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政府汇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向政府汇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向政府汇报

向政府汇报范文1

政府办:

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提升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主题活动的实施方案》和全县开展“提升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主题活动动员大会精神。我乡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不断促进干部作风转变,提升行政效能,确保我乡各项工作目标顺利完成。现将我乡贯彻落实开展“提升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主题活动汇报如下:

1、我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和全体干部职工大会,学习传达全县开展“提升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主题活动动员大会精神和邱县长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了我乡开展“提升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主题活动,明确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和方法步骤,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结合实际,开展了“提升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大讨论。重点进行“六对照、六讨论”通过大讨论,使大家深刻认识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全乡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激发热情,积极投入到主题活动中去。

3、多种形式找出行政效能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整改方向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一是实行公开承诺。对集中整治的重点问题,逐个进行深入研究,并根据各单位工作职责,就便民利民的内容方式、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整改目标的责任时限等整改措施实行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简化审批环节,优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三是规范机关行政行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讲求工作实效,降低政务成本,提高办会、办文和办事效率上来。四是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规定,依托县政府网站平台,依法将应当让公众知晓的事项,及时向社会公开,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要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五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和相关绩效考评制度。规范机关行为、优化办事流程、提高行政效能和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乡开展“提升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主题活动,使我乡各项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待改进。

向政府汇报范文2

一、城镇性质

1、乌敦套海镇地处翁牛特旗东南部,该镇距四道湾子、安庆沟、羊场火车站35—60公里。乌丹—海拉苏公路和赤峰—敖汉公路从镇中交叉穿过,是翁牛特旗通往东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地理区位较优越。

2、乌敦套海镇发展潜力巨大,与玉田皋乡合并后,镇区的中心城镇作用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镇区所在地将成为乌敦套海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进一步强化其商业、贸易流通的中心地位,更好地带动镇域经济发展。

3、乌敦套海镇的工业发展应以现有的生物化工和农产品加工工业为基础,将分散布局的乡镇企业进行集中,形成规模经济,根据现代化工业发展趋势,应积极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企业。

4、明确第三产业对现代市场经济的驱动作用,利用方便的交通条件,积极发展商贸、交通行业,利用本区的蔬菜瓜果及淡水养殖业的优势,发展食品的深加工工业,建设成为集贸工一体综合型工贸城镇。

5、这里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拥有最大的水库—红山水库,发展旅游业有一定的基础。

城镇性质综述,乌敦套海镇的性质拟定为:以红山湖为基础,集工、农、贸协调发展的风景旅游城镇。

二、城镇规模

(一)人口规模

镇区人口是自然增长、机械增长、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四项因素的和,根据分析预测:

近期镇区人口规模为13000人。

远期镇区人口规模为25000人。

(二)用地规模

(1)现状用地分析

我镇现状建设总用地222.43公顷,人均建设用地383.50平方米,远远超过国家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分析用地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其一是由于现状人少地多,建设很散,特别是居民套大院现象很普遍,造成居住用地过多;其二是红山水库管理局建于我镇,也是造成建设用地过多的原因之一;其三是道路广场用地指标较小,体现了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另外,绿地少,不能满足国家的标准。

(2)规划用地规模

我镇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由于历史原因现状建设用地指标比较大,故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149.84平方米,总建设用地为374.60公顷。

三、发展方向

坚持面向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发挥区位优势,合理布局,将我镇建成工业强盛、商贸繁荣、交通便利、环境生活舒适、文化发达的绿色生态旅游城镇。在现状建成区的基础上,近期补充完善红山组团、水管局组团,远期向东北方向发展。

四、主要特色

1、区位优势明显,地利途通

乌敦套海镇地处g305线公路旁,位于翁牛特旗东南部。是赤峰红山湖旅游区所在地。公路g305线纵贯南北,县道潘乌线横穿东西线,交通条件便利。目前已成为辐射敖汉旗、松山区、翁牛特旗东部的中心地。

优越的经济地理位置和方便的交通条件,构成了本镇的区位优势,便于接受外部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利用腹地资源,充分发挥外部市场条件,扩大横向经济联系。

2、土地类型多样,土特产品多,综合开发潜力大

本地区有山坡地、耕地、水浇地、沙地。牧草茂盛,林木资源、水资源丰富。耕地种植品种多,四季分明,中温带湿润凉爽气候,适于各种植物生长繁殖。只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按照适宜性原则,协调好产品与市场的关系,就能使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3、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潜力大

自治区最大的水库—红山水库位于镇中。库内水容量25.6亿立方米,最大水深30米,控制流域面积24486平方公里。水库等级为一级,目前有灌溉、养殖、发电、防洪等多种职能。

这里有雄伟的水利枢纽工程,蓝天、碧水、绿荫、沙滩以及水库下游秀美的塞北风光,构成了一幅风光奇秀的立体风景画,已成为参观、游览、消夏、避暑的旅游胜地,目前已被赤峰市命名为红山湖旅游区。

本镇红山林场林木长势茂盛,次生林面积大,郁闭度高,是清静疗养、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另外我镇的火石山、少龙山、花果山、太湖山等山体景点和五牌子鸟类自然保护区,大有开发利用价值。

4、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基础

向政府汇报范文3

社会保障作为一项社会制度安排,分配的是公共资源,增加的是公共利益,所以政府在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过程中是责无旁贷的。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实施运行需要借助政府的行政强制力量,需要政府承担首要责任。不过,由于公共部门缺乏竞争而效率较低,工业化发达国家相继掀起了社会保障私有化的浪潮,不少国家在社会保障的实施过程中引进了私人部门,比如智利、新加坡等国,采取多家私人公司竞争、政府进行监督管理的方式,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因此,在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中,必须把市场的力量与政府的力量相结合,同时不能忽略社会“第三部门”等其他力量的介入。在社会保障的实施过程中,政府、市场、社会的功能是各有利弊,关键在于扬长避短,理清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责任边界,进行合理的责任划分。当然,政府作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首要责任主体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一、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中政府主体地位的决定因素

政府是社会保障的首要责任主体,尤其是处在社会转型期,需要进行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政府,更是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责任主体。

(一)化解社会风险的保障

随着传统家庭规模和功能的转变,有些风险是工业社会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风险,社会风险的化解都需要更强有力的主体参与,只有政府才能利用其公共权力来化解社会风险。化解社会风险需要提供具有公共性的产品或服务。以维护社会公平和促进社会稳定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保险是具有公共性的产品,但由于其准公共产品的特性,人们在消费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搭便车”心理,一般的

企业和个人会因风险太大而不愿介入;而如果政府主导社会保障,则能够有效地消除市场失灵的问题。首先,可以有效降低社会保障领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其次,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由政府强制力能够保证大范围的参保人员以较低廉的价格享受到较全面的保障。最后,政府组织承担社会风险的能力较强,政府部门可以设计合理的制度来保证社会保障制度承担的风险在同代人之间横向和纵向共担。

因此,对于社会保障来说,政府必须以一种积极的姿态介入社会保障领域,提供满足广大人民需要的社会保障服务来化解风险,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中外社会保障制度实践的证明

纵观世界各国,无论是工业化发达国家还是经济转型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无论是社会保障制度已经较为成熟的国家,还是处在积极探索和试验的国家,无论是哪种国家的任何类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即使政府的角色和定位有所差异,但都显著地表现为政府主导性的特征。在各国社会保障的实践中,大致可以将各国社会保障的类型分为“政府一社会”型社会保障制度与“政府一市场一社会”型社会保障制度。

实行“政府一社会”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主要通过政府强大的政治、法律、行政、经济权利,通过税收等手段筹集资金,并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英国和瑞典等福利国家即为典型代表,福利国家的政府介入社会保障的范围最广、程度最深,政府担当着社会保障制度的直接管理者的角色,对所有国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国民终生都能够享受较好的福利待遇。但是政府无所不包、无所不保的社会保障实践,很容易形成“高福利”的刚性,使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积重难返。

实行“政府一市场一社会”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充分依托和发挥市场及市场主体的力量和作用,通过政府的主导作用,引导市场的参与,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形成全社会的力量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美国、德国、智利等国是其典型代表。但是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前提是高效的政府和完善的制度、政策和法规,此外还必须具有发达的市场机制与健全的市场体系。

(三)社会转型期大背景的要求

统筹城乡发展是在我国在从城乡二元割裂向城乡一体化转型的宏观背景下的必然产物。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众多利益群体之间利益的重新分配,而我国特殊的社会转型道路更是需要政府的强势介入。

快速转型的中国社会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两重性和复杂性,即社会优化与社会弊病并生、社会进步与社会代价共存、社会协调与社会失衡同在、充满希望与饱含痛苦相伴。其中一个主要表现是既加速社会的阶层分化,又造成了两极分化。

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贫富差距过大、劳动关系失衡等种种社会转型期的社会代价、社会弊病的主要诱因,还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残缺不全,或者是社会保障制度因政府未到位而滞后于社会转型期的需要。作为改革的“减震器”,在消除社会摩擦、促进社会顺利转型的过程中,社会保障自身也很容易产生一系列的摩擦,比如现有受益群体和理论受益群体、传统受益群体和政府机构之间的摩擦等。如何消除社会保障制度的自身摩擦,关系到统筹城乡社会保障能否顺利完成,进而又会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社会转型,而这一重任,政府是责无旁贷的。

二、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中政府责任的重构

一般而言,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中政府的责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立法和制度保障责任,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中政府责任顺利实施的首要前提。但是,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变革并没有遵循立法先行的国际惯例,而是采取了试点先行、逐步扩展的策略,从而只能由政府承担制订制度、政策的责任。

财政责任,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中政府责任顺利实施的关键保障,主要是指政府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承担的财政开支。贯穿于我国政府的财政责任之中的有历史责任和现实责任两个维度。历史责任主要是指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转型而出现的转制成本,这个历史责任的分担形式涉及到农民工社会保障、农村社会保障等新制度的安排,从而关系到政府制度保障责任的实施。财政责任还涉及中央、地方两级财政责任的划分。

组织实施责任,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环节,它承担了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运行职

能,全力保证社会保障从企业保险中脱胎而出,完全走向社会化运作。

监管责任,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依法正常、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实施主体是国家为实施社会保障事业而规定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社会保障管理机构,这些主体遵循一定的监管原则和运行机制。

然而,我国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实施现状并没有完全到位,存在着缺位、错位、越位三者交织的畸形现象。笔者认为,在立法和制度保障责任方面,政府存在着“缺位”现象,不仅高阶位的法律缺失,而且制度供给整体上不足。在财政责任方面,政府表现为“错位”和“缺位”并存。财政的现实责任的履行上,存在着整体上的绝对不足和中央、地方责任财权、事权不对等的尴尬,而在财政的历史责任方面,政府采取了逃避的方式,对转制成本的承担没有做出承诺。在监管责任方面,政府存在着“错位”行为。因为政府在并不擅长的社保基金运营领域“越位”,政府给予市场的自由空间狭窄,没有让市场发挥作用,所以使得基金的保值增值面临极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加上“投资运营”和“监督管理”都集中于政府身上,导致难以保证政府监管责任的有效性。

(一)立法和制度保障责任的重构

纵观各国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产生和发展历程,都是以颁布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揭开序幕。然而,我国政府在统筹城乡社保中的“立法责任”始终“缺位”,由于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我国始终没有《社会保险法》来“保驾护航”。在法律缺失的情况下,立法和制度保障责任主要是指政府承担的本应由立法机构承担的制度设计和规范责任。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制度,主要散见于政策文件、部门规章、相关机关的通知、命令等等,立法层次偏低。各地分散的地方规定使得社会保障制度难以统一,导致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严重缺乏权威性和稳定性。

作为社会保障领域纲领性大法的《社会保险法》,历经十几年的坎坷仍然没有出台。近年来,《社会保险法》的立法步伐加快,然而,据悉,原定于2009年进行三审的《社会保险法》将推迟到2010年进行,其重要原因就是目前经济形势不明朗,而且各方面的分歧较大,这表明《社会保险法》的出台将再度延期。在《社会保险法》没有出台的前夜,笔者认为,应该更加重视政府的制度设计和规范的责任。社会转型期间,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社会保障的对象规模并不稳定,新出现的特殊群体,比如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等社会群体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克服制度运行带来的困难和障碍,从而要求必须进行制度创新。

笔者认为,政府在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中的制度保障过程中,应该首要考虑协调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问题以及与其他社会政策之间的关系。

第一,协调城镇社保制度、农民工社保制度、农村社保制度三者的关系。

现行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五大社保制度,这些制度相对来说较为成熟,并且运行多年。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在构建农民工社保制度和农村社保制度时,在制度设计上,应该借鉴城镇社保体系的制度模式,并且尽量避免制度模式的多元化,因为这样有利于城乡社保制度未来的一体化整合。此外,在城乡的这三类社保制度中,还应该留出社保关系接续的“通道”,有利于人口在身份变化过程中的社保关系的转移接续。

第二,协调统筹城乡社保制度与土地政策之间的关系。

我国的绝大多数农村居民把土地视为“命根子”,社会保障制度的长期缺失,不仅让大多数农民工不愿意放弃家乡长期闲置的土地,而且也让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进程举步维艰,进而影响城镇化的步伐。事实上,不少发达国家是将农村、农民工社保制度的提供和土地政策联系起来的。当国家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土地经营时,就实行大量优惠的农村社保制度,引导农民自愿放弃土地,反之亦然。这些经验对于我国乡镇企业的农民、农民工以及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农民等社会群体中可以考虑适当借鉴。

第三,协调统筹城乡社保制度与人口政策之间的关系。

由于我国农村居民长期以来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同样依赖家庭养老的方式,“养儿防老”的观念在我国农村社会根深蒂固。因此,计划生育政策在城市与农村的效果显然不同。其实,社会保障制度与人口政策密切相关,一些工业化国家通过社会保障措施来调节人口的数量,比如,有国家通过给予生育补贴从而解决劳动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在我国,如果一旦为农村居民提供了社保制度,让他们老有所靠、病有所医,相信对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也是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财政责任的重构

社会保障是用经济手段解决社会问题的制度安排,是促进公平的收入调节机制,它离不开相应的财力支撑。因此,财政责任是政府在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中担负着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社会保障的财政责任主要是指财政给付制度方面。目前我国政府已经正式承担起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财政给付责任,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社会保障运行管理的费用。管理城乡社保实务的社保经办机构虽然被列为事业单位,但是其运行管理费用却从1997年以前由社保基金中提取转成为由国家财政给予解决。随着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建立,社保的业务量将大幅激增,社保的经办机构的运行成本将增加,政府在统筹城乡社保运行上的财政投入也将越来越大。

2 社会保障的补助支出。除了包括在社保基金收不抵支时的兜底功能,还包括在各地做实或者部分做实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时的政府财政补助,做实个人账户是政府弥补历史责任,承担转制成本的重要表现,各级政府均在其承担了不同的责任。比如,在东北的社保试点中,就规定“将个人账户规模从11%调整到8%,并按照5&做实,”而中央财政补助这5%中的75%,即3.75%,地方财政补助5%中的25%,即1.25%。

3 建立社保战略储备基金。这意味着政府开始承担历史责任中的中长期转制成本。2000年我国成立了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这笔基金主要是作为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基金,其基金来源主要是中央财政拨款和国有股减持、利息税、福利彩票及投资收益。

然而,财政的现实责任的履行上,存在中央、地方财政责任的“错位”和政府在消除转制成本的“缺位”。由于政府“立法责任”的严重“缺位”,政府在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中的责任多见于政策性文件中,而这些文件对于政府的财政责任大部分都提到了“各级政府要在资金上给予适当补助”,但是至于各级政府“资金上给予适当补助的比例具体该是多少”等问题界定模糊,这种情况导致了

各级政府财政责任承担的随意性。结果,长期以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财政责任的分配处于失衡的“错位”状态。

1994年我国进行了分税制改革以后,决定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无论是在财政上还是在社会事务上都应该有合理的责任分担,但是统筹城乡社保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方面就出现了严重不匹配的现象。虽然历年来中央财政收入比地方财政收入略多,但是几乎是“平分秋色”。在统筹城乡社保方面,政府这几年的财政支出主要集中于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这一块。然而,从表1看出,中央、地方财政对城镇养老保险制度补助支出的绝对数,表现为地方过于依赖中央财政,中央财政承担了绝大部分财政责任。

从财政支出的相对比例来说,中央财政对养老保险的补贴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仍然比地方财政对养老保险的补贴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大很多,图1,表明,中央政府对于养老保险非常重视,承担了绝大部分的责任,而且中央财政的承担还处于持续上升状态。全国各地的地方政府并未真正地承担起相应的财政责任,虽然地方财政由完全缺位到逐渐介入,但是和中央政府的重视程度之间有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还有越拉越大的趋势。

另一方面,政府在化解转制成本这一历史责任时存在着向企业和个人转嫁责任的问题。转制成本是因为我国从过去单位包办的“现收现付”制的社保转型为“统账结合”的社保制度,出现了“老人”、“中人”、“新人”的划分,“老人”的全部养老金和“中人”的过渡性养老金都是由新制度中的社会统筹基金支付的,而根据现有制度的模式,统筹基金直营支付社会基础养老金部分,所以,从理论上看,“老人”的“个人账户”部分和“中人”的过渡性养老金部分构成了养老保险制度转型的成本。对于现有制度来说,这是一种历史债务,是劳动者过去的一部分必要劳动向国家上缴的工资积累而成,应该由政府来支付。

此外,政府的财政责任也向个人转嫁,主要表现在:第一,通过个人账户的空账向制度内的劳动者个人转嫁。第二,通过领取资格的限制,将一部分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中被淘汰而又没有再就业的“中人”排斥在制度之外,让其自行负责养老问题,或者让其养老保险权益自行消失,比如从失业下岗工人转化为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外的个体户或者非正规就业者的就是如此。

要使政府的财政责任从“错位”到“归位”,笔者建议,首先,要确定各级政府在统筹城乡社保中不同的社保项目中的财政责任。因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各项资源不对称,所以各自的优势和对社会风险的分散程度也就不同。从工业化发达国家的现状可以窥见一斑。比如美国,联邦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主要是限于“老遗残”等项目,而更多的社会保障责任由州政府加以承担;而在北欧国家,中央财政给付主要涉及社会公共安全、职业健康和预防性、应急性社会政策,并用于平衡地区差别,其余基本的社会保障项目则由地方政府负责。

在中国,统筹城乡社保中最主要涉及的社保项目就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其中,养老保险的风险是在人的特定阶段普遍存在的风险,事关中国亿万人民的老年生活保障,影响意义深远,而且可控性强,所以,养老保险是应由中央政府承担较多的责任。而医疗保险虽然是所有人都会遇到的,但是相对于养老风险来说,医疗风险不确定性强,难以控制,需要地方政府的严密监管,所以,必须中央、地方两级进行管理。而工伤保险在世界上不少国家是属于雇主赔偿责任的范畴,它的公共性明显要低于其他的社保项目,可以努力让其追求自我平衡。

向政府汇报范文4

*镇地处*县中南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7公里。全镇幅员面积412.9平方公里,最低海拔1080米,最高海拔2502米,年平均气温20℃—25.7℃,年降雨量781—1000毫米。辖8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有117个村(居)民小组。2009年末,全镇共9476户30442人,其中农业人口6946户24435人,占总人口的80.3%,非农人口2530户6007人,占总人口的19.7%。有耕地26575亩,其中水田13658亩、旱地12917亩。

通过调查统计,全镇现有1096户4259人、5400头牲畜发生饮水困难;416口水塘中有175口缺水;372口水窖中有102口已干涸或失去水源;辖区5个小二型水库总蓄水量占总库容的40%左右,阿支德水库已基本干涸;小麦受灾3500亩,芒果受灾6200亩,冬春蔬菜受灾1900亩,涉及8个村32个村民小组。

一、全镇抗旱救灾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2月10日,全县抗旱救灾工作会议召开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对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充实,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农技中心、水利管理站、国土资源所、社会事务办、财政所、*卫生院、供电所、各村(居)委会负责人为成员的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传达了省、市、县抗旱救灾工作的会议、文件精神,对全镇抗旱救灾工作进行了安排,实行镇党委政府副科以上领导包村、包重点,注重引导群众情绪,及时发现、化解、处理各种不稳定因素,避免发生用水、用电纠纷,保证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二)深入排查,加强监测。为全面准确掌握各村组的旱情,有的放矢开展抗旱救灾工作,从2月10日以来,镇党委政府抽调机关干部90余人次下村入户,听取村民意见,掌握耕地受旱、人畜饮水等情况,尤其是注重了解农村低保户、残疾人等困难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情况。

(三)广泛动员,生产自救。一是加强对广大农户的教育引导。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当前旱情的严峻形势,克服“等靠要”思想,积极开展生产自救。二是充分挖掘水资源。发动村民,利用河道、沟箐,采取打井、蓄水等方式,按照“一保人畜饮水、二保农业生产、三保工业用水”的原则解决好人畜饮水问题。补助资金0.4万元,结合群众投工投劳,在哲理村、宏地村新建取水点3个。三是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在条件具备的村委会引导农户改种耐旱作物,扩大旱作面积。目前,膏泽村十组已计划将600亩水田改种成玉米。四是做好抗旱救灾物资的储备发放及抗旱资金管理。到目前为止,镇党委政府已向旱情较严重的村民小组发放了第一批价值0.8万元的抗旱救灾物资(蓄水用具70套),发放旱地龙9箱),储备蓄水用具50套;补助膏泽村九组、十组农业灌溉电费2万元,补助河东水库南灌沟维护资金2万元。

二、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是个别村民小组水源干涸,农户取水较远,存在较多困难;二是随着旱情的持续,农业生产用水进一步紧张,农业灌溉投入加大,部分农户积极性有所下降;三是个别村组群众对旱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向政府汇报范文5

一、我镇企业改革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效

大王镇乡镇企业的发展起步于80年代初,当时抓住国家鼓励乡镇企业发展的机遇,上下一心,苦干实干,企业规模快速膨胀。但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乡镇集体企业的一些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一是产权不明晰。所有企业都戴着“乡镇企业”一顶帽子,产权关系不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积极性的发挥。二是权责不明确。谁应该对企业经营行为和成果负责,谁能够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等等,都没有明确的主体。三是管理不够科学。当时的企业,仅仅依靠几个人甚至一个人去决策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和改革。从时间顺序和主要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初步改革。从*年开始,我们借全市企业改革的东风,对乡镇企业进行了以集体控股、职工平均持股为主要模式的股份制改造。这次改革,共组建股份制企业9家,其中股份有限公司3家,有限责任公司6家。进行股份制改革的企业,都按照《公司法》和有关文件政策的要求健全了法人治理结构,初步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第二阶段,以调整优化股权结构为重点,以资本运营为主要特征的深化改革。从*年开始,我们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指导思想和“谁投资谁所有,谁创造谁受益”的原则,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集体股减持,构造科学合理的股权结构,实现经营管理集团控股,企业法定代表人持大股。截止目前,除少数企业外,已基本完成了股权结构调整任务。镇办企业中,大王集团由*年的平均持股33%下降到现在的20%。在调整股权结构、转换经营机制的同时,我们将目光瞄准资本市场,加强资本运营,引导企业确定上市目标,并以此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实现与国际接轨。*年华泰股份成功上市,不仅募集了大量的发展资金,而且率先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建立起了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年,华泰股份又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要求引进了2名独立董事,优化了董事会结构,为公司的科学决策奠定了基矗与此同时,科达集团通过积极工作,上市材料已经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员会审核通过,近期将发行上市。改革使我镇企业的体制和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实现了政企分开,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通过改革,明晰了企业的产权关系,改变了过去政府既是资产所有者,又是企业直接经营者的状况,消除了政府对企业负无限责任的弊端。改革将企业的经营权、人事权、投资权、收益分配权和盈亏责任都交还给了企业,使企业真正成为了市场竞争主体。在明晰产权关系的基础上,实施股份制改造的企业普遍建立了“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结构,搭起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促进了企业内部人事、用工、分配制度的改革和管理机制的创新。

(二)拓宽了融资渠道,优化了企业的资本结构。集体资本减持后,通过职工入股、法人参股、企业上市等途径,改变了过去过分依赖银行贷款的状况。集体企业改制而成的9家股份制企业,共募集增量股本金11亿元,股本总额达到13亿元,其中法人股总额9179万元,仅占股本总额的7%。华泰股份股票发行上市后,企业资产负债率由53%降为22%。

(三)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截止目前,全镇乡镇企业已拥有固定资产51亿元,从业人员2.5万人,

*年实现产值8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3亿元,利税8.5亿元,分别比股权结构调整前的*年增长63.5%、66.1%、84.7%。乡镇企业安排农村劳动力2.1万人,占全镇乡村劳动力的50%。*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94%,上交税金占财政收入的99%,农民人均纯收入有48%来源于乡镇企业。

二、几点体会

(一)改革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首先是镇领导班子的思想必须解放。这次股权结构调整,推行经营管理集团控股,董事长持大股,镇领导班子成员中有个别同志简单地认为企业集体股减持是对集体经济的削弱,会加大贫富差距,进而抑制乡镇经济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真分析了原有乡镇企业存在的问题,大家经过反复分析比较,认为不应该计较企业属于谁、归谁管,关键是看能不能促进大王镇经济发展。只要企业在大王镇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创造税收,就有利于大王镇的发展,就能造福于大王人民。镇领导班子思想的率先解放,增强了推进改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企业改革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矗

(二)改革必须形式多样、因企制宜。对效益好、规模大、净资产较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改制为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已组建的3家股份有限公司资产总额达到32.2亿元。华泰股份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一次性发行股票9000万股,筹集资金10.6亿元。对净资产较少、规模较小的企业,改造为有限责任公司,集体资本原则上逐步退出,鼓励经营管理集团控股、经营者持大股、职工自愿参股。同时,还采取其他多种形式推进改革。信义啤酒有限责任公司由于规模孝技术落后,管理较差等原因,经营陷入了困境,被烟台朝日啤酒有限责任公司控股兼并后,引进资金1700万元,并引入了先进的经营管理机制,效益明显提高。

(三)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选好用好“能人”。大王镇乡镇企业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选择了一批“能人”担当重任。企业改革后,能不能继续发挥“能人”的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改革的成败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我们在发扬光大过去优良传统和优秀品德的同时,耐心细致地做企业家的工作,用市场手段,用先进灵活经营机制,把他们的利益同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股权结构调整,使经营管理集团控股、主要经营者持大股,从而建立起了企业与企业家之间以产权为纽带的牢不可破的联系。华泰集团、科达实业等企业都进行了股权结构调整,增强了经营者的责任心和对企业的关切度,为实施资本运营,促进集体资本保值增值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改革要坚持与时俱进。大王镇的每一步改革,都是从解决当时影响发展的实际问题入手,与时俱进,步步深入。*年开始的第一轮改革,在企业中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解决了当时影响企业发展的政企不分、权责不明的问题。但是从实践上看,这轮改革后部分企业经营管理集团和经营者持股比例偏低,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因此,我们又从解决这些问题入手,展开了第二轮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改革要着眼于增强企业活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改到位,只能说明是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矗要促进企业发展,还要在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在改革过程中,我们指导企业按照《公司法》要求,制定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工作细则,明确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形成了企业内部有效运行的制衡机制。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真正实现了职工能进能出,职务能升能降,收入能高能低。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入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最大幅度地降低资金占用,搞好资本运营。积极走科技兴企之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和科技投入,大力引进高新技术和高层次专业人才,提升了创新能力,促进了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年度,仅大王集团各子公司就投资8.8亿元用于新上项目,这些项目投产后,年可新增产值11亿元。这些措施的实施,使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管理更加规范,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三、今后改革的基本思路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十六大提出的“改革要有新突破”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企业运行机制。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全市重点企业改革的要求,加快未改制企业改制步伐;引导和督促股权结构不够合理的企业,尽快实现企业经营管理集团控股,经营者持大股。进一步健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高效运行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在具备条件的企业,深化劳动和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年薪制和期股期权改革试点,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向政府汇报范文6

河北省56岁的共 产 党员,乡村医生石五林,为阻止“非典”疫情向农村扩散,他主动请缨和乡村干部共同担负起外地回乡人员的“防非”检查、检测工作,自己掏钱购买专用的防护设备和消毒物品。大学生徐本禹毅然放弃读研的机会,选择了去贫困山区支教,并资助贫困学生。吴天祥,退休前是武汉市武昌区政府巡视员。在政府工作的30多年间,他一心一意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他9次义务献血,4次跳入长江救人,先后照顾过26名孤寡老人、6名孤儿,结识了300多个“穷亲戚”,为他们排忧解难。这些人就在我们身边,他们的伟大事迹很好的诠释了一个的党员的人生观,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不是一句大话,我们作为大学生,也可以做到这一点。这并不是要我们每时每刻想着这句话,而是要做到乐于助人,乐于助人就是为人民服务。这些伟大的党员也都是从帮助身边的人开始,慢慢到帮助很多人,这就是为人民服务。我们应该随时记得帮助身边的人,而不是为了入党空喊着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无论我们是不是党员都应该随时想着他人,尽力帮助身边的人。在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也能从中感觉到快乐。

作为大学生,我们一定要做到助人为乐,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实现了人生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党员的人生观,也应该成为每一个大学生的人生观和行动指南。只有树立了这样的人生观,我们才具备了成为党员的基本素质和作为现代大学生应有的思想境界。现代大学生应该把个人价值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高尚的道德情操、远大的理想志向同实实在在的奉献活动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追求崇高的生活意义。

上一篇专项汇报的

下一篇青少年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