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核细胞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真核细胞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真核细胞

真核细胞范文1

【关键词】 制作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 活动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8-023-01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以及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我校在2012级高一学生中开展了制作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的比赛活动。通过本次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性,还取得了课堂教学中无法达到的良好效果。现将活动情况及受到的启示分述如下:

一、选择合适时机开展制作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比赛活动

由于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到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利用多媒体图片展示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进行教学,学生通过此类教学也只能初步了解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许多学生对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的认识较为模糊。为此,我们参照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相关活动的建议,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了制作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的活动,并进行了评比和展示。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本次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培养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在本次活动前,我们系统进行了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知识的教学,为学生奠定了一定的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知识基础。之后安排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制作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并组织学生作品参加比赛。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我们就收到了来自全年级的150多件作品,之后我们又继续发动学生增做作品和修正完善作品,于是在后一个星期中我们又收到了80多件参赛作品和一些经过完善修正的作品,本次活动共收到参赛作品236件,据初步统计,全年级参与制作模型的学生约占98%,较好地体现了活动的全体参与性。

对于学生的参赛作品,我们积极组织生物教师认真评比,共评出:一等奖作品5件、二等奖作品6件、三等奖作品10件、优秀作品奖16件。之后我们又从未获奖的作品中选出20多件作品连同获奖作品一起在校园内显著位置进行展示,并连续展出了两天,期间学校高一到高三的学生,乃至许多教师都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学生的作品。

二、本次活动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启示

启示一: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多开展活动,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性

每个人天生都喜欢探究,学生当然也不例外;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既能满足求知欲,又能获得知识、得到乐趣,还能提高能力和增强学习的兴趣性。在本次活动期间我们发现,学生议论有关生物学问题的声音不断,表现出对学习生物知识浓厚的兴趣性。我们有理由相信本次活动对学生今后学习生物学知识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据此我们认为积极开展生物学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科兴趣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启示二: 通过活动促进学生间的合作探究、互帮互学,共同构建知识

本次活动的学生参赛作品中,有许多是2人或3人或4人等多位同学共同完成的,在完成这些作品的过程中,他们在材料准备、模型构建、模型完善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分工合作、互助学习 ,共同探究等学习过程,在制作模型过程中,学生之间有讨论、有争论、有相互借鉴;在参观作品过程中相互评议、交流和自我修正,并从中构建了较为科学完善的真核细胞结构知识体系。

启示三: 活动可以达到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学习效果

在本次活动优秀作品展示期间,我们时常听到学生对有关作品的评点,议论,也时常看到学生在展示台前相互指认“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中心体、核糖体、液泡、核膜、核仁、核孔、染色质”等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场景,以及争辩作品优劣、制作逼真程度、有无制作错误等的场面。

启示四:制作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真核细胞范文2

[关键词]淋巴腺结核;病理细胞;结核抗体关系

[中图分类号] R3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555[2007]02―24―03

结论

全世界每年死于结核病的人数达300万,属各类传染病死亡人数之首,我国日前的结核病病人数量居世界第二位,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是多发病,常见病,最近几年结核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有卷土重来之势。淋巴腺结核在淋巴结肿大疾病中名列第一位。我国约有四亿人口患病。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危害人们的生活。可单独存在或合并是肺结核,肠结核,本组总结445例淋巴腺结核针吸细胞学特点及分型诊断研究,以及期中195例结核抗体结果,报告如下:

1料与方法

1.1材料本组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门诊、住院过及外院会诊结核性淋巴腺炎445例,男147例占33.0%,女298例占67.0%,年龄1-87岁,平均344岁。诊断及分型标准,根据细胞学特征及结核抗体结果确定中结核抗体共371例,其中ICT法共142例;DOT法160例;ELISA法共69例。

1.2方法常规消毒,用一次性10毫升塑料注射器,挑选有诊断价值的肿大淋巴结,左手固定,右手持针进行多方位穿刺取材,涂片、进行瑞氏一姬姆萨双重混合染色。对干酪样脓性坏死标本,分别做抗酸染色及革兰氏染色,同时做结核抗体和结核菌素试验(PPD)及腺苷酸脱氨酶(ADA)测定。显微镜下检查,根据淋巴结核不同时期的细胞学特点及特征结构,结合抗酸染色和结核抗体的结果做出分型诊断。

1.3试剂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提供的TB-DOT试剂盒、澳大利亚AUST-CARD公司生产的ICT结核卡、四川绵阳404医院提供的结核抗体酶联免疫法(简称ELISA)试剂盒。

1.4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确定组间差异。

2 结果

淋巴结核分型诊断结果、各型的细胞学特征以及结核抗体险测结果见表1,表2,表3,表4。

3讨论

3.1结核性淋巴腺炎分期、形态学特点及病理结构特点我们根据淋巴结核不同时期,有不同细胞形态特征和病理结核特点,将淋巴腺结核分五期V期:即I型:淋巴结核初期一炎性增殖期;Ⅱ型:淋巴结核早期一淋巴结节期;Ⅲ型:淋巴结核中期一结核结节期;Ⅳ型:淋巴结核晚期―干酷坏死期;V型:淋巴结核恢复期一纤维间质增殖期。

3.1.1 1型(炎性增殖期)此期为疾病早期诊断,整个淋巴结结构完整,除了以成熟小淋巴细胞增生为主外,伴有原幼淋巴细胞增生20%-30%。并见组织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增多,但未见坏死灶,仔细寻找查到少数散在的上皮样细胞混杂在淋巴细胞间隙中称为“淋间类细胞群”,是早期结核特点。此期诊断与慢性炎症增殖反应及某些肿瘤早期增生区别困难,需要做结核抗体或PPD试验及腺苷脱氨酶(ADA)的测定有助诊断,本文有1例,占0.2%。

3.1.2Ⅱ型(淋巴结节期)在结核炎性增殖期过后,紧接着进入结核早期,该期主要特征:见到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增生,组织细胞浆内可见数个淋巴细胞称为“淋巴结节”,为淋巴结核第Ⅱ期特征性诊断细胞。该期有时可见少数淋间类细胞群。本文82例,占18.4%。

3.1.3 Ⅲ型(结核结节期)该期淋巴结核继续发展,进入结核中期。突出特点是看到数目较多的上皮样细胞,散在或成堆出现,数十个上皮样细胞与淋巴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结核结节”,或者可见典型的朗罕氏细胞。这种典型或不典型朗罕氏细胞统称为“结核结节”,该细胞是诊断淋巴结核的特征性细胞。本文174例,占39.1%。

3.1.4 Ⅳ型(干酪样脓样坏死期)Ⅳ型(干酪样脓样坏死期)又称作结核冷脓肿,为该病晚期阶段,淋巴结结构破坏,大量坏死组织和破碎的细胞碎屑,可见少数退化淋巴细胞残核碎影,如仔细查能找到少数退化潜隐样类上皮细胞。抗酸染色可找到大量抗酸菌为其特征。如破溃后伴有感染时,病人可同时伴有红、肿、热、痛四大症状。整个淋巴结除了上述改变外,主要看到较多中性粒细胞,少数组织细胞,异物巨细胞,此时革兰氏染色,可查到革兰氏阳性球菌。本文共61例,占13.7%,抗酸菌阳性率可达98.4%以上,提示抗酸染色是该期主要特征。

3.1.5 V型(纤维间质增殖期)该期又称为淋巴结核结节硬化期,即淋巴结核恢复期。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殖代替了淋巴组织,淋巴结除了结核性肉芽组织增生外,尚可见到一束束纤维结缔组织呈纤维素样改变,本文有6例,占1.3%。

3.1.6结核性淋巴腺炎各期相互关系,可同时存在双型期细胞学病理学改变,如结核初期一炎性增殖期与结核早期一淋巴结节期有2例,占0.5%;结核早期―淋巴结节期与结核中期一结核性结节期有107例,占24.0%;结核中期一结核性绪节期与结核晚期―干酪样脓样坏死期有12例,占2.7%。总检出率高达98.4%,明显高于传统诊断方法。

3.2 淋巴结肿大性状及穿刺液外观与淋巴结核的分型关系淋巴结肿大性状及穿刺液外观有助于淋巴结核的分型诊断;一般淋巴结核的肿大淋巴结多发生在颈部、腋下,少数在腹股沟及其它部位,而且淋巴结体积较小,0.5~3厘米,数目较多,活动较好,但也有少数在锁骨上淋巴结,肿块可达

10多厘米。因此,不能以肿块的大小、性状、位置作为淋巴结核的诊断依据,只对诊断有参考作用。

3.3郎罕氏细胞与淋巴结核诊断关系郎罕氏细胞多出现在结核结节期,偶尔可见于干酪样脓样坏死期,其他期很难看见,本文中郎罕氏细胞仅见35.8%,也就是大部分淋巴腺结核是找不到郎罕氏细胞的,因此,不能以郎罕氏细胞作为诊断淋巴腺结核的主要依据,并且注意穿刺部位,因在霍奇金氏病、梭型未分化癌、亚急性甲状腺炎、结节病和血管炎等某此变态反应的疾病时,也可以看到大小不等的类上皮样细胞出现,遇此情况要注意查找有否R-S细胞及癌细胞、类上皮样细胞数目变化,结节病时可出现大量的类上皮样细胞。

3.4结核性淋巴腺炎与结核抗体相互关系经多年研究结果表明PPD试验测定机体T细胞免疫功能指标,该指标受下列因素影响:①机体免疫机能;②有否接种过卡价苗或感染过结核;③合并免疫缺陷疾病;④放疗、化疗、药物治疗等因素。因此,该指标做结核病诊断会引起错误诱导。目前我院应用结核抗体试验取代,又因结核抗体的种类(IgG、IgM、IgA)不同,而且各生产厂家提供的试剂盒敏感性、特异性不同,都会影响淋巴结核的诊断。目前市售结核抗体标志物大约有数十种,大多数为IgG,未有较好的IgM问世,经过我们近两年对各种结核抗体使用观察,在使用结核抗体时,首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结果稳定、方法可靠、简单快速,经济实用的试剂盒和检测方法。

我们认为结核抗体标志物使用时,必须多种方法联合使用,弥补各法不足,万万不能以单种方法进行诊断。有时穿刺涂片查到大量抗酸菌,但结核抗体却呈阴性反应,因此,我们必须依靠淋巴结针吸细胞学形态特征和突出的结构特点作为诊断依据,进而达到准确合理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

3.4.1 TB-DOT试剂盒使用的是用现代生物技术提纯的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外膜抗原,引进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DIGFA)原理,用于活动性肺内、外结核病IgG、IgM、IgA的检测,有很高的敏感性。本文检出率62.5%,特异性91.1%,P

3.4.2 TB-ICT检测技术是近半年来在DICA(斑点免疫层析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同时检测多种抗原的技术,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能测出IgG、IgM、IgA等不同抗体。本文检出率52.8%,特异性89.2%,P

3.4.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gG抗体,随着结核分枝杆菌几种特异性抗原的发现与纯化,及技术的不断改进,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不如ICT法、DOT法的灵敏度高。本文检出率46.4%,特异性81.2%,P

结核性淋巴腺炎针吸细胞病理学诊断,能对结核不同时期病变做出及时、准确的早期诊断,从而提高淋巴腺结核早期诊断准确率,是目前任何传统诊断方法不能取代的。

真核细胞范文3

[关键词] PDCD5基因;pcDNA3.1+表达载体;电转染;BGC823细胞系

[中图分类号] R3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6-003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struct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of PDCD5 gene and transfect BGC823 cells to obtain stable transfected cells. Methods The PDCD5 gene fragment was designed and inserted into pcDNA3.1+ expression vector which was digested with EcoR Ⅰ and Xho Ⅰ. Colony PCR and sequencing were used for identification.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was electrically transfected into BGC823 cells, and PCR was used for identifying the stably transfected cells after G418 screening for weeks. Results It was suggested by colony PCR and sequencing analysis that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DCD5 gene sequenc was accurately inserted into the desired position and the sequence was correct.Recombinant plasmids were successfully transfected into BGC823 cells and integrated into cell genomic DNA. Conclusion The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of PDCD5 gene i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and integrated into BGC823 cell genome, which provided experimental basis for studying the function of PDCD5 gene and gene therapy of gastric cancer.

[Key words] PDCD5 gene; pcDNA3.1+ expression vector; Electrical transfection; BGC823 cell line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PDCD5)原名为TFAR19,由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中心从白血病细胞株TF-1细胞中克隆得到,具有促进多种细胞凋亡和抑制增殖的效应,其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相关性[1]。研究表明,PDCD5基因在胶质瘤细胞[2]、前列腺癌细胞[3]、结肠癌[4]和胃癌[5]等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较正常组织表达水平下降,并且重组人PDCD5蛋白可以增强软骨肉瘤细胞[6]和肺癌细胞[7]等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5年生存率低于20%,是全球第二个癌症死亡相关的原因,而我国每年因胃癌死亡病例占全球人口的47.8%[8]。本研究以PDCD5基因和BGC823胃癌细胞为研究对象,构建pcDNA3.1+-PDCD5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电转染BGC823细胞,并筛选稳定转染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PDCD5基因的功能及进行胃癌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BGC823细胞株和pcDNA3.1+质粒由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邵淑丽教授惠赠;DNA回收试剂盒及细胞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由武汉金开瑞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RPMI 1640培养基干粉购于Gibco公司;胎牛血清、DNA Marker及各种工具酶购于上海生工;ECM830型电穿孔仪购于美国BTX公司。

1.2 方法

1.2.1 PDCD5基因和引物的合成 PDCD5基因序列由NCBI数据库提供的资料确定,并在序列5’端和3’端分别添加EcoRⅠ和XhoⅠ限制性酶切位点,序列全长383bp,连同pcDNA3.1+表达载体通用引物(pcDNA3.1-F:CTAGAGAACCCACTGCTTAC;pcDNA3.1-R:TAGAAGGCACAGTCGAGG)均送交武汉金开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实验时间为2015年6月~2016年6月。

1.2.2 重M载体的构建 将pcDNA3.1+载体用EcoRⅠ和XhoⅠ双酶切37℃、3 h;80℃、20 min。用EcoRⅠ单酶切质粒作比对,电泳回收线性载体片段。用T4 DNA连接酶连接双酶切载体与PDCD5基因16℃,12 h,反应体系中双酶切载体和PDCD5基因的摩尔比为1∶3。

1.2.3 重组载体的转化及鉴定 将连接产物转化DH5α感受态大肠杆菌,涂布于含60 μg/mL Amp的LB筛选平板上,37℃培养12~16 h。挑取部分转化单菌落,以pcDNA3.1+载体通用引物进行菌落PCR:94℃预变性2 min;94℃ 变性30 s,55℃ 退火30 s,72℃延伸45 s,共34个循环;72℃ 延伸1 min,4℃保存。以未转化的DH5α菌落作阴性对照,以pcDNA3.1+质粒作阳性对照。将经菌落PCR鉴定正确的菌落进行扩大培养,测序鉴定。

1.2.4 重组质粒电转染BGC823细胞 BGC823胞于37℃、5% CO2、饱和湿度培养。取处于对数生长中晚期细胞,用无血清1640培养基调整细胞密度至5×106 个/mL,取400 μL加入0.4 cm电转杯,加入经线性化的重组载体30 μg,冰浴10 min,于185 V、30 ms电击,电击后冰浴10 min,将细胞移至培养瓶中培养。

1.2.5 转染细胞的筛选和检测 转染细胞培养48 h后,以含500 μg/mL G418的培养基筛选培养8 d,以含250 μg/mL G418的培养基维持培养16 d后,收获稳定转染细胞。根据试剂盒说明提取稳定转染细胞基因组DNA,以载体通用引物进行PCR反应:94℃预变性2 min;94℃ 变性45 s,55℃ 退火45 s,72℃ 延伸45 s,共34个循环;72℃ 延伸3 min,4℃保存。以重组质粒作阳性对照,以未经转染细胞基因组作阴性对照。

2 结果

2.1 重组载体的构建

pcDNA3.1+质粒的酶切产物电泳图显示(封三图4),单酶切产物大小约为5500bp,双酶切产物略小于单酶切产物,两者的条带位置基本一致,与预期结果相符。pcDNA3.1+质粒的电泳结果表现为复制中间体、开环、超螺旋等2~3条与线性DNA Marker不完全相对应的电泳条带,见封三图4。

2.2 重组载体的鉴定

转化单菌落PCR扩增产物,经电泳分析发现扩增出561bp大小的条带,与期望条带大小一致,未转化大肠杆菌DH5α 菌落没有扩增产物,pcDNA3.1+质粒的引物扩增片段大小为211bp。在检测结果中随机选择3个阳性克隆重复扩增,结果稳定(封三图5)。经抗性平板和菌落PCR鉴定正确的阳性克隆的测序结果与合成序列一致,说明目的基因已正确插入载体,成功构建重组质粒(图1)。

2.3 转染细胞的PCR鉴定

提取转染细胞基因组,以载体通用引物作PCR扩增,电泳显示,扩增出561bp大小的条带,与阳性对照扩增产物大小相同,阴性对照没有扩增产物,与预期结果一致。见封三图6。

3 讨论

胃癌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确诊率较低,死亡率较高是胃癌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突出特点。采用手术切除胃癌组织的方法治疗中晚期胃癌,往往难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化疗是中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化疗药物的临床应用常导致多药耐药等反应,造成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不敏感而难免复发和转移。目前,多种靶向关键细胞信号传导途径的分子靶向疗法越来越受到抗肿瘤研究人员的重视,其对于增强化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PDCD5基因是由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中心1999年在国际上首先报道的一个人类新基因,由白血病细胞株TF-1细胞中克隆得到。PDCD5的mRNA除了在造血系统外,在成人的心脏、肾脏、肾上腺、及胎盘中高度表达,其中胚胎组织的表达低于成年组织,肿瘤细胞的表达低于正常细胞[9]。PDCD5具有促进细胞凋亡的功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其高表达在促细胞凋亡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并且研究发现PDCD5是凋亡促进剂,而不是凋亡诱导剂[10,11]。基于大样本数据的分析表明,PDCD5基因的表达变化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有可能成为一种胃癌诊断与治疗的新靶点[12]。为进一步研究PDCD5基因在胃癌细胞中的作用,本研究构建PDCD5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电转染BGC823细胞。

在重组载体构建中,双酶切pcDNA3.1+质粒,获得与设计的合成的PDCD5基因片断具有相同粘性末端的线性载体,PDCD5基因片断定向连接到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并利用质粒的Amp抗性基因筛选阳性转化子。挑取抗性平板上的单菌落,直接进行PCR检测重组质粒,省去了质粒提取的繁琐操作,避免了DNA制备过程中的某种试剂对扩增带来的不良影响,能够较为准确、快速的筛选出阳性克隆[13,14]。

外源DNA可通过瞬时转染和稳定转染两种方式导入真核细胞。瞬时转染可以获得目的基因暂时的高水平表达,转染的DNA不必整合进宿主染色体,而稳定转染的目的基因则整合到染色体DNA中,并利用外源DNA上带有的抗性基因筛选稳定转染细胞。本实验选用的pcDNA3.1+质粒携带neo基因,能够高效表达分解G418的抗性产物―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从而使细胞能在含有G418的筛选培养基中生长。

虽然环状与线状DNA均可电穿孔转染,但线性DNA无论瞬时表达还是稳定转染的水平都要高一些[15]。因此,本研究将构建的pcDNA3.1+-PDCD5重组质粒线性化后电转染,经G418筛选获得重组质粒随机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的稳定转染BGC823细胞,进而为后续研究PDCD5基因在胃癌细胞中的功能,以及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参考文献]

[1] Liu H,Wang Y,Zhang Y,et al. TFAR19,a novel apoptosis-related gene cloned from human leukemia cell line TF-1,could enhance apoptosis of some tumor cells induced by growth factor withdrawal[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1999,254(1):203-210.

[2] Li HYS,Zhang Xi,Song XG,et al. PDCD5 promotes cisplatin-induced apoptosis of glioma cells via activating mitochondrial apoptotic pathway[J]. Cancer Biology & Therapy,2012,13(9):822-830,

[3] Du YJ,Xiong L,Lou Y,et al. Reduced expression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 5 protein in tissue of human prostate cancer[J]. Chin Med Sci J,2009,24(4):241-245.

[4] 杨丽,鲍晓蕾,孙远杰,等. 凋亡相关基因PDCD5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J]. 中国临床研究,2014,27(12):1445-1447.

[5] 胡营滨,刘群,吴爱杰,等. PDCD5蛋白在胃腺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差异性表达研究[J]. 滨州医学院学报,2015,38(1):7-9,60.

[6] Han Xr,Sun Y,Bai XZ. The anti-tumor role and mechanism of integrated and truncated PDCD5 proteins in osteosarcoma cells[J]. Cellular Signalling,2012,24(8):1713-1721.

[7] 苏帆,李焕焕,赵丹宁,等. PDCD5蛋白联合顺铂对A549细胞凋亡影响研究[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5,22(8):595-598.

[8] 鲍晓蕾,潘留兰,杨丽,等. 凋亡相关基因PDCD5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9):63-64.

[9] 刘永蕊,刘静蕾,唐国栋,等. PDCD5基因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J]. 中国肿瘤,2015,24(4):302-306.

[10] Zhang X,Wang X,Song X,et al. Clinical and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lost or decreased PDCD5 expression in humanepithelial ovarian carcinomas[J]. Oncol Rep,2011, 25(2):353-358.

[11] Wang LL,Wang CJ,Su BN. Recombinant human PDCD5 protein enhances chemo-sensitivity of breast cancer in vitro and in vivo[J]. Biochem Cell Biol,2013,91(6):526-531.

[12] 王巍,志常,宋晓雯,等.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PDCD5表达对胃癌预后的影响[J]. 现代肿瘤医学,2016,24(24):3957-3959.

[13] 张德全,刘涵,廖勇,等. 菌落PCR改良技术快速鉴定阿萨希毛孢子菌的实验研究[J]. 中国真菌学杂志,2015, 10(1):6-10.

[14] 李旭艳,恽冬泽,邵淑丽. 单菌落PCR在发夹RNA重组克隆鉴定中的应用[J].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220-221,235.

真核细胞范文4

[中图分类号] R51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157-01

1 病史资料 患者,女,21岁,自2011年3月下旬感无明显诱因发烧,发烧高低不一,常在38℃-40℃,热型不定,高烧时伴明显头痛,周身不适,热退好转,无寒战、大汗淋漓,伴咽喉痛,同时伴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在武汉、西安等医院诊治,经查血象、骨髓象、血培养均未发现阳性体征,仅口服头孢类口服药(药名不详)半月后,体温以低热为主,但24小时体温均高于正常。5月25日以低热、咽喉痛、不思食欲来我中心就诊。体查:T37.6℃,精神差,咽喉明显充血,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以颈部为甚,直径1-2.5cm,质地中等硬,分散,无明显压痛,呈不对称分布,皮肤无皮疹,心、肺听诊正常,腹平,肝脾未扪及。实验室检查:WBC8.5×109/L,L0.35,PLT95×109/L;嗜异性凝聚实验1:160,抗EB病毒抗体VCA-IgM阳性。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经补液、抗感染(头孢曲松、甲硝唑)等对症治疗12天,体温恢复正常,体表淋巴结恢复正常,仅颈部少数散在淋巴结直径在1-1.2cm,质软,无压痛,其余一般情况好,病人要求出院。半月后随访体温正常,淋巴结不肿大。

2 误诊分析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一种单核-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多为急性、自限性病程,以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周围血单核细胞增多、出现异常淋巴细胞为主要表现,预后良好。(1)本病临床表现复杂且无特异性,可以多种症状同时出现,也可以单一症状,因此易被某一症状所迷惑早期不易识别;(2)缺乏对本病的认识,包括低年资医师、检验师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及诊断要点不熟悉,警惕性不高;(3)该患者为散发病例易被忽视,当出现流行时,流行病学资料有重大参考价值,但散发病例发生时易被忽视;(4)对末梢血异型淋巴细胞认识不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异型淋巴细胞一般在病后3d出现,第一周逐渐增多,可达10%,以后逐渐降低,可持续7-8周。因此,必须反复多次检查外周血,尤其在第1周内动态观察异形淋巴细胞及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在病程中的变化,同时应在血象检测自动化机器报告的同时进行人工显微镜检查复核;(5)血清学检查有困难时易被漏诊,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率可达80%-90%,抗体在体内持续的时间平均为2-5个月,少数病例(约10%)嗜异性凝集试验阴性,大多属轻型,尤以儿童患者多见。故在临床中如有条件,应尽早行血清学检验以便明确诊断;(6)值得注意的是异型淋巴细胞在其他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感染幼儿急疹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也增高,无特异,可结合临床及查EB病毒抗体以综合分析;(7)对于发热、淋巴结肿大为主症的患者,可常规行外周血细胞检查,尤其在第1次发现异型淋巴细胞,可追踪观察。由于本病感染不抑制骨髓,故骨髓象检查缺乏诊断意义。

本病常有自限性,如无并发症大多预后良好,故早期明确诊断可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特殊治疗。

真核细胞范文5

[关键词] 肺癌;小细胞肺癌;CT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4-0086-01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是肺癌中的一种类型,占肺癌的20%~30%,近年来发生率不断上升。为提高对小细胞肺癌影像学的认识水平,本文对36例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进行总结分析,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SCLC 36例,男32例,女4例,平均年龄 (60±12)岁,非小细胞癌(NSCLC)36例,男30例,女6例,平均年龄(59±8)岁。

1.2 检查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ghtSpeed64层VCT,行层厚为1.25 mm螺旋容积扫描。扫描参数:探测器配置64×1.25,射线束宽度20.00 mm,电压120 kV,电流135 mAs,由肺尖到膈肌连续扫描,螺矩1.375:1,重建间隔1.25 mm;所有病例均做平扫和增强扫描,用非离子对比剂碘海醇100 mL,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速率(3.5~4) mL/s。所有图像传输到PACS系统工作站。观察两组的肿瘤位置、强化、形态、是否有支气管闭塞和肺不张、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及大血管受侵犯情况等。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资料CT表现对照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SCLC形态以中央型最多见,NSCLC以周围型多见;SCLC与NSCLC多表现不规则,SCLC还表现有平行支气管长轴的长椭圆型;NSCLC多有支气管闭塞及肺不张和肺炎;SCLC纵隔淋巴结肿大、纵隔大血管侵犯发生率较多;SCLC和NSCLC增强密度变化、胸腔积液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3.1 概述

SCLC是一种具有独特自然病程的特殊肺癌类型,分化低,恶性程度高,极具侵袭性,易发生远处转移。SCLC病理上分为燕麦细胞型、中间细胞型和复合细胞型,常见类型是燕麦型。

3.2 CT表现

小细胞肺癌80%见于中央型[3],CT表现为以支气管为中心的纺锤形肿块,长轴与支气管长轴走行一致,支气管受压狭窄,后期出现支气管闭塞和合并肺不张、肺炎,而NSCLC早期即发生阻塞性改变,两者有明显区别,本组SCLC病例发生支气管闭塞与肺不张同时出现,可能与治疗后有关。SCLC在首次CT检查即可发现多区域、多组别肺门纵隔淋巴结融合性弥漫性转移,并且包埋侵犯肺动脉、心房、静脉干及上腔静脉等大血管,典型性表现为“冰冻纵隔”(封三图6),本组SCLC有25%(9/36)表现为“冰冻纵隔”,此与SCLC肿瘤细胞侵袭性强有关,同时伴或不伴有胸腔积液,研究发现两组发生胸腔积液无统计差别。此外,部分周围型SCLC肿块CT表现边缘光滑(封三图7),与分化程度高的NSCLC和错构瘤相似,不易区别,这与SCLC肿瘤细胞倍增速度快有关,由于肿瘤对肺组织迅速挤压,远侧肺组织尚未发生继发性改变;若向各个方向生长速度不均,再有纤维结缔组织限制,还可出现深分叶征;若周围肺组织出血可出现晕征。

3.3 鉴别诊断

周围型SCLC与结核、周围型腺(鳞)癌、错构瘤、炎症假瘤鉴别[4],中央型SCLC与中央型NSCLC、纵隔淋巴瘤、结节病鉴别[5],本文认为还应与类癌鉴别,因为类癌与SCLC癌皆起源于嗜银细胞。类癌发生部位多以中央型多见,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出现早,临床有咳嗽、咯血、黄痰、发热,影像学表现为类圆形肿块,浅分叶、无短毛刺、边缘光滑,有偏心性或弥散钙化,增强扫描病灶显著强化,很少有肺门纵隔淋巴增大。影像学诊断肺癌的病理类型很难,文献报道,CT检查与CT导向经皮针刺活检是诊断SCLC 的主要途径。

综上所述,围绕支气管长轴生长的肿瘤,早期虽有支气管狭窄但尚通畅,不伴有阻塞性肺不张、肺炎,首次CT检查发现“冰冻纵隔”,伴或不伴胸腔积液,是倾向性诊断SCLC的CT表现。

[参考文献]

[1] 王卫忠,陈博,周菁华. 62例小细胞肺癌的螺旋CT表现[J].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7:505-506.

[2] 钟润波. 小细胞肺癌治疗回顾及展望[J]. 中国癌症杂志,2008,2(18):147-150.

[3] 侯书法,何金泉,陈方满. 螺旋CT对周围型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7,7:708-710.

[4] 侯居魁. 30 例小细胞肺癌的 CT 表现[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0,10:436-438.

真核细胞范文6

淘宝直通车是为淘宝卖家量身定制的,按点击付费的效果营销工具,实现宝贝的精准推广。这是官方给我们最准确的回答,然而,在如今的淘宝电商圈子里,很多卖家却讲直通车当作一个提高店铺转化的工具。为什么?因为我们听多了那些别人问题如何推广一个店铺,大家最先想起的回答——直通车推广。是的。不管是淘宝上的大卖家,还是小卖家,能自由控制费用和理想中最能承受的推广工具唯有直通车。为什么呢?有人说淘宝钻展是大卖家、有钱的商家才玩的起的推广方式;淘宝客的招募太过于繁琐和劳累,活动的低价要越来越多的商家看不到品牌路线的发展等等,那好,接下来我们依然围绕一个话题讨论:何为淘宝直通车?其本质你真懂了吗?

其实,淘宝直通车对于很多卖家来说确实是一个既矛盾又纠结的推广方式,之前也做过一个直通车推广你最在乎的是什么的调查,总以为很多人会认为展现量、点击率、点击量、流量这些会得到很多人的投票,然而,更多让卖家们在乎的确实所谓的点击转化率和ROI。不过,我们推广直通车却是是为了点击率和ROI。但是这两个维度最终的影响却不能归类到直通车的身上。而更多的应该归类到淘宝店铺中去。为什么?

第一:如今,直通车推广系统越来越成熟化。

主要表现在不相关的关键词几乎没有生存的余地。我们会发现,当你推广一款宝贝,添加关键词的时候,如果这个关键词与宝贝本身没有必然的关系,那么系统将会很直观的以低得分的方式告诉我们,这个词不行。

第二:点击转化率不是在直通车里体现的

客户点击我们直通车推广的宝贝进入的是我们的店铺,最终是否购买将是我们店铺里的更多因素导致的。或许是店铺装修的问题、或许是店铺运营的问题、抑或是我们的客服服务问题等等。

第三:点击转化率和ROI在存在着很大的本质关系

什么叫做点击转化率?当客户点击我们的直通车推广创意从而导致的成交比例,才能称为点击转化率;何为ROI,顾名思义:投入产出比。不管是整个直通车账户的ROI,还是小到每个关键词的ROI,其实都在围绕着我们推广中得到的一个点击究竟是否能转化,是否能够给我们带来销售额,是否能让我的投入得到更多的产出。所以,小编认为点击转化率和ROI存在着很大的本质关系。

然而,尽管点击转化和ROI是直通车里我们最终看到的成绩之一,然而,这两个概念却让很多淘宝卖家迷失了对淘宝直通车真正的理解。

有时候,我们必须要认真的思考一下,为什么我们在不停的用直通车推广,最终的成交金额少之又少;为什么在今年直通车的质量的分钟多出了一个基础分。就是因为很多有钱的卖家不在乎直通车的推广费用,他们指向一味的抢到更多的流量,从而导致很多中小卖家对一些好的推广位置出现了望尘莫及的焦虑。所以,当我们每天都在责怪自己没有足够的推广资金去和有钱的大卖家争夺更多的流量时,不如我们静下心来,在原有的直通车推广资金中提升每花出一分钱的价值!如何提升?就像我们刚刚所说的一样,认认真真的提升点击转化率和R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