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古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荷花古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荷花古诗

荷花古诗范文1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____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____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4、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____朱庭玉《天净沙·秋》

5、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____王昌龄《采莲曲》

6、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____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荷花古诗范文2

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开着一朵粉色的太阳菊,有许多到这里放羊的人都要来赞美一番,渐渐的太阳菊变的骄傲起来,它常常对周围的小草进行挖苦,小草们和它的叶子都对太阳菊有所不满。

有一天,太阳菊见叶子穿的破破烂烂,于是挖苦它,说:“你怎么穿的那么旧呀,没钱买吗?你这个穷光蛋,真是给我脸上抹黑,要不我把我的旧衣服拿来给你穿!”叶子听了很不高兴的对花说:“花姐姐,你的好意我心领了,可我也有我的用处,我把二氧化碳和根运来的水合成您所需的养料。再说,人类有句古话:本面是金。我觉得还是现在的样子比较好。”花听了感到莫大的耻辱,它大发雷霆!“你再说一遍!”叶子平静地说:“真的!”花非常生气地说:“我再不用你管了!”说着就把叶子赶走了。

花一开始还挺得意,可是好景不长,花渐渐体力不支,这时它想起了叶子,可一切都晚了,叶子已经走出这片草原。花意识到了自己的错,于是花就摘下自己的一片花瓣写了一封信,让草给叶子送去。上面是这样写的:叶子对不起,我平时太骄傲了,我说的那些话希望你能原谅,我马上就要死了,我希望你能代表我给大家真诚的道歉。拜托了,你的朋友粉色太阳菊。草找啊找啊,终于找到叶子,把信给叶子,叶子看完后,伤心的流泪了。

叶子连忙去找花。可是,花已经死了,叶子完成了花的遗愿之后,向太阳菊敬礼,把它埋了。

荷花古诗范文3

2、水泥按用途及性能分为:

⒈通用水泥:土木建筑工程通常采用的水泥。通用水泥主要是指: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

⒉专用水泥:专门用途的水泥。如:G级油井水泥,道路硅酸盐水泥;

荷花古诗范文4

大树问小鸟:“小鸟,你每天忙忙碌碌,这么辛苦,你快乐吗?”

“我很快乐!”小鸟说:“森林里有我爱吃的虫子,有新鲜的空气,我可以在这里自由自在地飞翔。”

“大树,你每天一动不动地站在这儿,你快乐吗?”小鸟反过来问大树。

大树说:“这里有我的兄弟姊妹,我们为人类制造氧气,遮挡风沙,我们的根深深地扎进土里,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我们做出了贡献,所以我很快乐。”

大树和小鸟成了一对好朋友。

突然有一天,一队伐木工人开进了森林,他们开始砍伐树木,小鸟眼睁睁地看着他的大树朋友轰然倒地,他的小窝也毁于一旦,森林成了光秃秃的山包。

小鸟看见大树被拖上车运走了。他追上去问:“车大哥,你们要把我的树朋友拖到哪里去?”

车说:“我们要去工厂。”

鸟儿随着车来到工厂,他听见机器声轰鸣,站在窗外向厂房里张望,他不解地问窗户:“工人们在做什么?”

窗户回答:“他们把树裁成木板,做成沙发运到城市里卖掉。”

荷花古诗范文5

关键词:小学古诗 教学 媒体

一、巧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景,激趣感知

古诗,由于它反映的作者及时代背景久远,学生比较难懂,特别是小学生,由于知识的局限性,对古诗更加没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呢?我校一位教师在进行《鹅》这首古诗教学时是这样尝试的,先给学生提供一个“目之能见,耳之能闻”的电教媒体,让学生欣赏古诗配画的录像:利用动画展现一只白鹅浮在水面上不断伸曲勃子,并伴有鹅叫的声音效果,只见大白鹅悠闲地浮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挥动红色的脚掌向前划水的动作,听到流水的“哗哗”声。学生看到投影屏幕上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听到古典音乐的演奏,以及名家的朗颂,顿觉赏心悦目,兴趣徒增。此时,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出乎意料的是,百分之八十的学生竟能说出观察到的景物。由此看来,借助媒体辅助古诗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画面的美,而且还可以欣赏到古典音乐的韵律美。这种运用音乐、美术媒体辅助古诗教学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使学生对诗意有了一定的感知,为学生迅速、正确地理解古诗作了良好的铺垫。

二、巧用电教媒体,化抽象为具体,突破难点

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大都是“粉笔加嘴巴”的模式。以老师的讲解,板书为主,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教师虽想方设法解释说明,但往往收效甚微,学生似懂非懂,效果难以尽善尽美。而电教手段的形声化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沟通了语言文字和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它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化难为易,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泊船瓜洲》诗的前三行点明了瓜洲的地理位置,这里出现了几个地名:瓜洲、京口、钟山,如果只是简单地讲解地理知识,学生印象模糊,难以把握这些词语的内涵,不能很好地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如果借助多媒体手段,就可以巧妙地化难为易,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多媒体计算机出示下图,学生观察。诗中提及的三处地名一目了然,从示意图上知道,瓜洲与钟山路途遥远。图文对照,并通过朗读,查阅多媒体提供的作者“背景”,从诗人一连使用的两个表示数量的词“一水间”、“数重山”和一个“只”字,便不难明白:浪迹江湖的游子,思乡心切,此时,作者身处瓜洲,浩浩长江,钟山重重,但诗人却不放在眼里,认为自己离故乡很近,表现了作者归心似箭的感情。简单的示意图,把抽象的地理位置具体化了,扩大了人的感知空间的时间,提高了主观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范围,把作者寓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勾了出来。

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学习《草》这首古诗时,要他们理解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中的“离离”这个词,的确是一个难点。这时教师适时播放辽阔的草原上野草繁茂的景象,学生对“离离”的理解便迎刃而解了。再映出野草随着季节渐渐枯萎,到了来年春天又再度繁荣的过程,学生对“一岁一枯荣”的理解就不仅仅停留在表层了。再如教学《望庐山瀑布》,学生提出不理解诗中的“挂”、“飞”、“直”等词语,教师先借助电脑课件演示“瀑布飞流直下”的画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更好地理解词句的意思。多媒体的“能探风雅无穷意”的效果,能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解决古诗教学中的难点。

三、巧用媒体,扩展延伸,培养课外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古诗,不仅深含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底蕴,更有潜移默化的多种功能,包括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审美情趣与能力,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等。可入选教材的古诗毕竟是有限的,整个小学阶段也只不过是20多首古诗。因此,我们在学生学完教材中古诗的基础上适当给予一些补充、延伸,一方面巩固学法,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学习迁移,培养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并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多读古诗词,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而课后作业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拓展学生诗文学习的渠道。用多媒体课件打出这样的作业:如学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赠汪伦》二首诗,借助浏览功能,引导扩展阅读《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理解: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真正使学生体会古诗借景抒情的特点,完成能力的迁移。

荷花古诗范文6

(一)实施前的准备

在实施古诗译画之前,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大多数学生对学古诗的兴趣,与语文老师合作,根据课标列出了“古诗文背诵篇目”,作为拓展教材,分8个学期(每个学期10首古诗),供全校各年级学生诵读、“译”画,让每个“航二”学生都能吟百首诗歌,做小诗人、小画家。

(二)实施途径和方法

1.以学科整合来提高学生绘画的运用能力

二期课改的理念要求我们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基础,掌握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学会各类知识的综合运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学科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重视课内、课外多种学习途径的结合,重视学校课程和更广泛的社会实践的结合,形成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因此,通过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加强了知识内容的补充联系、渗透融合。这样,学生对诗句的含义理解更透彻了,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提高了。

2.以美感教育来提高学生绘画审美能力

美感教育是培养儿童绘画创作素质的先导。在进行古诗“译”画的教学中,一方面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察自然界的景物美、色彩美、品味社会生活中人的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有关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美,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3.以生活激趣来提高学生绘画表现能力

低年级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但是对于社会生活还了解甚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体验生活。教师不能光纸上谈兵,而是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寻找,或者观看一些与古诗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或录像资料,例如祖国大好河山,中国古建筑──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等。学生有了这种感性认识,再来绘画创作,往往兴致勃勃,收获不小。

4.以古诗意境来提高学生绘画想象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高年级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教师可以用一些生动的、能体现古诗意境的例子,例如画家巧妙的通过飞舞的彩蝶盯住马蹄来表现“踏花归去马蹄香”的意境。

(三)建立评价标准

“二期课改”要求我们,评价学生要充分肯定成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多元智能。从绘画的五方面要素,我们制订了评价表。

古诗“译画”作品评价表

作品题目:

班级: 姓名:

评价内容

评 价 标 准

自评

互评

师评

构图

主体突出、构图恰当、创新、有背景映衬

基本能主体突出、有些创意、有简单背景

不能明显地体现主体、没有创新意识、无背景

色彩

色彩鲜艳、颜色搭配合理、主体勾线、画面效果较好

颜色搭配基本合理、画面整洁

颜色搭配不合理、画面零乱

美化

边框设计有创新、标题及花边美化合理、美观

画面中有部分美化、整体效果较美观

画面中没有美化的地方、画面处理简单、传统

意境

能较好体现诗的意境

稍能体现诗的意境

不能体现诗的意境

联想

感受部分能体现作者对诗中情境的联想

感受部分略有联想

感受部分没有联想

议一议:你认为作品中最成功的方面?

总评

等第

说明:1.评价时均打“√”:符合某项的就在相应的格子内“√”。

2.按“自评──互评──师评”的顺序进行评审。

3.“议一议”指作品中,学生认为最满意的地方。填写时简要说明。

转贴于 二、实施的效果

(一)古诗“译”画活动促进了学生素质提高

1.古诗“译”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在教一年级学生学习《咏鹅》这首古诗时,在黑板上勾勒了几只姿态各异的大白鹅,有的昂首高歌,有的低头嬉水,有的在池中畅游,立刻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同学们边看图画边背古诗。学习兴趣盎然。又如在《咏柳》诗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欣赏柳树迎风摇曳婀娜多姿的录像资料,然后让学生用画笔去赞美它。有的学生抓住柳树嫩绿的颜色来表现春天的到来;有的学生用拟人的方法把柳条画得像少女的头发,以表现柳条的柔美;还有的学生从写实的角度把迎风飘扬的柳条画的很逼真……然后,教师出示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让学生通过画柳咏柳加深对诗句的理解,体会“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学生十分喜爱这种学习方式。

2.古诗“译”画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1)古诗“译”画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技巧

儿童绘画,是孩子天性和个性的自然反映及流露。起初,学生在绘画时,构图简单,有的更是在诗与画的安排上比例失调,图色效果也比较单一,我发动学生和我一起找相关资料,一起学习、参考。在这种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绘画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懂得了色彩搭配与古诗内容的联系等。现在,学生的古诗“译”画作品表现形式可谓丰富多彩。有的同学用卷轴式的边框来装饰,也有的学生在处理画与诗的搭配时,采用中国画题词的形式。调查表明:有9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构图、色彩及线条的运用能力上有了一定的提高;有7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绘画表现形式丰富了;有85%的学生认为综合评价方式他们更能接受了。

(2)古诗“译”画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有两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意境深远。在教学中,我借助于李白送别画面,要求学生以“假如我是李白伫立在江边。目送孟浩然远去”的假设进入情境,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才能,进行诗句创作,引导拓展古诗的意境美。有一位学生是这样表现的:他画了一个阳春三月的小景,江岸小草碧绿,百花齐放,彩蝶翩翩。卡通型的李白站在长江边,目不转睛地望着远方,在李白的旁边还插入作者的想象:“孟兄啊,别忘了给我发E—mail”。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还融入卡通、网络这些新鲜元素。这种构思一联想一再造,真可谓下笔如神。又如《江南绝句》诗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我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用不同的画面表现“春风”。于是,有的画垂柳摆动,表现春风;有的画“风姑娘”的到来,表现春风;还有的画小草、小花弯了腰,表现春风。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以不同方式的表现诗的意境,正是古诗“译”画的魅力所在。

(3)古诗“译”画提升了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学生古诗“译”画的过程,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更是学生提升中国民族文化情感的过程。

(二)古诗“译”画活动,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1.提高了教师的鉴赏能力

美术教师为了提高古诗“译”画的教学质量,必须经常翻阅古诗书籍,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加强古诗的积累,增加自己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2.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

美术教师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是指导者,也是参与者。教师和学生一起操作,一起讨论。遇到难题,不同学科教师共同探讨,有效提高了自身的各种素质。教师逐步树立了正确的教学观、审美观,掌握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整合的理念和方法,从而真正成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

3.构架了师生心灵的桥梁

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在古诗“译”画教学中,有些被教师、学生称为“调皮鬼”的学生,往往在这一方面确很感兴趣,想象力也比较丰富,画意也有创新,我经常关心鼓励、表扬他们,使他们充满学习的信心,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不仅对语文、美术学科感兴趣,而且也愿意与教师沟通交流,逐步消除了师生间的隔阂。

三、问题与思考

上一篇无名的野花

下一篇区块链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