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社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综合社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综合社区

综合社区范文1

20__年根据街道安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为做好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结合辖区实际情况,我社区综治领导班子在党总支的带领下研究制定了20__年综合治理工作计划,完善了各项组织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责任分工明确,做到了工作有计划、有落实、完成了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对照今年综合治理工作目标,将20__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齐抓共管把创建平安社区作为工作重点

1、认真落实“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加强社区治安防范措施的落实,增强在维护社会治安中的作用,切实落实“属地管理”的原则,积极推动社区建设综合治理工作。

2、进一步加大创建平安社会活动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参与意识。今年社区6月份,根据上级要求社区综治办结合安监办开展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进工地、进校园等宣传活动,宣传普及安全知识、提升全民安全意识。同时每个月对辖区内的企业进行多次火灾隐患、特种设备、建筑工地等专项检查,对企业进行安全宣传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尤其是遏制重特大事故,确保本社区的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3、完善组织网络和规章制度,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工作。社区综治办每季度举行一次关于平安社区会议,总结上季度工作情况以及讨论下季度平安建设。我社区在小区管理中根据实际情况实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流行驶,并且采用外来车辆入门登记的办法进行有效管理,坚持人防、技防、物防结合,去年开始社区内各个角落都配有闭路监控系统,电子眼,安装防火、防盗报警、防盗门率达100%。社区今年还制定保安队伍登记表、治保委员名册、群防群治巡逻工作情况统计表,在重大节日期间到来之前,社区坚持在每栋楼道单元门口张贴安全警示通知,警示居民自我防范,并经常性的开展治安安全检查、宣传教育活动,确保多管齐下有力地保障了社区治安安全。

二、对流动人口进行规范化管理

1、加强流动人口规范化管理,严抓人口管理工作。社区今年利用人口普查的上门机会,对辖区常住人口,外来暂住人员,重点人员进行调查、登记。今年开始小区入住的居民越来越多,出租户也逐渐曾多,社区外来人管理人员针对此情况,对社区内的出租户签订协议目标责任书,按照“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了流动人口花名册、对小区内以及辖区内工地的外来流动人口进行排查,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

2、督促辖区周边工地坚持“谁用工、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严把流动人口“流入”关,做到来路明、底子清、管得住,确保外来人员不失控。通过强化宣传教育、细化管理措施,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使平安工地创建活动得到了广泛开展。

三、深入开展禁毒与反警示教育、强化居民防范意识:

1、结合禁毒工作安排积极开展无毒社区的创建工作,以“不让进我家”等活动为切入点,在社区内以禁毒宣传单,入户宣传等活动形式,加强了小区居民的禁毒意识。目前我社区无新滋生吸毒人员,无制、贩毒行为。

2、我们一直没有放松对组织的警惕。一方面我们经常下到群众当中去,通过与群众的交流,从中了解是否有新滋生习练者,做到“发现一个,帮教一个”;另一方面,积极发动群众主动向我们揭发、提供组织的非法活动,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由于一直以来我们在辖区内做了大量的宣教工作,所以至今没有发现有新滋生人员。

四、围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抓好两劳帮教、开展人民内部矛盾的预防调解工作:

1、社区居委会以板报、宣传栏等形式,组织辖区居民全面开展“法律进社区”宣传活动,积极开展各项普法宣传工作,营造辖区浓厚的法制舆论氛围,并发放法律知识读本。通过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增强了社区居民的法律知识,使居民懂得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提高了居民依法办事的法律意识。

综合社区范文2

关键词: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社区文化建设 功能分析

当前,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各地区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投入力度明显加大,省、市、县都准备了相应的建设资金,采取就地改造、异地重建等多种形式建设规范化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硬件设施的改善为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带来了发展的良好机遇,立足于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与运用,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社区文化工作,放大文化品牌效应,发挥文化工作对深化群众思想教育、丰富业余生活等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依托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强化社区文化工作的路径、成效等进行了简要论述。

一、以强化社区文化建设为出发点,多渠道筹资建设好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是基层两委更好地服务群众、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以及丰富群众业余生活等多功能载体。当前,许多地区推行的“六室一超市”功能载体,就较好地兼顾了社区发展实际状况,通过设置阅览室、活动室、文化娱乐室、民事调解室、科普宣传室、流动人员服务室及惠民便民科技超市这样的载体,充分发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满足文化工作需求,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上应当高标准规划建设,社区可以通过三个途径筹措资金,建设规范化的服务中心。

1.上级部门争取一点。文化工作条件改善也是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社区应当分条块地向上级文化部门积极争取,以文化补助经费、文化工作实施专项资金等形式,为基层社区争取服务中心建设资金,以及相关优惠政策。

2.社区自己筹集一点。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应当承担绝大多数资金,可以通过对原有办公场所进行拍卖、租赁的形式筹集资金,也可以对现有社区资产进行增值拍卖,以及依靠社区长期积累的集体资金,为服务中心建设提供财力支持。

3.能人大户赞助一点。社区两委要对本辖区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企业主、经营大户,以及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进行动员,争取他们的帮助,通过赞助资金的形式,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出力。许多社区在这一方面都取得了不菲的成效,为能人大户创造了回馈家乡、反哺群众的机会,也是实现他们人生价值的一种途径。

二、以满足社区文化需求为着力点,科学地规划布置好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两委要将文化建设作为其中重要的规划与功能,在场地功能划分上专门考虑,同时还要结合社区文化工作需求,添置必要的办公设备和活动器材,保证文化工作有序地进行。还要强化软件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中的文化板块的工作有序开展起来。

1.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在社区文化中心里,哪些楼层设置文化建设功能场所,哪些房间及具体的位置,都要在中心规划与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这样的科学划分能够通过预留位置、划区管理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文化建设的硬件水平,并且社区文化建设对场所的需求相对较高,如人流密度、隔音效果等,这些方面都要在规划与建设中进行科学划分,以满足文化建设实际需求。

2.添置各类活动器材。在确定了场所之后,还要添置相对应的活动器材,满足文化建设需求。一方面,要针对群众阅读、上网等方面的需求添置图书,接通网络,购置上网终端设备等。另一方面,要结合体育、文艺等活动需求,添置一些体育健身器材、文化娱乐设施、乐器服装等,并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满足文化建设全方面开展的后勤保障需要。

3.制订活动规章制度。有了良好的硬件条件作为基础,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还要制定和完善文化建设规章制度,做到制度台账齐备,重要制度还要上墙,让文化工作有章可循、规范开展。通过这样的科学规划与合理调整,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规划与建设工作和文化建设实际需求能够实现吻合目标,并且立足长远、超前谋划,为社区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奠定基础。

三、以放大社区文化效应为拓展点,有效地组织运用好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在社区服务中心投入运行后,文化工作者要进一步放大这一基地平台的辐射作用,利用良好的硬件设施,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类活动,并将其功能发挥出来,使活动中心成为群众业余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文化建设。

1.定期组织文化专题活动。当前,农村迷信风气、赌博风气相对有所抬头,这些现象与社区文化匮乏有关。社区工作者应当利用好综合服务中心这一平台,定期组织文化专题活动,如邀请上级艺术团体到社区开展大篷车下乡演出活动,在社区演出大厅或礼堂进行公开演出,为群众送上一道视觉大餐,再比如邀请上级部门医疗卫生方面专家到社区开办养生知识讲座、向群众灌输科学的饮食习惯、讲述预防疾病的常识等,通过这样的文化专题活动,让群众接触到更高层次的内容,对群众的生活习惯、生活意识等方面产生悄然的影响。

2.建立群众文化活动团队。有了综合服务中心这样良好的硬件条件,社区可以将群众自发组织的各类文艺活动团体集中起来,为他们提供活动的场所以及必要的设施,使他们的活动实现有场所、有器材、有计划、有成果,并以这些活动团队为引领,吸纳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健康向上的业余活动中,营造社区良好的风气。

3.发挥居民休闲场所的作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里面设有多个功能性文化场所,如阅览室可以向群众提供各种书刊杂志,活动室可以向群众提供象棋,小小电影院也可以播放精彩的影视作品。这些场所在规定时间向群众开放,是开展社区文化工作和提高服务群众意识的具体表现。这些场所的开放,能够让群众具有休闲的好去处,也能够成为丰富社区群众业余生活的良好载体。

综上所述,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发挥了较好的载体作用,有效地改善了社区文化工作条件,为群众营造更丰富的精神生活,在和谐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综合社区范文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始于儿童和青少年,持续进展,发病于中老年。众所周知,冠心病是多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即包括不可改变的因素(如年龄和性别)和可改变的因素(如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等)。INTERHEART研究结果表明,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罹患心肌梗死的危险大多由血脂异常、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腹型肥胖、心理社会压力、摄入水果蔬菜少、饮酒、规律的体力活动少所致,这9种危险因素分别可解释男性和女性心肌梗死病例中的90%和94%。

可见,冠心病是在多重危险因素长期作用下导致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只有建立综合防治网络才能有效降低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两级预防:①一级预防:对于尚未发生冠心病的人群,早期积极干预危险因素,预防冠心病的发生,目的在于降低冠心病的患病率。②二级预防:对于已有冠心病的患者,严格控制危险因素,防止心血管事件复发和心力衰竭,目的在于降低冠心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五个层面:①防发病――主要针对健康人群,防患于未然;②防事件――对于已有动脉粥样硬化证据的患者,保持斑块稳定,防止血栓形成,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可能致死或致残的心血管事件;③防后果――对于已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要做到早期识别,及早干预,挽救心脏,挽救生命;④防复发――亡羊补牢,为时未晚;⑤防治心力衰竭。

冠心病综合防治网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每一个层面都需要大量的医务人员参与,单靠专科医生不可能完成,社区医生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策略

2005年,《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冠心病一级预防对降低死亡率的作用是二级预防的4倍,对延长寿命的作用则是二级预防的12倍!

一级预防最基本的措施是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世界心脏基金会宣布2002年世界心脏日的主题是“A heart for life”――生命需要健康的心脏,鼓励公众:①增加体育活动,提倡有氧代谢运动,如走路、跑步、跳绳、骑自行车、滑旱冰、球类等;②健康饮食和戒烟;③强化降压、调脂、降糖治疗。

社区医生在一级预防中承担的主要责任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应面向所有人群,通过健康教育应让个体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冠心病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什么是冠心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哪些?是否只有老年人才得冠心病?冠心病的主要症状及危害?患冠心病后如何及时就诊?心绞痛发作时必要的自救措施有哪些?如何预防和治疗冠心病?

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首先需要收集用于冠心病危险评估、随访和行为指导的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血压、血糖及血脂参数、是否吸烟、饮食结构、日常运动量、是否A型性格等。然后通过危险性评估模型分析计算,得出罹患冠心病的危险性评估报告。一旦明确了个人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及疾病危险因素分布,社区医生可针对不同危险因素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指导,如戒烟、低胆固醇饮食、减肥、增加运动及调整行为方式等。

药物治疗和随访单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不能有效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的患者,应及早采用药物治疗。根据目前治疗指南的要求,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案,力求达到靶目标。无论采用生活方式调整还是药物治疗,都需要对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及患者的依从性进行定期随访。

高血压普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降至

糖尿病空腹血糖的理想目标是4.4~6.1 mmol/L,餐后血糖的理想目标是4.4~8.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的理想目标是

血脂紊乱应将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作为首要目标,在决定开始药物治疗及确定靶目标值时,需要考虑患者是否存在其他冠心病的危险因素。10年冠心病危险

综上所述,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是一个广阔的舞台,社区医生具有独特的优势,理应发挥主导作用。

识别、处理和转运高危冠心病患者

所谓的冠心病高危是指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伴血栓形成。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以“白血栓”(血小板聚集)形成为主,而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以“红血栓”(纤维蛋白聚集)形成为主。社区医生在面对高危冠心病患者时应牢记一句话: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因此必须做到迅速识别,早期处理,及时转运。

识别

临床症状 不稳定性心绞痛:①初发劳力型心绞痛,病程在2个月内新发生的心绞痛(从无心绞痛或有心绞痛病史但近半年内未发作过心绞痛);②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病情突然加重,表现为胸痛发作次数增加,持续时间延长,诱发心绞痛的活动阈值明显减低,按加拿大心脏病学会劳力型心绞痛分级(CCSC I~IV)加重1级以上并至少达到III级, 硝酸甘油缓解症状的作用减弱,病程在2个月之内;③静息心绞痛,心绞痛发生在休息或安静状态,发作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含硝酸甘油效果欠佳,病程在1个月内;④梗死后心绞痛,指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4 小时后至1个月内发生的心绞痛;⑤变异型心绞痛,休息或一般活动时发生的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显示ST段暂时性抬高。

急性心肌梗死:疼痛通常在胸骨后或左胸部,可向左上臂、颌部、背部或肩部放散;有时疼痛部位不典型,可在上腹部、颈部、下颌等部位。疼痛常持续>20分钟,通常呈剧烈的压榨性疼痛或紧迫、烧灼感,常伴有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或眩晕等。应注意非典型疼痛部位、无痛性心肌梗死和其他不典型表现,女性常表现为不典型胸痛,而老年人更多地表现为呼吸困难。

心电图表现 迅速评价初始18导联心电图,应在10分钟内完成。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ST段抬高和压低的动态变化最具诊断价值,应及时记录发作时和症状缓解后的心电图,动态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1 mm或ST段抬高有诊断意义。若发作时倒置的T波呈伪性改变(假正常化),发作后T波恢复原倒置状态;或以前心电图正常者近期内出现心前区多导联T波深倒;或有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也应考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当发作时心电图显示ST段压低≥0.5 mm但

由于许多社区医院不具备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尤其是CK-MB和肌钙蛋白)的条件,因此对于具有症状和(或)心电图表现的患者均应高度怀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

处理对于明确诊断或高度怀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转运前需要卧床休息、吸氧、持续心电监测。在呼叫转运的同时应立即开始药物治疗,给予阿司匹林300 mg嚼服,控制心绞痛发作可给予硝酸甘油含服,初次含硝酸甘油的患者以先含1片为宜,对于已有含服经验的患者,心绞痛症状严重时也可1次含服2片;若含1片无效,可在3~5 分钟内追加1次,若连续含硝酸甘油3~4片仍不能控制疼痛症状,需应用强镇痛剂如吗啡以缓解疼痛,并随即采用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静滴,硝酸甘油的剂量以5 μg/分开始,以后每5~10分钟增加5 μg,直至症状缓解或收缩压降低10 mm Hg,最高剂量一般不≤80~100 μg/分,一旦患者出现头痛或血压降低(SBP

转运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的患者中约50%在发病后 1小时内于院外猝死,死因主要是致命性心律失常,转运时间过长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增加的原因之一。因此,一旦明确诊断或高度怀疑急性冠脉综合征,应立即呼叫急救中心进行转运。救护车上必须配备急救药品和除颤器等设备,随同转运的社区医生必须掌握除颤和心肺复苏技术。

社区医生虽然不直接参与高危冠心病患者急性期的救治,但社区医生的快速识别、处理与转运为患者赢得了最宝贵的时间,是冠心病综合防治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策略

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效益经过近一个世纪的争论,借助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许多大型临床试验,已得到充分肯定。二级预防的内容与一级预防相似,但对危险因素的控制更加严格。例如冠心病患者LDL-C治疗的靶目标值是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还包括社区康复这一必要环节。患者出院后首先由社区医生进行心功能的评价,然后在社区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增加活动量。为使患者更快地回归正常生活,还需要社区医生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康复治疗。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争议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飞速发展,冠心病的治疗似乎已经进入了“支架”时代,药物治疗过时了吗?2004~2007年,相继发表了3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几乎涵盖所有冠心病人群,结果并非如此。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ICTUS从2001年8月~2003年8月入选了1 200例胸痛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OAT研究入选了2 166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梗死相关动脉在心肌梗死后3~28天仍处于闭塞状态,这些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常规介入治疗(n=1 082)和药物治疗(n=1 084)。2006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上公布了OAT研究结果: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后3~28天梗死相关动脉仍然完全闭塞的患者,介入治疗对预后的影响并不优于药物治疗。但这并不否认急诊介入治疗的效果。

稳定性心绞痛 COURAGE研究入选了2 287例严重但稳定的冠心病患者,均有心绞痛症状和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近端狭窄≥70%。所有患者均依据指南接受理想的药物治疗,包括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81~325 mg,若不耐受阿司匹林则应用氯吡格雷75 mg/日,介入治疗组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用)、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所有患者应用强化降脂治疗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到60~85 mg/dl。在此基础上,患者被随机分入介入治疗组(n=1 149)或药物治疗组(n=1 138)。2007年ACC年会上公布了COURAGE研究结果,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对预后的影响并不优于药物治疗,但介入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缓解更显著。

透过以上3个大型研究,我们发现在“支架”时代,药物治疗非但没有过时,反而愈加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对以上结果的解释需要慎重,这些试验目前还存有大量争议,需要进一步的证据。但ICTUS、OAT和COURAGE研究提醒我们,应当严格把握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同时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治疗的效益。

冠心病防治的2个“ABCDE”

A:ACEI和Aspirin(阿司匹林)冠心病患者中ACEI的应用:①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②急性心肌梗死最初24小时内的高危患者,心力衰竭、左室功能异常、无再灌注、大面积心肌梗死;③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的心力衰竭或无症状左室功能异常患者;④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的糖尿病或其他高危患者;⑤所有心肌梗死后患者带药出院并长期服用;⑥发病24小时内的所有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冠心病患者中阿司匹林的应用:①中、高危患者,即冠心病10年危险≥10%和已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②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不论ST段是否抬高,均建议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③在需要即刻获得抗栓疗效的临床情况下(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需要给予150~300 mg的负荷量;④建议长期使用阿司匹林的剂量为100 mg/日(75~150 mg/日);⑤对合并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患者可以联合使用胃黏膜保护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B:β-blocker(β受体阻断剂)、Blood pressure?control(控制血压)冠心病患者中β受体阻断剂的应用:①所有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应接受β受体阻滞剂长期治疗;②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尽快给予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期后长期用于二级预防。

C:Cigarette(戒烟),Cholesterol control(控制胆固醇)。

D:Diabetes(控制糖尿病),Diet(调节饮食)。

E:Education(健康教育),Exercise(运动)。

综合社区范文4

2016年社区综合治理工作计划一

一、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巩固平安社区创建成果,在新的一年里,更要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切实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为已任,努力做好治安防范工作。

二、认真开展各项活动的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发挥居民在社会治安管理和维护方面的积极作用,强化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拟每月出一期宣传专刊,并及时传达四防信息和相关的知识。提高居民的道德素养,增强居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治安防范意识,形成维护治安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同时通过协管员、社区保安员、社区信息员,向社区居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平安社区的重要意义和要求,通过强有力的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居民参与平安社区建设的自觉性。

三、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重点抓好预防,注意排查化解不安定因素,防止矛盾激化,促使不安定因素和群体性闹事苗头化解在萌芽状态。努力预防和减少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同时要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对辖区居民、外来务工流动人口进行法制教育,不断增强居民的法制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维护社会稳定,增强共建平安社区的自觉性。

四、突出工作重点,努力落实以下几项具体工作:

1、要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做好吸毒人员戒毒帮教工作,坚持每季度对戒毒人员进行一次尿检。继续做好练习者的转化工作,每月进行一次家访,并做好随访记录;加强学校及周边的治安管理,净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2、配合公安派出所、街道综治办抓好有物业小区的技防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安装在小区内的探头作用,并做好监控管理工作。加强小区内的治安防范。

3、经常组织安全检查,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特别注意火灾隐患的排查,最大限度地防止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和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群死群伤事故。每周坚持一次对重点店面、公共娱乐场所、液化气网点、销售、贮藏烟花爆竹的经销点、经营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单位、木屋毗连区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实施跟踪、督促、整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大力加强消防安全防范宣传力度,增强居民自我防范意识,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率。

4、对辖区内的单位、楼院、物业、公共娱乐场所实行自防自治,利用这些单位已建立的门卫、保安队伍以及探头、红外线监控器、闭路监控等技防资源,形成人防、物防、技防并举的自防自治防控网络,实施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部门责任制。

5、加强社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保证群防群治经费专款专用,争取多征收群防群治经费,保证群防群治队伍建设落到实处,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奖惩激励机制,提高社区整体防范水平,维护社区的稳定和发展。

6、加强社区的人口管理,健全相应的工作信息台账,做好相关会议的记录;进一步健全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管理机制,对出租户、外来人员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开展治安混乱区域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排查整治工作。

7、做好工作:对重点上诉人员实行监控,发现苗头及时耐心劝访并尽己所能帮其解决问题;主动深入社区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及时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对排查出的问题和矛盾,及时化解在基层,从源头上减少上访事件的发生。

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关键是要狠抓落实,新的一年,我们将更加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争取较好地完成计划要求。

2016年社区综合治理工作计划二

20XX年社区城市管理工作以十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在黄桷坪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在街道城管办的具体指导下,大力开展卫生社区的创建活动,实施预防控制四害工作,创建健康家园,营造健康环境,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居民群众文化卫生素质,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作出更大的贡献,为此,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制定20XX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做好环境卫生及健康教育方面的宣传工作,利用各种节日及宣传日,组织社区两委成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宣传活动,提高辖区群众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健全各种制度,以创建和谐合格社区为标准,完善各种资料。

三、成立社区环境卫生监督队,充分发动群众力量,对辖区内的环境卫生加强检查督促,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辖区的环境卫生,增强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四、继续坚持评比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强清洁工和保洁人员的管理,落实责任,定岗定人,定楼院,努力做到社区内环境优美,绿化良好。

五、定期出刊有关爱国卫生,健康教育、城管卫生的板报,利用各楼幢宣传栏张贴各时期中心任务的标语,造成宣传声势,提高居民群众的爱国卫生意识。

六、利用元旦、春节、五一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广泛组织辖区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利用爱卫日、世界无烟日、全国爱牙日等各种时期,积极组织群众开展身心健康的文娱、体育等健身活动。

七、认真做好春、秋两季的灭鼠活动,按期完成鼠药的发放。

八、调整充实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切实开展社区居民群众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

九、继续开展第五轮全球基金爱滋病项目工作,积极宣传,通过各种会议、活动发展更多的流动人员中的同伴教育员,提高居民预防爱滋病的意识。

综合社区范文5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共建美丽沿河,创建文明社区”广场活动,共同庆祝沿河社区综合改造工程竣工,并就文明创建工作进行再动员、再宣传。在此,我首先代表区委、区政府,对沿河社区综合改造的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借此机会,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新城建设并为之做出利益牺牲和自觉奉献的广大建邺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区划调整以来,建邺的各项工作都紧紧围绕迎“十运”、建新城而展开。在省、市强力推进下,我们在加快新区建设的同时,原创:克服资金紧、任务重等诸多困难,从道路拓宽、房屋“平改坡”及立面出新、小区出新、广场公园建设、门头店招改造、商业网点提档升级等各方面,对以南湖为中心的老小区实施整合改造,取得了初步成效,也得到了广大南湖群众的认可。社区是构成城市的细胞和基础,更是广大社区群众共同的家园。把社区建设好,为群众创造一个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生活居住环境,是区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自去年以来,我们将整合区改造工作向社区纵深推进,以沿河、健园、明园个小区为试点,掀起了新一轮的社区综合改造,进一步提升社区建设的水平。仅沿河社区的改造投入就达多万元,涉及房产、建设、民政、市容、政法、科技、体育、公安、计生、环保、南湖街道等多个部门、单位,在广大社区群众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近个月的努力,沿河小区的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的心情也更舒畅了。在这样一个美的环境熏陶影响下,大家的行为也都变得更加文明了。

众所周知,今年是“十运年”,全市上下有两件大事,一是迎接十运会,二是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十运会”主场馆所在地,我们提出要围绕“迎接十运会,当好东道主”,努力树立“文明新城”的良好形象,在为南京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作出建邺应有的贡献,并力争在人的精神风貌、城市面貌、服务保障等方面,赢得赛场外的“金牌”,打响新建邺的品牌,首批创成市“文明城区”。当前,迎“十运”和文明创建工作都进入了关键阶段。以南湖、滨湖为代表的老城区,是我区文明创建工作迎查的重点区域。在政府加快硬件建设、加强环境整治、狠抓问题整改等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希望南湖的广大群众能进一步地提高主动性和参与度,用我们的自觉言行共同维护好美丽的家园,为文明创建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原创:

综合社区范文6

[关键词]社区综合服务 集成平台 网格化管理 流程再造

[分类号]TP311.52

社区网格化综合服务集成平台是在现有社区大格局不变的基础上,结合目前街道、社区管理工作、社区服务工作等实际情况,将不同街道、社区、住户按照地域属性划分若干个单元网格,使其数字化,形成多维信息平台。整个平台分为内部平台和外部平台,内部平台为街道、社区协同办公和事物网格化管理系统,主要由街道事务管理系统、社区事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三个子系统集成;外部平台是由社区综合服务网站集群平台构成,每个子系统又细分成功能更细小的子系统,各子系统都以网格化的方式整合社区资源,提升社区服务,最终实现社区管理科学化、数字化、精细化和长效化。

1 社区服务信息化平台的设计思路和目标

1.1 实现社区网格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

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质是管理者将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作为具体的任务,建立统一的调度管理机制,借助跨部门的管理规则和业务流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构筑资源共享与工作协同的运作模式,使管理者突破传统方式和手段的局限,实现流程顺畅,提高综合管理和服务的效能。把网格运用到社区建设中,它被赋予了多重新的含义:①实现全覆盖。在街道、居委会等大格局不变的基础上,统一划分网格单元,明确管理对象,界定管理幅度,对社区实现属地化为特征的全方位覆盖。②强化整合力。把各类资源在网格单元内进行有效整合,优化配置,实现资源最大限度的节约。③数字化管理。由各单元构成网格,结构清晰,功能相近,信息搜集及时,便于实行信息化基础上的数字管理,体现管理成本优势和长效管理优势。④快捷反应机制。网格本身具有相互连接、彼此联动的特点,从而为资源的纵向、横向移动创造有利条件,便于调控力量的有效、集中投放,容易做出快速反应的处置。因此。社区网格化管理可以作为表达和概括新一轮社区发展本质特点的核心概念和主导理念。

社区网格化综合服务集成平台基本做法是,把按照街道-社区-小区-楼栋-住户的形式划分成若干网格。以网格为单位进行社会管理和服务,将每一网格中所有居民的住房、就业、计生、优抚救助、党建、医疗、教育等信息资料输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通过网格内管理服务,达到全街道居民社会管理和服务的100%覆盖,如每户、每个角落、流动人口等。系统涵盖街道和社区事务管理的全部内容,实现了街道、社区、辖区单位日常办公的全面信息化管理。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共用系统,按照工作分工不同,分配不同的权限。居民通过该平台进行相关业务办理的申请,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负责进行审核并办理,街道领导亦可随时掌握和监督街道和社区的各项工作,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实现社区工作从无序化转为规范化、从粗放化转为精细化、从被动化变为主动化。

1.2 支持“一站式”协同服务流程再造

针对目前的工作实际,结合信息化建没的需求,管理平台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对街道、社区工作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再造等操作,规范办事程序、简化办事流程,使之能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特别是涉及多机构处理的事情,更要进行相关的业务流程重组,让所有的工作在一个管理平台内处理完成,让居民真正体会到“一站式”服务的便捷、高效、快速。在进行管理平台的设计开发当中,各级领导、工作人员、开发人员、社区居民都应参与进来,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开发管理平台,对需要进行流程重组、该改造的地方一律进行重组、改造,绝不能因为工作人员暂时性的不适应和不方便而沿用原有的工作流程,从而简单的把工作模式照搬到计算机网络上来处理。

社区综合服务网站平台的有效运行必须依靠健全的后台支持系统,即实体服务网络,其中,街道办事处及其各个职能分中心是这个网络中不可或缺的成员。社区服务信息系统与街道办事处及其各职能分中心的关系如图1所示:

1.3 开通在线服务,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管理平台实行的是24小时在线管理。管理平台下的每一个子系统都是7 x24小时运行,社区居民、工作人员可以随时登录平台进行相应的商务、办公等管理服务处理,社区可以通过平台开展在线答疑、社区论坛、生活资汛、呼叫服务中心等在线的服务。当出现需要救助的情况时,居民可以在网上救助信息,同时可以通过电活向呼叫服务中心求助,一旦救助信息,管理平台通过计算、分析、网格化定位,可以立即查明救助信息发出点并在整个社区网站公布显示,让救援者立即赶赴现场,也提示救助信息发出点附近居民进行救助,让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居民都参与到社区服务工作中来,从而提高社区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1.4 数据分散采集、集中存放,平台比对、授权共享

管理平台采取数据分散采集、集中存放。平台比对、授权共享。目前,街道、社区的管理工作基本是各部门各自为政,大多数部门工作仍然停留在手动化,个别部门的工作实现了计算机化、资料数据的电子化,但是各单位所采用软件五花八门,信息系统缺乏或根本无法互连互通,信息资源难以开发利用,数据录入等工作不断机械地重复。该管理平台通过整合集队伍、划分责任网格、整合采集表、利用共享平台进行数据比对、授权共享,打破丫信息产生、使用、分析的条块分割,明确了采集、共享、使用、分析的层级责任,通过整合采集,让政务服务变被动为主动,在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完成内部协调,实现了统一服务。

1.5 统一数据规范及信息技术标准与准则

管理平台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和数据采集时,采用国际、国家、行业等地方通常的标准及规范。主要体现在建设过程当中所遇到的数据采集规范、代码规范、数据元规范、数据格式规范、数据交换规范、系统接入规范等。通过这些规范化的处理,社区信息化建没遵守了相关的信息技术标准与准则,规范了社区工作的业务处理。

1.6 科学部署、配置简便、操作便捷

社区网格化管理综合服务平台是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实现社区综合服务的数据交换与共享。整个平台对数据和应用进行集中化地部署。各级用户通过已有的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来访问社区管理平台,各社区无须配置服务器和应用系统。社区管理乎台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建设,集中维护,基于B/S方式进行管理,客户端没有特殊要求,无须安装额外的客户端软件。

2 街道/社区服务信息化综合平台架构

2.1 信息化平台软件架构体系

管理平台是在互联网上构建一个统一的网络信息平台,在平台上存储、处理组织办公的相关信息;采用.Net和Web技术,基于组件模型和关系型数据库构建,通过Internet公网VPN技术和拨号访问方式,实现各地的信息接人和处理,通过标准数据接口技术与其他系统互联,通过工作流管理系统实现数据整合及信息的交换与交流。平台分为浏览器、Web服务器、App应用服务器,数据库四层架构。浏览器部署在客户端,通过Internet同服务器交互,其余三层部署在服务器上,其中Web服务器负责接收浏览器提交的Http请求。

管理平台软件体系架构分为四个子系统,即街道事务管理子系统、社区事务管理子系统、办公自动化子系统和社区综合服务网站子系统。其中街道事务管理子系统、社区事务管理子系统、办公自动化子系统为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办公、业务处理等相关事务处理的系统,属于“对内”系统;社区综合服务网站子系统主要为社区居民以及外界人员服务,如街道/社区信息、社区BBS、社区商务等,属于“对外”系统。整个平台分为五个层次,即基础数据层、业务数据层、基础软件层、应用软件层,用户层,各层之间严格遵守“高内聚、低耦合”原则,同时严格按照街道现行办(所)、社区的划分和职责,设立了党政工作子系统、计生工作子系统、综治工作子系统、经济工作子系统、社区事务子系统等15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平台软件架构体系见图2。

2.2 信息化平台物理架构体系

管理乎台物理架构体系中所有网络硬件设备集中配置在信息中心机房内,以千兆以太网交换机为骨干设备,中心通过和交换机连接的路由器以及拨号服务器经数据交换网和公共电话网同其他网络互连,整个网络呈星型拓扑结构。各个街道办事处、社区及区政府各科局的局域网通过光纤专线接人至区信息中心,居民和社区单位则通过拨号方式接人区信息中心网络,各办事处之间通过划分VLAN的方式进行隔离。

3 街道/社区服务信息化综合平台开发原则及功能设计

3.1 街道、社区服务信息化综合平台开发原则 3.1.1 基本原则 管理平台在设计上应按照国家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省、市、区政府关于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信息化的总体要求为指导,以理顺社区关系、推动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构建为目标,以社区服务和社区工作组织体系建设为保障,以构建社区管理协同工作信息化平台为手段,提高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的总体水平。同时应充分考虑到长远发展的需求,在实施上应根据实际需要及投资金额,分期配置、分期实施、逐步扩展,保证系统的完整性和用户的投资,平台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有:①实用性、易用性原则;②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原则;③成熟和先进性原则;④规范性原则;⑤开放性原则;⑥可扩充和扩展化原则;⑦最优响应时间原则;⑧经济性原则。

3.1.2 内容设计原则 在进行管理平台内容设计时,应突出“以人为本、资源共享、管理创新”的理念,通过归纳、梳理与基层社区日常管理相关的办公事务,将涉及基层社会治安、社区劳动保障、文化建设、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社区组织、社区财务、社区党建等日常事务10余大类多个基础数据项建库分类存储,实现社区日常管理系统化、网络化、自动化,减轻基层社区工作人员的重复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同时能够根据权限设置调用公安、民政、计生、环保、教育、房产等部门的社区业务管理信息,定期生成固定报表和统计分析报表,形成实时、在线、共享的新、准、实的数据信息,供各级领导统计分析和决策使用。

3.1.3 安全设计原则 街道、社区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是内外系统的综合集成,其中内部系统设计到电子政务部分,与上级的各条块行政管理部门相连同,而外部系统是完全对外开放,因此内外系统集成时的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计算机安全学的观点分层进行分析,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物理层的安全,即主机及路由器等网络硬件设备物理上的安全;②网络结构的安全,即整个网络不应该由于局部的故障而导致瘫痪;③网络操作系统的安全;④网络应用,包括信息传输的安全,具体包括网络的物理安全问题、网络结构安全、操作系统的安全、应用层安全、信息源安全及用户安全等。

3.2 街道/社区服务信息化综合平台服务容及功能设计

社区网格化综合服务集成平台是运用信息资源规划(Information Resource Planning,IRP)原理实现社区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社区政务、服务、管理、商务等信息系统的协同,及社区居民“一站式”服务。具体通过职能域界定、业务梳理、构建用户视图、建立系统功能模型和系统体系结构模型等来实现社区党政工作系统、计生工作系统、综治工作系统、经济工作系统、社区事务系统、综合服务网站集群及社区商务系统等10余个系统之间信息资源及系统集成。

由于街道/社区工作类别多、范围广、内容繁琐等特点,在综合平台的内容及功能设计中,尽量涵盖街道、社区服务的内容,利用全域U/C矩阵方法划分子系统。服务内容包含居民家庭、社区民政、社区训,生、社区服务、社区经济、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党工团建设、驻社区单位、民间团体、社区办公自动化、内务管理、社区电子地图等街道社区工作的方方面面。综合服务网站集群系统的服务内容主要包含有电子商务、在线服务及呼叫中心、社区交流、生活资讯、志愿者服务等在线服务内容。

全域系统体系结构模型(全域U/C矩阵)是整个规划范围内所有子系统和主题数据库之间的关系;子系统体系结构模型(子系统U/C矩阵)是子系统内所有功能程序模块与基本表之间的关系。将系统功能模型与数据模型结合起来,通过构造U/C矩阵,来明确整个系统及其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并明确划分出各子系统边界”,如表1所示:

在平台设计当中,首先以街道一社区一小区一楼栋一住户形式分层分级划分为若:卜个独立的网格,并形成社区电子地图。通过电子地图上的每一个网格实现对街道辖设的各社区、社区楼栋、楼栋住户统一管理,建立统一的树形目录菜单管理,各级有严格的归属管理,如住户归属楼栋,楼栋归属社区,社区归属街道,将社区内的每一件物、每一个人都纳入管理范畴,真正实现网格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如对每个人住房、计生、医疗、教育等动态信息进行精细化管理,能有效支持社区老年人、残疾人和呼叫中心等精细化服务。街道一社区一小区一住户网格划分如图4所示:

平台中的楼栋网格划分后界面见图5。整个信息化平台具有数据采集功能、数据交换功能、服务功能、分层分级权限控制管理功能、浏览查询功能、统计分析

功能及后台管理等基本功能。各级用户只要填写相应的账号、密码及管理权限就可以快速地登录管理平台,无需安装额外的软件和设备,社区工作者能够应用自如:①数据采集功能,使社区及时、准确采集、录入、更新、上传社区基础信息,使社区日常管理、相关报表、申报业务等工作实现计算机处理和网络办公;②数据交换功能,为政府相关部门之间、部门与社区、社区之间架起信息传输的桥梁,能够满足所有部门的工作需求;③服务功能,以市或区为单位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集中分析处理,为政府相关部门和社区提供基础信息的统计、分析等服务,为各部门提供详实可靠的决策依据;④平台设计实现内部应用的分层分级权限控制管理,由社区到各街道到居委会居民小组逐级派发权限,上级部门可以看到所有下级部门采集的社区管理信息,下级用户只能查看修改自己登记的社区信息,居委会为主要的信息采集点,由街道通过区镇中心对这些采集点进行统一的权限管理。街道办可以看到整个辖区内所有上报的社区管理信息。

管理平台数据采集方便、简洁、准确、快速,为管理平台的良好运行提供了基础条件。整个数据采集分为现场采集和网络采集,其中以网络采集为主。现场采集,即社区人员(网格管理员)定期到社区、居民当中进行实地的调查、记录或与居民面对面交谈并填写相应的信息资料;网络采集,即由街道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规范表格于管理平台,居民再登录该管理平台自主地填写个人、家庭基本信息以及需采集的相关信息并提交至社区居委会,然后由社区居委会进行审核再提交至街道一级的信息化主管部门””。

街道、社区服务信息化综合平成后,街道、社区服务是以高效、快捷的网络服务提供,特别是街道、社区的事务服务,如准生证、婚育证、独生子女证等事务的办理由社区居民通过网络提交申请,社区工作人员直接在网络办理核实、审批、发放等,由原来的“单据流”变成“信息流”,从而提高街道、社区的服务质量。同样,街道、社区的办事效率得到了提高,工作人员摆脱了先前没日没夜地、重复地数据采集、录入,只需在系统初始化时完成一次基础数据资料的采集、录入即可,基础数据库创建完成后,街道、社区的业务管理系统所需要的数据都从基础数据库中调用并形成相应的业务数据库,从而达到数据高度共享。信息采集主要是人工采集和网络采集,数据更新则由相应的业务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完成。平台的数据信息采集

社区综合服务网站平台(或称社区门户网站、社区网站群)详细调研社区及社区居民需求,贴近居民实际生活需要,周密策划社区网站建设需求分析和技术方案,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避免了重复投资。克服了社区人才短缺的瓶颈,建设一个以省(市)社区门户网主站为核心,每个社区子网站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站,形成一个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的网站群。社区子网站与社区子网站之间互动交流,信息共享。社区集群网将网上社区与现实社区完全重合,围绕社区政务服务、社区物业管理服务、社区电子商务服务、社区生活服务、社区志愿者服务等方面建立一个社区居民与居民之间、居民与商家之间、社区与社区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如社区政务公共服务,提供户籍迁入、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社区党建、社区就业、社区保障、社区救助、社区商业、社区卫生、社区文教、社区安全、社区环境综合等服务。利用社区门户网平台,社区居民可通过网络平台随时与社区工作人员交流互动,传达民情民意,并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能力等在网上进行公开点评,让居民、居民性的社区组织以主体姿态,以自助、自治的方式组织起来,参与社区管理,参与社区矛盾的解决,关怀弱势群体,培养社区归属感。