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税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层税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层税务

基层税务范文1

为了推进依法治税,切实加强对税源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优化纳税服务,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建立和谐社会,打造服务型机关。多年来税务部门,一直在征管、机构、人事的改革和变化中,寻求一种基层税务管理的最佳模式和最有效得手段,从上到下为国聚财的热情始终没有变,积极探索的热情始终没有停。税收管理模式也由过去的专管员发展到目前的征收、管理、稽查相互分离的精细化运行格局。在充分看到这种模式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深切体会到它的不足,笔者根据大量的基层工作实践来探讨一下目前基层的税务管理。

一、基层税务管理目前存在的弊端

目前基层税务管理是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建立的“集中征收,重点稽查”模式,基本确立了征收、管理、稽查相互分离的精细化运行格局。县级局设有征收、税政、办公室、人教科、服务大厅、管理和评估等内设机构组成,面向个体纳本文转载自税人的基层税务所也全部撤消。机构大幅收缩,在提高纳税人办事效率的同时基层税务人员也深切的感受到“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日渐突出。主要表现在:征收、管理、稽查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信息的沟通严重脱节,象是人人有责任又是人人无责任的局面;对税源、税基的监控不力,基层管理人员对纳税人的缺少全面了解,漏征漏管现象严重;管理人员感到力不从心,怎样管,管什么心中没数;工作缺乏主动性,大厅人员等上门,管理人员等派工,稽查人员搞游击。综合上述原因主要是“部门信息衔接不畅,责任追究难以划分,税源监控不力”是当前税收管理面临的基本难题。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在改革中求发展、求创新,是有利于我们进步的好方法。与征管改革相比税务部门的人事改革相对滞后,改事没有改人、人事相分离,推行竞争上岗没有当成一种制度形成一种氛围长期坚持下去。税务部门是一个业务性比较强的执法机关,后勤、人事、监察等部门应当以加强税收服务、推进税收业务建设、组织税收收入为重点,然而在实操作中存在对非业务事项所花精力逐渐大于业务事项,与推进税收业务建设、组织税收收入无关的成本和精力在逐渐加大;在内部管理和责任追究上普遍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责任疏松,落实不到位,干好干坏一个样,多干不如少干或不干。在税收制度和措施上的缺陷不是根本的原因,人为的因素永远是最重要的。

二、基层税务管理目前面临的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和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资大量涌入,国有、集体企业的经济改革,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集团公司、协作企业、分支机构,甚至跨国经营愈来愈普遍,企业性质由过去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发展为目前的股份制有限公司为主,民营经济急剧壮大,而我国人口众多促使从业人员相对复杂。自九四年分税制改革以来税务部门的人员结构没有发生跟本的变化,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从事经营纳税人的数量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基层税务人员以前人均管理100个企业,现在可能要翻倍甚至更多,加上企业复杂的经济业务和经营规模的扩大,要做到精细化管理难度很高。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融合,我国的财务制度也基本同国际接轨,企业由过去单一财务会计、税收统一核算向复杂的财务会计、税收分离核算的方向转变;财务会计电算化管理是企业财务核算的发展方向,多年来基层税务工作部门的人员基本以内部子弟、转业干部、税务中专院校毕业生为主,业务素质相对偏低,虽然做过不少的培训、后续教育,但实际收效甚微;加上年龄在40左右的基层工作人员成为基层的中坚力量,职务前途基本到顶,人际关系趋于成熟,部分人员安于现状、无功无过的心态;虽然部分年轻人员挑起了业务大梁,但是地位一时难以改变,僵化的人事制度和竞级体系使基层税务人员缺少工作热情。因此税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对信息技术和财务核算的运用能力与企业会计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在管理上给税务机关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版权所有

二、基层税务管理今后的展望

基层税务范文2

一、临清市国税局近年基层和基础建设的具体实践

(一)基层建设以人为本。一是大力加强分局班子建设。按照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对分局班子进行了合理配置,充实了3名分局长,并加强教育引导,转变作风,增强团结,提高了分局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二是积极开展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近年来,有23名同志通过竞争走上中层领导岗位,同时有67人进行了轮岗交流,进一步激发了队伍活力,促进了干部的全面发展。三是加大对分局的资金支持。为每个分局增添、更换了办公车辆,为分局人员每天增加了80元的值班补助,保证了正常工作需要,激发了干部积极性。四是强化监督制约。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从严执纪,定期组织开展公开述职述廉,实施效能监察、廉政回访,加强对一线执法人员的监督管理。

(二)基础建设统筹兼顾。统筹经费、进度和任务,做到软硬件两手抓,两手硬。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以国税文化体系建设为契机,拨专款对分局的楼体、办税服务厅进行装修,院落进行美化,设备进行升级,分局“五小”建设得到极大改观,分局面貌焕然一新,办公、生活和纳税服务条件进一步改善。仅去年用于分局基础建设资金达60余万元。加强办公软环境建设。坚持以“基础数据准确、基础资料完备、基本情况清楚、基本制度健全、基本职能明确、基本程序规范”为目标,扎实提高分局基础软件环境。在积极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同时,不断加强纳税服务,建设了高标准的办税服务厅,优化窗口职能,简化办税程序。围绕“播种诚信·收获和谐”纳税服务品牌,研发了税收管理影像流转信息系统,推出了自助办税、“免填单”服务、纳税安全服务、双屏显示、纳税身份条码识别、纳税结果短信告知、窗口延伸等十余项服务措施,提高了办税效率。

(三)基本素质建设注重实效。积极开展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廉洁奉公等主题文化教育,定期组织换岗体验活动,开展了“当一天工人、当一天农民”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干部珍惜工作岗位,克服浮躁情绪,消除攀比心理。组织干部到西柏坡、红旗渠、地道战遗址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塑造高尚的理想信念和坚定的政治信仰。如今,“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已成为临清国税人的做事习惯。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大力组织教育培训,充分利用税务业校、春季培训等形式,加强学习,干部职工素质明显提高。鼓励学习深造,制定了学习奖励办法,近年来,用于学习奖励支出达17万元。目前,我局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达到91%以上。

(四)基本功建设突出实用。大力加强基本功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教,根据各类各层干部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开展分类分层次培训,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提高计算机应用和综合写作能力。实行“找差”学习方式,每个干部结合岗位实际,与自己的学习目标“找差距”,与身边的同事“找差距”,与业务能手“找差距”,进一步明确学习重点,安排学习计划,做到自觉“补差”,并开展传、帮、带活动,使每个干部具备“三懂”、“四会”、“五掌握”的基本素质。

二、当前“四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干部队伍活力不足。一是年龄结构老化。临清局现有干部职工139人,平均年龄45岁,30岁及以下干部只有7人,仅占全部干部职工的5%,35岁以下干部8人,占5.76%,36-45岁人员41人,占29.5%,45岁以上人员90人,占全体干部职工的64.75%,大部分集中在47-55之间,人员老化的趋势日益严重。中层大部分是82年招录的,明年股级以上干部就有15人到任职年限。二是晋升机会偏少。临清局副科级以上干部只有15名,仅占全体在职干部的10.79%,近90%的干部还停留在“科员”级别上,干部心理落差大,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三是考核办法有待改进。上级局对基层分局的考核内容有些比较繁琐,可操作性不强,干活多出错多受罚多的矛盾仍比较突出,在较大程度上挫伤了工作热情。四是干部招录太少。据统计,2003年以来,临清局共分配招录公务员9名,截至目前已调走5名,都是工作2-3年已成为业务骨干的,基层留不住人,人才流失严重。

(二)税源管理有待加强。一是征管资源配置不合理。工作量大、人手不足问题非常突出,目前,临清局控管纳税人8944户,从事税收管理的77人,平均每人116户,日常的纳税评估、巡查、后续管理等精细化要求很难得到有效落实,税源管理的质量难以保证。二是执法隐患不容忽视。当前,有的基层税务机关及税务人员片面追求高税负,不按照规定的税收执法程序工作,发现某纳税人一定时期内税负较低,不去评估或者粗略评估,就让纳税人补税,为以后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埋下了败诉的风险。三是预警评估系统应用水平有待提高。系统应用缺乏统筹考虑,存在系统垃圾数据处理冗繁情况;预警评估系统频繁预警,预警户数较多,税收管理员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调查解除上,没有精力发起自定义评估,工作针对性不强。四是由于今年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税收收入任务相对较重,存有“重收入、轻监管”现象。

(三)廉政建设需待加强。一是个别干部职业道德素质偏低,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和个人操守,从而造成收关系税、人情税现象。二是廉政教育有待加强。存在重业务学习、轻思想教育的误区,教育流于形式,增加了执法风险。三是制度落实不到位。由于主客观等因素,影响了制度的严格落实,导致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四是税收政策调整引发的不廉现象。如增值税起征点调整之际,由于具体落实措施处于探索阶段,各项工作机制不够健全,税收管理员在征管工作中自由裁量空间相对较大,容易发生不廉行为。

(四)工作环境有待改善。一是工作负担较重。由于工作协调不够,仍然存在工作多头部署、报表资料重复报送现象,有些检查资料明明系统里有却偏要准备成纸质,使基层人员疲于应付,特别是去年四个体系建设中,基层人员承受了精神和体力的双重压力。二是为基层服务方面有待改进。有的上级职能部门怕担责任,能够查询调阅的资料,也要推给基层上报,增加了基层不必要的工作量。三是工资待遇有待改善。国税部门虽然工资待遇略高于地方,但由于人员少,任务重,工作量和工作压力远大于地方部门。加之突击性、临时性工作较多,基层国税部门经常加班加点,不但没有加班补助,还面临着降工资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四是干部亚健康问题应予重视。基层一线人员始终处在要求高、压力大、矛盾多的忙、繁、难之中,产生了焦虑急躁、盲目攀比、茫然无助甚至扭曲心理,一旦有诱因,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加强“四基”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是充实基层力量。目前,国税系统的业务精英多数集中在省局、市局,而县级机关的业务骨干也分散在各个业务科室,管理着政策落实和上传下达工作,与企业缺乏直接的联系,没有形成“骨干团队管理骨干企业”的局面。建议进一步加大基层队伍建设力度,按照效能最大化原则,根据实际合理配置人员,将征管力量向一线前移,使管理力量与税源管理任务相匹配。加强与国家公务员管理部门的协调沟通,加大县局公务员招录力度,增加公务员招录数量,尽快充实基层队伍,并尽量划分区域招录,避免以后人员调动带来的一系列麻烦,稳定基层队伍。

二是增强干部活力。改进教育方法,把枯燥的课堂教育改为生动的主题实践教育,如到部队接受纪律作风教育,到监狱接受现身说法教育,到敬老院接受传统美德教育,到革命烈士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等,编印一些与税收工作联系密切的教育资料和典型案例,让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增强教育培训的效果。完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机制,拓宽人才晋升渠道,将教育培训作为“福利”,对能手、标兵等优先培训,与干部管理、评先树优、挂钩,对为系统赢得荣誉的人员进行重奖。增加基层经费,强化物质保障,将人、财、物向基层倾斜,不断缩小弥合基层的待遇差别。搭建规范的考核机制,完善考核内容,改扣分制为加分制,改变奖少罚多现象,使干部克服工作上的缩手缩脚,真正激励有想法、有能力、想干事干部的工作热情,激发工作潜力。

三是关心干部身心健康。加强心理亚健康人员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心理疏导,定期举办讲座,帮助干部提高心理素质。积极开展谈心活动,倾听干部心声,帮助干部反省自己的生活目标和过去的经验,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积极引导干部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快乐健康享受人生。加强与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联系,帮助干部解决子女入学、就业等问题,多为干部办实事办好事,消除干部的后顾之忧。健全各类生活休闲、文化娱乐场所,多组织开展一些健体益智的文体活动,营造严肃活泼、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切实减轻干部职工的思想压力。

四是降低基层执法风险。目前国税部门业务繁琐,执法责任、执法风险不断增大,精细化管理和执法责任追究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更大的责任风险。有很多业务比如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增值税专用发票审核、农产品发票抵扣等都有调查核实环节,就目前税务机关的调查手段、调查范围以及调查时间、调查数量,很难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一旦有误,很可能造成执法风险。建议在新一轮征管改革中进一步从体制、机构、政策上降低执法风险,加强政策调研,完善税收征管相关制度办法,减少层级管理过程中的政策“加码”,增强税收政策的实际操作性和可执行性,降低执法难度。

基层税务范文3

一、舆论、宣传作用。多年来,特别是税收宣传月活动开展以来,税务机关通过搞展览、办咨询、开讲座、编教材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税收宣传活动,使税收法制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公民自觉依法纳税意识有相当大的提高。可以说,没有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税收宣传,就没有今天优良的税收秩序。只有保持舆论宣传更经常、更持久,才能取得更大成效。

二、制约、规范作用。依法诚信纳税应该具有比较规范的标准和要求。大连市国税局去年初步拟制了诚信纳税企业的评比条件,评出首批154户诚信纳税企业。“诚信纳税人”的牌匾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金字招牌,产生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因此,基层税务机关应进一步发挥这方面的作用,逐步拟制出较为完整统一的征纳双方的诚信标准,使诚信纳税环境建设得到进一步规范。

三、检查、督导作用。基层税务机关应把诚信纳税环境建设的检查、督导,作为税收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故意破坏税收环境,干扰税收秩序的,要依法给予相应的教育处罚和打击。

四、调研、建言作用。依法诚信纳税环境的建造具有社会性,需要各方面领导的关心和各部门的配合。基层税务机关应利用深入实践和广泛接触社会的有利条件,搞好调查研究,及时为领导决策和解决纳税环境建设中的问题提供参考。

基层税务机关在营造依法诚信纳税环境中应体现以下诚信标志:

一、信任企业,尊重企业。

二、认真落实“公示制”,及时准确地向企业传递税收法规。

三、对企业一视同仁,不搞亲疏厚薄。

四、热诚服务,文明办税。

五、严格执行处罚规定。

六、不搞乱收费、乱摊派,不增加企业负担。

七、严于律己,廉洁执法。

八、积极帮助企业发展生产经营。

基层税务机关在营造依法诚信纳税环境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正人与正己的关系。对于基层税务机关来说,特别要在正己上下功夫,把基层税务机关自身的依法征收问题解决好,同时正确行使职权,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帮助企业提高依法诚信纳税意识,共同创建良好纳税环境。

二、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就是既要明确权力规定,又要清楚义务要求;既要把权力行使好,又要把义务完成好;既不能放弃权力或越权行事,又不能减免义务或乱尽义务。

基层税务范文4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整合;标准化;智能

中图分类号:TP3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6-30918-03

A Few Technical Concepts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 Tax Grassroots

LI Bin,LIAN Shi-you

(Xi'an Shiyou University,Xi'an,China)

Abstract:Tax revenu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starts from 1980s,has experienced "historical surmounting". Now, it has already prepared for stride in the third stage from the policy laws and regulations, business processes, technology realization, infrastructural facilities etc. and other aspects. But there also has some problems on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 Tax grassroots. For this purpose, this article brings forward several conceptions from the technical idea, including: super-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standardiz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intellectualization of information.

Key words: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super-integration;standardization;Intelligence

1 引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信息化关系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国家安全等,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信息化水平里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正推动社会生产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税收信息化建设作为税收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突破口,不仅是降低税收成本、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技术保障,也是加强税收征管、实现依法治税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税系统在税收信息化建设上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在市区、县城及周边地区的基层征管单位,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

1.1税务软件数量众多,应用管理混乱

税收信息化以后,原来手工处理的税收业务已绝大部分可为计算机处理所代替,税务软件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但由于开发者开发平台不一致,软件接口不统一不规范等原因,软件在基层推广时不得不多软件跨平台同时运行。经调查,目前我局征收系列有征管信息系统、车购税征收系统、增值税专用发票代开系统及金税工程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等4大系统;稽查系列有大要案管理系统、金税协查系统、报表系统、报表审核系统及案件举报管理等5套系统;管理系列有重点税源管理系统、重点税源监控与分析体系、所得税申报软件以及督查督办等4套系统。由于开发水平所限就造成了软件补丁不断;多系统运行造成基层操作人员不得不在各系统间频繁切换,工作繁琐易失误;各软件接口不统一,数据不能共享,对纳税人重复采集数据与简化优化办税流程目标不符。

1.2 相关单位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制约了税收信息化的发展

信息化绝对不是把手工操作模式简单移植到计算机上,它是税收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它要求税收业务、税收行政、组织机构等的配套改革,要求人、财、物的适应,要求对习惯做法进行调整,要求按规矩办事。首先我国的税务信息化基础本身就相对薄弱,业务流程、数据结构和接口普遍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与税务业务相关的外部系统在各地之间也有很多的差异,且外部系统也并不规范,加之我国当前税收政策不断调整,经常有一些新的税务方针和举措出台,地方税务的征收及统计也要不断跟上国家的变化和发展,税收业务系统本身也就难以规范了。税收工作与各行各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相关单位的信息化水平对税收信息化产生直接的影响,而相关单位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形成与税收信息化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致使税务机关涉税信息来源单一,无法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对税源监控能力不强。

基于以上形势和问题,笔者想从技术角度,对基层税务信息化建设提出的几点构想。

2 对基层税务信息化建设基于技术角度的几点构想

2.1信息的整合

我认为要使税务信息化发挥出最大的功用,必须引入“整合(super-integration)”这一概念,通过整合来解决技术、业务、管理、法治和服务的契合问题。

2.1.1税务信息化的整合应该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层:当前税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标准、忽视标准、相互封闭、观念意识落后以及现有信息系统功能的滞后,已经无法满足税务管理日益增长的对信息快速准确的需求,急切需要信息系统能够屏蔽内部组织结构、功能结构和流程结构的复杂性,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信息传递给正确的信息需求主体。

第二层:管理思想的变革是税务信息化整合的推动力。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外部环境。

第三层: 信息化整合是建立管理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和实施平台。创新是政府机关增强自身生命力的特性、过程和方法。税务机关可以在整合的平台上实现功能的再定位,改革旧有的服务观念和服务管理手段,全面提高管理服务的质量和发展水平。

第四层: IT技术的快速发展是税务信息化整合的技术保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具有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大型数据库功能的逐步完善、网络安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建设更广的应用范围、更强的功能、更快捷的服务的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可能。

第五层:信息化整合是不断循环不断提高的过程。技术在不断地发展,管理在不断地变革,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和提高,这决定着信息整合是一个不断循环和提高的动态过程,系统整合完毕并不意味着终结,而是新一轮更高层次信息整合的开始。

第六层:系统、标准和整体的观念是信息化整合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所以,在税务信息化整合过程中,一定要站在长远发展的高度,摒弃局部的和本位的利益,按照国际、国内或行业标准,依据系统论的思想进行信息整合规划。

2.1.2实现整合的方案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资源平台的整合路线――网格计算。网格应用最大的意义在于管理,可用它来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实现信息整合。整合首先从最低层开始,把硬盘空间的资源合并成为存储网格;其次是建立数据库网格,把散落在各个业务部门里的数据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数据库;然后是建立服务器网格,流程合并成一个完整的流程,这样就能基于一个界面实现完整的业务流程;最后就是管理,通过网格管理工具实现从底层开始到数据库再到应用程序的管理。我认为,以网格技术构建的基础平台,能够提高硬件的利用率和资源共享,能够使税务机关通过增加成本组件来向外扩张,还可以减少管理需求等。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方向。

第二个方面:软件技术的整合路线――SOA(面向服务的系统架构),是天生的整合利器。IBMCICS和BEATUXEDO就是过去被用于构建SOA应用的两种技术范例。随着Web Services技术和标准体系的发展,基于标准化Web Services的SOA将会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第三个方面:运行维护的整合路线――(OUTSOURCE)业务外包。税务机关的信息中心如果不能够及时外包业务,战线会越拉越长,最终无力支撑。在发达国家和先进行业,IT Service Management Platform(IT服务管理平台)已经渐成气候。服务管理平台的基本功能是:支持求助响应管理、支持变更管理、支持资产管理、支持服务等级协议管理。因此,在没有完全自动化以前,某些IT服务可能会成为一种外包式系统服务,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也可以更专注于理解自身的业务逻辑,从而投入更大精力管理数据资源。

2.2信息技术的标准化

信息技术标准化是围绕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设备研制和信息系统建设、运行和管理,而进行的一系列标准化工作的总称。信息技术标准化是推广和普及信息技术的基本前提,是确保信息资源的共享的根本保证。

目前税务系统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2.2.1加大硬件资金投入,统一各环节的硬件标准

硬件设备的标准化是保证信息能够共享的重要环节。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税务部门的硬件设备上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应该加快各部门硬件配置的标准化的建立,加大资金的投入,尽快实现税务机关信息硬件设备的统一,同时建立主要包括扫描仪、计算机网络协议、输入设备和数据传输、信息交换代码、媒体和数据文件、接口、功率、接地和安全等方面的标准、规范和指南,为将来的信息共享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2.2将那些急需的内容加以标准化,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补充和追加。

在制订信息技术标准化方面,应当考虑我们所采用的标准应当能够保持一定的相对稳定性,作为一种标准就不要轻易做大的改动,因此,在规范和制定各种标准化时,要经过多方面调查、论证,将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建议制定长远的发展计划,紧紧把握住国际和国内标准化的发展方向,根据税务系统自身的业务需求做一些适时的变动,使税务系统信息化水平能够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

2.2.3建立标准化管理机构,加强与其他部门和组织的合作

在信息化方面,国内的有些行业和部门的技术水平相对是比较高的,如我国的商业银行,很早就实现了网络化,以及信息的实时反馈。这些成果的取得都与他们自己内部有着完善的标准化体系密不可分的。因此,税务系统应组建一个自己的信息技术标准化管理机构,要加强与在标准化方面有着先进经验的部门的合作,学习别人的经验,从中得到启发。同时积极参与国家的信息标准化建设,加强与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的对口工作,积极派员参加各种相关活动,力争在其中发挥作用,从而获取国际和国内在信息标准化方面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

3 引入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也方兴未艾。因此,在税务信息处理中引入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已势在必行。在税收信息系统的决策模型工程中,基于机器学习,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和适应性技术的模型更适合于理解动态变化的市场行为。

现代税收数据分析的理论和模型,是掌握和分析税收的行为与趋势的有效工具。为了对税收政策、科学管理、数据分析、税收预测和决策、以及对税源发展目标的评佑、偷漏税行为的控制和管理提供更有效的手段,可以采用专家系统、数据开采、基于范例推理等技术。

例如,分类规则发现是最常用的数据开采操作,其目的是利用历史数据纪录,从中自动推导生成能总结出对给定历史数据的推广描述,从而能预测未来数据的行为。那么,通过对给定的纳税数据推导出偷漏税情况的泛化规则,可以发现偷漏税这种异常规则。

又如,在稽查选案中,可以使用关联规则判断各个指标间的关联程度,然后可以进行指标合并,从而简化选案的复杂度。

根据财务信息、申报信息、发票购买使用信息,以及各种违章信息,建立计算机自动选案系统,为税务稽查工作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从而做到"有据可依"。这项工作适于使用基于范例推理的技术来完成。

专家系统是运用知识进行推理的计算机程序。专家系统把某一领域里被公认的权威专家的知识或法规及各种规则精选出来,并用某种形式表示出来, 计算机将根据这些知识去模仿专家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求得问题的解答。专家系统是实现智能决策的关键,用从税收业务专家头脑中发掘出来的税收知识和经验构筑起来的税收专家系统,可使税收业务专家的专长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更多的税务工作者提供咨询和建议,从而提高一般税务干部的工作水平。 另外,利用税收专家系统,还将大大提高各项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同时可以避免可能出现的违法乱纪现象。

也可采用集成管理科学、人工智能、神经计算等多学科技术,建立一套面向税务工作管理层的智能软件系统。它运用高度智能化的技术来提高税务工作的管理效率,加强对纳税人经济活动的全面监督管理,加速税收领域的电子化和科学化管理进程。

4 结束语

如果说信息系统建设是税务信息化的驱动力,那么整合则是税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信息化打破了工业化时代的组织等级规模体系,税务机关将参与全球政治、经济重建下的政府管理体系重组,税务机关面临着角色、功能再定位。惟有以信息化整合起来的税务机关,才能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作出快速的应对。

而信息化程度越高,就越是要加强信息标准化的建设,因为没有各种不同硬件和软件的接口标准化,信息系统就不能联网,信息系统之间就不能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离开信息技术的标准化已经足以使所有信息系统陷入瘫痪状态,税务系统将来的信息化的发展将只能是一句空话。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标准化在税务系统的内部将会显的越来越重要。

税收信息的智能化是现代化的税收信息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税务信息智能化为认识税收与经济的诸多关系提供依据,准确地把握税源的动态,实现对整个税收活动有效地管理和决策,与税务行政管理系统一起,形成税收成本、人力资源配置、税制改革预测等宏观管理的支柱。

总之,税收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国的基层税务信息化建设正处于由面向管理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向建立全方位税收服务系统的新阶段迈进的关键时刻,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税务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是中国税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将极大的推进基层税收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信息中心.信息系统一体化势在必行.中国税务,2005年10期,47-47.

[2]谭荣华,王敬峰. 整合:中国税收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税务, 2005年2期,44-45.

基层税务范文5

纳税服务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基础,抽象地说就是税务人员向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各项涉税服务。具体来说就是税务机关与纳税人融洽征纳之间 “鱼和水” 的关系;是优化税收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科学要求,是落实“十七”大的精神落脚点;也是税务部门和税务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搞好纳税服务工作是当前税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上级税务部门应着力减轻基层税务部门额外的工作负担和减轻纳税人不必要的办税负担,以纳税人为中心,以提高税法遵从度为目标,以流程为导向,充分依托信息化手段,改进纳税服务工作,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做到执法规范、成本降低、社会满意,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

一、当前基层税务部门纳税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1、服务意识明显的不到位。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仍然存在,服务中虽然很少有生、冷、硬、顶的现象,但办事拖拉、行为不规范、服务不到位现象仍然存在。个别人本身对税收政策及相关规定没有全面准确地理解,也不能主动、及时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加以落实,在支持帮扶纳税人方面潜力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2、税务人员与纳税人沟通不畅。在税务干部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人均管户超量,税收政策更新较快、纳税人配合程度不高等多种因素交叉影响下,征纳之间沟通渠道不畅通。一方面使税务部门难于准确掌握纳税人相关信息,影响税收征管、执法和服务效果;另一方面纳税人因缺少政策知识或是凭经验办税,往往因准备不充分而被拒绝办税。

3、税收政策服务落实不到位。一方面税务部门侧重于宣传形式,宣传资料固定单一,政策公开内容偏重于法律政策原文,缺少对法律条文进行结合实际的解释说明。法律政策是宣传到纳税人那里了,由于不同人对税法的某些基本条款有着不[!]同的理解,落实后必然有不同结果。纳税人通过学习法律条文并不能避免过失犯错,使得宣传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纳税人缺少主动意识,对税务部门提供的服务不够关注,只有在涉及自己利益时才发现对知之甚少,不足为用,使实际宣传效果并不理想。

4、职能部门管理服务不佳。从分工上讲,税收管理员主要负责对具体纳税人的管理,职能部门应及时收集静态税源资料信息,分析影响动态税源的因素,研究税收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及时制定应对措施,防范税源流失。但目前职能部门存在信息收集不及时、不系统,应对不及时,措施没有针对性,沟通渠道不畅,相互推诿等问题。

5、基层服务力量相对力不从心。现在各地经济不断在发展,各类管户增长较快,管理力量相对弱化。有的地方人力资源分配不尽合理,有的基层机构设置与税源分布状况不相适应,有的分工不合理,将税源管理的职责全部交给了税收管理员,在征收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对税源管理就会力不从心。

二、剖析纳税服务工作不到位的原因

1、服务与征管没有形成合力,影响办事效率。一是由信息技术服务滞后造成。就申报纳税而言,大量的纳税人需依靠批量扣税和上门申报等方式申报纳税,但是由于作为独立的系统的征管软件与相关协助部门没有信息共享,加上信息技术保密及衔接等后台服务原因,问题、错误还时有发生;并且征管软件应对的是普遍性问题,对于各地运行中出现的个性化问题只能分别逐个解决。二是由岗位职责错位造成。一个环节岗位职责的服务缺位必然造成另一个岗位职责的服务越位,越位的工作岗位势必增加工作量,从而引发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高问题。三是审核(批)授权原因。对纳税人提请的涉税审核(批)事项,最了解实际情况的是其管理部门。由于授权原因,管理部门对经过详细调查审核后确定符合审核(批)规定的事项只能逐级上报而不能及时做出处理,这也导致一些涉税事项办理效率不高。

2、税务干部整体素质不适应纳税人的需求。一是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把公务员当作管理者而没有当作服务员去定位,存在着要求纳税人履行义务多而保护纳税人权利少、行使权力多而承担责任少、硬性管理多而主动服务少的现象。认为了解和学习税收政策是纳税人自己的事情,没有要求自身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理解法律政策条文、了解纳税人实情和提醒辅导方面,服务方式主要是应对上级部署和纳税人提问,再加上纳税人的维权意识和纳税意识较为淡薄,征纳双方在权力义务上并不对称。二是有政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强化征管以及征管信息化的前提是各种政策宣传落实到位,目前征纳双方的人员素质、主动意识、配合意识、责任意识等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政策落实,税务部门搭建的各种服务平台还没有全面发挥宣传、指导、咨询、服务及办税功能,征管与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脱节问题。

3、纳税服务缺少科学的监督考核措施。科学的考核标准,是全面衡量一个人德能勤绩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征管与服务是税收工作互相依赖、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是不能分割的统一体。每年我们都按照规定和上级要求,围绕全年工作实际制定考核方案和细则,从服务体系、基本原则、税务机构、纳税公开、服务方式形式等方面进行考核,但对税收征管和税收执法的考核没有纳入纳税服务体系,考核工作没有深入到每个岗位、每项业务的全过程,许多有关纳税服务事项的实质性工作因脱离征管而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只触及外在表现形式而未深达实质的考核,不能调动深化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几点建议:

1、建立岗责体系,使服务与征管紧密结合。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任务、权限,解决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问题,对做的怎么样给出评价,树立并奖励先进典型,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一是从深层次服务。按照每项税收工作业务的流程,合理设定各工作环节职责任务,业务范围和服务标准,使每一项工作都有具体的考核依据。二是强化信息技术服务。选择信息技术实力雄厚的合作伙伴比如银行,扩大服务辐射范围,使申报纳税不受时间、空间、技术及技术衔接等问题影响。三是下放审批权限。上级局重点抓调度、抓监督、抓纠正,而把能够放手的权限尽可能下放到县市局,从而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

2、加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建设。管理者要善于运用“鲇鱼效应”,始终保持各个岗位抓服务、讲服务、开展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服务工作的活力;要善于运用“木桶理论”,努力营造团队精神,抓好部门之间、个人之间的配合和协调,使纳税服务全面提高。一是切实提高服务意识。通过学习 教育,正确认识和领会开展纳税服务的重大意义,明确纳税服务的内容和任务,切实增强做好纳税服务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摆正与纳税人之间的位置。要端正思想观念,摆正征纳双方位置。认识到服务是一种公共产品,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责任;纳税人缴纳税收,理应受到尊重和享受税务机关提供的纳税服务。税务机关要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学精学透法律政策规定。业务管理部门及时将法律政策条文逐条进行讲解和编撰宣传资料;直接面向纳税人的管理人员要加强宣传传递,并将纳税人理解上的不同意见及时反馈回来,避免因理解歧义而导致落实出错。三是培养精湛的工作技能。纳税人需要的不仅是微笑,更主要的是解决问题。现实中凡是征管水平高、服务质量好、受到纳税人尊重以及有震慑力的征管人员,基本都是业务精通之人。因此培养税务管理人员精湛的工作技能有利于与纳税人进行近距离沟通,帮助纳税人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具备精湛的工作技能,才能把纳税服务不断提高到新的境界。

3、建立科学的纳税服务考核评价体系。根据不同岗位,不同的工作标准建立不同的绩效评估系统,用以评价个人的工作、部门的成绩,形成了一种自我考核、内外部考核、相互考核的格局。这个体系应紧紧围绕税收征管和税收执法展开,至少包括四个方面考核内容。一是考核组织结构体系建设情况,重点考核纳税服务的组织领导和具体实施,这是保障纳税服务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基础和前提。二是考核政策宣传辅导情况,围绕办税公开,广泛运用各种宣传、辅导、咨询途径和手段,满足纳税人实现办税的各种事前需求,这是实现为纳税人服务的关键。三是考核业务办理情况,每项税收业务从接待受理开始,一直到涉税事项办结送达,都要通过信息系统进行跟踪监控,这是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最终体现。四是考核公平环境创建情况,通过普遍加强管理和对个体的重点整治,实现整体税收环境的公平公正,这是实现税收工作稳步提高的客观需要。

4、正确处理纳税服务体系在实际工作中的关系。纳税服务的目标十分明确,主要是为了提高纳税遵从度,同时节约税收征纳成本。目前,在实际工作中,辩证地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做到管理与服务并重,切忌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扎扎实实地履行好税法赋予我们的法定权力和义务。在现阶段不能引进把纳税人视为客户的观念,因为行政管理机关与商业经营存在根本性区别。主要表现在:一是纳税服务网络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并按方便纳税人办税的顺序设计业务流程;二是优化纳税服务的重点是纳税诚信较好的纳税人,对少数纳税遵从意识差,甚至有意偷税逃税的人,则集中精兵强将,进行税收检查,并依据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处罚。

基层税务范文6

一、基层税收档案的重要性

基层税收档案对于政府部门、税务部门和纳税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通过供应原始税收数据和分析资料,为政府宏观决策、各部门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为研究区域、行业经济税收发展趋势提供精准服务。

2.对税务部门而言,可以为各税种、各行业的税源分析和税源监控提供详细完整的历史数据,为税务检查和税务执法工作提供准确、可信的信息资料、依据和凭证,为行政复议、诉讼和税务工作提供重要依据,为纳税评估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科学、原始数据和资料;

3.为纳税人提供准确、详实、全面的历史纳税资料和相关凭证资料,便于纳税人在办理其他业务时查询。

二、存在的问题

1.基层税务人员对档案工作认识片面。一方面,随着“营改增”等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国税部门工作量激增,人员力量则相对增长缓慢,人均工作任务繁重,存在一定的“重业务、轻档案”思想。一个县级国税部门一般下设6-7个税务分局,人员大多在6-15名左右,而每个分局管辖的纳税户少则二、三百户,多则上千户。

另一方面,基层税务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重点在于对文书、会计、声像、实物档案的规范管理,而对业务档案,特别是对税收征管资料、稽查案卷等涉税资料管理却相对不足。税收征管档案在实行“一户一档”的管理方式后,大多只是将纳税人在一年中形成的包括申报、征收、检查、评估、发票领用存等全部资料作为一个整体单独保存, 档案资料散落在各个部门科室,并没有纳入综合档案室的统一管理,对税收档案信息的价值都将造成一定的影响。

2.基层税务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强。基层国税部门普遍存在“人少事多”的现象,加之税收工作任务等工作繁杂,档案管理人员大多为兼职,有的是一些临近退休的老同志。由于基层税务档案管理内容、环节众多,不但需要掌握基本的档案管理要求,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税收征管知识,而档案员因接触档案时间短、接触面窄,没有时间专门学习档案管理知识,专业素质很难得到保障和提升,只能固守成规保证档案工作的基本运行,很难跟上档案工作新形势、新要求,甚至有的无法保障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导致后续管理、查找、利用就费时费力十分困难。

3.基层税务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对落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应用越来越普遍。围绕税收主业务工作,国税部门配有税收业务处理类、监控分析类、行政办公类几十个办公系统,信息化程度不断升高,流转的电子数据也与之俱增。加之无纸化办公和各类便民政策的深入推行,部分类别档案开始出现电子档案多于纸质档案的现象。

与此相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一方面,国税部门的主要职能就是税收,政策、资源自然倾向税收征管工作。因此在制定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时,档案管理所占比重往往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国税部门为垂直系统,大部分信息化系统都是顶层设计、统一运行,具有便于数据交换、统计分析、后台维护等优点。基层国税部门无法单独建立档案管理系统,只能简单配备档案管理软件,缺乏综合管理平台,档案资料检索、信息共享、利用服务效率较低。手工管理档案已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档案管理信息化迫切需要铺开。

三、加强档案管理的建议

1.提高基层国税部门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档案是国税工作开展的重要记录,是各类资料的集合,应当伴随着税收业务信息化建设而发展,着力打造信息化、规范化、综合化的管理平台。一是加快软硬件建设,依据实际情况和档案工作需求,优化基础设施,通过一定的财力物力的投入来完成信息化基础建设和信息系统的全面优化管理。二是健全电子档案管理机制。不仅要完善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同步归档制度,还要进一步明确统一电子数据信息格式,如基本信息类型、文件格式、数据归类标准等要求,便于挂接与后续管理使用。三是完善电子档案安全管理机制。电子档案是各类数据的归集,具有很高的价值性,必须做好身份验证与安全防护工作,推进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工作,确保数据长期保存。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防止因硬件损坏、系统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

2.培养提升税务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包含政治理论、档案专业知识、税收专业知识、保密常识、管理能力以及信息技术等多方面。一是要选取综合素质突出、责任心强的人员作为档案管理员,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岗位专属性。二是积极安排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当地档案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不断增强档案管理与利用服务水平,将档案管理人员培养成熟悉税收业务、档案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不断增强档案管理与利用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