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哪些寓言成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哪些寓言成语范文1
2、言之有理、言必有物、言不达意、言不逮意
3、言不二价、言不顾行、言不及行、言不尽意
4、言不由中、言不由衷、言出祸从、言出祸随
5、言从计纳、言从计听、言从计行、言颠语倒
6、言多伤行、言多伤幸、言而不信、言发祸随
7、言芳行洁、言方行圆、言高语低、言归和好
8、言归于好、言过其实、言和意顺、言简义丰
9、言简意该、言简意少、言简意深、言近意远
10、言近指远、言来语去、言类悬河、言论风生
11、言气卑弱、言清行浊、言若悬河、言三语四
12、言是人非、言十妄九、言谈举止、言提其耳
13、言听计行、言听计用、言听谋决、言听事行
14、言听行从、言外之味、言文行远、言无不尽
15、言无伦次、言笑不苟、言笑晏晏、言笑自如
16、言笑自若、言信行果、言行抱一、言行不贰
17、言行计从、言行若一、言行相悖、言行相符
18、言行相副、言行相顾、言行信果、言语路绝
19、言与心违、言约旨远、言者不知、言者弗知
20、言之不预、言之成理、言之过甚、言之有故
21、言之有礼、言之有序、言不及义、言犹在耳
22、言语道断、言行不一、言行相诡、言之凿凿
23、言多必失、言而无信、言之有物、言行一致
24、言为心声、言简意赅、言信行直、言谈林薮
25、言而有信、言归正传、言出法随、言重九鼎
26、言近旨远、言无二价、言之无物、言必有中
有哪些寓言成语范文2
[陈言肤词] 指陈旧而肤浅的言词。
[掉书袋] 掉:摆动,摇动。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不食烟火] ①指不吃熟食。道家修炼主张绝粒却谷,不吃世间烟火物。②指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凡俗。
[词约指明] 言词简洁,旨意明确。
[词正理直] 言词严正,理由充足。
[词言义正] 词: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辞严义正] 辞: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陈言老套] 陈旧的言词和套数。
[造言捏词] 捏造虚假的言词。
[理正词直] 道理正当,言词朴直。
[金人缄口] 金人:铜制的人。缄口:封嘴,指缄默不言。铜人闭口不讲话。形容言词谨慎。亦作“金人三缄”。
[锋芒逼人] 锋芒:刀剑等武器的刃口和尖端,比喻锋利。比喻言词锋利,使人感到有压力。
[起死人而肉白骨] 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长出肉来。比喻给人以再造之恩。也比喻言词委婉动听,将死的也说活了。
[蛇口蜂针] 比喻恶毒的言词和手段。
[累瓦结绳] 比喻没有用的言词。
[唇枪舌剑] 舌如剑,唇象枪。形容辩论激烈,言词锋利,象枪剑交锋一样。
[舌剑唇枪] 舌如剑,唇象枪。形容争辩激烈,言词锋利,针锋相对,各不相让。
[唇尖舌利] 指言词尖利。
[能言快语] 能说会道,言词敏捷爽利。
[能言快说] 能说会道,言词敏捷爽利。同“能言快语”。
[辞微旨远] 辞:文词,言词。微:隐蔽,精深。旨:意思,目的。言词隐微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
[浮文巧语] 华丽而空泛的言词。
[朴讷诚笃] 为人朴实敦厚,不善言词。
[文过饰非] 文、饰:掩饰;过、非:错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不吃烟火食] 烟火食:熟食。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一般。
[兴高采烈] 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词严义正] 词:言词,语言;严:严谨;义:道理;正:纯正。指言辞严厉,道理纯正。
[词无枝叶] 词:言词,词句。形容文字简炼,无枝蔓之辞。
[得意忘言] 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
[慷慨陈词] 慷慨:情绪激动,充满正气;陈:陈述;词:言词。指意气激昂地陈述自己的见解。
[雄辩高谈] 辩论充分有力,言词豪放不羁。形容能言善辩。亦作“高谈雄辩”。
[过甚其词] 词:话,言词;甚:超过。指话说得过分,不符合实际情况。
[词不达意] 词:言词;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有哪些寓言成语范文3
2、快言快语:说话和表达清楚,明确等。
3、闲言碎语:唠叨些与正事无关的话。
4、流言蜚语:毫无根据的话。 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
有哪些寓言成语范文4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分类整理词语,积累词语的能力。
2.通过学习日积月累,积累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学会写通知。
4.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故事的体会和认识。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梳理、总结对寓言故事的体会和认识;
2.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学会写通知;
3.通过学习日积月累,积累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和“快乐读书吧”
1.提问导入: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指名说)
2.从你读过的寓言故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道理?教师结合学生发言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读“交流平台”中的内容。
3.今天,我们来进行讲故事比赛——“小小故事会”。参赛要求有以下几点:
(1)故事内容以寓言故事为主,尽量做到不照着稿子念读。
(2)讲故事时,要加上适当的表情、动作。
(3)讲完后,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收获。
4.先在小组内讲,然后派代表上台参加终极对决。
5.学生评选“故事大王”,教师颁奖。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1.词语积累。
(1)课件出示:①源源不断津津有味②无忧无虑无边无际
(2)学生读词语,说说两组词语的特点。(①叠词:AABC式②无……无……)
(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积累的这样的词语,派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
2.句子练习。(课件出示两个例句)
(1)学生读例句,一边读一边注意句中加点的部分写的是什么。
(2)全班交流。明确加点的部分是带有动作、神态的提示语,这样写能使读者更清楚地了解故事中人物说话时的心情、语气。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例句,读出人物的语气,可以适当加上动作、表情。
(4)回顾本单元的课文,找一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再读一读,读好人物的语气。
(5)学生仿照例句,把句子补充完整。
(6)全班交流,评一评谁补充得好。
三、学写通知
1.读样例,了解通知的写法。
(1)学生自由阅读课本上的通知,完成填空,了解通知的内容和格式。
①时间:②地点:③参加人:④事情:⑤通知人:⑥通知时间:
(2)互相交流,了解通知的格式:通知属于应用文,应用文有严格的格式,第一行正中间写上“通知”二字;第二行起空两格写正文,正文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事情等内容;右下方分两行写署名和日期。
2.学写通知。
(1)学生根据要求选取自己喜欢的一个话题写通知,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利用投影展示优秀学生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艳植舞最静霜扁集
2.互相交流找到这些字的特点。(横画或竖画较多)
3.互相交流书写这样的字应注意什么?(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书写时要事先考虑好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避免拥挤。)
4.教师范写,重点指导书写“艳”“最”。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学习生字,准确朗读。
(1)课件出示成语。
(2)指名朗读,纠正字音。师生评议。
2.讲述成语所包含的故事,简单理解,把握寓意。
(1)小组同学选择组内同学普遍感兴趣的成语,交流成语背后的寓言故事,分享故事的寓意。
(2)全班交流,教师评议。
3.熟读并背写。
有哪些寓言成语范文5
本课是郭昶老师在2002年7月全国“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改革20周年教学竞赛活动中获得特等奖的一节课。由于课文简短而寓意深刻,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以课文为中心,开展课内拓展阅读等丰富而生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感受寓言魅力的同时,获得语言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竽眼儿”“齐湣王”等词的字音。
2、通过对课文前后描述的对比理解寓言的寓意。
3、能对照课文初步理解相对应的古文,并能根据古文复述故事。
4、能读懂含有“滥竽充数”的句子,并能用滥竽充数造句。
教学方法
从寓言本身的文化特性出发,链接古今文化,构建立体语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寓言学习的特质,让学生感受寓言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获得语言的发展。
教学流程
一、看图写词
1.在祖国的语言宝库中,成语是一颗闪亮的珍珠。通过几年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掌握了为数不少的成语,下面我们就来“看图写成语”。请同学们准备好本子,等会儿出示的每幅画面只停留10秒钟,同学们得仔细看图,认真思考,然后快速地写下来。
2.(课件逐幅出示相关画面)学生看图写成语。
3.交流。(出示答案:惊弓之鸟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滥竽充数)齐读成语。
4.学生较对并订正。(采访全部正确的学生,说说是怎样学会没学过的成语的。)
二、揭题解“竽”
1.揭题。会写“滥竽充数”并不等于真正掌握了这个成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滥竽充数》(板书课题)
2.理解“竽”。“竽”指的是什么?
学生猜想,教师简介。(出示“竽”图,播放用竽吹奏出的《凤凰展翅》片段)这就是竹做的乐器——竽,我们听到的就是用竽吹奏出来的名曲《凤凰展翅》的片段。
3.设疑。那么“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读完一遍后把手举起来继续读。
三、初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检查交流。
1.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机指导读准“竽眼儿”“齐湣王”的读音。理解“竽眼儿”。竽有眼儿,还有什么乐器有“眼儿”?“眼儿”就是小孔)
(莲山课件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充数)
2.再读课文。课文虽然简短,但要真正读通也不容易。请同学们再读一遍。并且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问题。(预测学生可能不懂的问题:课文写谁滥竽充数?南郭先生怎样滥竽充数?随机理解复姓“南郭”。)
四、学文明意
1.找重点句。课文中哪句话写南郭先生在“滥竽充数”?
出示重点句: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学生齐读)
2.理解重点词。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最能说明他滥竽充数?(装腔作势)
换词理解。请给“装腔作势”换个词。(装模作样)
3.看录像练说。
1)看录像。你能想象他是怎样装腔作势、怎样充数的吗?我们来看一南郭先生第一次吹竽的情景。(播放录像)
2)说话练习。请你根据课文中的描写,根据刚才看到的画面来说说南郭先生是怎样装的?怎样充的?
3)指导朗读。小结:同学们,“滥竽充数”指的就是像南郭先生那样不会的充会的,不懂的装懂的,以次的充好的。
4.明寓意。
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呢?指名读描写结果的段落。
请你对南郭先生说几句。(南郭先生最后是落荒而逃,不走的话还会被判个欺君之罪,看来没有真本领,不懂装懂、以假乱真是不行的,即使混得了一时,也混不了一世。)
五、古文链接
1.看注释,了解出处。
读懂了寓言,你知道这寓言的出处吗?(提醒学生注意文下的注释“选自《韩非子》”。)
关于《韩非子》你有哪些了解?(教师简介: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的名字叫韩非,子是对他的尊称。就像我们听到过的孔子、孟子一样。《韩非子》这本书是后来人收集他的言语、论著编写而成的)
小结:“注释”部分的字很小,但它却像是我们学道上的指路牌,这么一指,就让时光倒流到2000多年前了。下面就让我们追根溯源,来看看《韩非子》中的《滥竽充数》是怎样写的。)
2.读古文,复述故事。
出示文言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教师范读古文。
2)师生对读。我们的课文就是根据这段古文编写的,我们来读一读课文与它是怎么对应的。(教师逐句读文言文中的句子。学生说说相对应的段落,并相机理解“悦之”、“廪食”“好”的意思)
3)学生齐读。
4)看古文说故事。(学生自由练习,指名说。)
小结:这个生动的故事在文言文中只用了44个字,可见寓言的语言相当精炼,这也是文言文的特点。)
六、成语运用。
这则寓言流传了两千多年,这个成语也被人们广为运用。运用至今,意思也比当时有所发展。我们来看看现在是怎样用的。
1.读句,你读懂句子中“滥竽充数”的意思了吗?
1)同学们说《佳作精选》中的文章都很好,我读后却发现《红苹果》这篇文章是滥竽充数。
2)学校举行合唱比赛,冬冬还没学会这首歌,但他却滥竽充数地排在了队伍里。
3)林老师的球踢得很好,他却谦虚地说自己水平不高,不过是滥竽充数。(自我谦虚)
2.写句。在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以次充好、不会装会的或者自谦一番的,请同学用“滥竽充数”写几句话,写一写不好的现象,也可以提醒别人在做事时不要这样做。(交流中引导学生说具体。)
小结:我们读懂、会用这个成语,就可以算是在词语库中真正拥有这个成语了。老师还希望我们同学中不要有南郭先生,生活中少一些南郭先生。)
七、拓展阅读
1.在成语中还有这个成语的意思相近,那你知道“滥竽充数”的近义词吗?
2.阅读《鱼目混珠》
从前,有个叫满愿的人买到一颗珍珠,把它珍藏起来。他有个邻居叫寿量,非常羡慕满愿有颗名贵的珍珠。一次,他在路上捡到一颗鱼眼珠以为是珍珠,也把这个珍珠收藏起来。一天,有个人生病了,医生看后说需要用珍珠和在药里才能医治。于是,满愿拿出珍藏的珍珠,寿量拿出珍藏的鱼目,鱼目和珍珠很相似,结果把它当成珍珠和在了药里。这个成语故事出自《玉清经》,用来比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3.简单说说“鱼目混珠”的意思。在文中再找出两个近义词。
4.推荐“成语故事连环画”网站。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着力构建“链接——拓展”式语文教学,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简化头绪,削枝强干,以原来2/3的时间完成教材教学,建构以习得语言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以点辐射,利用精简的时间开展与课文有联系的丰富的链接拓展性语文实践活动,以此形成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技能迁移点,使阅读教学从狭小的一隅走向广阔的天地。
1、链接已有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课始,让学生看图猜成语,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勾起学生的知识记忆,在“看——想——写”的系列活动中有效检测了学生平时的成语积累,并使学生快速进入寓言学习这一主题,有效地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
2、链接视频材料,活化文本语言。教学中,学生对“装腔作势”的想象是理解寓意的关键。在文本阅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材料,让学生对文中的“装腔作势”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并内化为语言的倾吐,这一手段的有效运用,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与想象,又为理解寓意作了很好的铺垫。
3、链接寓言原文,感受“文白”特点。以“注释”为引发点,链接文言文的阅读是本课教学的亮点。在教学中以发展语言为目标,开展“对应——理解——复述”等学习活动,学生在接触文言文的同时,更扎实地掌握了本文的语言,使“链接”形散神不散,目标明确集中。
4、链接语言材料,切入实际运用。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在于运用。在教学中,阅读理解带有“滥竽充数”的句子,架起了学生理解寓意与运用成语之间的一道桥梁。这一“桥梁”拓宽了对“滥竽充数”的内涵,丰富古义,也为学生运用成语写句子起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有效降低了运用的难度,从教学效果看,学生用“滥竽充数”所写的句子用词贴切,内容具体、丰富。
有哪些寓言成语范文6
关键词: 汉语成语 英语idiom 内涵 来源 色彩使用
人们常常将汉语的成语看做是英语idiom的对应物,实际上两者并不完全相同。下面从两者的内涵、来源和色彩使用等方面讨论它们的异同。
一、汉语成语和英语idiom的内涵
汉语成语和英语idiom在人们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都使用得非常频繁,但是很多人对二者的内涵并不是很清楚,因此有必要明确二者的内涵。
下面是一些对汉语成语的认识: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如“小题大做”、“后来居上”等。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等[1](《现代汉语词典》)。
成语是熟语的一种,是习用的固定词组。在汉语中多数由四个字组成,组织多样,来源不一。所指多为确定的转义,有些可从字面理解,如“万紫千红”、“乘风破浪”;有些要知道来源才能懂,如“患得患失”出于《论语・阳货》,“守株待兔”出于《韩非子・五蠹》[2](《辞海》)。
成语是习用的古语,以及表示完整意思的定型词组或短句[3](《辞源》)。
从以上三部工具书对汉语成语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出成语具有以下特点:①成语是固定的定型词组或短句,以四字组成的占多数。②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来源多样,一般都有出处。③有些成语可以从字面上理解,有些则必须联系出处才能理解。
英语idiom的内涵如下:
a group of words whose meaning is different from the meaning of the individual words 习语;成语;惯用语(《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a phrase which means something different from the meaning of the separate words from which it is formed习语;惯用语;成语(《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
an idiom is a group of words which have a different meaning when used together from the one they would have if you took the meaning of each word individually习语;成语;惯用语(《柯林斯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通过比较发现,上述三部英语词典对idiom一词的解释是比较一致的:①idiom的中文意思,都有习语、惯用语和成语。②在形式上,idiom是由不同单词构成的固定短语或词组。③在意义上,idiom的意义不同于各单词意义的简单相加,具有整体性。
英语idiom的中文意思除了成语外,还包括习语和惯用语,那么在汉语中我们要用什么词表示idiom呢,是使用习语、成语还是惯用语,或是另用其他词呢?
实际上,《现代汉语词典》、《辞源》和《辞海》中均没有关于“习语”一词的解释。可见,习语一词有可能是外来翻译过来的一个词。但是,《牛津英语习语词典》对“习语”进行了解释:“凡是有固定搭配,从字面上看不出其意思的短语都可称为习语(idiom),包括成语,还包括俗语、谚语以及比喻、一些常用词的特殊用法、一些固定的搭配和句型等,从广义上来说,涵盖了种种习惯用法(idiomatic usage)。”从定义看,《牛津英语习语词典》明确界定了习语,即idiom。此外,固定搭配、意义的整体性都和上述三部英语词典对idiom的解释一致,由此可见,将idiom翻译成“习语”一词是比较合适的。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了idiom在汉语中可译成“习语”,那么汉语中有没有一个词所包含的范围大致是和idiom相当的呢?我们认为汉语中和英语idiom内涵相近的词是“熟语”。熟语一词的释义如下:
熟语是固定的词组,只能整个应用,不能随意变动其中的成分,并且往往不能按照一般的构词法分析,如“慢条斯理、无精打采、不尴不尬、乱七八糟、八九不离十”等(《现代汉语词典》)。
熟语是语言中固定的词组或语句。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组织,且要以整体性理解语义,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惯用语、歇后语等(《辞海》)。
从《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的解释中我们发现:①两者都强调熟语是固定的词组,不能任意改变。②要以整体性来理解语义。③《辞海》中明确表示: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格言、歇后语等。从上述三点看,idiom和汉语中熟语的范围相当。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①汉语成语和英语idiom在形式上都是固定的。②汉语成语和英语idiom都要从整体来理解意义。③英语idiom的内涵要远大于汉语成语,用汉语中的词看,大致和熟语的范围相当,用外来的翻译词看,“idiom”可译成“习语”。
二、汉语成语和英语idiom的来源
在上文对汉语成语和英语idiom的不同解释中我们发现都提到了来源广泛,那么二者在来源上有哪些异同呢?下面,我们从来源的角度对二者进行比较。
通过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我们发现,汉语成语和英语idiom的来源不完全相同,汉语成语主要来自于书面语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寓言、历史故事、文学作品和外来文化等,且汉语成语大多有出处。
英语idiom的来源主要有书面语作品,如寓言和童话、古希腊和古罗马故事、莎士比亚作品和圣经故事、名言、历史人物故事等,这类idiom基本上都有出处;非书面语,包括工作和技术(如农业、科技、交通)、体育和娱乐(体育、游戏、娱乐)。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发现:①在来源上,汉语成语和英语idiom的来源都比较广泛;②与汉语成语相比,英语idiom除来自书面语作品外,还有来自非书面语的,包括体育和娱乐、工作和技术等,这些方面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汉语成语和英语idiom在来源上的不同可能与汉语、英语的部分性质有关。汉语比较侧重书面性,因此来自书面语作品的汉语成语很多,英语侧重口语性,因此idiom除来自书面语作品外,还有大量来自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这部分idiom的口语性很强。
三、汉语成语和英语idiom的色彩使用
在色彩的使用方面,我们通过收集资料发现:①汉语成语和英语idiom中均存在大量使用色彩的例子。②汉语成语和英语idiom所使用的色彩,大部分相同,小部分不同。③与英语idiom相比,汉语成语中存在大量色彩搭配使用的例子,在英语idiom中这种现象比较少见。
下面我们通过表格的形式对汉语成语和英语idiom举例比较。
通过上表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①汉语成语和英语idiom中都使用到的色彩有红、绿、黄、黑、白等。②汉语成语中使用而英语idiom中不经常使用的色彩有橙、紫、青等;英语idiom中使用而汉语成语中不经常使用的色彩有粉、灰等。③汉语中含有色彩的成语普遍具有不同色彩搭配使用的特点,如青口白牙、绿肥红瘦、橙黄橘绿等,而英语idiom中这种情况则较少,只少见于黑色中,如black and blue,(in) black and white等。此外,在汉语成语中,部分表示色彩的字常有不同的表达法,如红色。除“红”字外,还有“丹”、“赤”、“朱”等表达,例如碧血丹心、颜丹鬓绿;面红耳赤、赤口白舌;朱唇玉面、朱阁青楼等。再如“黑”字,还有“乌”的表达,例如鼻青眼乌、乌帽红裙等。
四、结语
本文主要从内涵、来源、色彩使用三个方面谈了汉语成语和英语idiom的异同,限于笔者的知识,比较还不全面、不深入,比如含有色彩的汉语成语和英语idiom的具体频次分布、差异原因等问题都有待深入研究。
注释:
①文中汉语成语的释例主要来自《中国成语大全》,英语idiom的释例主要来自《牛津英语习语词典》。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