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声音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最美声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最美声音

最美声音范文1

小时候很羡慕别的小朋友有甜甜糯糯的小名可叫,于是也想缠着妈妈给自己取一个。可却被妈妈笑着丢来的“黑妞”、“胖丫”等称呼给震慑住。于是,没有小名成为我一生的遗憾。对文中的小作者,我是有些艳羡的。虽然她的小名不够可爱动听,却饱含着妈妈深深的宠爱,叫人如何不去羡慕呢?

世上最美声音便是妈妈的呼唤。每当听到妈妈的呼唤,犹如一股热气缭绕在心间,温暖着我的心。

――题记

“二儿,帮妈妈把水果刀拿来。”

“二儿,吃饭了。”

“二儿,早点睡吧!”

“二儿……”

终于忍受不了妈妈的声音,我“爆发了”!我大声对妈妈吼道:“能不能不‘二儿’、‘二儿’地叫我啊?我都这么大了,多丢人啊!别人都有好听的小名,为什么我的这么土气!”我吼完就转身摔门进了屋。

晚饭时,我没和妈妈说话,妈妈也没和我说,我俩就一直低头吃饭。妈妈先吃完,站起来转身的时候,我发现她的眼睛红肿着。应该是被我气哭的吧!我以前在妈妈心里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乖乖女,今天的反叛大概对她的打击很大吧!我心里有一点儿难过,但转眼间就被喜悦所冲淡――如果妈妈以后不这么喊我,未尝不是一种丢掉“二儿”的好办法。心情竟然莫名其妙地变好了。

第二天,我像往常一样上学,晚上回到家时,对着妈妈喊了一句:“妈,我回来了。”妈妈转过头笑着说:“二儿,等会就吃饭了!”刚说完,她的眼神突然黯淡了,赶忙又苦笑着说道:“这是最后一次。”我身体一僵,心中不由得抽搐着疼了一下。我没想到,妈妈会为了一个称呼而感到失落。

“刘天赐,放桌子,吃饭吧!”母亲终于唤出了我的名字,但我竟然觉得声音是那么生硬和刺耳。从那以后,母亲每次想叫我时,总是先欲言又止,然后叫声“刘天赐”,再与我交谈。每当这时,我总感觉我们之间隔了一堵冰冷的厚障壁。虽然我摸不到它,可是它却真实地存在于我和妈妈之间。

不出三天,我就受不了了!我趴在妈妈的肩膀上说:“妈,你以后还是叫我‘二儿’吧!我不习惯你叫我名字。”妈妈激动地看着我,眼睛里噙满了泪花,回过身抱着我。我们就这样相互依偎着,好温暖,那冰冷的墙也被我们融化了。

今天放学回到家开了门,妈妈的第一句话就是:“二儿,你回来了!”我高兴地回答:“嗯,我回来了!还是这个声音听起来舒服。”我情不自禁地说,然后看到妈妈的嘴角呈现出完美的弧度。

一个呼唤,饱含着妈妈对女儿所有的爱。“二儿”,妈妈的声音是发自内心的,是无法效仿的,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

教师点评

“二儿”,多难听!难怪“我”会生气。可是“妈妈”不再这样叫而直呼“我”的名字后,“我”却感到了不自然和陌生。文章记叙了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展现了“我”对妈妈的理解过程。小作者善于截取生活中的细节,如,“妈妈的眼睛红肿”、“妈妈欲言又止”等细节在文中刻画得非常清晰,还原了生活的真实。结尾照应题目,主题突出。

最美声音范文2

喜欢这种男性独有的磁性魅力,

喜欢字正腔圆的标准发声。

听到你的离去,突然间

心里是那么的难受,

是那样的不舍,

如今,

这个声音远离我们而去了,

对罗京老师说一声:

最美声音范文3

——题记

当日出东方,当天刚蒙蒙亮时,校门打开是细微的摩擦声,便唤醒了这片校园的生机活力,也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到来。

三三两两的学生与教师职工鱼贯而入校门,当学生越来越多,车与车的碰撞声、车子的摩擦声、学生们的絮絮低语,都在同一时刻如同火星一样迸发出来,不曾间断。7点钟,校门准时关闭,西安门附近嘈杂的声音逐渐静了下来,那悠扬的上课铃声打响,而原本安静的教学楼,此时却升腾成为主旋律,似乎像是约定好的一样,琅琅的读书声此起彼伏的响了起来。

上课时,我听到,教室里学生们琅琅的读书声。“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是外中学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我国的基本国情是......”,这是外中学子对中国的骄傲与自豪”;“so do i”,这是外中学子对西欧风情的向往!这洪亮的读书声,就像奔腾的长江,它气势磅礴,它振奋人心,它奔流着、呼啸着,永不间断......

最美声音范文4

除了安静一些,这一天似乎和往日没什么两样。结婚三年,日子渐渐像流水线上的程序,单调、乏味,按部就班。她不是很漂亮,但是人温婉细致,做得一手好菜,除了有些唠叨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毛病。像所有凡俗的夫妻一样,他们的日子过得波澜不惊。

第二天,一切照旧。晚饭后他坐在餐桌旁抽烟,她在厨房里收拾碗碟。他看着她在小小的厨房里来来回回地打转,水龙头哗哗地响着,忽然觉得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但又想不出是哪里不对。睡觉前,他在床头柜上看到一张纸条,她纤弱的笔迹写着:明天有雨,记得带伞。他拿着纸条,兀自发笑,这事儿也值得写个条,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他呢?

他是在第三天才发现她不能说话的。他把一份急要的文件忘在了家里,回去取已经来不及,只好打电话让她送来。电话打到家里,响了三声,接起来了。他直截了当地说:“我有份文件忘在家里了。就在书房的桌子上,急要,你帮我送过来。”电话那端,没有声音。他又说:“是你吗?你在家吧?”还是没有声音。他急了:“你怎么不说话?出什么事了?……”不待他问完,电话已经挂断了。

他赶紧请了假,回家拿文件。在离家两公里的地方,他看到了她。她骑着自行车,正使劲地往前蹬着。他从车上下来,拦住她。天正下着雨,她没有打伞,衣服和头发湿淋淋的。他正要埋怨她在电话里为什么不说话,她已经从怀里掏出他的文件递过去,文件用塑料袋子封得严严实实,封面上有一张纸条:我失声了,所以不能接你的电话。

他一下子就呆了。她失声了,他居然都不知道。他只感觉这两天家里格外安静,就没问问她是怎么了,他怎么这么粗心?

是的,他嫌她唠叨。结婚三年,她越来越像个唠叨的老太婆。每天说来说去,也不过是今天吃什么饭?排骨要红烧还是清炖?热水器要开40分钟才能洗澡,这件衬衣要配那根领带……她说话的声音尖锐、凌厉,听起来总像跟人吵架。他不明白,结婚前那么温言细语的一个女孩儿,怎么一下子就变成了一个庸俗唠叨的妇人?他曾经看到一句话说:一个女人等于500只鸭子。他深以为然,他想哪天她要是不唠叨让他耳根清静,他就幸福了。

现在,她真的不能说话了。她在纸上“告诉”他:医生诊断说是声带囊肿引发的暂时失声,需要好好调理,不久后就会恢复的。

可是,听不到她问他要喝番茄蛋汤还是青菜豆腐汤,听不到她絮絮叨叨地讲韩剧,听不到她抱怨用电太费,小区的垃圾无人清理……他觉得很不习惯。每天,他自问自答,家里只剩下他一个人的声音,单调而寂寞。他忽然发觉,她那让他厌烦的声音,其实才是他们的生活中最动听最和谐的音符。

为了尽快找回她的声音,他见人就问有没有治疗失声的偏方。他带着她去找有名的老中医针灸;他买了绿豆和百合,坚持熬粥给她喝;每天晚上,他拉着她的手去散步,回忆他们恋爱时的事情……虽然通常都是他一个人在自言自语,但是从她亮晶晶的眼睛里,从她越握越紧的手上,从她沉静的笑容里,他知道,那些被他丢失的幸福,又被他重新找了回来。

那天晚上,他睡醒一觉后,看见身边的她正大睁着双眼望着他,眼角有浅浅的泪痕。他诧异地揽过她的肩,问:“怎么了?”她不答,泪却越流越凶。然后,她忽然开口说:“对不起。”

那三个普通的字,在他听来,简直如同天籁之音。他“腾”地从床上跳起来,像个孩子似的语无伦次地嚷着:“你会说话了?你刚才说什么?再说一句给我听……”

她把头伏在他的怀里,她说:“原谅我,其实我没有失声,我只是想试试,你还爱我吗?我一直以为,你对我,对我们的婚姻,已经厌倦了……” 他愣着,忽然紧紧地抱住她。他的心柔软而酸疼,这个柔弱的女人,动了如此的心计,不过是为了挽救他们的婚姻。而他却因此,不但找回了他们的幸福,还听到了世界上最美的声音。

菠萝香

我还记得18年前的那个春天,8岁的她第一次见到那个丑丑的东西:均匀隆起的橙色小丘,一身粗糙的刺,上面一簇绿叶,倒像是绽开的花朵。那是父亲从南方回来带给她的礼物,可是一家人竟都不知道怎样对付这个异物。菠萝在床头柜上放了三天,父亲才拿刀将它拦腰切成两半,把里面的肉一勺一勺挖出来喂她吃。母亲也突发奇想,将隔夜的米饭放进吃剩的菠萝壳里,上笼微蒸,米饭吃到口里,竟是从未有过的鲜润清香。

一年后,父母离异,她跟着父亲,辗转到另一个城市。日子像流水一样滑过,她中学大学一路读过去,毕业后在北京找了工作,穿宝姿,用LV手袋,喝巴西现磨的咖啡,完全是个优雅干练的时尚女子。只是,她再也没有吃过菠萝,就像她从不和别人谈起自己的父母,那都是她心中不能碰触的隐痛。

后来,她和他相识,相爱。有时他牵着她的手从街上走过,看见街角卖菠萝的小贩,手里握着长长的刀,利索地削去菠萝外面粗糙的皮,又一刀一刀顺着纹路将果核去掉,几圈下来,手里已经是一只斜棱环绕干净漂亮的菠萝。

他追随着她的目光,正要去买菠萝,她却拉他走开。她说,不喜欢,怕酸。当然不是怕酸,只是她忘不了,父亲一勺一勺挖出来的菠萝肉和母亲清香鲜美的菠萝饭。那菠萝里浸润着的曾经美满幸福的家的味道,如今早已碎裂。

他们相爱两年,她先提出分手。没有理由,如果一定要找理由的话,便是彼此的熟悉吧。她害怕朝夕相处日久生厌,日日的琐碎和平淡,再深的感情也能磨得波澜不惊,就像当年的父亲和母亲。她不愿经受那样的痛,所以,先放了手。她想,自己可能是不适合婚姻的吧。

分手之前的散伙饭,她醉了。生命中的聚散离合,她早已见惯,谁是谁的天长地久?不过是彼此的过客而已。

一个星期后,她下班回家。门竟然是虚掩着的,她警惕地推开门,听到厨房里叮叮当当地响,她看到他正背着门,笨拙地挖菠萝里面的肉。他把蒸好的糯米和菠萝肉搅在一起,加入白糖、火腿丁、青豌豆,一起装进菠萝壳里,再放进微波炉。他做得那么专注,连她到了身后都不曾察觉。

最美声音范文5

朗读是一件美妙的事情。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书声!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颤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在琅琅书声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

一、朗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朗读,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中低年级,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初始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先进行简单的讲解,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文章,一边读一边思考,将读与思结合,做到熟读精思。从而品味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小学生模仿性强,教师用标准的普通话对其进行强化朗读训练,从而使学生自觉地学习标准的普通话。长期坚持,学生就会养成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对文章逐步的理解、领悟出更深层次的意思,同时,心里会产生满足感,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甚至会根据自身情况摸索出一套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技能。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

3.朗读,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朗读过程有助于学生再造文章意境,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通过丰富的想象,会将优美的文字变成有感情的音符,通过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引导学生去想象,不但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朗读使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朗读,在不知不觉中把教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转化为自己的写作技巧,从仿写到内化再到自创,写作时就能很自然地做到信手拈来了。像很多人都能在很多年后对小时候烂熟于心的名家名篇,回忆起来仍然能够记忆犹新,达到“妙笔生花”的境界。

从以上几点不难看出朗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所以我们务必要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

二、如何进行朗读能力的培养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激发朗读兴趣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朗读能力的培养,其首要条件也是要激起学生读的兴趣。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欲望是兴趣的源泉,有了欲,才有趣。

(2)建立朗读的激励机制,注重朗读评价。我们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多给恰当的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单一的评价。学生们在我们的鼓励中会树立自信心,读的兴趣就会高。学生们树立了能读好的自信心,会读得更精彩。

(3)营造浓厚的朗读氛围,经常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赛,让学生觉得学习与朗读分不开,使学生愿读,乐读,让学生沉浸在浓厚的读的氛围中。

2.加强朗读训练

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打好朗读基本功。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道渠成了。可结合以下形式训练学生朗读的基本功:

(1)范读。范读是朗读教学中任何指导方法都无法取代的。形神兼备,声情并茂地范读能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欣赏水平。好的范读,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美的熏陶。教师可以范读某个重点段落或学生难以理解把握的长句;也可以范读课文中的句逗停顿,也可范读句中的语气、重音、轻声、儿化等。

(2)领读。这种训练形式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和声调,可使学生做到朗读时不添字、不漏字。字字读准;不重复、不破句,句句读通。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自然而然会有所提高。

最美声音范文6

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真正发挥故事资源的作用,或偏离目标,教育价值错位;或平铺直叙,情感缺失;或蜻蜓点水,缺少剖析。这样简单的处理故事资源,使品德教学浮于表面,无法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因此,教师只有致力于课前故事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并在课堂上加以巧妙的利用,才能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情感,心灵受到教育,获得真正的发展。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故事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中的运用。

一、利用教材中的绘本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这一特点,教师应该采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来培养他们的有意注意。学生最喜欢的课余活动分别是:看故事书、看电视和其他。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里“故事屋”或“记录故事”中有许多绘本故事并配置相应的插图加以文本说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故事中的意境,用童眼观察文本中的故事或场景,让学生全面领会图意,他们的内心情感也受到激发。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问号”之歌》这一课时,笔者先给学生讲了“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投入到课堂中,讲完后发现学生对于故事听得津津有味。过后笔者又开始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笔者事先预设了问题让学生自己去了解这个故事的整个内容,并要求学生自己会把故事复述下来。这样从故事中去揣摩学生的内心世界、情感轨迹,从而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事让孩子感受快乐,在故事中让孩子领悟、感染某种道德,这种道德的获取比灌输式来得更直接有效。

二、引用其他学科的文本故事,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品德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可以与语文、音乐、美术、班队活动等其他课程紧密结合。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德育的渗透功能,挖掘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故事要素,把握品德教材和其他学科内容的关系,以广阔的视角和思维来组织与处理教材,与其他学科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努力做到合理、有效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教学时可适时引用其他学科的故事资源,拓展课程空间,让课堂变得有声有色,让教育浸润在欢声笑语中。如:三年级上册《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一课,教师可以引用二年级语文中《一分钟》的故事,圆圆多睡了一分钟,却迟到了二十分钟。在语文课堂上已经明理的事情,教师引领填空:你们还记得二年级语文中《一分钟》的故事吗?圆圆只多睡了( )分钟,却迟到了( )分钟。为什么只多睡了一分钟,却迟到了二十分钟呢?孩子自然回忆起故事中的情节,对“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感悟自然深刻。像这样,各科整合引用一个故事,从语文书中走出来,变成一个鲜活生动的画面走进品德课堂上学生的内心世界,可以使教学目标轻松达成,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善用孩子身边的生活故事,震撼学生的懵懂心灵

为了让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师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点燃课堂的激情,丰富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震撼学生的懵懂心灵,在孩子心灵的品德课堂上留下深深的印迹,成为孩子生活中最有效的教育渠道。

生活故事在每个孩子身上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我们善于点拨,善于煽情,让孩子说出身边的故事,倾听伙伴的故事,就能让孩子从生活故事中发现自身的缺点,学习他人的优点。以《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谢谢你们,我的父母》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播放深情的乐曲,用低沉的言语引导,“当下雨时,父母撑着伞在学校门口焦急等待;冬天到了,寒风呼呼地刮着,夏天到了,烈日炎炎,为了我的学习,父母几年来,一天都不断,坚持每天接送我上下学。当我感冒了,父母……”深情的音乐继续着,孩子们沉浸于往日与父母相处的每一个生活细节中,此时父母的身影就在他们的眼前,父母的爱就在他们的心里。“孩子们,说出父母和你之间的故事吧!”一个孩子说出的故事,其他孩子也感同身受,一个孩子的故事就是其他孩子共有的故事,一个孩子流出的泪水,就是大家的泪水。此时,整个课堂已情意浓浓,感恩父母之心也早已在孩子内心深处烙下了印记。

四、活用有价值的社会故事,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品德与社会标准》指出: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教师要挖掘有价值的社会故事资源,让孩子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教学中,教师或是学生总会通过网络或书籍等途径获取大量的社会新闻等信息资料,而很多是鲜活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我们如果将这些信息还原成有血有肉的社会故事,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其内在的情感意义。曾听一位教师在执教浙教版三下《我们都是龙的传人》这篇课文时,教材以香港、澳门和台湾这祖国领土上三颗璀璨的明珠为主线,让学生“感受香港”“走进澳门”“遥望台湾”。这位教师把活动重点放在“遥望台湾”这一板块,增加了“两岸互助,升华感情”的环节:大陆女孩小霞因为患了白血病而失去应有的灿烂笑容和蓬勃朝气,中华骨髓库里不仅库存少而且配对率也极低,此时海峡对岸的一位台湾男孩愿意把骨髓捐献给这位女孩。教师引用这个真实又感人的故事,让孩子们在交流中体会到虽然两岸人民隔海相望,但心却始终紧紧地连在一起,他们用真情搭起了一座跨越时间的生命桥,帮助孩子们理解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统一的心情。而这些新认知、新情感体验就是源于学生对这些社会故事的深刻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