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礼仪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青少年礼仪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青少年礼仪

青少年礼仪范文1

改善记忆力的方法

一、补充营养

补充营养并不意味着盲目进补,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健脑以及改善记忆力的食物,如菠萝、橘子、鸡蛋、鱼类等。另外每天要养成吃早餐的好习惯,这样可以保持大脑活力。

二、经常聊天

据研究表明,坚持每天与他人聊天10分钟以上,能起到锻炼大脑的功效,对提高人的智商,增强记忆力非常有利。经常聊天还可以锻炼我们的口才,让心情变得开朗愉悦,何乐而不为?

三、重复记忆

很多成功人士说过,重复是记忆之母。重复次数与记忆长久是成正比的... 重复的次数越多,记忆的时间越长。当大脑记忆时长超过生命值,即实现终生不忘的效果了。

四、理解记忆

如果说你想要快速去记住一些东西,在你理解的情况下你会更容易记得住,记得久。所以在记忆的时候,我们先将所需要记的东西进行转换再接收,可以在脑海中想象成一个画面。

五、兴趣记忆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当中,我们对于感兴趣的东西往往会掌握的快记忆的牢。显而易见,大脑在记忆时偏爱感兴趣的东西。在每天的空闲时间,我们可以闭上眼睛仔细思考我们到底喜欢什么东西,并将答案写在纸上,尽可能的多,这样可以引导大脑思考,挖掘信息,对我们提升记忆有帮助。

六、记录回想

如果说你的记忆力不太好,你可以动手做一个表格,将一天的时间划分成小段。比如一天12个小时,将其分为12段。每个段一小时,然后在每一个小时里面,我们做了什么事都可以记录下来,然后再回想一下我们一天是怎么过的。这不仅可以让我们锻炼大脑记忆,更能帮助我们合理分配时间,记录生活。

七、充足睡眠

只有睡的好,人才会有精神,在大脑工作状态良好的情况下,我们的记忆力才会更好。然而长期睡眠不好的人,会造成记忆力衰退。因而保证质量,充足的睡眠是对于我们增强记忆很重要。

八、视听结合

可以同时利用语言功能和视、听觉器官的功能,来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比单一默读效果好得多。

九、多与人交往

研究发现,社交能够让思维更敏捷,闲聊10分钟后,人脑的反应速度迅速提升。

十、跑步

研究发现,跑步能促进脑细胞的再生,延缓记忆力的下降速度。运动专家建议跑步采取“间隔训练”方式,即先快跑30秒,再慢跑90秒,并重复6个周期。每周坚持做2次。

提高记忆力的食物

1、菠菜

菠菜虽廉价而不起眼,但它属健脑蔬菜。由于菠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C、B1和B2,是脑细胞代谢的“最佳供给者”之一。此外,它还含有大量叶绿素,也具有健脑益智作用。

2、谷物

大脑需要不断补充葡萄糖,而谷物中如黑桃的纤维有助于调节葡萄糖进入孩子体内,全麦谷物也富含B族维生素,能补充神经系统的健康营养。

3、小米

小米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脂肪、钙、铁、维生素B等营养,被人们称为健脑主食。小米可单独熬粥,也可与大米一起熬粥。做粥时,清水沸开再入锅,以强火沸煮;漂起米油时,改为文火慢熬,待到米油增多加厚成脂、米粒开花,粥就熬好了(要想省事,还是可以打磨过后再熬)。

4、鲑鱼

鲑鱼是一种富含脂肪酸的鱼类,常吃鲑鱼可以补充大脑发育成长和改善大脑功能所需的ω-3脂肪酸DHA和EPA。事实上,近期也有研究表明,日常饮食中补充丰富的脂肪酸有利于头脑清晰。

5、香蕉

脑细胞的热量来源与其他细胞不同,只能依赖葡萄糖,无法从其他营养形式获得,而碳水化合物则是糖类最主要的来源。香蕉中不只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还有大量果胶、维生素B。果胶能让葡萄糖释放的速度减慢,避免血糖起伏过大;维生素B能促进糖类被充分转化成能量,协助蛋白质代谢,维持脑细胞正常功能运作。想维持大脑的颠峰状态,就随时补充一根香蕉吧。

6、辣椒

维C含量居蔬菜之首,胡萝卜素和维生素含量也很丰富。辣椒所含的辣椒碱能刺激味觉、增加食欲、促进大脑血液循环。“辣”味还是刺激人体内追求事业成功的激素,使人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生吃效果更好。

7、虾皮

虾皮中含钙量极为丰富,每100克含钙约2000毫克。摄取充足的钙可保证大脑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还可防止其他缺钙引起的疾病。儿童适量吃些虾皮,对加强记忆力和防止软骨病都有好处。

8、菠萝

菠萝含有很多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锰,而且热量少,常吃有生津、提神的作用,有人称它是能够提高人记忆力的水果。菠萝常是一些音乐家、歌星和演员最喜欢的水果,因为他们要背诵大量的乐谱、歌词和台词。

9、牛奶和酸奶

乳制品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B是脑组织必不可少的。牛奶和酸奶也为大脑提供了优质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近期研究表明,儿童和青少年需要相比成年人多10倍以上的维生素D才有利于神经肌肉系统和人体细胞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维生素。

10、葱蒜

葱蒜中含有“蒜胺”,这种物质对大脑的益处比维生素B,还强许多倍。平时让儿童多吃些葱蒜,可使脑细胞的生长发育更加活跃。

猜你感兴趣:

1.青年记忆力差该咋办

2.青年记忆力差怎么办

青少年礼仪范文2

可唤起性。移情作为一种能力,是可以训练出来的,这种可培养或者可唤起性,对于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有着巨大作用。主要有三种唤起方式,分别为模仿、条件作用的移情忧伤和道德移情忧伤。模仿是指主体设身处地地将自己置于别人的位置上,主动唤起自己的移情感。条件作用是指主体受到某种刺激并引起了主体内心的记忆而产生的类似的感受,由此表现出的痛苦或者喜悦之情。反射性。移情是一种间接性的心理情绪,是在受到外部刺激条件下,自己对他人所处情景的一种被动反应和情感投射,即“感同身受”。基于移情的特点,我们可以认为:移情不仅能在体验过程中,把自己转换、想象成他人,从而获得对他人的情绪感受,同时也将对人的社会知觉、人际关系培养、心理素质等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通过分析移情的特点可以看出,青少年在日常的学习和活动中皆有移情。如果人人都有移情心,那将有助于化解青少年群体内部的矛盾,打造一个和谐、健康的道德环境,更好地促进青少年成才和发展。

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特点

对青少年进行移情的道德培养,不仅要认知移情本身的特点,还要了解青少年道德教育自身的特点,才能将移情与青少年道德教育有效结合。具体来说,青少年道德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一)教育环境的多样性

青少年的道德教育环境主要是家庭或学校,与儿童和成年人相比,青少年道德教育在环境上具有如下特点:首先,从整个人生阶段来说,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道德塑型甚至是定型的阶段,虽然青少年的道德体现在这个阶段不太明显,但却会对今后的道德行为产生深远影响。其次,教育环境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不仅会受到家长影响,老师、身边的同学,甚至媒体、网络等一些新鲜因素也会对青少年的道德产生深刻影响。

(二)教育方式的独特性

相对于传统的、主流的道德教育方式而言,青少年在接受道德教育时,更愿意选择与自身道德价值更贴近的道德内容,对于传统教育方式的条条框框并不敏感,甚至会产生很强的排斥心理。因此,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从教育方法上,应当采取青少年愿意接受的形式,或者是青少年不排斥的形式,将道德内容传递到青少年价值观念中。

(三)教育成果的享用性

道德享用是青少年在道德生活中形成的,即让青少年在道德学习与实践中领会、体验人生的幸福与人格尊严,是自己在成长中享受道德所带来的幸福感。从实践角度讲,青少年对道德内容的践行,也是创造美好和幸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不仅能够实现个人的心理需求,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将自己的道德价值以正能量的方式传递给他人,使他人也能在感同身受中体验幸福。作为一个群体,这种相互感染所带来的享用性远比教师、家长所传递的道德内容效果要好,更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三、移情对青少年德育的功能

(一)移情有利于青少年产生亲社会的能力

通过交涉互换的情感为体验,从自己的感受出发,体验他人的感受、愿望,由此维持社会的稳定。在实践活动中,青少年在面对相似的情况时可能会产生相同的感受。

(二)移情促进青少年道德内化

将移情纳入青少年德育,使青少年将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影响转移到对他人甚至自己造成的影响上,预见事件可能产生的后果,这样就能做出更加合理、更加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并且,随着认知能力和移情能力的提升,青少年会更加自觉地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能够用内化的道德原则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而不是靠纪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三)移情是青少年做出道德行为的动力

在德育培养过程中,大多数教育者注重道德知识的讲授,而缺乏道德行为实践引导。事实证明,具有道德认知不一定产生道德行为,因为道德认知只是从原则上、规范上教育青少年应该怎样做。一种道德行为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移情心。真正的德育,应当是既教授道德认知,又让青少年产生道德行为,而移情能够实现青少年在学习中的积极情绪,通过分析和体验人物的丰富道德情感,培养青少年的感悟能力。在准确把握移情功能的基础上,将其融入到青少年德育教学环境中,这将会使移情真正发挥教育效果。

四、移情在青少年德育中的培养途径

(一)家庭教育中青少年道德移情的培养

家庭是青少年移情意识与移情能力培养的最佳场所。要发挥这一场所的功能,需要建立父母和子女间的亲密关系。在青少年自我意识形成的因素中,父母对子女的态度、看法和评价起到了主要作用。因此,家长可以利用作业辅导、节假日休憩旅游等机会,与青少年进行沟通,给青少年更多的情感呵护和必要的帮助和鼓励,鼓励子女发言,使其获得成就感、信任感和安全感。

(二)学校教育中青少年道德移情的培养

青少年礼仪范文3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权利保护

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日益成为学校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都对学生的各项权利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在教育教学中,有意或无意侵害青少年学生合法权利的现象还时常发生,使学生的身心受到损害。对此,我们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本文首先列举了教育教学中侵害青少年学生权利现象的表现,然后分析了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保护青少年学生权利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引起人们对学生权利保护的高度重视。

一、青少年学生权利受侵害的主要表现

通过对当前现实生活的考察,发现青少年学生权利易于受到的侵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侵害青少年学生的受教育权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学生上课,不得随意开除学生。但实际上,青少年学生的受教育权经常受到侵害。主要表现为:学生因为迟到,不遵守纪律,未完成作业等。

(二)侵害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权

身体健康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身体健康不受侵害的权利,它是学生人身权的重要内容。教师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唆使他人侵害学生的身体安全行为。但实际上,目前仍有很多教师对学生身体健康权的认识不够明晰,仍然有体罚或变相体罚行为。

(三)侵害青少年学生的人格尊严

每个人都有人格和尊严,人格尊严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但实际上,在教育教学中侵害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还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讽刺、挖苦学生;故意侮辱学生,随意谩骂学生;给学生取一些歧视性的绰号或侮辱性的称号,如“弱智”、“笨蛋”等

(四)侵害青少年学生的人身自由权

人身自由权是我国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教师应当保护学生的人身自由权。但实际上,教师常常自觉不自觉地侵害学生的人身自由,主要表现为:以未完成作业或不守纪律为由,罚站、或不让学生按时放学,或剥夺学生课外自由活动时间。此外,有时也有非法搜身行为的发生。

(五)侵害青少年学生的隐私权

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教师不得侵害学生的隐私权。但实际上,教育教学中教师在对待学生成绩、男女生交往等问题上若处理不当,极易造成对学生隐私权的侵害。

主要表现为:不少学校为了激励学生相互竞争,习惯于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及其排序;个别教师藉口防止学生早恋,私拆或扣留学生信件,翻看学生的日记、短信等。

(六)侵害青少年学生的休息权

休息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教师应保护学生的休息权。保护学生的休息权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实际上,教师侵害学生休息权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表现为:一些老师不能按时下课等。

二、青少年学生权利受侵害的原因分析

教师侵害青少年学生的权利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导致侵害学生权利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素质不高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公民普遍存在着法律意识不强、法律素质不高的现象。

(二)学生对自己法定权利了解有限

当今学生法律意识不强,法律知识缺乏,对自己权利的了解有限,对有些问题的认识还很模糊。这也造成教师侵害学生权利行为的发生。

(三)法律监督缺乏

我国的法律原则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但是在教育法律的贯彻执行中,往往“违法难究”。 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的教育运行机制长期以来没有专门的监督机构来行使执法监督的职权,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督,出现问题往往以道德评价代替法律评价。

(四)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缺陷,就是重义务、轻权利。又加之我国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师道尊严的文化传统中,师生关系存在严重的不平等。

三、保护青少年学生权利的对策与建议

青少年学生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不容任何人侵犯。因此,为了预防和有效制止教师侵害学生权利行为的发生,我们应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一)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

教师法律素养的提高不仅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保障学生权利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教师不知法,不懂法,自己犯了法都不知道,又怎么能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呢?因此,应要求教师学习教育法律法规, 提高教师对学生权益保障的自觉性和法律意识,使教师明确学生所享有的权利,自己应履行的义务,学校应承担的责任,从根本上提升广大教师的法律素养。从而使教师自觉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在管理工作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权利。

(二)培养学生的法律保护意识

为使学生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引导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律保护意识,使他们清楚自己所应享有的权利以及当自己的合法权利遭到侵害时应采取的保护措施,这对遏止侵害学生权利现象的发生和蔓延是非常必要的。

(三)加强法律监督

要保护学生的权利,必须高度重视教育法律法规的监督约束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我们应借鉴国外教育法制化的先进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尽快建立、健全有关教育调解、申诉和仲裁制度,建立和完善与教育法律法规监督相关的一些权威性机构,从而加大监督力度。

(四)树立民主的师生观。

当今社会是民主社会,作为当代教师,教育观念必须与时俱进,明确突出学生主体的重要性,树立师生平等观念,尊重学生,充分认识到在人格尊严上师生是平等的,对作为容易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的学生,应给予加倍的呵护,认真保护他们的合法权利。

(五)加强法制宣传

青少年礼仪范文4

穿衣服如果扣错扣子,还可按次序从头来一次。但是,价值观的第一粒扣子一旦扣错,人生的标杆发生倾斜,后面的错误必将层出不穷,想要回头恐怕为时已晚。万事开头难,一开始就慎重小心,人生之路才能走得远、走得稳、走得好。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最关注的是青少年的教育和成长,帮助青少年扣好他们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让他们在青少年阶段就能树立远大的理想、正确的价值观,勤奋学习,学好本领,迈好人生第一步,就能为他们的人生发展奠好基、起好步,就能让他们的人生之路行稳致远。教育肩负着向青少年播撒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任。

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少年正值青春洋溢、风华正茂之时,正是人生之路起步的关键处,这个阶段得打好基础、抓好养成,尤其重要。“德者,本也。”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变成自己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生活中自觉奉行的理念,特别要引导他们富有孝心、爱心、同情心、爱国心,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给他们传递正能量和真善美,修好公德、私德,塑造美德。“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人只有见贤思齐才能不嗵嵘自己的道德修养。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能慎始,不能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走错路、走下坡路的起点。

树远大理想,有崇高追求。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人生是单行道,起步错了难免绕弯路、走远路。上好人生的第一课,确立好人生的起跑线、基准线,才能让起跑成为起飞的开始。志当存高远。一个孩子如果有了人生奋斗的长远抱负,自然不会每日浑浑噩噩。“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智者无忧、仁者无惑、勇者无惧、强者无敌。只要确立了刻苦学习、学有所成、报效祖国的目标,树立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理想,并不断为之奋斗,青少年就一定能够心想事成,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

养律己意识,导务实行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担,必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加强自律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走稳人生的每一步,走得坚实有力、走得理直气壮、走得健康顺利。任何成绩的取得,不光要靠教师爱岗敬业、精心育人的付出,还要靠同学们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在学习上一定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能弄虚作假。一定要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及时预习,诚实应考,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一定要珍惜时间,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一定要勤学好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要敢于经风雨、见世面,在困难中磨炼自己、增长才干。一定要多参加有意义的集体、社会活动,在团队大家庭中勇于担当,在实践中切身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一定要想大事,做小事;积跬步,至千里;积小胜,铸辉煌。

青少年礼仪范文5

    个体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对自我的接受和认可。也就是说对自己应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这样才不会出现自负和自卑的心理。为自己制定出合理的追求目标,以达到成功的彼岸。一个人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就会产生心理障碍,表现出对自我的不满和排斥,从而出现“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差距。因此,我们应学会了解自我、评价自我。

    自我评价是与个体认识能力发展相关的一种自我意识的表现,具体指个体对自身的思想、能力、水平等方面所作的评价。个体在童年时就开始产生了一些简单的自我评价,但那时的自我评价多是由别人的态度和反应折射到自身而产生的,缺少其内在性。自我评价的能力,会随着人的逐渐成长而逐渐地健全,而如何及时而准确地利用这项能力,将会对个人将来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自我意识对人的心理健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制约着人格的形成发展,在人格的优化中发挥着强大的动力功能。健全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是人类自身内在的一种成功机制,在人才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始终昭示着一条通往未来的光明大道,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的“认识你自己”,自我意识的完善也是一个不断地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过程,正如雕琢一件工艺品一样,真正的匠人为了心中的追求,终生不悔。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已经形成的心理特点和正在发生、进行的全部心理活动的认识,以及自己与外界事物相互联系的认识,是自己对自己心理的一种意识过程,是对“我”的一种主观反映。随着独立性意向的发展,人们会开始将对外界及外界事物与自己的关系的关注转变为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关注。这样自己既是观察者,同时又是被自己观察的被观察者,自我意识被分成两个处于不同地位的部分:前者为理想的自我;后者为现实的自我。一般来说,现实的自我总是落后于理想的自我,这样一来,二者的不一致便产生了自我意识的矛盾.青年人自我意识的矛盾通常表现为两肿类型:一种是过高的自我评价,另一种则是过低的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的自我评价往往导致个体自我意识确立过程中的过分自负或过分自卑这两大心理缺陷。

青少年礼仪范文6

关键词:压力知觉;抑郁;青少年

一、文献回顾

张文新(2002)认为抑郁是指对于外界压力感到无力应对,从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1]。在林崇德、杨治良和黄希庭(2004)编撰的《心理学大辞典》中,抑郁指"情感低落", 表现为负性情感的增强,表现为沮丧感、不适感的心境状态[2]。

抑郁症和与抑郁相关的症状在青少年人群中是很常见的。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介于4%-24%之间[3],有调查研究表明,我国的儿童青少年学生中,大约有37%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最为常见的表现为焦虑、抑郁。这表明抑郁症往往在青春期发生。

许多研究表明,青少年所面对的抑郁症状的危险是不可忽视。抑郁症状可能影响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此外,青少年抑郁症状是与大量的发病率和死亡有关的一种严重的疾病。许多研究表明,抑郁症状甚至可能导致自杀。Varley认为抑郁症状是青少年人群中选择自杀最大的风险因素,抑郁症状持续时间越长,自杀的危险性越高。因此,研究青少年抑郁及在青少年时期与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是很重要的。

压力知觉是指人们在面临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某些刺激事件和不利因素时,感到心理上的紧张和不适,反映出个体的一种紧张和失控状态[4]。压力知觉是影响青少年抑郁的一个重要因素。压力强度和抑郁程度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也就是说,压力知觉总是与严重的抑郁症状有关系。研究还表明,当压力长期存在时,抑郁症状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因此,了解压力知觉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对于缓解、预防青少年抑郁情绪有着至关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对象来自陕西省的两所高中高一年级的学生,一共发放500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共491份为有效问卷。被试平均年龄是15.90岁,标准差为0.91,年龄在13至19之间,其中包括249名男生(50.7%)和242名女生(49.3%)。调查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言进行集体测量,当场完成后交回问卷。

(二)研究工具

1、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

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13)是用来衡量参与者抑郁症状的水平。CES-D-13一共由13个项目组成,被经常使用[5]。CES-D-13由三个维度构成,包括躯体症状(共有5个项目,如"我不能集中精力做事"等),抑郁情绪(共有5项目,如"我感到消沉"等)和积极情绪(共有3个项目,"我感到未来有希望"、"我感到快乐"和"我生活愉快")。

2、压力知觉量表

压力知觉量表(PSS)是使用最广泛的用于测量压力知觉的心理量表之一[6]。量表由14个项目组成,其中,七个是正向制定(例如,"你有多少时候感到事情按照自己的预期发展?"),七个是负向制定(例如,"你有多少时候感到自己不能控制生活中重要的事情?")。参与者被要求评估在过去一个月内的压力知觉水平,用5个等级表示(从"0=从不"到"4=经常")。通过将14项得分相加,获得PSS量表的总分数。得分越高,表明知觉到的压力越高。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

用SPSS16.0进行基本的数据处理。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

(一)压力知觉的总体描述

PSS压力知觉量表的得分越高,表明知觉到的压力越高。491名高中生的压力知觉平均数为32.92,标准差为5.56,男生压力知觉平均数为32.20,标准差为5.60,女生压力知觉平均数为33.57,标准差为5.58。结果表明,青少年的压力知觉是存在的,并且女生的压力知觉强于男生。

(二)抑郁的总体描述

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13)的得分越高,表明抑郁症状越明显。491名高中生的抑郁平均数为10.41,标准差为7.08,男生抑郁平均数为9.90,标准差为7.26,女生抑郁平均数为12.03,标准差为6.73。青少年的抑郁症状是存在的,且女生抑郁情绪比男生强烈。

(三)压力知觉和抑郁的相关研究

对压力知觉与抑郁的得分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其相关系数是0.287**。结果表明,青少年压力知觉与抑郁在整体上是正相关,压力知觉与抑郁总分在0.01水平上是显著正相关,这也就是说青少年压力知觉越强烈,越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四)青少年压力知觉、抑郁情绪的性别差异比较

男生压力知觉的得分为32.2060,抑郁情绪的得分为9.9026,女生压力知觉的得分为33.5758,抑郁情绪的得分为12.0373,t值分别为-2.566**、-3.187***,结果表明,青少年压力知觉、抑郁情绪存在性别差异,并且压力知觉的性别差异是极其显著的。

四、结论与意义

(一)研究结论

首先,压力知觉与抑郁情绪在青少年中是存在的,这与前人的研究结论是相一致的。

其次,压力知觉与抑郁是相关关系,并且压力知觉与抑郁在0.0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最后,压力知觉与抑郁情绪在青少年中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压力知觉与抑郁情绪都显著的高于男生。

(二)研究意义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即扩展了关于压力知觉与抑郁症状之间关系在青少年人群中的研究领域。大量的研究探讨了压力知觉和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并揭示出了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同时,探讨了压力知觉与抑郁情绪在青少年中的性别差异。

本研究对减少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出现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应该尽可能的给予青少年更多的关注,在青少年面临巨大压力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最大可能的缓解压力,顺利的应对困难,从而,降低青少年出现抑郁情绪的可能性,更加身心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文新.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2]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Avenevoli, S., Knight, E., Kessler, R. C., & Merikangas, K. R.Epidemiology of depress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Vol. xii). New York, NY, US: Guilford Press,2008.

上一篇向政府汇报

下一篇中学生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