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在空气中燃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镁在空气中燃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镁在空气中燃烧范文1

【关键词】实验探究 镁带燃烧 氮气 二氧化碳

一、设计思路

以探究性学习为手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化学学科教学特点的充分体现。通过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有利于深化学科知识,提高操作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发展科学素养。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中,不少学生根据“镁能与氧气反应并生成固体氧化镁”的实验事实,误认为“可以使用镁带代替红磷”。另外,一些选拔性试题里还经常出现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镁在氮气中燃烧等一系列问题,很多学生因为思维定势的干扰,答题情况也很不理想。

综上,笔者设计了“探究镁带的燃烧”这一校本课程,以帮助学生拓展燃烧的概念,认识测量氧气含量实验中耗氧物的选择标准,体会化学物质的特殊性和化学性质的相对性,同时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大胆探索的科学品质。

本探究活动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线,以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为中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体现了探究的自主性、合作性、悬念性、生成性和实践性。

二、学习目标

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教科书的相关内容,并结合所教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本活动的学习目标如下:①通过镁在氮气、二氧化碳中的燃烧实验,拓展燃烧的概念。②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认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③培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思维品质;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三、探究过程

师演示: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师:我们已经知道,镁带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固体氧化镁。那么,镁带能否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呢?镁带还能否在其他气体中燃烧呢?今天我们就采用实验的手段,来探究与镁带燃烧有关的一些问题。

板书课题:探究镁带的燃烧。

1.发现问题。

师:镁带能否代替红磷,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呢?

生1:完全可以使用。因为镁带容易燃烧,而且生成物只有固体,没有生成气体。

师:这个同学说得很有道理,其他同学如果没有不同的意见,下面就利用镁带(化学纯)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如实验前要将止水夹夹紧橡皮管,镁带点燃后伸入集气瓶内要迅速,橡皮塞要转动一下以便塞紧等)。

【分组实验】学生按照图1装置进行实验。主要操作:把30cm长的镁带弯折成适宜的长度后用大头针固定在橡皮塞的反面,然后在酒精灯上将镁带引燃,立即伸入125ml集气瓶内,同时塞紧橡皮塞;镁带燃烧结束,等到集气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水吸入集气瓶的情况。教师巡视、参与、指导,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和测定结果。

生2:我们观察到镁带在集气瓶内剧烈燃烧,发出强光,冒白烟,产生白色固体。

师板书:2Mg+O2 2MgO

生3:打开止水夹后水进入集气瓶内,水面最终在2/5刻度处。

生4:我们小组的实验,倒吸的水最终在3/5刻度处。

【小结】每个小组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都大于1/5。

2.提出猜想。

师提问:为什么大家使用镁带代替红磷,测量值都大于1/5呢?

生1:可能是装置漏气。

师反问:我们所有小组的测定结果都大于1/5,这应该不是实验装置漏气造成的。如果不是实验装置漏气,那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生2:我猜是镁带的质量有问题。

师释疑:我们使用的镁带是正规厂家生产的,而且包装盒上也有产品检验合格的标志。尤其是,我们刚才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观察到的燃烧现象很正常。所以,镁带的质量没有问题。

师启发:集气瓶中是空气,空气中除了氧气,还含有哪些气体?

生3:主要是氮气。

生4:如果装置气密性好,而进入的水又这么多,那我猜只能是镁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了。

师点评并过渡:这位同学的猜想很有道理,那我们如何证明这个猜想是合理的呢?

生5:想办法弄一瓶氮气来,试验镁带能否在氮气中燃烧。

师点评:你真了不起,这个验证方案切实可行。

3.实验验证。

师:我们的化学实验室里没有现成的氮气,怎么办?如何利用已学的知识制取少量的氮气呢?

生1:我认为,可以利用红磷燃烧耗尽集气瓶内的氧气,剩余的气体几乎是氮气。

师点评:你太有才了,这个办法科学严谨,可以使用。

【要求】为了防止磷燃烧污染环境,同时防止集气瓶内的气体受热逸出,我们打算“先把磷密闭在集气瓶内”,然后引燃磷。

【讨论】如何采用简便的方法引燃密闭容器内的磷。教师巡视、参与、释疑;学生讨论,组长汇报结果。

生2:使用白磷,因为白磷着火点低,容易引燃,而且耗氧彻底。

生3:可以利用凸透镜聚光,穿透玻璃瓶壁,照射白磷,从而引燃白磷。

生4:在橡皮塞中插入一根长短合适、能上下移动的玻璃棒;将玻璃棒烧热后,立即用橡皮塞封闭集气瓶口,再按下玻璃棒即可引燃白磷。

师小结并过渡:同学们引燃白磷的方法新颖、巧妙、可行。下面我们一起来组装实验装置,并用它制取氮气。

【分组实验】大部分学生按照图2-a装置进行实验。主要操作:按图装配好实验用品,然后利用太阳光(或红外灯泡)聚光照射白磷;白磷燃烧结束,等到集气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放水。教师巡视、参与、指导、释疑,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生5:白磷剧烈燃烧,瓶内充满了浓厚的白烟;白烟是五氧化二磷的固体小颗粒。

师板书:4P+5O2 2P2O5

生6:进入瓶内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剩余4/5的气体几乎都是氮气。

师:下面同学们就用自己制取的氮气,验证镁带能否在氮气里燃烧。

【提示】另取一个大小合适的橡皮塞,把30cm长的镁带弯折成适宜的长度后,用大头针固定在橡皮塞的反面。

【分组实验】学生按照图3装置,验证镁带能否在氮气里燃烧。主要操作:将镁带在酒精灯上引燃后,拔掉集气瓶口上原来的橡皮塞,再迅速将燃着的镁带伸入集气瓶内(镁带继续燃烧使学生激动不已)。教师巡视、参与、指导,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生7:镁带在氮气里剧烈燃烧,发出白光,产生淡黄色固体。

师:淡黄色固体叫氮化镁。

师板书:3Mg+N2 Mg3N2

4.得出结论。

师:从镁带能在氮气中燃烧,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不能使用镁带。

生2: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氮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支持燃烧。

生3:如果镁带失火,不能使用氮气扑灭。

生4: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选择耗氧物的标准应该是“可燃物仅与氧气反应且生成固体物质”。

师:同学们的观点非常正确。

5.拓展延伸。

师:性质活泼的镁带还能在其他气体中燃烧吗?比如二氧化碳气体。

生1:不会燃烧,因为二氧化碳是灭火剂,不能支持物质的燃烧。

生2:可能会燃烧,因为氮气通常也不能助燃,而镁带却在其中燃烧了。

师:实验是化学的最高法庭,孰是孰非让实验来说话。

【演示】教师用坩埚钳夹持一段镁带在酒精灯上引燃后,迅速伸入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内(镁带的继续燃烧再一次使学生惊奇、惊呼)。学生观察,并汇报实验现象。

生3:镁带在二氧化碳中继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生4:集气瓶的内壁上有白色固体和黑色固体。

师:白色固体是氧化镁,黑色固体是炭粒。

板书:2Mg+CO2 2MgO+C

师:由这个实验,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生5: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也会支持物质的燃烧。

生6:镁带厂失火,不能使用二氧化碳灭火。

生7:再一次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师小结:镁带不仅可以在空气中剧烈燃烧,还可以在氮气、二氧化碳中燃烧;其实,任何剧烈的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都属于燃烧。

师板书:剧烈的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都属于燃烧。

6.反思与评价。

教师对学生在本次探究活动中的出色表现和探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学生对自己和同学在本次探究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7.表达与交流。

要求学生写出本次探究活动的实验报告,并利用QQ群、博客、墙报等在同学中交流。

【参考文献】

[1]王金龙.探讨氮化镁的几个问题[J].化学教学,2006(12)

镁在空气中燃烧范文2

关键词:淡黄色粉末;800℃分解;700℃升华;实验探究

中学化学中经常遇到利用氮化物的性质、制备等设计的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三种设计倾向:一是性质利用型,如用氮化物与水反应的产物构建框图推断题,主要有AlN、AgN3(叠氮化银)或Ag3N等。二是计算型,如高考题Mg3N2与水反应的计算以及Mg在不同气体中燃烧后产物质量的比较分析等。三是实验探究型,如Mg燃烧产物的探究等。

由于对Mg3N2的理化性质研究不够深入,加之许多的命题者想当然,导致由Mg3N2设计的系列试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有:一是Mg在空气中燃烧后的问题,由于产物收集困难(挥发或以烟的形式散发),实际状况与理论状况差异很大;二是Mg在空气中燃烧产物究竟是什么还值得探讨。

有老师通过热力学计算及分析,得出Mg能和N2反应生成Mg3N2的结论[1],笔者在空气中点燃Mg条,看到有淡黄色的Mg3N2生成[2]。可是,至今不少人对Mg3N2的了解还比较肤浅,不够深刻,有的甚至有误解。下面是本人对Mg3N2的一些研究。

1教材中的Mg3N2

实验室里可以用加热Mg(NH2)2来制备Mg3N2:

一般中学实验室里没有Mg(NH2)2,故此法不常用。

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高中化学教材,虽然“新课标”中没有提及Mg,但是人教版以Mg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图片,要求学生写出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苏教版呈述为“镁是活泼的金属,可以与某些非金属单质、酸等物质发生反应3Mg+N2

Mg3N2”[4]。可见教材的编著者和广大教师一样,不仅认为Mg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单质,还对在空气中点燃金属Mg有太多的印象,因为这是我们大家学习化学接触到的一个重要实验。

但遗憾的是,教材和教学参考用书未介绍Mg3N2的理化性质;实验室中没有Mg3N2成品,许多老师没有见过Mg3N2,客观导致了许多人对Mg3N2认识的偏差。

2实验中的Mg3N2

由于受到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初中阶段教师只讲解生成物是MgO,高中阶段再次讲授Mg在空气中燃烧,都会进一

步讲解有Mg3N2生成。近年来不少书籍、期刊有关于Mg3N2知识的阐述,观点较多。不少老师因为方法不当,实验时未看到生成的淡黄色粉末,采用“以讲代做”,选择了回避或者想象应该有Mg3N2生成。面对“在空气中点燃Mg条,为什么看不到生成的淡黄色Mg3N2”的疑问,有的甚至作出“Mg3N2在800℃时可分解成Mg和N2,Mg燃烧的火焰温度高于800℃,那么即使生成Mg3N2,其在800℃时可分解成Mg和N2,Mg燃烧的火焰温度高于800℃,那么即使有生成Mg3N2,生成的Mg3N2也会分解,即燃烧的最终产物是MgO”的解释。

本人作如下实验设计:

称取自制的3gMg3N2粉末,放在小试管中,小心翼翼地用酒精喷灯加热,发现淡黄色粉末在逐渐减少。此时,更期待着Mg3N2分解产生的Mg和空气中O2反应,试管内壁应该出现白色固体,然而固体上方1cm处的管壁却出现明显的淡黄色粉末,有着与加热NH4Cl惊人相似的现象大家知道NH4Cl受热到340℃,分解生成NH3与HCl,它们在试管壁上方冷却又重新化合成NH4Cl,莫非Mg3N2也是如此?资料显示,温度达到300℃时,Mg才能与N2化合,而Mg与O2的化合在常温下即可,也就是说如果Mg3N2受热分解出Mg,管壁上方就会出现白色粉末,事实是只看到淡黄色而非白色粉末,所以Mg3N2没有发生分解,而最可能的解释应该是Mg3N2升华后凝华。(编者按:仅凭以上实验就得出此结论,欠妥。)

本人又查阅相关资料:由《物理化学简明手册》[5]得知,Mg与O2、Mg与N2反应的反应速率有着很大的差别。两个反应速率公式均为直线型

其中m为单位面积上质量的增量,k为速率常数,t为时间。

公式适用条件及k值:

注:exp是一种函数,表示自然底数e(2.718281……)的幂次方。

运用上述两个经验公式,计算出在475℃、550℃时,生成MgO和Mg3N2的质量之比分别为2.73×108∶1,虽然笔者目前尚未查找到适用于3500℃的速率公式,但在空气中点燃Mg条时,两种生成物质量的巨大差异可见一斑。生成大量MgO的同时,Mg3N2的生成量却很少,很难观察到淡黄色粉末。其次,生成的很少量Mg3N2在700℃时易升华(上述实验已证实),又使得我们很难观察到淡黄色粉末。

事实再次说明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既缺乏实验验证,又缺乏理论依据的猜想,只能是一种伪猜想,违背科学探究精神,这种做法应该引起我们大家的警惕。

化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该回避一些看似简单,实质上内涵丰富的实验。空气中有着大量的N2,一般实验室都有金属Mg、水槽和钟罩,具备了实验条件。从这样的一个小实验,反映出我们当前中学化学实验研究还缺乏基础性。看似一些小实验、小问题,我们忽略它的探索性和研究性价值。

3正确认识Mg3N2

众所周知,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和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出发,建议编著者在编写高中教材或在编写教师教学用书时,增加在空气中点燃Mg条生成Mg3N2的探究实验[2],并且作出如下说明:

在空气中点燃镁条,不但生成氧化镁,而且还生成氮化镁。氮化镁为淡黄色粉末或块状物。相对密度为2.712,800℃时分解,在真空中700℃时升华,氮化镁为离子型化合物,在水中迅速水解:Mg3N2+6H2O=3Mg(OH)2+2NH3溶于酸,不溶于乙醇。

此实验也可以作为学生课余化学探究实验活动之用。

笔者认为,新课程的开展,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坚守实验这个最基本、最有效、最能体现学科本位的阵地,让我们为化学新课程的开展做一些实事,这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王军翔.碱土金属和氮气的反应[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4):6.

[2]王金龙.镁与氮气反应实验的设计[J].中学化学.2006,(3):21.

[3]宋心琦主编.化学1(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8.

镁在空气中燃烧范文3

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但古人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多了一次失败,就多了一次教训;多了一次挫折,就多了一次经验。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三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下册知识点1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溶液都是混合物。

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18、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

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1、2H2表示两个氢分子;

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22、能鉴别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水的试剂是石蕊试剂。

23、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24、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重,能溶于水。

初三化学下册知识点2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铁在氧气中燃烧:

3.铜在空气中受热:4.铝在空气中燃烧: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一氧化碳燃烧:2.甲烷燃烧

3.酒精燃烧:4.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5.过氧化氢分解:6.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7.生石灰溶于水: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9.镁燃烧:1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11.氢气还原氧化铜12.镁还原氧化铜

13.碳充分燃烧:14.木炭还原氧化铜:

15.焦炭还原氧化铁:

1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1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1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19.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

20.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

2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2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2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

24.锌和稀盐酸25.铁和稀盐酸

26.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KClO3、KCl、、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

4、硫:淡黄色

5、(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6、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三、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6、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7、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8、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四、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6、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Fe3O4。

7、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8、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9、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1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1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1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1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16、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17、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

18、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

(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19、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20、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21、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

22、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五,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多变一

2、分解反应:一变多

3、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

4、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

初三化学下册知识点3一、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

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锰Ba钡

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

OH-NO3-CO32-

硫酸根磷酸根铵根

SO42-PO43-NH4+

2、化合价口诀

(1)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五氮磷三价铝;

铜汞一二铁二三;

二、四、六硫四价碳;

三、许多元素有变价,

四、条件不同价不同。

(2)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

一价硝酸氢氧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

三价常见磷酸根;

通常负价除铵根。

(3)熟练默写常见元素的常用的化合价

+1价K+、Na+、H+、Ag+、NH4+

+2价Ca2+、Ba2+、Mg2+、Zn2+、Cu2+、Hg2+、亚Fe2+

+3价Fe3+,Al3+

-1价Cl-、OH-、NO3-

4.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2O2===2H2O+O2

(3)实验室制取氧气三:2KClO3===2KCl+3O2

(4)实验室制法CO2:CaCO3+2HCl==CaCl2+H2O+CO2

(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

(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O2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

(8)炼铁原理:3CO+Fe2O3===2Fe+3CO2

(9)生灰水[Ca(OH)2]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

(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CaO+CO2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由至弱: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

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除了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

2、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磺:淡黄色

4、溶液的颜色:

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4溶液);

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Cl2溶液);

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如FeCl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氨气)、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空气、稀有气体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即醋);氨水;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6、有毒的:气体:CO;

四、一些物质的特性及用途:

1、可燃性的气体:H2、CO、CH4(甲烷)都可做燃料,点燃前都要验纯,与空气混合点燃会爆炸。

2、还原性的物质:C、H2、CO都可用来冶炼金属,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

具有氧化性的物质:O2,CO2

3、助燃性物质:O2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或使燃着木条燃烧更旺。

4、有毒的气体:CO,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煤气中毒就是指CO中毒。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只有CO2

5、最轻气体:H2也是燃烧无污染的气体燃料

6、干冰(CO2固体):用于人工降雨,致冷剂;CO2气体:用于灭火,做温室肥料,制汽

水等盐酸(HCl):用于除铁锈,是胃酸的主要成份,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

7、石灰石(CaCO3):建筑材料,制水泥、高温煅烧制CaO;

8、生石灰CaO:易与水反应并放热,做食品干燥剂,可用来制取Ca(OH)2。

9、熟石灰Ca(OH)2: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与Na2CO3反应制取NaOH

五、化学与社会相关常识

三大化石燃料:煤(固)、石油(液)、天然气(气)

1、六大营养物质:糖类(主要供能物质,如:米、面、蔗糖、葡萄糖等)、

油脂、蛋白质(鱼、肉、蛋、奶、豆)、维生素(蔬菜、水果)、水、无机盐

2、缺乏某些元素导致的疾病:

缺钙:骨质疏松症(老年人)、佝偻病(儿童);

缺铁:贫血

缺碘: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缺维生素A:夜盲症;缺维生素C:坏血病

3、合金: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区别是含碳量不同,钢含碳量低,黄铜是Cu-Zn合金铁生锈条件:铁同时与空气(主要是O2)和水接触

4、防锈方法是: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和洁净,并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涂油漆、涂油、镀其它金属等)。

5、可燃物燃烧条件:

⑴是可燃物;

⑵与空气(或O2)接触

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6、灭火的方法:

⑴隔离可燃物,如建立隔离带、釜底抽薪;

⑵隔绝空气(或O2),如用湿布、灯帽、土盖灭火焰,用CO2灭火

⑶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

7、环境污染名词:

酸雨:主要由SO2、NO2造成,酸雨危害是使河流、土壤酸化,建筑物、金属被腐蚀。

臭氧层空洞:臭氧能吸收紫外线,由于臭氧被氟里昂等破坏而形成

温室效应:空气中CO2排放过多引起全球气温上升

白色污染:塑料随意丢弃,不易被降解而造成的污染。

空气质量日报:

镁在空气中燃烧范文4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 (2)放出热量 (3)生成白色粉末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Fe3O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2CuO现象:铜丝变黑.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点燃2Al2O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点燃2H2O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 (2)放出热量 (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6.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点燃2P2O5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点燃SO2

现象:

(A)在纯的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

(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 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2CO

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高温2CO(是吸热的反应)

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2CO2

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CO2 + H2O = H2CO3

现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注意:酸性氧化物+水酸

如:SO2 + H2O = H2SO3

SO3 + H2O = H2SO4

1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此反应放出热量)

注意:碱性氧化物+水碱

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2NaOH

氧化钾溶于水:K2O + H2O=2KOH

氧化钡溶于水:BaO + H2O = Ba(OH)2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点燃2NaCl

15.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

CuSO4 + 5H2O = CuSO4•5H2O

二、分解反应

16.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2H2+ O2

现象:(1)电极上有气泡产生.H2∶〖KG-*2/3〗O2=2∶〖KG-*2/3〗1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7.加热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2CuO + H2O + CO2

现象:绿色粉末变成黑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8.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2KClO3 MnO22KCl + 3O2

19.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K2MnO4 + MnO2 + O2

20.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MnO22H2O+ O2

现象: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1.加热氧化汞:2HgO 2Hg + O2

22.锻烧石灰石:

CaCO3 高温 CaO+CO2(二氧化碳工业制法)

23.碳酸不稳定而分解:

H2CO3 = H2O + CO2

现象:石蕊试液由红色变成紫色.

24.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

CuSO4•5H2O 加热 CuSO4 + 5H2O

三、置换反应

(1)金属单质 +酸 ―― 盐+氢气(置换反应)

25.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26.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2SO4 = MgSO4 + H2

27.铝和稀硫酸反应:

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

28.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29.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 H2

30.铝和稀盐酸反应:2Al + 6HCl= 2AlCl3 + 3H2

25-30的现象:有气泡产生.

31.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32.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 FeSO4 + H2

31-32的现象: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3.铁与硫酸铜反应:Fe+CuSO4=Cu+FeSO4

现象:铁条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古代湿法制铜及“曾青得铁则化铜”指的是此反应)

34.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CuSO4+Zn=ZnSO4+Cu

现象:锌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35.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3+Cu=Cu(NO3)2+2Ag

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3)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36.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4Fe + 3CO2

37.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高温2Cu + CO2

现象:黑色粉未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8.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Cu + H2O

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

39.镁和氧化铜反应:Mg+CuOCu+MgO

40.氢气与氧化铁反应:Fe2O3+3H2高温2Fe+3H2O

41.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高温H2 + CO

四、复分解反应

1.碱性氧化物+酸盐+H2O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CuO+H2SO4=CuSO4+H2O

ZnO+2HNO3=Zn(NO3)2+H2O

2.碱+酸盐+H2O

Cu(OH)2+2HCl=CuCl2+2H2O

Cu(OH)2+H2SO4=CuSO4+2H2O

NaOH+HCl=NaCl+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NaOH+HNO3=NaNO3+H2O

Mg(OH)2+2HNO3=Mg(NO3)2+2H2O

Ba(OH)2+H2SO4=BaSO4+2H2O

3.酸+盐新盐+新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HCl+AgNO3=AgCl+HNO3

H2SO4+BaCl2=BaSO4+2HCl

Ba(NO3)2+H2SO4=BaSO4+2HNO3

NaHCO3+HCl=NaCl+H2O+CO2

4. 盐1+盐2新盐1+新盐2

KCl+AgNO3=AgCl+KNO3

NaCl+AgNO3=AgCl+NaNO3

Na2SO4+BaCl2=BaSO4+2NaCl

BaCl2+2AgNO3=2AgCl+Ba(NO3)2

5.盐+碱新盐+新碱

CuSO4+2NaOH=Cu(OH)2+Na2SO4

FeCl3+3NaOH=Fe(OH)3+3NaCl

Ca(OH)2+Na2CO3=CaCO3+2NaOH

NaOH+NH4Cl=NaCl+NH3+H2O

五、其它反应

1.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CO2 +Ca(OH)2 =CaCO3+ H20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用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CO2,也可以用CO2检验石灰水)

2.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硫反应:

SO2 +Ca(OH)2 =CaSO3+ H2O

3.氢氧化钙和三氧化硫反应:

SO3 +Ca(OH)2 =CaSO4+ H2O

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5.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除去二氧化硫):

2NaOH + SO2 = Na2SO3 + H2O

6.氢氧化钠和三氧化硫反应(除去三氧化硫):

2NaOH + SO3 = Na2SO4 + H2O

注意:1-6都是: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

7.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CO2 + 2H2O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8.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2CO2 + 3H2O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现象:黑色粉未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2Fe + 3CO2

现象:红色粉未变成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冶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

1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亚铁:FeO+CO高温 Fe+CO2

12.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Fe3O4+4CO高温 3Fe+4CO2

镁在空气中燃烧范文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教材分析和设计思想

人教版新教材《化学1(必修)》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是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的第一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当体现自己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高中元素化学学习也应起到引领作用。由于新教材新颖的编写思路和传统教材大相径庭,目前发表的相关教学设计很少。对于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研究就更鲜见。

本节教材在编写思路上延续了第二章分类法的思想。分门别类地对金属发生的反应进行了介绍,总结出了金属的一般化学性质和特性。在具体介绍金属的某一化学性质时,又运用了比较的方法,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金属性质间的异同,从而认识金属性质间的内在联系。笔者认为教材这样的编写思路。无疑也对元素化学第一课的教学提出了要求和指明了方向:要通过具体的金属元素化学教学,让学生学会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做好衔接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要通过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

2教学目标

在初中已有的金属镁、铁与氧气反应的基础上,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预测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再进行实践,让学生成功体验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通过铝和氧气燃烧反应的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学生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通过提出铁粉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的深入探究问题,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和享受解决问题的快乐。

通过验证含铁吸氧剂具有吸氧能力的方案设计和实验探究,体验合作学习,激发探索的积极性。

通过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代表元素与氧气反应的学习,体验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等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3教学过程实录

3.1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准确定位元素化学认知起点、认知特点

[情境导入]环顾四周,有哪些金属制品?

[学生]铁制品,比如说铁架台,铝制品,比如说铝合金窗框……

[教师]这些金属制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有何变化?

[学生]比如说铁,会生锈。

[教师]铁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铁和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的共同作用。

[教师]许多金属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被氧气腐蚀,那么。这些金属被氧气腐蚀的难易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生]金属的活动性。

[投影]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教师]今天我们将从大家熟悉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选择四种金属――Na、Mg、Al、Fe。较深入地研究它们和氧气的反应。

[投影]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教师]研究的金属中,哪种能够燃烧?

[学生]铁、镁

[教师]镁在什么条件下燃烧?

[学生]空气中点燃。

[教师]有何现象?

[学生]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投影]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图片

[教师]铁在什么条件下燃烧?

[学生]氧气中点燃。

[教师]有何现象?

[学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投影]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图片

[投影](边结合上述对话,边投影板书)

(设计意图:从身边的化学物质引入,亲切自然,过渡到学生熟悉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再选择代表金属学习。一方面注重衔接教育,另一方面也向学生介绍了整个高中元素化学的一个重要学习特点。在一群有联系的元素中,选择一个或几个代表元素进行详细地研究。然后通过演绎,使知识增殖,扩大规律性知识的应用范围。)

3.2初识金属钠,成功体验理论指导实践的快乐

[教师]下面来研究金属钠,钠能燃烧吗?

[学生]能燃烧。

[教师]你是如何预测到的?

[学生]钠比镁、铁活泼,镁、铁能燃烧。所以,钠能在空气中燃烧。

[教师]让我们先认识一下钠,从试剂瓶标签上能获取哪些信息?

[学生]易燃,不能遇水,需保存在煤油中。

[教师]让我们取一块钠出来试试。请一位同学上来仔细观察,并及时向大家汇报。

(大家推荐了一位同学)

[演示实验3-1]取一小块钠,吸干表面煤油后,用小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观察钠表面的光泽和颜色。

[学生]银白色金属。

[教师]你再仔细看看。

[学生]又变暗了!

[教师]原因是什么?

[学生]钠和氧气反应了。

[教师]Na很活泼,和空气中氧气在常温下就能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钠(Na20)

[投影]4Na+02=2Na20(常温下,白色固体)

[教师]加热,钠会燃烧吗?

[演示实验3-2]取一小块钠,放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中,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学生]熔化成光亮的小球后,很快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

(请该学生拿着玻璃管,给其他同学观察燃烧产物。)

[教师]这种淡黄色的固体是过氧化钠,关于产物的论证,我们会在其他课时再进行。

[投影]2Na+02=Na202(加热燃烧,淡黄色固体)

[教师]让我们把钠的性质再归纳整理一下。

[投影]

(设计意图:会看商品说明书是学生应当养成的生活习惯,观察钠试剂瓶的英文标签,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钠极其活泼,基于安全考虑,初次学习不宜安排学生分组实验。请同学代表近台观察,拉近了师生距离。且能有效缓解演示实验的一些不足。将教材中钠燃烧实验进行改进,增强了可观性,更适合演示。)

3.3深入研究铝。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教师]铝箔能不能燃烧?为什么?

[学生]能燃烧,因为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铝排在镁和铁之间。

[教师]太棒了,非常好的逻辑推断,动手试试。

[学生实验3-1]用镊子夹住一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教师]有何现象?

[学生甲]铝箔呈红热状,离开火焰后很快恢复原状。

[学生乙]铝箔熔化了,但没有滴落。

[教师]为什么没有滴落?

[学生乙]不知道。

[教师]铝箔熔化成液体,应该滴落,不滴落的原因是被表面的一层膜兜住了,这层膜是什么物质?

[学生]氧化铝。

[教师]氧化铝薄膜能将熔融的铝兜住,说明氧化铝有何性质?

[学生丙]氧化铝熔点比铝高。

[学生丁]氧化铝很致密。

[教师]铝箔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能不能说明铝箔就不能燃烧?

[学生]不能,应该在氧气中再试试。

[演示实验3-3]取一片铝箔,一端固定一根火柴,另一端用镊子夹住,引燃火柴,等火柴快熄灭

时插人收满氧气的集气瓶(瓶底放一些水)中。

(由同学结合初中铁丝燃烧实验,提出该实验方案以后进行。)

[实验现象]火柴燃烧很剧烈,但燃烧结束后,铝箔完好如初。

[教师]是什么因素造成了铝箔在空气中和氧气中均不能燃烧?

[学生]是铝表面上有一层致密的氧化层保护膜,阻止了铝的燃烧。

[教师]如果将铝箔表面打磨,破坏其表层的氧化膜,结果又将如何?

[学生实验3-2]取一块铝箔,用砂纸小心打磨后,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打磨,提醒学生合作。)

[教师]有没有燃烧?

[学生]没有燃烧。

[教师]没有燃烧,但和刚才有无差异?

[学生]熔化得比刚才更快。

[教师]可以预见,在氧气中应该反应得更快,会不会燃烧呢?

[演示实验3-4]取一片小心打磨过的铝箔,一端固定一根火柴,另一端用镊子夹住,引燃火柴,等火柴快熄灭时插入收满氧气的集气瓶(瓶底放一些水)中。

[实验现象]不燃烧。

[教师]还是不能燃烧,怎么解释呢?

[学生]打磨过的铝箔在空气中很快又生成了新的氧化膜,有效保护了内层金属,从而不能燃烧。

[教师]致密氧化铝薄膜的存在,使得铝箔无论是打磨、不打磨,在空气或氧气中均不能燃烧。

[教师]那么,铝是不是真得就不能燃烧呢?前几天,我在准备上课材料时,无意中发现人民网上有一则新闻,一下子激发了进一步探究的热情。

[投影]铝粉燃烧相关新闻:江苏沪宁城际铁路房屋坍塌事故系铝粉燃烧爆炸造成

[教师]这是在工地上的情况。在我们这样的环境中,铝粉能燃烧吗?现有铝粉、酒精灯、镊子、棉花等物品,请设计铝粉燃烧的探究实验方案。

[学生]用镊子夹住棉花,在棉花上蘸上一些铝粉,再用刚才相似的探究方案研究。

[教师]方案很好,但愿能成功。

[演示实验3-4]用镊子夹住一小团脱脂棉,脱脂棉上蘸上一些铝粉,在酒精灯上点燃,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棉花能安静地燃烧,铝粉不燃烧。

[演示实验3-5]用镊子夹住一小团脱脂棉,脱脂棉上蘸上一些铝粉,在酒精灯上点燃,并立即伸人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底放一些水),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铝粉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学生]哇,终于燃烧起来了! (情不自禁热烈鼓掌。)

[教师]该实验能很好地说明铝粉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吗?

[学生]不能,也可能是棉花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教师]需要再做什么实验作进一步地证明?

[学生]棉花在氧气中燃烧。

[对比实验]棉花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燃烧较剧烈,没有火星。

[教师]实验表明蘸上铝粉的棉花燃烧时火焰是棉花在燃烧。火星是铝粉在燃烧。

[教师]铝箔在氧气中不能燃烧,铝粉在氧化中能燃烧。怎么解释呢?

[学生]铝粉颗粒小,与氧气接触面积大,反应更快,以至于燃烧。

[教师]实验从另一方面也表明,氧化膜的保护不是绝对的。天然生成的氧化膜的抗氧化能力还不够强。在实际使用中,还需要对铝的表面进行处理。人们是怎么做的呢?请看P45资料卡片。

[学生]阅读资料卡片:铝的氧化膜。

[教师]铝粉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反应本身能不能加以利用?它可能有何用途?

[学生]可以利用反应放出的热和耀眼的白光。

[投影]铝粉在照明弹、燃烧弹中的应用(图片略)

[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铝的燃烧反应的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对比法,条件控制法等,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

3.4再次研究铁。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一样重要

[教师]铝箔不能在氧气中燃烧,铝粉可以,一下子使我们的视野开阔了。可燃物的形态可以影响它的燃烧行为,进而又想做怎样的实验进一步研究金属与氧气的燃烧?

[学生]可以用铁粉来试试。

[教师]需要做铁粉在氧气中能否燃烧的实验吗?

[学生]没有必要,肯定能燃烧的。应当试试铁粉在空气中能否燃烧。

[教师]铁粉能否在空气中燃烧,老师还未发现文献报道过,值得一试。

[演示实验3-6]用镊子夹住一小团脱脂棉,脱脂棉上蘸上一些铁粉,慢慢靠近酒精灯的外燃,轻轻抖动,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铁粉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学生]哇!象放焰火一样!(情不自禁地欢呼)

[教师]实验再次表明,随着反应物颗粒的减小,铁和氧气反应的速率会增大。其实,铁的这种性质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开始应用啦。再过十几天,就到中秋节快了,大家会发现有些月饼中有一种脱氧保鲜剂,它就是以铁粉为主要物质制成的,能设计一个简单方案证明它确实含铁吗?

[学生甲]烧一下。

[教师]能燃烧就是铁粉吗?

[学生乙]看它能否和硫酸反应放出氢气。

[教师]还有其他更简便的方法?

[学生]用吸铁石吸一下。

[演示实验3-7]用吸铁石去吸一包从“元祖食品”中取出的脱氧剂。

[教师]试设计简单实验方案说明含铁脱氧剂有吸氧能力。请大家讨论一下。

[投影]实验用品:大试管,单孔橡皮塞,直角导管,盛有蒸馏水的小试管,脱氧剂。

[学生甲]在大试管中,加入脱氧剂,塞上橡皮塞和导管,将导管插入到蒸馏水中,加热,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学生乙]不应当加热,脱氧剂在食品中脱氧时也没有加热,而且,在加热情况下,即便脱氧剂吸氧了,由于气体膨胀也有可能有气泡产生。

[教师]那你打算如何改进?

[学生乙]只要不加热,其它一样,观察导管中是否有水柱形成。

[学生丙]将导管先插入水中,然后再接上盛有脱氧剂的试管,这样效果应当更好。

[学生丁]将丙同学的导管从水中取出,这时导管中应当有一段水柱,将大试管插在试管架上。水柱会倒吸。

[教师]同学们设计的方案都有一定道理,下面就请大家按照自己小组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吧。实验时注意观察脱氧剂工作时有无热量变化。

[实验结果交流]除甲组同学现象不佳外,其他各组的实验效果均很好。

[回顾与总结](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金属的活动性既影响产物的类型,也影响反应的速率。

(2)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与反应的条件有关。温度不同,反应产物可能不同,速率也不同;浓度不同,反应速率不同;金属存在的形态不同对反应的行为也有影响。

[课后思考]假如请你研究铜与氧气的反应,你打算如何研究?

4教学反思

本节课源自笔者2009年9月中旬参加的南京市优质课观摩评比的一节参评课,从评委的评价、学生的表现、自己上完课后的心情来看,这堂课是成功的,值得反思与总结。

镁在空气中燃烧范文6

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三化学知识点沪教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知识点1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铁在氧气中燃烧:

3.铜在空气中受热:4.铝在空气中燃烧: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燃烧:11.甲烷燃烧

12.酒精燃烧:13.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14.过氧化氢分解:15.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16.生石灰溶于水:17.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18.镁燃烧:19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20.氢气还原氧化铜21.镁还原氧化铜

23.碳充分燃烧:24.木炭还原氧化铜:

25.焦炭还原氧化铁:

2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2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2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29.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

30.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3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3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

34.锌和稀盐酸35.铁和稀盐酸

36.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KClO3、KCl、、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

4.硫:淡黄色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7.(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三、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四、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6,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Fe3O4。

7、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8、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9、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1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1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1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1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16、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17、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

18、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

(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19、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20、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21、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

22、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五,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多变一2.分解反应:一变多

3.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4.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

六,实验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离”导管移离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2,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3,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4、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一通”先通氢气,“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5、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氧正氢负,氧一氢二”:正极放出氧气,负极放出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6、组成地壳的元素:养闺女(氧、硅、铝)

7、原子最外层与离子及化合价形成的关系:

“失阳正,得阴负,值不变”:原子最外层失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价;原子最外层得电子后形成阴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价;得或失电子数=电荷数=化合价数值。

8、过滤操作: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9,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

10,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时,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⑧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11、催化剂:一变二不变(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它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的物质是催化剂)

氧化剂和还原剂:得氧还,失氧氧(夺取氧元素的物质是还原剂,失去氧元素的物质是氧化剂)

七、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八、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O2、N2、CO2、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21%、78%、0.03%、0.94%、0.03%

九、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2、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少量液体的取用,滴管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

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十、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十一、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

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十二、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初三化学知识点2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酸--------盐+氢气(置换反应)

26.锌和稀硫酸反应:Zn+H2SO4===ZnSO4+H2

27.铁和稀硫酸反应:Fe+H2SO4===FeSO4+H2

28.镁和稀硫酸反应:Mg+H2SO4===MgSO4+H2

29.铝和稀硫酸反应:2Al+3H2SO4===Al2(SO4)3+3H2

30.锌和稀盐酸反应:Zn+2HCl===ZnCl2+H2

31.铁和稀盐酸反应:Fe+2HCl===FeCl2+H2

32.镁和稀盐酸反应:Mg+2HCl===MgCl2+H2

33.铝和稀盐酸反应:2Al+6HCl===2AlCl3+3H2

(2)金属单质+盐(溶液)-------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34.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35.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CuSO4===ZnSO4+Cu

36.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Hg(NO3)2===Cu(NO3)2+Hg

(3)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37.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38.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3H2SO4===Fe2(SO4)3+3H2O

39.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2HCl====CuCl2+H2O

40.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H2SO4====CuSO4+H2O

41.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H2SO4====MgSO4+H2O

42.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2HCl====CaCl2+H2O

(4)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CO2====Na2CO3+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SO2====Na2SO3+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SO3====Na2SO4+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CO2====CaCO3+H2O

47.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SO2====CaSO3+H2O

(5)酸+碱--------盐+水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NaOH====NaCl+H2O

49.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KOH====KCl+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Cu(OH)2====CuCl2+2H2O

51.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Ca(OH)2====CaCl2+2H2O

52.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Fe(OH)3====FeCl3+3H2O

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Al(OH)3====AlCl3+3H2O

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

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2KOH====K2SO4+2H2O

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Cu(OH)2====CuSO4+2H2O

57.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2Fe(OH)3====Fe2(SO4)3+6H2O

58.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NaOH====NaNO3+H2O

(6)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MgCO3+2HCl===MgCl2+H2O+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AgNO3===AgCl+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H2SO4===Na2SO4+H2O+CO2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BaCl2====BaSO4+2HCl

(7)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CuSO4====Cu(OH)2+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FeCl3====Fe(OH)3+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MgCl2====Mg(OH)2+2NaCl

68.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CuCl2====Cu(OH)2+2NaCl

69.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Na2CO3===CaCO3+2NaOH

(8)盐+盐-----两种新盐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AgNO3====AgCl+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BaCl2====BaSO4+2NaCl

初三化学知识点3一.氧气(O2)

1.氧气性质

1.1物理性质

(1)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略大于空气

(3)不易溶于水

(41.2化学性质降温降温

(1)来源:植物的光合作用

CO2+H22+C6H12O6

(2)实验P31

a.木炭+

现象:空气中保持红热状态;纯氧中发出耀眼的白光。都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时石灰水浑浊的气体

b.蜡烛++水

现象:空气中发出黄光,纯氧中发出白光

c.铁+

现象:空气中不燃烧;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注意:①铁丝卷成螺旋状,为了增加受热面积

②下端系火柴,为了引燃铁丝

③集气瓶底放水或铺细沙,防止产物炸裂瓶底

d.硫+

现象:空气中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氧气中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两者都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

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类型:①剧烈氧化:快,有明显的现象

②慢,无明显现象

3.氧气的制备

(1)工厂制氧:分离液态空气N2(沸点低,先汽化)②O2

(2)实验室制氧高锰酸钾法实验P35

a.药品: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溶于水成紫红色

b.KMnO+二氧化锰+氧气2MnO4+MnO2+O2

c.装置:固固加热型

d.收集:

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优点:纯缺点:不干燥

②瓶口向上排气法(密度大于空气)优点:干燥缺点:不纯

e.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内,若复燃,则为氧气

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复燃,则已满

f.实验顺序:连——查——装——定——点——收——移——熄

g.注意:

①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②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④试管中的导管口塞棉花,防止高锰酸钾小颗粒堵塞导管

⑤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⑥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⑦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⑧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使馆破裂)

⑨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3)实验室制氧双氧水法实验P36

a.原料: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b.H2O二氧化锰+氧气2O+O2

c.装置类型:固液不加热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