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糖果童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糖果童话范文1
一、 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
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 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学生在答问时精力集中,而在听讲时有时散漫。教师光靠静讲、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而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问可以让学生发现不足
对于一些重要物理概念,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或以题目的本身提出疑问或变换题目的条件,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四、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如在教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采用边做边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问学生和由学生发问,可以通过对话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冷静考虑,合理处置。通过提问,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通过提问,能够发现作业、考试中的抄袭现象,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解决。
五、提问中常出现的一些误区及对策
有些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在提问方面可能存在这样一些误区:(1)整堂课只管自己讲,不提一个问题,"满堂灌"。(2)什么都要问,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模模糊糊的问题。(3)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偏离了主题。(4)只提好学生,不提差生;专提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或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学生难堪。(5)提问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无阶梯。(6)提问表达不言简意赅,有时不知所云,学生无法回答。(7)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对学生的提问不理不睬。(8)提问随意,东拉西扯,越扯越远。(9)不能灵活应变,针对课堂气氛、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追问下去,扩大战果。等等。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提问中应处理好
这样四个关系:(1)点与面的关系。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高。(2)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3)曲与直的关系。提问题不能只问"是什么"、"对不对",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4)多与少的关系。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教师切不可为提问而提问。提问过多过滥,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余地,必然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提问过少,难以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势必造成学生厌倦反
感,效果必然很差。
六、提问常采用的几种具体方式
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课堂上,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设疑式"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逗趣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深思;"对比式"可以诱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刨根式"能帮助学生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促使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比喻式"能帮助学生发生联想、想象,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辐射式"能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求同式"能引导学生从相异的事物中,找出相同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伏笔式"能铺路架桥,暗示出事物的途径或方向,为研究新理论留下伏笔;"自成靶子式"的提问,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警戒"的敏锐状态,从而从反面锻炼了其思维的判断能力,培养了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一次提问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问、怎样问。"层递式"提问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分层次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释疑明理的高峰。"分割式"提问是指把整体性较强的内容分割成几个并列的或递进的小问题来提问的方法。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范围太大,学生不容易回答完整,师可以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分割式提问,把一个个小问题解决了,整个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 "扩展式"提问是指把现在所学内容与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提问的方法,能够起到以新带旧、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直问"是指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以便直接寻找答案,可使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使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曲问"是一种迂回设问的方法,问在此而意在彼,针对学生疏漏、模糊处,抓住关键词:为突破口进行曲问,会使学生番然醒悟,从而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手法,切忌僵化采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即使是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提问,也要注意转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要能使学生看到老师是如何提出问题的这对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七、提问对象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
糖果童话范文2
一、以培养兴趣为主线,强化地理“情感”教育
地理是一门边缘学科,但它与生活密切相关。在促使学生建立起学科感情的基础上,优化课堂,转变以往只注重知识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的状况,这样提高学习成绩就比较轻松了。我们知道,建立学科感情的首要途径就是培养兴趣。培养兴趣首先要将学生的喜好和学科联系起来。例如,在讲到中国疆域时,涉及各省市自治区,如果很死板地让学生去背34个省级行政单位,确实很枯燥,而如果教师启发学生,哪些省份有哪些特产,有什么好玩的,谁都去过哪些省市,这个问题就成为一个很轻松的话题。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除了培养兴趣,师生情感同样是学科学习的动力。如果一个学生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他怎么会喜欢地理课程呢?又怎么能学好地理?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专业吸引,情感打动”,建立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课堂充满着温暖、亲切、自由的教学气氛。教师要增强自己的课堂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用广博的知识、诙谐幽默的教学语言、恰如其分的教态,赢得学生的爱戴,让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以“互动教学”为引导,创新课堂模式
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因而转变课堂模式是重点。传统的课堂模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没体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我们知道,对地理知识来讲,大自然和社会就是一个大课堂,现代化的信息传播途径让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课堂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思想,转变角色,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让学生活动成为课堂主体,教师讲述作为引导和总结,教师评价作为学生活动的反馈和总结。比如在教学“地球的运动”时,教师把学习提纲发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报刊搜集相关素材。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沿着课程主线提出问题,交流问题,在提问中解决问题。如,通过季节变换学习地球的公转,通过晨昏交替、昼夜长短学习地球的自转等。
创新课堂模式是多样的,除了互动教学,还可以开展活动课、实践课、讨论课,只要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适合中学地理教学,都可以尝试。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敢于尝试,科学指导,驾驭课堂。
三、以地图教学为切入点,突出地理特征
地图是地理学的一大要素,也是地理知识的基础以及地理教学的主要工具。所以充分利用地图,展开有效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观察、动手能力的主要途径。首先,对初中学生而言,他们的空间概念、想象能力仍比较有限,地图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一些抽象概念,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比如在学习等高线时,这个概念是不容易理解的,单凭记忆更是不容易,而如果用等高线地形图表现出来,再加以学习就轻松多了。其次,地图是教师进行教学总结的好帮手。在地理教学中有各种各样的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它们能代表不同的知识结构,教师进行复习指导时,通过将它们综合、分析、归纳,能够让复习简单化、高效化。再次就是要设计一些必要的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在地理教学中,很多知识不能用文字叙述,又不能用实物来表示,就可以自行设计一些教学简图,如降雨量示意图、人口增长示意图等,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既能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看图画图的基本技能。
糖果童话范文3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课堂教学法 项目型教学法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交往和对外交流的增多,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交流与沟通日益重要。然而,英语作为工具语言的观点却长期占据国人的心灵,我国的有关教育部门和英语专业毕业生大多只注重基本的听说读写等语言训练和英美文学等入门的介绍性课程,自己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常常被忽略,导致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症”的现象。鉴于此,多数学者在英语教学中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纷纷著书立说。在这种背景下,笔者于2002年参加工作第一年起,着手准备中国传统文化英文版教材的编写工作。笔者于2006年教授中国文化(英)这门课程,本门课设立的初衷就是让学生掌握中国儒释道等流派的主要思想与流变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起到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在十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传统课堂教学法与项目型教学法有着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本文拟比较两种教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中的异同,以期对英语教育者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教学中有所启发。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国人的文化素质、知识结构、精神境界无不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涵盖面极广,神话、历史人物、宗教哲学、文学、医药、美术等广博的知识让学生们应接不暇。面临体系庞大而内容繁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有限的48学时内高效地传授中国文化知识是摆在教育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十年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查资料、想办法,为使英语专业学生有效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尝试性地总结了传统课堂教学法与项目型教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异同。
以笔者为例,2006年开始教授中国传统文化,因为那时市场上还没有大量出现英文版的中国文化教材,所以主要从零星的素材和网络上搜集资料形成自己的教案。最初开始时主要以讲授中国文化的各个独立的史实性材料和背景知识为主,后来逐渐演变成各个流派的主要思想等篇章。在讲授中逐渐发现传统课堂教学法有如下特点:(1)课堂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师以讲授的形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此时的教师角色以专家型和权威者主导课堂。(2)教师以教材的单元为单位,以练习题为手段,以考试为目标,整体推进,章节联系紧密,教师有利于实施教学内容。(3)学生在课堂中被动地接受知识,简单地记忆和复述老师讲授的内容和知识点。学生记忆以事实性知识为主。
在随后讲授的过程中发现,传统课堂教学法的弊端如下:(1)在教师传统讲授的情况下,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在知识体系上浮光掠影,一个学期下来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只是肤浅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碎片知识。(3)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深刻体验,难以在情感和心灵上受到深刻的震撼,更不用说传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这种传统课堂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俗称“填鸭式”教学。为了有效改变这种现状,笔者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2009年引入“项目型”教学法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项目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盛行于欧洲。“项目型”教学法PBL(project-based learning)以某一特定的项目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在“做中学”,真正主动体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非被动地接受知识,让学生成立兴趣小组,自己动手完成某一特定项目,最后以小组形式进行某种形式的成果展示。“项目型”教学法可以有效改变现状。
在实施项目型教学法教学过程中发现,项目型教学法有以下特点:(1)教师从传统课堂专家型和权威型的角色转换为课堂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教师主要从方向引导和总体评价作出评判,另外,教师对必要的核心观念和内涵作出分析和评价。(2)教材的内容以“项目”或者专题形式展开。针对某一项目,与其涉及的概念和知识层层递进,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不再是互不相关的碎片知识。(3)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项目,主动参与项目学习,学生对知识和概念的理解是深刻的。而且,学生通过自己对知识的探索,最后形成书面报告或者PPT成果展示,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完成项目的学习,学生初步养成了从事科研的能力。
笔者在十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将中国传统文化分成若干个项目。例如:龙的传人、炎黄子孙、孔子学说、老子和庄子学说、墨家学说、佛教、王阳明心学、雷峰塔与白蛇传、林语堂与京华烟云、寒山文化等项目;将一个教学自然班分成与项目相匹配的兴趣小组,通过“项目型”研究教学法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教学。教学环节主要通过项目布置、项目内容设计、项目展示、教师总体评价与细节把握、调查问卷与访谈等环节进行教学。从十年的教学效果看,传统课堂教学法与项目型教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中的异同点如下:(1)教师从传统课堂以权威者和专家型的角色转变为同事和参与者的角色。教师不再单一传授知识,而是对学生进行宏观指导和细节把握。(2)教材的内容从以往以单个事实性知识和介绍性知识为主(主要是记忆性知识),转变为介绍性知识和反思、阐释等项目型的有机整体知识。(3)学生角色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按兴趣学习,体验知识,探索知识体系。学生主动学习,以体验知识和阅读大量材料为前提,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从“填鸭式”的学习到独立开展学习、合作学习。(4)目标评价也有所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学生的期末成绩为主,没有课程教学中的过程评价,而项目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重构知识起到过程评价和动态评价作用,和期末成绩一起对学生起到综合评价作用。
综上所述,将近十年的项目型教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英语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改变学生“文化失语症”现象,有效地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引入“项目型”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自己动手设计项目,达到深刻体验中国文化的教学目的。这也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广大教育工作者呼吁解决英语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的一个途径。正好契合了主席在对外交往中,讲好中国故事的讲话精神。尽管项目型教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教学中具有一定优势,但传统教学法的长处也是不能忽视的。在学生完成项目进行PPT口头汇报时,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出现的纰漏和缺陷,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加以补充和引导,这样才能使得中国传统文化英语教学相得益彰,学生的学习才能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李竹青.“项目型”教学法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基础教育外语学研究,2002.
[2]张文忠.英语专业研究性学习的内涵[J].中国大学教学,2007.
[3]朱长文.《对外汉语文化教材中知识文化项目的分析研究――以《21世纪对外汉语教材――中国文化》[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
[4]杨建中.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12-14.
[5]刘景福.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PBL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02.
糖果童话范文4
关键词:初中化学: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200-01
好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提问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教学现状,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能够提升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下面文章中针对提问教学展开了相关探讨,具体如下。
一、激发问题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提问
要想提升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一定要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们利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快乐的,这样也会增加学生的信心。凡是有美的东西存在都是很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喜爱的。化学学科本身也蕴涵着“美”的东西。比如,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之后,无色的溶液立刻就会变成红色,如果加入硫酸铜溶液之后,立刻会有蓝色的沉淀出现。把镁条点燃后会发出耀眼的强光等。这些化学现象都是能够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的,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观察、实践,在观察实践中再提出和化学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由奇而生疑,由疑再生问。
例如,在分析“燃烧和灭火”这一节内容时,教材中主要讲述的是火灾时如何灭火与自救的方法等,尽管这种灾害的损害不会消失,但是至少会降低损失的程度,为了突出效果,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把发生过的火灾事件重新播放出来,组织学生讨论,假如你们也遇到了火灾,应该如何正确逃生、自救呢?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然后再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既能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范围,又能把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学习热情调动出来。
二、创设情境,把握提问时机
化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而且每一章节之间的内容都是层层铺垫、层层深入的逻辑关系,就像一个大链条,不能断。因此,化学教师在讲授一些新的知识时,首先需要做的是把要学的新内容和之前学习过的旧知识串联起来,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首先可以和学生一起去复习之前学习过的知识;二来是能够让学生把原本孤立的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搭建新的知识网络。例如,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一至三章节中都有“高锰酸钾”这一知识点,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学习、识记,让学生对这一物质有一个更为透彻的理解。在化学教学当中,教师提问的密度不要太高,要多设计一些有思考深度的问题,这样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化学合成材料”的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这样进行提问:“你们知道‘白色污染’是怎样形成的吗?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样的问题和教学内容也有一定联系,既能锻炼学生思维,也能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对待学习的态度。
三、设置生活化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且也服务于生活。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都在和自然界、社会产生联系,很多问题背后都隐藏着让学生心存疑惑、而且又充满好奇的化学问题。正因为如此,化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借助课本所提供的情境,也要把和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充分地挖掘出来,让学生们都能够能在自己生活的环境当中去感受化学知识的实用性,这样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在研究“盐酸的性质”的时候,可以这样提问:“人体胃液中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有一些人缺钙会食用钙片(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起到补钙的作用吗?”设置这样的问题,也会让学生觉得化学其实就在他们的身边,而且还感觉到化学的亲切性,意识到学习化学的实用价值,有利于把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出来。
四、要积极鼓励以使学生敢于创新
问题是化学教学的心脏,问题也是学生思维的动力,而且还为思维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思考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断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为领导学生继续探究新的活动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正确的方向,让学生的思维活动也能够在问题的指引下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在设计提问的时候,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要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书本的意识与思维品质,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组织学生猜测“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反应”的时候,学生们的意见不统一,结合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你将如何证明你的结论是正确的,来说服那些和你们意见不一致的学生的观点呢?提出问题后,再给学生留出足够多的讨论时间,让学生用通过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这个时候,有些学生就会想到去检验生成物。这样下去,即有利于培养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去解决一些新问题的思维习惯,而且还有利于逐渐培养他们敢于提出问题,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此外,也有利于学生树立用事实说明问题的观念。
总之,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去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问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着思维的客观规律,善于多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借助好的提问技巧,使得化学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施阜扬.巧妙提问,激发兴趣――试议初中化学课堂提问艺术[J].新一代.2012,11.
[2] 刘衍青:浅谈课堂提问的艺术[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
[3] 课程教材研究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糖果童话范文5
下面就从课堂目标对象、目标内容、目标实施、目标追踪等几个方面谈谈笔者个人的体会。
一、目标对象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任务首先是了解孩子,而为了了解孩子,就应该不断地观察、研究。”我们每一节课确立的教学目标对象就是每一个学生。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立场制定教学目标?首先在思想上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其次要全面地分析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习存在问题的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基础、认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庞杂的目标体系中筛选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目标。
二、目标内容
1.教学目标的编拟、制定要符合要求。首先教师要将大纲规定的整体目标分散到教材,一学期的目标分散到各单元,各单元的目标分散到各章节或各课时。每章每课要有一个两个重点。通过这些分散的重点的解决推动整体目标的实现。
2.目标要完全。既要教材知识与能力方面的目标考虑较周到,也要制定情感目标或叫德育目标。
3.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外显。刻画知识技能多采用“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等的目标动词,刻画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可采用“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行为动词,教师要在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教学过程的设计,使用“经历”、“体验”等词语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隐性要求通过这些词语非常明确的表达出来,将隐性目标显性化,形成具体的教学目标。
4.呈现给学生的目标内容要突出重点,言简意赅。
三、目标实施
在实施达标的教学环节中要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力度。因为目标对象是学生,所以,学生参与教学即实施“掌握学习”策略是目标教学的核心。参与可以激发兴趣,制造气氛,提高效率,培养能力。为了顺畅流利地达到预定的目标,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参与上动脑筋想办法,根据目标设定活动内容如设计巧妙的提问、组织讨论、竞赛、游戏等等,留给学生充足的说、读、写的时间,把分析、探索、经历的过程还给学生。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使学生在从容自信中达到预期目标。
四、目标跟踪
糖果童话范文6
一、深化教材促学生主动学习
研究教材深钻教材,是上好美术课的前提。一味注重传授知识技能,以灌输为主,是难以实现美术教学大纲要求的。只有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人文教育,也就是“以人为本”,这才是美育教学所追求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和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权利,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发挥。为此,充分吃透教材的内涵和精神,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是美术教师上好美术课的前提。
二、课堂教学总体优化,要重视运用多媒体,加强直观教学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美术欣赏教学可能在短期内带来知识与能力的增长,我们所看到的教科书中的范例,包括与之配套的灯片,由于画面太小,或因时间的关系,有些范例太陈旧、落后,没有达到真正的美感和欣赏的效果;如果有效地运用多媒体,如通过扫描仪,把一些与时代接近的图片显示给学生欣赏,教师进行讲解和诱导,使学生视觉上耳目一新,思维上有一个美好的、能够各自发挥的想象空间,那么,美术欣赏教学课的目的就能真正落到实处。
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事先总要做大量的示范作业,有时时间和精力又不允许。有了扫描仪,这个难题就好解决了。如学生在学习国画课时,我们可以找来一些名画让学生欣赏,六年级的美术课有画梅、兰、竹、菊“四君子”,我们可以找到大量的图片,通过CAI演示,让学生欣赏、体会、感受,再进行临摹、训练。这样的作业才多姿多彩,不拘一格。在低年级教学中,如一些色彩教学,我们可以播放一些儿童喜欢的动画画面,增强色感,指导配色学习。在想象画教学中,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想象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播放一些动画片来引导。如二年级的想象画吹泡泡,可以播放动画片《小飞象》片断,儿童既高兴又启发了想象,整堂课自始至终都有趣味。这样的课,小朋友自然爱上,而重点、难点又在欣赏中解决了。
学生作品总是要经过反复修改,修改就需要教师及时指导。学生作品中的问题往往具有共性,所以当部分学生初稿出来后,先选取几张具有代表性问题的作品,用投影仪展示出来。这时,可以同时引导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找出修改的方法,并同时将学生作品中各自的优点都一一予以展示、讲解;学生相互之间也就能取长补短,继而各自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作品完成后,希望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享受成功的喜悦。
美术教学中,手工课所占比重也很大。以往,我们示范作业时,教师边讲边示教,但终因空间狭窄、视野遮挡、前后不连贯等原因,很多学生无法清楚而完整地看到整个演示过程,因而有一部分学生不会做或不想做。但我们如果运用实物投影仪,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学生通过画面,能清楚地看到教师整个演示过程;同时,优秀学生也可以上台尝试作业或演练,或将作品通过投影仪进行展览,并让学生自己讲解、自我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手工课真正成为学生自己动手作业的课。在教师的引导下,要让学生尽可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以期提高和扩大手工课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幻灯,通过直观的视觉形象来感知和认识
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人的兴趣首先产生于新奇事物和它独特形式的刺激。我们在大谈现代多媒体手段的同时,幻灯机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工具,特别是常规教学中美术教师运用最多;它具有体积小、资金少等特点,一般边远地区的教师也能掌握,而合理地运用,也会相得益彰。例如,小小的剪纸课教学,教师剪完作品后,平着展示给学生,和放于幻灯机或投影仪上放大,二者的效果就不一样。在上三年级剪纸花边一课中,我把作品通过投影仪产生的黑白对比效果给学生一种新奇感,放大后的例图格外突出,纹样清晰可见。教师也可以由一个单元至多个单元的组成即花边的形成,可根据图形指导学生欣赏,也可用单独例样并由此而设计的花边进行对比讲解,诱导学生的创作欲望。
在分析表现形式与手法时,通过投影仪,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外形。在四年级二期的美术教学中,有一节画人物动态的课,教学中第一步骤是先画外形。学生如果站在投影仪前,通过灯光打在屏幕上的影子,并讲解影子亦即外形,学生便可以一目了然,很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