被视为名句而广为流传。从这两句诗中你会联想到什么?在教学范仲淹所作的《渔家傲.秋思》,我就设计了:王维曾经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达了边塞的壮美景色,而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相关的景物描写了边塞的悲凉状态,这句词是什么?在设计导学案时,我通过对比的变式思考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丰富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注重联系比较,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利用导学案的“达标训练”,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

描写大海的语句范文6

黄山日出

黄山日出历来被人们称为美景奇观。为了目睹这一美景,暑假里,我随父亲来到黄山。

当天晚上,我们住在北海宾馆。一整天爬山观景的劳累,使我很快进入梦乡。迷糊中,只听见有人喊:“快,起来看日出了!”我一骨碌爬起来,揉着朦胧的睡眼,身不由己地跟在大人后面往外走。一阵山风吹来,好凉啊!我清醒了许多,看看天上还泛着星光,一路上树影婆娑,怪神秘的。我来到清凉台,这是一个观日出的好地方,此时已有不少人等候在这里了。凭着人小,七挤八拐,我选了个好位置,等待着。

过了一会儿,东方显出了鱼肚白,人群开始骚动。一会儿,鱼肚白渐渐地转成红色,东方的天际出现了橙色的彩霞。忽然天边出现了一道发亮的光,是那样耀眼,不知谁说了句:“快了,快了。”

我这时不知是由于冷,还是激动,只觉心里发紧,牙齿打颤。我看看四周,大人们也兴奋了起来,有照相机的准备按快门,等待着拍下那瑰丽的景象;没照相机的翘首以待,大家似乎停止了呼吸。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太阳像一个小红球,突然从地乎线上,不,不是地平线,而是从云海间跳出来,开始是半个,到后来,就变成了大红球。大地妈妈好像不愿让太阳离开怀抱似的,太阳只能一点点地向上挪。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太阳终于挣脱了大地妈妈的怀抱,跃上了天际。啊,多么壮观,多么美丽!顷刻间,浩瀚的云海被太阳的红光一照,色彩斑斓,远近的山峰在云海的淹没下,只露出小小的山尖,就像那大海中的小珊瑚礁……人们感慨万千,赞叹这人间的美景。

看到这壮观的景象,我很激动。啊,日出,表明新的一天开始,充满希望,充满光明!啊,太阳,你给万物带来生机,给人们带来了温暖!

黄山日出阅读题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1)翘首以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慨万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成语。(带数字的,带色彩的)

(1)七挤八拐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色彩斑斓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短文,然后完成填空。

我来到清凉台,过了一会儿,东方显出了(    ),渐渐地转成(    ),接着东方的天际出现了(    )。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太阳像一个(    ),到后来,就变成了(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太阳终于挣脱了大地妈妈的怀抱,跃上了天际。

4.“看到这壮观的景象,我很激动。”把文中描写“这壮观的景象”的语句用“____”画下来。

5.用“~~”将文中的拟人句画下来。

6.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黄山日出的?找出相关的词语写下来。

参考答案:

1.(1)抬着头望着,等待着。

(2)感触很深,想说的也很多。

2.(1)一心一意 三言两语 五湖四海

(2)五光十色 五颜六色 五彩缤纷

3.鱼肚白 红色 橙色的彩霞 小红球 大红球

4.第5自然段。

5.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太阳终于挣脱了大地妈妈的怀抱,跃上了天际。

上一篇写给上帝的信

下一篇短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